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精選12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79W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 篇1

我從來沒有讀過論語,僅僅是上學的時候在語文課本里學到過幾則,感覺孔子是用很簡練的話說一些很深刻的人生道理,顯得很有學問。那個時候的自己也喜歡用一兩句話來闡述一種人生法則,似乎這樣就和聖人有些相同之處,人也顯得成熟些,結果卻因為這樣被同學們評論為“大尾巴狼”(比喻喜歡裝深沉的人)。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精選12篇)

孟老師說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他是語文老師,熟讀論文,頗有發言權。他說于丹老師彷彿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讀過她的論語心得,感覺孔子就像是鄰家的長者,完全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運用生動地故事,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裡。我也喜歡這樣的哲理故事,不僅喜歡讀,而且喜歡應用於政治課一些哲學原理的講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曾經講給學生聽過的,但是她從另一種視角對故事進行了剖析,讓我彷彿從自家的後院發現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驚喜。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現僅按照于丹心得的順序,談談個人讀後的所感所想。

一、天地人之道。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我的快樂很簡單,記得曾經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我們為什麼而活?”我笑著告訴他:“為了感受生活而活!”這是我的觀點,如果你知道我的QQ號碼,就能看到我的個人說明是:活著就是享受。我覺得人活著就是為了感受活著所能體驗的一切一切,包括:飢寒、痛苦、貧窮、疾病、悲傷等等一些我們試圖迴避的體驗。因為正是這些體驗才讓我們瞭解溫飽、愉悅、富有、健康、快樂的美好,也正是這些體驗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還記得去看大病初癒的表姐,她不幸患了腦瘤,又萬幸手術成功。她抱怨手術後面部麻木,我最大的感觸是,體驗麻木也是值得開心的事,因為還活著。同時自己也感到擁有健康是多麼富有啊!

二、心靈之道。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本人並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卻在很小的時候因為在一個動畫片裡聽到一個魔法師說過“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句話,而把它作為自己人生的重要座右銘。這一觀點並不是佛教所宣揚的“因果報應”,現在細想起來,不過是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我還清晰地記得動畫片裡的情景:一個男孩學會了魔法,馬上施展在平地上開了一眼泉水,以解口渴之急。卻被魔法師制止了,他告訴男孩:“凡事有因必有果,你在這裡開一眼泉水,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就會有泉水枯竭的。”我堅信魔法師的話,並把這句話化成自己心態的一部分,每當我遇到讓人沮喪的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懷著一顆期待的心,期待著“塞翁失馬”之後的“福”;而每當我有“福”可享的時候,也會提防著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失馬”之“禍”。這種心態讓我變得超脫了,不會“喜極”也不會“大悲”,心態平和。

三、處世之道。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後果,這是為人處世很重要的一點。于丹講述了一個孩子釘釘子的故事,故事很形象地說明了做事要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的道理。儘管我知道她立意的角度,還是不能接受她最後對“籬笆不會復原”的強調,自認為會讓人放棄對已經造成的傷害的挽回。也許是我這個人就是容易衝動,會無意間對他人造成傷害,特別是我的學生。不過,我特別自豪的是我懂得道歉(是我自作多情也說不定)。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每次與親人或朋友發生爭執,無論錯誤處在誰身上我都會道歉;在我工作的過程中,每次誤解學生或是對他有不公正待遇,我也有勇氣向學生道歉,那是我認為挽回遺憾的最有效方式。“籬笆不會復原”的道理我懂,但至少把籬笆上的釘子都拔除掉,避免走近籬笆的人被釘子掛傷,不是更加辯證的處世之道嗎?

四、君子之道。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而不是語言的力量。我很同意這句話,工作是做給別人看的,也是做給自己看的。我在學校裡算不上什麼先進,而我對先進這種東西看得也很淡,我總覺得人追逐太多東西,必定會因為失敗而感到沮喪,而且這種沮喪的情緒會矇蔽人的雙眼,讓人失去發現美的能力,看不到生活之美的人會獲得很辛苦。我想我是幸運的,因為我能從事我喜愛的工作,成為教師是我兒時的夢想。當我真正站在這三尺講臺上的時候,我被這種感覺深深吸引了。我為能和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而感到快樂,為能幫助他們戰勝自我、體驗成長而感到滿足,為能傳授他們豐富的知識而感到自豪。在校園裡的每天我都收穫著成就感,孩子們每一個笑臉、每一個問候都是我的興奮劑,能讓我上8節課之後仍能對他們笑臉相迎。我愛我的工作,用愛這個詞並不過分,所以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為我人生價值的體現,為學生輝煌的將來,為學校的發展而努力。也許在某些領導那裡我不能獲得公正的評價,問心無愧是我的工作準則。

五、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壞之分。良朋益友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幫助,惡朋佞友卻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路。我不明白那些會引人走上邪路的人怎麼會成為朋友?我很同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本人剛正不阿就不可能與那些獻媚的人成為朋友,倘若與這類人能相處的,也必然是同道中人。我的朋友不多,卻都是真誠的摯友。我選擇朋友沒有特別的標準,脾氣秉性大多與我相同,至少我們的價值觀主線是一致的,否則,我決不會與之稱為朋友。大多數情況下,我交友都會有一個篩選的過程,初次見面——互相瞭解——決定是成為朋友還是僅僅是認識。朋友是你主觀確立的關係,他與同事、同學這種客觀環境確立的關係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可以和同事、同學友好相處,但我們不是朋友。

六、理想之道。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所有理想的基礎,在於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績更加重要。理想是一個人價值觀的充分體現,我沒有多麼巨集大的理想,就像一個成不了大器的市井小人物。記得第一年作班主任,班裡每一個同學過生日的時候,我都送他一份小禮物,同時會讓班級裡所有的同學送他一句祝福的話。結果到我過生日的時候,他們也如法炮製,最有趣的是有個學生祝福道:“祝您從班主任升到年級組長——主任——校長!”哈哈,我當時只是覺得好笑,現在想來,那不是我的理想。我的人生理想很中庸,就是能認真的快樂的體會我的人生。我珍惜:作課前的緊張;作課後的輕鬆;忙碌時的疲憊;輕鬆時的暢然;感動時的淚水;愉快時的歡笑;親人的關懷;朋友的調侃。。。。。。我生活中每一個點滴都是我理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每一天的生活中,我都保持著一顆欣賞生活、享受生活、珍藏生活的心,這就是我微不足道的理想,是我內心的聲音。

七、人生之道。人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一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誌銘。我的人生究竟有多長,我不知道。二十多年的成長曆程,讓我對人生的看法變得很平淡。我不在乎我的墓誌銘上究竟鐫刻些什麼內容,我只關心在我的有生之年,有沒有充分感受這個空間。三十能不能立起來,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我知道,和家人一起努力創造的溫馨生活是我人生的意義,和學生共度的愉快學習生活是我人生的意義,和朋友一起攜手的溫情時光是我人生的意義。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我樂在其中。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與其說是觀後感,倒不如說是自我心情的梳理,這篇文章更像是我的一篇日記。雖然我並不完全贊同于丹的觀點,但還是感謝她讓我從幾個方面全方位地審視了一下自己。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我算是給自己做了一次簡單的精神分析,而分析的結果是,我更加熱愛生活!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 篇2

我最喜歡讀的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簡愛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不管當初是為什麼去看,自己的喜歡還是老師的逼迫。剛把《簡·愛》看完,覺得這部小說很好,我真的很喜歡,書中的女主人公簡,真是堪當我的楷模啊!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敢於鬥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簡愛的獨立是她具有魅力的關鍵,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

簡愛講述的是一個女生在學校接受教育,她敢於挑戰自己的命運,專注改變命運的機會不斷學習,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上流社會的家庭教師,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我的感觸是現在很多人的命運不同,有的人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的人就要過著臉朝黃土面朝天的生活,有的人一出生就喊著金湯匙出生,他的一生的學習,愛情已經被家人安排好了 ,只要自己按著家人的安排走下去,就可以有很好的結果,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喊著金湯匙出生,有的人就沒有好命,一出生就要幫家裡幹活,對於這樣的人要怎麼辦呢?

我想只有依靠自己努力才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那就不要怨天尤人了,對於我們不能決定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追究,對於我們可以決定的事情,那就要把握機會,你可以通過努力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大山的人都知道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夠改變命運,你的成功也可以不通過讀書這一條途徑,這個世界機會有很多,想要改變命運的機會就看你會不會把握,如果你不想改變命運,那你就不會抓住任何機會,你的人生也會平凡度過,很多人覺得這個社會不公平,但是我覺得這個社會非常公平,有的人出生環境不好,但是這人人依然過的很好,這個人知道把握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有的人只能自怨自艾了。所以社會很公平啊!

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自己的外貌,但是,我們在人格上是平等,我們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命運其實就在我們自己手中。像簡愛一樣。努力奮鬥,儘管平凡。亦或醜陋。

我們的人格魅力也會征服其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美麗的天空與幸福,簡愛是一個善良的女人,記得一句話:

你可以不漂亮,不聰明,不溫柔,但你一定要善良。善良是所有好女孩的特性,我一直相信,善良是與生俱來的。沒有人會不具備,只有你把它給丟了,你不要它了。

善良的簡愛,擁有海闊的胸懷,儘管她恨她的舅媽,當舅媽生病在床,善良還是佔了上風,淹沒了仇恨,面對舅媽的冷言冷語,她還是擔心著舅媽的身體,一份很單純的關心,一顆很善良的心靈,還感動不了誰?

它教會人們在生活中表現尊嚴,去努力爭取自由、愛情、地位和尊嚴。哪怕當今社會萬物都靠錢來衡量和決取,都不能放棄去追求這一切美好的東西。人們都瘋狂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汙濁心靈。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

我若是船,那麼簡愛就是帆,她永遠鼓動著我在浩瀚的書海中乘風破浪 。即使有狂風巨浪,濃霧瀰漫,我不怕,因為我有帆,有簡,還有堅強。我想,自己一定能登上理想的彼岸!

《簡愛》,我還需再度細細品賞……

我們擁有不一樣的人生,但我們擁有一樣的人格。一樣的善良的心靈,一樣具有魅力,用心生活,用愛生活。其實,世界真的很美很美。

現在我不想說太多自己的看法,因為覺得我對這本書,這個主人公了解的還是太少了,我想再重新,仔細的讀一遍,一章一章的讀,然後一章一章的寫下自己的總結和感想。

廢話不多說了,進入主題吧,先來說說第一章。

1、又自覺體格不如伊麗莎、約翰和喬治亞娜《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心裡既難過又慚愧《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那情形委實可怕。

可以看出:那時簡愛10歲,但是也可以看出她小小的自尊心。

2、要是沒有親耳從貝茜那兒聽到《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並且親眼看到《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我確實在盡力養成一種比較單純隨和的習《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活潑可愛的舉止。

隨和可不代表順從,簡愛的性格中有順從,可是說到隨和,那可未必了。隨和是從內心裡不固執己見,和順,不會給人壓迫的感覺。但是順從,很可能是表面功夫,在行動上聽從你,但是心裡未必贊同你,有時也不會給你輕鬆的感覺。

當然,這裡面也說到了“單純”,這話是由裡德太太說出的。這是對簡愛的要求。無疑,簡愛很聰明,但是,這裡我產生了一個疑問,單純和聰明是否衝突?我自己查了查單純的含義,我比較喜歡這樣的解釋:指思想純潔,沒有私心雜念。(當然還有別的釋義,但是都不是我想要找的意思,在這裡我只提了一下我側重的釋義),可是,即使這樣的解釋仍然不能滿足我。大家看下面這樣一段話:單純不是幼稚,更不是無知,它應該是一種對生活對世界本質的完全相信,相信痛苦的背後會有幸福,相信背叛和欺騙的背後會有善良,相信在這個宣洩的的龐雜的背後總有些支撐著世界運轉的東西。比如說:愛,相信是最為本質的,相信幸福,你才想到要去追尋。人們知道愛的美妙,才會如此渴望去擁有。我們會在探索人生時,對人生,乃至探索本身都產生了懷疑。這種動搖是可怕的,稍遇不幸便會像絕堤的洪水一樣摧毀了人生的希望,因而我們需要單純,而這種重尋卻是人生經歷了許多可怕的不幸經歷之後從另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對單純的迴歸。 細細品味,這樣想來,差不多就能解開我的謎團了。聰明和單純不衝突,你可以把它當成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同時,你可把聰明和單純當成相關的關係(這是心理學中的術語),也就是這兩者有關聯,但不是因果關係。

3、將紅色的波紋窗簾幾乎完全拉攏《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把自己加倍隱蔽了起來。

一來可以看出簡愛沒有安全感,二來也可以看出她企圖隱藏起來,不被人打擾,享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

4、文字部份我一般不感興趣《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但有幾頁導言《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雖說我是孩子《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卻不願當作空頁隨手翻過還是認真看了。

從“不願”可以看出簡愛的好強。從“認真”看出簡愛雖然還是個孩子,但是她已經可以強迫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隨心任性,即使是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也能認真完成。

5、已慣於逆來順受。

可以看出簡愛性格上已經有了服從的影子,在後面的章節裡也看出來,當然,我這不是貶斥,而是喜歡,簡愛這種遇到比自己強的人而習慣於順從的性格,尤其是一個女人,我認為是一個優秀自尊倔強女人的一個很好的彌補。能夠表現女人柔順的一面。女人終究是女人,應該有其溫柔的一面。

6、我的恐懼心理已經越過了極限《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被其他情感所代替。

任何忍耐都是有極限的。所以不要輕易挑戰一個人的耐性哦!

