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精選28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5.19K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

《親愛的安德烈》——兩代人,36封家書。通過寫信的方式龍應臺重新走進安安的生活,再次進入母親的角色。生為同代人,不得不為安德烈的成長和生活方式感覺到耳目一新。突然知道原來這就是我們之間,我們國家孩子與外國同齡孩子之間的差距。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畢業後也有自己的目標夢想去追求。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精選28篇)

而我們國家的大部分青年,上學時期不斷地為了考試而學習,大學聯考完了上大學就是一個頹廢的開始,漫長的頹廢又引發後來的迷茫。每天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畢業了不知該去幹什麼。就是回到了原始的智障狀態“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去幹什麼?”可是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一直在迷失自己。讀後感.而拖延症是我們普遍的病態,得過且過也也變得無所謂,失敗也覺得理所當然。這正是目前的我!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在於自己,痛苦的是你假裝在努力改變,以為裝裝就可以成真。僥倖,早有一天要害死你。

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

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給你的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要努力讀書,卻沒人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僅僅是為了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好像真的是,因為得出的結論是你沒有好好讀書,所以你沒有上好大學,沒有找到好工作。

二十開頭,尷尬的年齡,你突然痛苦的發現你的才華不夠展現你的個人魅力,不夠支撐你的野心。你終於知道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所以你只好再去讀書,去鍛鍊,去讓自己變得優秀。讀書當然不僅僅是為了上好大學,找好工作,還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讓自己變優秀,為了結交更多有趣的朋友。藉此《親愛的安德烈》共勉!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作者龍應臺用她優美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父母的無奈和辛酸,還有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的方式,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她給她兒子安德烈的第一封信“十八歲那一年”。

因為這一封信讓我看到了一個想深入孩子內心,想真正瞭解孩子,想開啟那扇神祕的、無形的大門的母親。而那時雖然我們懂得了孝敬父母,卻也還是遠遠不夠的,不是嗎?從這封信中間我看到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被母親愛著的孩子是幸福的,我們也都和安德烈有過相似的經歷和感觸,比如:父母的關心,可能被不懂事的我們嫌棄,被我們當做嘮叨,不想去聽。

當我看完這本書,我看到安德烈的變化,他從無奈的跟媽媽說幾句,就覺得沒什麼話可以跟媽媽說,還覺得很厭煩,到最後主動的想跟他媽媽多說話,多交流。想想現實中的我,雖然懂得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但是行動上卻做不到對父母的關心。

通過這本書我也知道了自己應該理解父母的苦心,好好學習,不讓父母擔心和煩心。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3

愛是不存在隔閡的,別讓親情成遺憾。

斷斷續續的讀完了《親愛的安德烈》,最大的震撼是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溝通的描述,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做為兒子的安德烈慢慢隨著歲月成長,自然就和母親漸行漸遠,他有自己的思考,有對這個世界獨特的理解和抱負,他的生活圈——那也是任何父母都無法跨進的圈子。於是,和家人之間的感情也漸漸平淡了。

做為母親的龍應臺顯然慌了,因為她發現曾經和她無話不說的兒子,變得對她幾乎無話可說。於是,她邀兒子安德烈以通訊方式與她合寫一個專欄,希望能借此走入十八歲兒子的內心世界,以及為人母親最渴求知道的——過的好還是不好?

龍應臺出生於中國臺灣上世紀50年代,她的18歲,住在一個偏僻、窮困、只有一條窄馬路的海邊漁村。白衣黑裙,準備考大學,對阿波羅登月、中國一知半解,外邊的世界對於她來說不存在。她的兒子80後,生活在德國。他的18歲,踢足球,在酒吧和朋友聊天、準備考駕照、去旅遊和學中文。音樂和美術對龍應臺來說只是知識,不屬於內在涵養,自然有對追求美的貧乏和對生活藝術的笨拙。而安德烈在舒適、有教養的家庭長大,網路給予其豐富的知識,藝術和美的薰陶也唾手可得。

如此不同的兩代人進行對話,他們討論的話題涉及面很廣,比如:生活習慣、個性發展、死亡以及戀愛問題等等,母子倆都在思考、學習其中的是坦誠和愛。從他們的對話裡,我看到的龍應臺,是一個愛兒子的普通母親,她在認真地瞭解、認識兒子,同時也在努力解釋自己,三年的對話是成功的,母子收穫了巨大的幸福。

對於此我感到羞愧,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書本,課外習題等等充斥著我的生活,我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即使有接觸也沒什麼話題。是啊,並且是兩代人的差距,或許我們可以和同齡的人聊幾個小時,但絕不會和父母談心。

我明白龍應臺作為一個母親想要表達的意思,或許有很多的人覺得自己和母親之間有著很大的代溝,覺得自己和父母無法溝通,可是相信所有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樂的,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正是母親的為難之處。有人說距離可以抹掉一切,但我覺得距離抹不掉的是親情,那份愛是不存在隔閡的,下一刻,請帶著愛去理解你的家人。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4

在網上購買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的時候,是因為看了她的《孩子你慢慢的來》被裡面女性對孩子細膩的情感所吸引,想這本書應該是一本母親與兒子溝通的或者如教育兒子的親子書。

