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95W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新課程改革後,課堂效率的高效顯得及為重要。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因而要求教師狠抓教學常規工作,重務實,重實效。每位教師必須備好每一節課,積極從教材中挖掘出啟迪學生,培養學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學上的最佳工作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一定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知識,增長能力。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要刻意創設問題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分析概括和判斷推理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認真研究教法。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努力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深入鑽研教材,掌握教材體系、基本內容及其內在聯絡,抓住主線、明確重、難點,把握關鍵。精心設計教案。每課教案要做到“五有”即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有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連貫而清晰的教學步驟;有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教法;有合適的練習。要提前備好課。授課後及時總結本課教學的成功和失誤,以便不斷改進教法,不斷提高質量。重視集體備課。

教師應當將備課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確教學目標,理清教材思路,規劃教學流程,創設問題情境,化解教學疑問,促進學生心智發展上。單純依賴教參,備課就缺少源頭活水。備課應多方擴充資訊,不斷充實,完善備課資料,做到與時相符,與時俱進。創新教案,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擴充套件思路,加強課改認識,重點反思一節課存在的問題及如何解決。畢業班工作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為了讓每一名學生都順利畢業,合格升入新的學校,完成學校佈置的任務。教學工作應以教材為主,打好學生雙基,制定系統的、科學的、周密合理的複習計劃,採用抓兩頭帶中間的辦法,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做到節節清、章章結、特別對過去學習底子薄的學生,更要盡心盡力,幫助他們更上一層樓。在物理進入全面複習階段時,就應該進行系統複習(注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物理定律和物理公式),通過單元測試,綜合練習,過去會考和模擬考的測試卷的練習,整理一系列典型題反覆練習,進一步幫助掌握和鞏固國中物理知識,提高應試能力,力爭在國中升學考試中有好的成績。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2

本人任教八年級物理,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後,我們普遍感到壓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以前教材中偏難,偏舊,沒用的東西不少,而現在有用的有價值,有用的內容多了,並且在教學中能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讓學生自信快樂地學習:國中學生年齡在十三四歲,稚氣未脫,活潑好動,感性認識佔主要地位,課堂上應多用實驗來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樂地學習物理。因而本節課設計以學生提問為起點,學生活動為主線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場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樹立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本節課重點在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全程及科學方法,並將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中,體會物理是有用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思維活躍,能提出許多問題。學生能獨立完成許多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特別是探究開始,教師備課時原計劃通過步步提示讓學生表達出設計實驗的方案,沒想到課堂上學生卻是爭先恐後地想表述,使整個45分鐘的課堂學生情緒高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給教師意想不到的收穫:學生對平面鏡提出了許多教師想不到的問題,例如:為什麼小鏡子能照出很大的像?摩托車旁的鏡是不是平面鏡?課堂上說實話老師有些緊張,總擔心學生提出怪異的問題,教師的智慧和靈活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以為學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猜想,沒想到有一名學生並不滿足於口頭表述,說:“老師我想邊做邊表述,行嗎?”我趕緊讓他上臺表述,全班同學給予了熱烈的掌聲。之後還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我先將兩隻手電筒放在等距離的地方,看看像是否在我猜想的那個位置。”場面令我感動。實驗結論的描述時,也有同學大膽質疑:我找到像的位置了,可是為什麼像總會更高或更低些?我動一動玻璃板後,有時又能用不亮的手電筒接到像呢?這位同學對實驗的評估,我在自制教具時並沒有考慮垂直問題,這一來倒在課堂上讓學生給解決了,這讓我深信:學生的細緻可以超出教師!

3、思教學之過: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有些問題沒有直接回答,如:

(1)為什麼小鏡子能照很大的人的像?

(2)摩托車旁的鏡子是不是平面鏡?

在問題羅列後又立刻出示演示,雖演示能吸引學生,但可能打斷學生的思路,也許學生能想出比教師更好的方法,課後的學情調查中,一位同學和我交談說:“老師你演示之前,我就猜到用蠟燭可找到像,因為在家我玩過鏡子接火炬遊戲。”看來我低估了學生。由於時間關係,本節課在“二平面鏡成虛像原理、三平面鏡的應用”不敢放得開,約只用了15分鐘,特別對“虛像”這一難點沒有板書,只用多媒體顯示,且多媒體課件製作相對簡略,對學生作圖能力的培養可能不利。對“潛望鏡”能激發學生創造性的也因時間倉促而未能完全分解展示給學生。

4、想教法之變: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要更新,應認識到:使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增強探究未知世界的興趣和能力,以及學生對於科學本質的理解和科學價值的樹立,是與科學知識的學習同等重要的。要從過去過分強調知識的學習中轉變過來,綜合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改變教學法手段,充分認識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從一堂灌中退出,課堂應是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像《平面鏡》這樣貼近生活、應用性強的課,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就應當讓學生歷經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提出問題的意識,學會科學辯證地看待問題。一堂課要培養學生什麼,學法的指導應貫穿全程如何讓某一種能力的培養突顯,在課堂中對教材的處理應是有所捨棄、有所加強,若要面面俱到,必將面面不到。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3

回顧九年級物理上學期這段時間,在教學上有很多感觸和想法,具體反思如下:

一、利用課堂教學,打好學生基本功

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九年級學生學習物理的實際情況出發,著重把握好“預習指導--匯入新課--講授新課--小結--評閱作業”幾個有機的環節,結合實驗精講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氣氛當中掌握、消化所學知識,力爭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認認真真鞏固好每一堂課,使物理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在講授新課當中,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精選精講例題、習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本來很有趣味的物理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二、加強實驗教學,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由於做實驗麻煩,很多老師不願做實驗,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教學中,應遵循物理教學規律和物理學科的特點,以實驗啟動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學。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啟發積極思維,提示物理現象的本質。組織好學生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三、研究學生,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素質

