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精選15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72W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1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近,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我感受良深。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精選15篇)

《三國演義》是由羅貫中根據魏晉時代的史書與宋代的三分、元代的三國戲和羅貫中自己的思想合併在一起的小說。

《三國演義》主要記敘了三國時代的群雄爭霸的故事。在這個群雄爭霸的時代有許多英雄豪傑。例如:德才兼備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勇有謀的關羽,直爽豪邁的張飛,老當益壯的黃忠,老奸巨猾的曹操等。

對於《三國演義》我還有別的看法。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劉備寫得十分仁義,還攜民渡江,依我看,就是他攜民渡江是真的,他也不一定是仁義君子,只是為了取得民心,這樣他就好不到哪裡去。而且,劉備太喜歡哭了,簡直是哭神。在《三國演義》中他不知哭了多少回,一遇到喪氣事就哭,這樣他也好不到那裡去。最重要的是,劉備太依靠諸葛亮了,什麼事情都交給諸葛亮。人們說劉備三顧茅廬是重視人才,依我看,他就是想找個依靠,找個有才能的人幫自己管理而已。

《三國演義》說曹操是奸雄,可我認為他才應該是大英雄。他很重視人才,許攸來投靠他,他連鞋子都沒穿就去接待他。劉備只是依靠人才,而曹操是聽取人才的意見,結合自己的才智來管理軍隊,他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2

《三國演義》讀後感我讀完一本叫《三國演義》的書的感想是:五虎大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和馬超都很英勇善戰。還有蜀漢的皇帝劉備不但很能打仗,而且有時還為五虎大將出謀劃策。謀士諸葛亮足智多謀,而且還發明瞭兵器連弩。因此,我要向他們學習。除了他們以外,我還要向姜維、鳳雛與徐庶學習。我有向他們學習的人,自然也有不向他們學習的人。

例如:曹操、董卓、司馬懿等奸臣。其中董卓經常胡作非為,有時還放士兵亂殺平民,最後被呂布殺死。而曹操、司馬懿則都多疑,有時本該打勝仗時,他們就因為多疑而打了敗仗。讓我說東吳的皇帝孫權是個怎樣的人,那我會說:孫權是個半忠半奸的人。半忠是曹操在攻打東吳時,孫權與劉備聯手,並將荊州借給了劉備。半奸是指孫權命令手下潘璋、馬忠殺了蜀漢大將關羽和黃忠。我還不喜歡蠻王孟獲,他在劉備死後一直侵略蜀漢,直到諸葛亮擒他七次後,才肯心服。還有魏延,他在諸葛亮死前立下了赫赫戰功,而在諸葛亮死後就造反,後來被馬岱殺死。

我最不喜歡的人是劉禪。因為在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他;諸葛亮死後,又讓姜維輔佐他。可劉禪不但不聽姜維的,反倒聽信奸臣的謠言。最後竟投降司馬昭,而且還在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時,還不想回蜀了。如果讓我當皇帝,那我不但要向謀士問計,還要自己想辦法。

《三國演義》通過描寫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爭霸之事,體現了天下大勢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

《三國演義》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可以說關羽是義的詮釋。

那麼,諸葛亮就是智的化身。雖然他沒有成功扭轉三國歸晉的結局,但他成功改變了三國。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著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

其實沒有最後的勝者,也沒有失敗者。司馬炎不是,曹操也不是,劉備孫權也不是失敗者。他們都在自己的舞臺上,綻放出他們最絢麗的光彩。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耳邊彷彿又傳來了這句富有哲理的話,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讓我們用心去讀《三國》,品《三國》,道《三國》,用心去感受三國的史詩,感受它的悲壯之美!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3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當我讀了它之後,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知識,也明白了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要數號稱“武聖”的關羽了。關羽,字雲長,三國中一位比較出名的武將,五虎上將之首,曾在沙場上建立過無數的功績:曾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在歷史上建立了不少功績。但是,最令人敬佩的卻是他那種講義氣的精神,無論誰幫助過他,他一定會回報。

記得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大敗而歸,被吳國的軍隊逼進了華容道,眼看就要被擒,這時候,正把守華容道的關羽因為念在曹操舊日曾有恩於自己,所以放了他走,結果差點被斬首。由此可看出關羽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讀到這裡,我不禁 想到了自己。是啊,長這麼大,幫助過我的人數也數不清,可我記住了嗎?回報了嗎?

