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通用12篇)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13W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 篇1

陳希在3月30日中央組織部召開的電話會議中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作出具體安排。其中強調各黨員幹部、領導班子要衝在一線,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先鋒模範作用。確保完成今年的脫貧攻堅任務。那麼如何有效推動基層組織發揮堡壘作用,就成了首要關鍵。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通用12篇)

積極開展多樣的黨建活動,化被動為主動。在新冠疫情橫掃世界的當下,組織部門不能過多的集中召開幹部培訓和各項黨建活動,此刻正是考驗基層黨員幹部自我約束與奮發求進的時刻。只有基層黨員幹部深刻意識到自己的擔當與責任,才能英勇奮鬥在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的第一線。疫情尚未結束的此時更需要黨員幹部堅守崗位凝心聚力,慧眼識珠,堅決反對各種“豆腐渣”工程,結結實實一步步從底層帶領基層組織搭建好戰鬥堡壘。

第二點必須著力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將基層戰鬥堡壘的短板彌補紮實,才能切實推進抓黨建促決戰脫貧攻堅工作。對於平時就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必須嚴肅整頓,持續長效推動抓好軟弱村黨組織的黨建工作,使在崗的各基層組員主動拿出為人民謀幸福的熱情和使命感。書記與駐村工作隊應著力補短,對於落實不力作風漂浮的村黨員幹部提出嚴肅批評教育,並且堅決糾正和處理。

一面積極主動抓好黨風建設,一面紮實查漏補短,兩手抓兩手硬才能紮實建好基層堡壘,保障領導班子帶領基層黨組織衝鋒一線,打贏打勝脫貧攻堅的這一場決戰。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 篇2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分析脫貧攻堅面臨的形勢,就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作出重大部署,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取得最後勝利。

“量變”到“質變”是一個恆定的規律。在脫貧攻堅中也是如此,要想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就離不開高標準、嚴要求把控攻堅中的脫貧“量”,包括“存量”“增量”“變數”,必須靶心不變,精準施力,下足“繡花功”,才能奪取“全勝利”。

鞏固脫貧成效,穩固脫貧“存量”。經過前期的艱辛努力,脫貧攻堅取得了一定成效,貧困人口從2020__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20__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在脫貧攻堅最後的衝刺階段,前期的成效就是決勝的最大底氣。因此,一定要把鞏固脫貧成效,穩住已脫貧量,是取得脫貧攻堅全勝利的重要要求。要繼續加大就業扶貧力度,抓好就業扶貧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鼓勵復工復產企業根據崗位要求,優先招用貧困群眾,全力穩崗拓崗;要繼續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因地制宜,依託自然資源、電商資源、文化資源,曾強本土產業特色性,發揮“培育一批主體、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濟”的產業效應;要繼續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加快解決移民搬遷群體的產業、就業和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啃下“硬骨頭”,攻克脫貧“增量”。攻堅脫貧面臨的巨大任務很挑戰,關鍵就在於要攻破深度貧困地區堡壘。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地區是必須要啃下的“硬骨頭”,是贏得脫貧攻堅全勝利的關鍵任務。即使疫情期間,脫貧攻堅的難度加大,依然要毫不鬆懈“兩手抓”“兩手硬”。要落實分割槽分級精準防控策略,推動低風險地區的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儘快復工復產,降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要繼續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落實脫貧攻堅方案,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要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要聚焦特殊困難群眾,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用政策為貧困群眾兜底;要精準盯防重點鄉村、重點人員、重點專案,千方百計補短板、強弱項、抓整改,攻克“增量”。

建立預警機制,警惕脫貧“變數”。脫貧攻堅會出現各種返貧情況,或是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的“後遺症”,或是因病返貧、因意外返貧等。為了確保攻堅脫貧全勝利,對這些脫貧“變數”也要高度警惕,堅決“清死角”“不漏一戶、不漏一人”。要嚴把“退出關”,通過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協調聯動,進行全面、認真、細緻的檢驗,確保脫真貧、真脫貧;要建立返貧預警機制,做好返貧人口風險評估和動態監測,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早幫扶。特別是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扶上馬送一程,助力其走得更好、走得更穩。

