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3.06W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早在1920xx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們怎樣思維》中,就倡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在杜威看來,反思的出發點是對問題情境的困惑,經過分析、假設、推理與檢驗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是否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似乎已成為衡量優秀教師的當代標準。何謂教學反思呢?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而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就是一種以追求物理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髮現、思考、解決問題,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高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物理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

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物理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

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為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為時下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許多研究性學習“綜合探究”;近幾年,都有部分中學的開展物理“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活動;許多教學雜誌也刊登了很多關於研究性學習的文章……可見,各地普遍重視研究性學習。但是如何開展物理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緻地探討。

另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下實踐教學智慧。

教學的複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過程。我在初登教壇時,為了教好物理課,經常通過多講定理、多做習題,但往往學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過反思我意識到人的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的發展的,那麼知識的掌握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因而我在動量守恆定律教學中,先介紹了這個定律的發現過程:它起源於16~17世紀西歐的哲學家對宇宙運動的哲學思考。

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從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教學基本策略方面進行。

第一、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於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行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麼,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互動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教學理念,歷史與社會教師應加強對歷史與社會教學理論的研習,如《物理教學》、《中學物理教學參考》雜誌開闢的一些欄目的討論文章對更新教學理念就有許多幫助。

學科專業知識對於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歷史與社會教師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關鍵是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物理著作等。閱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程下物理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並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蒐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設計《人造衛星宇宙速度》課堂教學時,一開始就可以提出問題:能否讓丟擲的物體不落地?這時學生十分活躍,議論紛紛:有的會說,將物體上拋,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體飛到外太空,就不再回來了;有的會說,由平拋運動規律可知,物體從越高的地方、丟擲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離越長,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體就落不回地面了;還有的同學可能會進行反駁:落地的跨度長了,可地表就不是一個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學說,由勻速圓周運動可知,當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時,物體繞地球在圓形軌道上運動就不回地面了。通過思考和討論,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激發學生進行思考。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正規化,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稽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說,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中學物理教學改革的重點是課堂教學方法改革,這是實現中學物理教學目標和任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我們認為要對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方法實施改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也是物理學科的特點,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因此,物理課堂教學改革首先要加強實驗教學。

1、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動手實驗,提高學生觀察實驗能力。

凡是實驗性較強的教材,教師要採用讓學生動手做實驗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設法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並增加課外小實驗,對於學生分組實驗,不僅要做,而且還要認真做好。總之,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實驗活動,使學生在實驗中動眼看、動手做、動嘴講、動腦想,從而掌握物理知識和技巧,提高實驗能力。

2、實驗教學還要著重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用科學的觀察方法去啟發、引導、示範,努力提高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實驗觀察方法的培養,要通過對學生進行實驗思想、實驗方法等科學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對比法、代替法、轉換法、比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實驗、培養實驗能力,開拓創造性思維。

物理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受到教材內容的制約,教材內容決定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也決定著教師與學生的具體雙邊活動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須突出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我們選擇教法應從教材內容實際出發,在眾多教學方法中進行比較,最後得出經過優化選擇的教學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課,通常是幾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組合,而不是幾種教法的隨意湊合,一定是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靈活地、科學地、創造性地進行優化選擇、認真實施的結果。

第二,還要改革教師在課堂的講解方式。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必須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啟發性和綜合性,在課堂講解,可隨內容的不同採取相應的不同方式:如對教材內容從知識結構、邏輯關係推理論證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講解;對實驗性較強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在做好實驗的基礎上作啟發式的講解;對重點、難點、關鍵內容或學生容易發生差錯的問題,作點撥式講解;在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或進行練習之前,作提示性講解;根據學生在預習、自學或複習中所提疑點,作釋疑性講解。

總之,課堂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學性,不同型別的教學內容,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不同的活動。三、從學生的心理髮展特徵和能力基礎出發,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高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多有明顯的獨立性和興趣傾向,學習自覺性和獨立性比強,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課堂中常希望獨立思考求解,學習氣氛比較沉悶。這給教師瞭解學生帶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一般可採取下列方法:加強講解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特別是講解時要注意反饋系統運用,如作業、討論、考試中的反饋資訊,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把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自學活動結合起來;將教師的講述和學生的討論、回答問題等結合起來,使得課堂教學成為師生的共同活動;充分利用機會,讓學生進行各種口頭的、書面的練習。

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中心問題,是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實現教與學的統一。因此,必須加強課堂上教與學之間的交流活動。

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教師是交流的主導一方,其作用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最優學習情景,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以各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學好物理知識。但教師的活動不能離開學生這個主體,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資訊,發展各方面的能力。

可見,教師與學生是組成教學的兩個最基本的因素,教師在課堂上的各項活動少不了學生的配合;而學生在課堂上的各項活動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所以,努力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根本。

總之,物理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實際、不同的實驗條件,靈活而切合實際地選擇不同的教法,積極探索和認真實踐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方法,深化物理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通過在教學中的體會和對上學期整體工作的回顧,我有如下一些具體心得:

1、課程標準走進我的心,進入我的課堂

怎樣教物理,《國家物理課程標準》對物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物理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因此我不斷的學習讓我有了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而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瞭解,本學期我將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育教學工作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課堂教學,我加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本學期我深知我們每位物理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物理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研組長、集體備課組長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分工撰寫教案,以組討論定搞,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自評;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公開輪講,反覆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體備課中,這種分合協作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於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備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後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評是十分有用。較強的物理思想方法得於滲透。學生在觀察、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公式的形成、獲得、應用瞭然於心。提倡自主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電路、圖型連線、各種物理電學公式的計算、實驗都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這樣的探索實驗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這說明: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教學活動兼顧到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和諧統一,而這些都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提高文化水平與做人境界,這將是一個長期而非常有價值的努力過程。研討、反思、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我在總結自己教學的同時,不斷反思教學,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不斷地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這我的許多問題,有個在認識。努力處理好物理教學與現實實踐的聯絡,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 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國中物理學的內容,有一些跟國小《自然》裡的部分內容很相近,但它不同於《自然》,它是比較系統和深入地研究有關機械運動、熱運動和電磁運動等等物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怎樣才能學好這門科學呢?這裡提供一些小方法,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一、學習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會

國中將學習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規律,而這些概念、規律,是解決各類問題的基礎,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應力求做到五會:

會表述:能熟記並正確地敘述概念、規律的內容。

會表達:明確概念、規律的表達公式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物理意義。

會理解:能掌握公式的應用範圍和使用條件。

會變形:會對公式進行正確變形,並理解變形後的含義。

會應用:會用概念和公式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和計算。

二、重視畫圖和識圖

學習物理離不開圖形,從運用力學知識的機械設計到運用電磁學知識的複雜電路設計,都是主要依靠圖形語言來表述的。知識的條理化,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等問題,用通常意義上的語言或文字表達都是有侷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學的方法動手畫圖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對今後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在國中物理課裡,同學們會學到力的圖示、簡單的機械圖、電路圖和光路圖。大綱要求的畫圖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畫圖屬於作圖型別題,比方說,作光路圖、作力的圖示、作力臂圖以及畫電路圖等等;另一部分,根據現成的圖形學會識圖,所謂識圖是指要注意結合條件看圖,不僅要學會把複雜的圖形看簡單(即分析圖形),更要學會在複雜的圖形中看出基本圖形。例如,在計算有關電路的習題時,已給出的電路圖往往很難分析出來是串聯、並聯或是混聯,如果能熟練地將所給出的電路圖畫成等效電路圖,就會很容易地看出電路的連線特點,使有關問題迎刃而解。

三、重視觀察和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經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於仔細的觀察之中。對於初學物理的國中學生,尤其要重視對現象的仔細觀察。因為只有通過對觀象的觀察,才能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只有通過仔細、認真的觀察,才能使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例如,學習運動的相對性,老師講到參照物時,許多同學都會聯想到:坐在火車上的人,會觀察到鐵路兩旁的電杆、樹木都向車尾飛奔而去。這個生動的例項使我們對運動的相對性有了形象的認識。

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重視實驗,注意把所學的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其中也包含與物理實驗現象的結合,因為大量的物理規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作為一個剛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國中學生,要認真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並獨立完成。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進入國中後,有一門新的功課叫做物理。很多孩子對於物理的學習都感到很困惑,怎麼學都學不會。為了幫助同學們輕鬆學好物理,小編給出以下指導。

想要克服一個困難,首先要明白問題所在。那麼,怎麼樣才算是學困生呢 物理學困生什麼表現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學困生的形成 該如何才能改善這種情況呢

一、國中物理學習中學困生的表現和分類

學困生具體表現為:

1、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

2、對物理知識概念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

3、對課本知識找不到重、難點,不能理解。

4、對物理知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積極思維,學習困難,持消極態度。

5、不能理解、掌握簡單的物理實驗操作,不能遷移舊知識、舊技能,去解決新問題。

總體表現為缺乏自主性、自信心、目標性、久而久之,先是厭惡後是放棄。將學困生分為以下幾種型別:

1、學習暫時困難型;該型別學生主要是學習基礎能力較好,學習中所遇問題,主要由非智力因素造成。

2、 學習能力缺乏型;這類學生主要特點為: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題能力,都較低,但學習行為習慣較好,意志比較堅強。

3、學習動力缺乏型;這類學生的能力總體水平處於中等或偏上水平,但學習習慣、學習意志低於上述兩類學生,主要由於自身學習動力不足而導致學習困難。

4、學習整體困難型;這類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均較差,求知慾低,意志和好勝心不強,所以總體能力和個性發展水平均較低。

二、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自身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還有社會因素造成,這裡僅談教學過程中的失誤或缺點所致的三個原因。