學生智力、素質的參差必然導致教學的不統一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兼顧全體學生,難易有度,激勵先進學生,鼓勵後進生。一期來,在培養好尖子生的同時,還利用課餘時間輔導、幫助、鼓勵基礎差的學生趕上先進生,讓差生在老師的激勵、關心下不斷取得進步。、

四、重視德育滲透,培養科學態度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和科學態度教育。介紹科學家的事蹟,介紹歷史上和現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其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團結協作的作風。

五、積極探求教學改革

著眼於素質教育,為達到最終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針對傳統封閉、固定化的教學模式的弊端,尋求、思考新的更好的教學方法。該期嘗試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程式,和諧地展開雙邊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此教學模式較常規教學更易增強學生的自主自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該教法的特點是強調教師的指導,學生自主的學習。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4

今天送課下鄉活動來到了伊通四中,我們非常榮幸聽了董老師講的關於第三章第三節——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內容,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也是課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具體體現。通過這次的科研交流,也使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下面我就從整個教學過程談談我們的體會。

首先我認為董老師的匯入新課很值得我們學習,她讓同學們用凸透鏡對著窗戶,看在白紙上成的是什麼像。又讓他們用凸透鏡近距離看書上的文字,看又是什麼像。從而提出問題,為什麼同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像不同,這樣就自然的進入新課的學習了。這樣的導課很貼近生活,學生也很容易接受,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的匯入我今天下午用到了我的課堂上,效果真的非常好,成功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通過這次教研,我也掌握了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學到了很多寶貴的實踐經驗。比如說可以通過畫圖來說明一些問題,在學生做實驗過程中得到錯誤結論時,不要把正確的結論強加給他,而是要指導她做實驗,自己推翻自己的錯誤結論,找出正確的答案,這樣會使他們收穫更多。

通過這次學習,深刻體會到“探究式教學”就是從學生出發,做到以人為本,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寬鬆、民-主的環境中體驗成功,健康成長。只要我們加強認識,積極探索,定能找到得心應手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師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實驗的原理。充分利用身邊現有的課程資源進行課程教學。從物理角度較明確地表述科學探究,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空間。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我們認為這次送課下鄉活動辦的非常好,真的使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們也非常珍惜,希望有機會領導能經常舉辦這樣的活動。 因為通過和同事們交流,學習了各位教師的優秀教學方法,彌補自己的不足,豐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為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增添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是決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很好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關鍵因素。新課程理念強調培養學生全新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在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注重過程體驗,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在此理念下,物理教學應是物理活動的過程。教師要重視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教和學的全過程,激發物理學習興趣,培養運用物理的意識與能力。

下面結合物理教學的實踐,談談兩種常用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探究式

探究式課堂教學是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在借鑑了杜威的學習程式理論的基礎上首先提出的,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引導發現式,程式為創設情景──觀察探究──推理證明──總結練習;二是探究訓練式,程式為遇到問題──蒐集資料和建立假設──用事實和邏輯論證──形成探究能力。它們都是通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調查、資訊收集與整理,表達等交流活動,經歷探究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的發展。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要重視會學而不僅僅是學會,這與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物理課不應當是聽課、記筆記、做實驗、做習題的結合,而應當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不斷探究物理現象的本質與內在聯絡的過程。任何物理教學內容都是科學探究過程與結果的統一,都是一個發現和提出問題直至問題解決的過程,只是在以前的教學中忽視了作為過程的科學探究方面,常常將科學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使科學的過程和結果分離開來,導致學生無效或低效地學習。因此,教師要創造一種探究學習的課堂氛圍,使學生逐步體驗和認識到,學習物理就是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不斷探索周圍的物質世界,不斷髮展自己的認識和探究能力,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過程。

物理教學中的探究活動是由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要素的一步或幾步組成。一般在內容上包括對物理現象的探究、物理規律的探究和物理方法的探究。物理探究活動在形式上一般包括:實驗型、討論型及調查型探究等。

二、自主式

把“自主學習”教學思想引入課堂中,就是啟用學生的思維,喚醒學生的潛能,加快學生的自主發展,讓學生高質量的學習。在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閱讀思考、發問討論、獨立練習,進行認真的研究與總結,逐步構建起一種新的教學理論。

我國學者龐維國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作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自我補救,那麼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

作為一種學習模式,“自主學習”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自主地獲得知識,並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可以有效地轉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使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知識探索的導航者”。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各種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精心設計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及應用過程,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情景,讓學生身處情景之中。在各種疑惑的引導下,主動地搜尋、分析、處理各種資訊,親身體驗發現新知的成功喜悅,開發潛能,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物理的習慣。幫助學生學會解釋實驗現象及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的方法,促使形成“自主學習”物理課堂教學的模式。總起來說其基本的環節如下:

1、情景匯入。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動的例項或學生的疑問增加教學的新鮮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用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帶入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物理情景之中。

2、自主交流。在自主交流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於參與、勇於參與、主動參與。在這裡,教師是學生自主交流的合作者、引導者。

3、自主質疑。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暴露心中的疑慮、困惑。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5

高中物理學習心得、在學習物理課程中,我們首先要端正學習態度

1、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堅信自己能夠學好任何課程,堅信有幾分付出,就應當有幾分收穫。

2、那麼我們就要做到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上課物理之前要認真預習,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聽課的效果

