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精選17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43W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1

秦並天下建基於商鞅變法,而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確立與發展,則是法家思想的應用和發展。教材從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採取的中央集權的各種措施,突出了秦的統一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一節課下來我有以下體會: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精選17篇)

一、創設情境匯入教學,學生學習興趣高

我首先用多媒體放映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戰國末期強大的秦國不斷通過戰爭,兼併東方各國的土地,最後統一六國的影象資料。首先提問:“為什麼秦有條件來完成統一?”讓學生自由發言。通過剛才氣氛的渲染,學生好象置身其中,興致盎然,情緒活躍,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之中.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中,我“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也為後面的知識難點作了鋪墊。

二、通過情景假設法, 讓學生感受歷史,參與課堂

一部分學生不喜歡歷史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歷史是講過去的事情,時間相隔太遠,無法理解當時的歷史氛圍,也無法體會當時歷史人物的感受。另一方面,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總是站在歷史發展的旁觀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歷史事實,也無法激起他們內心的波瀾。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走入歷史人物的內心,以至“觀史如身在其中”。誘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走進歷史情境,體驗人物心靈,思考歷史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本課中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哪位同學能談一談如果你是秦始皇,你統一六國後將會做什麼?學生積極討論,課堂效果良好。

三、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習內容有機的結合,一些抽象的歷史概念用多媒體演示出來,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帶來了學生思維的活躍。

如講到秦始皇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這一內容.教師首先放映一段動畫:秦統一後天下的百姓是一家人了,一個原來齊國的百姓到秦國來買布,由於貨幣不同,沒有買到。然後他又到原來的楚國,由於布的尺寸不一樣,他又沒有買到。最後他到原來的趙國,但由於不認識趙國的文字最終還是沒有買到。這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剛才的動畫片段進行分組討論,然後提出:“秦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有什麼意義?”通過剛才的討論學生可以很輕鬆的回答這個問題。又如焚書坑儒,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教師放映課前蒐集的“焚書”“坑儒”有關的影象資料,讓學生可以清楚的瞭解“焚書坑儒”是怎麼一回事,然後分組討論:焚書、坑儒這兩件事發生的背景、動機,最後讓學生談談對這兩件事的看法,教師可以在旁邊引導:秦剛剛統一不久,為了統一人們的思想,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一。我這樣安排主要是因為中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往往要依賴大量具體生動的史實,藉助想象和再加工,才能形成歷史概念,接受抽象的史學觀點,從而系統地掌握歷史知識,然後讓學生學會從具體史實中進行思考、分析,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

四、本課結尾部分把歷史與現實聯絡起來,拓展學生的思維.

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秦統一的原因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所採取的措施,也知道了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趨勢的必然產物。現在我們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一直被“統一”問題困擾著,中國臺灣這個遊子至今也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請同學們結合本節課學習的內容,談談你自己的看法。對於學生的看法,教師不做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讓他們暢所欲言,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可以鍛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拓展想象空間。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2

教材從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採取的中央集權的各種舉措,突出了秦的統一對中國歷史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如何客觀評價秦始皇,對今後學習不同時期的歷史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 本節課的涉及到秦朝統一的過程、原因、鞏固統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等,重點是秦統一和鞏固統一的措施。難點是“焚書坑儒”的認識評價,及對秦始皇功過的評價。

