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通用23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09W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1

<<論語>>著本流傳了千百年的書籍,只到今天,甚至連外國人也來學習<<論語>>。孔子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教育家,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一筆不可用金錢衡量的財富。裡面的精神足以使我們學習一輩子。年幼的我,讀完《論語》,雖然裡面有很多精神仍不能充份瞭解,可是讀完著本名著後心得也很多……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通用23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著句話的意思是說:“學的知識要時常去複習,不也很快樂嗎?”單單這句話就不僅教會了我一個道理,還教會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從前,老師教過的知識,我從來都不懂得複習,總以為自己後會把這些知識記住。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到了即將大考的前幾天,媽媽一檢查,才發現自己記住的東西並不多,在離大考的前幾天裡,總是在很辛苦地記知識點。即使是這樣,還是不能把知識點都記全。在考試上吃虧的總是自己。可是當我讀完《論語》之後,我開開始對老師當天教的知識進行復習,知識果然記得牢了,成績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論語》教會了我一個學習方法,使我學習更輕鬆了,學得更高興了!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張威威。”意思是說:“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卻經常侷促憂愁。”小時候,媽媽買來了牛奶,我卻把牛奶藏起來,不讓姐姐知道。上學時,我經常擔心:姐姐會不會找到我藏起來的牛奶呢?媽媽會不會發現呢?當我讀完《論語》之後,我主動地把牛奶拿了出來,媽媽也表揚了我。《論語》教會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這樣使我再也不會擔心牛奶被姐姐找到或被媽媽發現我把牛奶藏起來了。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孔子留給後人的思想,他的言傳身教被弟子所記錄下來,形成了最有名的《論語》。每每誦讀它,都能教人反省和深思。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最喜歡的是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翻譯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了呢?”這則對我啟發很大。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也在時常在反省自己。在生活中為人處世的時候,有沒有盡心去幫助朋友,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特別是在我們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所有的事情都是很快的解決,包括友誼,我悟到:在生活中誠心誠意對待朋友,有困難盡力幫助,這樣的自己會很感到很充足也很愉悅;在工作上,我時常反思自己在上課時,有沒有把重難點講清,有沒有關注學生,學生有沒有掌握知識,有沒有及時給予學生鼓勵,當發現學生還學不懂時,我也會反思自己是不是備課沒有認真,授課時沒講清楚,表達的方式是否準確,在課後輔導學生時,是否做到耐心細緻講解;在學習時我也時常反思,不管是校外培訓還是校內教研,還是導師指導,在這些過程中我都能虛心學習,並多鑽研複習,爭取做一名合格的老師。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在那個年代什麼都很慢,古人們的人生也在慢慢規劃,正如孔子所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每到人生的一個階段就做這個階段該做的事,而到了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人急於成功,忽略了做學問的樂趣,也沒有了古時悠閒的生活意境,每天匆忙的奔走在路上,幸福感卻沒有因此提升,快樂少了。

孔子留給後人的思想還有很多,現在,讓我們不妨慢下來好好品讀孔子留給我們的思想,雖然有些並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經典永不會過期,值得我們誦讀。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3

今天,我讀了《論語》的鄉黨篇十。其中有一則很吸引我,令我讀了許多遍。

”執圭,鞠躬如此,如不勝,上如輯,下如授。勃勃戰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這一則很令人難以想它的含義。我先看要點, 把不懂的字給弄懂,如:圭,從課下注釋,我瞭解到這個字唸的和歸一樣的讀音。意思是:一種上圓下方的長條形玉器。舉行朝娉,祭祀,喪葬等禮儀大典時,帝王 ,諸侯,大夫手裡都要拿著這種玉器,以不同的地位身份,所拿得圭也各有不同。這裡只大夫出使到別的諸侯國去,手裡拿著代表本國君主的圭,作為信物。就這樣 我一個字一個字的理解和翻譯。譯出了這個句子大概的意思,雖不完全和課下譯文一樣,但也八九不離十了。課下參考譯文很難有太多的詳細分析。