1、教學思想有偏差導致教不得法,學生學習情感難於建立。

這個問題突出表現為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顧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忽略多數學生實際水平,違背教育客觀規律,教學精力主要集中在培養學優生上;師資力量主要集中在重點班級;注重統考學科而忽略常識科目,使學生的愛好特長得不到發展和培養;忽略了學生的德育、體育及美育,身心得不到全面發展,精神面貌和身體素質也受到影響,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願望重視不夠,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而失去學科吸引力,學生喪失學習信心,產生厭學、棄學心理,學習情感無法正確建立,最終成為學困生。

2、教學過程中缺乏適應學生髮展規律的教學手法和教學藝術,從而導致學生學困方面的最終形成。

(1)教學過程中,缺乏感性材料的鋪墊,使學生未形成或形成不完整的理體抽象物理感念或規律的情景。

中學生抽象思維邏輯能力較弱,形象直觀思維佔有相當比例,恰當地給學生提供,較豐富的感性材料,主要是利用教具、課件、錄象、實物等感性材料,減緩知識坡度,逐步使學生的認識水平與知識同步。例如:講到“慣性”內容時,可以通過課件或錄影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車在高速行駛中剎車,車繼續向前滑行一段距離;人坐在汽車中,車啟動人向後倒;拍打身上的灰塵等

(2)新課教學過程中知識遷移和聯絡的忽視,使學生未形成良好知識體系,也是形成學困的主要原因

新課教學前,對學生已掌握的已有的基礎,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必要的知識鋪墊,有利於知識的遷移,但是如果即使抓不住新知識,生長點和支撐點,不能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事例尋求聯絡點,會造成新舊知識脫節,不能使知識更加系統化,會造成新知識的學習和接收造成困難。例如:講“電流的形成”內容時,可以對比水流的形成,加強知識概念鋪墊,遷移和形成。歐姆定律公式的講解時I=U/R可以與速度公式V=S/t聯絡講解。

(3)教學節奏過快或教學要求過高,使學生學習知識興趣衝減,

高質量的物理課是高效率、高密度的,這並不代表節奏快則效率高,如果片面追求教學進度,欲速則不達。使學生思維無法與教學內容同步,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不能真正發揮,學習不求甚解,囫圇吞棗,思維受到壓抑,久而久之,喪失學習物理興趣,學困生也會隨之而生,同理,若忽略學生認識水平,憑藉教師對知識掌握程度,拔高教學要求,增大知識容量,使多數學生無法達標,結果是個別優生表演,多數學生當觀眾,嚴重挫傷多數學生積極性,使其喪失學習興趣,演變為學困生。

3、教學中缺乏正確瞭解學生個體發展瞭解忽略學生自身因素

(1)忽視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結合

由於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面對嚴峻的考試形勢,高密度、高難度的題海戰術;講實驗、背實驗等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為考試、為做題而學習、而教學,禁錮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使學生成為考試的工具,缺乏開拓鑽研精神。這樣既有悖於大綱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又造成學生思想僵化,觀念淡泊,反應遲鈍,因而成為學困生。

(2)學生未正確樹立學生觀、知識觀,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教師對學生的不平等對待,反差強烈,偏愛學優生,歧視學困生,對學困生少提問少過問,指導缺乏耐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逆反意識,並逐步對學習物理喪失信心。缺乏克服困難勇氣,喪失學習樂趣,最後放棄對物理的學習,成為學困生。

三、學困生如何進步

在實際物理教學中立足教學實際,實現學困生轉化。

(1)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抓住有利學習時機,積極開展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興趣,要深入學生學習實際,根據學生平時、聽課、作業情況,以及學生學習習慣、心理特徵、智力水平等情況,結合測驗考試成績,分析找出學困生成績差的原因後,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善於捕捉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培養、激勵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從而樹立能夠好的信心,努力搞好學習,從而走上正常學習軌道

(2)鍛鍊學困生的意志,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物理的信心,學困生學習過程中,情緒波動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畏懼困難與挫折,學習本身就充滿了困難挫折與挑戰,因而要引導學困生戰勝困難,壓倒挫折,在練習中克服重重阻力,在情景中循序漸進,不斷磨練,逐步養成習慣,提高自我克服困難能力,逐步提高學好物理信心。

(3)教師要熱情關懷,嚴格要求,對待學困生要有耐心和愛心,消除學生學習上心理陰影,使他們自尊、自信,讓潛藏在內心的熱情激發出來,興趣才會產生,同時鼓勵同學們親近、信任、關心、熱情幫助,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突出人文關懷特點,形成教學相長的和諧發展氛圍。

綜上所述從教學角度分析,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教學過程的某些失誤或不當而造成的,而預防學困生的產生是一個長期而又複雜的艱鉅工作,要求物理教師不斷地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手段,注重教學小節,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國小困生形成與發展,為教育學生素質整體提高努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小編提醒,不僅僅是物理,各個學科都可能有學困生存在,這就是所謂的“偏科”。同學們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害怕,應該分析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法。如果自己無法解決,就要及時向家長和老師尋求幫助。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6

從事物理教學幾年,發現有好多同學不會學物理,怕學物理。他們老是感覺到物理難,我也常常感覺力不從心,覺得累。我常想,面對這樣的生源,怎樣儘可能的教好物理,教會學生呢?下面我就物理學科談談自己的體會。

1、抓好入門教育

物理課對於八年級年級的學生而言是一門新學科,學生剛拿到教材後有一種新奇感,但這種新奇感是短暫的,如不及時深化,“熱”會馬上消失。所以第一節的教學十分重要,我們要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節課。比如通過演示“停止沸騰的水,澆上冷水後又重新沸騰”、“倒置漏斗中的乒乓球不會掉下來”、“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物理的熱情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資源優勢,因材施教

新教材圖文並茂、生動活潑、編排形式新穎;內容順序重新安排切合學生實際;課題的引入與生活聯絡緊密,處處設疑,對學生有很大吸引力。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只要教師能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資源優勢,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就能比較容易達到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激發學生生活奧祕慾望的目的。物理有很多的基本概念、規律、定律、定理,每一個都很重要,我們是在做題的過程中慢慢掌握並加以應用的。靠死記硬背,學習好的同學可以,但大多數同學就不行。針對這一情況,我就利用學科的特點,解題時儘可能多的畫圖來講解,並不時穿插一些俗語。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有助於學生對題意、規律、定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我也要求學生學會畫圖。經過幾年的探索,學生對此反響很好,稱此大大提高了解題的正確率,也有利於基本概念、規律、定律、定理的掌握。

3、課堂教學氛圍和諧、熱烈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創設一種師生關係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諧、愉悅的人際關係,將有利於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如何來創設這種愉悅的氛圍呢?

首先,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天賦、才能、興趣;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長為有用的人。對因學習差而抬不起頭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同情,給予熱情而誠懇的幫助。使整個課堂教學活動好、中、差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勤奮努力,積極開展思維活動,教師能夠圍繞教學內容運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情緒,學生對教學

內容津津津有味,課堂充滿和諧、活躍的氣氛。

其次,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形成鼓勵學生提問、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評價和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建立師生之間的相互合作關係,從而達到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的目的。

最後,我們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

4、重視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新教材強調“要學好物理,就要認真做實驗,敢於動手,勤於動手”,結合中學生好動的身心特點,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新教材上的演示實驗、探究實驗、課外小實驗較原教材多很多,做好這些實驗,順利地得出規律,啟發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既能清楚地引如概念,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作為一名具有課堂改革意識的教師,我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和業務水平,爭取成為一名現代合格而優秀的中學物理教師。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我在北京已經教了好幾屆的國中學生,對國中物理的教學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現在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具體如下:

一、抓好入門教育

物理課是八年級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象通過演示“三稜鏡分解白光”、“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再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同樣是電,通入不同的用電器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為今後的奮發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二、注重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匯入學習新知識。

多采用對比教學,歸類教學,使學生即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又能夠複習舊知識,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絡和區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辨別事物間更加細微的差異的能力。增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壓強的定義時時,我先讓學生去思考速度、功率和密度的定義,接著讓他們與壓強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比較講解清楚壓強、速度、功率和密度的概念,物理含義。這樣就會使學生對幾個物理量有了較清楚的認識。所以在新課的教學中,採用以舊導新,新舊對比,即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節省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培養。

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在總複習中,要時刻注意“資訊反饋”。通過反饋資訊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複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資訊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資訊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複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以上是我近幾年物理教學工作心得,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今後進一步的學習和總結。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8

1、細讀書,多設問,培養自學能力

教材的閱讀,主要包括課前閱讀,課堂閱讀和課後閱讀。

(1)課前閱讀,有的放矢.根據課本內容的不同,結合課文中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如閱讀“功”這一節,可列出如下提綱:①物理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麼?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說的“做工”有什麼不同?②做功必須具備哪兩個必要因素?有哪幾種情況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單位是什麼?通過閱讀,對新課內容有一個粗略的瞭解,弄清知識點,找出重點、難點,作出標記,以便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時突破,攻克難點。

(2)課堂閱讀,就是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閱讀,對於那些重點知識(概念、規律等)要邊讀邊記.對於關鍵的宇、詞、句、段落要用符號標誌,只有抓住關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準確掌握所學的知識.如閱讀“重力的方向”時關鍵是“豎直”.閱讀“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課文時,抓住“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和“總保持”.精讀細摳,明確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在閱讀時,若遇疑難,要反覆推敲,為什麼這樣說,能不能那樣說?為什麼?弄清其原團究竟.

(3)課後閱讀,結合課堂筆記,在閱讀的基礎上勤總結、歸納.新課結束或學完一章後,結合課堂筆記去閱讀,及時複習歸納,把每節或每章的知識按“樹結構”或以圖表形式歸納,使零碎的知識逐步系統化、條理化.通過歸納,可以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結成體.以便加深現解,使知識得到昇華.