用了幾個晚上,陸續的把這些書信讀完,才感到這並不單純是一個母子溝通的書信。裡面更多的,也就是她更有意義的地方,是思考。無論是教授的母親和十七八歲學生的兒子。他們能就很多課題,來互相交流彼此的看法。而且,很多問題。例如對於民主、對於貧富差距、對於政治思想、對品味或者生命等方面的對話和思考。我是在十七八歲的時候不曾想象過的。我現在還記得,1997年-----去世的時候,我在高中,電視媒體上在報道這位偉人的功績。學校將了半旗,並舉行了追掉會。全校的同學們,國中的和高中的一起,排隊到學校禮堂裡,穿著深色(藍或者黑)的衣服,帶著統一配發的百花,表情凝重的去參加追掉會。

在參加的過程中,電視直播著--的講話,並且在-講話過程中流淚的時候,我也感到,我們失去了一個偉大的領導人,也不由自主的流淚。但看到周圍的同學。很多都是茫然的再走形式,或者壓根沒有思考這個問題。對於政治,我們的課本雖然學了。但對他真正的理解確是非常的淺薄,學校這生活的周圍,也沒有人真正對這些關心過,或者給過你更好的分析。所以,覺得安德烈在這個年齡有這麼多自己的看法,並那麼幸運可以與他的母親進行這類問題的探討和溝通。

第二次是在1999年,南斯拉夫轟炸大使館的時候,大學進行了聚會遊行。我沒有去參加。理由有兩個,第一是開會第一課我們的教導主任給我們將過,89年的動亂,大學生被利用。要看清情況。學生運動的背後都會有政治勢力,所以,學生在沒有弄清真正形勢的時候,不要去充當炮灰。這句話至今記憶深刻,理由二,我確實感覺自己對於政治有種天生的弱智和抵制。覺得是那好像是一個我無法進入的世界,我也無法那個領域去展現我的愛國激情。所以我才不會去參加。

我處於安德烈的時代與龍應臺老師的時代中間。是個七十年代的人。我對於童年的記憶,平淡、資源的田野畫面。我的童年在農村,父親是普通的教師,母親是有著高中學歷的普通農家婦女。在八歲的時候,父親將我和弟弟及母親一家從農村帶出來。到了鎮上上,然後,在到縣城裡。在大學之前,雖然也搬過幾次家。但並不是那麼頻繁,對我的影響也不是很大。八歲之前在農村,8歲那年從農村搬到鎮裡,第一次搬家,一住8年,中間換了幾次房子,都是單位分的。但沒有換單位,一直過了8年,8年後16到了縣城,住了兩年學校家屬院,93年在縣城買了文教局給老師的房子。但年花了3萬元。一直到今天。現在回想起來。當初家裡沒有搬家或者頻繁調動工作,是否也是出於對我和弟弟的考慮。我從鎮到縣城正好是要升高中。但弟弟那時在上國小。大概他體會了一下從落後的地方到現場後的感覺。

我的自我覺醒時在高中,比安德烈和菲利普都要晚的,他們15歲孩子的對話,獨立的意識,思考的問題,很多是我到大學都沒思考過的。當年我在16歲的時候,也是忽然間認識到自己的父母也是非常普通的人,不只是父母,也包括周圍一起生活的老師,也是非常普通平庸的人。他們並不像以往心目中想象的那麼高大。他們的思想也未必正確,甚至有些地方也沒有見解。我很慶幸在那個時候獲得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了判斷力和分析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才能夠去思考。但思考問題的領域,仍是比較有限,更多停留在友情、愛、人生等上面。對於社會問題、文化問題、道德問題等的思考是茫然的,是自己溜進去了。但沒有目的,也沒有受到任何指引的溜達了一圈。懵懵懂懂的。所以說。母親是能夠深深影響孩子的。雖然不一定使他變得特別優秀或者和自已一樣,但會引導他的思維方式。

我的孩子現在3歲7個月。未來的日子,也會成長成一個個性十足的英俊少年、成人。信裡有些情況我感覺也是將來我和孩子相處會遇到的。裡面有一個母親深深的愛,說的非常好。母親對兒子的愛,是背後的。看著他,離你越來越遠。我兒子對我的獨立宣言會在什麼時候,有時我也會想,未來在我兒子的眼中。我又想讓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母親呢?或者會留下什麼給我的兒子。會使他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更加明澈、快樂、堅強。

這是本值得保留的書。裡面有很多智慧的話語,思維延展的過程,也有深厚的母愛,並告訴你,該如何去愛,去溝通。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5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彷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MM

“你為什麼不試試看進入我的現代、我的網路、我的世界呢?你為什麼不花點時間,好好思考‘打扮’這件事,買點貴的、好的衣服來穿?你為什麼不偶爾去個你從來不會去的酒吧,去聽聽你從來沒聽過的音樂?難道你已經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東西?還是說,你已經定型,而更糟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經定型得不能動彈?”──安德烈