譯文是這樣的:孔子出使到別的諸侯國去,舉著圭,低頭躬身非常恭敬,好像舉不動的樣子,向上舉好像作輯,放下來好像遞東西給別人。臉色莊重而昂奮,好 像戰戰兢兢;步子邁的又小又快,好像沿著一條直線往前走。在獻禮的儀式上,顯出和顏悅色。以個人身份私下見面時,滿臉笑容。看著澤文,我更進一步瞭解了孔 子。

我的感悟是:以上這五章,集中記恭敬而有儀載了孔子在朝,在鄉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場合,對待不同的人,往往 容貌、神態、言行、都不同。他在家鄉時,給人的印象是謙遜、和善、的老實人,而他在朝廷,則態度恭敬而有威儀,不俾不亢,敢於講話。他在國君面前溫和恭順 ,侷促不安,莊重嚴肅又誠惶誠恐。所有這些,為人們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體的資料。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4

一回家,開啟電腦,閱讀著《論語》。聽到這2個字也漲了,哎,我還是對小說一類“情有獨鍾”啊!看著從未接觸過的高深,感慨萬分,我們的目光太短淺了!我看著這論語,腦子裡一片空白,看不懂啊!算了吧,今天暫時先將就一下看吧,鑽研吧,明天再買論語來讀讀。只見電腦螢幕上顯示著這麼一段文字: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然後下面的解釋一大堆,我只好來概括一下啦!

“不亦說乎”的這個“說”要讀YUE(最後一個音)而“人不知而不慍”的這個“慍”字,要讀yùn。接著第一句話是說了學習的方法;第二句是說了學習的樂趣,裡面的“朋”字就是指“同學”“同班”的意思相近,也是指,志同道合的人;第三句話是講了為人的態度,屬於個人修養範圍,“君子”呢,也就是指有高尚品質的人。

《論語》中還有許許多多諸如此類的話,很是深奧,但弄明白了,會覺得很有道理,也會促使我們饒有興趣的讀下去,瞭解更多的知識。說實話,我現在對《論語》的看法大大改變了,我覺得《論語》這本書VERY GOOD!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5

一代智者萬代師,被稱為”至聖“的孔聖人孔丘,以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在腐朽的世界上閃耀著自己的光芒,他堅信”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他使用”溫 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學習方式,他貫徹”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為人處世之道……那一句句論語,傾訴著 他的心聲,那一句句論語,凝聚著他的智慧。哪怕相隔幾千年,我們依舊聆聽著他的教誨,我們懂得了”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中心,無友不如己者,過則 勿憚改“中孔子的告誡,我們明白了”禮之用,和為貴,賢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中他的教導。而那一條 條論語中,最令我觸動的,還是——”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在孔子的眼中,有智慧的人,最高修為就是不會迷惑,這樣的人,早已看破了世間紅塵。經歷了太多,在謎題中徘徊,最終擁有了現在的成就,因為見過太多, 所以自信,也不會被事情迷惑;而有仁德的人,最高修為就是不會憂愁,因為仁德,所以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擔憂,見識過了風風浪浪,經歷過了大風大雨,才有瞭如 今的平靜。這樣的人,哪怕天塌了下來,也只會安安靜靜的去補救;而那些有勇氣的人,最高修為就是不會畏懼,有了勇氣,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困難再大, 風浪再急,就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就是因為勇氣,有了支撐下去的信念,因此,無論什麼樣的危險,也會慢慢在他們心中的勇氣下慢慢灰飛煙滅。

從古至今,成為聖人的人太少太少,只是因為心中的雜念,唯有孔丘,不僅見多識廣,待人寬厚,更是無所畏懼。或許我無法真正理解孔子,解析論語,但是, 我知道,唯有孔子,能在亂世中,依舊馳聘神思妙想。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6

儒家文化是具有鮮明的以“人”為中心的倫理型文化。《論語》把人分為聖人、賢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眾人、野人、小人等,但實際上又可大致可分為聖人、君子、眾人、小人四類。聖人很難做到,誰也不敢說自己能做得到,大家都是眾人,甚至是小人。小人不是我們所推崇的,我們所推崇的是君子。君子是我們做人的目標,是我們努力要做成的一種人。所以在《論語》裡提到君子的就有80餘處。那麼,《論語》裡崇尚的“君子”是怎樣一種人呢?