1、上課之前我們先要自己閱讀一遍老師所要講的教材,通過閱讀、分析、思考,瞭解教材的知識體系,重點、難點、範圍和要求,不懂的疑難問題通過老師講解時掌握。

2、對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如果忘記了,課前預習時可及時補上,這樣,上課時就不會感到困難重重了。

3、我們要多閱讀有關典型的例題並嘗試解答,把解答書後習題作為閱讀效果的檢查,並從中總結出解題的一般思路和步驟,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本人任教八年級物理,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後,我們普遍感到壓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以前教材中偏難,偏舊,沒用的東西不少,而現在有用的有價值,有用的內容多了,並且在教學中能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讓學生自信快樂地學習:國中學生年齡在十三四歲,稚氣未脫,活潑好動,感性認識佔主要地位,課堂上應多用實驗來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樂地學習物理。因而本節課設計以學生提問為起點,學生活動為主線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場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樹立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本節課重點在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全程及科學方法,並將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中,體會物理是有用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思維活躍,能提出許多問題。學生能獨立完成許多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特別是探究開始,教師備課時原計劃通過步步提示讓學生表達出設計實驗的方案,沒想到課堂上學生卻是爭先恐後地想表述,使整個45分鐘的課堂學生情緒高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給教師意想不到的收穫:學生對平面鏡提出了許多教師想不到的問題,例如:為什麼小鏡子能照出很大的像?摩托車旁的鏡是不是平面鏡?課堂上說實話老師有些緊張,總擔心學生提出怪異的問題,教師的智慧和靈活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以為學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猜想,沒想到有一名學生並不滿足於口頭表述,說:“老師我想邊做邊表述,行嗎?”我趕緊讓他上臺表述,全班同學給予了熱烈的掌聲。之後還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我先將兩隻手電筒放在等距離的地方,看看像是否在我猜想的那個位置。”(逆向思維!太好了!)場面令我感動。實驗結論的描述時,也有同學大膽質疑:我找到像的位置了,可是為什麼像總會更高或更低些?我動一動玻璃板後,有時又能用不亮的手電筒接到像呢?這位同學對實驗的評估,我在自制教具時並沒有考慮垂直問題(因為玻璃板事先有要求做成垂直支架),這一來倒在課堂上讓學生給解決了,這讓我深信:學生的細緻可以超出教師!

3、思教學之過: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有些問題沒有直接回答,如:(1)為什麼小鏡子能照很大的人的像?(2)摩托車旁的鏡子是不是平面鏡?在問題羅列後又立刻出示演示,雖演示能吸引學生,但可能打斷學生的思路,也許學生能想出比教師更好的方法,課後的學情調查中,一位同學和我交談說:“老師你演示之前,我就猜到用蠟燭可找到像,因為在家我玩過鏡子接火炬遊戲。”看來我低估了學生。由於時間關係,本節課在“二平面鏡成虛像原理、三平面鏡的應用”不敢放得開,約只用了15分鐘,特別對“虛像”這一難點沒有板書,只用多媒體顯示,且多媒體課件製作相對簡略,對學生作圖能力的培養可能不利。對“潛望鏡”能激發學生創造性的也因時間倉促而未能完全分解展示給學生。

4、想教法之變: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要更新,應認識到:使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增強探究未知世界的興趣和能力,以及學生對於科學本質的理解和科學價值的樹立,是與科學知識的學習同等重要的。要從過去過分強調知識的學習中轉變過來,綜合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改變教學法手段,充分認識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從一堂灌中退出,課堂應是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像《平面鏡》這樣貼近生活、應用性強的課,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就應當讓學生歷經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提出問題的意識,學會科學辯證地看待問題。一堂課要培養學生什麼,學法的指導應貫穿全程如何讓某一種能力的培養突顯,在課堂中對教材的處理應是有所捨棄、有所加強,若要面面俱到,必將面面不到。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泰州市高中物理暑期培訓於7月22日在泰州舉行,此次培訓請來了江蘇省金陵中學物理教研組組長徐銳老師,他從自己的教學體會出發,和老師們分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大家受益匪淺。下面我結合興化市文正實驗學校的學情、教情談談自己接受培訓的心得體會。

新課程理念一直在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實首先應該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然後再談創新,否則會是一句空話。比如我們在學習平拋運動時,不妨請同學們觀察平拋運動,提出你想提出的問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落地的時間與什麼有關呢?是否和初速度成正比?落地速度大小和什麼因素有關?如果在教學研究中發現學生提出的問題與猜想和實際理論分析、實驗操作有巨大差別時,這將激發學生對此類問題深層次的思考,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會大大提高,因為他會覺得這很有趣。當然有些同學提的問題較為簡單、沒有水準,甚至是毫無意義的問題,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引導,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多給學生機會和舞臺,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要重要得多。

物理學科尤其強調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如果每節課老師都給出大量習題讓學生思考,再拓展、分析,這種純粹的習題分析時間久了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我們教師不妨學著用活動帶動思考。比如在講“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這一節時,可以讓每位學生取出鉛筆、直尺、白紙,在用鉛筆沿直尺畫線的同時讓直尺沿紙面向上移動,看看畫出來的是什麼樣的線。我想全班同學畫出來的線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選幾種典型的型別,展示給學生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線條呢?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思考,達到師生研討的目的。有些同學畫出的是曲線,其中彎曲的方向會有不同,也會有一些同學畫出的幾乎是直線。實際上鉛筆參與了兩個運動,涉及到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當兩個分運動都是勻速直線運動時,合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一個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另一分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則合運動是曲線運動,並拐向受力的這一方向等等。