2、細觀察,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習物理獲得感性認識的源泉,也是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手段.國中階段主要觀察物理現象和過程,觀察實驗儀器和裝置及操作過程,觀察物理圖表、教師板書等.

(1)觀察要有主次

如在觀察水的沸騰時,要圍繞下列問題觀察:沸騰前氣泡發生的位置、氣泡大小、多少,溫度計的讀數怎樣變化?沸騰時觀察氣泡的變化,溫度計的讀敷是否有變化?停止沸騰時,溫度是否變化?……

(2)觀察要有步驟

複雜的物理現象,應按照一定的步驟,一步步地仔細觀察.如在”研究液體的壓迎”實驗中,可按以下步驟進行:(1)首先要觀察所使用的壓強計,用手指擠壓壓強計盤上的橡皮膜,觀察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壓強時,u形管兩邊液麵出現的高度差,壓強越大,液麵的高度差也越大.(2)將水倒人燒杯中,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入水中,觀察u形臂兩邊液麵是否出現高度差,報據觀察判斷水的內部是否存在壓強?(3)改變橡皮膜所對方向,再觀察u形管兩邊的液麵,根據觀察判斷水是否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其大小有什麼關係?(4)保持金屬盒所在的深度不變,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個側面,比較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有什麼關係?(5)將金屬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壓強隨深度增加怎樣改變?(6)觀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壓強和鹽水的壓強是否相同?

(3)觀察時要思考

如在引入“牛鋇第一運動定律”前做有關演示時,當觀察了同一高度處的小車從斜面上分別經過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時運動的距離越來越遠後,要認真思考:小車在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大小跟什麼有關?當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受摩擦力很小時,運動的距離很大嗎?當小車在光滑的平面上(無阻力)運動時,運動的距離將有多遠?經過觀察、思考、推理後,加深對定律的理解.

3、勤實驗,會操作,提高實驗技能

實驗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對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實驗技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應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邊學邊實驗和小實驗.演示實驗起著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通過演示實驗可以通過分析物理現象,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

在學生實驗中,要接觸實驗器材,瞭解實驗目的和原理,嚴格按使用規則和程式親自操作,作必要的記錄,根據實驗內容得出結論,呀襖做到手、眼、腦並用.通過實驗,自己去“發現”規律,學到探索物理知識的方法。

4、多思考,細比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孔子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學習的開端、思維的動力.在物理學習中,要結合結合教材中的“想想議議”,進行巧妙的設疑,多動腦積極思維,多質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並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時,可先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認識到浸在液體裡的物體不論是上浮的還是下沉的都受到浮力,接著思考以下幾個思考題:(1)

既然浸在水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作用,為什麼鐵在水中下沉?木塊能浮在水面上呢?(2)把同樣重的鐵塊和木塊同時放在水裡又會怎樣呢?(3)用鋼鐵製造的大塊在輪船為什麼又會浮在水面呢?

然後通過對放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關係,根據二力合成的知識,得出物體的浮沉條件.

對教材上的各種結論,不僅要善於從正面提出問題,還要善於反向思考.如“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而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物體是不是都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過反向思考,有助於弄清結論成立的前提,並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知識本身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區別.如某些現象相似,但實質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測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學習中一定要積極思維,運用分析、比較的方法,找出異同和聯絡,掌握知識的本質.例如,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就可列表比較.質量和重力、壓力和重力有什麼區別和聯絡等,都可以列表比較.通過比較,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同時培養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

5、善記憶,會記憶,提高記憶效益

為了使學到的知識牢固地銘刻,必須加強記憶.如圖表記憶,順口溜記憶,理解記憶,類比記憶,系統記憶,形象記憶等,這些巧記、妙記,都能縮短記憶週期,使知識資訊貯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學記憶,就可以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智慧的倉庫”.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用,從而保證了新知識的學習和思考的迅速進行.

(1)理解透徹,記得牢

理解是提高記憶質量的前提.對國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額定功率”、“實際功率”、“比熱”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否則更易發生混亂.

(2)語言簡煉,記得快

可將一些重要知識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如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編成:“一物一線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編為:“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哪來哪去,角度不變”;電路識別可編為:“簡單電路四元件,源器線加電鍵,逐個順次是串聯,電路分叉屬並聯”.

(3)反覆強化,記得準

對有些知識,需反覆強化記憶.即凡涉及到該內容時就不斷強化剛形成的條件聯絡,並及時運用、鞏固,以加強記憶。

6、廣訓練,精練習,提高學習成績

練習是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練習包括課堂練習、作業練習、實驗操作練習、單元練習及綜合練習等,在練習時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點:

(1)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適量練習.既要有知識覆蓋面,又要有適當的知識梯度。

(2)進行科學的思維活動,不斷探索解題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解題時要認真審題,抓住關鍵的詞句和物理過程仔細分析,同時應反思解題過程,勇於修正錯誤,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思維效率。

總之,閱讀、觀察、實驗、思維、記憶、練習等方法是相互聯絡、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9

上學期的教學工作緊張而忙碌,作為一名新老師,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積極探索,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剛從師範院校畢業走上講臺的我,剛開始以為對付中學物理知識性問題不在話下,只是經驗不足而已,其實不然,在這一年來深入教學實際中,才發現,有些物理概念在中學時沒有搞清,在大學也未認真思考過,要教好書,必須認真鑽研教材,查閱資料。誠然,中學物理不需要那麼深入的理解,但作為教師,必須具有更透切的理解和更淵博的知識,才能在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和指導學生學習諸方面居高臨下,運用自如,避免一葉障目的現象。這一年來體會最深的是各位老教師的不斷提攜。教研組老師第一次檢視我的教案時就指出,要多看別人寫的教案,多總結別人教案的優點,特別是教案中的教學後記的記錄。其實,認真及時地寫好教學後記,是教師責任心強、教學積極進取的表現,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好形式,其目的是總結本節課的經驗教訓,為後一輪教學提供最佳方案,教學後記寫什麼,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對於例題課,可記問題的多種解法和比較,物理現象的延伸變換,問題的延伸變換,答案的引伸變換,學生思想的獨特點、創造性、認知偏差、錯誤思路和思維障礙等。理論課,可記教學方法的優劣所在,改進方案,學生疑慮點和認識偏差等。另外,學校領導提倡我們多聽課,多聽老教師的課,多聽好課。教學經驗是教好書所必需的,但一個人的經驗和才幹畢竟有限,這就必須吸取他人經驗以補己之短,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多聽一些富有教學經驗和講課藝術的老教師的課,二是多閱讀有關物理教學的書刊。把人家先進的教學方法,處理教材的藝術性、心得體會,引進到自己的教學中去,採百家之花,釀自己之蜜,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絕不可生搬硬套。若真的這樣做了,並持之以恆,就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從而在教學內容的安排組織上、教學方法的選擇處理上,指導學生學習的技能上都技高一籌。

除了備好課,積極向老教師學習以外,我挖掘自身長處努力突破傳統教學思維模式,主要表現在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上。人類邁入了21世紀,對於我們教育工作者而言,意味著我們正面臨著一個資訊化的世界,一個變革的時代!資訊科技賦予教育以新的生命,教科書已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多媒體輔助教學(CAI)已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它在教學環境的改善、教學語言的豐富、教育資源的共享等方面,給我們的課堂教學開闢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作為青年教師,利用多媒體作輔助教學是我們必然的選擇,我們要想打破傳統的思維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在這方面多下工夫,這是因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重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這就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於多媒體教學有著良好的介面、良好的互動性和生動活潑的素材,學生可以按其掌握的情況進行自我選擇、自我安排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從而體現了教學的自主性。學生普遍地從中感到這一教學形式的吸引力,就能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真正體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句話。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多媒體的應用,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完全被鮮豔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有趣的情節所吸引,從而進入到一種自覺的學習狀態。這時可能連平時內向的學生也會活躍起來,發展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也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從而激發出他們的創造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多媒體可以利用文字的色彩反差將重難點醒目地展示給學生,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在課件中將有關重難點以各種畫面素材輕鬆地顯示出來,給學生留下真實、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導學生的感官參與,發展學生的思維,達到突出重難點和突破重難點的效果。這特別是在我們的物理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我們生活當中經常碰到的現象形象地用動畫模擬出來,使物理更貼近現實生活。另外,在演示實驗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對有些實驗,雖然能在實驗室中做,但因為各種因素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樣就可以把現實和虛擬的東西對比起來學習,還可以把部分實驗室做不出來的實驗模擬到多媒體課件中來,幫助同學們進一步認識。這樣就提高了教學效益,有利於我們教師因材施教,所以,多媒體教學是我們教師的新式武器,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

通過在教學中的體會和對上學期整體工作的回顧,我有如下一些具體心得:

1、課程標準走進我的心,進入我的課堂

怎樣教物理,《國家物理課程標準》對物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物理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因此我不斷的學習讓我有了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而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瞭解,本學期我將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育教學工作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課堂教學,我加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本學期我深知我們每位物理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物理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研組長、集體備課組長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分工撰寫教案,以組討論定搞,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自評;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公開輪講,反覆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體備課中,這種分合協作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於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備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後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評是十分有用。較強的物理思想方法得於滲透。學生在觀察、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公式的形成、獲得、應用瞭然於心。提倡自主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電路、圖型連線、各種物理電學公式的計算、實驗都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這樣的探索實驗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這說明: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教學活動兼顧到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和諧統一,而這些都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提高文化水平與做人境界,這將是一個長期而非常有價值的努力過程。研討、反思、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我在總結自己教學的同時,不斷反思教學,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不斷地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這我的許多問題,有個在認識。努力處理好物理教學與現實實踐的聯絡,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 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3、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怎樣提高學生成績,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物理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多鼓勵肯定學生。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對學生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通過我一年來不斷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學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以後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4.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

