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精選12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25W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 篇1

一口氣讀完了魯迅的《阿Q正傳》,因為中篇小說,並不長,所以騰出一點點課餘時間就可以把它看完了。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精選12篇)

初讀《阿Q正傳》往往會覺得很噁心的,其中的阿Q簡直就是一個丑角,一個人怎麼可以這樣子受屈辱卻不反抗的。魯迅先生塑造這樣一個丑角,是用心良苦的,我不知道魯迅先生是懷著怎樣一種悲痛的心情寫下這些文字的,看到國人病態的心理,雖然在走用文章來喚醒國人的道路,但從魯迅的作品中總是透出光明未來還很遙遠的悲涼。

看完全文,恐怕大家都會對阿Q印象深刻。阿Q是未莊的一個貧苦的小人物,他的地位是如此卑微,連姓名都沒有,只能叫阿Q。阿Q沒有家,只能在土榖祠住著,生活來源是靠幫大家做短工,他很勤勞,無論讓他幹什麼都行。因為阿Q處在社會最底層,所以他必須忍受著有錢人的欺負和村裡人的戲弄、侮辱。說到這裡就提到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幾乎每次捱打,他都會用“兒子打老子”的話來安慰自己,以求得精神上的勝利,而當比他弱的人出現時,阿Q又常常用“恃強凌弱”來證明自己的力量。後來革命黨要進城了,阿Q本以為革命黨就是造反、造反就是與他過不去,於是對此深惡痛絕,但後來發現革命黨是造舉人老爺的反,他以為革命後就能要什麼有什麼了,所以就去革命了,他的革命行動卻是去靜修庵裡胡鬧。阿Q自始至終都處於一種野蠻的壓迫剝削之下,自己也是愚昧麻木的,直到阿Q被送上刑場,他都不能真正覺悟。每當讀到關於阿Q的情節的時候我都很惱火,真是愚昧麻木之至。

其實,不止是阿Q,小說中的其他人物也是作者的諷刺的物件。先說趙太爺父子吧,趙太爺一向瞧不起阿Q,連阿Q姓趙的權利都給剝奪了,趙太爺三妻四妾,但阿Q向吳媽示好時趙秀才就要用大竹槓打他,不僅這樣,後來地保還來壓榨了阿Q酒錢以及定了5個慘無人道的條件,把阿Q的身家剝奪得所剩無幾。趙太爺還製造流言,使阿Q斷了生計。聽說阿Q那兒有便宜貨,平時一向吝嗇的他不惜打破不點燈的傳統並且讓秀才的妻子去找阿Q,聽說阿Q沒貨了,他又換成原來的面孔。聽說阿Q革命了,趙太爺居然也肯叫阿Q為“老Q”。當革命已成定局,趙秀才也把辮子盤起來,並且花了四塊大洋買了個“銀桃子”使自己成為革命黨人。趙太爺父子驕橫無理、狡詐、吝嗇、投機,十足個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

王胡平時一再欺負阿Q,但當阿Q“中興”歸來時,還在舉人老爺家幫過忙時,王胡肅然,當阿Q用王胡的脖子做講殺革命黨故事的道具時,王胡立刻害怕且再也不敢走近阿Q了。不止他們,幾乎未莊的所有人見到阿Q“中興”歸來時都一改平日嘲笑他的習氣,都對阿Q肅然起敬了。

假洋鬼子也是個典型的形象,他去上過洋學堂、還去了東洋,於是把辮子剪了,穿著西裝,自以為很了不起,而當回國後發現沒有辮子不利於自己做官時,又去弄了個假辮子來。他還是未莊第一個加入革命黨的人,“已經留到一尺多長的辮子都拆開了披在肩背上”,他就這樣成為了一個封建與資本主義的扭曲結合體。

全文都是各色各樣的丑角色,這也是我常常不忍心讀魯迅的作品的原因,我最近還看了紀念魯迅誕辰一百週年的電影《阿Q正傳》,活生生的阿Q讓人覺得越發噁心。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 篇2

《阿Q正傳》最初發表於《晨報副刊》,後收入《吶喊》。是魯迅的一部中篇小說。魯迅在談到這篇小說的寫作動機時曾經說過,主要是為了揭示“國人的靈魂。”(《阿Q正傳·英文版序》)魯迅在這篇小說中表現出來的改造“國民性”的思想;魯迅對阿Q表現表現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

