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弟子規讀書心得(精選29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3.52K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

這個假期我讀了《弟子規》,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讀書心得(精選29篇)

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性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

父母生病時,要日夜守護在身邊,湯藥要自己先嚐,然後再讓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牽掛。

它讓我明白了細心是由專心和認真組成的。取得好成績也不能驕傲,要繼續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績。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並不起眼的小書。,但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我們應該好好讀這本書,不要辜負作者的一苦心。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2

幸福是什麼?朋友的一個微笑,是幸福;兒女對父母的一聲問候,是幸福;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幸福……只要我們懂得珍惜,父慈子孝,夫義婦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眼前所擁有一切,都是我們幸福的理由。

在現今的社會,由於有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他們被家長寵愛,導致事事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之心非常嚴重,從而導致了許多問題,大手大腳花錢,和父母頂嘴,因為一點小事和同學打架,懶惰貪玩不愛學習,沒有責任心,等等等等,以致學校的教育也有了重重困難。

我們家長的教育,既要教給孩子知識,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更重要的是要交給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讓孩子學會禮儀,有禮貌的待人接物,可以促進孩子更好的發展。讓孩子學會感恩,對於身邊人的幫助,要有感恩回報之心,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讓孩子明白“事雖小,勿擅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從身邊的點點滴滴注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言而有信,說到就要做到,養成責任心,對自己的行為要有承擔,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以後,都能有所承擔。

通過《弟子規》,我看到了一種溫馨和諧的教育方式,如果人人都能像弟子規裡那樣去做,將會有幸福的孩子,幸福的家長,並且也將擁有一個安寧和諧的社會。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3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裡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4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十二個字: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這四句,這四句話的意思是:當你在路上遇到長輩時,要馬上向長輩打招呼、敬禮。當你要向長輩問問題,但長輩正在跟別人講話或思考等時候,我們就要在旁邊等待。這四句話也讓我改變了許多。以前,我要問老師一個問題,當時,老師正在和其他老師講話,我總會叫道:“老師老師!”直到老師聽到為止。但現在我不會這樣了,比如:當我要去找王老師問問題的時候,老師正在和家長講話,我就在旁邊慢慢的等待著老師。

《弟子規》好似是一塊魔鏡,找出了我自生的缺點。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5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對你來說可能是簡單的幾句話,但是對我來說它是一盞啟明燈,時時刻刻叮囑著我做人的道理。它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來自《弟子規》這本書。

我的性格很倔強,總惹父母生氣。有一次我和媽媽頂嘴,她說一句我還一句,氣得她掉下了眼淚,晚飯也沒吃。我卻堅持自己沒錯,拒不認錯。最後還是爸爸出面,給我講了很多道理,又勸了媽媽我們才和好如初。《弟子規》中講到“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看到古人都是這樣孝順父母的,我感到很慚愧。想起每天天不亮爸爸媽媽就起床為我做早飯,每天接送我四趟,晚上陪我學習,陪我練琴,滿足我各種各樣的需求,而我卻總是讓他們生氣傷心,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更要把這些美德代代相傳,使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6

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什麼叫尊老愛幼;什麼叫孝敬父母;什麼叫勤儉節約;什麼叫寬巨集大量……這一切的一切的都有歸功於《弟子規》,它給了我很大的收穫。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突然間我想到了自己,媽媽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卻懶洋洋的隨口應了一聲,繼續看著動畫片,對媽媽喊:“媽媽你自己去晾”一直到媽媽生氣了發了火我卻才會去把衣服晾好。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悔不當初!

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的時間是十分寶貴的不應該隨便浪費時間。它不會隨著你在看動畫片的時候而停留;不可能當你在貪玩的時候而等你。時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藏,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充分合理利用時間。不要讓時間從我們眼前匆匆流過。

讀《弟子規》讓我學會了很多知識,它好像另一個我,讓我看清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惡習以及學習中的缺點,也對我以後的人生做了一個鋪墊。

雖然《弟子規》中有許多的“規矩”,但只要我們用心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就會得到無窮無盡的知識。只不過有些“規矩”做起來卻不容易,但只要我們努力就沒有不成功的事情。

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去體會每一句並且認真的去做,那給我們帶來的不是一點點的快樂而是無窮無盡的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將來,一定會讓人刮目相看也會成為祖國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7

我今天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弟子規》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等。

總序部分概括地介紹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入則孝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瞭解父母的好惡,力爭為父母生活的更好創造條件。在這些方面,我感覺自己做的還可以,為什麼說只是還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時間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時候在有些細節上還不夠注意,比如,有時父母教育我時,我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學禮、懂禮等等。我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好,對於老師和長輩我都能做到見面主動問好,從內心去尊敬他們,但是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的不太好,離“兄弟睦”的要求有點差距,我會努力做的更好。