我敬佩關羽那種講義氣的精神,更喜歡劉備那種渴賢求才為君之道。劉備,不能說是一個梟雄,只能說是一個明主,他能成為三國鼎立的一份子是因為他有一顆愛賢的心,要是他沒有這一份心,恐怕就不會得到諸葛亮這個大賢人的幫助了,也不可能當皇上了,最多隻能在家喝喝茶,織織帽罷了。

可以說,劉備的天下幾乎全都是諸葛亮打來的,而諸葛亮為什麼甘心情願為他打天下呢?那是出於對劉備的愛賢的心的感激。讀到這裡我又想到了班長鍾金獻,他從一年級到四年級,盡心盡力為班級做出了不少好事,是老師的好幫手,就有如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一樣,因為老師相信他,放心地把事交給他,他為了不辜負老師的關愛,工作自然就盡心盡力了。

《三國演義》,教會了我許許多多的道理,讓我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話題都讓我有深刻的思考,但是,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比較符合現在人們生活氣息的話題——職場、人脈。

其實,《三國》中,每個人都是在職場中奮鬥的人,讓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劉備、孫權。你可能說,劉備、孫權的才智遠不及諸葛孔明、周郎。但是,劉備、孫權卻善於用人。劉備智謀有孔明、龐士元,武略有關公、張飛、趙子龍、魏延、黃忠,有了這些人,即使劉備不能征戰,他也依然能打下一片江山。而在平時,劉備是真誠的對待每一個部下,使他們信任自己,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不惜去三請當時還是一個沒有多少名氣的草民。除此以外,劉備也是很講義氣,義弟雲長逝世後,他曾經的部下——糜芳、傅士仁,卻害死了雲長,投奔了他人,當他們反省後,斬了殺死雲長的仇人,劉備卻毫不猶豫地親自斬了他們。你說,劉備這樣對自己的兄弟,軍中,又有誰不肯為他死心塌地地效勞的呢?

東吳孫權則更善於用人,為了抗擊曹操、奪取荊州,可以用詐讓自己的妹妹去嫁給劉備,這樣孫劉聯軍可以更好的抗擊曹操。但沒想到,因為國太心疼自己的女兒,假戲真做,劉備真成了孫仁(孫尚香)的夫君。這也可以間接地看出,父母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許多孩子卻不領情,套用一句廣告語“過年回家,別成為父母永遠的等待”。而孫權相對於劉備而言,更不容易在於,父兄已經打下一大片江山,守住這片江山自然比打江山難。

《三國》在人脈方面則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一個人好比就是一個零散的點,當你和你的朋友聚在一起,就會成為一個圓圈,而一個圓圈的力量、範圍一個零散的點。當然,這個圓圈也不是那麼牢不可破,“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所以,當圓圈出現一點小空白、小漏洞時,你就必須要想盡辦法去彌補,如果你善於動用人才,你也可以藉助你的朋友去完成彌補的工作。

其實,我也曾在此方面吃過虧,有一次我和我的死黨因為分數的問題鬧了一點小矛盾,我也沒有在意,一直在等著她先向我認錯,可是,一個學期過去了,我們中間的隔閡越來越大,最後,昔日的親密無間的好友差點成了仇人。當時,我就用盡辦法補救,對於我來說,結局總是美好的,我們終於有回到那個親密無間的時代。

而在人脈中,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技巧。《三國》中也曾很好的體現,每一個國家都會有賢人舉薦同樣富有才華的人才,而一國之主都會為了國家的前途欣然接受,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國家逐漸富強、打下更多的江山。如果用圓圈來解釋的話,就是這個圓圈中可能在某一方面無法幫助你,而你的朋友的圈子卻有眾多專業人才,那你就可以通過你的朋友,把他的圈子發展成你的。你可能會說,這麼多朋友你能顧上來嗎?實際上,只要你能盡力幫助他們的就幫助,這樣,你的人脈網路就永遠不會用除法,只會用乘法。