一節課下來反思如下: 教學環節設計比較合理。根據本框內容,突出秦鞏固統一的措施這個重點。以情境為切入口,運用史料,引導學生從材料中獲取資訊,從而運用資訊理解秦始皇鞏固統治所採取的措施及作用。本課有三大環節,一、“秦皇掃六合”,統一天下;二、“秦始皇解難題”,鞏固統治;三、“秦始皇功與過”,評價秦始皇。由淺入深,把秦的統一、秦統一採取的措施,以及秦始皇的評價有機串聯起來。線索較為清晰。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前面兩個環節處理較好,尤其是秦始皇為鞏固統一所採取的舉措。創設情境、運用史料,解決疑難,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思維的訓練,提升了學生獲取資訊並運用資訊解決疑問的能力。學生參與較為積極,出現一些閃光之處。比如:講到秦始皇“焚書坑儒”措施,學生能夠從具體的歷史背景說明此項措施實施的原因及目的。能夠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待具體的史實。而在第三環節,評價秦始皇。由於自身未能較好地把握學情,未能深入地引導學生去評價歷史人物,只是較淺地講述了一下。類似於蜻蜓點水,是本課教學的敗筆之處。 教學過程中,始終突出運用歷史資料,還原歷史本色。學歷史重在論從史出,通過對歷史資料的分析、運用,引導學生得出歷史結論。教學過程中,甚至將一些較難的文言文資料翻譯成白話文,既不改變歷史的史實,也做到了讓學生讀得懂、看得明白。如“楚國商人的商旅歷程”,就引出“馳道、車軌、語言、文字、貨幣、”等一系列資訊,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明白秦始皇所採取的一系列舉措的原因及作用。

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誘導學生層層探究疑難,感受歷史,感悟歷史。以四大情境,貫穿秦始皇為鞏固統治所採取的舉措,令學生身如其境,讓學生最大程度地感受到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感受到歷史的複雜性與思考的多樣性。通過聯絡現實生活,比如教學過程中,度量衡現在的使用,讓學生感悟到現實是歷史的延續,瞭解歷史是為了更好的創造美好的明天。

通過此次的教學,使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到教學要正確把握好教學資訊,重點是準確把握學情,正確選好資訊,並運用好資訊。

總得來說:歷史課少不了材料的運用,精選材料,用好材料,很關鍵。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3

1、我對學生的活動組織不夠到位,缺乏對課堂的隨機應變的駕馭能力。例如我在分析秦國統一六國原因時,分析到秦國地理位置,指出在西部時,當時學生在課堂中丟擲一個問題,西部這麼落後,為什麼秦國經濟卻如發達呢?我就以屯田制來回答。同時,有一位學生提到秦國交通還發達,沒有路障,四通八達方面來分析,而我沒有加以點拔引導,還有分析中央集權時,講到地方實行郡縣制,我以秦朝開始確立,混淆秦朝和秦國的區分,導致學生知識性錯誤,缺乏科學性。

2、上課節奏上掌握得不是很到位。我原來在講到難點,落實重點方面原本打算讓學生寫秦始皇墓誌銘,這裡睡著一位...........

以此達到本節課的一個高潮。但是很可惜時間不夠,快下課了,我就把這個環節草率處理。所以我只是把評價歷史人物的粗略理了一遍,沒讓學生消化。

3、要大膽地處理課件中不緊湊的教學材料,這樣導致教學時間拖長,影響教學效果。例如,本人教學統一貨幣時,牽強地把“貨幣不統一可能會帶來哪些不便”問題放入教學,導致拖長時間,影響教學。

由此可見,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教無定法,但我們要關注生活,駕馭課堂教學,合理安排進度,突破重難點,使學生在課堂中樂於,愉快中健康成長,同時,使教師的專業知識有了長足進步。雖然我這次上課有這樣那樣的遺憾和不足。但是比以前所上的課來講還是有進步的。我開始在上課想靈活安排課上的內容了。但是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會靈活起來的。同時,我還要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課上得更精彩。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4

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xx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教學反思對教學有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習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反思在教學中對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起著太大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我作了不少的教學反思,積累了不少心得體會,現歸納成以下幾方面:

第一教學內容的反思。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

第二得的反思。我們反思並不全是反思錯的,有成功的經驗。只有認真的及時的總結每個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用高層次和水平來思考 我們才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教學。在物理教學中,表現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以及在課堂中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機智等等。

第三教學方式的反思。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中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

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直接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全面發展的過程。

每個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只有用高層次和水平來思考,我們才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教學。探索教研之路,提高教學質量,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教訓,創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因此,在行動與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 “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是每一個教師應該不斷為之努力的方向。

