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藝術理論讀書心得(通用6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29W

藝術理論讀書心得 篇1

一學年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年度來的理論學習,有很大的收穫。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美術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在此作一番總結,以便擇優汰劣,取長補短以待來年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藝術理論讀書心得(通用6篇)

一、努力學習,努力提高思想素質

一學期來,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新課程培訓及各類學習講座。認真學習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從思想上武裝自己。另外,我還利用課餘時間學習了《美術新課程標準》,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明確了今後教學努力的方向。通過這些學習活動,不斷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見識、為自己的教學實踐作好了準備。

二、求實創新,認真開展教學工作

教育教學是我們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我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美術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在日常教學中,我堅持切實做好課堂教學“五認真”。課前認真作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教案,並結合各班的實際,靈活上好每一堂課,儘可能做到堂內容當堂完成,課後仔細批改學生作業,不同型別的課,採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學生對音樂更有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欣賞、繪畫及手工製作的水平。另外,授課後根據得失及時寫些教後感、教學反思,為以後的教學積累經驗。同時,我還積極和班主任進行溝通,瞭解學生,改進教法,突破學法。

三、轉變觀念,科學評價學生

按照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師必須要轉變觀念。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中,我善於處理好師生關係,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學生希望教師能夠像父母那樣關心、愛護、體貼和幫助自己。無論在教學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做到為人師表、處處為學生著想,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減負以後,我引導學生組建社會課外活動小組,通過互助學習,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得到加強。為了使美術考試不流於老套、死板,使學生能更自然地表現,表達自己對美術、繪畫的理解,這學期的美術考試我採用了:平時作業為主,佔60%,期末繪畫測試佔20%,美術理論成績佔20%,這種評價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平時美術創作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繪畫、製作比賽和展覽,努力培養美術尖子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要努力學習,揚長避短,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水平。

藝術理論讀書心得 篇2

跟崗培訓期間,宋老師送給我們的書中有一本是《中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我如獲至寶。

讀《中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這本書是讓人愉快的,其中我最受啟發的是錢夢龍老師的導讀藝術部分,即全書的第一部分。

在理論與實踐上,錢先生都展現出一副 “舉重若輕,行雲流水”的姿態,真讓人神往。 錢先生是一個在語文教學上有大抱負的人,經過孜孜以求的努力,經過寂寞與痛苦,他終於達到了一種高度——“舉重若輕,行雲流水”。正如武林高手,輕輕一措手,實已蘊涵深厚內力,能將理論與實踐如此出色地結合,確實讓人歎服。

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結果,但對學生的影響都是終生的。一件件事例,一遍遍反思自省,也使我對教師的責任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語文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指導學生學好語文,更應該重視對學生心靈上的關懷,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關懷,尊重差異,尊重個性,尊重天性,尊重人格,激發學生的自尊心,激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的上進心,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獲得充分發展,讓心靈之花充分地綻放。

資訊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知識更新是如此之快,我們教師就應該及時更新觀念,多一些探索,讓教學方法、教學情景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滿足學生在原有知識能力上有所提高的需求。教學中,少一點權威,多一分民主;少一點統一,多一分個性。少一分歧視,多一分尊重,讓學生生命更鮮活。生活中,給孩子創造活動空間,讓其擁有奇特的幻想,多一分主動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讓學生主動去迎接挑戰。

作為老師平時要經常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要每個同仁都認同你確實也是比較難的,但不管如何,這些都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不能搞花架子,弄形式,為改革而改革,今天弄出個什麼法,明天發明個什麼模式,這些其實是非常可笑的,而發生在具有較多知識的語文教師身上更是可笑。可是,我們常常在不自覺中就犯了這樣的毛病,以後應引以為戒。錢先生也一直強調不要在一些概念上作過多的爭執,他本人就很不在乎別人在概念上對他的“導讀藝術”的指責,正如他自己說的,能把學生教的聰明瞭,這樣的教學法就是好方法。這實在是舉重若輕的一句話,是高手的“四量撥千斤”。所以,像錢先生這樣從教學上升為理論高度固然是好,但假如暫時達不到這種境界,也不要硬要弄個什麼名目來表明自己的教學改革的立場。紮紮實實地教書,能帶領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這就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錢先生說:“我是一個精神上的長途跋涉者,我的腳下永遠是起點。”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以此勉勵自己。

藝術理論讀書心得 篇3

時間過得飛快,想想自己工作也已二十幾年了。送走的學生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樣,也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總覺得現在的學生真是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曾幾何時漸漸和瀟灑自如越離越遠,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嘆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回顧這些年的教育教學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為人師,為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為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祕,能觸控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為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瞭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髮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說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說: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為人師表。