君子是一種道德高尚的人

君子的美德之一就是要寬容。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坦”即平;“蕩蕩”即寬廣的樣子;“長”指常;“慼慼”是憂愁、悲傷的樣子。意思是說:“君子總是心胸寬廣,小人常是憂愁悲傷。”

寬容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是能得到百姓擁護,有親和力的條件。孔子說“寬則得眾”(當權者寬容就會得到百姓的擁護)。所以,商湯說:“如果我本人有罪請不要牽連天下萬方;如果天下萬方有罪,那罪就由我一人承擔。

君子的美德之二就是要謙讓。孔子認為君子有四種道德品行。其中之一就是謙遜。

君子的美德之三就是講仁義。君子明白的是大義,小人懂得的是私利。正因為如此,君子厭惡傳揚別人壞處的人,厭惡處在下位而誹謗地位在他以上的人,厭惡勇敢卻不懂得禮節的人,厭惡固執任性頑固不化的人。

君子是一種能力高強的人

《論語·為政》記錄了孔子的話“君子不器”。意思是說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只僅僅具有一才一藝就行。“文質彬彬”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論語·里仁》記錄孔子的話:“君子之於天下,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無適:沒有專門的規定一定要這樣。無莫:沒有專門的規定不能這樣。義:宜,適合。比:挨著、靠近。意思是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事情,沒有固定不變的要怎樣做,也沒有固定不變的不應該怎樣做,而是怎樣適合情理,就怎麼去做。這裡所說的情理,實際上表現了作為君子的一種智慧,一種分辨是非的能力。

君子是一種勤勉自律的人

君子是使自己修身養性恭敬謙遜。君子的自我修養正如《詩經》裡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就是說,君子的自我修養就像加工骨器,切了還要磋;像加工玉石,琢了還得磨。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7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文化,對中華民族的統一種獨特文化心理定勢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中國古代文化,就沒有中華民族;沒有強大的文化支撐,中國不可能延續五千年.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叫《論語》,《論語》是一本中國傳世經典叢書,內容涵蓋了政治、軍事、文化、宗教、藝術、醫藥、民俗等各個領域,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紹了源遠流長、內容巨集富的中國古典文化寶庫中之精華.其中,有一段使我深有感觸,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孔子說:“勤求學問但不用心思考,就會迷惑;只是挖空心思去想卻不認真讀書,那還是疑難叢生得不到確實的知識的.”

對啊,學習要勤學好問,學問是要自己用心去學的,有了學問但沒有用心思考,就會迷惑,是沒有作用處的,不能領貫通和有新的發現.相反的,有了思想就要用學問來培養,如青少年們,天生聰明,但不愛學習,就像美國有些青少年一樣,由吸毒而裸奔,以後還不知道會玩出什麼花樣.所以人要有思想也要有學問,兩者必須兩相兼顧,只想不學終究一無所得,只學不想會糊里糊塗.像我們現在這麼小就應該用功讀書,做什麼事都從娃娃抓起,像我看書都是家長催的,不催就不看不學,但有時一有興趣的話,就會看看一兩眼.一個人只知道讀書,而不是用心去讀,那麼只如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讀書必須用智慧來分辨書中所講的道理是否正確,要從書中找出一個自我.書讀多了,想深了,見廣了,便會離開書本,足見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認識,成為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組成部分.