但是她所謂的“其他情感”,是什麼呢?憤怒?求生本能?是壓抑到一定程度的爆發?我想都有吧。憤怒讓她失去理智。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憤怒雖然有時會很可怕,但是,過於理性,過於壓抑自己,也未必是件好事,壞人就應該受到懲罰。掌握好度吧。

7、我讀過哥爾斯密的《羅馬史》《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時尼祿、卡利古拉等人物已有自己的看法《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並暗暗作過類比。

新時代女性,很聰明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可看出她在這麼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看書了,可以推想出她將來也會是個博覽群書的人。

8、憤怒,使我不再畏懼《簡·愛》第一章的小結小感 —— 一千零一夜 —— 一千零一夜的部落格而發瘋似地同他對打起來。

什麼能夠真正的戰勝恐懼?

憤怒只是一時的頭腦發熱,喪失理智,暫時的戰勝恐懼。

是從內心真正的接受它?找到它的擊破點?還是無限的勇氣?或許我還需要再想想。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 篇3

“你是否在意別人看你完美與否,而忽略了自己的快樂,常常將自己困在孤獨的牢籠,盤問自己高貴的靈魂卻難以解脫,生而為人的困惑,愛而無能的彷徨……”

在看完《人間失格》這本書後,在翻完它最後一頁時,我坐在藤椅上久久不想動彈。書中曾出現的那一幕幕場景似乎歷歷在目,我無法去續寫當時的那種感受,但絕對不能去忽略掉這種感受給人帶來的震撼。

在近幾年來,讀書似乎變得極為挑剔。那些特別長的故事向來不敢去輕易涉足,一來若是沒有強大的構架,那麼我是絕對看不下去的;二者說來,乾淨的文筆以及明快的敘述風格等等,這些都極為重要。但說起來真正讓我對《人間失格》這本書產生閱讀興趣的是,這本傳說特別喪的書竟能長久以來保持著極高的銷量,這點就很不正常,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自然需要我自己來看看它的內容。

……

……

在短短的八十來頁的內容中,作者用一種極其荒誕不經的手法來描寫出這樣一個大庭葉藏。

他是膽小的,甚至“膽小到連幸福都會感到害怕。”;他是不值得信賴的,因為他從來都是順從別人;他是可憐的,因為上天賦予了他極高的才情,卻最終將他定義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廢人;他是值得憐憫的,因為他活的無比真實,真實到他與這個世界都格格不入;他是高貴的,因為他從來都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多種複雜性格的人,一個這個世界都拋棄的人,或者他將這個世界拋棄的人。

”都是他的父親不好。”她若無其事的說道”: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為人機靈,只要他不喝酒的話……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

你知道嗎?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是懷著怎樣的心緒呢?它無疑是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在千葉縣船橋縣的京都小酒館裡面,那麼和手札中提到的老闆娘最後總結性的這樣說道。……我認識的小葉……我認識的小葉,正如書中所說的“:我那無法向任何人訴苦的孤獨氣味,卻被很多女性憑藉本能而嗅出……”

這位京都小酒館的老闆娘便是其中的一位,而縱觀大庭葉藏的一生,自童年時代到他的暮年時代,也就截止到二十七歲那年,在這短短的幾年生活中,他彷彿活了一個世紀那麼久,內心永遠處於激烈的矛盾和不斷自我同化的過程,他試圖將自己這種彷彿與生俱來的孤獨徹底消隱在幸福的生活中,但最終還是無法做到這點,因為他連這幸福都感到莫名的恐懼和渾身打顫,緊接著還是隱退在自己熟悉的黑暗中。這黑暗或許就是他嘴裡說的光明,正如他自己在文中所提到的關於反義語的概念,黑暗的生活或許對於大庭葉藏來說才是真正的生活,而釋放無限光明的生活,便要算是真正的人間煉獄了,這的確是很奇怪且有頹廢的價值觀。

大庭葉藏的人生隨著被老家的哥哥、比目魚以及他的妻子好子送進”療養院”而真正結束,大庭葉藏被醫生帶著走進一間病房,卡擦一聲,大門深鎖,自從他的世界就像他先前曾說的”我要去沒有女人的地方。”

”……沒有女人的地方。”這句話並不是想表達大庭葉藏關於性慾方面的事情,而是直接抨擊揭示他的內心真正的生活,在這家“瘋人院”……在這棟沒有任何女人,只有男性精神病患者的環境中,大庭葉藏的生活希望自此全部湮滅。不知道在這裡的時候,他還會不會去想”自己會在某個瞬間”被打動的想法,我想是沒有的,因為他的靈魂向來是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此刻更是孤寂的。

“我今年將滿二十七歲,白髮蒼蒼……”

”我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現在的我,稱不上幸福,也算不上不幸……只是一切都將就此流逝。”

這一句句直擊心靈的話語,在讀完後會縈繞在你的頭腦中,就像鬼魂般陰惻惻的感到莫名的心驚肉跳。我在想的是,這樣的一個人究竟算不算一個人,太宰治說他失去了做人的資格,他已經算不得一個人的存在了;但太宰治又在後記中借用酒館老闆娘的口中緩緩道出”:他是一個天真率性的人……”

……

時間倒推到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節點,也就是他人生中最關鍵的一個節點。此刻的大庭葉藏因為鎌倉殉情的事情,被高中辭退,住在比目魚的家中,自此與故鄉的家人斷絕聯絡。他是個被世界遺棄的人,完全被遺忘到黑暗的角落裡面,沒有人能去拯救他,甚至連他自己都沒有辦法做到,因為他向來不會拒絕別人,就像他小時候不知道什麼是飢餓感一樣,只是別人認為他應該是餓了,該是吃些東西了,他便自己也就認為該吃些東西了,儘管有時候他不情願,但還是會笑著往嘴裡塞滿東西,因為那些大人看到後可能會很高興,很高興的看到這一幕。

在這段人生階段中,大庭葉藏的認識了靜子,他們一起生活在一起,很長時間以後,大庭葉藏聽到茂子叫他爸爸都會感到非常高興,甚至認為漸漸融入到了這個世界。

”我想要一個真正的爸爸。”

有時候,傷害大庭葉藏的不僅僅是鋒利的刀刃、嗚咽冰冷的河水,還是安眠藥、酗酒等等,還有那顆極易受到傷害的脆弱的心,而茂子這句突然冒出的這句話一下子就徹底撕開了大庭葉藏的面具,一下子就像一柄鋒利的刀刃刺入了他早已千瘡百孔的心,徹底將它擊打粉碎。他曾是多麼想借助她們的幸福來使得自己漸漸的、緩慢的融入到這個世界中,繼而融入到這個幸福的家庭中。但這一切都將隨著時間的流逝化為泡沫,不復存在。

在他還在上國小的時候,他自己為了表現的合群,表現的不表現出自己內心的真實而奇怪的想法,他學會了”搞笑”,他逼真的演技成功的令他在學校中如魚得水,可是就在某一天的體育課上,竹一走過來對他說”:你這都是裝的。”

我能理解大庭葉藏當時的如墜冰窖的感受,那種就像自己表演了很長時間,然後在大家哈哈大笑之後,你最終發現原來觀眾笑得並不是你那精湛的演技以及搞笑的技能,而是你的裝模作樣,原來大家都知道你就是在表演,類似於皇帝的新裝的荒誕不經的表演。

在這個時間,大庭葉藏想要擁抱幸福、熱愛世界,最終他還是無力的擁有這一切,他害怕這幸福的一家人,因為他的加入而變得骯髒不堪,他害怕這幸福會在突然的某個瞬間崩潰瓦解,他害怕擁有這幸福,他的本性就是膽小鬼,膽小到甚至連幸福都不敢去擁抱,他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家人,這家幸福的人……

追本溯源,這一切都來源於他童年時代。太宰治開篇說道”:回首前塵,盡是可恥的過往。”這句話一下子便能吸引人的興趣,你難道不想知道究竟是怎樣的人會對自己的一生做出類似的評價。

大庭葉藏的童年生活可謂是良多艱辛,他從小體弱多病,也就造成了他愛幻想的毛病,他的心思細膩無比,對這個世界的任何事情都有高度的感知。這是上天賦予他的才能,卻是讓他走向地獄深淵的一把鑰匙,正式開啟他的地獄人生。

他認為人類的生活難以捉摸。他幻想火車的天橋是裝飾品、幻想地鐵是好玩,但其實到後來才知道其實都是實用品。這些意象都在間接的去想表達這樣的主題即:真實的生活和幻想的存在、善於惡的交織、光明和黑暗的界限等等。

……

大庭葉藏的一生活的真實無比,他那天賦的才情最終成了他痛苦的來源。他生活中一直以虛假的面具來度過這可悲的一生。他所認識到的關於朋友、幸福、生活等方面,盡是悲觀的方面。雖然看起來讓人驚悸,但的確是具有很高的反思價值。其實就生活而言,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這個世界中充滿了謊言與欺騙,每個人都多多少少帶著不同的面具,麻木不仁的行走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外表熱情、笑容滿面,內心卻是冷酷無情自私;他們之間雖然以朋友相稱,就像大庭葉藏和掘木一般,相互輕蔑卻又相互來往。直視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或多或少的找到某些屬於自己的影子,那些躲在內心深處黑暗的影子。它就像一面鏡子,將整個世界的黑暗都照亮了,就這樣赤裸裸的暴露在光明之中。

我們不害怕看見黑暗的降臨,我們害怕的是內心的黑暗佔據著自己的心靈。就像法國作家雨果說的”: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同時釋放無限黑暗的也是人心。”

我所希冀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最大限度的去消除那些隱藏著的黑暗。雖然大庭葉藏就這樣消失在時光的長河中,但我們卻可以跳出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太宰治就這樣將現實問題赤裸裸的暴漏出來,毫無任何遮攔修飾,但並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方案或是道路去走。

這是人心。每個人內心的黑暗都不一樣,正如他們所經歷的也都千奇百怪,只有靠自己去探索發現解決,這樣我想是最好的方法。直視我們內心的黑暗,然後通過我們自己將它徹底從我們心中消除,從而成長為一個具有高尚品德的人,這或許就是太宰治在後記說的”:小葉是一個率真的人,像神一樣的好孩子。”

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會像是太宰治所希冀的,像神一樣的孩子……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 篇4

“這部書只不過是對於騎士文學的一種諷刺”這是作者塞萬提斯對於自己所寫之書的評價,寫此書的目的在於“把騎士文學地盤完全摧毀”。《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它全面批判了西班牙16世紀和17世紀初的整個社會,全面批判了這一時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學,藝術以及私有財產制度。使它成為一部“行將滅亡的騎士階級的史詩”,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名著。

堂吉訶德的身份及生活方式:“總之,他沉浸在浪漫離奇的書堆裡,夜以繼日地讀呀讀呀,睡得極少,讀得極多,終因用腦過度,精疲力竭,失去理性。”常人多讀書只會讓自己更加清目明智,曉理通暢,而堂吉訶德因為讀了太多的騎士小說不著邊際,反而使得自己失去了理性,作者直接揭露批判了騎士小說的荼毒危害,使人沉淪虛幻的小說情節中喪失理智,想入非非。為小說後文的發展鋪敘奠定了基礎,交代了堂吉訶德離經叛道行為的背景起因,明示了當時社會盛行風氣的畸形不正。