實驗教學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我們予以高度重視,我們在講到實驗這部分內容大致步驟是這樣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資料處理、注意事項、誤差分析等,這樣按程式來好像就是將考試要考的內容告訴學生,學生學習缺乏源動力,也未必知道為何用這種器材,用此類裝置。比如,高一上學期提到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教師可以先丟擲一個小問題:小車從某一高處沿長木板向下滑動,很顯然運動越來越快,速度逐漸增大,那麼我們能否知道小車運動速度的具體值呢?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考。也許會有同學提出用捲尺測量長木板的長度,用秒錶計時,然後用公式計算速度。當同學們真正做了實驗後才發現,這樣測時間誤差太大了,實驗理論講得通,但實驗可操作性難度較大。教師藉機引出打點計時器,體會其神奇之處。再接著討論實驗的相關內容,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再比如說,講解螺旋測微器與遊標卡尺時不直接講原理,多提問題。練習本的長度、寬度我們可以用刻度尺測量,尺寸很小的物體如一根銅絲和一個擺球的直徑如何測量呢?從而引出以上兩種精密長度測量儀器。以上所舉兩個例項實際上就是給學生一個問題,一個臺階,讓學生自己走上去,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這點在我們習題教學中同樣重要。

初、高中物理的難度差距較大,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國中大部分已知條件由數字給出條件,而高中卻很多是字母作為已知條件。所以高一的老師在分析例題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條件由數字給出。比如:一個質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4s內速度由4m/s增加到8m/s,求這段時間的位移是多少?遇到較為複雜的問題,我們教師要多提幾個小問題,分臺階讓學生自己走上去,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如果教師直接給出答案學生會覺得很累,教師講得也很生硬,兩種方式會取得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在習題教學中要注重問題的延伸,從學生問題出發,思考教學改進的辦法。我們在平時批改作業時會發現學生會計算出紙帶運動的速度為33m/s,這相當於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速度,顯然是一個錯誤答案,學生做錯的原因在於學生沒有檢查答案,對33m/s這個速度沒有一個形象的認識,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滲透。提到太陽和地球的質量關係時,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比較,如果太陽是100Kg的大西瓜,地球則是0.3g的小顆粒,這樣給學生一個感性認識。所以,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某種程度上正是反映老師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以上是我在暑期培訓的一點心得體會,我也會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思考,多實踐。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8

通過這次全員的培訓中,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

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訓給我許多思考,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怎樣成為一個受歡迎的物理老師呢?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係?怎樣才能……?我認為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還需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去學習。

首先,教育學生,從愛出發。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只要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們老師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師愛要全面、公平。

其次,如何使我們的物理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著人情味,作為物理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蘊藏在物理課堂中 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著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於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物理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物理大餐”!

最後,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物理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一節好的物理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物理:抓住物理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物理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物理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物理,樂學、愛學物理。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物理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物理方法,體現物理課的靈魂,使物理課上出“物理。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9

高中物理暑期培訓於7月22日在泰州舉行,此次培訓請來了江蘇省物理教研組組長徐銳老師,他從自己的教學體會出發,和老師們分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大家受益匪淺。下面我結合興化市文正實驗學校的學情、教情談談自己接受培訓的心得。

新課程理念一直在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實首先應該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然後再談創新,否則會是一句空話。比如我們在學習平拋運動時,不妨請同學們觀察平拋運動,提出你想提出的問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落地的時間與什麼有關呢?是否和初速度成正比?落地速度大小和什麼因素有關?如果在教學研究中發現學生提出的問題與猜想和實際理論分析、實驗操作有巨大差別時,這將激發學生對此類問題深層次的思考,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會大大提高,因為他會覺得這很有趣。當然有些同學提的問題較為簡單、沒有水準,甚至是毫無意義的問題,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引導,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多給學生機會和舞臺,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要重要得多。

物理學科尤其強調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如果每節課老師都給出大量習題讓學生思考,再拓展、分析,這種純粹的習題分析時間久了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我們教師不妨學著用活動帶動思考。比如在講“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這一節時,可以讓每位學生取出鉛筆、直尺、白紙,在用鉛筆沿直尺畫線的同時讓直尺沿紙面向上移動,看看畫出來的是什麼樣的線。我想全班同學畫出來的線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選幾種典型的型別,展示給學生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線條呢?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思考,達到師生研討的目的。有些同學畫出的是曲線,其中彎曲的方向會有不同,也會有一些同學畫出的幾乎是直線。實際上鉛筆參與了兩個運動,涉及到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當兩個分運動都是勻速直線運動時,合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一個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另一分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則合運動是曲線運動,並拐向受力的這一方向等等。

實驗教學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我們予以高度重視,我們在講到實驗這部分內容大致步驟是這樣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資料處理、注意事項、誤差分析等,這樣按程式來好像就是將考試要考的內容告訴學生,學生學習缺乏源動力,也未必知道為何用這種器材,用此類裝置。比如,高一上學期提到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教師可以先丟擲一個小問題:小車從某一高處沿長木板向下滑動,很顯然運動越來越快,速度逐漸增大,那麼我們能否知道小車運動速度的具體值呢?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考。也許會有同學提出用捲尺測量長木板的長度,用秒錶計時,然後用公式計算速度。當同學們真正做了實驗後才發現,這樣測時間誤差太大了,實驗理論講得通,但實驗可操作性難度較大。教師藉機引出打點計時器,體會其神奇之處。再接著討論實驗的相關內容,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再比如說,講解螺旋測微器與遊標卡尺時不直接講原理,多提問題。練習本的長度、寬度我們可以用刻度尺測量,尺寸很小的物體如一根銅絲和一個擺球的直徑如何測量呢?從而引出以上兩種精密長度測量儀器。以上所舉兩個例項實際上就是給學生一個問題,一個臺階,讓學生自己走上去,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這點在我們習題教學中同樣重要。