小說的中心人物是鄉村流浪漢阿Q的。《阿Q正傳》通過阿Q和他周圍人的冷漠形象地揭示了中國農民的麻木和不覺悟,揭示了人性的弱點。也折射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致命弱點。

阿Q是一個貧苦的流氓無產者的典型。

阿Q是個受壓迫的農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無名無姓。有個姓氏卻被趙太爺剝奪了。只能靠打短工為生活。——“別人舂米,他便舂米;別人插秧,他便插秧。”

阿Q性格的最主要的特徵是“精神勝利法”。所謂的“精神勝利法“就是在現實中無法獲得滿足只好在精神上、在幻想中尋求自我安慰。小說中的《優勝記略》和《續優勝記略》都是他的這種精神勝利法的表現“行狀”。歸納起來,精神勝利法的主要特徵有:自欺欺人、自我安慰。阿Q只求在精神上戰勝對方,既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死要面子又欺軟怕硬,麻木健忘而糊塗終生。比如,被人打了,就用“兒子打老子”來自我安慰;別人說他混得差,他就用“祖先比你闊”來搪塞。具有驚人的健忘症。前面被人打了,轉身之間忘得一乾二淨。轉嫁痛苦,耍無賴。畏強凌弱是他性格的重要特點之一。剛剛被強者假洋鬼子用“哭喪棒”打得鼻青臉腫,轉眼之間就去欺辱小尼姑,強行摸小尼姑的頭,還說“為什麼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偷了別人家的蘿蔔,卻要蘿蔔說話。等等。

但“精神勝利法”不是阿Q最根本的特徵,他的根本性格是缺乏起碼的自我意識和個性意識。

阿Q的身上還有封建的正統思想和傳統意識。他認為,凡是革命都是與他作對,革命黨捉住都要殺頭。這體現了阿Q身上的保皇意識。他自己雖然經常受到別人的侮辱,但卻以欺侮女人為樂。並且認為“女人是禍水”,自認為“男女之大防甚嚴”,超過了古今的聖賢。儘管到處流浪,還要傳宗接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是這種宗法家族思想的體現。

阿Q參加革命,其實對革命並不瞭解,一個把自由黨變成了“柿油黨”的流浪漢眼中的革命,是完全根據自己的本能來確定其含義的。在阿Q的眼中,革命就是古代戲曲中的場面——“銀盔銀甲。三尖兩刃刀”;所謂的革命,就是搶得財產,把秀才家的寧式床搬來;就是搶得女人,把秀才老婆和女兒等女人搶來,享受他得三妻四妾式的帝王生活;就是仇殺,把秀才等殺掉,把王胡殺掉;就是欺壓別人,讓小D搬東西,搬不快就打。所以,阿Q的革命一旦成功將比失敗讓人更加可怕。

阿Q性格有著深刻的文化根源。它與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中國屢遭外國侵略的屈辱歷史相聯絡。是那種雖然破落,但還自認為是天朝上國的鴕鳥精神的折射;它也是中國小農經濟社會的產物。中國小生產者的保守落後、不覺悟等弱點使阿Q這樣的農民更容易染上“精神勝利法”。同時,阿Q的性格還與傳統的儒家文化尤其是道家和釋家文化相連線。迴避現實和不敢面對現實,是阿Q和傳統的道家和釋家文化的相通點。

《阿Q正傳》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魯迅寫作這部小說的目的,就是要揭露“國民的劣根性”,因此,阿Q的性格就是現代中國國民性的象徵。小說特通過阿Q身上的“精神勝利法”揭露了中國的民族劣根性,揭示了病態社會人們的病苦,“以引起療救者的注意”。阿Q時代屬於過去,但阿Q性格包含的內容並未絕跡,所以現在阿Q是現代中國國民的靈魂。魯迅對阿Q性格的揭露,意在對整個舊社會的批判,對整個舊的意識形態的批判。這體現了魯迅深刻的啟蒙主義的思想。

《阿Q正傳》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 篇3

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為世人留下了許多精神佳作。《阿Q正傳》便是其中的一篇。我興致勃勃地翻開書,開始走進阿Q這個悲劇人物的內心世界。

魯迅筆下的阿Q,受到以趙太爺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的剝削和壓迫,社會地位低下,生活境遇十分悽慘。在他的身上有中國舊式農民安守本分,任勞任怨的優點,也有思想保守、認知愚昧、意識狹隘的缺點。