考試考的是題,所以教學的過程就是教會學生解題的過程。審視問題,分析問題,然後解決問題。如果沒有大量的練習,學生難以做到熟練準確。每次練習其實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缺陷的一次填補。以前沒有很好地意識到這一點,以後要多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訓練。另外,要適度的給學生進行知識的擴充,不能過分的擴充知識。不然就會喧兵奪主——擴充的知識既不是考試的重點,又佔據了學生大腦的大部分空間。轉移了學生們的注意力,不利於重點知識點的深化。然而“讀書便唯讀書”的觀點,是我一直都很反對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加入了擴充,但是太多太雜,擾亂思維,適得其反。《老子》有云:“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我們要培養的是新一代的社會棟樑,那麼就不能讓他們成為雜而亂的麻!讓他們的思維向深度發展,太浮於表面的“博”只能是門門懂樣樣瘟。在知識的擴充和興趣的培養上,我得出了新的觀點——潛心書本,關注興趣。備課時自己的思路要以課本為牽引,講課時要指引學生的思維圍繞著課本、以及資料展開。如果思維脫離教本過遠或者思維擴充套件過快,由於學生的思維有限,便很容易出現上課走神。如果這個現象長久了,對於智力不太好的部分學生來說,這將成為他們的困擾,隨後變為負擔,然後自我放棄,最後輪為差生。。

5.注重實驗

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學”,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學中缺乏實驗。而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他們非常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如日本國中物理的課時數只有75課時,但安排的學生實驗卻有20個,演示實驗有130個,並且絕大多數都是研究性實驗,基本形成以實驗為中心的課堂體系。可見,他們的學生在實驗方面得到訓練和能力培養比我國的學生多得多,他們學生的實驗心理素質比我國中學生強。因此,在當前我國中學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我們對物理實驗教學,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為了研究好這些課題,教師必須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學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難,並結合教學實際,研究解決的方法,努力開發一些直觀的演示,同時在教學中引進近代物理學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現代科學的新成就,例如:用激發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用發光二極體演示電磁感應中機械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等。在實驗教學中,可在規定的實驗中,適當增加相關演示專案,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例如“分子間作用力”的演示,可在兩隻乒乓球間夾上一段彈簧,球的外側套上橡皮筋,平衡時,引力等於斥力;增大球距時,引力大於斥力;縮小球距時,引力小於斥力。這樣不僅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更多地拓寬學生視野豐富他們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演示實驗中增加學生的參與。演示實驗是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演示實驗通常教師演示,學生看,但是很多實驗學生根本看不清,特別是後邊的學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慧和潛能的發展,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實驗中,應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分析、歸納總結,甚至在實驗操作上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的內容,多次重複,加深印象,鞏固記憶。例如:在“楞次定律”一節的教學中,筆者變原來的課堂演示實驗為邊做邊講實驗,每兩位學生髮一套實驗器材(乾電池、電流表、原線圈、條形磁鐵、導線),實驗中讓學生首先觀察電流方向與電流表指標偏轉方向的關係,再觀察原線圈的電流方向與磁鐵運動方向的關係,把直觀的材料作為培養學生知覺、觀察力的材料,引導學生仔細、準確地進行觀察,然後引導學生討論、研究、對比、總結出感生電流所引起的磁場方向與磁鐵運動方向的關係,最後訓練學生用科學的語言描述,並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從而順 理成章地寫出楞次定律。可見,演示實驗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參與,不僅有顯示學生實驗技能的機會,又能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及能力的培養,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同時可領略物理學的思想,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中學物理課堂演示實驗可分為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而大部分是驗證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是對知識的正確與否加以驗證,鞏固和加深對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的認識。但是,對學生在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方面不能得到鍛鍊,也不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物理規律的能力,而探索性實驗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自學能力、觀察實驗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獨到的作用。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對真理的探索比佔有更加寶貴”。

因此,在教學中可把一些驗證性的實驗變為探索性的實驗。在實驗教學中,要儘量再現實驗的設計過程,多讓學生想想:“為什麼要這樣做?”“換種方法行不行?”以此滲透物理思想,啟迪學生思路。例如在“牛頓第二定律”一節的教學中,筆者將這個驗證性實驗變為探索性實驗。其研究方法:①邊學邊做實驗:首先讓學生按照自己設計好的實驗方案做實驗,使學生從實驗中初步認識物體的加速度a與物體的質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關。然後,筆者再演示課本上的實驗,規範操作,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而且讓學生觀察實驗過程,注意發現研究物件引起變化的原因和條件以及在實驗中出現的現象,使學生對a和F、m的關係獲得感知。②探索知識: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具體研究,處理實驗資料、列表、畫出a-F、a-1/m的圖象。③歸納總結:師生共同分析、歸納、總結出牛頓第二定律。這樣,讓學生用實驗探索和理論探研兩種方法自我進行推證,在推證過程中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對核定的研究物件、成立條件、使用範圍、注意事項搞得一清二楚。讓學生由學知識變為主動探索自然規律,對知識學得更紮實更牢固,同時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薰陶。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國中物理學科幾乎所有的概念和規律都是在大量的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質的共同特徵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實驗能力、搞好實驗教學,是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的。

1、確保所做的實驗成功,提高成功率。課本要求的每一個實驗,在課前我都要反覆地做幾遍,認真分析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例如:在“摩擦起電”一節的實驗中空氣的溼度,器材的乾燥程度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碰到陰天、雨天,早上的前兩節或是下午的後面兩節課(此時的空氣溼度較大),實驗的現象很不明顯甚至很可能失敗。排除了這些因素對實驗的影響,實驗的現象非常明顯,給學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鮮明。容易使學生信服,對於我們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身邊的材料改進實驗。在“導體的電阻”一節中,我先是讓學生思考設計一個電路來檢測哪些物質是導體哪些物質是絕緣體,當檢測到水、人體、鉛筆芯(較長的)時,小燈泡不發光,於是先把它們歸為絕緣體。之後,我指著那堆導體問:這些物體一定都是導體嗎?(是)又指著那堆絕緣體問:這裡面一定都不能導電嗎?馬上就有學生說:不一定,有可能是電流太小了,小燈泡不會發光而已。此時我就給學生介紹了我自己去買的發光二極體的特點,發光二極體被作為各種用電器的指示燈,學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電流就可以使它發光。於是我又用發光二極體檢測了一遍,學生自己得出了人體、水、石墨是導體。也體會到了導體的導電能力是不同的。

3、利用課件把一些不易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或是物理過程展現給學生看。例如: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由於發生彈性形變和恢復形變的時間非常短,學生不易觀察,課件就能夠讓學生較好地觀察這一過程。再比如:分子的運動,導體容易導電與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等都可以通過課件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匯入學習新知識。

多采用對比教學,歸類教學,使學生即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又能夠複習舊知識,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絡和區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辨別事物間更加細微的差異的能力。增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壓強的定義時時,我先讓學生去思考速度、功率和密度的定義,接著讓他們與壓強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比較講解清楚壓強、速度、功率和密度的概念,物理含義。這樣就會使學生對幾個物理量有了較清楚的認識。所以在新課的教學中,採用以舊導新,新舊對比,即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節省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培養。

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在總複習中,要時刻注意“資訊反饋”。通過反饋資訊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複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資訊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資訊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複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以上是我近幾年物理教學工作心得,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今後進一步的學習和總結。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在課堂內外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對於學習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學生都有一定收益。心理素質的培養,對學生來說要達到的目的是:自覺·果斷·堅韌·自制。對於教師來說,必須把所要達到的目的始終貫穿在教學過程中。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果斷性與自信心。

要使學生對學習物理有一定的自覺性,首先要引導他們對物理產生興趣,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興趣來源於生產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意暗示,善於把周圍的事物及活動與物理知識聯絡起來。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生注意聽課的最優時間指向重點的環節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較長久地保持在教師的講述上,集中於教師的講述中,從而抑制與聽課無關的活動,使授課活動能有清晰的反映和體現。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授課時間等因素而及時調整,這並不難做到。立足於大部分的學生,引導他們注意各種生活中的現象,針對這些現象,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現象發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況下,以淺顯、形象的比喻對理論進行解釋,這對學生來說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識從模糊認識向清晰認識過渡。

二、培養學生的堅韌精神和自制力

中學物理教學,是一個不斷增加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過程,如何以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學習中的各種客觀規律,由表及裡,從國中的表面現象到高中的本質特徵及內在聯絡,這本身就是教與學雙方都得努力才能達到的。 在課堂教學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單靠教師的灌輸,通過強制記憶,是可以達到記憶的目的。但這只是單純的記住,無法掌握和應用,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把概念表達清楚。我在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特別是口頭表達,多問幾個為什麼,在學生的解答中,瞭解掌握知識的深廣度,訓練快速敏捷反應的能力。

我通過實踐,我有幾點體會:

(一)、啟發性教學,獎勵式授課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45分鐘,使這45分鐘高質量高效率:

1、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新章節。預習是學習好物理的起點,首先通讀全文找出重點,用紅筆將重點畫出來,並將這些重點記在預習本上。其次,尋找疑點也是預習的精華,是經過反覆思考,依然尋找不到解答的知識點,將這些疑點都寫在疑點本上,並用紅筆勾畫出,作為標記,上課要注意聽。再者,將預習到的知識和後面的小試驗小製作聯絡起來,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鍛鍊自己的動手與動腦、邏輯思維、判斷能力。最後,做一下預習反饋,將本、書合上,分析這一章節講了什麼,頭腦中要有一個知識網路,並和相應的習題做一下對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鉛筆寫)