看完《三國演義》後,突然發現自己在人脈方面有很多不當之處,或許,這本書就是給我敲了一個警鐘吧。也許,某一天,我重讀《三國》時,對於人脈的感慨,不是愁眉苦臉,也不是驚訝,而是一種水到渠成的自信,一抹如暖陽般的微笑。

夕陽西下,帶著對人脈的感慨,邁出行動的步伐,走向成功之路……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5

近段時間,我品讀了名著《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之間為了統一中國而鬥爭,最後三國被魏國統一,改名為“晉國”的一段歷史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愛的就是關羽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了。關羽他是一個勇猛、忠誠、重情重義的好漢。當曹操送給關羽無數金銀財寶,待他如親兄弟,想讓他歸降時,他並不忘自己桃園三結義的誓言,決不因這些利益而背叛蜀國,歸降魏國。他這種愛國的精神讓我敬佩不已。後來,關羽勇猛地過五關斬六將,回到了劉備的身邊。這樣一個重義好漢,最後竟被孫權所殺,真是讓人氣憤又哀傷。

另一位英雄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輔助劉備打過許許多多的勝仗。他曾七次生擒孟獲,這真是一個驚人的數目。在前幾次的抓獲中,孟獲次次不服氣,而諸葛亮卻一次次地放了孟獲再抓捕。直到第七次被生擒後,孟獲終於心服口服,歸降蜀國。在諸葛亮用人失誤,遭到魏兵襲擊的時候,他運用空城計,讓魏兵無疑為城內有蜀兵埋伏,慌忙退兵。諸葛亮真是一位料事如神的神人哪!只是,這麼一位神人軍師最後卻病故於前沿陣地,令人惋惜不已啊!

《三國演義》不僅讓我明白了這麼一段歷史,還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真不愧為“中國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6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於是寫下這篇三國演義讀後感。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列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7

在這個暑假裡,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是羅貫中所寫,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這本書中講述了許多英雄人物:其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關羽。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英勇無比,是一位重情義的人。“刮骨療毒”就讓我對他更加刮目相看,關羽一邊讓華佗給他治療,一邊又在和別人專注地下棋。如果換成是我,不打麻醉,肯定不能忍受這讓人接受不了的疼痛。關羽真是一位神人呢!

諸葛亮的才華讓我讚歎不已。就連書中的徐庶、龐統、姜維也非常尊崇他。他料事如神、膽大心細。什麼陰謀詭計都瞞不過他。他是個鞠躬盡瘁的人,還精通天文地理,無所不曉。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計、木像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事是常人想不到的。他還會搞發明,比如:“木牛流馬”,就是為提高運輸速度,幫助人們減輕疲勞、減少勞力和財力。

當我們面對困難時,要向關羽一樣敢於面對努力克服、勇往直前。學習方面要向諸葛亮學習,學習各方面的文化知識,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8

狼煙紛起,戰鼓擂響。箭在弦上,男兒為何不拔?

塞北秋風,江南杏雨。江山如畫,英雄為何不爭?

佳人亂世,笑靨如花。傾城傾國,你卻為何不得?

書中最令人扼腕的是劉關張這三兄弟。從桃園結義到赤壁破曹,從千里單騎到敗走麥城,從長坡一吼到夜戰馬超。雲長說:“即使大哥什麼都沒有,我也要去投奔他。”不論做什麼都以他大哥為準,他可以對誰都不好可唯獨要對大哥好。只因為他有義。他桀驁不馴卻只對大哥忠誠,當知道自己的二哥被殺,就算打也好罵也好,這個仇我也要報。結果被手下所殺。這三人從書之頭卻沒有走到書之尾。敗走麥城,心不甘;身首異處,恨無奈;兄弟相死,淚滿行。塞北風,吹散了他們的呼吸;古箏曲,嘆不完他們的一生。他們兄弟之情所融合成的那一縷英魂。依舊是那麼的有情有義,生死不分。忠誠之魂,永久不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諸葛孔明,人稱臥龍先生,被劉備所感動,拜為軍師。為表忠心,獻出隆中對;為得赤壁之贏,孤身犯險,舌戰群儒;為對抗司馬懿,冒險一搏,演唱空城。統一全國是他畢生之夢,當劉備臨終託孤時,他發誓定會輔助劉禪,完成統一大業。這個人,他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最終油盡燈枯,耗盡了他全部的力氣。即使身已死,可他對蜀漢之忠,對劉備之忠,永久不止。