“他要做的頭一件事,便是去找出他曾祖父的那套盔甲。盔甲早已鏽跡斑斑,長年累月堆放在角落裡,無人問津。”作者用了一大段文字來細緻詳細地刻畫描寫了主人公堂吉訶德開始他可笑騎士生涯的第一步,就是尋找盔甲。堂吉訶德找到了其祖父廢棄多年的盔甲,盔甲早已破敗不堪,暗示了騎士時代早已終結,封建制度的腐敗衰壞。而堂吉訶德想方設法絞盡腦汁去修補盔甲,非要穿上這身已經過時沒有作用的補丁戰衣,這盔甲一碰就會掉落,是作者借喻堂吉訶德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與對騎士精神的盲從就能恢復、彌補整個時代的缺憾,必然是不可能,連遠行必備的戰衣都是如此的單薄易碎,這就註定了堂吉訶德渴望的騎士之旅的告破與失敗結局,暗示了理想與現實的格格不入與作者本身無力抗爭的無奈。

在介紹了堂吉訶德出行的原因及背景後,懷著明知是悲劇卻還是要看堂吉訶德如何一步步從現實中清醒,顛覆偽騎士精神的心情跟著穿上了破損盔甲的堂吉訶德一起出發吧。

堂吉訶德首次出遊:堂吉訶德像個真正的冒險家一樣,第一次單槍匹馬出遊了。遊蕩一天之後,他來到了一家簡陋的客棧,可是這一切在他眼裡完全變了模樣,這裡儼然成了威嚴的城堡,可以聆聽動聽的音樂,品嚐美味的鱈魚,享用精白麵的麵包。不過,這一切都是堂吉訶德自己個人的臆想世界,成為了他幻想實現可笑的騎士事業的基地。

“他覺得,再不到那傷痕累累的世界裡闖蕩是一種罪過,這世界需要他這麼一位救星,他想到自己要去伸冤,要去矯枉,要去除暴,要去盡職。越想越多。”

堂吉訶德由於受到騎士小說的毒害頗深,此時已經把自己想成了救世主般的大英雄,認為整個世界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亟待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去拯救世界,解救受苦受難的人們。其實,堂吉訶德的力量極其微薄。因為即使是真正有英雄主義情節的其實存在,以天下為己任,也不可能憑藉其一個人的力量就改變世界,將黑暗帶向光明。更何況是堂吉訶德這樣一個只沉迷於書。愛幻想,身無大力的半百老人呢?直言不諱是天方夜譚!這一段描寫堂吉訶德心理狀態的文字充分、直白地表明瞭堂吉訶德渴望將書中表述的理想英雄主義帶到現實中,而沒有考慮到真實的現實情況,體現了堂吉訶德盡信書的愚昧與可笑。

“他決定一碰到人,就讓人封自己為騎士。”

“他一看到客棧,就把它當成一座周圍有四座塔的城堡,每個塔尖都銀光閃閃,還有壕溝、吊橋等,總之,凡是城堡該有的,這裡全都有了。”

“有個豬倌要從已收了的莊稼地裡召回一群豬,吹起了號角,堂吉訶德以為這是侏儒在吹號角通報他的到來。這是他盼望的訊號,於是他洋洋得意,來到客棧前。”

堂吉訶德不再滿足於一個人陶醉在自己臆想的世界裡,他需要別人的肯定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騎士,他需要讓周圍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來參與他荒謬的幻想遊戲,並且信奉他的想法。於是他將出行沿路遇見的任何事物都經過幻想演化成他在小說中看到過的騎士必需的事物,甚至十分滿意,令人讀來深感無語可笑。將客棧看成城堡,將豬倌的號角聲當成歡迎自己的訊號,甚至把看到他身著奇裝異服受到驚嚇的婦女們當成是因為害怕他,當他可笑的繁文縟節被人們嘲笑時,還一再強調自己信奉的騎士禮法。此時的堂吉訶德已經完全沉浸在病態的痴迷中,迷醉於飄渺的不切實際的騎士夢想,用一切外在現實世界迎合自己的幻想,並且認為理所應當,無法自拔。

本章描寫了堂吉訶德初次出遊的開端場面,與人們的首次接觸,他種種荒謬,異於常人的行徑不只驚駭了人們,更體現出他腦海中的構想與現實的背道而行,無法交融,為後文堂吉訶德更加驚世駭俗的作為埋下伏筆,鋪墊基礎。

堂吉訶德自封騎士的趣事:堂吉訶德即將名正言順地成為一個騎士——他把客棧老闆當成長官,硬要老闆受封他“騎士”的名號。老闆見他神志不清,變想拿他開心逗樂,就當起他的“教父”,在這個“受封典禮”上,發生了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一吃完,他便喊來老闆,把自己和老闆關在馬棚裡。他對著老闆雙膝跪下,說道:”最勇敢的騎士,在你答應我的請求之前,我是不會站起來的。我求你一件事,這事會為你增添榮譽,也會為人類造福。“言談舉止中表現出了堂吉訶德的荒唐,他一味迷戀和執著於他理想化騎士道。,已然失去了理智,表現出與常人無法理解的作為。

”堂吉訶德說一個子兒也沒帶,因為他在遊俠騎士的專記中從未讀過其實要隨身帶錢。“由此可以看出,堂吉訶德已將虛擬世界的騎士小說情節當成了自己行為處事的指導準則,完全照本宣科依照不存在的規律行事,還以為這種虛無的法則是共存的意識形態。堂吉訶德緬懷已經沒落的騎士制度,幻想用騎士精神來改造現實世界,用騎士小說裡虛構的方法論來指導信使世界的行動。但是他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脫離了實際,因而處處碰壁,屢遭失敗。

”老闆說:‘這可不對,因為傳記中是不會提到帶不帶錢這樣的事的,作者以為這就如同要帶乾淨襯衣一樣無須多說,誰會認為騎士出門既不帶錢又不帶襯衣呢?’“堂吉訶德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一味迷戀騎士小說而想入非非,喪失了基本的理智。連客棧老闆都故意取笑以這種拙劣的方式都可以糊弄他,足說以他已徹底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只以任何與騎士相關的資訊為自己的信條,任何人杜撰的騎士小說的情節堂吉訶德都不假思索的盲目相信與盲從。

”堂吉訶德早已把一切東西集攏好,便拿到去放到院裡牆邊的飲馬水槽裡。這時,天色漸黑,堂吉訶德擁著盾牌,手持長矛,神氣活現地在水槽前面來回巡行。“作者用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對堂吉訶德的行為做出了全面而細緻的刻畫。堂吉訶德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已被深深汙染荼毒,雖然他的理想是美好的,但也是極不合常理與實際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實現的時代背景與允許的社會環境條件,但此刻的堂吉訶德已將自己整個身心完全融入了”騎士時代“,騎士精神已在堂吉訶德讀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扎入到了他這樣一個成人深深的腦海,影響且改變了一個成年人多年穩固的世界觀。這一是證明堂吉訶德本身思想的單純簡單,易受外界影響;二是足以證明封建騎士精神的危害之深,能改變一個人多年根深蒂固的看法與意識神態。這注定了堂吉訶德的行為與當時主流社會的格格不入,也註定他泡沫般的幻想遲早會狠狠破碎。

”堂吉訶德一見那情況,抬起雙眼,望著天空,就像在同他的意中人杜爾西內婭道出心聲一樣,叫道:‘我的小姐呀,您忠實的女僕有了第一次機會了,在這個勇氣受到考驗的第一次緊要關頭,但願您能幫我,保佑我。’“這部分細緻描寫了堂吉訶德的語言和動作,顯著體現出堂吉訶德已經把騎士精神化為了具體行動,在行為上又推進到一個更為具體也更為誇張、不可思議的程度,甚至到了用生命去捍衛的程度。一個人能如此忠實捍衛自己的信仰本是件忠實又令人尊敬的事情,但是堂吉訶德選擇遵循與維護一種沒有實現前提的所謂信仰,其結果必然是執迷不悟的悲劇。

”聽到這些,客棧老闆真擔心騎士會採取這樣的極端行為,忙去取來一本記載驢夫所用草料的賬本,又把上文提到過的那兩個女的帶來,此外還要一個男孩高高舉起點著蠟燭,來到堂吉訶德面前,令他跪下,接著,看著賬本,口中唸唸有詞,就如在重複誦讀什麼虔誠演說詞一般。“客棧老闆為以防堂吉訶德做出出格的事情,便拿賬本當成聖經來應付堂吉訶德,而他竟全部相信。神聖的儀式變成了可笑的形式,作者對現實和理想巨大差異的描寫,將自己對當時社會上封建制度與腐化風氣真實的不滿與憤懣滲入到堂吉訶德不可理喻的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中,取得了極強的諷刺效果,表達了自己真實的強烈的不加修飾的情感,直指時事,強烈抨擊。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 篇5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永垂不朽的名篇鉅作,但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簡愛》,不僅是因為作者入木三分的刻畫出一個個鮮活人物,更因為簡愛作為一個普通女性的堅韌,那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

19世紀英國文壇“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簡·愛》,以19世紀早期英國偏遠鄉村為背景,用女主人公簡·愛的視角以自敘方式講述了一個受盡摧毀、凌辱的孤兒,如何在猶如兒童的人間地獄的孤 兒院頑強地生存下去,成為一個獨立、堅強、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長故事。

今天我又重溫了這本書,在合上書的時候,不經意間已淚流滿面。第一次與這本書見面,還是在上國小的時候。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感嘆於結局的美好,而忽略了主人公的內心。而作者對於主人公內心的描述一次次震撼了我……簡愛給了我超然的力量!

《簡·愛》所展現給人們的是一種化繁為簡,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淨化著我的的心靈。

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然而簡愛的人生追求有兩個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人間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對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正如書中簡愛的所言:

“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

簡·愛是個孤兒,從小寄養在舅母家中,受盡百般欺凌。後來進了慈善學校洛伍德孤兒院,靈魂和肉體都經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許正是這樣才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她以頑強的意志以成績優秀完成 了學業。為了追求獨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故事的重點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師簡·愛與男主人羅切斯特之間歷經磨難的愛情。這段愛情因男女主人公懸殊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的差異而充滿了激烈碰撞,也 因兩人志趣相同、真誠相愛而迸發出燦爛的火花。作者以簡·愛鮮明獨特的女性視角和敘事風格娓娓道來,真實而有藝術感染力。特別是簡·愛的獨特個性和思想,愛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頑強的自尊心。在打 動身為貴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時,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

一個貧窮,低微,相貌平凡,身材矮小的普通人。一個從小受盡舅媽家欺負,辱罵的孤兒。一個只配在義塾讀書的窮孩子,以為只能做家庭教師來維持生計的“僕人”。她普通嗎?確實普通。她才華橫溢嗎?我無從得知。但,從1847年起,她震驚了英國文壇,數百年過去了,她仍經久不衰,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青睞。她——簡愛。她之所以能一直活在人們心中,必有她的魅力所在。那,是什麼呢?