2 、授課過程以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為主線,以教與學為重點,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和管理為主動參與,實行導向、導航、導演、引導、指導、輔導,領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領著知識走向學生。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而不是單純品嚐前人創造的成果。教學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啟發式、實物式、對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講述中善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如在講蒸發時,首先將一塊溼布在黑板一側抹一下,然後對同學們講,一會兒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幹了”同學們異口同聲,繼而引出啟發。其次,注重和實際相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學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關鍵是要分析清楚。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新課程改革從去年新學期開始到現在已將近一個學年,在教學工作中,我通讀教材,查資料,聽課,請教,精心編寫教案,落實教學目標,上好每一節課,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新課上下來,常感覺效率比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過頭教高一,翻開以前的教案,反思當初的教育教學方式,感觸頗深。

高中的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同時高校要求選考物理學科的專業佔的比例相對較多固然是個有力條件,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客觀地分析,教學的起點過高,“一步到位”的教學思路是導致學生“物理難學”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國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臺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例如,關於“力的正交分解”這一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是通過分期滲透,逐步提高的。這不僅是一個遵循認知規律的需要,其意義還在於不要因為抽象的模型、繁瑣的數學運算沖淡物理學科的主題,通過降低臺階,減少障礙,真正能夠把學生吸引過來,而不是把學生嚇跑了,或者教師一味的強調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學生就硬著頭皮學,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甚至變成了物理學習的“奴隸”。如果我們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門檻,一旦學生順利的跨上的這個臺階,形成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再提高並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師並沒有很快領會這種意圖,因而在實際教學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圖文並茂的課本,不注意加強實驗教學,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只靠生硬的講解,只重視告訴結論,講解題目,這怎麼能怪學生對物理產生畏難情緒呢?學生如果對物理失去興趣,對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對知識掌握不牢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有的老師在教完“力的分解”後,馬山就去講解大量的靜力學問題,甚至去講動態平衡問題,試想這時學生對合力的幾個效果尚難以完全理解,對平行四邊形法則的應用還不夠熟練,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這種由於教師的引導方法不當,導致學生一開始就覺得物理如此之難,怎麼能怪學生認為物理難學呢?我們教師不應該把教學目標選擇不當的責任推向學校的考試,推向市場上的參考書,這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應該多從自身的教學思想以及從對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於創設物理情景,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發揮想象地空間。如果僅僅侷限與對物理概念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物理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採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前概念是學生在接觸科學知識前,對現實生活現象所形成的經驗型概念.而由於中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辯證思維還不發達,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成熟,考慮問題容易產生表面性,且往往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質.所以易形成一些錯誤的前概念.這些錯誤概念對物理概念的正確形成極為不利,它排斥了科學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學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頓以前,人們對生活經驗缺乏科學分析,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錯誤命題: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運動,沒有力作用,物體就會停下來.這個錯誤一直延續了20xx多年,由此可見前概念對人們認識影響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大腦中形成的前概念,對正確的應加以利用,對錯誤的要認真引導消除,否則正確概念難以形成.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支援.因此教學中應瞭解學生的實際,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錯誤概念.

太陽曝晒下的木塊和金屬塊的溫度如何?學生最容易根據自己的感覺,認為金屬塊溫度高,形成錯誤認識.所以只有通過實驗測定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感覺的錯誤,才能消除錯誤前概念,否則任何講授都是蒼白無力的.

由於學生思維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往往以物質外部的非本質的屬性作為依據,形成錯誤認識.如學生認為馬拉車前進是馬拉車的力大於車拉馬的力,從而對牛頓第三定律產生懷疑.所以教學中針對這種問題設計一個實驗:2個滑塊,2個輕質彈簧秤,使一個彈簧秤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滑塊上,用另一彈簧秤拉動連在一起的木塊,去演示使一物塊前進時,另一物塊同時前進,通過彈簧秤顯示兩物塊之間相互作用力,這樣就可以排除學生形成的錯誤認識,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體”一節教學中,學生對任何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豎直落下時,不同的物體將同時落地很難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豎直下落運動,但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氣等阻力影響,結果當然不會完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實驗也就是要重複“伽利略斜塔實驗”,使學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體在空氣中,從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幾乎一樣的事實,然後對自由落體運動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實物演示及創造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積極消除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對提高物理學習效果是重要的.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中對實際問題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經過科學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過運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點,抓住本質特徵和屬性,可以消除學生思維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從生活中形成的樸素物理概念分析區別,拋棄錯誤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運動的原因並指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時,設想的“理想實驗”就是建立了一個沒有摩擦的光滑軌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後,問題便簡潔多了。

這是我在新教材教學工作中對以上三點的一點教學反思。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續堅持與寫好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稽核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這半年的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在新課程下,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往開來,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後心得,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的物理教師。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上學期的教學工作緊張而忙碌,作為一名新老師,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積極探索,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剛從師範院校畢業走上講臺的我,剛開始以為對付中學物理知識性問題不在話下,只是經驗不足而已,其實不然,在這一年來深入教學實際中,才發現,有些物理概念在中學時沒有搞清,在大學也未認真思考過,要教好書,必須認真鑽研教材,查閱資料。誠然,中學物理不需要那麼深入的理解,但作為教師,必須具有更透切的理解和更淵博的知識,才能在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和指導學生學習諸方面居高臨下,運用自如,避免一葉障目的現象。這一年來體會最深的是各位老教師的不斷提攜。教研組老師第一次檢視我的教案時就指出,要多看別人寫的教案,多總結別人教案的優點,特別是教案中的教學後記的記錄。其實,認真及時地寫好教學後記,是教師責任心強、教學積極進取的表現,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好形式,其目的是總結本節課的經驗教訓,為後一輪教學提供最佳方案,教學後記寫什麼,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對於例題課,可記問題的多種解法和比較,物理現象的延伸變換,問題的延伸變換,答案的引伸變換,學生思想的獨特點、創造性、認知偏差、錯誤思路和思維障礙等。理論課,可記教學方法的優劣所在,改進方案,學生疑慮點和認識偏差等。另外,學校領導提倡我們多聽課,多聽老教師的課,多聽好課。教學經驗是教好書所必需的,但一個人的經驗和才幹畢竟有限,這就必須吸取他人經驗以補己之短,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多聽一些富有教學經驗和講課藝術的老教師的課,二是多閱讀有關物理教學的書刊。把人家先進的教學方法,處理教材的藝術性、心得體會,引進到自己的教學中去,採百家之花,釀自己之蜜,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絕不可生搬硬套。若真的這樣做了,並持之以恆,就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從而在教學內容的安排組織上、教學方法的選擇處理上,指導學生學習的技能上都技高一籌。

除了備好課,積極向老教師學習以外,我挖掘自身長處努力突破傳統教學思維模式,主要表現在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上。人類邁入了21世紀,對於我們教育工作者而言,意味著我們正面臨著一個資訊化的世界,一個變革的時代!資訊科技賦予教育以新的生命,教科書已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多媒體輔助教學(CAI)已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它在教學環境的改善、教學語言的豐富、教育資源的共享等方面,給我們的課堂教學開闢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作為青年教師,利用多媒體作輔助教學是我們必然的選擇,我們要想打破傳統的思維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在這方面多下工夫,這是因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重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這就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於多媒體教學有著良好的介面、良好的互動性和生動活潑的素材,學生可以按其掌握的情況進行自我選擇、自我安排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從而體現了教學的自主性。學生普遍地從中感到這一教學形式的吸引力,就能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真正體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句話。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多媒體的應用,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完全被鮮豔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有趣的情節所吸引,從而進入到一種自覺的學習狀態。這時可能連平時內向的學生也會活躍起來,發展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也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從而激發出他們的創造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多媒體可以利用文字的色彩反差將重難點醒目地展示給學生,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在課件中將有關重難點以各種畫面素材輕鬆地顯示出來,給學生留下真實、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導學生的感官參與,發展學生的思維,達到突出重難點和突破重難點的效果。這特別是在我們的物理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我們生活當中經常碰到的現象形象地用動畫模擬出來,使物理更貼近現實生活。另外,在演示實驗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對有些實驗,雖然能在實驗室中做,但因為各種因素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樣就可以把現實和虛擬的東西對比起來學習,還可以把部分實驗室做不出來的實驗模擬到多媒體課件中來,幫助同學們進一步認識。這樣就提高了教學效益,有利於我們教師因材施教,所以,多媒體教學是我們教師的新式武器,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

通過在教學中的體會和對上學期整體工作的回顧,我有如下一些具體心得:

1、課程標準走進我的心,進入我的課堂

怎樣教物理,《國家物理課程標準》對物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物理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因此我不斷的學習讓我有了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而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瞭解,本學期我將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育教學工作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課堂教學,我加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本學期我深知我們每位物理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物理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研組長、集體備課組長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分工撰寫教案,以組討論定搞,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自評;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公開輪講,反覆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體備課中,這種分合協作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於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備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後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評是十分有用。較強的物理思想方法得於滲透。學生在觀察、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公式的形成、獲得、應用瞭然於心。提倡自主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電路、圖型連線、各種物理電學公式的計算、實驗都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這樣的探索實驗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這說明: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教學活動兼顧到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和諧統一,而這些都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提高文化水平與做人境界,這將是一個長期而非常有價值的努力過程。研討、反思、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我在總結自己教學的同時,不斷反思教學,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不斷地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這我的許多問題,有個在認識。努力處理好物理教學與現實實踐的聯絡,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 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3、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怎樣提高學生成績,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物理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多鼓勵肯定學生。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對學生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通過我一年來不斷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學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以後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4.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