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我感覺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較好,能夠以誠待人。但是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做的不夠,有時東西擺放比較亂,而不經常收拾。另外,我在經常反省自己這方面做的不夠好,不擅於和不願意做自我批評,這是以後需要改正的,因為只有經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掉缺點,從而使自己進步。

泛愛眾、親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誹謗別人,不強人所難等等。

今天,我就讀到了親仁這一部分,以後我會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讀完的,從我讀的弟子規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我發現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8

《弟子規》是儒家思想啟蒙教育的重要讀本之一,記得一年級第一學期就開始誦讀《弟子規》。當時班主任陳老師帶著我們在早讀課上誦讀《弟子規》,要求我們逐段過關,最後把全文背出來。到現在我們還經常誦讀《弟子規》。

《弟子規》告訴我們,按照聖人孔子的儒家思想,應該遵守哪些規矩。誦讀《弟子規》能使我們感受古人的孝順,時刻以這些經典話語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學會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試著為父母和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

《弟子規》中的很多思想深深地影響著我。孟子說:“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成。”教會了我:在父母和長輩叫喚我的時候要立即迴應,叫我做事情的時候不要拖拖拉拉。父母和長輩對我所說的,我要專心聆聽,態度誠懇地接納。“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教會了我:犯了錯誤時能夠改正錯誤,就等於沒有做過錯事一樣。假如犯了錯誤而加以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比如,我們班裡有些同學因口角是非打架後被老師抓住了,他們不但不承認錯誤,還把責任推給對方,這是非常錯誤的。“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這句話對我的感觸也是很深的。以前我早上起床的時候總是想多睡一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學完《弟子規》後,每天早上媽媽一叫我起床,我都能一骨碌就爬起來,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後上學。我學會了“惜此時”,注意做事的效率。

我不僅要把《弟子規》學好,更要把《弟子規》的警示名言運用在生活中,做一個關心、孝順父母和長輩的知書達理的人。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9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簡簡單單的二十四個字概括了整篇弟子規的內容。第一句話就點明瞭弟子規是聖人們對我們的教導。後面十八個字把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都概括了,弟子規本身就講的是做弟子,做學生,做兒女的規矩,於是我們便帶著這樣的想法,開始讀弟子規。

初讀弟子規,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受,等讀了五、六遍,六、七遍以後,才琢磨出點意思來,我反覆讀,感受越來越深,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了什麼叫“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講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講的是和大眾相處時要相互愛護,並且親近有德行的人,多向他學習,這些都是非常重要不做不行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好好的學習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了。整篇文章都在講應該怎麼做兒女,應該怎麼做學生,應該怎麼做人。

我在讀弟子規,一定少不了父母的陪同。於是,我們一起讀弟子規,理解弟子規,交流心得。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機上看到一條簡訊,叫養生小專家。裡面說修身養性排名第一的就是寫毛筆字。因為我也寫毛筆字,所以我也深有體會,你在不靜心的情況下是寫不好字的,但是你沉下心來寫一會兒,心就會靜下來。正如“餘力學文”一段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說的一樣,你不好好寫字,心靜不下來,沉不住氣,在心理上就會得疾病了。古人在清朝康熙年代就已經知道這個道理了。

在弟子規裡,在家要孝順父母,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學禮、懂禮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人在世上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強人所難等,這些是我得到的啟發。

讀完弟子規,理解完弟子規後,我發現我有些地方做得好,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好的地方我會繼續保持,併發揚光大,不好的我會改正並做到更好!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0

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範。那麼,這些行為規範對於現代人會有什麼作用呢?我是帶著疑問、好奇的心去拜讀的這本書。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當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當立即答應,不能遲緩,執行父母命令時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時,我檢討了自己,發現我們不一樣了,玩電腦、打遊戲……很忙,父母喊好幾聲我根本就不聽,邊打遊戲還邊說:“你煩不煩,叫一聲好了,還連續叫五聲,真討厭!”大人過來拍我肩膀,我很惱火地說:“你好煩人哦,你看你看,我這一關沒過去,又被別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時安排我到超市買東西,比如買醬油,我就明顯的有牴觸情緒,會很不耐煩地說:要買你自己買。”大人說:“如果沒電腦,咋辦?”我就頂嘴:“時代不同了,你們out了。”但如果聽說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飛奔的野馬一樣,騎著自己心愛的自行車撒歡兒而去。在路上就盤算著買這買那。到了超市兩眼放綠光,我推著購物車穿梭在人群間,心裡還盤算著哪種東西較好吃。父母為我大包小包的買,還問我夠不夠,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從來沒為爸爸媽媽買過東西。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從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的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的接受。