是個性,是堅持。

簡愛從小寄人籬下,受盡了舅媽家的欺負,過著近乎於乞丐和僕人的生活。但她不甘忍受他們的欺負,並不像一般人那樣在角落裡流淚,可以對舅媽和表哥大打出手,破口大罵。在其為羅切斯特先生做家教時,她可以頂撞主人,無視主人多年的閱歷,到最後居然要羅切斯特道歉。也正由於她的個性,她才能在古代英國說出平等的真諦“就好像我們都已經離開人世,兩人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

真正的個性不是外表的出彩,而是心靈真正的強大。

雖然我們現在還沒資格談論愛情,但他的行為深深地震撼了我。她能夠再昔日的真愛欺騙她,而後又在一次事故中燒傷了手,致手殘疾,又燒瞎了眼睛,已經基本成為廢人時,重新回到他的身邊,做他的手與眼,同時與他結為夫妻他們曾說,“我們的蜜月將照耀我們一生,他的光輝只有在你我的墳墓上才會黯淡下去。這是多偉大的堅持,這是多神聖的舉動。他的行為詮釋了愛這一名詞。

她向我們詮釋了 只有真正的個性和堅持,才能鑄造一個真正的偉人。或者,只有作品有了真正的靈魂,才會留下一部傳世的作品。

談談作者吧,作者用她短暫的一生,譜寫了一部傳世的名著。她的辛勤與努力,使他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簡的故事受到人們一遍遍的傳誦向我們說明

辛勤的作者+真正的靈魂=傳世的作品

簡·愛作為愛情小說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現在這部十九世紀的文學作品中的。以往愛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麗溫柔、高貴賢淑的女子形象。而簡·愛,她”貧窮,低微,不美,矮小“,但她擁有的 一顆智慧、堅強、勇敢的心靈,使那些外在的美在這內在美面前黯然失色。更為可貴的是簡·愛並不因為自己的貧窮和外貌而自卑,相反,她勇敢堅定:”我和你的靈魂是平等的。“”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完全一樣有 一顆心!“”我現在不是憑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憑著血肉之軀跟你講話——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說話,就彷彿我們都已離開了人世,兩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們本來就是的那樣!“

也正因為此,簡·愛敢於去愛一個社會階層遠遠高於自己的男人,更敢於主動向對方表白自己的愛情——這在當時的社會是極其大膽的。幸福不再是某個人、某個階層的專利,她屬於芸芸眾生的每一個人。只有兩個相互 對等的靈魂才能組成一份完整的愛情,所以簡·愛堅持,自身的獨立與追求愛情的完整是不能分離的。後來,簡·愛含著悲痛離開了羅切斯特,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她決不能允許自己和一個有婦之夫結合在一起。那會是一 份不完整的愛。如果她繼續留在羅切斯特的身邊,那她也就不會還是原來那個獨立、平等的簡·愛了。如果說簡·愛的這次離去是由於無法改變的現實而不得不做出的一次理性選擇的話,那麼她最後的歸來則是她出于堅持感 情的追求的又一次理性選擇。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如何贏得了男貴族愛情的平民女子的蒼白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簡·愛勇敢果決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話,邁向一個有著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學道路的起步。簡·愛藐視財富、社會地位和 宗教的威儀,她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純潔的心靈。“她的信念和行動展現出來的力量,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使生活在金錢萬能的社會中的人們的靈魂得到淨化。簡·愛是,一個對自己 的思想和人格有著理性認識的女性,一個對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著堅定追求的女性,一個不再只是盲從於男人和世俗要求的女性,一個對自己的價值和情感做出了獨立判斷的女性,一個堅強獨立的女性。夏洛蒂·勃朗特創造 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簡·愛發出了一個屬於女性自己的聲音——對於平等、獨立、完整、自由的堅持和追求。

我身材矮小,長相平平,常自卑地低下頭,你若是我,你會怎樣?沒有如果,你用經歷告訴我,即使如此,你也會勇敢地抬起頭,笑對人生,在舅媽家受欺凌時,你沒有逆來順受,而是堅決維護自身利益,在羅沃德孤兒院,你結識了自己的好友——海倫和譚波爾老師,當她們離去,你也離開了這個不再有感情的地方。你不虧待自己,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就連最後,你也沒有跟著聖·約翰走,而是選擇了一貧如洗的羅切斯特先生。

我想這種尊重自己、愛惜自己的態度也正是你的魅力之處。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不正是愛自己的表現嗎?人無完人,卻都有獨特的一面,做一個獨特的自己,一個真實的自己,就應不顧外人眼光,抬起頭來,謝謝你——簡,是你讓我學會愛自己!

小時候,總會有很多夢想,但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考的來臨,壓力的增大,這些夢想漸漸離我遠去,每天忙忙碌碌地生活,有時問自己,你的理想是什麼?目標在哪裡?答案竟連自己都不知道了。這時我想起了你,你不也多次遇到困惑嗎?正如婚禮前發生的那個意外,它讓你震驚,讓你痛苦,更讓你有了前所未有的困惑,面臨人生重要的抉擇:離開還是停留?最終你認清了生活,選擇了前者,正是你這種在曲折的人生中,崎嶇的道途上仍然堅持自己理想的精神,鼓勵我重新找回目標,駕著理想之舟在生活的浩瀚之海中勇敢前行。

有時困難重重,挫折連連時,我就會對生活感到灰心喪氣,失去對生活的熱愛,但是,也正是你,讓我感到生活還是如此美好。紫丁香、夜鶯、常青藤……這些平時被我忽視的景色在你的筆下組成令人心曠神怡,陶醉不已的畫面。我才發現,平凡的生活處處是美好,只是我不曾多加留意。其實,打動我的不僅是大自然的美,更是你對生活那份不滅的熱情。

愛自己,愛生活,這一切都是你教會我的,這一切也是活在世上必須先要懂得的。

我愛故我在,是你教會我愛,謝謝你——簡

社會的壓力從來都不會消失,不幸的生活、不幸的人隨處可見,尤其是女性作為弱勢群體則更需要更多如簡愛般堅韌的女子昂首走出,用雙手與智慧建立一片鮮花盛開的新天地。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 篇6

我買到手的這本看上去像是兒童讀物,又像一個黃皮筆記本。這本書很乳酪,封面均是黃色,而且不是一般的黃,簡直就是一黃色書籍。

《誰動了我的乳酪》實在不中看,總共105頁。其中,有20頁左右其實可以剪下掉,尤其是那些自我吹捧部分;其間還配有若干插圖,頁面字數甚大甚少。這本書很瘦,小身板那麼一摸別提多骨感。幸好封面比較厚實,可以一敵十,如同瘦子穿了件厚棉襖,這才讓這本書顯得大了些,掂著也有了些分量。出版方把書皮子造厚一點,另外在腹裡填充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真是夠卑鄙的。

它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算我孤陋寡聞,此前,我只知道有什麼叫斯賓塞的和叫約翰遜的,NBA有個喬.約翰遜,但真不知道有個叫斯賓塞.約翰遜的。我找度娘,度娘娓娓道來,原來他也是個叱吒風雲的人物。當然,他有什麼本事,如果你想知道,那就自己去找度娘促膝長談吧。約翰遜似乎有些不務正業,他是醫學博士,但他在寫作方面卻有更深的造詣,另外還搞演講,可謂多才多藝。他寫了很多暢銷書,文能載道,啟發了不少人,也拯救了不少人。這樣既救人性命又發人深省的人中國也有,魯迅就是其中典型。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寫四個小傢伙在迷宮找乳酪。四個小傢伙分別是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兩隻小老鼠叫嗅嗅和匆匆,兩個小矮人叫哼哼和唧唧,只有小老鼠大小,相當迷你。這名起的倒是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小矮人組合哼哼唧唧。故事的地點是迷宮,這四個小傢伙需要在迷宮裡尋找乳酪。小老鼠智商比較低,但是他們一個擁有靈敏的嗅覺,一個擁有速度。讀罷故事才會理解嗅嗅和匆匆的意思,嗅嗅暗喻嗅覺靈敏的那一類人,匆匆暗喻改變迅速的那一類人。小矮人擁有智商和思想,優勢明顯。

這四個小傢伙都是上班族,他們的工作就是成天在迷宮找乳酪。不過迷宮你懂的,免不了迷路,而且裡面還有很多死衚衕,所以說在迷宮上班真心傷不起。嗅嗅和匆匆是一個組合,嗅嗅是軍師,張大鼻孔那麼一聞,乳酪在那邊,然後對匆匆發號施令,走你,匆匆二話不說在前面狂奔。小矮人是一對搭檔,這哥倆畢竟是人,智商比小老鼠的果斷高出一大截。他們會分析,所以少走了不少冤枉路,找乳酪比小老鼠方便得多。這哥倆還時常為小老鼠反覆走進同一個死衚衕而偷笑不已,心裡那叫一個樂呀,你瞧,那倆傻逼,剛剛走進了那個死衚衕,這又進去了。說實話,他們瞧不起小老鼠。

人在迷宮混,哪能不迷路?人在迷宮混,哪能不撞牆?這幾個小傢伙都是悲催族,兩個一組就是悲催組。哼哼有時候會停下來哼哼李宗盛的《凡人歌》,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唧唧感慨說這歌詞太TM現實了。儘管迷宮處處惹人亂,但這四個小傢伙還是如願以償了。他們都發現了乳酪C站,這裡有無數各式各樣的乳酪。兩個小矮人不約而同的感覺到自己找到了鐵飯碗,尼瑪,現在公務員的待遇了,心裡高興得一塌糊塗,從此兩人打定主意要在C站活到老啃到老。於是,他們的生活變成了Yesteday once more。

哼哼唧唧把C站當成了自家餐館,還宴請大量賓客一起分享。那個時候,那個驕傲無以言表爆發富大概就是這種感覺。這倆哥們漸漸地懈怠了,反正有的吃,而且這樣子看上去可以吃幾輩子,所以還擔心什麼呢?他們每天先睡個太陽晒屁股,然後一路探討過路女子的姿色,這個醜,那麼美,這個靈,那個水,再到C站海吃一通,晚上撐著肚皮回家去搓麻將。而嗅嗅和匆匆則不同,他們每天檢查乳酪是否跟昨天一樣,活像兩個資深質檢員。直到確認乳酪安全可啃才坐下來慢慢享用。

有一天,到達C站的時候,乳酪不見了。嗅嗅和匆匆一臉淡定,因為他們每天晚上盤點發現乳酪一天比一天少。他倆穿上跑鞋,嗅嗅有嗅了嗅,匆匆,走你。小老鼠又出發了,頭也不回。只留下哼哼和唧唧一臉茫然,這神馬情況?誰動了我的乳酪

唧唧四處勘察,哼哼以為是自己眼睛出了問題,閉了眼睛倒數五個數睜開,但願像電視劇裡演的,他祈求奇蹟出現,可是一看還是什麼都木有。他憤怒地說,乳酪竟然沒有了,還有沒有王法,還有沒有法律?。唧唧說,算了吧,咱晚上過來,興許晚上就有了呢。可是當他們晚上過來的時候,還是發現C站空無一物。

嗅嗅和匆匆充分利用了低智商的好處,他們還是用老路子,一個聞,一個跑。有一天,他們發現了N站,這裡的乳酪比C站更多。嗅嗅對匆匆說,這就叫皇天不負有心人。匆匆糾正說,我們是鼠,應該是皇天不負有心鼠。嗅嗅說,有道理,嘿,不知道那倆自以為很聰明的傻逼怎麼樣了。匆匆說,管他呢,趕快吃。哼哼和唧唧則像是廢了,到C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哥倆整天餓著肚皮在C站徘徊,擊敗飢餓的唯一辦法就是不斷地幻想這裡曾經有那麼多的乳酪,然後拼命咽口水。

畢竟長期靠口水度日不是道兒,哼哼唧唧都餓的前胸貼後背了。唧唧實在是扛不住了,說,咱們去找乳酪吧。哼哼一聽,怒了,找你妹。唧唧知道哼哼餘怒未消,只好忍了。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唧唧經常會去想嗅嗅和匆匆會不會找到很多乳酪了,我總不能在這裡坐以待斃呀。他又對哼哼說,咱們去找乳酪吧。哼哼說,哼,要去你去,我就在這裡,哪兒也不去,這裡會有乳酪的,盜賊會把乳酪給我送回來的。唧唧心想,哼哼這樣子下去準得進精神病醫院,好吧,你不去拉倒,我去。唧唧上路了,可是唧唧有個缺點就是迷路,更何況這是迷宮。唧唧在迷宮裡吃盡了苦頭,每條路給他的感覺都是熟悉。後面的故事一言以概之:唧唧經歷了無數困難,克服了若干恐懼,也找到了乳酪N站,只是這次他沒有貪圖安逸,而是選擇了繼續尋找新的道路。而哼哼呢,那個頑固不化的傢伙怎麼樣了,書中倒是沒有提起,或許他還在C站等乳酪,餓得連路都沒法走了。