阿Q是千千萬萬貧苦大眾中的一員,他對革命的認識模糊,直到辛亥革命風起雲湧,他看見趙太爺等一干欺軟怕硬的封建統治者威風掃地後,才開始嚮往革命,但他在思想上並沒有真正認識革命的意義,並繼續用他那可悲可笑的“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根本不承認自己迷信,陶醉於幻想的自尊中,或通過轉嫁屈辱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自輕自賤。當這些都沒用時,就自欺欺人,把失敗變為精神上的虛幻勝利。這一點,阿Q至死都沒有醒悟。魯迅先生借阿Q的“精神勝利法”,批判了那個時代在思想上沒有覺悟的中國人,認為這是中華民族覺醒與振興的最大障礙之一。

阿Q想參加革命,卻不得其所,反而成為革命黨和封建勢力妥協的犧牲品,被送上了斷頭臺,落了個“大團圓”的下場。阿Q的下場,正如辛亥革命的結局;阿Q本身的悲劇,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劇。小說正是通過阿Q的結局,深刻的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這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最終導致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充分發動和依靠農民群眾。

讀完《阿Q正傳》後,我的思緒彷彿回到了清朝末年,我看到了當時農民群眾悲慘的生活景象;看到了革命黨人前赴後繼衝鋒向前的壯烈場面;還看到了一部分像阿Q這樣沒有覺醒的中國人……相關:阿Q正傳讀書筆記、阿q正傳讀後感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 篇4

平衡的現象很常見,平衡的圖畫、平衡的文字、平衡的建築……天平是平衡的,世界唯有平衡才能穩定,平衡是不可缺少的。事物需要平衡,心理也需要平衡,看見的東西需要平衡,看不見的更缺不了平衡。但是,這種平衡一旦被扭曲,就不再是原來的平衡了。

我看過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雖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對主人公阿Q卻留有很深的印象。阿Q的“一精一神勝利法”,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種阿Q一精一神就是一種心理平衡的扭曲形態。

阿Q經常到處惹麻煩,總被別人打,但他並不傷心沮喪,並沒有感受到失敗的痛苦。被打之後,總是笑著說:“兒子打老子”,然後很快地將這件事忘記。一般來說,不管有錢沒錢,都要到酒店去喝幾口酒,下次還不改,仍是被打。有一次他又招惹上了一個人,那人叫王胡,王胡打了他之後說:“這不是兒子是打老子,是人打畜牲。”阿Q連連答應,可是王胡一走,他又說兒子打老子了。這種一精一神勝利法倒也好處不少,整天笑口常開。但是他的處理方法不對,不應該將事忘記,而是應該記住,不去再做類似的事了,這樣,偶爾用用這種方法,也其樂無窮。

阿Q被比他厲害的人打過之後,不服氣。這時候,若過來的比他弱小的人,那就倒黴了,那個人就要被阿Q好好欺負一番了。那次被那個假洋鬼子打了一下,不快活。正好一個小尼姑過來了,阿Q就將她打了一頓解氣。那個小尼姑氣憤地跑了,罵他,他反倒哈哈大笑。這樣阿Q就獲得了心理上的平衡,嚐到了勝利的喜悅。

像阿Q這樣的人,現在也有,特別是欺負弱者這一行為,在學生中是常見的。但是,阿Q這樣與那時候的背景有很大的關係,是時代創造了阿Q,是時代造就了“一精一神勝利法”,是時代扭曲了人的心理。

魯迅的這本書,真實的反應了那個時代人民的生活,阿Q的悲劇想必是千千萬萬人的結局吧。難怪魯迅先生要“棄醫學文”來矯正國人“扭曲的平衡”。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 篇5

阿Q轉敗為勝的精神療法可謂獨樹一幟,在他身上也總會屢屢呈現出來奇特的效果。因此,他獲益匪淺。應該佩服他的明智與豁達,總是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

阿Q看到別人捉蝨子,身上也條件反射似的不舒服起來,併為在衣服上捉到的蝨子少而惱怒起來,最終引來一場沒有理由的被打。說他骨頭賤,還不如說他身上存在有一種劣根壞習慣。他總是不甘寂寞,總是到處惹是生非,又總是處處被整治被譏笑。阿Q一生沒有女人,不曾想而立之年卻動了念頭,整日裡忿忿然內心不平。但是戀愛卻是他自己的一廂之願,招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一頓竹槓加身、以及地堡的訛詐。僅有的一丁點隨身物品被敲詐了,他還沒有忘了喝黃酒,真個是長不了耳性,無藥可救。舉步唯艱的阿Q一時間成了人見人煩的瘟神,遠遠避著。於是,他感覺著世界變得稀奇古怪了,到處是白眼。在這一刻,阿Q似乎真的是最倒黴的孤家寡人一個了,福不雙至,禍不單行!