打好“組合拳”對脫貧攻堅各種“量”嚴格把控、精準施策,一定能夠提高脫貧質量,確保實現“高質量”全脫貧。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 篇3

在當前這場必須打贏的脫貧攻堅戰中,如果說上級政策是牽引力,外部幫扶是推動力,那麼,貧困群眾自身的脫貧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內生動力。

改革開放37年來的努力,讓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首先就是靠著堅定的脫貧意志、滴水穿石的韌勁。無數地區的脫貧經驗證明:擺脫貧困,首要的意義不是擺脫物質上的貧困,而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解決好頭腦中的貧困,才可能實現“弱鳥先飛”“至窮致富”。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面對最後7000多萬“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這個“硬骨頭”,當務之急,正是先要除掉“頭腦貧困”這個障礙。特別是,“等靠要”的觀望心態、依賴心理和功利思想,當前還在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窮志短、不思進取。有的貧困戶,上級給他建了大棚,他還等著政府買種子買機械、供肥料供技術,連換個草簾都指望政府幹。一位鄉鎮幹部曾說,每當發一些救災、救助物品,就會有一些群眾相互“攀比”,出現爭窮比窮、“躺著當低保戶”的現象。

比如觀念落後、被動依賴。有貧困縣的領導,把爭取到“貧困縣”帽子當作榮譽和政績,到處炫耀,甚至在政府網站上釋出“特大喜訊”。戴上“貧困縣”帽子,意味著可以多出來幾億元甚至更高的財政轉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貧”,只等“救助”,怎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儘快摘帽?

又如思路閉塞、方法單一。一些幹部缺乏深入調研內容'>調研,找不到病因,開不出方子。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或者只會用老辦法,或者不顧實際抄別人的經驗。蘆筍價高,就要求大家都種蘆筍,一哄而上“爛市”了,再改種山藥,結果種什麼賠什麼,農民掙不到錢,不僅無法脫貧,還失了信心。

貧窮不可怕,怕的正是這種思想和思路的貧困。群眾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解決好了精神面貌,堅定信心、積極進取,激發出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解放思想,積極探索,才可能化短處為長處,變劣勢為優勢,讓“至貧”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貧變成了養懶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暫時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還會陷入“越窮越要、越要越懶、越懶越窮”的惡性迴圈。

對貧困群眾來說,扶貧當先扶志。有了志氣,“輸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鼓勵貧困地區的群眾通過雙手苦幹、巧幹致富,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觀念,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看見身邊的榜樣。山東沂源縣張家泉村原村支書朱彥夫,在戰場上失去了雙手雙腳,仍然帶領群眾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著走、爬著走,甚至“滾”著走,但他的精神世界從來沒有被貧窮擊垮。這樣的人,正是大長貧困群眾志氣的精神資源。

脫貧攻堅心得體會5

扶貧開發成效如何,關鍵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日前在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扶貧攻堅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這是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期後,黨中央更有針對性的要求。

隨著扶貧開發工作的推進,貧困人口的情況也在發生變化,既有集中連片的特殊困難地區,也有零散分佈的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大以來,----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這就需要改變以往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義傾向,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於精準。

實現精準扶貧,深入調研、準確識貧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體相似,而貧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變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彈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調查,把扶貧物件摸清,把家底盤清。一些地方在識貧工作中總結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能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就是實踐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過建檔立卡,對扶貧物件實行精確化、規範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數、一目瞭然。

精準扶貧意味著精準施策。各地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對那些有勞動能力的,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對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通過移民搬遷實現脫貧;對那些喪失了勞動能力的,通過低保政策實施兜底扶貧;對那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通過醫療救助幫扶,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需要看到,現在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由此產生大批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精準扶貧,需要切實解決這一群體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提供更加精準、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各地要通過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大病保險和新農合等政策,確保留守兒童和老人不成為被遺忘的群體。各級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要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更加精準的管理和服務,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對老年人的關懷照顧,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但願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入山林。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做出的鄭重承諾。實現這一承諾,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貧困不是一兩天產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必須和發展相結合。各地要圍繞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相關要求,下定打攻堅戰的決心,以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讓真正需要幫扶的群眾享受到扶貧開發的陽光雨露。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 篇4

