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新課程集中培訓的收穫與體會大綱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15W

2013年1月5日至11日,我參加了廣東省新一輪“百千萬”第二次集中培訓。我們聆聽了xx等專家的講座;參加了xx和xx老師主持的工作坊和教師論壇的活動;聽取了教育家班xx同學示範帶學的專題講座;與我們工作四室的導師xx等人見面商討下一步的活動安排;與很多學習夥伴交流了關於一線基地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經驗;還實地考察了xx,一次次理論大餐,一場場思想盛宴,讓人回味無窮。

新課程集中培訓的收穫與體會大綱

本次培訓學習期間,專家們的講座可謂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尤其是集中在關於“教師研究,教師成長”的主題上,是十分正確的。這是教師永遠最關注的內容,也是教師最值得尋覓探求的地方,更是教師一生追求所在,這次集中培訓讓我獲益匪淺。

這次的學習讓我如沐春雨,我深刻感受到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實際上是一場教育思想的革命,它催生著我們的教育理想,改變著我們的教育活動的方式,激發起我們促進教育進步和變革教育現實的熱情。因此我們有必要站在改革的前沿,積極思考新課改中的相關問題,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教育,以獨到的見解詮釋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觀、教材觀、課堂觀、學生觀和教師觀,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甚至是出色的教師,我有三點體會:

一、必須更新觀念

我們常常感嘆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其實是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有問題。不要說“道理我都懂”,若做不到就不算懂。或許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觀念要轉化成教育理念才行,理念才決定有效的行動,我們要經常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師畢竟不是一個普通的職業,雖然我們不驕傲地宣稱“陽光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也不張揚地自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是我們非常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教育,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忘了目的要育人,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動敬業地教書,一心一意地教書,其結果頂多就是一教書匠,永遠成不了教育的行家,真正的教育行家。

何謂教育?教育是唱給年輕人的歌,是溝通曆史與未來的橋,是為成長吟誦的詩,是精神的喚醒,潛能的顯發,是智慧的播撒,幸福的營造,是靈魂的引領,心靈的感召。

何謂教師?教師應成為一個溫暖的教育者,一個智慧的研究者。溫暖與智慧,共同融合成教師這個美麗的職業。教師,如同一抹冬日裡的陽光,為一個個年輕的生命送去溫暖;教師猶如一本飄散著智慧的書,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永恆使命。

何謂教學?教學是師生視界融合,心靈晤對,靈感生髮,智慧探險的歷程。這一歷程充滿了不確定的模糊美,複雜開放的整合美,它同樣也是形式美與內容美的統一,技藝之美與智慧之美的融合。

何謂課堂?課堂是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場景。教師是有限的空間,而課堂可以不侷限於教室,它可以是學生在更廣闊的時空中,更為個性化的學習與生活的方式。因此,只要是以個體的成長與發展為主要目的的存在方式的場景都可以是課堂。

誠然,新的教育理念,好的課程設計,棒的教材內容,要產生效應,還要轉化成教育的具體步驟,轉變為教師的自覺行動。這種變革,對教師既是良性成長的機遇,更是脫胎換骨的挑戰,甚至會有些“陣痛”。所以要做到課程,教材適應學生,教師必須先來一個“洗心革面”,首先在這種轉變中“得分”,從而取得教育教學的主動權。

二、做好課改實踐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1.權威者轉向參與者,激勵者

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並使之逐漸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師放下權威、師長的架子,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使學生勇於挑戰課本,挑戰教師,挑戰權威。

當前,面對新課程和新教材的實施,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沒有必要的觀念更新,課程改革是難以實現的。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能僅僅滿足於將書本上的有限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年齡特點來認真研究,探討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出發來組織和實施自己的課堂教學。同時還要改變對學生的傳統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動的規律,充分注意學生的“差異性”、“潛在性”,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具體地說,教材只是一個例子,教學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學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動的受體,而是對教材進行能動實踐的創造性主體;不再是隻追求對教育經驗的完美的預設,而是為學生留有發展的餘地,引導學生關注教材和課堂以外的更多。如果教材是一章樂譜,教師則是作品的演奏者。為什麼有的指揮家和樂隊特別受人歡迎,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演奏的樂曲本身優秀,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用自己對樂譜的理解和演奏技巧為樂曲賦予了第二生命,教師和學生不再是教材的奴隸,他們是教材的主人和開發者。