三年級上學期學校要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因為嫌麻煩就沒打針。晚上,爸爸問我打疫苗沒?我說打了。爸爸在我兩個胳膊上找了好久,沒看到針眼就問我:“你到底打針了沒有?”我仍在撒謊,於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頓。捱打時我還在想:不就是沒打針嗎,有什麼了不起的。事後,爸爸耐心給我舉例項、講道理。現在,想起這件事來,我還挺後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責是所有人生命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事情。這個父母句4次重複父母,說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了我生命、給了我體膚、給了我智慧、給了我力量,他(她)們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我的良師益友。那麼,我應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孝順孝順,首先要從孝順自己的父母開始。

“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憑什麼,又怎麼能夠指望當你成為長輩後,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

孝是沒有條件的。

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冬天寒冷的時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溫暖,夏天炎熱的時候則讓父母涼快。早上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東漢年間的黃香,早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冬天黃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體溫把席子弄暖和。然後,再讓父親去睡。夏天,黃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涼快一些。這樣父親就能安然入睡了。

臥冰求鯉”同樣講的是孝是沒有條件的這個道理的。西晉時期的王祥,母親早亡,他一直和父親及繼母生活在一起。而繼母總喜歡在父親面前挑弄是非欺負王祥。所以,王祥從小也就失去了父愛。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王祥仍然拼命滿足繼母的要求。有一次,繼母病了想吃鯉魚。可大冬天的,河裡的水都結冰了,怎麼辦?於是王祥脫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體溫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這種孝心感動了。回想自己平時跟媽媽說話時,經常用命令的口氣說:“媽,你快去給我倒杯水”、“媽,你給我點零花錢”……學了《弟子規》之後,我發現我用“您”來稱呼父母了。學著用商量的、請求的語氣和父母說話了。

每天早上起床後,父母總要問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後再送我去上學。而現在,我要學會問父母早上好、晚安。

學習《弟子規》之後我學會了對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規》這個家法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規範。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尊敬父母、尊敬長輩、做一個尊師愛幼、懂禮貌、講規矩的好孩子、好學生。

學習《弟子規》不僅僅是簡單的背誦和學習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反思的、自我檢討的過程,這樣才能做一個品德優良、全面發展的好孩子、好學生!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1

讀弟子規有感!讀弟子規有感我被一本薄薄的《弟子規》所吸引,這冊小小的書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查了《弟子規》作者李毓秀的資料,翻開他的的創作目錄,竟有數十冊之多,什麼《學庸發明》、《四書正偽》、《水仙百詠》等,可是其中流傳最廣,名聲最大的就是《弟子規》。《弟子規》全文僅僅1080個字。為什麼它能使我百讀不厭呢?是它,教會我如何尊重別人———要孝順父母;是它,幫我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要守信;是它,讓我學會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問題———要仔細。記得第一次開啟《弟子規》,我便被“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驚呆了,原來我國古代早已把這種行為作為第一規範了,可是有幾個人能做到呢?我也一樣,之前媽媽叫我,我經常不迴應。

媽媽叫我幹活,我也經常不理不睬。從看到這句話後,我就徹底改掉了這個壞毛病,媽媽很高興,別人也誇我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繼續往後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現在大多數家庭和我一樣只有一個孩子,平常自己總是獨霸一方。一旦放假,問題就來了,我和表哥無論大小事務互不相讓,吵架、打架變成了家常便飯,媽媽、爸爸對此頭痛不已,讀了這句話我才懂得我們兩人“兄道敵,妹道凶,兄妹爭”就是不孝的表現啊。是啊,我倆吵架、打架的時候,媽媽、爸爸都不得不停下手上的活來勸架,這不是給大人添麻煩嗎?從此我就儘量剋制自己了。比如前幾天姐姐罵我很難聽的話,我本來準備馬上回擊,可還是忍住了。事後我跟姐姐講她說的不對,他也向我道了歉,避免了一次吵架。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條讀書學習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讀書時眼在書上,嘴也在念,可心經常飛到九霄雲外。自從讀了這句話,我就開始在學習時不左顧右盼,心不在焉,而是專心致志地學習,讀書,寫字、上課認真聽講。就是因為這樣我的學習效率才大大提高,以前做作業總是需要半天甚至還得熬夜,現在只要不到1個小時就夠了,剩餘的時間我就可以鞏固今天學的知識了。《弟子規》教會我的東西太多了,每當我讀起它,就會想起衛老師課堂上講過的話“現在很多家長望子成龍,結果孩子們成了龍,卻沒有成人。”既不孝順,也不與他人好好相處。我相信,我讀了《弟子規》,肯定在成人成才的過程中找到了一條捷徑。我同樣相信,每個讀《弟子規》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國家的棟樑。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弟子規對我的幫助很大!