藝術理論讀書心得 篇4

個人意願與集體結果之間的鴻溝。

若想依照正在生成的未來作出對應,就要求我們必須轉變行為發源的內在場所。我們必須暫懸慣有的判斷力,使注意力轉向,放下過去,融入想要通過我們生存的未來,令其變為現實。

環境的變化越巨大,我們就越無法依賴過去的模式。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更加需要學著去關注並融入正在形成的未來可能性。

精神文化鴻溝根源於自我self和大我Self的分離。代表了我們的行為與我們到底是誰之間漸行漸遠。

正外部性流向頂端,負外部性流向低端

Albert Einstein observed, “The significant problems we faced cannot be solved at the same level of thinking we were at when we created them”

評:文章開始大談3個鴻溝,及生態鴻溝、社會鴻溝和精神文化鴻溝。我對前兩個鴻溝不以為然。所以對他所謂的幾個泡沫直接略過。

1.0國家集權→等級與控制→傳統意識。

2.0自由市場→市場與競爭→自我系統意識。

3.0社會市場→網路和協商→利益相關者意識。

4.0共創→從整體觀察和行動→生態系統意識。

基於覺察的集體行動(Awareness-based collective actions),該行動不再使用我們習以為常的就有集體化模式,即領導層由上至下強制灌輸集體意識的金字塔模式,而是使用更加趨於水平化的新模式,其中每一個個體節點都能夠關注他人的利益。

《第五項修煉》(The fifth discipline)

漢諾威保險公司前任執行長:一項干預措施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干預者的內在狀態(Interior condition)。

從正在生成的未來引領變革

自然流現(Presencing)有機融合了感知(Sensing)和在場(Presence)。

自然流現的原則

一、能量追隨關注力。

你關注哪裡,系統的能量就會流向哪裡。含義就是,我們應該將注意力從想要避免的情況上移開,轉而去關注想要創造的現實。

二、追隨U型的3個動向。

沿著U下行:觀察、觀察、再觀察。停止下載,讓自己完全沉浸在最有潛力的場所,沉浸於對所應對的情景最為至關重要的場所

達到U的底部:進修並反思,允許內在覺知得以生成。去往靜默的場所,使覺知浮出水面。在這裡你要分享並反思你在深層次聆聽場所學到的一切,試問你自己,是什麼想在這裡生成?他與通往前方的旅程有何關聯?我們如何才能成為未來的一部分,而不是隻抓著過去不放?

沿著U上行:即刻採取行動,通過實幹探索未來,開發一個原型。通過圓形可以小範圍的迅速的及時地探索未來,可以快速的從所有利益相關者處獲得反饋,使你的想法得以重複演繹並進化。

圖:共同感知和共同創造的U型過程 P23

三、探索自我的邊緣。

開啟的思維(暫懸舊有的思維習慣)、開啟的心靈(同理他人,通過他人的眼睛看待一個情境)、開啟的意志(放下過去,接納新生)。

四、穿過針眼。

每個U型歷程的最深處都是一個界點。針眼這個詞指的是古耶路撒冷的一道窄門,商人如果想讓駱駝通過這道門,就必須先把駱駝身上的貨物都卸下來。同樣的,如果我們想通過U型底部的針眼,我們也必須放下一切不必要的負擔。

五、轉型的3個敵人。

評判之聲(關閉開啟的思維),嘲諷之聲(關閉開啟的心靈)和恐懼之聲(關閉開啟的意志)。

六、開始總是先關注裂縫。

七、支撐起一個空間,使談話場域從爭論蛻變為對話和集體創造力。

對話和集體創造力這種較高層次的談話就需要有較高質量的容器和支撐空間。

八、強化自然流現的源頭,從而避免固步自封的毀滅性力量出現。

圖:U型空間和反空間 P26

固步自封的空間會將我們拋上這樣一條軌跡:否認(看不到周圍的事實),失察(缺乏對他人的同理心),固步自封(失去了和大我的聯結)以及毀滅(摧毀他人和自我)。

封閉的思維,唯一真理論,片面的直線型的溝通。

封閉的心靈,唯我獨尊論,透明度低排他性強。

封閉的意志,唯一意志論(盲從),只為少數人的福祉服務的意圖。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事故。

附近居民的撤離行動在事故發生超過24小時之後才開始。

過了幾天,這些高輻射物質蔓延到1000公里以外的瑞典,出發了當地核電站的警報器。瑞典政府迅速警示民眾注意輻射塵。

我們與自然的關係,生態鴻溝。

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社會鴻溝。

我們與內在自我的關係,精神文化鴻溝。

盲點一、結構

結構分離和系統極限 P49

《增長的極限》

盲點二、意識

藝術理論讀書心得 篇5

如果你心中存有關於思考、學習、組織創新、組織變革等疑惑的話,那麼在《U型理論:用心靈的力量改變學習的本質》一書中,會找到相應的答案。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奧托•夏莫,和彼得•聖吉一起研究學習型組織方面的理論和實踐,彼得•聖吉是《第五項修煉》的作者。