20__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鍵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時間緊、任務重。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給予脫貧“大考”留下的時間越來越少,如何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答好脫貧“答卷”,全國280多萬駐村幹部們要沉著冷靜,認真思考,從“心”出發。

一是要樹立“國家幫扶拉一把,自己也要站起來”的“信心”。扶貧先扶志,“輸血”變“造血”。脫貧攻堅開始至今,全國自上而下,從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給予貧困地區持續的支援,給予建檔立卡貧困戶諸多政策上的扶持,絕大多數貧困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發至內心感恩黨,然而也有部分貧困群眾,特別是高原藏區、貧困山區的群眾,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鍵之年,心態發生了變化,信心出現了動搖,多了份擔憂,他們擔憂脫貧攻堅決勝之後,各項惠民補助取消了,國家的政策沒有了,歸根結底還是“等靠要”的思想“死灰復燃”。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戰勝貧困的信心。因此,駐村幹部要沉下去,要走進農戶,去宣傳好、解釋好黨的政策,更要走進他們心裡,去改變他們傳統保守的思想,去鼓勵他們自力更生,去幫助他們創新創業,用好國家幫扶政策拉他們一把,樹立好他們自己也能站起來的信心,才能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是要堅定“紮根蹲點摘窮帽,攜手村民換笑顏”的“決心”。貧困因氣候、土壤、地理環境、疾病、惰性思維等原因造成,特別在深度貧困地區,自然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後、群眾思想封建保守,給予駐村幹部極大的挑戰,有些駐村幹部去之前信心滿滿,到了後舉步維艱,心理生理造成雙重打擊,苦不堪言。因此,駐村幹部一定要堅定紮根蹲點摘窮帽、攜手村民換笑顏的決心,因為沒有決心就沒有動力,就沒有扛住壓力的“精神支撐”,就不會把身紮根下去,把心留在當地。只有堅定決心,才能盯住摘帽這個目標去努力,才會紮根農村、蹲點調研,真正找出貧困的“病根”,結合實際,制定措施,對症下藥,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去解決,一根骨頭一根骨頭去啃掉。只有堅定決心,才能充分利用好自然資源,結合先進發展理念,針對產業特點,群眾技能特長,走出一條適合本村發展之路,帶領腰包“鼓起來”,喜笑顏開來。

三是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的“恆心”。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駐村不能因為脫貧摘帽了,就“大功告成”,思想鬆懈,貧困群眾幸福生活才是奮鬥的最終目標。因此,駐村幹部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恆心,繼續圍繞鞏固脫貧成果,為提升群眾“造血”能力,實施鄉村振興而努力。駐村幹部都是下派幹部,“服務期”滿就要離去,貧困村要想持續有效發展,需要產業支撐,更需要人才保障。駐村幹部要在駐村期間,培養一批本地年輕後備幹部,發掘一批“鄉土人才”,吸引一批返鄉“技術人才”,帶領好村兩委班子,通過外出參觀學習、集中學習培訓、鼓勵帶頭髮展產業等方式,開拓眼界、轉變思想、提升能力,為本村發展培養一批帶不走的“隊伍”。還要多方爭取專案資金,提升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結合實際情況,打造支柱產業,加大群眾適用技術培訓,鼓勵群眾創新創業,培育一批種養殖示範大戶,真正把產業做大做實,才能真正鞏固好脫貧成果,讓貧困村走上一條可持續且有效的產業發展之路,讓群眾真正富裕起來,生活更加美好。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 篇5

仍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宣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必須實現,而且必須全面實現,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20__年,全面小康將圓滿收官,時光正在見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篳路藍縷創造的人間奇蹟。

要決勝全面小康,解決貧困是關鍵。一路走來,特別是全面小康進入決勝階段之後,我國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越到緊要關頭,越要響鼓重錘、一鼓作氣。面對當前紛繁複雜的形勢,疫情當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們越要增強定力、堅定信心、砥礪奮進。