像“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他的意思是:父母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以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

在現實生活中,上面的我都沒有做到。可是,從這一分一秒開始,我要孝順爸爸媽媽,如果,犯了錯誤,我一定會主動認錯。不管爸爸媽媽罵、打我,我都不會抱怨。因為,爸爸媽媽都是在叫我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還教會我做人不要驕傲自大,要謙虛。大個比方吧,比如,他考了100分,卻在驕傲地炫耀,另一個人也考了100分,卻坐在位置上,甜甜的笑了。這就是驕傲和謙虛的區別吧。還有一句話叫“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道理也讓我深受啟發。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3

《弟子規》這本書是人們的生活規範,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仔細閱讀《弟子規》就會發現從中得到的東西會使我們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裡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悌”,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裡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信”即誠信待人,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另外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義舉,要立刻想到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勵奮發圖強。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

“泛愛眾”即眾人平等,不分族群、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當他人有困難時,應儘自己的全力去幫助他,不要自私自利。另外要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親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最後是“餘力學文”,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值得我們全心全力去研讀,讀書的時候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不恥下問,要心平氣和,要溫故知新,如此才能讀好書並從中取得最大收益。

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 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於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麼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4

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

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於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

因此,《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麼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5

讀了弟子規後,使我深受教誨。今天我要踐行弟子規。

吃午飯時,我看見媽媽還站著,我就想到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如果長輩還站著,晚輩不應先坐下;長輩坐定後,允許我們坐才可以坐下。於是,我等媽媽坐下,對我說:“坐下吃飯吧!”我才坐下。

開始吃飯了,我想到了“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對飲食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適可而止,不要吃過量。我就把蔬菜、土豆和肉都夾在了碗裡,吃飽了,我就把碗筷都收拾好,端進了廚房。

晚上睡覺時,我換上睡衣,我想起了:“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帽子和衣服應當房子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髒。我就把我的衣服全放在了床頭的凳子上,準備睡覺。

今天我收穫不小,學習又踐行了弟子規,很開心。

感恩老師對我的教誨,感恩社會對我的包容,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我之所以明白,要對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都源於《弟子規》的指引。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急躁,面對父母嘮嘮叨叨的教育,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面對父母的斥責,我甚至會摔門而出,根本不顧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間裡讀《弟子規》以後,我羞愧難當,知道自己錯了,並且錯得很過分。當自己摔門而出時,並不曾顧及父母當時的感受時,沒有父母心碎的樣子。

父母是我們人生中的太陽,他們帶給我們溫暖,帶給我們光明,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又是他們為了我們辛勤勞作。當你失敗時,總會有一雙手關心你,呵護你,告訴你:“你永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別忘了,自己背後還有我們的支援”;當你受冷落時,總會有兩個人出現在面前,伸出雙手給你溫暖;當你受挫折時,還是這雙手將你從困難中拉出,讓你衝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們要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不要在父母永別了,才涕淚滿衣地在他們墳前哭啊,嚎啊,到那時才知道悔恨。這是我讀《弟子規》感悟出來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

我感謝《弟子規》,它讓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猶如一盞明燈照我成長,為我指引方向。我將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弟子規》的真諦,回報父母,感恩社會,就讓我們在《弟子規》的指引下,快速成長吧!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6

弟子規是一本非常好的書,特別是其中一句;“冬則溫,夏則清”不僅讓我們知道了基本禮儀,還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後面有許多感人的故事,讓我給大家講講黃香溫席的故事吧!過去漢朝的時候,有個叫黃香的孩子是江夏人,正當他九歲時,已經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的蚊帳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趕走吸人血的蚊子,讓父母好好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暖,讓父母睡得暖和。於是黃香的事蹟流傳到京城,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有一次早上,我沒有看見媽媽在廚房裡做早餐,在衛生間也沒看見她,我著急了,跑到了媽媽的房間裡,發現媽媽正躺在床上,雙手捂著肚子,氣色也不太好,我問媽媽:“媽,你怎麼了?”媽媽小聲回答我:“我肚子疼!”我聽了,忙說:"媽媽讓我來吧!"說著趕快到我的房間拿了一個“暖手寶”遞給了她,還給她換了一床厚厚的被子,然後再燒了一壺水,並拿出一包“茶,10分鐘,水燒開了,發出“嗚——嗚——”的響聲,我在媽媽的杯子裡倒了小半杯開水,只要等開水變溫我就可以給媽媽衝藥了,等開水變溫的時間大約要5分鐘,在這5分鐘裡幹什麼呢?對了,去教媽媽怎樣才不會讓肚子痛的祕訣吧!我拿了一把小椅子,坐在了媽媽的床頭說:“現在是冬天沒有暖手寶會冷的,再說你的被子又那麼薄,算了,我的暖手寶給你吧,我再買一個!媽媽只是微笑著點頭,並沒有說些什麼。我看了看手錶,過了6分鐘了,我急忙把藥衝好,遞給媽媽,媽媽肚子好了後,不斷的誇我說,你讓我體會到了“冬則溫,夏則清。”