初、高中物理的難度差距較大,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國中大部分已知條件由數字給出條件,而高中卻很多是字母作為已知條件。所以高一的老師在分析例題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條件由數字給出。比如:一個質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4s內速度由4m/s增加到8m/s,求這段時間的位移是多少?遇到較為複雜的問題,我們教師要多提幾個小問題,分臺階讓學生自己走上去,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如果教師直接給出答案學生會覺得很累,教師講得也很生硬,兩種方式會取得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在習題教學中要注重問題的延伸,從學生問題出發,思考教學改進的辦法。我們在平時批改作業時會發現學生會計算出紙帶運動的速度為33m/s,這相當於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速度,顯然是一個錯誤答案,學生做錯的原因在於學生沒有檢查答案,對33m/s這個速度沒有一個形象的認識,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滲透。提到太陽和地球的質量關係時,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比較,如果太陽是100Kg的大西瓜,地球則是0.3g的小顆粒,這樣給學生一個感性認識。所以,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某種程度上正是反映老師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以上是我在暑期培訓的一點心得體會,我也會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思考,多實踐。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物理的課程改革改革方向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下面我就在201x年的教學,談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是教師要控制得住大局。

雖然是探究性的開放型物理課,是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的課,但也應該是井然有序的課堂教學,而不是一堂亂糟糟的課,課堂紀律無法控制,學生各搞各的,像一個市場。

國中學生的自制能力本來就是很弱的,現在還把很多時間給他看,給他講,給他做。如果作為一個任課老師,壓不住課堂的話,不但上這個課沒有什麼效果,而且讓他們有一種感覺就是上物理課就是可以玩、就是可以說閒話、就是可以開小差、就是可以鬧翻天的時間。這就與我們的目標越走越遠了。我們的目的只是讓他們輕輕鬆鬆地學習,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學會知識,培養能力,瞭解社會。

二、其次,教師要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最傳統的授課方式是老師講足一節課,學生只是在下面被動地接受;之後改變了很多,變成了老師以“提問啟發式”授課,學生終於有了發言的機會;現在的課程改革則更進了一步,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再想辦法解決。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別人提出來的問題,你不一定有興趣“幫”他解決,但是如果是你自己提出來的問題,你肯定會有興趣、而且會想方設法來解決,人在生活中是這樣,在學習知識上也是這樣。

我覺得物理課上應鼓勵他們提問題,各種奇裡古怪的大自然問題、生活生產中的問題都行,平時上課也是這樣,有相關的他們想知道的問題讓他們自己提出來,而不是我提。當然,相應地,教師一定要多看書,多瞭解相關方面的知識,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使他們被你的知識魅力所折服。

三、再次,老師要敢於把解決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現在是一個資訊時代,得到資訊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個現代的人不是看誰記住了多少知識,畢竟能記住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是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把最有用的知識蒐集出來。有些他們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你不一定要幫他們解決,因為他們最需要的不僅僅是結果,而是過程。他們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基本的技能,基本的動手能力,一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到這個過程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說遠點甚至對他以後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學校裡培養他的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尤其重要。不要怕他們走的路顛簸,這是他們成長中需要的鍛鍊。現在資訊流通很快,他們可以在圖書館中查詢資料,也可以請教別人,更可以上網去找,或者自己通過實驗來解決相關問題,都可以,關鍵是他在其中學到了東西。

做實驗是解決物理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現在的物理課本沒有把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分開來,目的就是儘量讓學生多做一些實驗,而不是讓他們看著老師在臺上做。自己經歷過的與看別人的畢竟不一樣。所以如果有學生提出問題時,我們可以引導一下,鼓勵他們從哪些方面入手得到答案,而不是直接給出他們答案。我們就可以指導他們進行實驗來檢驗。而他們也非常高興,可以自己像一個科學家一樣來通過實驗來研究問題,這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四、老師要敢於把下結論的權利還給學生。

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到首都去開會時介紹他的經驗說:“我教得很好,我的成功來自我的不善言辭和我的粉筆字寫得很差”。怎麼一回事呢?原來由於他的表達能力不強,所以無論什麼他都自己少說,想辦法借學生的口說出來,結論、總結也是如此,大家來下,而他只是引導一下,糾正一下錯了的;由於他的粉筆字寫得不好,他總是讓學生自己出去寫,所以沒有一定模式的板書。如此一來他教的班級成績卻大大出人意料。

當然了,學生自己下的結論,又是自己記下來的,又經過自己的一次次修改,怎會不特別深刻呢?這樣也促進了他們的積極性。

所以不要認為你是老師,下的結論比他們要清楚、精煉,就要幫他們寫實驗結論,讓他們記下你的結論,去背會你的結論。應該拋開這個想法,放手讓他們自己去下結論,你只需要引導和糾正。一句話,我們物理教師在課程改革中一定要“握得緊,放得開”。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1

在教和學的雙邊活動中,教法是先導,學法是中心。有的教師只是僅僅關心學生是否“學會”知識,而對學生是否“會學”缺乏思考。葉聖陶先生早有“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論述,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也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到了極為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研究教材,研究大綱,研究教學方法,研究學生,研究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個性特徵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想學、會學、學得主動、學得積極,讓學生對掌握的物理知識既紮實又靈活。鑑於學習方法對學物理的重要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下面我談幾點學習物理的方法指導:

一、重視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習興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可見,重視物理實驗,掌握科學的觀察、實驗方法是實驗教學成功所在。

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物理學科,在教學中應把課本上的一些實驗進行合理的科學改進創新,可以使學生在認識、情感、意志、行為、態度、思維和方法等獲得較大提高,這不僅是通過實驗掌握物理知識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學生學好物理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1、改進實驗,加強教學的探索性