考試考的是題,所以教學的過程就是教會學生解題的過程。審視問題,分析問題,然後解決問題。如果沒有大量的練習,學生難以做到熟練準確。每次練習其實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缺陷的一次填補。以前沒有很好地意識到這一點,以後要多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訓練。另外,要適度的給學生進行知識的擴充,不能過分的擴充知識。不然就會喧兵奪主——擴充的知識既不是考試的重點,又佔據了學生大腦的大部分空間。轉移了學生們的注意力,不利於重點知識點的深化。然而“讀書便唯讀書”的觀點,是我一直都很反對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加入了擴充,但是太多太雜,擾亂思維,適得其反。《老子》有云:“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我們要培養的是新一代的社會棟樑,那麼就不能讓他們成為雜而亂的麻!讓他們的思維向深度發展,太浮於表面的“博”只能是門門懂樣樣瘟。在知識的擴充和興趣的培養上,我得出了新的觀點——潛心書本,關注興趣。備課時自己的思路要以課本為牽引,講課時要指引學生的思維圍繞著課本、以及資料展開。如果思維脫離教本過遠或者思維擴充套件過快,由於學生的思維有限,便很容易出現上課走神。如果這個現象長久了,對於智力不太好的部分學生來說,這將成為他們的困擾,隨後變為負擔,然後自我放棄,最後輪為差生。。

5.注重實驗

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學”,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學中缺乏實驗。而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他們非常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如日本國中物理的課時數只有75課時,但安排的學生實驗卻有20個,演示實驗有130個,並且絕大多數都是研究性實驗,基本形成以實驗為中心的課堂體系。可見,他們的學生在實驗方面得到訓練和能力培養比我國的學生多得多,他們學生的實驗心理素質比我國中學生強。因此,在當前我國中學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我們對物理實驗教學,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為了研究好這些課題,教師必須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學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難,並結合教學實際,研究解決的方法,努力開發一些直觀的演示,同時在教學中引進近代物理學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現代科學的新成就,例如:用激發演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用發光二極體演示電磁感應中機械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等。在實驗教學中,可在規定的實驗中,適當增加相關演示專案,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例如“分子間作用力”的演示,可在兩隻乒乓球間夾上一段彈簧,球的外側套上橡皮筋,平衡時,引力等於斥力;增大球距時,引力大於斥力;縮小球距時,引力小於斥力。這樣不僅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更多地拓寬學生視野豐富他們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演示實驗中增加學生的參與。演示實驗是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演示實驗通常教師演示,學生看,但是很多實驗學生根本看不清,特別是後邊的學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慧和潛能的發展,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實驗中,應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分析、歸納總結,甚至在實驗操作上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的內容,多次重複,加深印象,鞏固記憶。例如:在“楞次定律”一節的教學中,筆者變原來的課堂演示實驗為邊做邊講實驗,每兩位學生髮一套實驗器材(乾電池、電流表、原線圈、條形磁鐵、導線),實驗中讓學生首先觀察電流方向與電流表指標偏轉方向的關係,再觀察原線圈的電流方向與磁鐵運動方向的關係,把直觀的材料作為培養學生知覺、觀察力的材料,引導學生仔細、準確地進行觀察,然後引導學生討論、研究、對比、總結出感生電流所引起的磁場方向與磁鐵運動方向的關係,最後訓練學生用科學的語言描述,並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從而順 理成章地寫出楞次定律。可見,演示實驗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參與,不僅有顯示學生實驗技能的機會,又能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及能力的培養,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同時可領略物理學的思想,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中學物理課堂演示實驗可分為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而大部分是驗證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是對知識的正確與否加以驗證,鞏固和加深對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的認識。但是,對學生在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方面不能得到鍛鍊,也不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物理規律的能力,而探索性實驗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自學能力、觀察實驗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獨到的作用。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對真理的探索比佔有更加寶貴”。

因此,在教學中可把一些驗證性的實驗變為探索性的實驗。在實驗教學中,要儘量再現實驗的設計過程,多讓學生想想:“為什麼要這樣做?”“換種方法行不行?”以此滲透物理思想,啟迪學生思路。例如在“牛頓第二定律”一節的教學中,筆者將這個驗證性實驗變為探索性實驗。其研究方法:①邊學邊做實驗:首先讓學生按照自己設計好的實驗方案做實驗,使學生從實驗中初步認識物體的加速度a與物體的質量m及它所受外力F有關。然後,筆者再演示課本上的實驗,規範操作,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而且讓學生觀察實驗過程,注意發現研究物件引起變化的原因和條件以及在實驗中出現的現象,使學生對a和F、m的關係獲得感知。②探索知識: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具體研究,處理實驗資料、列表、畫出a-F、a-1/m的圖象。③歸納總結:師生共同分析、歸納、總結出牛頓第二定律。這樣,讓學生用實驗探索和理論探研兩種方法自我進行推證,在推證過程中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對核定的研究物件、成立條件、使用範圍、注意事項搞得一清二楚。讓學生由學知識變為主動探索自然規律,對知識學得更紮實更牢固,同時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薰陶。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是國中物理教學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現就自己實驗探究教學談幾點體會。

1、創設情境,注重讓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匯入學習新知識。

合理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佈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準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著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整堂課不受約束,學生可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無須起立等等。教學《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在這樣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們滿懷興趣地通過仔細的觀察、身體的觸控,去感知發聲體的振動,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深刻領會物體發聲的原理。再者多采用對比教學,歸類教學,使學生即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又能夠複習舊知識,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絡和區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辨別事物間更加細微的差異的能力。增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實踐表明,新課程的實施中,創設情境,精彩匯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並快速地將師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參與進科學探究中來。所以在新課的教學中,採用以舊導新,新舊對比,即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節省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培養。

2、教師應循序漸進,開展探究教學。教會學生學習和總結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實驗教學之初,我們往往會遇到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教師若指導過度,則學生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師若指導不到位,學生的探究和學習活動又會雜亂無章,盲目無序,從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兩者彷彿形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結”。如何處理教師指導和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係呢?如何在教學過程開放的同時儘量減少探究活動的盲目和無序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展開“課題”研究,在一線不斷的教學嘗試中,集體攻關,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學方法上“迴圈探究,逐步深入”。先將新課內容劃分為幾個大問題,再將每一個大問題分為若干個環環相扣的小問題。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教學形成一個先散後聚,不斷聚散交替的迴圈探究過程。同時將探究教學的相關內容延伸至課外。比如:對學生而言,可以提前佈置學生先預習新課,“簡閱課文”“查詢資料”“自制自帶實驗器具”等,將課堂上沒有探究完的內容帶至課外,課後佈置學生寫“探究報告”和“學習心得”等;對教師而言,課前認真備課,課中用心教學,積極應對隨機出現的課堂情況,課後撰寫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這一切不僅有利於學生探究學習任務的紮實完成,也有利於教師在新課程的實踐中不斷地完善教學,發展自我。其次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動中應該要幹什麼事,明確自己的目的,教師也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給學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這些提示應區別於我們傳統實驗課中的“實驗步驟”。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學生隨意玩耍實驗器材、手足無措等現象的發生。教學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再次,在教學理念上“淡化概念的嚴整性”。物理學科概念的嚴整性有時反而是學生探究學習的“障礙”,大多數學生會覺得非常困難,因此而產生為難情緒。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提出在教學中“淡化概念的嚴整性”,降低探究學習的難度。最後教學結束後“開展問卷調查”,及時地溝通師生間的需求,使進一步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

3、幫助學生逐步提高思維能力。國中物理教材中並沒有專門的章節介紹物理學科的學習方法。但又可以說整本教科書都在講述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教材在講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時,就是按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步驟在進行。即一般是先提出問題再通過實驗研究、觀察、分析、概括總結等步驟進行的。在教學中通過對知識的學習,指導學生體會學習物理的方法,體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發展過程,體會前人的思維成果,在學習繼承前人思維成果的同時,鍛鍊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4、加強資訊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在總複習中,要時刻注意“資訊反饋”。正如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說:“有效行為必須由某種反饋過程來提供資訊,看它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最簡單的反饋是檢驗任務的成功或失敗。”通過反饋資訊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複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資訊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資訊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複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5、指導學生記憶的方法

國中物理雖然需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但同時也要重視記憶,不要死記硬背絕對不是不要記,不要背,而是更加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的規律,我對學生進行了如下的要求:每節課要認真聽講,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課後留出幾分鐘的時間進行記憶。上午的課,中午要重溫一遍,下午的課傍晚要重溫一遍,作業前要重溫一遍。睡前再一遍,每週要對本週的知識進行一次回顧,再以後是一個月,三個月。這樣學到的知識基本上在大腦裡紮下了根,想忘記都很難。記憶時要注意找規律、找特點,要準確記住各種定義,定律的文字表達和各種物理量的單位,這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文字,語言的表達能力。物理計算公式與數學計算公式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公式的每一項都有物理意義和單位,在記憶物理表示式時,一定要記住各項的物理意義和單位。

以上是我在本學期從事物理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今後進一步的學習和總結。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教學過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學生認知水平、理解程度、思維過程等方面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以及對自己教學心理的自我監控”。我們知道,九年級複習是為學生參加會考做準備的,會考注重考查學生物理學習所達到的程度和水平。因此,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並重。複習除了要發揮其鞏固、強化基礎知識的作用外,主要的還在於其是一個再認識、再發現的過程。在複習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疏理知識的脈絡,形成相應的能力,還要獲得對人生、社會和自然的有益啟迪和認識。然而,在歷年的總複習過程中,我們還存在著許多值得去思考的東西,就我個人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值得反思的方面有:

反思之一:教過與教會

許多老師認為:課本上的知識點都是學生平時已學過的,應該會了,沒有必要再浪費時間在課堂上覆習了。因此,總喜歡找一些新穎的,平時沒見過的習題來讓學生練習,然後評講。認為這樣複習效果會顯著,會提高學生應試水平。可是,當學生對已講過的基礎考點、習題還做不起來時,我們總是埋怨學生:“我都教了好幾遍了,你怎麼還不會?!”,言下之意,我老師沒法子了,是你學生的責任!其實不然,我們想一想,如果說:教過等於教會,學生不都是滿分了?還有複習的必要嗎?無論什麼樣的班級,也不論學生的學情怎樣,都會存在一定的薄弱點。雖然要求老師對每個學生都能做到了如指掌且對症下藥不太容易,但老師平時做個有心人,勤於記載,把大多數同學平時學習時存在的普遍問題,記載下來,複習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我一直提醒自己:教過不等於教會了,複習時重點問題重點講,常錯問題反覆練,這樣複習的針對性有了,效果才會好。

反思之二:全體與部分

在總複習時,認為總複習是為少數學生升學服務的,更有甚者,認為是為考重點中學的學生服務的。於是,複習之初,就高要求、高起點,大部分學生對複習內容都聽不懂,上課迷惑不解,昏沉欲睡。還有極少數教師在改作業、閱卷時,眼中也只有尖子生!這樣的複習能怪學生不懂事,不認真聽課?