我們的阿Q似乎真的到了窮困潦倒、永無出頭之日的地步了?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居然還能再次得到榮歸故里之神的眷顧。沒有立足之地的阿Q餓著肚子離開了未莊,一段時間後當他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的時候,搖身一變,儼然成了腰纏萬貫的爆發戶大老爺。他離開時悄無聲息,人人討厭;回來時驚天動地,人人敬畏。從本質上說,阿Q依然是人們討厭和譏笑的角色,但是他手裡有用的東西卻是人人希望算計的。可以從他這裡得到點油水或其它好處,才是人們笑臉對他的真正原因,所以說,他是沾了東西的光,被人們一塊兒另眼相看而已。不過,阿Q卻不管這些。在他的思想裡,能得到趙家太爺那樣的敬畏總歸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當從他這裡榨乾了油水,無法再有便宜可佔時,人們又露出了本來的真面目,不再心生敬畏,仍然譏笑他排擠他。

討厭——敬畏——討厭,這些變化很值得商榷。

在那暗無天日的年代,不知何時興起了革命。而且這股革命的風暴竟然也刮到了未莊,刮到了阿Q的耳朵裡。阿Q對革命的實質內容一無所知,卻嚷嚷著要革命。但是,革命這杆大旗早已被一些頭上“帶尖角”的人給霸佔了。阿Q被所謂的自稱革命黨的人給拒之門外了。從未見過革命黨的阿Q既神往革命,時刻盼望著能參加革命,又害怕被當官的殺頭。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 篇6

阿Q是辛亥革命前後落後農民的典型。他深受剝削壓迫,卻極為糊塗落後,其性格呈現出十分複雜的狀態。不過在諸多因素中,有一個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徵——“精神勝利法”。阿Q不正視現實,不思做真正的反抗,而用“精神勝利法”,自欺_,知道臨死前,在死刑判決書上畫圈,他也“立志”要比別人畫的圓,結果畫成了瓜子模樣,他還自我安慰:孫子才畫得很圓呢!

我想,正是這種“精神勝利法”,使阿Q一輩子被剝削被壓迫被欺凌,卻始終處於一種麻痺狀態,直至被無辜殺害。

而魯迅塑造阿Q的目的,也是為了“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阿Q是那個“吃人”時代的特定社會的產兒,有其鮮明的個性,因而是具有巨大概括力的成功的典型。阿Q即使在現代社會,也帶有很大的普遍性,其“精神勝利法”是社會的通病,並非落後人士所特有。

當與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時,用並不存在的過去來誇耀於己,僅為獲得心靈上的一絲慰藉。

他遭別人毆打,無力還手,懊喪過後,心想:我總算被_打了,他太強了。於是心滿意足起來,似乎轉敗為勝。

向別人表白未果,於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想著自己的優點去與對方的缺點比較,然後妄自尊大,接著又歡天喜地的進行另一次戀愛。

這些社會上“精神勝利法”的現實確實是橫亙在我們面前的嚴峻挑戰,只有找準這一現實問題的“題眼”,才能找到_的鑰匙,一方面,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使得如此“悲劇”不斷上演;另一方面,人們自身的不思進取使得他們一味的追求精神上的安慰而毫無實際行動。

“精神勝利法”的存在,也提醒我們,如果這成為一種常態,那麼社會進步將不復存在。因此以實際行動衝破精神防線的建設迫在眉睫,決不能讓社會成為精神中的廉價物,行動中的奢侈品。

“精神勝利法”也許有其可取之處,但弊大於利。因此,要不斷探究幾千年來其演化軌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精神勝利法”真正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創造出與時代夢想交相輝映的燦爛成果!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 篇7

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穀祠裡,只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輕賤,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

當時的統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對喪權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再放眼今朝,社會在不斷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許多的“阿Q”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進,慢慢的墮落成為社會負擔,這些人既可悲又可憐。