在實驗教學中儘量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把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把習題中的敘述實驗改為操作實驗,以及實驗裝置、器材的改進等,挖掘科學內容的學術性,嘗試實驗設計、操作,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創新功能。挖掘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在講授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特點的時候,我試著把石蠟的熔化實驗改為學生實驗,發現學生的參與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並且能根據實驗現象、實驗資料和圖象清晰的描述固體熔化的過程及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2、在實驗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思維動機的激發。為演示過程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況,有意識的創造一種探索的氛圍,激發學生求解的願望和熱情,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強的特點,把學生知與不知,深知與淺知之間的問題帶到教學中去,使學生參與思考,努力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

例如:在講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時,先用條形磁鐵的N極對準小磁針的S極,然後又用條形磁鐵的N極對準小磁針的N極。這個實驗同學們國小自然課上做過,很熟練,卻很少有學生思考有什麼問題,一旦他們仔細觀察,並口述觀察的現象時,發現條形磁鐵先是吸引小磁針後又推開小磁針,於是引出“為什麼吸引為什麼推斥?兩個問題情境,學生們為弄清原因,積極思考期待得到科學的答案,如此一來,不僅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從而開發學習動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明確思考的方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3、加強課外小實驗,引導學生參與實驗

蘇聯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經驗之談:“學生的聰明才智來自他們的手指頭,它激發了智力開發的真諦——人類智慧來源於勤動腦勤動手“。

課外實驗活動的教學功能是顯而易見的,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高,尤其在設計和準備實驗中那種極富有創造性的思維及操作過程,在其它途徑中無法體會到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應用無處不在,激發他們自覺應用物理知識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比如在引言中“裝滿了水的玻璃杯還能放回形針嗎?”這個實驗作為課外小實驗,比在課堂上做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更多的學生帶著自己的很多疑問第一次參與到了物理中來,從而使學生知道我們的物理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實際。我們可以在實踐中參與,在參與中解決。知道實驗不僅可以在實驗室做,還可以在家裡做。不僅老師可以做,我們自己也能做。

二、重視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物理是一門與生產、生活、科技聯絡非常密切的一門學科。要想學好物理,必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以做好演示實驗為前提,增強實驗的趣味性,為學生做好實驗起到良好示範作用。同時,在實驗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現象,勤于思考問題的習慣。比如說在做“水果電池”的實驗中,不僅讓學生觀察電壓表的指標是否偏轉,還要讓學生觀察朝哪邊偏轉,想想說明了什麼?更換不同的水果和連線的導體,看現象是否發生改變,這又說明了什麼?這樣學生就不可能只看,他們要動腦筋,想為什麼?

此外還注意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實際生活和生產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現象並與課本知識聯絡。物理是離不開生活的,生活中處處有物理。例如:學習大氣壓時,讓學生注意觀察並思考,為什麼茶壺蓋上都有一個小眼,這個小眼起什麼作用?再如學習壓強、摩擦後,可以有意識地觀察日常生活中人們用針在縫被子時,為什麼手上套上頂針箍,並把針在頭皮上摩擦,這目的又是什麼?使學生養成愛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從而能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發揮教材優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在學生剛接觸到物理時就要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教材,按照教材特點,首先要閱讀課前問號和課題,瞭解問題的提出的背景或原因,弄清問題解決的方向;其次閱讀小標題、插圖和正文,讀小標題可以知曉知識重點,插圖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補足有些學生孤陋寡聞的現象。教材中的插圖很多,且具有形象生動,直觀性強,圖文並茂,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書時,一定要讓學生重視對插圖理解,知道插圖表示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問題,表示了什麼物理現象和過程。培養學生看插圖的能力,有利於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將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於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蒸發現象中有一幅坎兒井的插圖,我就問學生,你知道坎兒井的作用嗎?在現實生活中還有什麼現象與它是類似的呢?

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正文,首先要讓學生抓住中心。認真分析每一個定義和規律的內容、物理意義,明確公式和定律的適用範圍及條件。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要使學生掌握這一定律,需要學生認真做好實驗想象推理到位,同時讓學生知道物體在什麼時候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什麼情況下又保持靜止狀態。這一定律的適用範圍是一切物體,適用條件又是物體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時,從而真正理解掌握這一定律。

四、指導學生解題的正確方法並要求學生規範解題

學生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學生複習、鞏固、應用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在指導學生解題過程中,必須指導學生解題的正確方法。如我在指導學生解答說理題時,要求學生按三步進行:講道理、擺事實、得結論。如踢足球時腳感到有點疼,這是為什麼?答: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講道理),腳對球施加力的同時球對腳也施加了力(擺事實),所以腳感到有點疼(得結論)。通過訓練,學生就能掌握這一類題目的一般解題方法。電學題目中看懂電路圖是最基礎的,可學生往往由於電路中接入電流表、電壓表而看不懂電路,當然問題也就無法解決。根據電流表內阻很小,電壓表內阻很大。我就指導學生把電流表看成是閉合開關或一段導線,把電壓表看成斷開的開關,這使電路大為簡化,看出一個電路的主幹。同時解物理題時要求學生要規範、全面,符合要求。如①畫光路圖時光線一定有傳播方向並畫實線,法線、虛像用虛線;②問答題敘述要清楚,不能答非所問,詞不達意;③計算題要寫必要的文字說明,寫出公式,代入資料,最後結果一定要有單位。

總之,通過自己的實踐和這兩年的課題研究,我知道如何指導學生學好物理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我們物理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去探索,去實踐,從而能真正幫助學生從實踐中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對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的效果。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2