這部由36封家書構成的書,不僅橫跨了新與舊,左派與右派,流行文化與人文關懷,更橫跨了母與子的世代價值觀,集結成這一本精彩的散文集。其實在我們身邊,包括我在內,有多少人和自己的父母交流甚少,缺乏適當的形式和機會,以至於兩代之間形成了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我們會發現,自己越長大越孤單,漸漸的不願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東西,反而身邊的朋友或許比父母更加的瞭解自己。我們不斷的接觸更新的事物,漸漸的從父母的世界中遠去,偶爾的電話也是例行公事一般的枯燥無味。我們都感覺到了這種變化,但是卻沒有人願意或者留心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些。我想,我們的父母養我們長大成人,絕對不想看到的是這樣的一種結局。看了《親愛的安德烈》這不書之後,我發現,作為子女,我們是多麼的不瞭解自己的父母。他們渴望瞭解我們的世界,於是心思急切,於是這樣的感覺讓我們厭煩。於是我們就會不自覺的離他們更遠。但是,我想,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源自於內心深處愛的噴泉。是愛,讓他們管我們管的太嚴;也是愛,讓他們在日益長大的、獨立的子女面前手足無措。所以,無論外在的表現如何,內在的實質都是愛。

文中的龍應臺理智、開明,安德烈年輕、奔放,有自己的主見和生活。母親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睿智引導和感化兒子;兒子用自己的潮流、活力來感染母親,開闊她的視野。兩代人的不同的人生經歷相互碰撞,於是母親認識了這個18歲的年輕人,兒子也走進了大自己30歲的媽媽的世界。相互瞭解,相互包容,相互影響,相互激勵。這是一種和諧的母子關係,也是母子雙方作出的努力。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6

這本書是我去表姐家玩,在她家的書櫃裡看到的,姐夫是一個高中的語文老師,極力推薦這本書,說他的學生看了都很有感觸。拿回來看了之後還真有不少收穫。

這本書主要是講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龍應臺離開歐洲,返回中國臺灣,就任臺北市首任文化局長。等她卸任回到兒子身邊,安德烈已是一個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歲的小夥子,坐在桌子另一邊,有一點“冷”地看著媽媽。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三十年;他們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沒關係,但龍應臺一定要認識成熟的大學生安德烈。於是,母子倆用了三年時間互相通訊。龍應臺“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收入此書的的三十多封書信,感動了無數被“親子”之間隔閡與衝突深深困擾著的讀者。本書為讀者弭平代溝、跨越文化阻隔、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

平時生活中也聽到很多w家長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努力,而孩子們也抱怨家長不理解他們,甚至覺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後了,跟不上時代,從而引發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有的孩子還離家出走。

在我身邊就有一些很真實的例子,所以看到這本書我就特有感觸,好像是把鑰匙開啟心中的鎖,因為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不合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傷害,親人變成敵人真的讓人無法想象。從這本書中我看到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我想這是現在很多中國家長很難做到的,他們往往以愛的名義去剝奪孩子的自由,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所以就應該聽他們的,否則就視為不聽話,不懂事。

我個人覺得這反而會讓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會覺得壓力很大,好像做的一些努力都是為別人,很被動,當這種壓力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選擇逃離,也就引發了一系列的悲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難說誰對誰錯,只是缺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其實人與人之間都應該做到這一點。在這本書中還讓我看到了兩個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體會,用心去發現,就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希望這本書會給你們也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7

在大人與孩子之間,彷彿有一層無形的薄膜。大人們因為有他們的經驗,總想把孩子的一切安排好,讓孩子少走彎路,便老是絮絮叨叨地念個不停;而孩子彷彿都是不太領情,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以及對將來的思考,有著一股對新事物的追求,哪聽得父母那老舊的“經驗”之談。於是,兩代人就被這道膜越隔越遠,人們就管它叫“代溝”……

當我在讀過著名作家“龍應臺”與她兒子“安德烈”共著的《親愛的安德烈》後,才發現,所謂的“代溝”只是人們不知道怎樣溝通而已。

書中的安德烈住在德國,他媽媽則住在香港,兩地有著強烈文化差異,他們也堅持進行著書信來往。在他們寫的36封家信中,母親毫不掩飾地給孩子談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求學,自己曾有過的困惑……而兒子也以極大的熱情迴應了對長輩的質疑,對自我個性的張揚,對現實生活的無奈與憤怒……

每一封信都充滿了他們的真實想法,其中也不乏有些想法的分歧,但這36封信,使他們更加清楚地瞭解對方,瞭解了兩代人。最後,成果是顯著的,一個54歲的母親與她21歲的兒子,也能有共同的話語了。

龍應臺曾寫道,以前,與他兒子通電話時,只能這樣:

你好嗎?

好啊。

學校如何?

沒問題。

……

彷彿與現在有些家庭的情況差不多,兩代人之間也沒聲麼話語,問問好,寒寒喧,就如普通人一般。大家都不願透露自己的想法。但這樣下去怎樣溝通?有溝通,得先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要是真正溝通起來,當你瞭解對方的想法後,或許會發現,對方可能與自己的印象判若兩人。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孩子也清楚自己的父母,這樣才不會有代溝啊!