各級黨組織要保持定力、真抓實幹,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幹部群眾真正把心思放在幹事創業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實上。於重點處著力,在關鍵處發力,讓幹部群眾有迎難而上的充足底氣和攻堅克難的必勝信念。當然,任何時候,脫貧攻堅都離不開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也離不開黨員幹部的扶持幫助。眼下,受疫情影響,貧困群眾脫貧面臨新挑戰,需要“護航”。要如期完成任務,我們每一個機關幹部都必須行動起來,以高度的責任擔當,主動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以啃硬骨頭的決心和攻堅克難的勇氣,打贏脫貧攻堅戰。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只有把奮鬥的目標盯得更緊,把前進的步伐邁得更實,才能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為決勝全面小康而努力奮鬥!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 篇6

3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執行形勢,研究部署進一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審議《關於20__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等情況的彙報》和《關於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情況的綜合報告》會議指出,從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和專項巡視“回頭看”情況看,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依然艱鉅複雜,剩下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鞏固脫貧成果的任務非常繁重,區域性地方、有的方面還有薄弱環節和工作不足,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就目前基層扶貧工作情況來看,依然不同層次地存在著:產業專案的資金支援和專案協調不全面,貧困戶產業鏈條不長、質量效益不高、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開啟思想癥結,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縣鄉兩級是扶貧工作的重心,要繼續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就必須打好政策集合、專案集中、資金集聚、措施整合的“組合拳”。

1、加大產業專案扶持。以鄉鎮為主體運作好產業扶貧專案,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突出優勢特色產業,全面增強“造血”功能,集中打造效益聯結機制。合理劃分村與戶效益,既讓村集體經濟有“錢袋子”,又讓村民致富奔小康有“好路子”。對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要通過簽訂專案幫扶協議,實現收益分紅,增加收入。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要將產業、就業培訓、技術指導精準實施到位,對有種植、養殖、加工需求的建檔立卡戶,進行技術指導,採取“農業企業+農戶”、“農業合作社+農戶”、“家庭農場+農戶”、“致富能手+農戶”等模式,提供多樣增收途徑。

2、加大就業幫扶力度。加大專業技術培訓力度,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素質技能,拓寬就業創業渠道,促進轉移就業,確保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一戶一業”,增加其工資性收入。依託美麗村莊建設、村級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開發護林員、保潔員等公益崗位,額外增加貧困家庭收入。用活用好小額扶貧信貸政策,對符合貼息扶持政策創業人員,提供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支援就業創業。

3、利用好結對幫扶。發揮黨員幹部幫扶責任人作用,保證結對幫扶脫貧戶全覆蓋,並長期保持不變。幫扶人要按照“因戶施策、政策到戶、分類指導”等原則,制定幫扶計劃,轉思想、送技術、幫資金,努力在幫扶實效上下功夫,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4、引導宣傳社會力量。利用好社會扶貧網、愛心超市等方式和途徑,加大傳播公益慈善理念,引導社會各界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引導群團組織、志願者、成功人士、優秀企業家,通過愛心捐贈、志願服務、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參與到幫扶提升鞏固工作中來。5、落實扶貧政策保障。針對扶貧重點監測戶、生活困難戶,研究提高救助標準、簡化審批程式,確保救助高效及時。因戶制宜地瞭解貧困群眾當前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全力落實教育、醫療、民政等扶貧政策,做到各項扶貧政策應享盡享。

20__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各級黨員幹部,尤其是一線扶貧幹部要切實發揮自身的先進作用,立足實際、創新舉措,我們定可以為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 篇7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時指出,黃花也能做成大產業,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上個月,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為柞水木耳點贊,“小木耳、大產業”。無論是“木耳”還是“黃花”,都是當地特產,有著久遠的栽培史。古往今來,土地依舊、物產依舊,但今昔對比,換了人間。從“貧”到“脫貧”的偉大奮鬥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組織、政策和科學的積極作用。