這個故事很簡短,無須多時就可以看閉。但是它確實很有意思。後面緊接著的是一段下午茶的討論,寫的是一群職場人士在下午茶的時候聊天,聊他們在看過《誰動了我的乳酪》後的啟發,以及對生活及工作的對策。職場是一個迷宮,每個行業有其興盛之時,也有其衰落之時,換句話說就是有吃香的時候,也有不吃香的時候。人們如何應對工作中的變化至關重要。諸事在變,你不變,或者以不變應萬變有時候是行不通的。人們應當向嗅嗅和匆匆學習,嗅嗅善於發現,他總是在發現乳酪及乳酪的變化。匆匆則是能及時改變,懂得如何讓自己更快的去適應這個世界。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其實是唧唧。嗅嗅和匆匆是先知先覺型的,而唧唧是後知後覺型的。後知後覺總比不知不覺好,所以唧唧的命運和哼哼的命運迥然不同。唧唧是那種沒有天賦的普通人,甚至還有些很大的缺陷,比如方向感TCL,對前路充滿恐懼,可是他戰勝了自己,最終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乳酪的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乳酪就是那些我們非常需要的東西,如愛情,如工作等。人是會變的,感情也是如此,天下情侶散者多,很多絕配都分了,所以要做好失去乳酪的準備,此時在你身邊的那個人彼時可能就在別人身邊了。當然,你必須經常觀察,經常去維繫,不然你連感情是哪天變質的都不清楚,甚至連別人給你戴了頂綠帽子自己都還矇在鼓裡。經常去看看你的愛情吧,看看它是否還是那麼鮮。如果實在難以維繫,那麼何不趕快放棄舊的,而儘快選擇新的呢?很多事情都是你無法阻止的,所以不要傻傻地站在原地等待事情好轉,而要跟著改變,舊的乳酪實在沒法吃了,那就去找新的乳酪嘛。擇業也是如此,假如一個行業已經是一條死衚衕,那麼你還在裡面呆著幹嘛。選擇即刻出發吧,哪怕短時間內你都無法找到新的乳酪,也總比你在老地方等死來得好。探險的過程是艱難而恐懼的,但是與新乳酪的美味相比又算的了什麼呢?當你錢包鼓起來的時候,你還會憂傷那些掙錢的苦日子嗎?估計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吧。

誰動了我的乳酪?答案有兩個。一個是時間,時間會偷走一切,你難道沒有發現嗎?你的過去、現在乃至將來都會被時間偷走,你的幸與不幸,你的親情、友情和愛情,這些都會被時間偷走,何況只是一些乳酪呢?另一個是自己,你的乳酪被偷了,只能說明你沒能看護好,你自己便是盜賊的幫凶。如果你能警覺一點,乳酪也不會那麼容易被偷走。其實,誰動了我的乳酪不重要,重要的是尋找新的乳酪。乳酪失去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丟失了那份尋找失去乳酪的勇氣。很多人失戀了之後便不再相信愛情,也失去了尋找愛情的勇氣。有的人失業了,也失去了找工作的信心。是的,面對失去,我們總會心有不甘或者心生怨恨,但是唯一的出路只有一條跟著變化變化,繼續尋找。不是千百峰迴路轉,哪有眼前柳暗花明!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 篇7

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簡愛》夏洛蒂

《簡愛》是英國文學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鬥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著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著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裡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

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裡;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麼《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僅這一步就能獨立嗎?我認為,不會的。畢竟女性的獨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種徹底的勇氣,就像簡愛當年毅然離開羅切斯特一樣,需要“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返”的豪邁和膽量。我想,這應該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應該是走向獨立的決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卻把她倔強的性格,獨立的個性留給我們一個感動。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簡愛已作為獨立女性的經典,我希望陽光下,鮮花裡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個體現新興階級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畫了工業革命時期的時代精神對簡愛,我有的是欣賞和讚美。她追求獨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間精神的平等。雖經歷不幸卻熱愛生活,並把愛帶給每個需要她的人。為了自己的愛的信念,平等的真實純粹的愛,甚至毅然放棄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愛情,並最終也自己的愛人實現了精神上的平等,簡愛的一生,雖談不上轟轟烈烈,但卻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簡愛就像一個充滿智慧、充滿愛心並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張揚的精靈。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閃亮和美麗。

然而,最打動我心的卻是海輪,一個同樣充滿智慧和愛心的小姑娘。

海倫——我心目中超凡美麗的天使。她超凡,是因為她完全放棄現世,達到了浩淼高遠的精神境界,有著難以比擬的忍耐精神。她美麗,毋庸置疑,有哪個人心目中的天使不美麗呢?

海倫的超凡是常人無法企及的,也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包括簡愛。

海倫在人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卻發出了流星般耀眼的光芒。海輪的一生,有如落日一般輝煌與悲壯,這是一種崇高的美,豁達的美,氣勢磅礴的美,可歌可泣的美。

還記得那次夢中醒來,努力蒐集所有有關海倫的語言和描述。不知為什麼,對她的死就是有一種不甘。令我感到欣慰的是發現了一段被自己忽略了的細節,書中是這樣描述的“在海倫的墓碑上有這麼一個拉丁文,Resurgam意思是我將再生”。

一股鬱結也心胸的感傷終於釋懷了。我欣然,釋然。“Resurgam”不正象徵了海倫的崇高精神永存不滅嗎?

我想,這也是對海倫的死的的詮釋。

人,不因為美麗而可愛,卻因為可愛而美麗喜歡《簡。愛》,最主要是喜歡書中對愛情描寫。沒有任何露骨、低俗、的刻畫,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種動人心絃、至高無上的愛。

她一直以為自己姿色平平,地位低下,貧窮,微不足道,只配過一種平淡,清苦的生活,象野花野草那樣無人欣賞,無人攀摘,自生自滅。可沒想到她和主人之間燃起了烈焰般的愛情。一開始她把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在喝茶、吃午餐和傍晚的散步,她儘可能地若無其事,平靜處之,但在獨自一人的時候,她開啟記憶的閘門,他們相處的一幕幕清楚的再現,陶醉在深深的幸福之中。她多次試探羅切斯特先生和英格拉姆小姐的婚事,羅切斯特先生也佯裝與英格拉姆小姐親密。

他們相互之間試探,相互審視著對方,其實他們早已在心靈上合為一體了。羅切斯特先生對簡刻骨銘心愛的表露:“我有時候對你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特別是象現在這樣,你靠近我的時候,我左邊肋骨下的哪一個地方,似乎有一根弦和你那小身體同樣地方的一根類似的弦打成了結,打得緊緊的,解都解不開。要是那波濤洶湧的海峽和兩百英里左右的陸地把我們遠遠的隔開,那時候,我內心就會流血”“對於只是以容貌來取悅於我的女人,在我發現她們既沒有靈魂又沒有良心——在她們讓我看到平庸、淺薄,也許還有低能、粗俗和暴燥的時候,我完全是個惡魔;可對於明亮的眼睛,雄辯的舌頭,火做的靈魂和既柔和又穩定,既馴服又堅定的能屈而不能斷的性格,我卻是永遠是溫柔和忠實的”這話既打動了簡,也打動了讀者。

本該一帆風順走下去結婚生子,但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而擱淺。羅切斯特先生髮瘋的前妻的出現,簡走了,為了她的自尊,也為了對愛情的忠貞。後來發瘋的妻子燒燬了所有一切,跳樓身亡;羅切斯特先生為救瘋女人被倒塌的房樑砸瞎了雙眼。孤寂地隱居在森林間的小木屋……這時簡又來到了他的身邊,在彷彿經歷了幾個世紀之後的相見,沒有了語言,沒有了火一樣的激情,他們緊緊相擁,平靜走向小木屋……

這是一個老套的愛情故事。過了許多年,可在我看來,仍常讀常新。也正是被故事所深深打動,使我在對待生活,對待環境,待人處事和對待感情方面引為自鑑。在這個什麼都和金錢相關聯,人情比紙薄,人稱之沒有愛情的年代裡。《簡。愛》的故事的確讓人感到一絲溫馥和慰籍,讓人明白愛的真諦。也特別適合從小生活在物資充裕,被愛包圍的獨生子女們來讀,來領略簡那自尊、自強、自立、平和寬容和充滿憐憫愛心的精神世界。

愛情、親情和憐愛之心是人類最豐厚也是最重要的精神財富。缺了它,等於白活一世。學會愛人,感恩很重要。

以小說《簡?愛》的與經典,寫過讀後感的讀者一定數不勝數,再此多上一位,叨叨對《簡?愛》一書結局的感慨。

世界上最悽麗完美的愛情是男人想像出來的,是沙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純粹的愛情也許就如空氣中的氧氣一樣,它其實無處不在,只是你看不見又摸不著,縱使感覺到了它的存在又不可避免地要去質疑、考驗、求證。很遺憾的是,愛情不像空氣中的氧氣那麼容易求證它的真實存在性。

那麼,要確證世上完美純粹的愛情真的存在要怎麼辦呢?這件事科學家奈何不了便交由作家操縱。

也許,男人女人的思維差別決定了男作家與女作家在處理愛情的方式方法上巨大的不同。男人的筆頭通常在順境中比較清逸灑脫,他們一旦陷入了愛情便容易忘乎所以,全然無視於世俗的現實。一旦愛情觸礁,為了維護心中那份完美的愛情,男作家此時的筆頭變得絕決而極端了,他們會讓愛情的擁有者以獻出生命為代價,來成全愛情的純粹完美的存在。

女作家則不同。女人在困境中不如男人那般果斷,順境中也不如男人天真。女人是細緻的微言的敏感的,她們對任何事物都有著神經衰弱般的預見性與想像力。女人在沉迷於對純粹愛情的熾烈追逐中仍然不會忘記世界的存在,熱戀中的女人眼中,消失的不是世界上的物與質,而是這個世界上除了她所愛上的那個男人以外的所有男人。女人不會忘了世界的存在,又不忍失去心中至愛時,女作家筆下的愛情就變得複雜深邃沉重,不那麼縱情於浪漫了。完美的愛情去哪裡找?又不甘於承認說世上根本不存在這玩意兒。所以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的結局裡放了一把火。在其他的許多女作家的作品中,結局如果是得到了純粹愛情的,那麼作者即使不是成為縱火犯也不得不製造了其它的悲劇諸如地震與破產之類。

作家最終決定為簡放一把火,把羅切斯特給燒窮了,燒醜了,燒平等了。而此時的簡反而從一位貧民變成了繼承財產的財主小姐。昔日地位的尊卑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然而簡對羅切斯特的愛情是真正純粹的愛情,她愛上羅切斯特不是因為他有名利而是因為他的人,縱使他變窮變醜了,她仍然愛他並要嫁給他。

《簡?愛》這本小說是以簡的性格為脈絡的,這樣的結局是為簡的性格取向服務的。但是對於羅切斯特呢?簡從前有的自尊與自卑難道羅切斯特先生就一點也沒有嗎?難道他就那麼容易做到與簡在一片縱過火的廢墟上重新開始新的幸福生活嗎?