龍應臺在書後寫到:

我努力了,他有回報以同樣的努力。

我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

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那我們呢?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8

這是我第一讀次龍應臺的書,感觸非常深。

這本書讓我找著了知音。也許現在的我們常常被人評價自私,我覺得萬分無奈,我只是在追求自由,自由和自私,搭的著邊嗎?與家長的有些談話,進行到一半就無法再次繼續,因為隔閡太大,現在的我還只是個剛剛稍有成長的人,依舊沒有太理性的思想,隨性是我的個性,卻常常被稱作自私,總覺得沒人理解我。

現在的我,還沒有太多的顧慮,說話或許坦率了些,但我覺得的這並不是自私。可是大多家長們都認為孩子就該服從於他們,所以小時候愛黏著父母的“跟屁蟲”漸漸不見了,他們逐漸變得獨立,不願與父母交談,久而久之孩子甚至與父母形同陌生人。開啟書頁,一封信接著一封,仔細描繪著龍應臺與安德烈如何拉近母子之間的距離。

這是一對怎樣的母子呢?書面上寫道:在信中,兒子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認真;母親有八分認真,二分的知性懷疑。兒子對母親嘲笑有加,母親對兒子認真研究。這是如今典型的一對母子。我們的父母,總愛發掘我們的小祕密,我們做的事總存有疑心,而我們刻意疏離,只喜歡與同齡人交流,做事顯得張揚。我們之所以會和父母有如此之大的隔閡,完全因為我們是兩代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環境的成長,如果要雙方心平氣和的談話,也許像龍教授那樣以書信方式,倒是個不錯的想法。現代的父母,想盡方法想要融入孩子的世界,可是我們奔向人生的大路,眼中只有前方,而我們的父母只能在後頭張望我們,不一個時代的人,不一個世界的思想。我們所希望的是父母遷就於我們,而父母希望的是聽從於他們,這樣,我們的代溝只能是越來越大。假若父母願意理性的遷就我們,那交談就容易多了,談話也許改變不了什麼,可它至少給雙方搭了一條線,開了一扇窗。

父母總是嘗試著在我們的世界裡找一條縫隙鑽進來,即便我們的共通點不多,這也許就是隔閡中的愛。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9

這是一本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通過三年的時間,所寫的36封家書。在這其中母親帶著八分的認真與二分的知性懷疑,兒子存著二分黑色幽默,三分玩世不恭和五分真誠。時間總會讓人改變,現在的安德烈已是一個成年人,不再是那個可愛的“安安”了,龍應檯面對這件事有些不知所措。最終她選擇了與兒子敞開心扉,試著去了解兒子,這個有些“陌生”的愛人。

讀了《親愛的安德烈》,我意識到我這樣的做法是強行讓我的意志凌駕於孩子意志之上。儘管,我的做法是對的,孩子因為沒有切身的體會。她仍然不會主動有意識地去改正自己的錯誤。並且她的錯誤習慣導致的結果並不是差到無法接受。所以她一直都保持著她的老習慣。《親愛的安德烈》讓我意識到其實教育並不是單純的我說,你接受的過程,而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靈魂的對接。而這對接最直觀的方式就是讓他體驗和參與。而不僅僅是告知。就像我的父母,當初為我選擇的路,因為我們讓我體驗,參與,而是讓我直接按著他們的路線行進,使得後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很痛苦。而今,雖然和父母違揹我的夢想不同,但我一遍一遍地告訴學生怎麼做怎麼做其實犯的錯誤和我父母為我指路本質是一樣的。所以,我要改變。

《親愛的安德烈》正如書名,貫穿書本的始終是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這本書,漸漸溶開了兩代人,兩國的代溝。也讓我認識到了,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會給我們不同的震撼力。合上書,我輕輕閉上了眼睛。這便是兩代人的差距,兩代人的代溝。這本書讓我學到的不僅是孩子的教育問題,而且是一次對不同文化和背景學習和體驗。從中也學到了很多人生的哲學,對生活和人生的態度。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0

高中時知道龍應臺這個名字是個偶然的機會,看了她的一篇轉載的雜文,寫的很犀利、很有智慧,並且覺得這個名字很酷,想當然認為是男作家。後來才知道龍應臺是女的,就更加欣賞她,文章大氣、知識淵博。就有意識的多找來她的一些書來看,她被譽為華人最有力的一支筆,鍼砭時事,鞭辟入裡,以有情眼光觀察社會,寫了很多著作,例如《野火集》、《百年思索》等等。

很早就知道龍應臺寫了關於親子教育的幾本書,一直沒買來看,想文風那麼凜冽的人想來教育子女也是嚴厲而冷靜的吧。最近陪女兒去圖書館,看到了龍的《親愛的安德烈》,拿起讀了下,沒想到一讀起來就放不下來,索性買了下來回家後好好研讀。

花了一個週末的時間終於讀完了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很大,首先是覺得安德烈真是了不起和自由,一個18歲的孩子可以有這麼深的文化底蘊,思想境界和人文關懷精神,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想一想我們18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呢,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在備戰大學聯考,讀不完的書,做不完的習題集,關於國家、關於民族、關於政見、關於文化、關於信仰我們考慮的很少或者沒有考慮,我們考慮的比較多的是理想,也無非是考上理想的大學。比起安德烈的自由、愜意和廣博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臺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穫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裡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其次就是羨慕書中的母親和兒子的無障礙溝通,說起父母對子女的愛,我想全世界也沒有我們中國人做的更多,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通常是做了不說,愛也不說,只有批評是無處不在的。做父母的在一句“為了你們好”的名義下做了多少錯事啊,我希望自己以後不要這樣,尊重、平視是給女兒真愛的禮物,我要努力做到這一點。