這也使我懂得了,讀書就要用心讀,而不是讀了就過了,還要反覆的讀幾遍,不懂的地方要不恥下問,這樣才能吸取裡面的知識,相反,讀書不認真讀,那就不要讀,因為那都是惘然,所以從今天我懂得了這個道理開始,一直到未來,都要有方法的去學習.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8

宋代的開國宰相趙普曾經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這說明《論語》這本儒學中的“聖經”有太多太多的營養等待我們去吸取。

一翻《論語》我們一定會看到“仁、德、孝、學、禮、和、知”這七個字,它們整部論語的核心,更是整個儒學的核心。可以說儒學的核心是《論語》,而《論語》的核心便是這七個字,我們便要讀懂這七個字。

讀懂它們不容易,兩千多年來多少名人在思考這個詞題到今天也說不清楚,以下是我的個人見解。

“仁”即愛人,善待身邊的每一個包括陌生人。這一點與墨家類似,但是儒學沒有一味的愛人。“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說的便是這個道理。那些好人要愛,知錯能改的人要愛,唯獨犯了大錯且不思悔改的人不能愛。愛人有限度,有底線,所以說人要善待人但不能沒有底線。

“德”即道德,與道家有些相同之處。但道家提倡順其自然,但孔子認為“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顯然孔子認為道德不能順其自然,只能靠自己。

“孝”即孝道,孔子在《論語》中的“孝”有一部分涉及了封建思想,但拋棄這些渣滓,乘下的都是精華。“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會讓我們終生受用。

“學”即思學,按照王守仁的話說是“知行合一”。這正是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句學習祕決的高度概括並提純。

“禮”是“克己復禮”,這可以說是孔子被現代人指責的一個地方。在我看來,它其實是指不能越過的道德底線,“禮”是道德中的法律。

“和”為和諧,現代社會缺少這個,如同人人心懷“和”便不會鋌而走險去犯罪,不會對貪汙抱有一絲幻想,不會為了貪慾去侵略他國。

“知”便是“智”。正所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水變幻莫測,飄乎不定。沒有實體,卻實實在在在那裡。有明,純潔,可以一眼看穿,但是又是那麼令人捉摸不透,這便是智慧。

這七個字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一眼望不到頭,我也只在這海邊撿些貝殼暗自竊喜,卻可能永遠也見識不到這遼闊的大海。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9

不知道哪天開始,班級裡同學們開始滿口的之乎者也,一會兒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一會兒有一句”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得我一頭霧水。好不易 知道了這都是同學們從《論語》中引用來的,我懷著滿腹的好奇找來了這本書,薄的一本,寥寥幾千字。可就是本書,去讓我從中獲益良多,受益匪淺。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他這樣一個學識淵博的大文學家、大教育家眼中,每個人也都有他們自身的長處。孔子尚且如此,那更何況我們呢?從這 裡讓我明白了,與人交往相處,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同時更應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些那些好的,摒棄那些不好的。

在學習方面,《論語》這本書裡我更是看到一句句好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 厭。誨人不倦“。孔子告訴我們學習要多思考,要從學習中獲得樂趣,讓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要時常回顧自己所學過的,要溫故知新。

而在整本《論語》當中,孔子對”孝“闡述最使我難忘。他說:”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這是教導我們:百善孝為先 ,如果對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愛戴的話,僅是物質上的奉養,否則與動物有什麼區別? 是啊,一個人如果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了,那他有再大的學問,再多的金錢 又有什麼用呢?那他有如何能被稱之為人呢?

《論語》就像一位諄諄善誘的長者,耐心而仔細的教著我們,怎樣和朋友相處,怎樣做人,如何盡孝,如何學習。每每翻閱都有新的收穫,我想這本書會一直陪 伴我,人生的道路上它勢必會為我的揚帆起航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10

俗話說:“讀一本書,會使你更加堅強,更加聰明,更加坦然。”我這一週讀了一本書叫《論語》。我讀著這本書我彷彿在和高尚的人交流,我體會到: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