“獅子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這是魯訊用《狂人日記》來形容農村土豪劣紳的品性,趙太爺父子是當時農村土豪劣紳的代liu——表。在小說中,他們基本上沒有表現出善性,而是因富貴尊顯而驕橫,又因腐敗沒落而怯懦。他們剝奪了阿Q的最低的生存權利。他們自己可以妻妾成群,卻以封建禮教的維護者的面目出現,懲治向吾媽求愛的阿Q,當革命的風聲傳到未莊,他們卑謙地稱阿Q為“老Q”,當看到革命風暴勢不可擋時,他們又投機鑽營,成為革命隊伍中的破壞力量。

在塑造阿Q這個典型形象時,魯迅先生非常講究情節的張弛、明暗的詳略:對主人公阿Q的活動是露,對其他陪襯人物則是藏,對阿Q在未莊的活動描寫得繁,在城裡的活動則輕描淡寫。此外,魯迅先生還特別工於諷刺手法和幽默語言。

魯迅先生創作《阿Q正傳》的意圖可作如下陳述:著眼於啟蒙,寫出舊中國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憤而又愚昧落後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那沉睡的民眾。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 篇8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一部小說,它有力的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發現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為何會寫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為了想要宣洩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吧!

在文章裡面,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在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力給來的欺壓和 ,阿Q只能自我麻痺和自欺欺人來逃避現實,於是愈陷愈深,他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精神勝利法是給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學,自己明明處於劣勢,但是卻又因為外在種.種的失落,於是只有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安慰。

另外,阿Q生活在沒有人權的時代,他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他靠出賣勞力生活,給人家作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但是阿Q他連基本的人生權利也沒有,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連一間棲身的房屋也沒有,只好長年在土榖祠裡落腳,然後必須強迫接受有錢人的欺負,以及村裡人們的戲弄、侮辱,這個現象讓我感到非常的無奈,在現今社會似乎也是有類似的現象發生,似乎有錢人在社會裡就是老大、而沒錢的就只能成為有錢人底下的玩具一樣被玩弄。在沒有人權的社會裡他的這些做法是否可以給予同情呢?

這文章說明了當時的革命者脫離了人民群眾,革命思想不能為民眾真正所理解,生活在最低層的、受壓迫的、沒有進過城的農民以能看到殺害革命黨為榮,並深深理解了魯迅先生當時的哀痛與喚醒民眾的強烈心聲!

因此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 篇9

上回說了阿Q既可氣還可恨又可笑,今天我讀了《阿Q正傳》的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

這章講了:阿Q剛從城裡回到未莊,卻一言不發。天快黑了。他穿著新棉襖,走進櫃檯,從腰間抓了一大把銅的和銀的,說,打酒來!阿Q給掌櫃說,他去城裡了。然後,全村人都知道了。他給白老爺幫忙。他似乎對城裡人不太滿意。阿Q開始表演殺革命黨,嚇得王胡和別人好幾天都不敢走近他身邊。阿Q從城裡帶回許多舊東西,鄒七嫂、趙太爺都想要,阿Q卻說“沒有、沒有,只剩門幕了”,他只好把門幕賣給了有權有勢的趙太爺。阿Q的態度讓秀才、鄒七嫂非常氣憤,然而,鄒七嫂將阿Q的可疑之點傳了出去,從此,村人對他的敬畏忽而變相了。

我最喜歡文中描寫阿Q吹噓、炫耀,不知羞恥地表演殺革命黨那一段了:“‘你們可看見過殺頭麼?’阿Q說‘咳,好看。殺革命黨。唉,好看,好看......’他搖了搖頭,將唾沫飛在正對面的趙司晨臉上。這一節,聽的人都凜然了。但阿Q又四面一看,忽然揚起右手,照著伸長脖子聽的出神的王胡的後項窩上直劈下去道:‘嚓!’王胡嚇了一跳,同時電光石火似地趕快縮回了頭,而聽的人悚然而且欣然了。從此,王胡和其他的人再也不敢走近阿Q身邊了。”因為作者用不同的手法把這一段寫的淋漓精緻,讓人讀了還想再讀一遍,還把阿Q的炫耀、自作聰明寫了出來,所以我喜歡這一段。我想:阿Q不知道革命黨是幫窮人解除困難,是讓受壓迫的農民能夠解放出來,能有更好的生存環境而慘遭殺害的吧!我真為阿Q的無知而感到氣憤、也深深為當時民眾的愚昧而感到難過!這一段也充分說明了當時的革命者脫離了人民群眾,革命思想不能為民眾真正所理解,生活在最低層的、受