我最喜歡的是第28封信《給河馬刷牙》,真是心有慼慼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光耀門楣”更是以前中國讀書人從生下來就揹負的責任,就是在大學聯考選志願時也是主要參考熱門的專業而不是自己的喜好,我想也許就因為這樣很多本可以成為將軍的人成了箍桶匠了。書中一段話我很喜歡,和大家共勉“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和利,而只是為自己找心靈安適之所在,那麼連“平庸”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我們最終極的負責物件,安德烈,千山萬水走到最後,還是“自己”二字,因此,你當然更沒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為了符合上一代對的想象而活。”是的,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為了自己而活,我們揹負的太多,怕父母失望、怕子女失望,怕比不過同學、怕被鄰居看清,怕這怕那,夜深人靜,獨處內省,其實和辜負了自己的心靈相比,那些都是可以忽略的東西,“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部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這樣一來,在華爾街中做銀行經理和給河馬刷牙又有什麼關係呢。對我來說真是當頭棒喝,我們每個人都是身為父母與子女雙重身份,我認真工作,很享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雖然沒有達到父母設定的目標,但是他們不會失望,我終於明白過的幸福是他們對我們的最大期望。那麼作為母親的我來說呢,我也不會把自己沒有實現的人生目標強加給女兒,讓她在愛和自由中成長,做到學有所用,簡單快樂就好。

另外通過讀這本可以說是兩代人合著的書,我也逐漸體會到我們為人父母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要跟上時代、跟上子女的節奏,我們和子女間有親情的牽絆,但也是漸行漸遠的必經路程,正如龍應臺說的那樣“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盪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不願意看到那樣的情形,所以我要努力、要嘗試,學做人的父母,這對我來說是新的課程,參考很多,不一定適合。我們要自己找出適合我們彼此的方式和方法。每個孩子都是上天饋贈給我們的禮物,我心懷感激、不知所措,但是我不怕做錯,我勇於嘗試,這樣,我就可以在女兒十八歲的時候,和她討論抉擇的時候順便說一下,媽媽那個時候也很怕呢。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1

從國中一開始就跟著老爸看有關中國臺灣政治的節目,說起來還是--提起我這種愛好,因為關注著-的同時,我也開始關注起政治。老爸說女孩子別參與政治,但我可以關注吧,我越關注我就越感慨,還找不到地方發洩。所以看到《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的內容,我滿心歡喜。

先說龍應臺的第二封信——“為誰加油”。龍應臺說“我們,被教導以中國人為榮,‘為榮’和‘為恥’是連在一起的。”文中有說到一個書名,對於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吧——《醜陋的中國人》。我因為民族主義很愛中國,但是我也有世界主義,我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很和睦,肯定有很多人鄙視我幼稚。可是中國有很多令我和更多人憤怒的事情,每天看著新聞最經常讓我憤怒最讓我憤怒的就是貪官。我們的政府官員就是代表著我們在管理這個國家,是應該讓百姓最放心的人,可是他們是這樣來傷我們的心。我很氣,看見雜誌上說,有一位美國官員貪汙了五萬美元,舉國震驚。可是我們的國家呢?這些事讓我尷尬,我甚至害怕外國人會因為這些醜陋來嘲笑我們。我常常抱怨中國這個不好那個很差,我跟父母說我一定要出國,父母也同意,但同時跟我說:可能你到了美國之後就會想著回中國了。不可否認的,中國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畢竟,那是政府的事情,作為普通高中生的我們無能為力去改變什麼。

當聽到別國人說中國不好的時候,還是會鼓起勇氣跟他們說,我的國家不是你們所想的那樣!可能這就是所謂的愛國主義情懷。套用文中的話,他們給了我“膨脹的”不安和尷尬,但不會押著我遠離“中國”這個概念。我想這是龍應臺要告訴安德烈的吧。

但聽到龍應臺的世界公民主義,我又產生共鳴了。看到新聞上說到很多弱勢國家,聽到牙買加的選手說他連一雙鞋都沒有所以只能赤腳在炙燙的土地上跑步,我有一種道不明的傷感。在讀到第9封信兩種道德中,龍應臺說“海嘯的悲慘震動了世界,國家在比賽誰的捐款多,背後還藏著不同的政治目的”、“這些國家的人民,准許,或者說要求,他們的政府把大量的錢,花在離他們很遙遠但貧病交迫的人們身上”,我也開始思考或許世界公民這個名詞離我真的很遠很遠。

龍應臺告訴安德烈,“我相信有兩種道德,一種是消極的,一種是積極的,你才十九歲,那個時間會來到,當你必須自己決定行不行動,如何行動,那個時刻會來到”。龍應臺所在的中國臺灣的貧富差距像一根刺,扎著她的心,令她難受,但她做不了什麼,所以她寫文章希望人們認識到這是一個有待改善和優化升級的社會結構,她鼓勵人們追求公平正義去改造社會,她拒絕奢華,在離開廚房時把燈關掉,這是她所能做的,也是我能做的,這樣一個微妙的小動作,所有人都做得到。