我讀著《論語》這本書我彷彿正在孔子與他的學生身旁和他們交流。我體會到他們高尚品德。其中有這幾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覺得有道理。第一句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說的原文是這樣寫得:“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就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我為別人幫忙是否盡了最大努力,我與朋友交往有沒有撒謊不誠實,我傳授課是不是把我知道的都教了、讀了這句話我感受很深,我知道了自我反省是一種好習慣,這樣就可以知錯就改,讓自己更加完美一些。第二句是孔子說的原文是這樣寫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就是說:“學習並且不斷溫習,不是很愉快的事嗎?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到這兒,不是該很高興嗎?人家不知道我也不生氣去教他,這樣才是君子的作風、是啊!不斷溫習是一種好習慣。可以加強知識的印象,牢記這個知識,從而是你進步。

才剛剛品讀了幾天論語,我就受益匪淺,好像在和孔子與他的弟子在交流心得。是啊。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應該堅持讀書。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11

論語中有很多論述在今天看來,仍然非常有現實意義,小到一個人的為人處事,大到一個地區的管理,都有指導意義。

《論語·衛靈公》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子貢問他的老師孔子,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作為終身的行動準則,孔子說,那就是寬恕、原諒,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如果現在的人能夠按照孔子所說的那樣去要求自己,我相信很多事情是萬萬不能發生的,比如暴力強拆,又比如搶劫,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會發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不論社會地位是卑賤,還是高貴,我們都應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越來越和諧、安定,人們的生活才更加幸福安康。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12

我讀了《<論語>六則》後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句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使我有很多感觸。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說幾個人在一起走,他們中必定有我的老師,這中間包含著能者為師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都可以為我的良師益友。就拿我們班來說,就有許多能人:有的擅長繪畫、有的見多識廣、有的思維敏捷……如果向這些同學學習,不就可以使我這棵萬頃綠田中的普通小苗汲取更多的知識的養分嗎?

如果能拜能者為師不容易,那“不恥下問”就更難了。首先,你得虛心,放下架子,誠心誠意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不恥下問”是古今學者,偉大人物成功的經驗。我國四漢傑出史學家司馬遷,為了撰寫《史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去各地遊覽的過程中,虛心向平民百姓請教,採訪史實。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乘“貝格爾”號去各地考察,每到一處都要把當地的農民請來,詳細詢問那裡的地形和生物的特點。如果司馬遷不從人民群眾中採訪史實,怎麼能寫出傑出的歷史著作——《史記》?假如達爾文不恥於下問,又怎能完成《物種起源》,提出生物進化的理論呢?

今天正是“知識激增”的時代,知識的領域在不斷地擴大。面對如此浩瀚的知識海洋,做不到不恥下問是不可能到達光明的彼岸的。

同學們,讓我們拜能者為師而又不恥下問吧,成功的大門向我們敞開著!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13

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他的論語流傳至今,這位清廉的聖人教給了我們知識和各種禮節、學習方法、交友之道、處世之道等,他從7個方面將這些寫得淋漓盡致、由淺而深,而且適用現代社會,會給我們以啟發。

例如學而篇(學習之道)是給我最大啟發和教育的。

學習並不是死記硬背,要經常去溫習功課,每次都要用心去學。每天提醒自己為他人辦事是否盡心,同人相守是否誠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用於實踐,學習不僅僅是讀書寫字而是如何在學習中領悟文章深處的真諦,所以孔子提倡實踐,將所學到的東西反覆揣摩真正掌握才能體會到喜悅。

真正好學的人,應該多與他人切磋,與遠道而來的朋友一起討論、交流,我認為這樣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這一位智慧老人在中國悠久文明的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通過歷史的鏡子照亮了我們。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14

在暑假裡,我一口氣讀了論語這本書,我覺得它裡面所包含的道理實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讀就懂,要你細細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閱讀才能明白這其中的含義。

比如: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著,鮮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孔子說"他(她)做人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是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而喜歡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卻沒有做到。我經常在飯後就拍拍屁股就走了,從來沒有考慮過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經常在父母叫我去買東西的時候,推推拉拉,不肯去買,從來沒想過父母會傷心;我經常在花錢的時候大手大腳,從來沒考慮過父母掙錢很辛苦…….