而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而課後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總而言之,我們的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力求更大的進步。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5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1、一個物理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快樂的學習時光”。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以前的物理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字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 3、在生活中學物理。“讓物理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物理”。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物理離他們很近很近,就在生活中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我力求每一節物理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6

1、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範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髒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醜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裡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裡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為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囉嗦重複,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2、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對學生所聽:

1 、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麼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2、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3、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4、“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好我下面要說的一段話。

對學生所言:

1 、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2、 你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

對學生所讀 :

1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3、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鐘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對學生所問:

1 、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於動腦筋的孩子。

2、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對學生所寫:

1 、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整潔,書寫也端正。我為你們高興。

2、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裡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3、“沒有老底子,就沒有新文章”,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4、××同學從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為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三、語文課堂的問題意識--學生沒問題,教師有問題。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就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有效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用適宜的方式提出。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幹,想象,思維,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著在這一主幹上的,是融合於其中的。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絡,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 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 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儘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的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 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 了。

四、怎樣啟用我們的語文課堂

1、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鬆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以下是課堂實錄的片段: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麼生機昂然,鳥兒是那麼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生選擇 )

師:選擇“樹”學請齊讀 7 、 8 自然段)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 12 、 13 自然段。

(生齊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的已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癮嗎?待會兒要進行第 2 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榕樹和鳥兒誰更有魅力,喜歡“樹”和“鳥“的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交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後,爭先恐後的上臺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裡面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複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後上臺修改)

師:剛才我們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為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自己?

(生準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榕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椏,沒有大榕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榕樹,我有數不清的枝椏,枝葉是那樣的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象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榕樹就沒有這麼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榕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榕樹,是衝著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眾“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榕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築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為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鳥兒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榕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榕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裡。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才鳥兒說,沒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您也說人們去看我們是衝著“鳥“去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本生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文章中樹和鳥是什麼關係?

生;我認為樹和鳥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村,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才著位同學的話。我認為榕樹和鳥是朋友關係,而且關係非常密切。

生:大榕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榕樹上棲息為大榕樹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認為鳥和榕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於傾聽,而且善於思考。

生:我認為鳥和樹是形影不離的,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榕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說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說大榕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麼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大榕樹比做一個人的軀體話,那麼鳥兒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著這條線幹嗎?(師將黑板上劃分樹和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常活潑可愛,歌聲也那麼清脆動聽。我認為有了鳥兒,大樹才會更有情趣。

生:我認為大榕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榕樹養育著我們呵護著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榕樹。

生:我認為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生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為榕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浪漫的孩子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彷彿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榕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榕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裡。

生:但願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榕樹,現在覺得這大榕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榕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而剛才,你們已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生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2、有趣的作業形式

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並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蒐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於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並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為主,報紙、雜誌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瞭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為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準則。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7

一.教學反思的意義

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進行反觀自照,屬於“個人奮鬥”。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視窗,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物件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開闢資訊綠色通道,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物件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物件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是要研究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教學反思的型別

1.“課後思”:一節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記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

2.“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週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如:月考後質量分析。

4.“期末思”:即通行的期末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末考核,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巨集觀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原本是我教學中的一種隨筆,自己堅持寫了多年。那時並沒有誰來要求我,是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種即時靈感。

在那些靈感中,我曾經記錄了孩子們課堂上閃光的身影,留下了我心中許多的不自禁的感動;那裡有我教學經驗的精彩描繪,也有我工作不慎時捅下的漏洞;在那裡,我曾經不斷地重新整理一個真實的自我,也曾經輕輕地汲取營養為自身內需做補充;那裡有我的憂慮和困惑,那裡也有我的歡歌和笑語;更值得一提的是,那裡記載著我嚐盡了酸甜苦辣後的欣然: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向前走,換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小成功。我曾經在內心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真心地感謝吧——教學反思。它給了我一個工作反省的機會,給了我一方滋養孩子成長的沃土,給了我一片展示自己才華的天地,幫助我一天天變得成熟、變得聰明。我永遠會對它有一份鍾情。 後來,教學反思不再為我所有,卻衍生成教學備課中的一種規定。它要求我們寫出東和西,寫出南和北。有些方面俱細之極很不容易被接受。尤其是教學中沒有什麼觸動而無病呻吟時的反思,簡直叫人覺得是一種難受。