我跟我爸開玩笑的說,我要拯救世界!老爸卻很一本正經的說那你就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才能做。是,我忘了我爸手上有我最大的把柄,我的夢想是建立在一張好文憑身上的,至少現在,我的價值體現在文憑上。文憑才是硬道理,比真人管用。我總是很痛恨我爸的這句話,可是,我爸問我,在現在這個社會你想得出別的公平的出路嗎。我想了很久,沒有。我即使痛恨應試教育到每天把它和貪官並在一起罵三遍,可我還是要肯定它的位置。我現在所能做的,還是好好讀書,這樣今後我才能有比較強的能力做世界公民,拯救道德,改變世界。

——這就是《親愛的安德烈》給我的最大的啟示。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2

國中接觸的第一本課外書,就是龍應臺與安德烈合著的《親愛的安德烈》。

與其說是課外書,我認為應該是隔代母子的心靈成長對話,35封家書呈現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進過三年漫漫長路的書信對話,龍應臺“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裡面的內容包括了書信中進行著弭平兩代人之間代溝的努力;探討了母子對新與舊、左派與右派、流行文化與人文關懷的看法,體現了母子不同的世代價值觀。裡面的某些內容篇章讓我覺得比較深奧,卻又讓我去每個字地反覆琢磨,體會其中。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龍應臺寫給安德烈的《哪裡是香格里拉?》。

這篇文章講了龍應臺與菲利普來到香格里拉,卻看見了與自己想象中不一樣的香格里拉,反映了現在的自然環境被人類商業化的現象。文中,龍應臺用許多語言描繪著美麗的天堂香格里拉,對香格里拉充滿了期待,比如在跟菲利普介紹時是這樣說的:“中國西南,是滿身長毛耗牛吃草的地方,是野花像地毯一樣厚,鋪滿整個草原的地方,是冰河睡了醒不了的地方。”把香格里拉描繪得如夢似幻,讓我也不禁嚮往。當龍應臺迫不及待想去看草原時,她是這樣說的“到了中甸,我迫不及待想去看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那無邊無際的草原。“當龍應臺帶著憧憬去看草原時,卻看到了“難看的房子”——收費處。她那天一樣大的草原,竟然就圈在那柵欄內!她就像一個用最高速度往前衝刺的運動員撞上一度突然豎起的牆“天一樣大的草原,地一樣老的湖泊,日月星辰一樣長長久久的野花,青草怒長無邊無際的山谷,也被圍起來,收門票,——

哎,可真超過了我能忍受的限度!“龍應臺對商業化的譴責全都在這裡,卻又十分形象,讓我也不禁感嘆:這世上還有最原始的地方嗎?龍應臺又見到了:”墨色的松林圍著一泓透明的水,水草在微風裡悠悠盪漾,像是一一年來連一隻小鹿都沒碰過,洪荒初始似的映著樹影和山色。“如此美麗的湖水彷彿讓我置身其中,但不僅是這些,這一片香格里拉的土地,聽說都被納入聯合國的文化一場保護區了。龍應臺想拍照,被喝止:先交錢!讓我們都很是無奈,能怪他嗎?

最後,“幾個僧人坐在香油錢箱旁邊,數鈔票,鈔票看起來油膩膩的。”油膩膩,商業化使得僧人都唾延三尺。為什麼在第三世界,“開發“等於”破壞“?由國家的力量進行開發,就等於用國家的力量進行破壞,那種破壞,是巨大的。

它使我們經濟發展,同時也使我們的環境受到破壞。

這就是商業化,一種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商業化。

且哪裡才是一個真正的地方呢?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3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整本《親愛的安德烈》,其中《給河馬刷牙》《兩隻老虎跑得慢,跑得慢》這兩章令我感觸頗深。

也許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一生碌碌無為,覺得自己普通平庸。可是“你真的平庸嗎?”其實要看你站在哪一條跑道上。設想一個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衝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見那跑百米的人會全身緊張、滿面通紅,心裡會‘顫抖’嗎?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見那跑五千米的人氣呼呼地追過來了,他會因而恐懼,覺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嗎?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來散步的。

世界上本來就存在著大樹和小草,小草就平庸嗎?書中舉了個提摩的例子:他從18歲開始失業,到41歲還在失業中。那麼大了還沒有工作,因為沒有工作,也就沒有結婚,沒有家庭。每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跟他一樣。為什麼害怕呢?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沒有意義。每天為了錢的數字起伏而緊張,而鬥爭,不如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與其為了金錢和名聲成為工作的俘虜,不如找一份能充分體驗生活的工作。

龍應臺說過這麼一句話:“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很多讀者回信說自己就是在被迫謀生,我相信我身邊很多成年人也都不得不被迫謀生。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活的自我而有意義呢?

不跟別人比名比利,而是要尋找自己安適之所在,那還談何“平庸”?“平庸”是跟別人比,我們的終極負責物件是自己,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平庸”與否,不是在於你是否有成就,而是在於你做的是否有意義,是否快樂。這樣看來,小草平庸嗎?答案肯定是“不!”了。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4

《誰動了我的乳酪》裡的小老鼠——咻咻和匆匆在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乳酪後,並沒有任何猶豫,馬上穿上鞋子去開始自己新的尋找。這樣,他們的心態和心境才會更平靜和從容因為他們懂得去追求,所以他們的遠方就在不遠處。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在這次雅典奧運會上異軍突起的菲爾普斯就是“勇於”的代表,年僅19歲,卻在這次奧運游泳專案中已獲得了5枚金牌,2枚銅牌,在參加的7個專案中一一獲獎。雖然許多人在嘲笑他在奧運會前所跨下海口稱:要一舉多得7枚或以上金牌,破世界紀錄。但大家有沒有認真想過,他才19歲,一個只會為自己而活的年紀,他卻勇於誇下海口,他雖沒有破記錄,但他的實力足以在年的奧運會上實現這個願望。他也勇於實現,他成功的背後是無數個苦練游泳的日子。