我認為:會考首先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其次才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主要依據之一”。所以,命題面向的是全體考生,試題一定不會很難,基於此,在複習與訓練過程中我們要面向全體同學,對考點不必摳得太深,要不遺餘力地夯實學生的基礎,千方百計地提高學生的能力。要求課堂結構是:低起步、慢坡度、高收尾、留思考,同平時講課一樣,一以貫之地注重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我總是認為:部分大於全部!

反思之三:教材與題海

常見現象:九年級老師進出教室手上拿的都是試卷,沒有課本,沒有備課筆記。其實,九年級複習,主要還是用好課本,其次還要用好一本複習資料。比如說《畢業達標》,但決不能本末倒置!只要用好了課本,選擇好複習教材,才能讓學生遠離題海,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而且還應重視技能的訓練,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就能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 並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物理課程的構建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在此我就近幾年新課標下國中物理教學談幾點感受。 首先,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新課標下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物理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對剛接觸物理的學生來說,唯一的基礎材料則是現實生活,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著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便能順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規律。例如:在講聲學和光學時候,可以問為什麼打雷和閃電明明是同事發生的,為什麼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見打雷的聲音?在講慣性知識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在車上豎直向上拋東西時,為什麼車子在快速開動,人卻站在車上不動能夠接到丟擲去的東西?同學們會想,是的,東西拋上去了,我們和汽車一起在快速前進,怎麼還能正好接到被豎直丟擲去的東西呢?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種想象的原因,再如,地球時刻在自西向東自轉,並繞太陽公轉,為什麼我們在地球上筆直向上跳時,地球走了,我們落下來怎麼還會落在原來起跳的地方呢?在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候,可講述為什麼溜冰時候,你向前推牆壁,自己卻反而是向後運動了,人划船時候,怎麼是要向後划水,船才會向前?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疑,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為下一步學習物理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新課標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

用,就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 再次,學生實驗及有趣的小實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著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絡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例如在講慣性一節時,我先給大家演示一下慣性小球的實驗,然後讓他們自己做一下,來體會一下,把筆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張紙上,迅速抽出紙張時發現放在紙上的物體並沒有隨紙一起運動,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迫使其回到課本中找到答案。再如在講述壓強一節時,我用以玻璃片蓋住裝滿水的杯子,然後倒過來,發現玻璃片並不會象我們所想的一樣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樣被緊緊的吸在杯子上面了;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讓教學內容事先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聲音的發生時,可讓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嚨,讓學生驚奇的發現原來每天都聽到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等等,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總之,物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都能使使學生真正瞭解到 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潛能,真正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是國中物理教學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現就自己實驗探究教學談幾點體會。

1、創設情境,注重讓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匯入學習新知識。

合理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佈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準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著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整堂課不受約束,學生可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無須起立等等。教學《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在這樣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們滿懷興趣地通過仔細的觀察、身體的觸控,去感知發聲體的振動,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深刻領會物體發聲的原理。再者多采用對比教學,歸類教學,使學生即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又能夠複習舊知識,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絡和區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辨別事物間更加細微的差異的能力。增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實踐表明,新課程的實施中,創設情境,精彩匯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並快速地將師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參與進科學探究中來。所以在新課的教學中,採用以舊導新,新舊對比,即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節省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培養。

2、教師應循序漸進,開展探究教學。教會學生學習和總結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實驗教學之初,我們往往會遇到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教師若指導過度,則學生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師若指導不到位,學生的探究和學習活動又會雜亂無章,盲目無序,從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兩者彷彿形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結”。如何處理教師指導和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係呢?如何在教學過程開放的同時儘量減少探究活動的盲目和無序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展開“課題”研究,在一線不斷的教學嘗試中,集體攻關,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學方法上“迴圈探究,逐步深入”。先將新課內容劃分為幾個大問題,再將每一個大問題分為若干個環環相扣的小問題。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教學形成一個先散後聚,不斷聚散交替的迴圈探究過程。同時將探究教學的相關內容延伸至課外。比如:對學生而言,可以提前佈置學生先預習新課,“簡閱課文”“查詢資料”“自制自帶實驗器具”等,將課堂上沒有探究完的內容帶至課外,課後佈置學生寫“探究報告”和“學習心得”等;對教師而言,課前認真備課,課中用心教學,積極應對隨機出現的課堂情況,課後撰寫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這一切不僅有利於學生探究學習任務的紮實完成,也有利於教師在新課程的實踐中不斷地完善教學,發展自我。其次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動中應該要幹什麼事,明確自己的目的,教師也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給學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這些提示應區別於我們傳統實驗課中的“實驗步驟”。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學生隨意玩耍實驗器材、手足無措等現象的發生。教學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再次,在教學理念上“淡化概念的嚴整性”。物理學科概念的嚴整性有時反而是學生探究學習的“障礙”,大多數學生會覺得非常困難,因此而產生為難情緒。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提出在教學中“淡化概念的嚴整性”,降低探究學習的難度。最後教學結束後“開展問卷調查”,及時地溝通師生間的需求,使進一步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

3、幫助學生逐步提高思維能力。國中物理教材中並沒有專門的章節介紹物理學科的學習方法。但又可以說整本教科書都在講述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教材在講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時,就是按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步驟在進行。即一般是先提出問題再通過實驗研究、觀察、分析、概括總結等步驟進行的。在教學中通過對知識的學習,指導學生體會學習物理的方法,體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發展過程,體會前人的思維成果,在學習繼承前人思維成果的同時,鍛鍊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4、加強資訊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在總複習中,要時刻注意“資訊反饋”。正如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說:“有效行為必須由某種反饋過程來提供資訊,看它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最簡單的反饋是檢驗任務的成功或失敗。”通過反饋資訊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複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資訊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資訊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準,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複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5、指導學生記憶的方法

國中物理雖然需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但同時也要重視記憶,不要死記硬背絕對不是不要記,不要背,而是更加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的規律,我對學生進行了如下的要求:每節課要認真聽講,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課後留出幾分鐘的時間進行記憶。上午的課,中午要重溫一遍,下午的課傍晚要重溫一遍,作業前要重溫一遍。睡前再一遍,每週要對本週的知識進行一次回顧,再以後是一個月,三個月。這樣學到的知識基本上在大腦裡紮下了根,想忘記都很難。記憶時要注意找規律、找特點,要準確記住各種定義,定律的文字表達和各種物理量的單位,這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文字,語言的表達能力。物理計算公式與數學計算公式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公式的每一項都有物理意義和單位,在記憶物理表示式時,一定要記住各項的物理意義和單位。

以上是我在本學期從事物理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今後進一步的學習和總結。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要學好物理課,首先要重視各學科的橫向關聯作用,比如:語文的閱讀能力就直接影響物理知識的學習和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數學知識在物理課中有目的遷移應用就是物理學習中的計算能力。第二要重視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要有意識、有目標的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第三要重視在群體學習過程中樹立獨立思考、分析、歸納結論的意識,要自我培養良好的獨立作業能力。第四要重視探索自己學習道路上的未知領域,學會科學的探索,嚴謹的分析是開啟未知領域之門的金鑰匙。

下面就如何學好八年級物理提出幾項建議:

1.學會使用物理課本國中物理課要學習的全部內容是什麼?八年級物理課要學習國中物理課程中的哪些部分?物理課上老師會先講些什麼、後講些什麼?對新開的一門課程,同學們的腦海中會有一連串的問號,並且很想知道答案。這並不難,隨著學習程序每個問題都會得到答案。關鍵是作為學生,是被動地等待答案,還是主動地探求去尋找答案,對!當然是做後者。開學初,每位同學都會得到各學科的課本,八年級的學生手中自然就會比七年級時多出我們需要的《物理》課本。開啟課本,同學們的某些淺顯問題的答案就在眼前。物理課本是我們學習物理的依據,是同學們學習物理的嚮導。同學們要學會通過課前看物理課本而瞭解上物理課時老師要講的內容,知道上物理課時,針對所學環節聽什麼,使學習過程是有目的的行為。通過課中隨著老師的引導看物理課本,達到認知知識、理解知識要點的目的。通過課後看物理課本,達到複習鞏固知識,學會初步應用知識解答問題的目的。物理課本中有大量的依據物理現象進行分析推論物理結論的課文,同學們認真閱讀後會發現,這些課文不僅能使你們淺顯地認識物理知識,還會使你們很好地組織出解答物理問題的論述語言,這是解答物理簡述題的語言之源。在我們學習了一些可用數學表示式書寫的物理規律之後,同學們會在物理課本中閱讀到一些典型例題的解題分析、解題過程。這是解答物理計算題的範例,要很好地閱讀、細心地反覆閱讀,這是分析能力、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良好培養過程,這個過程,可以使同學們對物理計算題的解題能力提高,書寫格式掌握,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物理課本中有一些引導同學們思考的小標題和小實驗的課題,在學習時間寬鬆時不妨讀一讀,它會使你們眼前一亮。同學們的物理思維會得到擴充套件,對知識的理解會深化。