脫貧攻堅離不開“組織”。報道稱,“黃花種植是當地主導產業,近年來,在龍頭企業、合作社引領下,黃花產量品質穩定,銷路和價格也有保障”。這就是組織的力量與優勢!如果沒有組織,散兵遊勇,“你種你的,我種我的”,種植、管理、採摘、產銷都是“點”狀的,而且各家有各家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安排,各自找各自的門路,最終形不成合力,同樣的田地、同樣的種植,但收入各不相同,甚至差距很大。有些貧困地區,不是沒有特產,並且“產量不低”,但受制於產銷不通暢,年年積壓,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在脫貧攻堅中,各級黨委應當積極發揮組織優勢,連“點”成“線”、連“線”成“面”,把群眾組織起來,把產業組織起來,把銷路組織起來,就能把“小黃花”變成“大產業”,變成群眾的“脫貧花”“致富花”“幸福花”。

脫貧攻堅離不開“政策”。雲州區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氣候嚴寒、十年九旱、土地貧瘠,曾是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大同黃花雖全國聞名,但長期以來,因為種植週期長見效慢、採摘期短勞力不足、晾晒場地不夠等困難,始終沒有規模化。但從中央打響脫貧攻堅戰之後,當地政府就出臺了“硬核”政策:每栽種一畝黃花補貼500元,集中連片200畝以上的黃花種植園全部配套水、電、路,全區中國小操場、有硬化場地的單位為黃花晾晒騰地讓路。正因為有了“黃花種到哪,水利機井就打到哪,晾晒用的水泥場地就修到哪”的政策扶持;有了“農業保險、技術指導、烘乾裝置購置補貼”等政策保障,所以當地黃花種植井噴式發展。有了陽光雨露的政策滋潤,何愁群眾的種植熱情、產業的發展升級不會雨後春筍?

脫貧攻堅離不開“科學”。雲州雖然“氣候嚴寒、十年九旱、土地貧瘠”,但正是這樣的環境才孕育出了“角長肉厚、七蕊色黃、味道鮮美”的黃花;黃花在雲州雖然擁有600多年的種植史,但當地卻是深度貧困地區。辯證統一的矛盾,運用好了就能為發展帶來“質的飛躍”。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有多少貧困地區也有類似於黃花這樣的“名產”“特產”,只是由於各方面原因,仍然“養在深閨人未識”。以種植為例,有的地方產花生、有的地方產土豆、有的地方產大棗,但並非都能做出特色、做到極致。因地制宜進行科學決策,比如雲州堅持種植黃花,而不是浮躁跟風,把傳統種植改變成別的產業;以點帶面形成產業鏈、特色鏈,鍥而不捨開發一個產品、打造一個品牌,脫貧攻堅就能積小勝為大勝。倘若貧困地區都能發揮物產優勢,一步步把群眾生產組織起來,把政策保障落實下來,把科學發展堅持下來,脫貧攻堅就能交出合格答卷,當地群眾就能擁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 篇8

基層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是社會治理、為民服務的“主陣地”。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體現了黨中央切實為基層減負的決心。各級黨組織要深入抓好貫徹落實,整治形式主義給決戰決勝“清淤除障”、給基層治理“舒筋活血”、給基層幹部“強心壯骨”,讓“真減負”跑出決戰決勝的“加速度”。

堅持問題導向,給決戰決勝“清淤除障”。形式主義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通過去年全黨上下集中整治,基層的形式主義得到有效遏制,但在某些方面卻出現了“新瓶裝舊酒”的新形式主義苗頭,諸如“線下會議”換成“線上會議”、“紙上檔案”換成“群內通知”、“考核走訪”換成“拍照打卡”……包裝後的形式主義重新壓在基層幹部肩上,無形中削弱了基層幹部幹事創業心勁。新型智慧載體應該成為提高工作效率的“幫手”,而不應該淪為替形式主義搖旗吶喊的“幫凶”。當前決戰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期。基層減負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結合,做到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盯住老問題和新表現全面檢視、靶向治療,強化源頭治理和制度建設,給決戰決勝“清淤除障”,把基層幹部手腳從形式主義束縛中解脫出來,讓他們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路上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沿著黨的既定目標奮勇向前,向歷史和人民交出“優異答卷”。