自從讀了論語後,我開始理解父母為了我們,去打工掙錢供我們上學,我們是否應該去好好學習,以此來報答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呢?我們現在還小,爸爸媽媽不是要我們去養他們,只要我們聽話,爸爸媽媽就會覺得很安慰的了。

父母的用意,父母的偉大!雖然父母時候讓我乾的活比較重,但是他們是為了讓我體會到勞動的收穫!雖然我犯錯時被他們批評了,但是我不怨恨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表面是在批評,但暗中卻是在教育著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一種愛,這種愛是別人感受不到的愛!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15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古典文學是中華民族千年來積累的文化經典,是我國輝煌燦爛的文化典籍中的核心部分,是中華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而書籍是文化的記載,在我看來,《論語》是最具文人氣質的君子品德之書。數千年來,儒家學說一直備受詩人推崇,而孔子也被歷代帝王尊為衍聖公,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我喜愛《論語》,孔子言簡意賅,卻蘊含了許多君子品質與精神。

誠實守信是君子之本。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可以說,信是為人立身處世的基點,我們做人可以不通文字,但決不能欺瞞他人,如果我們社會上人與人之間交流滿是謊言,那麼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呢?一個人起初有心與你交友,真心對你,而你卻謊言相待,到了最後,那人也會鄙夷於你,不屑於你,這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可若是你待人誠實守信,會有更多人願交好於你,於人於己皆利。

謹言慎行是君子之行。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意思是:“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說,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人生在世,若想不留遺憾,當謹言慎行,說有把握的話,做有把握的事,減少失誤,減少後悔,這是對個人對社會負責的態度。這同時也是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謙遜好學是君子之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個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鑑,改掉自己的缺點。”為人若是能夠謙遜好學,那麼離成功也就不遠了,學習不僅要從善者為師,還要以不善者為師,以人為鑑,我們應當學習自己不足的,改正自己有錯,一切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喜愛《論語》,其中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感慨而發。可以說,《論語》一書便蘊含了古代先賢的思想與精神,博大精深,對後世影響深遠。我們做人,當如孔子口中的“君子之本”,“君子之行”,“君子之風”。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應該成為更好的自己。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16

我們學校要舉行論語讀後感比賽我先來介紹介紹論語吧,論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經典之作。記錄了孔子與弟子的言行與,《大學》《中幅》《孟子》稱為,四書。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與朋友交言而不信,呼意思是;不尊守諾言。我來說說我吧有一次星七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姥姥家到了門外面我突然想起我好向還有一些事情一想願來是和朋有一起去玩我和爸爸媽媽說了說爸爸媽媽走了朋有來了我說別但心我給朋有講講,朋友說你真是個守信用的人。我開心急樂

你要來到我們班就會聽到我們的朗讀聲。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17

在讀罷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後,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懷瑾先生對於《論語》獨到的見解,在學習上,南懷瑾先生對人們關於《論語》以往的見解進行了論述,並從另一角度來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論述,墨守成規。就例如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解釋,就匠心獨運,很直接的披露了學習其實是“不亦苦乎”,孔子的這句話實際上重點在於“時習”,講求的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違心的高呼“學習萬歲”。對於我們所學的,南懷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謂的“聖賢書”,而是講求書的實際效益,身處在當下,只有那些搞學術研究的學者才會奮力於古典的著作,我們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夠生活的一種技藝,一項本領。因此學習不在於書籍,而在於生活。

教育應該是傳授真本領,而不是傳授應試技巧,南懷瑾先生對於這點也有很深刻的見解。他在論述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時,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實的問題,當一個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時,如寫論文,便畢恭畢敬,誇張一點可謂是點頭哈腰,結果畢業時,連影子也找不到,當然,這也可以看出現在大學教育的一個失敗,學生與老師之間不再是中學時的親密,彼此互無交流,你可曾試想大學畢業後你能記住幾個老師,乃至又有幾個老師能知道你。

孔子教育門人是根據那個時代的社會現象,我們如今的教育也應該符合當前的國情。讀《論語》,學習的是有用的方法,從中找出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融會貫通方能學有所成。《論語別裁》就是希望我們能走出聖賢經典的誤區,看到當下,把握未來。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18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兩大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二是講有關於思想修養方面的。《論語》使我懂得如何處世待人,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其中有幾句論語,我受益非淺。