作家是忽略了羅切斯特先生的真實性或掙扎性的。這其實也很好理解,無非是為了成全一段純粹的愛情的延續。如果讓每一個古怪個性都不停地輪番作怪的話,生命哪裡會留下愛情,只剩下爭吵而已。

使傑出如夏洛蒂?勃朗特的女作家也仍然是個女人。但凡是個女人,寫起小說來,總難逃給小說一個不管是否可以成立的其樂融融的蛇足結尾的弱處。

讀者喜歡這樣的結局,因為生活需要光明的存在。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 篇8

堂吉訶德尚不知道,人們從一開始對他的驚訝到現在徹徹底底地認為他是個瘋子。人們開始在嘲笑捉弄他了,他還一個人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得其樂,只沉醉於自己的美麗幻想中。文學作品的最高境界與與生俱來的功能意義就是鍼砭時事,反映問題。塞萬提斯將當時社會上的各種不良現象與風氣全部濃縮在堂吉訶德個人和堂吉訶德的遭遇中,以堂吉訶德理想化的人生和截然相反的現實做了強烈對比,反差巨大,色彩明豔,意義深刻。一部文學作品能昇華到社會層面,引起劇烈反響、爭論、共鳴與檢討自省,對映社會弊病,促使社會進步,這才是文學作品帶來的積極方向與正面力量。塞萬提斯做到了。

騎士離開客棧後的遭遇簡述:這一章著重講述了堂吉訶德正式開始了他的行俠行為,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從惡毒的農夫手中挽救被鞭打的小男孩,當他得意洋洋地以為自己旗開得勝時,小男孩的情況反而更糟了。之後,他又為自己心目中的貴婦人爭得美譽,但這回捱揍的是他自己。

當堂吉訶德走在半路時,隱約聽到樹林裡傳來抱怨的聲音,他最先感到的不是差異而是興奮。“‘謝天謝地,沒想到機會來的這麼快,我該去盡這一行的職責去。我願意之果這下可有了收穫了!這抱怨聲當然是那個遭不幸的人的呻吟聲,他需要我幫忙呢。’”這是堂吉訶德用自己的言行在告訴讀者,他是在模仿騎士小說來做一切事情,終於有機會可以讓他發揮自己的騎士精神了,即使這聲音來源的真實情況他還沒有弄清楚。

堂吉訶德走進森林發現有一個農夫在打一個男孩子,於是他怒喝一聲制止了農夫的行為。“農夫一見一個渾身披掛的人舉著山閃閃發光的長矛在自己面前揮舞著,嚇得不知所措,趕忙小心翼翼地說:‘……’”。從前文農夫對男孩子的打罵,到此時被堂吉訶德制止後立刻顯露出的驚慌神色可以看出,農夫是個典型的欺軟怕硬的人。也可以看出,被騎士精神滿溢膨脹的堂吉訶德自信力已經高漲到頂峰,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害怕,身為“騎士”就應該勇敢面對任何事情,更因終於有機會展示自己而精神抖擻。

在解救男孩子的過程中,堂吉訶德說:“我有資格指揮他,這樣也就能夠控制他。要是他憑騎士稱號起個誓,我會放他走,他也會遵守騎士道的規定的,你儘可放心,他會還你錢的。”這裡可以從堂吉訶德的話語中體會到,農夫向他示好軟弱的態度更加滋長了他的自信,這段話與中醫線了堂吉訶德完全有信心幫助男孩兒要回錢並使他不用再跟隨農夫回去,使堂吉訶德更相信了自己作為一名“騎士”的偉大與正義力量。可是可悲的堂吉訶德並不知道,農夫害怕的只是這身奇怪的裝束打扮,也許更害怕的是這個看起來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對自己做出什麼傷害,暫且只順著堂吉訶德的要求來,而並非折服於他的“騎士道”。

狡猾的農夫保證自己會還回孩子的錢,並且會放孩子走,不再讓他給自己幹活。堂吉訶德因遵守自己的諾言,覺得自己既解救了守壓迫的男孩兒,還因自己的騎士精神與包容慈悲心,饒恕了一個願意改過的人,心滿意足地放心離開了。可是他不知道,自己剛轉身離開森林,男孩就立刻遭受到了比先前更殘忍的對待。“說著,他抓住孩子的手臂,又把他綁在原來的那棵樹上。他狠命抽打孩子,一點也不留情,把那孩子打了個半死。”農夫因自己剛剛在堂吉訶德身上受到的低微的對待,而把怒氣全一股腦變本加厲地撒在孩子身上,使他受到了比先前更凶狠的毒打。而堂吉訶德還全然不知,正為自己的善舉而心情大好。這裡騎士是在暗示,因堂吉訶德自以為是正義的,毫無意義的插手,使本來不公平的事更加不公平了。顯然,堂吉訶德幫了倒忙,他本來的想法是幫助受困的男孩脫離困境,卻沒想到適得其反,將其美好的願望與殘酷的現實進行了對比,諷刺、暗示了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的截然不同,相距甚遠。

堂吉訶德在離開了樹林之後,繼續前行,一路上為自己剛剛的“義舉”洋洋得意,大家稱讚。認為自己立下了赫赫戰功,為自己的騎士路途創造了一個可以可賀的開頭。“這時,他來到一個十字路口,心想,這樣的十字路口正是遊俠騎士停馬擇路的地方。他於是學他們的樣,也停了下來。仔細想了一會兒之後,他撂下韁繩,讓駑難得的自己做主。這馬隨著自己的第一心願,想自己的馬棚跑去。”不僅是行為,甚至是在選擇一條路的方向是,堂吉訶德都要靠回憶騎士小說中的情節來判斷選擇,此時的他已經失去了自我思考與辨別能力,被騎士小說洗了腦,完全將小說中杜撰的騎士的一切作為了自己的行為準則,完全成了幻想的騎士精神的痴迷服從者。甚至在實在想不出小說裡有相對應的路線選擇的細節時,沒有一點點自己的主見,居然讓馬自己選擇路線,導致馬直接奔向了自己的馬棚,造成了喜劇的效果,帶給讀者一種可笑的感覺。其實也是作者在暗示堂吉訶德完全照搬騎士小說情節做事的行為,與動物在人長期壓迫的偶爾放鬆下露出的本能反應一樣,讓人感到可笑,這裡的堂吉訶德可能想不到自己以為的偉岸的英雄形象在別人嚴重不過是個滑稽的跳樑小醜,做出的“正義之事”不過是讓人哂笑的舉動。

堂吉訶德遇到了一隊商人,由於商人們有僕人相伴,堂吉訶德心想自己冒險的機會又來了。“由於他早已決定儘量照她在書上讀到的那樣去做,因此對這一奇遇甚為滿意。他雄赳赳、氣昂昂地在鞍上坐穩,緊握長矛,用盾護胸,勒馬路中,等待他心中的騎士們的到來。”堂吉訶德以為一切都是按照書中的情節發展的,甚至“甚為滿意”,這一連串的動詞短語,將堂吉訶德的形態描摹得惟妙惟肖。“商人們一聽都停步,看著他們的對手那副離奇古怪的樣子。從他那裝束和言辭中,他們一下子就知道,這個可憐的人精神失常了。”旁人一看就會發覺堂吉訶德的行為不正常,更有甚者會惡意地戲弄他、耍他,讓他更以為自己真是個騎士。自以為是英勇的堂吉訶德在別人眼中不過是一個精神失常的人,實在是可悲可笑。

而後因堂吉訶德要這些人讚美他臆想中的女神是個美人,而遭他人奚落嘲笑和毒打。堂吉訶德將自己以為存在的愛人形容的無與倫比,只因為小說中的每個騎士都會有以為屬於自己羅曼蒂克的浪漫情人。“她眼裡流的是龍涎香,還有麝貓香,她的體格、她的身段,都無可挑剔,筆直得就如同瓜達拉瑪的紡車軸一般。”對於不存在的人堂吉訶德竟然都可以形容得如此真實,足以體現了此時堂吉訶德的自欺欺人,作者用反諷手法將其表現得淋漓盡致。“堂吉訶德雖有鎧甲在身,仍然被打得像翻滾的麥粒一般。”這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堂吉訶德捱打的程度與情形,像翻滾的麥粒一般的堂吉訶德與之前騎著座駕,自視英勇的騎士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加強了諷刺效果。

總結:堂吉訶德想要從惡毒的農夫手裡挽救被鞭打的小男孩,本想替人伸冤,結果卻適得其反。他想為自己心目中的貴婦人杜爾西內婭爭得美譽,結果捱了狠狠的一頓揍。堂吉訶德所有的行為都要以騎士小說為參照,可見他已病入膏肓。在本章中作者通過鮮明的事例,運用生動形象而又充滿幽默的語言,將堂吉訶德的性格特點盡情展現於讀者眼前。

堂吉訶德第二次出遊簡介:堂吉訶德又說一個叫桑丘·潘沙的農夫做他的侍從,跟他出門行俠。他又是引誘,又是許願,並許諾給他一個海島。於是,桑丘騎著一頭驢,帶著他的袋子,拋下老婆孩子,在一個夜晚,跟著堂吉訶德開始了出遊。

來檢查堂吉訶德書籍的牧師和理髮師,而堂吉訶德因為被打而生病臥床,此時堂吉訶德因病情發作大喊。“當他們走進堂吉訶德的臥室時,見他已起了床,像原先一樣瘋狂,張開喉嚨,大叫大嚷,手裡揮劍,前刺後劈,四面八方到處亂打。”堂吉訶德此刻已經因為干涉他人的行為,影響到別人的事情活動而被打得很嚴重導致生病需要休養。然而這樣失敗慘痛的經歷沒有使他醒悟與後悔,反而更變本加厲地加劇了自己的空想。這一連串的更加誇張的連續動詞運用,將堂吉訶德此時誤認為自己是騎士的狀態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生動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堂吉訶德癲狂的對小說的痴迷逐漸進入高潮。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 篇9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的《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作家,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百年孤獨》的問世,為馬爾克斯贏得了世界各方的聲譽,馬爾克斯也因該小說“把幻想和現實融為一體勾畫出一個豐富多彩的夢幻般世界,反映了 拉丁美洲大陸的生活與爭鬥”[1]而於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初次閱讀時,我們總會感覺到懵懵懂懂:它到底想表現什麼?作者因本書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這本書的內涵應該很深刻,它到底是什麼?一個家族興衰的過程及結束的原因?還是告訴讀者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無法逃 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個世紀的真實再現?

通過閱讀,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 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這也是魔幻現實主義最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通過閱讀,我們可以領悟到,作家在講述這個家族七代人所經歷的神話般的故事時,也著力描述了馬貢多的興盛衰敗,它濃縮了哥倫比亞的百年滄桑,也蘊涵了拉美人民在內憂外患下所受的屈辱與苦難。而作者正是要通 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他把讀者引入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 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讓你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說,也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得讓你覺得害怕,那種孤獨令你無所適從。

孤獨是《百年孤獨》的母題,也是這部小說悲劇精神的核心,在小說中,孤獨不僅僅是一種情緒,它成為了人類一整生存狀態,是作為一種社會性的精神特質來反映的。孤獨是《百年孤獨》無所不在的影子,它附著在每 個人的身上,籠罩著小鎮馬貢多,與之相隨的是對宿命的恐懼,對生存的絕望。[2]布恩地亞家族延續了100多年,雖然這個家族的成員們孤獨的緣由卻不盡相同,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獨中,並在其中終其一生 。雖然布恩地亞家族歷經六世,也有過繁華與鼎盛,但自始自終沒有人能逃離孤獨。每一個靈魂都在孤獨中游蕩,家庭成員中沒有情感,沒有交流,沒有溝通與理解。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沒有人關心他人,沒有人 關心身外的世界。他們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著,卻不知道為何忙碌。他們在忙碌中體味孤獨,甚至享受孤獨,最後在孤獨中離開這個世界。

作者在表達這種孤獨的思想時,並非是一味的消沉,他在剖析孤獨的同時,也進行了深刻的歷史反思和理智的民族反省。孤獨意味著封閉,封閉意味著愚昧的到來,而愚昧的民族必然滅亡。[3]作者以冷靜的眼光、犀利 的筆觸剖析了因長期愚昧封閉而造成的迷信、落後、狹隘的民族心理。而這些狹隘的愚昧觀念則會成為民族振興、國家進步的障礙。從這種百年的家族孤獨中,我們可以進一步設想,這只是一個家族的孤獨,如果這種孤獨、 這種人們之間的漠不關心,演繹成一個人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麻木,那這必將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人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有群體性;人又是獨立的個體,孤獨是存在於靈魂深處的,是 我們人性的一部分,它可以讓我們冷靜,善思,讓我們浮躁的心有一份清涼。所以,我們一定要善於利用孤獨,把它的麻木不仁從孤獨的本質中剔除出去,充分把孤獨有益的一面發掘出來,讓孤獨成為我們淨化心靈、反省吾 身的利器!