本書一千多頁,讀起來令人生畏。前前後後看了三週,中間有擱置幾天未讀。出現不符合我閱讀習慣的詞語閱讀中就跳過,如下載、暫懸、晶透化、未來之湧現等。為了儘量去理解作者的觀點,決定寫篇讀書筆記。試圖從作者的觀點、核心思想、如何聯絡實際加以應用等方面去著手寫筆記。看完恆大的球賽,一直寫到12點。中間不斷的回頭去看讀書時的書摘,不明白的重看了重要章節,然後放下睡覺。清晨醒來,昨夜的內容又重新湧現出來,突然一下子覺悟了。U型理論不正是描述了放下然後安靜然後深度關注然後領悟的狀態嗎?當我在晚上寫筆記的時候因為未有感知所以處於下載狀態,睡覺就是將問題放下處於暫懸的狀態,當清晨去除一切雜念後出現領悟,不就是處於晶透化的狀態嗎? 當獲得了領悟後知道我該如何去改善自己的思考方式不就是未來之湧現嗎?U型理論不是玄而又玄的學說,而是對思維過程客觀規律的總結。相比觀察客觀世界,認識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創意是如何產生的更加困難。通常我們無法說清一個想法如何產生的,那麼有效的思考和不斷的進行創新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無法理解一些傑出的人物,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奇思妙想,為什麼一些企業或組織可以不斷變革創新,走在時代的前列,那麼閱讀本書會讓你有所收穫。

U型理論的核心思想是開放的思維、開放的心靈和開放的意志。當人們放棄固有的想法、實踐甚至身份,通過傾聽觀察看見不可見。進行更深層次的關注、感知和領悟。激發自我內在狀態,釋放出巨大的力量,接受高度模糊、不確定,面對不可想象的問題,嘗試不可能。

U型過程實現的七個步驟:1、意識2、觀察3、感知4、在當下5、晶透化6、建立原型7、執行。譯文來自美語語境,有點艱澀難懂。不過孔子《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有助於我們理解七個步驟。知道應該達到的境界可以使自己更加堅定,志向堅定才能鎮定不燥,靜而不燥才能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有所收穫。

如何才能達到這種境界?需深刻理解觀察、傾聽、交談的含義。造物主賜予人類眼睛、耳朵、嘴巴這些器官是感知世界的,而當人類成長進化獲得知識和經驗後,這些器官的功能不再被很好利用。觀察三境界:看不到變化,看到不可見,看到未來。傾聽的四境界:淺層的習慣性傾聽,批判性傾聽,換位思考的傾聽,接近內在、根源的傾聽。交談的四層次:下載、爭論、對話和當下。當我們的思維繫統禁錮在下載的模式當中,沒有認識到你所看到的(減少了感知和思考);沒有說出你所想的(減少了思考和談話);沒有按你所說的去做(減少了談話和“行動”);沒有看到你所做的(減少了感知和行動)。我們需要拋棄陳舊的工具,用嶄新的眼光看待問題。必須放棄傳統的反應和執行模式,深化對世界的注意力和好奇。我們必須將關注的焦點從習慣性地看世界重新定向到關注世界的根源——我們的盲點。唯有和這個根源相連,我們方能接近湧現中的未來。

藝術理論讀書心得 篇6

《U型理論》內容簡介:我們生活在一個體制化失敗的時代,需要嶄新的意識和集體領導能力。在這本開創性的著作中,奧托?夏莫邀請我們一起以全新的視角審視世界,探索一種革命性的領導方式。關注的物件和關注的方式是創新的關鍵所在,而阻礙人們有效關注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完全理解關注和意圖產生的內在場境,並與之建立連線。這就是夏莫所說的“盲點”。穿過夏莫的U型過程,我們有意識地接近“盲點”,並學會了與“真實的大我”——知識與靈感最深層的源泉——建立連線。這就是“在當下(presencing)”,是夏莫結合了“當下”(presence)和“感知”(sensing)兩個概念創造的一個術語。在對150多名實踐者和思想領袖長達20xx年的研究、行動學習和訪談的基礎上,U型理論提供了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故事和例證,收錄了許多練習和實踐,幫助領導者以及整個組織轉變意識,與未來最佳可能性建立連線,並獲得創造未來的能力。

U型理論讀後感,來自當當網上書店的網友:儘管很多人都贊同愛因斯坦的觀點:“問題不能在其所產生的意識層面上得到解決”,但是核心問題是如何轉變這一觀點。U型理論結合實踐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整合視角,來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諸多議題。

U型理論讀後感,來自卓越網上書店的網友:這本書是一個靈感。它解讀了創新過程的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