學校圍著課程公轉,教師圍著教材自轉,學生圍著教師旋轉,師生圍著課堂週轉,這個似乎百年不變的“教學法則”,如今受到了極大挑戰。長期以來是課程、教材主宰課堂,學生只有按著課表,捧著書本,跟著教師執教棒“舞蹈”的份兒,說到底學生只能一味去適應課程與教材,智慧和個性不一的學生只能同吃“大鍋飯”。而教師,憑藉對教材佔有的“先知權”和“解釋權”,在課堂上可以有點威風,撐點門面,吃點老本。要學生單純適應課程,教材,從根本上說,還是較為落後的意識在教學上的一種反映,學生永遠是被動的。這種狀況,使教育千人一面,教學百技一劃,教法十面一出。然而,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在產生資訊的容量,傳播資訊的能量和獲取資訊的數量呈現幾何級,甚至“爆炸”的情形下,課程、教材“一統天下”的局面是很難再有“唯我獨尊”的威風了。

因此,提出讓課程,教材適應,促進每一個學生髮展的理念和設想,無論從教育創新的時代要求出發,還是從人的最終發展著眼,都是頗有見地的。這就是說,課程設計,教材編寫及課堂教學,不能光從學科本位出發而過分強調“自成體系”,而要從學生成長角度與終生受益的戰略高度和策略深度全面權衡。這是把“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學生身上的必然選擇和理性追求。在上海不少中學,學生對課程有選擇,定奪的權利。一門課開到現在,效果究竟如何,校長和

老師可以評說,學生也有權評說。

2.教書匠轉向專家型

未來教育需要專家型的教師,而不是教書匠,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書齋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研究。

通過學習我覺得專家型教師應具備下列能力:合理的知識結構、喜歡與人交流和溝通、有專家的專業引領、有教學反思的藝術和能力、獨具個人魅力的教學藝術。專家型教師、經驗型教師和初職教師的區別:專家型教師原理知識、案例知識和策略知識都是均衡發展的;經驗型教師缺少策略知識;而初職教師在原理知識上與專家型教師和經驗型教師相差不是很大,但是他們缺少的是案例知識和策略知識。原理知識是指原則、規則,一般的教學法知識。案例知識是指教學的特殊案例、個別經驗。策略知識是指運用原理與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

結合高凌飈、陳偉、宋春燕等專家的觀點,我認為,專家型教師除了要具備一般教師所具有的素質外,還必須具備教育科研素質——“有求知慾、主觀能動性和自學願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識、有演繹、歸納和類比的能力”;專家型教師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家型教師要善於從經驗性認識上升到理論性認識。正如任何一門學科的科學水平都是以其理論的成熟度為重要標誌的,學科的發展離不開理論上的突破。然而,正如教育專家們所指出的,當前教師所進行的教育科研中,很多還只是停留在經驗性認識的層面;有些研究是對具體工作的經驗總結,但由此得出的結論卻常常被提升到最一般、普通適用的原理水平;有些研究只是用自己的經驗總結來證明教育學理論中某些觀點的正確性,在理論上沒有什麼新的或微小的突破,從而忽視了從經驗到理論的上升過程。然而這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三、新課程更需要合作型的教師

1.改變原有教學方式,重視綜合性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素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部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要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教師首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夥伴,其次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提問,討論,讀書,作業的時間.學生讀懂的問題,教師不需要講解;學生似懂非懂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書領悟,讓學生試講; 學生有問題可隨時發問,有不同見解要隨時發表;學生實在不懂的問題,教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播,點評,指導或精湛的講解。

通過培訓,我發現,有愈來愈多的教育專家和學者們把自己的研究視角鎖定在課堂,這不僅是教育研究正規化的一種改變,也是學者生存形態的一種改變。關注教育世界中真實的問題,和廣大教師一道研究課堂,研究教學,研究學生,才真正有可能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改變師生的交往方式和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方式,從而使教育影響的生成,聚合和最大化成為可能。

2. 改變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發展

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綜合性學習,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課改的實施對於絕大多數教師而言,幾乎很難獨立一人較好的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善於瞭解其它學科,學會與其他教師合作,不僅是本科組的老師,還應和其他學科的老師通力合作,互助配合,齊心協力培養學生,從而使各學科、各年級的教學有機融合,互助促進。

此次的學習,讓我最感興趣的還有與專家以及與同仁互動式交流(教師論壇、工作坊以及第一次集中培訓時的世界咖啡無不如此)。在交流中教師共同探究,集思廣益,各抒己見,大家的觀點來得更直接、更樸素、更真實。在交流中視野得到拓展,思維得到啟發,心靈得到快樂。總之,我們應理論結合實際,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教學中,認真抓住每一天、每一節課,關注課程改革,學習、思考和研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從各方面挑戰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為廣東教育教學又好又快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