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說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 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覺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願望。魔幻現實主義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但這並不妨礙它採取極端誇張的手法。

《百年孤獨》中充斥著神話與幻想,這些與現實相結合,營造出既魔幻又現實的小說境界。在這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印第安傳說,東方阿拉伯民間故事和《聖經》經典,進一步加強了本書的神祕氣氛。如本書寫外部文明 對馬貢多的侵入,是現實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賽人拖著兩塊磁鐵“……挨家串戶地走著……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跟在那兩塊魔鐵的後面亂滾”[4 ]又如寫夜的寂靜,人們居然能聽到“螞蟻在月光下的鬨鬧聲、蛀蟲啃食時的巨響以及野草生長時持續而清晰的尖叫聲”;再如寫政府把大批罷工者殺害後,將屍體裝上火車運到海里扔掉,那輛火車竟有200節車廂,前、中、 後共有3個車頭牽引!作家似乎在不斷地變換著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甚至顯微鏡,讓讀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虛實交錯的畫面,從而豐富了想象力,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而馬貢多一連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的大雨則 是《聖經·創世紀》中有關洪水浩劫及挪亞方舟等故事的移植。

書中花了較多筆墨敘述的人物是次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他步哥哥的後塵,成人後與庇拉爾。特爾內拉苟合,留下一個兒子,仍被送回家族,命名為奧雷里亞諾。何塞。差不多同一時期,他和一位叫做蕾梅黛絲的女 孩發生了一段愛情。書中被描述得幾近完美的是馬空多里正(相當於鎮長一職)堂阿波利納爾。摩斯科特的小女兒蕾梅黛絲。奧雷里亞諾自從第一眼見到年僅9歲的她,便無法遏制地愛上了她,以至於他上門提親的時候,里正 家裡炸開了鍋,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明白,家裡總共七個女兒,奧雷里亞諾居然會無視其餘六位待字閨中的姐姐們的存在,單單看上還沒有發育的最小的妹妹。表面看上去懵懂不諳世事的蕾梅黛絲,成為青春少女後嫁給奧雷裡 亞諾,她很快適應了一家的女主人的生活。她為人敦厚善良,孝敬長輩,善待刁鑽的大姑。她將私生子小奧雷里亞諾視為幾齣,她無微不至地照料被綁在慄樹下、精神失常的的公公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這樣一位幾 乎沒有瑕疵的完美女性,命運卻是那樣悲慘,死於烏爾蘇拉的過失中。後者本想毒死情敵麗貝卡,卻鬼使神差讓蕾梅黛絲喪生,同時喪生的還有腹中的一對雙胞胎。烏爾蘇拉一輩子生活在內疚中,她將侄子奧雷里亞諾。何塞 撫養成人。痛失愛妻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在緊接下來的戰亂期間,與保守黨的代表——他的岳父堂阿波利納爾。摩斯科特產生分歧,投身自由黨。

又一個表現手法是象徵的運用,《百年孤獨》中象徵主義手法運用得比較成功且有意義的,應該就是關於不眠症的描寫。馬貢多全體居民在建村後不久都傳染上一種不眠症。嚴重的是,得了這種病,人會失去記憶。為了 生活,他們不得不在物品上貼上標籤。例如他們在牛身上貼標籤道:“這是牛,每天要擠它的奶;要把奶煮開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5]這類例子書中比比皆是,作家意在提醒公眾牢記容易被人遺忘的歷史。人類對 歷史的遺忘,形成了悲劇的輪迴,生存的麻木,人類也只有牢記歷史與現實,才能在反思中前進。

另外,作家還獨創了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例如小說一開頭,作家就這樣寫道:“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6]短 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隱匿在“現在”的敘事角度。緊接著,作家筆鋒一轉,把讀者引回到馬貢多的初創時期。這樣的時間結構,在小說中一再重複出現,一環接一環,環環 相扣,不斷地給讀者造成新的懸念。

《百年孤獨》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拉美文學風。馬爾克斯也因這部作品走向了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成為拉美小說界的“掌 門人”。評論界稱讚《百年孤獨》為“20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最傑出的長篇小說之一”, 是“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 篇10

我買到手的這本看上去像是兒童讀物,又像一個黃皮筆記本。這本書很乳酪,封面均是黃色,而且不是一般的黃,簡直就是一“黃色”書籍。

《誰動了我的乳酪》實在不中看,總共105頁。其中,有20頁左右其實可以剪下掉,尤其是那些自我吹捧部分;其間還配有若干插圖,頁面字數甚大甚少。這本書很“瘦”,“小身板”那麼一摸別提多骨感。幸好封面比較厚實,可以一敵十,如同瘦子穿了件厚棉襖,這才讓這本書顯得大了些,掂著也有了些分量。出版方把書皮子造厚一點,另外在腹裡填充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真是夠卑鄙的。

它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算我孤陋寡聞,此前,我只知道有什麼叫斯賓塞的和叫約翰遜的,NBA有個喬.約翰遜,但真不知道有個叫斯賓塞.約翰遜的。我找度娘,度娘娓娓道來,原來他也是個叱吒風雲的人物。當然,他有什麼本事,如果你想知道,那就自己去找度娘促膝長談吧。約翰遜似乎有些“不務正業”,他是醫學博士,但他在寫作方面卻有更深的造詣,另外還搞演講,可謂多才多藝。他寫了很多暢銷書,文能載道,啟發了不少人,也拯救了不少人。這樣既救人性命又發人深省的人中國也有,魯迅就是其中典型。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寫四個小傢伙在迷宮找乳酪。四個小傢伙分別是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兩隻小老鼠叫嗅嗅和匆匆,兩個小矮人叫哼哼和唧唧,只有小老鼠大小,相當迷你。這名起的倒是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小矮人組合哼哼唧唧。故事的地點是迷宮,這四個小傢伙需要在迷宮裡尋找乳酪。小老鼠智商比較低,但是他們一個擁有靈敏的嗅覺,一個擁有速度。讀罷故事才會理解嗅嗅和匆匆的意思,嗅嗅暗喻嗅覺靈敏的那一類人,匆匆暗喻改變迅速的那一類人。小矮人擁有智商和思想,優勢明顯。

這四個小傢伙都是“上班族”,他們的“工作”就是成天在迷宮找乳酪。不過迷宮你懂的,免不了迷路,而且裡面還有很多死衚衕,所以說在迷宮“上班”真心傷不起。嗅嗅和匆匆是一個組合,嗅嗅是軍師,張大鼻孔那麼一聞,乳酪在那邊,然後對匆匆發號施令,走你,匆匆二話不說在前面狂奔。小矮人是一對搭檔,這哥倆畢竟是人,智商比小老鼠的果斷高出一大截。他們會分析,所以少走了不少冤枉路,找乳酪比小老鼠方便得多。這哥倆還時常為小老鼠反覆走進同一個死衚衕而偷笑不已,心裡那叫一個樂呀,你瞧,那倆傻逼,剛剛走進了那個死衚衕,這又進去了。說實話,他們瞧不起小老鼠。

人在迷宮混,哪能不迷路?人在迷宮混,哪能不撞牆?這幾個小傢伙都是悲催族,兩個一組就是悲催組。哼哼有時候會停下來哼哼李宗盛的《凡人歌》,“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唧唧感慨說這歌詞太TM現實了。儘管迷宮處處惹人亂,但這四個小傢伙還是如願以償了。他們都發現了乳酪C站,這裡有無數各式各樣的乳酪。兩個小矮人不約而同的感覺到自己找到了鐵飯碗,尼瑪,現在公務員的待遇了,心裡高興得一塌糊塗,從此兩人打定主意要在C站活到老啃到老。於是,他們的生活變成了Yesteday once more。

哼哼唧唧把C站當成了自家餐館,還宴請大量賓客一起分享。那個時候,那個驕傲無以言表——爆發富大概就是這種感覺。這倆哥們漸漸地懈怠了,反正有的吃,而且這樣子看上去可以吃幾輩子,所以還擔心什麼呢?他們每天先睡個太陽晒屁股,然後一路探討過路女子的姿色,這個醜,那麼美,這個靈,那個水,再到C站海吃一通,晚上撐著肚皮回家去搓麻將。而嗅嗅和匆匆則不同,他們每天檢查乳酪是否跟昨天一樣,活像兩個資深質檢員。直到確認乳酪安全可啃才坐下來慢慢享用。

有一天,到達C站的時候,乳酪不見了。嗅嗅和匆匆一臉淡定,因為他們每天晚上盤點發現乳酪一天比一天少。他倆穿上跑鞋,嗅嗅有嗅了嗅,匆匆,走你。小老鼠又出發了,頭也不回。只留下哼哼和唧唧一臉茫然,這神馬情況?誰動了我的乳酪

唧唧四處勘察,哼哼以為是自己眼睛出了問題,閉了眼睛倒數五個數睜開,但願像電視劇裡演的,他祈求奇蹟出現,可是一看還是什麼都木有。他憤怒地說,乳酪竟然沒有了,還有沒有王法,還有沒有法律?。唧唧說,算了吧,咱晚上過來,興許晚上就有了呢。可是當他們晚上過來的時候,還是發現C站空無一物。

嗅嗅和匆匆充分利用了低智商的好處,他們還是用老路子,一個聞,一個跑。有一天,他們發現了N站,這裡的乳酪比C站更多。嗅嗅對匆匆說,這就叫皇天不負有心人。匆匆糾正說,我們是鼠,應該是皇天不負有心鼠。嗅嗅說,有道理,嘿,不知道那倆自以為很聰明的傻逼怎麼樣了。匆匆說,管他呢,趕快吃。哼哼和唧唧則像是廢了,到C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哥倆整天餓著肚皮在C站徘徊,擊敗飢餓的唯一辦法就是不斷地幻想這裡曾經有那麼多的乳酪,然後拼命咽口水。

畢竟長期靠口水度日不是道兒,哼哼唧唧都餓的前胸貼後背了。唧唧實在是扛不住了,說,咱們去找乳酪吧。哼哼一聽,怒了,找你妹。唧唧知道哼哼餘怒未消,只好忍了。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唧唧經常會去想嗅嗅和匆匆會不會找到很多乳酪了,我總不能在這裡坐以待斃呀。他又對哼哼說,咱們去找乳酪吧。哼哼說,哼,要去你去,我就在這裡,哪兒也不去,這裡會有乳酪的,盜賊會把乳酪給我送回來的。唧唧心想,哼哼這樣子下去準得進精神病醫院,好吧,你不去拉倒,我去。唧唧上路了,可是唧唧有個缺點就是迷路,更何況這是迷宮。唧唧在迷宮裡吃盡了苦頭,每條路給他的感覺都是熟悉。後面的故事一言以概之:唧唧經歷了無數困難,克服了若干恐懼,也找到了乳酪N站,只是這次他沒有貪圖安逸,而是選擇了繼續尋找新的道路。而哼哼呢,那個頑固不化的傢伙怎麼樣了,書中倒是沒有提起,或許他還在C站等乳酪,餓得連路都沒法走了。

這個故事很簡短,無須多時就可以看閉。但是它確實很有意思。後面緊接著的是一段“下午茶的討論”,寫的是一群職場人士在下午茶的時候聊天,聊他們在看過《誰動了我的乳酪》後的啟發,以及對生活及工作的對策。職場是一個迷宮,每個行業有其興盛之時,也有其衰落之時,換句話說就是有吃香的時候,也有不吃香的時候。人們如何應對工作中的變化至關重要。諸事在變,你不變,或者以不變應萬變有時候是行不通的。人們應當向嗅嗅和匆匆學習,嗅嗅善於發現,他總是在發現乳酪及乳酪的變化。匆匆則是能及時改變,懂得如何讓自己更快的去適應這個世界。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其實是唧唧。嗅嗅和匆匆是先知先覺型的,而唧唧是後知後覺型的。後知後覺總比不知不覺好,所以唧唧的命運和哼哼的命運迥然不同。唧唧是那種沒有天賦的普通人,甚至還有些很大的缺陷,比如方向感TCL,對前路充滿恐懼,可是他戰勝了自己,最終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乳酪的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乳酪就是那些我們非常需要的東西,如愛情,如工作等。人是會變的,感情也是如此,天下情侶散者多,很多絕配都分了,所以要做好失去乳酪的準備,此時在你身邊的那個人彼時可能就在別人身邊了。當然,你必須經常觀察,經常去維繫,不然你連感情是哪天變質的都不清楚,甚至連別人給你戴了頂綠帽子自己都還矇在鼓裡。經常去看看你的愛情吧,看看它是否還是那麼鮮。如果實在難以維繫,那麼何不趕快放棄舊的,而儘快選擇新的呢?很多事情都是你無法阻止的,所以不要傻傻地站在原地等待事情好轉,而要跟著改變,舊的乳酪實在沒法吃了,那就去找新的乳酪嘛。擇業也是如此,假如一個行業已經是一條死衚衕,那麼你還在裡面呆著幹嘛。選擇即刻出發吧,哪怕短時間內你都無法找到新的乳酪,也總比你在老地方等死來得好。探險的過程是艱難而恐懼的,但是與新乳酪的美味相比又算的了什麼呢?當你錢包鼓起來的時候,你還會憂傷那些掙錢的苦日子嗎?估計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吧。

