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給我一個機會,還您一個驚喜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49K

作為老師我們都知道一節好課,不光要有好的匯入來吸引學生,好的情景來激發學生,還需要好的問題來啟發學生。如果沒有合適的設問引導學生思考,情境就如同聾子的耳朵成為一種擺設。可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這樣的問題:老師認真鑽研了教材,對教學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對於課堂問題的設計也做到了有梯度性、有指向性、有啟發性,但卻未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給我一個機會,還您一個驚喜

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形:下課了,某老師垂頭喪氣的端著書進了辦公室,書往辦公桌上一放,就開始抱怨,“真煩人,我費了這麼多功夫備的課,精心製作的課件,到了班裡,提出個問題,這個也不會,那個也不會,你說這課怎麼上下去呀!”

在教學中遇到這種情況,我覺得教師不應太著急,我們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要給學生機會。

1.要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對於我們老師來說,這些教學內容是老生常談,再熟悉不過了,但對於學生來說這都是新事物,對於新事物學生需要有一個從瞭解到接受的過程。因此老師千萬不要太急於求成,力求出現一提出問題就搶答的局面。比如說我在講《學會與父母溝通》一課時,設定了這樣的情景:

是什麼讓我們疏遠?

傷心的父母:“女兒是我們無微不至的呵護中成大的,可她上了國中以後,與我們的交談逐漸減少了,問她學校的事,總是一句‘不知道’就打發了我。平日裡,我們叫她往東,她偏要往西;我們認為是美的,她都嗤之以鼻;我們認為醜的她都津津樂道。原來那個依偎在我們身邊的女兒到哪裡去了?難道這就是我們付出無數心血換來色結果嗎?”針對這個情景我設計了這麼個問題:

從父母的傾訴中你發現了哪些影響我們與父母溝通的因素?

很顯然這個問題很具有思考性,需要學生重新審讀材料,經過歸納之後才能回答。如果此時我們耐不住性子,一丟擲問題,就讓學生回答,等待我們的肯定是“不會”。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機會,因為學生思考的過程,就是一個求知和探索的過程。

2.要給學生討論的機會。在教學中當我們遇到上面提到的情況:一個問題丟擲來,叫起一個同學來不會,再叫起一個來還答不上來,一連叫了幾個都不會,而且他們又是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就應該考慮到這個問題對於同學們來說可能是個難點,靠個人的力量難於突破,這時我們需要給同學們一個機會,讓他們討論討論,集思廣益來解決。俗話說的好啊,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呢。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就喜歡把難題拋給學生,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思路後參與小組討論,每個小組把組員們的思路進行整理,歸納後,再進行班內交流。有時對於難度大的問題,經過小組討論後效果還不好,我就讓每個小組選一名同學作為“特派員”,帶著自己小組的觀點到其他小組去交流、取經,然後再回到自己小組對自己的觀點和其它小組的觀點進行融合,最後再確定自己小組的最終觀點。很多時候課堂上就會出現幾個小組的“特派員”集中在一起進行爭論、討論的熱鬧場面,甚至有時同學們會為了一個觀點、一句話爭得面紅耳赤。只有給同學們討論的機會,才會出現思維火花的碰撞,才能實現情感和認識的昇華。兵教兵的效果可比我們的灌輸式教學效果好多了,它不但會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而且對於開闊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大有益處。

我們教師的價值就在於給學生解惑,如果直接把結論拋給他,就缺乏“解”的過程,教學的實效性就會大打折扣。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而我們只需做好學生思路的引導者、學生髮言中重要資訊的捕捉者、學生髮言後的點撥者就可以了。作為一名教師我要為學生做一次呼籲:老師,給我一個機會吧,我會還您一片驚喜的!

Tags:驚喜 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