孝心是幸福的基石,只要將它拿去,幸福之屋就會倒塌。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7

《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

這本書大概是說了:我們要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關心自己的長輩,還要懂得該怎樣做人。

我讀了《弟子規》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床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後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裡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上學吧,一個人衣冠齊整,讓別人看上去就覺得這學校的校風一定很好,但如果一個人頭髮不整齊、校服的鈕釦沒扣好,讓別人看了就誤認為這學校的校風很差。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你的形象也可能決定你的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但一個衣冠整齊,講求衣服的衛生;一個不注重自己的衣著,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說老闆會選誰呢?當你找工作面試時,別人不但看你的學歷、能力,還要看你的形象呀。我們校園裡也提倡過講究衣著整齊,形象要做好。所以我們從小講求衣著整齊,衣著的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我們以後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

這本書大概是說了:我們要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關心自己的長輩,還要懂得該怎樣做人。

我讀了《弟子規》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床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後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裡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上學吧,一個人衣冠齊整,讓別人看上去就覺得這學校的校風一定很好,但如果一個人頭髮不整齊、校服的鈕釦沒扣好,讓別人看了就誤認為這學校的校風很差。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你的形象也可能決定你的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但一個衣冠整齊,講求衣服的衛生;一個不注重自己的衣著,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說老闆會選誰呢?當你找工作面試時,別人不但看你的學歷、能力,還要看你的形象呀。我們校園裡也提倡過講究衣著整齊,形象要做好。所以我們從小講求衣著整齊,衣著的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我們以後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8

《弟子規》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的收益。

在我的童年的時候,原以為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佈。自從我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在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地叫:“給我來一杯水”,晚上要吃飯的時候,我大聲叫了一句:“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時,我沒有及時接應,只是說:“放在這,我先看電視,等一下再吃”。可自從我學了《弟子規》中的“出則悌”之後,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氣了,聽從父母教誨,順從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壞習慣更多,一時改不了,比如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先坐下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有道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來指點迷津,這就是聖人的教誨,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會兒就直叫他們名字。可學了《弟子規》裡有一句:“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從此以後,我會有事無事地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們非常欣慰,他們還都說我乖了呢,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呀!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19

《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屬於傳統蒙學讀物中面世較晚,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一種讀物,這本書分“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等幾個部分,特別講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學了《弟子規》,我學到了先做到孝敬父母,與兄弟姐妹互敬互愛,日常語言行為要小心謹慎,對人要有誠信。我也要好好學習,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要有禮貌,多和品行好的人在一起。要養成好的習慣,改掉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不在背後議論別人,談論別人的缺點。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很多道理和待人的禮節,我很喜歡。

《弟子規》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的收益。

在我的童年的時候,原以為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佈。自從我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在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的叫:“給我來一杯水”,晚上要吃飯的時候,我大聲叫了一句:“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時,我沒有及時接應,只是說:“放在這,我先看電視,等一下再吃”。可自從我學了《弟子規》中的“出則悌”之後,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氣了,聽從父母教誨,順從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壞習慣更多,一時改不了,比如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先坐下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有道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來指點迷津,這就是聖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20

這個暑假,爸爸幫我在網上下載了《弟子規》和《三字經》給我看。爸爸說,讀了這兩本書是很好的兒童啟蒙讀物,對我學習古代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積極向上的性格品質有很好的作用。

我聽了爸爸的話,一下子把《弟子規》讀完了。雖然有一些文字的意思我還不明白,但是看了《弟子規》之後讓我感受很多,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令我最深刻的就是孝順和誠信。

孝順第一,書中說作為子女,首先要對父母孝順。父母生我們教育我們真的不容易,有好吃的好完的都省下來給我們。作為子女,只能用孝順來報答父母。

誠信第二,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必須要誠信為本。

一個失去誠信的人,將失去別人的信任,將失去朋友。所以我們要誠實守信。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21