誰動了我的乳酪?答案有兩個。一個是時間,時間會偷走一切,你難道沒有發現嗎?你的過去、現在乃至將來都會被時間偷走,你的幸與不幸,你的親情、友情和愛情,這些都會被時間偷走,何況只是一些乳酪呢?另一個是自己,你的乳酪被偷了,只能說明你沒能看護好,你自己便是盜賊的幫凶。如果你能警覺一點,乳酪也不會那麼容易被偷走。其實,誰動了我的乳酪不重要,重要的是尋找新的乳酪。乳酪失去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丟失了那份尋找失去乳酪的勇氣。很多人失戀了之後便不再相信愛情,也失去了尋找愛情的勇氣。有的人失業了,也失去了找工作的信心。是的,面對失去,我們總會心有不甘或者心生怨恨,但是唯一的出路只有一條——跟著變化變化,繼續尋找。不是千百峰迴路轉,哪有眼前柳暗花明!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 篇11

國中語文六冊中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選自《孟子告子下》,歷來都把這篇短文作為勵志類的文章,激勵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們。教參上的分析是這樣的:本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所以說“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有了這樣的磨練,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他又重視人的主觀因素,提出了“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的觀點,這樣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觀條件都說到了。短文由個人說到國家,提出“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的論斷,這是針對國君說的,意思是如果沒有執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國君就會胡作非為;如果沒有鄰國的侵擾,國君就會耽於安樂。由此自然匯出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而我認為這樣的理解固然可以,但並不是孟子的本意。孟子好辯,注重邏輯,這是公認的事實。《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的最後部分,是孟子的自述,論述的應該只是一個問題:個人怎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為了方便論述,我把教材中的短文抄在下面: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段。“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是由前文六個事例得出的結論,還是對這六個人被“發”被“舉”之後所做事情的概述?這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這關係到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課文開頭的六個排比句分別指出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等人在被“發”或被“舉”之前的身份,在被“發”或被“舉”之前,舜是一個農民、傅說是一名建築工人、膠鬲在做著小生意、管夷吾是一個政治犯、孫叔敖在海邊隱居、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張羊皮從市場換來的奴隸,他們的出身都很卑微。如果說是對前文的論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適合前面的所有人。舜、傅說、膠鬲、孫叔敖等四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說得過去,種地、做建築工人、做小生意、隱居,生活可能都很清苦,吃不飽飯、很勞累也可能是正常的事。但說他們“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點說不通,難道這些人不滿意自己的生活?舜種地的時候、傅說修築房屋的時候、膠鬲做著他的小生意的時候、孫叔敖在海邊過著他的隱居生活的時候,整天報著鴻鵠之志,時刻想著成為王侯將相?管夷吾與百里奚,這兩個人動心忍性,還說得過去。據《史記?管晏列傳》中記載,管夷吾這個人出身卑微,做過生意,當過兵,但都做得不好,後跟隨公子糾。但在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王位過程中,公子糾敗。管夷吾作為囚犯本應被斬,後經鮑叔牙極力引薦。公子小白即齊桓公不但不斬他,還封他為相。在管夷吾的輔佐下,齊國日益強大,終於“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齊桓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百里奚被秦穆公用五張羊皮贖到,在被“舉”之前,動心忍性是可能的,也是應該的。而且一個人被“發”或被“舉”後就一定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嗎?這也不一定。歷史上多少人被“發”或被“舉”後,仍然名不見經傳。像趙匡胤這樣黃袍加身以後就成為一代開國君主的人實在太少,很多黃袍加身的人最後落得個叛臣賊子、身死人首。被“發”或被“舉”只是給了你一個機會,這後面的路還很長,這路怎麼走,能不能走出一條光明大道,這不僅需要個人的素質,更需要你作出更為艱苦卓絕的努力。因此這句話與前面的六個排比句應該都是對這六個人一生的概述,前六個句子講他們出身卑微,“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是說“上天把成就一番偉業的機會給了這些人”,後面的句子概述他們被“發”或被“舉”後歷經磨難,他們“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但通過這些磨難,使他們的內心驚動、性情堅韌,竟然完成了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偉業。“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作“竟然”講更為合理一些。“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他們成就的事業,也出乎“發”或“舉”他們的人的意料。這樣講,更能體現孟子的邏輯。

其次,我們再來分析文字的第二段“人恆過然後能改”。一般的理解是: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按這樣的理解,有點鼓勵犯錯誤的意思。難道錯誤也是成功之母?一個總是犯錯誤的人,很難成就大事業。這有點說不過去。“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心情困頓、思慮堵塞,然後才能振作。這在第一段中的“動心忍性”已經作了論述,如果還這樣論述,顯得重複。“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一個人的想法只有通過自己的臉色或聲音表現出來,別人才會瞭解。如果不是這樣,這些人又怎麼能被“發”或被“舉”呢?這在第一段中這些被“發”或被“舉”時,這些人的過人之處應該已經表現出來了,不然也不會被“發”或被“舉”,這樣的論述也顯得多餘。對於“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這句話,我的理解是:這些人在後來的成就偉業的過程中也犯過錯誤,但他們都能及時改正;遇到困難時,也會心情沮喪,但他們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能從別人的言行舉止中看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人們是否滿意,進而採取更為恰當的方法與措施。這樣一來,文句之間的聯絡就更緊密了。文字第一段是說這些人被“發”或被“舉”後成就了一番偉業,緊接著孟子深入一層,論述他們為什麼就會在被“發”或被“舉”後成就了一番偉業?這裡有他們的主觀條件,有他們的過人之處。這些人在被“發”或被“舉”後,在成就偉業的過程中也犯過錯誤,也會有心情沮喪的時候,但他們能夠從中解脫出來,能夠看到希望,他們能從別人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事情做得怎樣,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進而按規律或人們的意願辦事。這是這些人成就一番偉業的個人因素,這一點尤為重要。不然的話,每個人都會成就一番偉業,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這句話,普遍的理解是:孟子由個人成就偉業談到治理國家的問題。而我認為,這仍然是談論個人成就偉業的問題。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執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國君就會胡作非為,如果沒有鄰國的侵擾,國君就會耽於安樂,時間一久,這個國家就會滅亡。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孟子在這裡用了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來打了個比方,仍然是論述個人成就偉業的問題。“入”是個人內心方面的因素,“法家拂士”就相當於個人的主觀條件、個人的過人之處,“出”是外部的艱難險阻,“敵國外患”就相當於成就偉業過程中所遭遇的一切艱難險阻。這樣一來,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正如一個國家國內沒有執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國外沒有鄰國的侵擾一樣,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己的過人之處、沒有能夠改正自己錯誤、沒有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信念、沒有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耐,沒有成就一番偉業的各種艱難險阻,這個人就不會給後世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人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過完自己的一生。

正是基於以上的分析,孟子在末尾得出了這樣的論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而這一句話應該是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應該是:生死於憂患,生死於安樂。這樣一來,這句話就可以這樣理解:艱難險阻能讓那些不怕困難、迎難而上、有過人之處的人成就一番偉業,如果安於現狀,一個人只能是平平庸庸地過完自己的一生。對於《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這篇短文,這樣的理解符合儒家出世的思想、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理念,我想這也許才是孟子要表達的意思。

論語心得讀後感3000字 篇12

學校開展了讀書活動,給我們推薦了一些書來讀,其實,我是個愛讀書的人。我愛讀的書也很多。只是一向對專業類的的書籍不大感興趣,因為說教味太濃,讀起來總覺得有些累。當我看到《不跪著教書》這本書時,它的題目吸引了我,這“跪著”的含義是什麼?誰在跪著教書?為什麼跪著?在我從教的這些日子中有沒有“跪著”?拿起書來仔細打量,原來書名旁邊還有用小字寫的一段話:“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反覆將這段話讀了幾遍,每讀一遍,心情就覺得愈沉重。懷著複雜的心情,我翻開了這本書。

原來,作者吳非是一位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階教師,任教於南京師大附中。本書收錄的是他近年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有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有教學隨想,有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沒想到,開篇第一則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就深深地打動了我。這篇文章講的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記下了這樣一則真事。校園的花房裡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裡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小孩在花房裡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這個女孩為什麼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說:“奶奶病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裡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她攙著小女孩,在花房裡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這個故事長久地感動著我,並深深地啟迪了我。假如是我,會怎麼做呢?我想,我肯定會對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憂心忡忡,首先可能會沒收了她的花,當然更不會再去摘花給她;然後就會苦口婆心地對小女孩進行一番傳統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從小要愛護花草,因為它們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不要損害公物云云。可這不是對美好性靈的戕害嗎?我為自己有這些所謂高尚的正義的想法感到羞恥!在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難道就沒有真的這樣去做過嗎?難道只有那麼一兩次嗎?這是不是下跪了,是向誰下跪了?一個個小故事慢慢讀下去,可以說每一個故事都能打動我,都能觸動我心中某一個柔軟的地方,讓我或感動,或同情,或憤怒……特別是作者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腐敗、墮落以及種種不人道所表達出的那種憤怒,讓我感同身受。作者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祖國教育現狀的擔憂、以及對理想教育的嚮往和追求,不能不使我對他產生深深的敬意。

懷著對吳老師的敬意,我認真讀完了這本書。對於本書封面上的那段話,我不敢說完全理解了,但可以說有點理解了。我覺得用“語重心長”、“發自肺腑”或者說別的什麼詞都不能表達出作者在寫這段話時的心情。回過頭來再讀這段話,我讀到了一個字——愛。

吳非 老師提出的兩個主要觀點是:多讀書,多思考。“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是針對學生,更是針對教師自身。吳老師說,“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我很平凡,但是我們的學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師,需要偉大的老師。”

作為一個教師,怎樣才算沒有跪著教書。我的體會是:首先,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應該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精神,他的學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比如,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立刻匍匐在地,這樣怎麼能去“立人”呢?如果教師是跪著的,那他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其次,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風格延續著教師的教學生命,因為它可能長久地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吳老師認為,一個老師如果能通過課堂讓學生喜歡我們的學科,那他就是成功者。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第三,教師要有人格。特別是在平常與學生家長接觸時,應該理智地保持適當的距離,也不要討好權貴的子女,媚態百出,更不要在學生和家長面前隨意釋放你的粗鄙。第四,教師要有愛與敬重的閱讀。不僅如此,作為一名教師還有責任和義務引導你的學生熱愛閱讀。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著,像一個人一樣的活著……

我不得不承認,吳老師所追求和嚮往的“不跪著教書”是一種理想的教育,是一種高尚的教育,也是我們的民族和時代需要的教育。而現實卻往往令人失望。懸在每個教師頭頂那許多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指揮棒,豈能容你做得了半點主,你能不下跪嗎?反思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生涯,很慚愧,我不敢說我沒有過跪著教書的歷史。我也不知道有幾位同仁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我從未有過跪著的歷史!”

《不跪著教書》對廣大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劑補鈣的良藥。我以為這本書也很適合關心教育事業的人士閱讀。老實說,吳非老師的想法有太多不合時宜的地方,跟蘇東坡一樣,這個優秀教師也是一肚子不合時宜,比如絕不接受學生家長請吃飯,在今天,99%的老師做不到。但我還是要說,我敬佩吳非老師,這樣的人在教育界立住了,是一個奇蹟。有這樣的人,中國的教育才讓我看到了希望。

我想我能夠這樣來理解這些話的涵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有責任提高自己的修養,傳授知識,促進學生的思想交流,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堅韌他們的骨氣,提高大家的民族氣概。

吳非 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說得多麼樸實、多麼中肯呀。他是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中國人曾經有著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從骨子裡向外透著奴性。封建主義早已滅亡,可它給中國人帶來的精神毒害還不可能說消失就消失。還有人可能還在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跪著生活。為了不使我們的下一代繼續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吳非老師所說的,得要站直了教書,得要有鐵骨!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舉行“書香飄滿校園”讀書活動,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大大激發了廣大師生的讀書熱情。每年推薦的“教師必讀書目”,對教師的讀書是一種很具體、很有效的指導。假如,我們的教師都有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假如,我們的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為豐富自己而不斷地讀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把讀書作為提高生命質量的途徑;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邊讀書,邊研究思考,那麼,我們的教師生活就充實了,精神就豐滿了,心靈就淨化了,教育就有智慧了,生命就有價值了,人生就有意義了。

讀書,思考,實踐,再讀書,再思考,再實踐,這是一個迴圈往復的規律,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將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堅持遵循這一規律,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