如何發揮學生的最大潛能學好物理?如何進行國中物理的總複習?國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把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的“學”上來,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現將我工作的點滴體會介紹如下:

一、抓好入門教育

物理課是八年級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為今後的奮發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二、注重實驗教學

國中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具有科學性的學科,每一個概念和規律、公式,都是通過物理實驗得出。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在大量的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質的共同特徵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課實驗中,我真正體驗到,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

三、創設情境,注重讓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匯入學習新知識。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精彩匯入尤為重要。從課堂座位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佈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準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著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

四、加強資訊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在總複習中,要時刻注意“資訊反饋”。通過反饋資訊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複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資訊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資訊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

五、指導學生記憶的方法

國中物理雖然需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但同時也要重視記憶,不要死記硬背絕對不是不要記,不要背,而是更加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記憶時要注意找規律、找特點,要準確記住各種定義,定律的文字表達和各種物理量的單位,這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文字,語言的表達能力。物理計算公式與數學計算公式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公式的每一項都有物理意義和單位,在記憶物理表示式時,一定要記住各項的物理意義和單位。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3

高中物理教學是一種以追求物理教學合理性為目的,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髮現、思考、解決問題,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批判性的分析與再認識的過程。我認為,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不僅僅是對物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重複,更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物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標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我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要更新觀念

傳統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主動思考和教育實踐,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學習,培養新的教育觀念,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調整,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這才是收到較好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

二、改變教育教學方法

教師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絕大多數學生能理解、能消化。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然而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忽視所謂的差生。要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有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的物理概念,一種是在大量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另一種是在已有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推理得到的。

三、要注重教學效果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這種學習模式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在瞭解知識的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

例如:我在講授完原子物理知識後,提問:我國考慮在某地方建一新核電站,給出了某地方的一部分地圖以及有關資料,要求學生對照地圖和資料,以4人為一組討論圖中提出的地點是否合理。問題提出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相互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我以認真的態度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和他們一起學習、共同探究。同時,我有意識地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指導:

(1)考慮問題時,必須進行多方位思考,要綜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研究的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要學會從中選出最佳方案。

(3)分析任何問題都應該採取科學的、辯證的、全方位的態度和方法。

在隨後進行的各組彙報中,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我最後總結時,重點並不放在結論上,而是放在大家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探究的過程上。事實證明,採用這種方式學生理解得很透徹,知識掌握得很牢固,同時也學會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4

作為一線的國中物理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物理學科而言,原來的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

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

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

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物理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國中物理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這不是面向少數學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是全面的科學教育,使學生在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五個課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而非精英教育。過分強調學科中心或學科本位,將課程設定的重點放在學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導致學習內容難、繁、偏、舊等,並且物理教學也容易側重於知識的灌輸,這無疑會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對物理產生為難的情緒。因此在課程設定時,將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等。

理念二: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自然界的神奇現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國中物理課程是學生在綜合科學課程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物理分學科課程,因此,該課程的設定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物理規律,同時還應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即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應用。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還將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學生既能學到科學概念又能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科學課堂中有效的學習要依靠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講授式、自學式、探究式等。已有證據證明,探究式學習方法是學習科學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能在課堂上保持學習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新課標從過去單純強調知識的傳承變為全面落實課程的三維目標。於是知識本身的重要性相對下降,科學探究教學的.重要性相對提高。

理念四: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帶來福音,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傳統科學教育強調科學的萬能、神聖以及不可磨滅的功績。然而,也正是對科學技術的應用欠缺深思熟慮,我們的星球正面臨著如像放射性汙染、溫室效應、人口膨脹、自然資源枯竭等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人類開始客觀地評價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理智的思考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而肩負培養學生科學觀的科學教育應重視及時反應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使學生在涉及科學技術問題時,能有意識地從它對社會的正反兩反面的影響去考慮,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上過多地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忽視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實踐或動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科學精神、積極的學習情緒等方面綜合素質的評定;有關評價指標單一,忽視了個體之間的差異;評價結果則過分強調終結性評價結果,而忽視各個時期個體的進步狀況,因此不能起到促進發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輪課改中,為實現課程目標,必須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評價體系。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5

在學期期末考試中,我們高二物理組連續第兩次取得德州第二名的好成績。這個好成績離不開隋秀剛主任的引領、姜希才組長精心組織及年輕有活力的李菲、秦士波的奮力拼搏。我們組除定時的集備,隨時都會有不定時的小集備,如:幾乎每節課都要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所講內容、統一教學方法。我們經常為如何更好的講明白一個題甚至一個選項爭得面紅耳赤,經常看完作業比一比誰的班做的好,這樣的工作氛圍使得每位老師時時刻刻都有壓力,從不敢有絲毫鬆懈。

我所教的高二(28)班在李恆班主任的有效協調下,班級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我們這個教學單元的老師真正做到了不搶佔課下時間,若有自由課,則由班主任主動協調相對弱點的學科,若最近學段都挺好,他就自己盯著讓學生學自己的弱科。

28班的物理成績一直穩居第一。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精心備課

備課時不僅將所要講的基本內容備細,還要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將學生的易錯點結合到一個小題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如何準確的運用所學知識。

二、靈活上課

在教學中,並不是將所備的課全盤端給學生。先讓學生自學,上課時發現學生已經明白了,我就乾脆不講。重點知識都要和大學聯考連結一下,讓學生知道所學這個知識點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若連結不上則說明這是冷考點,但不排除大學聯考時不考。爭取做到學新課時不漏知識點。

三、作業定時

每個晚自習學生要完成所發學案,下課立即上交。開始為督促學生定時上交,我會親自盯著組長收完作業,這樣就使學生養成了下課就交作業的習慣,做作業時效率極高。每次作業和考試一樣都有時間限制,所以在考試時就不會慌亂,越是大考成績越好。