他是英雄,有膽去刺殺董卓;他有志向,只為一統天下。雄心之魂,傳古至今,但凡有志者,皆全有之。曹操,一位傳奇之人,在三國之中,個個有雄心,可唯獨他的雄心是那麼雄厚,直抒撲面而來殺陳宮,滅呂布,就連袁紹,漢獻帝之妃都成為了他的踏腳石。怎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壯志卻未酬,可時間是公平的,最後他的壯志化成一縷英魂,永久不滅。

大夢方醒,百年長,不過彈指一揮間。羅貫中以情為墨,以義為紙,拾起“人生壯志”這支筆寫出了人物百嘆。關羽的忠,為後人嘆;諸葛的智,為後人敬;孟德的雄,為後人佩。他們有壯志,有情義,只最終逃不脫命運。羅貫中不禁寫出了人物姿,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縷英魂,或忠或義,或智或才,不過是這其中無數人的結合體罷了。

愛無痕,情無邊。歡笑淚眼共床眠。

人已去,情卻在。一寸離腸千萬結。

時已逝,間無隙。一縷英魂到永久。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9

書中描寫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通天文,下達地理,採用多角度立體描寫。

劉備納了水鏡先生的真知灼見:“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於是,三顧茅蘆,請諸葛亮出山相肋,雖關張不悅,雖大雪漫天,天寒地凍,雖一而再,再而三,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備終求得孔明出山為軍師。此既寫劉備求賢如渴,又寫了諸葛亮恃才高傲。

曹操謀士程昱評價徐庶曰:“十倍於昱”。徐庶評價諸葛亮十倍於自己,孫權謀士魯肅評價諸葛亮十倍於己。諸葛亮也自比管仲、張良。可見諸葛亮是個高人中的高人。

諸葛亮分析天下大勢,審時度勢,精當了得: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是上天拿來資助劉將軍的。又曰:“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劉備聞言,頓首拜謝。只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蘆,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

諸葛亮出山首戰用火攻,次戰也火攻再加水淹,大敗曹軍,建立奇功。在關張心目中樹立了絕對,也讓曹操嚐到了諸葛亮的厲害,由不識到認識,初知他是個不好對付的敵人。

周瑜年少英雄,可他打曹操用的反間計,苦肉計皆被諸葛亮一一識穿,周瑜為東吳計也為嫉妒驅使,當然容不得諸葛亮,幾次要殺亮,皆被魯肅勸止,諸葛亮在七星壇作法借得東南風后,即由趙雲保護逃逸,又讓周瑜撲了個空,真乃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矣。

魯肅勸周瑜殺亮不如勸亮降歸東吳,孫權謀士諸葛瑾乃亮之兄也,受命勸亮,打出親情牌,亮接招打出忠義加親情兩全牌。亮曰:“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義也。弟與兄皆漢人。今劉皇叔乃漢室之胄,兄若能去東吳,而與弟同事劉皇叔,則上不愧為漢臣,而骨肉又得團聚,此情義兩全之策也。不識兄意以為何如?”瑾思曰:“我來說他,反被他說了我也。”遂無言回答,起身辭去。

我看以後小說諸葛亮式人物的描寫,離不開《三國演義》的寫法。由此脫胎而來,有比較成功的範例,如羅貫中的弟子施耐庵寫《水滸》中的梁山軍師吳用也大有諸葛亮的氣質神韻。不少計謀是諸葛亮的變化。後世把諸葛亮當成鞠躬盡萃,死而後已,忠誠報國,聰明智慧,謀略大家的代名詞。足見小說把諸葛亮寫活了,後世很難超越。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10