想必大家都讀過《弟子規》吧,《弟子規》裡的資料蘊藏著許多道理,只要我們反覆回味,就會有許多體會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好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讀到那裡,我覺得自己沒有做到……

有一次,媽媽一個人在家裡大掃除,而我在做媽媽佈置的“海量”作業。經過兩個小時的“拼搏”,我最後把“海量”作業給消滅了。沒想到,我剛剛寫完作業,媽媽就叫道:“阿怡,幫媽媽洗洗拖把吧!”我聽了,說:“媽媽,我剛剛才把作業給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媽媽說:“我幹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給累壞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聽了,又說:”下次大掃除我就和你一齊幹活,這總行了吧!”媽媽聽了,說:“唉!算了,你還是好好學習吧!”

此刻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媽媽。媽媽期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就什麼家務活都不讓我幹,全部家務一向都是她做的。此刻,媽媽很累很累,叫我幫她洗個拖把,我都不肯。唉,媽媽上班回來已經很累了,回到家她還要忙個不停,我又何曾幫過她幹過一點活呢?平時,我在看電視的時候,她叫我回去複習,不好再看電視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時甚至不聽呢,淨和她“唱反調”。媽媽處處都為我著想,可我根本就沒當一回事呢!但是,我此刻決定改變自己,要做一個好孩子!今後,我必須會做個懂事、聽話、勤勞的好孩子,學會幫媽媽分擔辛苦,讓媽媽不再為我的學習操心。

讀書是我的嗜好,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既能讓我們得到知識,還能讓我們從中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今天,我又認真拜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發現這本書與我以前看過的《弟子規》不太一樣,這本書不但有訓誡的語言的翻譯,還附加了相關的一則小故事,讀起來沒有那麼枯燥。既有趣味性,又蘊含哲理。

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的第一句話:“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信”。它的意思是:作為學生除了要言行規範,還要做到孝順父母,尊重兄長。書中還插入《代父從軍》這則故事。讀完這個故事,花木蘭那孝順父母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生活中我也要像花木蘭學習,我要像她那樣,孝順父母。今年因為要參加畢業考試,媽媽為了更好地照顧我們,她乾脆不去廣東打工了。每天我們還在做著香甜的夢,媽媽就悄悄地爬起來做早餐給我們吃,吃完了又不辭辛苦地開車送我們去學校,因為我家離學校有幾公里遠。晚上,還要在燈下輔導我們做功課。看著媽媽日漸消瘦的臉,我和妹妹都很心疼。記得有一次我和妹妹因為爭著玩遊戲鬧翻臉了,媽媽只是數落了我一句:“做姐姐的怎麼能這樣,就不懂讓著一點妹妹嗎?”我聽了委屈著跑到同學家躲了起來。天黑了,我也不回去。媽媽又是打電話給爸爸和我的要好的同學,又是挨家挨戶地去詢問,看我在不在。當媽媽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了,那時我看見媽媽的眼睛紅紅的,臉更是憔悴不堪,我心裡馬上後悔。我這麼任性,我不是個孝順的孩子啊!

現在。我又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今後,我要向花木蘭學習,好好複習功課,爭取畢業考試取得優異的成績,作為孝順父母的禮物。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22

《弟子規》共分為總敘及其它七大部份,分別列舉了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規範和禮儀,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學習它首先對孩子們是必需的,因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祖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厚德則中國才會更加興旺發達。尤其是德,如果孩子沒有德,縱然他(她)滿腹經綸、才高八斗,將來也未必會成為社會的棟樑。其次,作為大人,學習《弟子規》也是大有脾益的。

因為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才兼備的好孩子,俗話講“打鐵尚得自身硬”,何況是為人師長。而另一方面,我們現在的社會普遍強調和遵循的都是急功近利型的競爭模式和發展思路。若以這個作為行為準則,有利可圖的,大家就爭先恐後、趨之若鶩;沒名沒份的,大家都退避三舍、恐及其身。那麼久而久之,在利益面前人們將道亦無道;大而推之,則國將不國。

所以就大人和孩子一塊學習《弟子規》來說,我覺得倒不失為一次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不斷進步的有益嘗試。大人自己通過學習和力行《弟子規》,每一條都和孩子一起學,一起做,不論孩子說什麼、做什麼,大人都堅持原則不動搖。久而久之,孩子必將在學習生活、待人接物和尊老愛幼等方面有一個可人的進步。從心裡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閱讀弟子規我們會一次次受到感動,使我們感悟最深的,也許就是人間的真諦。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應無緩;父母命,行無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為嗎?是呀!在這個資訊時代,我們往往在吃穿方面挑來揀去,這不正是俗話說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嗎?”學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裡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我們一起仰望這一片屬於我們的天空。我們需要更多的互動,來交流彼此的心扉。我們需要那一抹溫柔的微笑,來包容對方。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手編織美麗了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要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23