魯濱遜也是一樣的,如果他沒有離開家,那麼他的人生一定沒有那麼精彩,在他的眼中就只有金錢,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也就不會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去製造東西,去捍衛自己的家園,他勇於向世俗挑戰:離家出走;他勇於和大自然鬥爭:在經過大浪後也沒被淹沒;他勇於行動:在荒島上看見俘虜快被野人殺後吃掉,捨身去救他——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他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挑戰和磨練。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5

《邊城》蘊含著詩一般的意境和韻味,作者沈從文不僅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而且賦予作品中的人物與景物以深厚的象徵意味,集中了展現了湘西秀美的山水和淳樸的情致。

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裡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無形中就構成了一幅圖畫,有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翠翠和爺爺。祖孫二人一起守著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懷。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代表,他善良、勤勞、樸實、憨厚、忠於職守,他對外孫女無私的愛就是我們炎黃子孫得以繁衍的血緣紐帶,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純樸的人性之美。 可以這麼說,《邊城》裡的人,大抵情亦如水,卻不是如水樣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淨,這使得整部作品無論結局怎樣卻始終帶給我們空靈清澄的美。

的確,結局不是我們的一廂情願。這麼一個發生在山城茶峒裡的故事,這裡鳥語花香,青山翠竹,聳立的白塔下住著翠翠和她的爺爺,這一年的端午節,翠翠遇到了在划船比賽中中了頭獎的儺送,有種不可言傳的情感在翠翠心底萌發。與此同時,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美麗善良的翠翠。他們公平地憑命運來決定自已的幸福,而翠翠母親的死是老人心中的痛,老船伕為了不使翠翠走她媽媽的路,無意中為孫女的婚事設定了一些障礙。不久,天保為愛離家出走落水而死,儺送知道後很悲痛,又得不到翠翠的暗示,一氣之下遠走他鄉。一聲巨雷摧毀了白塔也帶走了爺爺。翠翠決定從此留在渡口等待儺送的歸來。

平淡中流露的不平淡,平靜中突顯的不平靜,平凡中湧動的不平凡,沒有兵荒馬亂,沒有峰火連天,沒有爾虞我詐,有的只是樸實的親情和真摯的關愛。像是一幅流動的畫,畫的是桃花源的風光,畫的是畫中人的生活,畫的是民情純樸和封建禮教的碰撞。我常常在想儺送到底會不會回來,作者沒有把這個答案告訴我們,從而引起我兩個遐想:或許他會回來,這裡有牽掛他的家人也有他牽掛的翠翠,或許時間消逝他會懂得哥哥天保為了成全他而走的心,會感受到守在渡口的翠翠的等待,畢竟他自己也說過要渡船不要碾坊。他會回來,會重新面對,會找到翠翠,會替她守著渡船,一輩子。也或許是再也不回來,在某個地方默默地過完著生,再也不願想起這裡的一切。或許那些人那些事早以在他心裡自己找個坑把自己埋了,或許偶爾面對一隻渡船也會在心底泛起一層漣漪,而那個等待卻終究只是等待。

《邊城》的行文似無阻的流水,給人一種詩意。文中平淡安寧,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情節,但卻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使你身臨其境。《邊城》雋永的文字時刻牽動這你的靈魂,正如他談及《邊城》時所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6

我曾經讀過詹天佑的故事、我曾經讀過錢學森的故事、我曾經讀過李四光的故事••••••每一次,我都被這些愛國科學家的赤子情懷深深打動。今天,我又讀了“兩彈元勳”鄧稼先的故事,我再一次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掩卷沉思,鄧稼先爺爺心繫祖國、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那一幕、一幕,在我的腦海中怎麼也揮散不去......

當我讀到“1950年,年僅26歲的鄧稼先在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的第九天,就毅然登輪迴國,開創性地開展了對原子核理論的研究。”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鄧稼先爺爺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如果像很多科學家,他的鄰居兼好友楊振寧那樣留在國外繼續學習、工作,他有可能會獲得更高的榮譽,甚至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但是鄧稼先爺爺不論自己在國外有多好的工作、生活條件、不論自己在國外將會由多好的發展前途、有可能取得多高的榮譽,毅然選擇回到當時還很貧窮落後的祖國,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多麼偉大的愛國情懷啊!試想想在我們當今的年輕人中,當面臨著鄧稼先爺爺這樣的情況時,有多少人能義無反顧地做出像同樣的選擇呢?