兩個月前的一天,爸爸給我帶回了一本書。書名是《三國演義》。爸爸說這是一本好書,他要我每天堅持讀十頁。一開始,我總是在爸爸的催促聲中,很不情願地翻開這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覺得這白話文不對我的胃口。可是沒多久,我就象一塊吸鐵石漸漸地被書中的文字吸引住了。我被羅貫中的文筆所折服,我完全沉浸在這部偉大的作品中了。每天放學回家我都要迫不及待地捧出《三國演義》讀幾頁。今天我已經讀完了第一遍。

當我合上《三國演義》,我的眼前就像放電影一樣浮現出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有勇無謀的呂布;陰險狡猾的曹操;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帶細的張飛;文武雙全的姜維;碌碌無為的阿斗;神勇無敵的趙雲;老當益壯的黃忠;仁慈愛民的劉備;功未成身先死的龐統……有人統計過,《三國演義》中刻畫了200多個人,每個人都栩栩如生。我好像坐著時光隧道到了三國時期遊覽了一番。

《三國演義》中讓我感動的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趙雲勇救阿斗,張飛當陽橋一聲怒吼喝退百萬曹兵,關羽大意失荊州,等等。而最讓我感動的有三件。一是劉備剛剛出山,缺少賢良的謀士,當他聽說諸葛亮本事很大,就親自到臥龍山請他,一共請了三次。這就是三顧茅廬的由來。我敬佩劉備求賢若渴,不怕降低身份的精神。如果我能把這種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用到學習上,我的成績肯定還要好。二是空城記,當司馬懿帶領幾十萬大軍逼近,諸葛亮獨守空城,他急中生智,反而打開了城門,自己在城頭從容彈琴,幾個老弱的士兵在門口掃地,這是一副毫無防備的樣子,司馬懿生性多疑,怕中了埋伏,反而下令迅速撤兵。諸葛亮躲過了一劫。我為諸葛亮的機智而佩服得五體投地,也領略了什麼叫兵不厭詐。還有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關羽在戰爭中負了傷,手臂給毒箭刺中,請來了神醫華佗給他治療。華佗切開他的手臂,用刀颳去骨頭上的毒。在場的其他人嚇得閉上了眼睛。而關羽一邊喝酒,一邊下棋,談笑自若。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和他比起來,我真是無地自容。

粗讀《三國演義》,讓我體會到了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這真是一本值得讀很多遍的好書。也許,等到我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會寫出更多更深的體會。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11

在歷史長河中,唯獨三國時是三個國家同時出現的,它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我讀起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述說了那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是明朝羅貫中著作,講述的是蜀(漢)、魏、吳三國的形成及因爭奪權力、土地而互相爭鬥,最後三國歸晉,天下統一精彩的歷史故事,給讀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關羽,關羽字雲長,他忠心耿耿,義薄雲天,儘管曹操用盡方法討好他,希望關羽能投靠他,幫助其完成霸業,可關羽置之不理,誓死跟從劉備,為他效力。有一次他的臂膀受傷了,毒已經滲入骨頭,必須要把肉切開颳去骨頭上的毒液才能完成治好,那時沒有麻醉藥,必須要忍受非常巨大的疼痛。手術開始了,可是關羽不僅沒有露出痛苦的表情,還和馬良談笑風生,被後人傳為美談。關羽的這種堅韌的精神誰見了不欽佩呢?