《弟子規》的學習對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在班級管理方面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首先,《弟子規》是依據聖人孔子的教誨編成的,每一段語句都是三個字,既押韻、好背、琅琅上口,又不乏童趣。讓嚴肅可敬的規矩變成一種意識,讓更多的學生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直擊心靈的是兩個字“孝”和“教”.”“孝”是我的立身之根,“教”是我的立業之本,理解這個根本,就向“做一名優秀而幸福的教師”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學生也不例外,只有學生學會了感恩父母,樹立正確的思想觀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通過解讀本節內容,讓學生學會恭敬順從父母,體諒父母的艱辛,化孝為其動力,提高學習成績。

《弟子規》中的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的歡欣快樂,可不是有性的東西可以媲美的。現在我們在家庭就能培養出這麼好的言行舉止,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現在的國小生,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現在,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24

假期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背誦《弟子規》,讀了這本書以後,我體會非常深刻,同時也學習到了許多新知識。

在這本書裡講了許多故事,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讀書的方法講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細地看;口到,專心地讀.仔細想想這句話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結合我平時的日常學習去體會這句話確實也是如此,就比如說我在學習電子琴的時候,真的需要用心記譜,用眼睛仔細的看樂譜,手彈的同時又要大聲讀譜,這樣練進步是非常大的。又比如說背單詞需要我先看書,反覆聽磁帶,同時大聲朗讀,這樣才能真正地把單詞記在心裡。

其次,這本書講述了日常起居的行為規範。比如,"衣貴潔,不貴華",穿的衣服乾淨整潔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檔、華麗,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誰的衣服及用具是、貴重,這都是不正確的行為。"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是說吃飯時不能挑食,這不吃,那不吃,造成營養不良。更不能夠愛吃的就暴飲暴食,這樣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改掉了挑食的壞習慣,爸爸媽媽都誇我長大了,懂事了!

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為,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我會時刻用這本書鞭策自己,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為在現在文明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可以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為何來,可以說是茫然無知。

"弟子規"有很多塊:"入則孝、謹、信、泛愛眾、親仁、有餘力"在看完弟子規的時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進了。比如說:在吃飯的時候,長者沒坐下吃飯,我們應該等著大人們吃飯。

還有,我們都知道,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社會它的,我們可以說源於家庭不健全。如果說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該要從我們的學習中著手,而我們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25

俗話說的好,國有國規,家有家規,而今天我要講的則是《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分為五各部分,分別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由清朝賈存仁改編,改名《弟子規》

下面,我來說說《弟子規》中幾個典型的守則。

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為;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為事情很小,而可以隨意妄為,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親愛我,孝方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親人疼愛自己,那麼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親人厭惡、討厭自己,自己仍能盡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實的確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難的。父母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恩情無以為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應該儘子女應盡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麼難伺候,我們也要加倍孝順他們。

《弟子規》雖然是一部古人用來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則規範,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仍應遵守這些古訓,古人的守則規範,不要以為事小而可以擅為,也不要應為父母的脾氣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們更應該以《弟子規》來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 文章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26

《弟子規》裡面有許多道理。這些道理,會讀會念,沒有用處,最重要的是會做。

做子女應該孝順父母,我們只有一個爸爸、媽媽,從我們出生時到現在,他們都在很辛苦地把我們養大,並且希望我們成才。平時爸爸媽媽對我們嚴格,其實是爸爸媽媽對我們的一種愛。

如果我們任性而為,容易出錯,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心裡面要記住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處處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孝順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

除了孝順父母,做人還要誠實守信。開口說話,一定要做得到。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於花言妙語,更不能使用。

《弟子規》裡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要你自己去細細品味。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27

我喜歡的經典作品很多,有法布林寫的《昆蟲記》,蕭紅寫的《呼蘭河傳》,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等等,而我最喜歡的應該是清朝李毓秀寫的《弟子規》。

《弟子規》依據古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是教導人們為人處世的規範。全文三字一句,分七部分共一千零八十字講述了做人處世的準則。