“溫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國小時的課本來複習,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覆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講的是處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麼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時,要發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他發現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會知道松柏是最後落葉的。讀了這句話,可想而知,松柏是多麼堅韌不拔,是那麼經得起惡劣環境的考驗。我們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不論在如何惡劣的環境中,都應該堅強不屈,高風亮節!!抗戰英烈吉鴻昌,面對著敵人的酷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烈士羅學瓚在獄中堅強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共產黨員賈起面對國民黨的嚴刑拷打,但他沉著冷靜,英勇不屈,嚴守黨的祕密……這些烈士,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的品格,是多麼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決不能退縮,應該堅強面對,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勇往直前!!

通過學習《論語十則》,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處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19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這幾句話,但是你們知道它出自哪裡嗎?它就是中國古代鉅著《論語》裡的第一篇。這個寒假,我拜讀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在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中,它一直被人們推崇為經典,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本書,是後人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一部著作。孔子的治國觀點以及他評價古代聖賢的言論,是中國古代最基本、最簡單、卻又最不可缺少的道德修養準則。在古代這本書被視為兒童的啟蒙讀物。

我讀完這本書後終於明白了它為什麼被視為兒童的啟蒙讀物了。書中有這樣幾大部分:學而篇,為政篇,里仁篇······。這些篇目中的言論和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做學問,如何做人······

比如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為好學也已矣。“子夏的這句話意思是:”每天學習不知道的知識,每月都不忘自己學過的知識,這樣就算是好學之人了。“這裡我還看到了一個叫孫敬的好學之人,他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中,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讀書。他刻苦到夜裡讀書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繩子栓在頭髮上,把另一頭固定在房樑上,這樣他就不會看著看著睡著了。他就是憑藉這樣的刻苦學習精神,使自己成為了一代鴻儒。如果我們現在學習都能有他的這股頭懸樑的勁頭,還有什麼學不成的呢?我想到自己看書時,看一會兒就想去玩,真是慚愧!對,我也要成為好學之人。只要下定決心,我能做到的。

再比如其中的這樣一句話:”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始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意思是:”雖然會背《詩經》三百篇,但是把國家政治交給他,卻不能治理;讓他出使諸國,不能獨立辦事,雖背得多,但不會運用,又有何用呢?“讀到這裡我腦中立刻浮現了一個故事——《紙上談兵》。故事的主人公趙括把兵法背的滾瓜爛熟,談起打仗,他父親是趙國有名的大將都說不過他。可趙王讓他去帶兵打仗,他卻不會根據實際靈活變通,結果誤國誤民,慘死在戰場上。這又讓我明白了:我們既要成為好學之人多讀書,同時也要學會靈活運用,做個會學之人,活學活用,知識才能轉變成智慧。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深刻的道理,我仔細咀嚼,久久回味,像是親自聆聽了孔子的教導,也希望同學們有空來讀一讀這本書,體味經典,對話聖賢,它會讓你終身受益,帶你走向不遠處的輝煌!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20

《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義”是在仁的基礎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為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為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展!

其實,我們現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我們只有瞭解了其中的道理,才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該是選擇好的,有利於個人和社會發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發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21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受《論語》影響的社會中長大,從學習到生活,我們的行為處事的標準無一不與儒家思想密切相關。讀了論語,更覺得是如此。

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他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其仁義禮智信是孔子學說的基石和支柱,也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內容,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孔子學說中涉及到仁學、義利,禮樂智和、誠信、和諧、人生、君子、孝道、正直、朋友、修身、好學、志向、憂患、教育、德育、為政、用人、為官、飲食、感恩等多方面的內容。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孔子關於朋友方面的論述。