我常想,教學反思畢竟是一種促進教學提高的手段或方式。它需要執筆者的用心,也需要執教中的細心,更需要過程中的真心。它不是靠規定就能生髮出來的靈性。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8

第一堂歷史課對於教師與學生來說,雙方彼此陌生,卻都有互相瞭解的強烈願望。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打破師生雙方原有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實現自主對話意識與能力養成非常的重要。如何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是第一課就要解決的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七年級的學生對歷史是什麼,歷史課講什麼是很疑惑的,所以第一課必須讓學生體會這一課程內涵。

《我們的遠古祖先》開課的第一部分內容是關於“人類的起源”問題。在匯入此課時我先對自己的“歷史”向學生作了介紹,其中包括姓名、出生地、家庭環境、個人成長曆史,包括興趣與愛好等,我的這一做法深深感染了學生,他們對我頓時親近起來,還不是的向我提問,我藉此也讓學生解釋說其實歷史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真實的、可感的;歷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歷史就在我們自己的身邊。

之後我引導學生以拜訪的形式瞭解了洞穴中祖先(北京人的頭部復原像、北京人用過的石器),定居的祖先(山頂洞人的骨針和“項鍊”),並向學生展示了豐富的影象材料,並引導學生對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東西進行交流。這種拜訪式的教學,使學生似乎成遠古時代的人,在那樣的環境裡親自體驗當時的生活,也體驗到我們遠古祖先的智慧和淳樸的情感。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也讓我感受到這節課學生是主動的在學習,主動的去探究,並且非常快樂的要把自己所想的、所感受的東西表述出來與大家分享。這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實現學生自主對話意識與能力養成必須首先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同時要深入挖掘課程資源,激發學生探究興趣,要賦予學生思考交流的環境空間與方法。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9

今天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二天,學生上課表現特別好,因此今天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的好,知識落得很紮實。

今天上課伊始,我首先進行了三分鐘說話訓練,進行講故事訓練,為了給孩子們起個示範作用,因此我選了一名班級內平時說話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她準備的好,學生傾聽的認真,效果好,接下來就進行新課傳授。

《找春天》這課,我主要以朗讀為主,學生通過觀察畫面,再加上動聽的朗讀,彷彿把他們帶到春天的季節裡,感受到孩子們的快樂和春天的美麗。學生在學習課文時,都能主動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大家積極舉手發言,積極參與活動。由於學生的表現,我也全身心投入課堂中,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心情特別開心,課堂上常常能傳出陣陣掌聲,那是學生給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生的鼓勵,我們班那個平時學習成績最差的姜濤同學,課堂上都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同學們送給他的掌聲更激烈。新學期孩子們的表現,更激發我講課的激情,本節課輕鬆完成任務。

本節課針對年組課題,我精心設計了說話訓練,課文的最後一段的結尾是省略號,這是很好的說話寫話訓練。在學生有聲有色的朗讀完最後一段就開始進行說話訓練,展開自己的想象,大家積極舉手,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學們,效果很好。

這節課準備充分,課備的好,因此效果好。雖然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本節課也存在許多不足,例如還有一部分學生只是認真聽課,但不能積極參與活動中,這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動員他們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本節課由於時間原因,沒有進行指導背誦課文,今後在安排內容上要關注背誦內容,落得實處。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10

教學《找春天》,最讓我欣慰的是孩子們始終保持著高漲的熱情。這裡有驚訝、有欣喜、有展示時的成功感,學習成了一件非常主動、快樂的事。他們在學習中成長。反思教學的過程,有以下幾個收穫:

一、注重情境的創設、興趣的誘發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我想,讓學生與文字對話,是新課程致力追求的新理念。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與文字對話,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需要老師努力創設一個充滿新奇的課堂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

由於氣候的關係,我沒能事先帶著學生去觀察春天,但我利用多媒體為他們模擬了一個令人嚮往的境地,使他們興趣盎然,為接下來的學習調好了情感基調。“找找春姑娘藏在哪兒”“和它們打打招呼”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激發參與的興趣。

二、營造寬鬆的氛圍,平等對話,個性閱讀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賞識學生。學生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在潛心會文後,談及對春天的感受時,更是折射出多元理解。學生在課堂上靈性飛揚。正因為為創設了讓學生思維自由馳騁的空間,學生在進行語言實踐的過程中,處處閃現出智慧的火花。

三、樹立課程資源意識,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課標指出,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必須要有開放性的課程意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巧妙整合各種教學資源,融合課內課外,把語文與生活融為一體。同時,語文也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正是在這種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的指引下,我引導學生課內吟春頌春,課外尋春賞春,多次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在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以致生活走進了語文,語文走向了生活。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11

在上課之前,我一直在思索:《百家爭鳴》這一課,怎樣 才能既激發學生的興趣,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授課實踐後,我有了以後幾點感悟:①弄清“百家爭鳴”的時代。“百家爭鳴”開始於奴隸制瓦解的春秋時期, 興於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統治地位的戰國時期。②明確“百家爭鳴”的背景:各國地主階級通過不同形式先後奪取政權、封建諸侯割據天下並不斷進行兼併戰爭。 ③把握爭鳴的特點。每位思想家,各個學派都對共同關心的每個問題分別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各抒已見彼此辯論。

這節課按要求是認識非常多的思 想家,在教學上我重點突出孔子和韓非子。因此,對於其他思想家學生只有一個淺顯的理解,而重點在於探索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內容和影響。學生通過閱讀課文 概括重要思想家的成就,概括得比較到位。另外,我再加一些思想家的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尤其是介紹老子的故事,介紹《道德經》的由來,學生既感覺有興 趣,又增長了知識。另外,我讓學生講故事、講格言,學生表現得非常積極。如孟子“孟母三遷”的故事、莊子“坎井之蛙”“庖丁解牛”“遊刃有餘”的故事、韓 非子受李斯迫害的故事等,學生講得非常生動。

一堂成功的歷史與社會課要以建構主義為指導,引導學生主動建構。因此,教師要立足於學生髮展的學習方式及教學方式,進行詳細的備課和反思,學正為師,身正為範。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12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物件,對自己在教學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 “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教學反思,就是認教者在上完一堂課或一個欣賞作品及一個知識技能後,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總結,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將教學中的成績、經驗和問題、教訓寫成書面材料。現在不少教師都堅持寫好教學反思,寫教學反思確實是一項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因為這是一中教學上自我鑑定、自忘我評價、自我提高的有效措施。通過課後有意識地及時總結教學中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分析原因,研究改進措施,以作為今後改進教學的依據。堅持下去,必將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也有利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又為日後的教學總結或撰寫學術論文儲備了寶貴而又說服力的素材,雖然寫教學反思費時、費腦、但是,一舉數得。

寫教學反思要趁熱打鐵,課後及時記載,立即整理歸納,總結分析,記錄於冊。如果拖久了,課堂教學情況,回憶起來時間反而費長,甚至遺忘。尤其是藝術技能方面的,必須在下一環節加以糾正掌握知識點,才能順利的往下教學。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13

經過這一週的上課,感觸頗多,有很大收穫,也找到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使得我們加以改正,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及課堂的教學過程,重新設計教學過程,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做到真正傳道、授業、解惑。

下面我就從幾個不同方面說說這一週的教學心得與體會.