要說認識《弟子規》,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爸爸陪我看了一部關於傳統文化論壇的光碟,光碟中的老師有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還有兩位七八十歲高齡的老爺爺。他們中有企業家,大學教授,醫生,菜農,學生等各行各業的人士。大家都用淺白真誠的語言把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和變化講述了出來,揭示了許多人生哲理,使人非常感動。原來這些都是他們學習和落實《弟子規》的教育後產生的變化。我被他們真誠的語言,無私的行為深深感動了,所以我對爸爸說我也要學《弟子規》。於是爸爸找來了《弟子規》,我們一家一起開始了《弟子規》的學習並逐步落實。

在《弟子規》中,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規範。以前媽媽叫我,我聽到了都懶得答應,經常惹媽媽生氣,讀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後,我就再也不那樣了;“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說開口說話,應該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至於欺騙與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這成了我和同學之間交往的重要守則,使我們的友誼更加深長,因為我知道要對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負責,我和同學之間常常互相幫助,患難與共;《弟子規》還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重長輩,鄰里兄弟之間要和和睦睦等等道理。

我決心把《弟子規》中的道理更多的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學習中,我也希望所有的同學都喜歡這部經典作品,因為我相信它會讓我們一生受益!

的花朵。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28

學校要求我們每個人要背誦《弟子規》,我已背完了‘入則孝’‘出則弟’,爺爺聽著我背書,問我:“父母責,須順承”是什麼意思?我答不出來,因為我只知道死背書。所以爺爺為我借了這本有解釋,有故事的《弟子規》。從小我每個禮拜天去教堂,因為耶穌就是愛,聖經裡有愛的教育。爸爸對我說:“如果每個人都懂得愛,這個世界就會美滿幸福!”

《弟子規》裡有愛的教育,[泛愛眾]就播下了愛的種子,湧出了幸福的源泉,扣下了和諧的紐帶,打下了文明的基石。‘凡是人,皆相愛,天同覆,地同載。’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為什麼我們不能相愛呢?

《弟子規》裡有‘信’的教育,外國人最講誠信,聖經也教導我做人要誠實。

《弟子規》裡有‘書’的教育,‘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教我要讀好書,不要迷戀網路遊戲。

《弟子規》裡有‘親人’的教育,‘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告訴我要結交好朋友,才能長進。

《弟子規》裡有‘禮’的教育,如果養成每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的好習慣,還會牙痛和傳染禽流感嗎?

《弟子規》裡有孝的教育,“父母責,須順承”嬌生慣養的我被父母寵了,昨天我寫字時,眼睛靠桌太近,爸爸責備了我一句,我就是不聽,還哭了。昨天我朗讀‘詞林採頡’,爺爺在旁邊監聽,我就不讓他看書本,爺爺說:“你不讓看書,我怎麼知道你讀得對不對呢?”可我就是不聽!

從小到大,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爹媽叔姨為我付出多少,可我有孝順他們嗎?聖經裡說神喜悅順服的人,我順服了嗎?今後要做順服的孩子,我要聽長輩的話。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每當我翻開《弟子規》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中國文學寶庫中有許多珍寶:《大學》、《中庸》、《論語》……早已聞名遐邇。《弟子規》雖然不太出名,但是它卻給我很多啟示,也是我最感興趣,感悟最深的一本書。《弟子規》,顧名思義,是孔子平時用來約束他的弟子們的一些規定,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前者比後者更加全面、細緻。《弟子規》在大到一個人的思想,小到一個人如何走路說話,都有一個詳細的規範。讓我感受最深刻的一段話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意思是說:當長輩站著時,你不能坐著,長輩坐著時,讓你坐你才能坐下。在長輩面前說話聲音要低,但是又不能太低,以剛好聽到為宜。長輩讓你進去時,你得快一點,讓你出去時,你要等他事情吩咐完再慢慢退出。長輩問你話時,你要站起來回答,並且眼睛要看著他。孔子如此教育自己的學生,一定是別有用意,他要讓學生懂得尊敬長輩,這也是報答長輩的的方法。並且走上社會後也會懂得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

而現在的一些孩子在家裡是“小皇帝”“小太陽”,天天要家人圍著轉,只知道自己過得舒服,為所欲為,尊敬長輩又何從談起,長大以後又怎能在社會上立足呢?不尊重他人,也是不會得到他人尊重的。我希望大家都能讀讀《弟子規》,它簡單易懂,其中又蘊含很多為人處事的方法。是一本很實用的書藉。

弟子規讀書心得 篇29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裡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

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這個感覺還是自己寫比較好吧。畢竟你都在學弟子規了,想想自己的做法是符合弟子規的要求嗎。要麼就不要學,不要這樣流於形式。弟子規教育的是為人處事的行為規範。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演過無數次,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戲,難做的是人;戲是虛構的,人卻是真實的;戲進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場戲,心靈美好的人,夢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夢幻,絕不是虛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