有一首歌唱到:“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歌詞雖然淺顯,卻把朋友對於人生的意義說得很到位。“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就充分顯示了朋友在孔子的人生當中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我非常認同一句話:親情是最讓人覺得溫暖的,愛情是最讓人覺得甜蜜的,而友情才是最讓人覺得快樂的。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使佞,損矣。這句話明確的告訴我們,要和正直的人交友。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治理強調我們要和君子做好朋友。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為自己和家人奮鬥,然而在這奮鬥的過程中,與自己共同度過的,更多的是我們的朋友,朋友之間互相鼓勵,互相支援,互相幫助,才會使通往成功的路上,不那麼孤單,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無論是什麼性格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朋友,而這種關係得以維繫的橋樑就是信任與誠信。兩個人的相處,如果沒有信任可言,那麼這樣的關係是不會持久的。答應朋友的事,一定要盡力做到,不能做到的就不要隨便答應。

讀孔子的《論語》,我更加深刻的領會了朋友對我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如何去交朋友,要交什麼樣的朋友,一句話,讀《論語》,我受益匪淺!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22

《八佾》是論語的第三篇。主要內容涉及“禮”的問題,主張維護禮在制度上,禮節上的種種規定,表達了孔子的倫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張。本篇重點討論如何維護“禮”的問題。對於典型的破壞週記的事件,孔子表現出極大的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對此事的基本態度。樂是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方式。在古代,它也是禮的一部分。禮與樂都是外在的表現,而仁則是人們內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必須反映人們的仁德。這裡,孔子就把禮樂緊緊聯絡起來,認為沒有仁德的人,根本談不上什麼禮樂的問題。孔子在這裡還說到“君子無所爭”即便要爭,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強調謙遜禮讓而鄙視無禮的不公正的競爭。但也要發揚積極進取勇於開拓的精神。

在思想教育方面,加強做人道理的教育,孔子“不學禮,無以立。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巧言亂德”等等。孔子把教育的作用概括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意思是說,在通過格物、致知做到誠意、正心——(即樹立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從而達到修身的目的,形成完善的人格。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凝練教師人格力量,成才德為首,樹德先樹人。孔子提出的完人標準和發展模式,即使對今天的教育無疑有重大的積極意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格的力量是無言的召喚。孔子的教育思想雖然經歷了無數朝代變遷,卻始終根植於中華民族土壤,生生不息,為我們提供了學習、思考和實踐的典範。他的教育思想與當前的素質教育有許多相通之處,很值得我們研究、學習和借鑑。例如,對教育物件,孔子倡導“有教無類”,強調的是人人都應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而“因材施教”的理論,體現了古代樸素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孔子主張仁、義、禮、智、信,作為一名教育家,他提出了“好學敏求”,不恥下問,學思結合,啟發誘導,舉一反三,因材施教“等先進的教學理念。

當然孔夫子還提到與人交往應當有氣度。當一個人能夠自立於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麼人不能容許我成為她的朋友?雖然時代早已不同,但是我們在交友上要”切切、偲偲“這一點上還是想同的。

讀論語心得體會500字 篇2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裡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前一則,那麼,他們中必定有我的教師。後一則告訴我們:聰敏而一則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請教為羞恥。這兩句話雖是說:幾個人在一齊出自20__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日對我們的學習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不怕犯錯誤,只要勇於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我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當的時候,一經別人指出,他就會立即道歉並改正。他的弟子子貢就以往感慨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就是說教師對自我要努力學習,永不滿足;對學生要勤奮教導,不知疲倦。《論語》引孔子的話說:“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去爾已矣。”他說,如果說到聖與仁,那我怎樣敢當!我只可是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總不知疲倦,那是能夠這樣說的。

在《論語》裡對以往犯過錯誤的少年,孔子表現出寬巨集的胸懷。他說:“人潔以進,於其潔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說人家已經去掉了汙點而提高,就要讚許他的潔淨,對他的過去不應當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將孔門的七十二賢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樹苗的話,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們共同營造了一片生命的綠洲,兩千多年來,我們華夏大地。這一片綠洲一向點綴裝扮著

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於“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也就是說,熟讀《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麼用處呢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也就是說,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

經過學習《論語》,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關於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度,真是得益非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