強化責任擔當,給基層治理“舒筋活血”。基層是社會治理的“毛細血管”,這些年給基層減負聲音不斷、檔案不少,但有些地方借“減負”之名,對應盡之“責”和應抓之“事”降低標準、放鬆要求;有的幹部把“減負”當成不擔當和不作為的藉口,遇事退避三舍、等待觀望;有的幹部在“減負”中拈輕怕重和推脫卸責,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此不擔當不作為造成基層“負擔”依然多如牛毛,各項工作依然被形式主義所累。基層減負是為了把基層工作從形式主義之“負”中解脫出來,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基層減負絕不能減擔當、減作為、減質量,更不能成為基層治理“懶政怠政”的藉口。基層減負要強化責任擔當,做到減負不減責、減負不減質,通過整治形式主義給基層治理“舒筋活血”,防止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杜絕基層減負的形式化和極端化,保證基層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突出關心關愛,給基層幹部“強心壯骨”。基層工作經常面臨“急難險重”挑戰,基層幹部往往壓力大、任務重。為基層鬆綁減負的目的在於樹立激勵基層幹部擔當作為的實幹導向,讓基層幹部能夠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抓工作落實上。基層減負要突出關心關愛,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並重,既要警醒不願為慢作為的幹部,又要保護能幹善乾的幹部,旗幟鮮明地為那些敢於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加油,給基層幹部“強心壯骨”,調動基層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肯幹事、敢幹事。要發揮容錯免責機制作用,根據基層幹部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進基層治理、開展為民服務等工作中出現的失誤,綜合考慮問題發生的各種因素,以事實為依據、以紀律規定和法律法規為準繩,及時作出認定結論,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為敢於擔當負責的幹部擔當負責,促使基層幹部以實幹在崗的狀態、超越崗位的追求,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跑出“加速度”。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 篇9

黨員幹部帶頭引領。加強村兩委班子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提高農村“領頭人”的素質,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黨員幹部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效仿的楷模,文明鄉風建設更是離不黨員幹部的帶頭引領。為此,要求群眾不說的話身為黨員幹部首先不說,要求群眾不做的事黨員幹部先要不做,要求群眾做到的事情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用自己的模範行動說服群眾、影響群眾、帶動群眾、服務群眾,讓“孝道傳承、家風正氣、誠實守信、節儉婚禮、厚養薄葬、節儉治喪”等新風尚典範得到發揚傳承。同時,鄉鎮黨委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黨員幹部的管理,嚴把入口關,真正讓“德商”成為選拔農村幹部、發展黨員的決定性因素。

樹立典型弘揚正氣。鄉風文明建設更重要的在於激發農村群眾向善、向美的內生動力,在移風易俗工作中,要加大對一批優秀典型的表彰力度,從正面引導群眾,也要抓一批落後典型,從反面對群眾起警示作用。發揮農村道德模範的示範引導作用,是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社會新風尚的一個關鍵點。通過樹立典型弘揚正氣來引導村民學、比、超。可以通過“好媳婦、好婆婆、好鄰居、最美家庭、好人好事、優秀黨員”等先進典型的評選來弘揚正氣,嚴禁“指標式”評選,評選結果要張榜公示,強化宣傳,表彰頒獎要“鄭重其事”,過程要有莊重的儀式感,要讓獲評的群眾有強烈的榮譽感,形成向榜樣學習的良好氛圍,同時,也對“反面典型”起到了有效治理作用。比如安徽某村將“不孝家庭”納入了“不孝黑名單”並在新安晚報宣傳,在全省屬於首創,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

增加投入建好陣地。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是滿足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臺,是交流、宣傳文化的陣地。只有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才能不斷滿足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才能“抓住”農民的思想。一方面要儘量爭取財政投入一點、部門支援一點、社會贊助一點,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資金投入機制。逐步建立起以鄉鎮為依託,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物件的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開展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農村文化體育活動,讓活動更加貼近農民朋友,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已有的健身設施、圖書室、文化娛樂室等文化活動設施的管理和利用,明確專人具體負責管理,防止形成擺設。