最讓我驚訝的是赤壁之戰,這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上勝多的戰役,曹操有80萬大軍,而孫劉聯盟只不過十幾萬而已,雙方實力差距如此之大,怎麼可能戰勝曹操,但是經過龐統獻連環計,諸葛亮草船借箭,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計謀,最後連老天都幫助了他們,原本刮西風的天氣突然轉變為東風,使得諸葛亮和周瑜火攻的計謀成功,曹操80萬大軍傷的傷,亡的亡,最後曹操倉皇敗走華容道,元氣大傷。從此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演義》我看完了,那段歷史在我腦海中不斷重演。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12

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20xx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20xx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13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乃是明羅貫中所著,這本小說描繪的是自東漢末年曆大小戰亂而終分為三國,而三國又為司馬氏所吞併,終演為晉朝的故事。小說中有很多的歷史人物,當然也有一些新增的成分,如蔣幹盜書則是虛構的,還有隨關羽的周倉也是虛無的,但正是添加了這些故事和人物才使得這部小說深受讀者的喜愛。

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可以分為幾個黨派的,大概有東漢末年的漢獻帝一等人、曹操等有關曹氏的人、天子皇叔劉備的人和孫權東吳這一夥人,之所以分為這幾類,因為他們不是同一夥人,他們有各自目標,只有漢獻帝軟弱無能,因為他早已成為曹操手中的一個木偶。劉備的遠大目標就是除曹操匡大漢,而曹操、孫權這兩個人則一盤心思如何打敗各自的敵人,然後即皇帝位。不僅他們如此,在東漢末年時四起的諸侯亦是如此。

小說中有很多的武將,之所以先說武將是因為武將的本領都是相當厲害的,比起那軟綿綿的文人來,他們代表著威武和英雄的氣質。劉備這兒的那就是五虎將了,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和馬超了,其中最多都寫了關張趙三人了,黃忠和馬超很少提到,馬超只提了一次,最後連他怎麼死的都沒交代。曹操那邊的則是張遼、許諸和曹仁等了,他們無疑也很厲害。孫權那有黃蓋、周瑜、甘寧等人。

劉備這個人胸有大志,很注重有才能的人,他三顧茅廬,感動了諸葛亮;他將阿斗扔在地上,換得了趙雲的忠心。他又很善良,對兄弟手足情深。曹操雖挾天子,但他一生沒有廢漢,所以說並不可惡。孫權則處於它們二者之間。

諸葛亮,南陽人,人稱臥龍,一生極有才華,出謀劃策了不得,不然總是打敗仗的劉備又怎麼能成為三國中的一個強國呢。讀這部小說讓人感觸很多,要想關羽那樣忠義,對父母要孝順,但給人最多的是風雲的變換。讀書要認真,有些書還要反覆讀,這樣理解的才透徹,懂得的才更多。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14

閒來無事,捧起一卷《三國演義》,閱讀之餘被描寫的已經很熟悉的情節再次吸引,決定重溫那一段膾炙人口的風雲故事。數天之後感慨頗深,記錄下來,也算是收穫。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下面我最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214和220xx年連續下了三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欣賞,是他那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列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心得體會700字 篇15

《三國演義》這本名書不用我說,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這本書中的人物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如:張飛,他雖然武藝高強,但是有勇無謀。但能讓許多能人賢士輔佐的人卻只有他們:曹操、劉備、孫權。

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夫人而假裝向曹操投降,曹操為留關羽為己所用而用金錢美女誘惑他。曹操知道關羽這人有情有義、這對他沒有用,但他也要試一試。在關羽離開曹操而要返回劉備身邊時,曹操並沒有下令讓人追殺關羽。曹操知道即使留不下他,也不能去殺他。。

劉備的求賢之事,最著名的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三顧茅廬”。諸葛亮為看看劉備是否誠心請他出山才多次為難劉備,劉備下定決心要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出山是因為劉備的仁德、禮賢下士、為人謙和。

孫權善於任用賢人,如:呂蒙,孫權知道呂蒙在沙場上屢建奇功、有用武之地,孫權知道呂蒙的才能不僅如此,倘若讓他讀書,他一定能充分發揮他的才能。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好好讀書”,果然,呂蒙的知識、見解有所提升,在沙場上善於用兵。

之後,他們三人先後建立屬於自己的帝國。但是,他們建立的帝國最後成司馬家族的江山。曹操、劉備、孫權他們三人都意識到“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但他們的後代子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最終曹奐由司馬炎控制;蜀國滅亡;吳國滅亡。正所謂:一步走錯,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