一、教學過程不連貫,出現“斷層”現象。

由於教學的時間太少,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比較差,容易出現無話可說的局面,課堂中出現停頓。

二、教學過程中受學生的影響較大。

對於課堂上的教學過程的把握比較差,受學生的影響較大,很容易打亂整堂課的教學進度,不能合理的把握課程的時間進度,出現知識點還沒有講完就到了下課的情況。

三、學生的基礎較差,起點比較低。

由於對學生的情況不太瞭解,整堂課設計的教學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學生學不會,喪失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不能真正掌握本堂課的知識點。

四、期望的教學程度跟實際的教學程度之間有較大差距。

在每堂課的教學中,總是期望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學生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可是學生之間的能力參差不齊,差距較大,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較為突出。

五、教學內容較難,學生聽不明白。

對於稍微難一點的內容,學生就出現無法理解的現象。

解決方法:

一、課下熟讀教案,自己多練習,及時找出問題,進行調整。

二、對學生進行輔導的時候要有針對性,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問題,對於出現較多的問題,可以再說一下,讓更多的學生了解。

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新的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降低難度,讓學生聽懂學會。

四、降低目標,針對學習吃力的學生,應多加輔導,詳細的講解教學內容,做到每一步都講通講透。

五、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由難変易,教學內容更加通俗易懂,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理論練習實際,提高學生的掌握程度。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14

《找春天》是一篇描寫春天的優美的,整篇課文讀起來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活力。課文中通過寫幾個孩子尋找春天的過程以及找到春天的結果,讓學生有一種感同身受的,講述這篇課文時,對於識字寫字我採用部分生字隨文識字,大部分生字將課文後集中識字。課文講解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創設情境,把學生引入初年這個美好的季節,雖然現在的天氣仍然給人一種冬天的氣息,但是學生通過仔細的觀察還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跡象的:河裡的冰融化了,枯草下面探出了嫩芽,迎春花也綻放了……孩子們已經感受到春天來了。所以學生在欣賞課文中優美的句子的同時,在大腦中也播放著自己找到的畫面。

其次,抓住課文中的一個比喻句,讓學生感悟春天的特點,正因為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好像跟孩子們捉迷藏,孩子們才需要仔細地找到了春天的跡象。

再次,通過讓學生表演的方式理解新詞語的意思,比如說“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詞,在理解詞的同時學生也加深了對新字詞的記憶。

此外,除了讓學生欣賞春天的美景,掌握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通過最後一段,我還為學生的寫話訓練做出了指導。課文最後一段中寫到“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這個句子中的四個動詞“看、聽、聞、觸”,告訴我們描寫事物可以通過多種感官獲得資訊,這樣面對寫話,學生才能有話可寫。

講授這篇課文時,雖然抓住了重點,對教學目標也進行了落實,但在課堂中缺乏了“多讀”。這麼美的課文應該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地讀發現美。課堂中的失誤,也印證了那句話“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通過課後的反思,我找到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這將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去改進,使課堂不斷地去完善。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15

1、中國兩千多年以前出現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在相互辯難中形成的“百家爭鳴”,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對後世中國人的心理、觀念、習慣、行為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形成了漢民族獨具的文化傳統。但是,教材在這方面的結構安排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幾乎只是在介紹各派學說的觀點,而沒有能夠很好體現地“爭鳴”這一內容,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如何體現“爭鳴”這一重要的內容也是本節課的一大難點。另外,關於百家爭鳴的原因和意義,教材中並沒有涉及到這一塊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深入地挖掘這方面的內容;進而體現整節課的深度。

2、本課的授課物件是高二學生。關於百家爭鳴的有關內容。一方面學生在國中時候已經有了一定基礎,另一方面語文課本中也有一些先秦諸子散文的相關內容。但是,由於年代的久遠,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仍舊是感到比較生疏的。因此,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並讓學生深入其中來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3、高二學生認知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已經具備了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自學、交流的能力。但是,學生對於“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經濟發展的反映”這一觀點的理解不夠。因此,教師應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解釋。