強化宣教淨化心靈。要在廣大農村掀起除陋習、樹新風的風暴,就要植根於廣大農村群眾內心,喚醒他們原有的淳樸思維,清新淨化群眾的心靈。讓鄉風文明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每個人的“心頭”。通過文藝下鄉演出、送電影下鄉、道德講堂、文化廣場、典型宣傳欄、公開表彰先進典型、普法宣傳欄等方式開展正能量、主旋律、法制思維宣傳,傳播正確婚戀觀、弘揚孝悌文化,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廣大群眾,運用微信等現代傳播平臺講文明話、傳文明事。村居可以建立黨員幹部、村民代表微信群,群內人員隨時轉發具有正能量的資訊、視訊,形成相互正面牽引的作用。

完善制度指引道路。移風易俗是一項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工程,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建立完善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村規民約等制度,使得各項工作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指引村民走向鄉風文明的道路。同時可以沿用傳統的優秀“家規、族規”,做為法治、德治、自治的必要補充。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 篇10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隨著脫貧攻堅走向縱深,各地盡銳出戰,貧困縣脫貧摘帽進入高峰,670萬戶因病致貧戶實現脫貧……通過一系列政策,讓眾多貧困群眾送走“窮神”。同時,中國正將千年來都未曾實現過的脫貧大夢變為現實。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指出,脫貧攻堅正是最吃勁的時候,必須堅持不懈做好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不過也應清楚地看到,如今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雖擺脫貧困,可在治療“窮根”的道路上,仍需做好“防守”,不得馬虎大意,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打通脫貧路上最後一公里做出努力。這就要為脫貧攻堅“瘦身增肌”,建立長效脫貧機制,讓貧困群眾脫貧脫得徹底、脫得放心,為他們打好脫貧致富的翻身仗送去東風。

為脫貧攻堅者“鬆綁”。幫扶幹部作為脫貧一線的戰士,是貧困群眾的“知心人”。可“知心人”有時卻被“煩心事”所困擾,不光前有文山會海的壓力,後有扶貧要留“跡”的無奈,諸多形式主義束縛住了他們的手腳,讓扶貧變成一種“數字遊戲”,只求過關就好,使得幫扶幹部失去了“穿針引線”的作用。解鈴還須繫鈴人,就要讓幫扶幹部從形式主義中抽身出來,首要就是扶正脫貧目標,奔著“兩不愁三保障”去,不能人為過分地拔高脫貧標準。並且要做到“命令精準”,施令者寧可犧牲自身的時間與精力,也不為一線攻堅者徒增負擔。其次不妨讓當下最流行的大資料來跑路,讓幫扶幹部來做主,既能減少“紙”尖上的浪費,也能節約寶貴的時間與精力,讓幫扶幹部能夠甩開膀子加油幹,全身心投入於扶貧工作的大潮之中。

為脫貧造血器“增壓”。曾有一句順口溜這樣描述大涼山,“中國扶貧看四川,四川扶貧看涼山”,足以看出涼山扶貧任務的艱鉅性,然而當地雷波臍橙產業卻讓脫貧變成了一種“易事”,因其汁多甜美的特點正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常客”,更讓當地果農戶均產值十多萬元。不難看出,這些特色產業正成為脫貧的造血器,那麼繼續因地制宜,深化打造本地脫貧特色產業發展,樹立自身龍頭品牌,就是為脫貧攻堅輸送不竭動力。這源於特色產業不光能夠帶動本地基礎設施建設,又能以此為跳板,吸引更多的企業與投資湧入本地,又一次增強發展的引擎,形成一種良性迴圈。而貧困群眾就可以享受到發展的“紅利”,能在家門口體驗到家鄉大千變化,也能去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鑰匙,激發改變落後現狀的內在動力。