2.明確學習目標,注重理解物理概念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預期目標和要達到的目的,否則會迷失前進的方向,學習知識亦如此。青少年時期的八年級學生有著廣泛的好奇心,但好奇心再多、再強也無法取代學習目標。每位同學要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好奇情感,使之轉化為求知的慾望,然後理智地確定全學期的總體學習目標,針對物理課各章節的區域性學習目標和平時各節課、各知識點的細節學習目標,使自己的學習過程是有序而行。在物理課的學習過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學習是重要的,也是困難的。因為每一個物理概念的建立,每一條物理規律的認知,都需要由知道上升為理解,才能達到應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解答問題的目的,這在學習過程中是非一日能完成的。同學們在學習每一個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時,要使自己由“機械記憶”轉為“意義記憶”,最終上升為“邏輯記憶”。俗話說得好:概念通了,一通百通。就是說:知識的學習中,概念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因此,同學們在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各章節中物理概念的學習,要特別注重理解每一個物理概念,每一條物理規律。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探尋好的學習方法。在國中物理課的學習過程中,良好學習習慣的自我培養是十分重要的,近期作用是可以使自己處於主動學習狀態中,遠期作用是使自己具有自主的繼續學習能力。國中物理課的學習,同學們第一要學會“預習”,並且有意識地培養預習習慣。預習要達到的目的有:知道未來要學習的內容;明確將要學習的知識中,哪些部分已基本明白,哪些知識要在上課時聆聽老師的講解。第二要學會“有目標、有重點的聽課”,這一點是跟預習密不可分的,只有預習的目的真正達到了,才能使聽課時做到“有目標、有重點”。第三要學會獨立完成作業,這裡所講的獨立完成作業,不單純指不抄他人的作業,而且是指做作業時不對照課本、不對照課堂筆記寫作業。是指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是要在同學們在獨立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自信。在不斷培養自己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尋找一種優良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同學們不能忽視的。所謂好的學習方法,要有兩個適合:一適合所學的學科;二適合使用學習方法的人。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現象為基礎的學科,這就要求學習物理的同學要學會觀察物理現象,善於有目標地觀察物理現象,並學會依據物理現象,結合已有的物理知識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具體的學習方法會因人而異,每個同學要在認真的學習過程中去探求。基本原則是:學會有意識、有目標地觀察,豐富個人的感性認知;把握好學習過的“預習、聽課、作業”的三個環節;定期進行所學習知識的小結或總結。

4.加強訓練,掌握物理基本技能在物理課的學習中,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兩方面,一是用物理用語表述問題和規範書寫物理公式、解題格式的能力;二是物理實驗基本操作能力。物理用語是學習物理的語言工具,必須學好。物理用語中專用詞、專用符號需要一定的記憶,例如,每個物理量都有它的名稱和表示字母;每一個物理規律或定律所有它的陳述原則。但是這些內容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每個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數都是用物理名稱的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物理規律或定律的陳述,一般都是條件式陳述或因果關係式陳述。靈活

運用上述規律,正確使用物理用語,記憶物理概念,陳述物理現象或物理規律,就無需死記硬背,也不用擔心表述不自如的尷尬。同樣,物理公式的書寫、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格式,都要做到規範和熟練。它們是學好物理的基礎。物理實驗操作技能必須通過大量的親自動手做實驗才能熟練掌握,在掌握的基礎上才能找到操作技巧。實驗操作時要手腦並用,照章操作,要多向自己提問題。對每一個物理實驗,都要要求自己知道實驗原理,明確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項,這樣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實驗問題的辨析能力。逐步達到依據實驗課題,提出實驗原理、選擇實驗儀器、組裝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步驟:通過實驗操作得出實驗結論的水平。同學們,希望你們在上述學習方法啟示下,能很好地設計你們的物理學習程序,為提高你們的學習能力而努力。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國中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具有科學性的學科,每一個概念和規律、公式,都是通過物理實驗得出。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在大量的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質的共同特徵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課實驗中,我真正體驗到,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施展,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在物理實驗課上我是從以下幾方向來做的:

1、確保所做的實驗現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課本要求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在課前我都要反覆地做幾遍,認真分析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排除干擾。例如:在“摩擦起電”一節的實驗中空氣的溼度,器材的乾燥程度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例如碰到陰天、雨天,早上的前兩節或是下午的後面兩節課(此時的空氣溼度較大),實驗的現象很不明顯甚至很可能失敗。課前就要考慮好上課時,空氣的溼度是否會影響實驗現象。在實驗前最好把毛皮、綢布、玻璃棒、橡膠棒、驗電器等實驗器材進行晾晒。如果天氣不佳,就要考慮用強光照射或者用電爐烘烤。實驗過程中最好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觸毛皮和綢布,尤其是在做毛皮與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帶了電荷這個實驗中

可以把它們綁在木棒上進行摩擦。排除了這些因素對實驗的影響,實驗的現象非常明顯,給學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鮮明。容易使學生信服,對於我們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課件把一些不易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或是物理過程展現給學生看。例如: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由於發生彈性形變和恢復形變的時間非常短,學生不易觀察,課件就能夠讓學生較好地觀察這一過程。再比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運動,導體容易導電與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原因等都可以通過課件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充分利用身邊的材料改進實驗。例如“導體和絕緣體”一節中,我先是讓學生思考設計一個電路來檢測哪些物質是導體哪些物質是絕緣體,當檢測到水、人體、鉛筆芯(較長的)時,小燈泡不發光,於是先把它們歸為絕緣體。之後,我指著那堆導體問:這些物體一定都是導體嗎?(是)又指著那堆絕緣體問:這裡面一定都不能導電嗎?馬 上就有學生說:不一定,有可能是電流太小了,小燈泡不會發光而已。此時我就給學生介紹了我自己去買的發光二極體的特點,發光二極體被作為各種用電器的指示燈,學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電流就可以使它發光。於是我又用發光二極體檢測了一遍,學生自己得出了人體、水、石墨是導體。也體會到了導體的導電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實驗現象的可見度。例如:在演示實驗時,升高實驗臺,實物投影儀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實驗現象進行放大都是提高實驗現象可見度的好辦法。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又是一年的終結,送走了一批優秀的學生,靜下心來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看法,也算是對前一段課改的反思吧。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終身學習,優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著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通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資訊科技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

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資訊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物理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20

一、問題提出:

老師們為物理複習課辛勤勞累,有時候得不到應有的收效?原因在哪裡?經過這個問題的思考,我覺得主要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識”的複習課中,老師們往往都是通過歸納成條文或畫圖表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梳理知識方法,這種做法,往往表現為老師津津樂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經心,沒精打彩,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但一當老師提出一些創設性的問題,則學生精神振奮,精力集中地思考問題,這就是明顯反映了學生需要通過問題來複習基礎知識的迫切要求。問題是物理的心臟,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道理就在這裡,因而也就理所應當地順應學生的心理需要發揮主導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複習課中,以往教學往往是闡述一種方法後,立即出示一個或幾個相應的例題或練習,學生只管按老師傳授的方法套用即可,這樣,學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過程,即選擇判斷的過程,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長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學生上課聽得懂,課後或考試不會思考、不會做題的現象。在解答問題上,學生就會束手無策,無從下手,這就是當前物理複習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決途徑: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物理複習課的質量,使師生辛勤勞作,換得豐富的碩果?我認為,要想讓學生聽懂學會,就必須為學生創造和安排練習的機會。例如在複習力的平衡問題時,可以根據解答平衡問題的幾種方法,設計一組可將有關溶於其中的小題目,讓學生做,這樣就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方法掌握物理、運用物理的知識,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並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從而輕鬆愉快地實現知識複習與能力提高,最後,老師可以再進行歸納解答相關幾種解法。為此,我認為用這種方法進行物理複習教學,是解決當前物理複習教學效率低,質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設計:

課前針對複習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幾組題目,將有關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物理思想溶於其中,換言之,即以題目為骨架編擬課時教案,在具體教學中,以題目開路(先出現題目,再出現其它),然後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和解答。教師借題發揮,畫龍點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知識,發現規律性的東西,並使學生智力與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變“講練講”為“練講練”,變“一法一題”為“見題想法”。

四、方案實施:

1、選題時,各題組要緊緊圍繞課時複習目標,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題規律,重複出現,螺旋式遞進,這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助於學生掌握問題的來龍去脈,加速從模仿到靈活運用的過程,能深深印入到學生的腦海中。

2、題目的選編以考綱為綱,以教本為本,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範作用。

3、一組題目解完後,帶領學生回過來反思,本題複習了哪裡基礎知識?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溫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題可以推廣,引申變式?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把後兩個疑問交給學生,使他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4、題目要能及時反饋教學資訊,隨時調節教學。因為能讓學生當場瞭解解題過程,知道正誤,及時反饋,教師由此也能立即獲得學生方面的資訊。糾正或強化,隨時解決,不燒夾生飯,這樣教與學的針對性都強,教師及時瞭解學生掌握了什麼?還未掌握什麼?哪些學生掌握了?哪些學生還未掌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