4、學生在初高中都在學習文言文,但是,在本節課中,學生對一些古文理解不清。因此,教師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5、學生知識面有些狹窄,如“三教九”,學生不知道。教師應加強古代文化知識的教學。

6、學生探究能力不強。學生可以根據教材與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課前自己的學習所得,進行推理分析。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並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等方法學習有關問題,學生要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因此教學上教師應注重啟發式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並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予以及時而恰當評價。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16

今天是新學期第一節課,非常榮幸王校能走進我的課堂聽課,並提出寶貴意見。

《找春天》寫春天來了,她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們走來。本文的課題呼喚著我們——找春天去吧!我們到校園裡找一找,到野外去找一找。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孩子們找到春天了嗎?從哪裡找到的?怎樣找到的?激發學生多讀書吧。讀著這些語句,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究。

今天上的第一課時,主要目標初讀課文,解決字詞。重點放在了認識字詞,說識字方法。在第二課時時,將重點放在品讀課文,隨文理解字詞,背誦片段內容。

在識字教學中,以往都是讓孩子從整篇課文的生字中,說自己認識的字詞,可以從很多方面說,我覺得這樣形式隨意些,孩子的參與度也高一些。王校在評課時對我提出:在識字方法上可以集中一下,如組詞時讓其他孩子也組詞,這樣對孩子積累詞語有很大幫助,且教學過程清晰。在整堂課上我忽略了孩子初讀整體感悟課文,這是最大的失誤。

在朗讀感悟課文時,我只是在想完成教學目標,而不是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缺點太多。

不能考慮到孩子的理解感悟能力。王校在評課中提到,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感受,由於孩子年齡段及理解能力還處於很低的水準,所以作為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理解上應有圖片及課文插圖,動畫等多媒體材料輔助,讓孩子從感官上獲得一定的理解。

2、整堂課評價鼓勵語言較少。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二年級的孩子從心理特點上看,對孩子的鼓勵及肯定是極其重要的。

3、在板書設計上要清晰,呈現出整堂課的脈絡。而我在教學中卻根據需要將板書擦掉。

4、在語言上不夠活潑,不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通過兩個課時的教學,可能自己只覺得亂了陣腳,心理素質差,緊張。王校對我的評課,讓我發現了更多不足,只覺得自己真的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改正不足,讓自己真正領悟到應該怎麼教。

秦朝一統教學反思 篇17

儘管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和學習習慣的侷限,以及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實施策略還不盡到位,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諸多問題。但是,辨證看待一年級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過程,是有其積極發展的因素。

首先從教學的互動性看,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資訊互動渠道呈現多向型,即教學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它不僅包含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還涉及教師與學習小組的雙向交往,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等交往形式,從而建構課堂動態因素互動的立體交流網路,有利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其次,從教學的主體性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學生自主發展設定空間,在單位時間裡,每一位學生都有均等的參與交流展示的機會。學生的感受是帶有個性化色彩的,小組交流讓不同的感受彙集與相互碰撞,必然豐富和發展每個學生的感受,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這樣使教學過程不僅成為認識過程,而且也成為交往過程和發展過程。

那麼,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哪些普遍性問題呢?

1、學生參與問題。從課堂觀察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部分小組成員沒有積極參與到互動交往過程中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學生缺乏交往心理,沒有交往的心理傾向,另一方面是學生缺乏"榮辱與共"的團隊意識,沒有認識自己與小組夥伴息息相關的聯絡,把自己作為孤立的學習個體遊離於小組之外。再一方面也是缺乏相應的人際交往技能造成的。

2、學習成果問題。從課堂觀察中我們可以看到小組合作交流後的班級交流,小組成員反饋的學習成果還不是群體學習的成果,還侷限在個體的學習成果,因此在班級交流過程中難以聽到:"本小組經過交流,我們認為……"的群體成果彙報。究其原因由於學習能力的限制,小組成員或小組長還不能很好的整合每個成員交流的資訊,代表小組展示的只能是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