為脫貧老百姓“補短”。常言道“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當有了精力以及物力作為基礎,就要從細小處入手,為貧困老百姓補齊“短板”。不光要繼續在醫療保障、生活住房等基礎要求上“減負提質”,讓貧困群眾絕不會有任何“硬傷”。而且要著重在思想短板上下功夫,就要以走進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為原則,化被動為主動,深耕基層田野地間,用最直白的“土味話”與“聽診器”,去摸清貧困群眾的痛點難點,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並用特色產業所帶來的“好成果”去打動貧困群眾的內心,使他們相信脫貧攻堅不是口號,而是實打實、看得見、摸得著的希望,從而改變以往“發展只能靠等,發財只能靠想”的觀念,真正意識到只有通過科學的技術手段謀劃發展,只能用自己的雙手,才能收穫財富、獲得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政策對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脫貧攻堅的“初心使命”就是讓貧困群眾達到“兩不愁、三保障”。隨著大考來臨,為考生們“瘦身增肌”,就是考試得高分的“利器”,才能用最好的狀態去回答好時代賦予中國的“歷史考題”。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 篇11

認識或熟悉張小娟的人這樣評價、回憶她:

“小娟是那種很愛學習、喜歡鑽研問題的人。她熱心開朗,別人遇到困難她總會去幫助。”張小娟的好朋友桑桃花說。

“上學時,張主任和她弟弟在學校學習成績就特別好,張主任是他們那屆甘南州的大學聯考文科狀元!”一位年輕的幹部對記者說。

“張小娟的兩個孩子生病都來我們醫院看,每次都是孩子的父親帶著來看病,張小娟總是匆匆忙忙露個面看看孩子就走了!”縣某醫院的一位醫生告訴記者。

“她是縣政協委員、常委,我聽過她作為政協委員為婦女兒童工作呼籲的發言,她講得特別好!”一位幹部向記者回憶說。

……

“小娟能幹事、敢幹事,也能幹成事;她真正稱得上是德才兼備的一名年輕女幹部,這樣的幹部真的很少見!”任秀紅對張小娟這樣評價。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

“再崎嶇的路,也是過得去的!”

這是10月5日下午13點14分張小娟在舟曲縣立節鎮下鄉途中發的一條微信,微信還配了途中拍的一張在高處俯瞰盤山路的照片,照片中的山路蜿蜒曲折,很壯觀也很險要。這是張小娟生命中發的最後一條微信。兩天過後的10月7日傍晚,在走過最崎嶇難走的山路後,她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貧路上。

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心得總結 篇12

“小娟是那種接觸起來就讓人舒服,讓人從心底裡喜歡的人。”一提起“張小娟”這個名字,舟曲縣婦聯主席任秀紅眼圈就紅了。

任秀紅告訴記者,她最初是從別人口知道張小娟的。20__年張小娟調入縣扶貧辦擔任副主任後,任秀紅才在工作中和張小娟熟悉起來。

在縣上召開的一次扶貧工作會議上,張小娟所做的扶貧政策解讀,無論從文字的組織、表述,還是對政策的理解、解讀都非常精準、精彩,贏得了大家一致認可,這讓任秀紅印象深刻。

扶貧工作千頭萬緒,在任秀紅和舟曲縣的廣大幹部和群眾眼中,張小娟就是扶貧工作的“移動資料庫”和“活詞典”。“她業務熟練,對待工作從不會拖延,有問必答,很快就能提供相關內容”。任秀紅說。

東山鎮一位幹部回憶:張小娟下鄉檢查工作非常認真,不容許有一點兒錯誤存在。有一次,張小娟去該鄉一個村裡檢查大資料管理工作,早上吃過早點後,張小娟就一直在村上檢視資料,直看到晚上9點多,她才吃了點泡麵。

“日復一日地上山下鄉、進村入戶,我們必須掌握最真實的貧困狀況、廢寢忘食地分析貧困人口結構、分析脫貧退出的難點短板,我們必須確保扶貧工作靶向精準。”

“我們引以為傲的,是能夠脫口而出的各類扶貧資料,是爛熟於心的各種政策依據,是村村落落全部走遍的記錄,是如數家珍的村情戶情介紹……”

上面這些文字是張小娟寫的一篇文章中的話,是張小娟對自己工作的真實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