四、細看作業

作業不僅要看而且要看細。看作業時,將做錯重點強調的題型的同學將其名字記下,課下單獨瞭解出錯原因。做的好的同學要給其評上“好!”,若比較完美評“很好!”(並非題錯的很少,還要結合他現有的能力)。別看他們都有大人的個子,其實心智還不成熟,他們很渴望老師能給自己的作業評上“好”或“很好”。每次看完作業都要統計每個題的對錯情況:大題要具體到每一問,選擇題要具體到每個選項。這樣做需要很多的精力,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五、不愛面子

我從未怕自己丟面而堅持自己的答案。物理選擇是多選如果題目不嚴密就會造成從不同角度考慮得到不同答案。這個班的有幾個學生思考的很深刻,他們時常會提出自己的看法。雖是多年的“老題”,只要學生想的更合理一些,我就會去“改錯”。如果學生的解題方法好,我也會極力推薦給班裡的同學。“你的方法更好些!”、“ 你思考的更全面一些!”,就是這些話使的這個班裡敢於向老師“挑戰”的同學越來越多。這樣激發了他們對真理的追求慾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幾點的做法。我認為成績的得來離不開備課組的團結,離不開單元的協調。高中物理實驗中開放性思維探究淺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思考。

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6

今天送課下鄉活動來到了伊通四中,我們非常榮幸聽了董老師講的關於第三章第三節——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內容,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也是課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具體體現。通過這次的科研交流,也使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下面我就從整個教學過程談談我們的體會。

首先我認為董老師的匯入新課很值得我們學習,她讓同學們用凸透鏡對著窗戶,看在白紙上成的是什麼像。又讓他們用凸透鏡近距離看書上的文字,看又是什麼像。從而提出問題,為什麼同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像不同,這樣就自然的進入新課的學習了。這樣的導課很貼近生活,學生也很容易接受,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的匯入我今天下午用到了我的課堂上,效果真的非常好,成功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通過這次教研,我也掌握了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學到了很多寶貴的實踐經驗。比如說可以通過畫圖來說明一些問題,在學生做實驗過程中得到錯誤結論時,不要把正確的結論強加給他,而是要指導她做實驗,自己推翻自己的錯誤結論,找出正確的答案,這樣會使他們收穫更多。

通過這次學習,深刻體會到“探究式教學”就是從學生出發,做到以人為本,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寬鬆、民主的環境中體驗成功,健康成長。只要我們加強認識,積極探索,定能找到得心應手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師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實驗的原理。充分利用身邊現有的課程資源進行課程教學。從物理角度較明確地表述科學探究,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空間。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我們認為這次送課下鄉活動辦的非常好,真的使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們也非常珍惜,希望有機會領導能經常舉辦這樣的活動。因為通過和同事們交流,學習了各位教師的優秀教學方法,彌補自己的不足,豐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為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增添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是決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很好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關鍵因素。新課程理念強調培養學生全新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在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注重過程體驗,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在此理念下,物理教學應是物理活動的過程。教師要重視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教和學的全過程,激發物理學習興趣,培養運用物理的意識與能力。下面結合物理教學的實踐,談談兩種常用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探究式

探究式課堂教學是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在借鑑了杜威的學習程式理論的基礎上首先提出的,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引導發現式,程式為創設情景——觀察探究——推理證明——總結練習;二是探究訓練式,程式為遇到問題——蒐集資料和建立假設——用事實和邏輯論證——形成探究能力。它們都是通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調查、資訊收集與整理,表達等交流活動,經歷探究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的發展。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要重視會學而不僅僅是學會,這與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物理課不應當是聽課、記筆記、做實驗、做習題的結合,而應當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不斷探究物理現象的本質與內在聯絡的過程。任何物理教學內容都是科學探究過程與結果的統一,都是一個發現和提出問題直至問題解決的過程,只是在以前的教學中忽視了作為過程的科學探究方面,常常將科學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使科學的過程和結果分離開來,導致學生無效或低效地學習。因此,教師要創造一種探究學習的課堂氛圍,使學生逐步體驗和認識到,學習物理就是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不斷探索周圍的.物質世界,不斷髮展自己的認識和探究能力,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過程。

物理教學中的探究活動是由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要素的一步或幾步組成。一般在內容上包括對物理現象的探究、物理規律的探究和物理方法的探究。物理探究活動在形式上一般包括:實驗型、討論型及調查型探究等。

二、自主式

把“自主學習”教學思想引入課堂中,就是啟用學生的思維,喚醒學生的潛能,加快學生的自主發展,讓學生高質量的學習。在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閱讀思考、發問討論、獨立練習,進行認真的研究與總結,逐步構建起一種新的教學理論。

我國學者龐維國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作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自我補救,那麼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

作為一種學習模式,“自主學習”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自主地獲得知識,並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可以有效地轉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使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知識探索的導航者”。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各種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精心設計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及應用過程,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情景,讓學生身處情景之中。在各種疑惑的引導下,主動地搜尋、分析、處理各種資訊,親身體驗發現新知的成功喜悅,開發潛能,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物理的習慣。幫助學生學會解釋實驗現象及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的方法,促使形成“自主學習”物理課堂教學的模式。總起來說其基本的環節如下:

1、情景匯入。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動的例項或學生的疑問增加教學的新鮮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用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帶入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物理情景之中。

2、自主交流。在自主交流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於參與、勇於參與、主動參與。在這裡,教師是學生自主交流的合作者、引導者。

3、自主質疑。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暴露心中的疑慮、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