壓迫的、沒有進過城的農民以能看到殺害革命黨為榮,並深深理解了魯迅先生當時的哀痛與喚醒民眾的強烈心聲!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 篇10

小說的內容,博大而精深,並且無一不閃耀著作者智慧的光芒。本文試從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觀、傳統習慣、革命觀、奴隸性及看客態度幾個方面來加以分析。

一、女性觀

自古就有“紅顏禍水”之說,在士大夫的眼中,女人的意思有兩個:要麼是泥美人似的玩物,要麼是破國亡家的狐狸精。大抵前者多用於詩詞,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施;而在做史論時則是後者的一套論調了,“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啊!男人對女人,一面是輕蔑,一面是追求,連屈辱不堪的阿Q面對靜修庵裡的尼姑也是或“唾罵”,或“伸出手去摩著伊新剃的頭皮”並說著下流話,但同時又是小尼姑引起他對女人的無限聯想並出現了對吳媽的調戲。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女人是奴隸,當男人也成為奴隸的時候,女人便成為物品,連人也稱不上了,男尊而女卑。

二、傳統習慣

“從來如此,便對麼?”作者借阿Q這一人物對這個問題作了闡釋。在阿Q眼中,凡是不合未莊老例的',他都認為是錯的,阿Q的邏輯是墨守成規,反對變革,排斥異己。凡有變化的,他都要加以排斥。小尼姑不合儒教,是他排斥的物件;而假洋鬼子進洋學堂,剪掉長辮子自然也是異端,因而成為他最厭惡的一個人;因城裡人將長凳稱為條凳、煎魚用蔥絲不合未莊老例而不滿意;對革命他一向就是“深惡而痛絕之”的。

傳統有精華與糟粕之分,習慣有好壞之別。尊老子幼,文明禮貌,艱苦樸素,勤儉節約,這些都是好傳統、好習慣,值得發揚光大;至於女人纏足,男人腦後留條長辮子,雖是傳統習慣,則不是什麼好習慣,確確實實是有弊無利。

三、革命觀

阿Q的革命暢想曲——報私仇、分財物、討老婆,這些是他的自我設計,是他對革命的理解,也是他嚮往革命的目的。對“威福、子女、玉帛”(權力、女人、金錢)的追求反映了農民為了“生存和生活”的合理要求,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大小丈夫”們的最高理想。因此,我們可以想見:即使阿Q成了“革命”政權的領導者,他也將只會以自己為核心重新建立起一個新的未莊封建等級社會,這也是歷代農民起義的結果。

四、奴隸性

魯迅對國民精神弱點批判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奴性人格的批判,作品主人公阿Q是一個雙重性格的奴性人物。“見了狼,自己就成為羊;見了羊,自己又變成狼”,這是阿Q性格中最為突出的一面。在“假洋鬼子”、趙太爺這些“狼”面前,阿Q表現出空前的軟弱,乖乖地做“羊”了,任其欺辱。在王胡面前,阿Q雖然不甚服氣,並試圖獲得勝利,然而,在王胡真的動了氣同他打起來的時候,他又軟下來了,“君子動口不動手”,這是弱者的哲學,也是由狼變羊過程中的心理安慰。阿Q式的人物,就是這樣一種兩面人:“他們是羊,同時也是凶獸。”

五、看客態度

魯迅在一系列小說中描寫了神情麻木不覺醒的看客形象:《藥》、《示眾》裡鑑賞殺人場面時,“一堆人”“竭力伸長了脖子”“嘴張得很大”;《孔乙己》中酒客們取笑孔乙己寫“回”字、偷書被打;《祝福》中魯鎮上的人們拿祥林嫂額上的傷疤、阿毛被狼叼走做笑料;而“阿Q十分得意的笑”著調戲小尼姑時,“酒店裡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未莊的人們十分“欣然”地聽阿Q講殺革命黨的事,阿Q遊街示眾時“兩旁是許多張著嘴的看客”,看客們露出“閃閃的像兩顆鬼火”的狼一樣的眼睛。歡迎您訪問,歡迎您訪問,

一部偉大的作品,總是超越時空而魅力不朽。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對我們民族國民性的自我批判,是對人性弱點的大暴露,是現實生活中人們自我審視的一面明鏡。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 篇11

大家好,我是阿Q,今年上六年級了。我帥,我酷,我叛逆!我是新新人類,可我的學習不好,可以說我懶死了。怕什麼?偶老爹有的是鈔票,將來我一定是_公司的老董,學習好有個鬼用。

昨天晚上泡心一愛一的電腦,真爽!作業?去,誰管你,明天的事明天再一操一心好了!早上,和哥們幾個玩了十幾分鍾,不盡興埃啊噢!完了,老趙要來檢查作業了!老辦法,“我忘帶了。”我笑著說。於是,我被老趙“K”了一頓,老趙第一千零一次罰我站在教室後面了。哼!這對我來說可是小菜菜了,我是誰?我是阿Q我怕誰!?哈哈,老趙又氣的臉色蒼白了,氣吧氣吧,反正你也奈何不了我。大不了請我老爹來揍我一頓。捱打不過皮肉苦,怕什麼?老趙也夠“一陰一”的,在黑板上寫了個大大的“醜”字,還要我阿Q來念。我可不念,使用沉默戰術。老趙竟然在上面注了個錯誤的拼音“wu”,存心想讓我出醜啊這。老趙見好不收,又寫了一個“羞”字,還把羞下面的醜改成了五,這是我寫的錯別字啊,有你的。老趙要我上黑板,我阿Q才不吃這一套呢,不來不來就不來!老趙要“假洋鬼子”扶我上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這小子馬上對老趙搖了搖頭,坐了下來,看看看!我多厲害啊!老趙可不是軟柿子,讓我阿Q捏著玩的。他親自出馬來扶我,我這才動腳。看什麼看!沒見過酷哥啊,這叫“特殊待遇”懂不懂!結果,我硬是在黑板前站了一節課。

今天晚上,老趙佈置作業,點名讓我把作業寫在黑板上,我YYP(呀呀呸)!這不是存心讓我阿Q丟人現眼嘛,我不知道你老趙安的是什麼心,不就是想讓我的螃蟹字出醜嘛。沒辦法,阿Q我當此殊榮,寫就寫吧。這可是我寫的最認真,也是最像字的字,可下面還是有人笑我,說什麼我寫的字有多難看。氣死我也!有本事你上來寫啊!告訴你,你還沒那福分!

耶!耶!放學嘍!星期五,哈哈!ILOVEFRL(我一愛一星期五),心一愛一的TV,俺來嘍!

阿q正傳讀書心得900字 篇12

這個夏天真是出奇的熱,沒事幹便倒在床上,隨手抓過一本書來看――《阿Q正傳》――不久從弟弟家借來的。於是隨便翻開一頁瞧瞧,不久,就被阿Q調戲小尼姑的情節吸引住了,逗得我哈哈大笑……於是我翻到了第一頁……

我一口氣讀完了它,讀完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又覺得可笑,又認為可悲。同時又佩服魯迅先生的才華。《阿Q正傳》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後的農村為背景,塑造了一個深受封建主義壓迫和毒害的不覺悟的農民形象。暴露出國民的弱點,寫出國人的靈魂。從作品的宇裡行間中,我能體會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同時作者也集中描寫和痛徹批判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通過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現和悲劇命運,深刻地總結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品在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廣的背景和人物的命運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等糅合在一起,組合得十分成功。

阿Q這一當時國民性格的典型,他臨死前,兩件最遺憾的事情是:畫押的圓圈畫得不夠圓,二是遊街時,沒有唱出幾句戲來。這是多麼的可笑,更是多麼的可悲呀!這決不是臨危不懼,而是愚昧至極,他毫無真正的精神世界,連動物都會同情他這一套的精神勝利法,阿Q沒有靈魂,就是死了也上不了天,只有一幅欺軟怕硬的軀殼,他的存在對別人來說毫無意義。多他不多,少他不少,最多會成為人們無聊時的談資。

阿Q死後,人們的態度各不一樣,有的說:“阿Q是壞人,被槍斃就是證據。”有的說:“槍斃沒有殺頭好看。”還有的卻說:“遊了那麼久的街,竟沒唱一句戲,白跟了一趟。”這些麻木的語言就是對自認比阿Q高一等的人們對阿Q最後的“祝福”,令人可悲!《阿Q正傳》就像是一個凹透鏡,當時的人們就像是一束光,這束光穿過凹透鏡集聚成了明亮的一點,這一點就是阿Q,他的身上匯聚了所有當時的中國人的東西……希望阿Q會在現在的社會裡消失,成為一個真正幽默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