當我讀到“鄧稼先帶領他領導的一班青年人夜以繼日地輪班進行緊張的計算,得出了與蘇聯專家結論完全不同的突破性結論。該結論最終被從蘇聯回國的物理學家周光召加以了證實,從而成為指導原子彈研製的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關鍵性理論成果。”時,我不禁拍手叫絕,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正是因為鄧稼先爺爺與各個科學家廢寢忘食地工作,經過周密的計算,才換來了成功,換來了中國原子彈事業的突破性進展。造出了“兩彈”,帝國主義列強就不敢輕易地來欺負我們中國了,所以說鄧稼先爺爺是我們中國的大功臣啊!而我們呢?面對困難有鄧爺爺這樣的鑽研精神、刻苦精神嗎?多麼慚愧啊!我的很多同學,也包括我自己遇到學習上的難題時,經常是稍微想想,想不出來就去問媽媽或者乾脆不做了。假如鄧稼先爺爺也像我們這樣,中國的“兩彈”可能會遲很多年才能造出來或者到現在還沒造出來呢!

當我讀到“1979年,在一次航彈試驗時,因降落傘破裂,原子彈從高空墜落地上。為了避免毀滅性的後果,他竟冒著生命危險一個人搶上前去,抱起摔破的原子彈碎片仔細檢驗,由此受到致命的核輻射傷害...... 1985年鄧稼先爺爺因輻射致癌而因公殉職。彌留之際,他還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後一絲力氣,與于敏合著了一份關於中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向祖國獻上了最後的一片赤誠。”時,我更是被鄧稼先爺爺這種不顧生命危險而盡忠報國的愛國壯舉深深地震撼了!鄧稼先爺爺的一生雖然不長,但是他卻為中國的發展和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真的無愧於“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兩彈元勳”等光榮的稱號!是我們每一個青少年應該學習的榜樣!

鄧稼先、詹天佑、錢學森、李四光......一個又一個愛國科學家的故事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向我們詮釋了和平年代愛國的真諦。對於我們少年兒童而言,最好的愛國方式就是了解自己的使命,肩負起自己的職責,努力學習,長大為祖國的強大做貢獻。所以,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為祖國的未來加油吧!讓我們一起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吧!長大後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無愧於祖國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7

高爾基先生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國小五年來,我感受到書籍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我愛上了讀書。

最近老師讓我們讀了儒勒。凡爾納的作品《80天環遊世界》。

這本書內容生動形象、語言逼真有趣。書中寫了一位性情古怪的英國紳士——福格先生,他在俱樂部和朋友之間有一場賭注,決定以八十天的時間環遊世界一週。在這沒有飛機、快艇的19世紀,簡直是不可能的。可福格先生在八十天的暢遊中,自己的搭乘各種交通工具穿越了360條經緯線,坐過火車、馬車、遊艇、雪橇、大象等,經過了許多奇妙的地方,各種各樣的冒險及挑戰。

想要在80天環遊一個國家就已經很難了,而要在80天環遊世界,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可是福格先生做到了。他憑著自己的毅力,他做到了。

萬事只要用心就能成功。

一次我數學成績考了個不及格,從那次後我總結了經驗、教訓,平時多下功夫,我決定要像福格學習,有信心,有毅力。終於成績有了進步。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生活和學習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要努力、刻苦、知難而進、分秒必爭,一定會有收穫。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8

隨著二十世紀美國現實主義文壇的長展,瑪格麗特·米切爾執筆的《飄》無疑是十分耀眼的。整部作品以斯嘉麗與白瑞德之間的愛怨為主線索,成功地再現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地區的社會生活。清晰曉暢的語言組織,個性鮮活的人物塑造,都不禁令人歎為觀止、拍案稱快。

斯嘉麗作為在這個時代中出色的女性人物,是極其讓我印象深刻的。

她樂觀堅強、積極向上,為人處世雷厲風行、精明果斷,有著美若天仙的容貌與魔鬼般妖豔的身材為眾男性所傾慕。可越是受眾男性的渴慕與追捧,她就也就越想得到艾希禮的注意,愈加瘋狂地迷戀這個唯一拒絕她的男子。

出於對艾希禮迎娶梅勒妮的發洩,斯嘉麗嫁給了不愛的查爾斯,後來查爾斯在戰場上不幸身亡。為了拯救身陷困境的塔拉莊園她不得不投入自己妹妹未婚夫的懷抱中去,以此經商賺錢。然而這兩段並沒有任何感情的婚姻並沒有削弱斯嘉麗對愛戀艾希禮的執著,不顧一切地爭取自己的愛情,哪怕彼此都束有婚姻的枷鎖,她也要掙扎掙脫。在她的愛情觀裡,婚姻和愛情是可以獨立的,是不受道德束縛的,是可以像無際草原上的馬兒般瘋狂奔放的。

富商白瑞德對斯嘉麗的愛戀最終動容了她,然而在他們的婚姻期間斯嘉麗對艾希禮的始終牽掛,從照片到梅勒妮的去世,斯嘉麗都迷惑在自己對艾希禮所謂的愛戀中,忽略了真正愛的,真正愛她的人。這一切的一切終究還是傷了白瑞德的心。當她從艾希禮的懷抱中走出,跑到迷霧中尋找白瑞德的影子時,她才恍然大悟自己真正深愛的早已是白瑞德,自己親愛的丈夫了啊!艾希禮在她心中的完美形象不過只是曾經在眾多追求者之外的獨樹一幟的虛影罷了,“也許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這樣錯誤的迷戀就像氣球帶著她離真愛越來越遠最終總會破滅。

於此,不得不說有的時候你認為你所渴望、期待的美好遠在天邊,因此你想要不顧一切地去得到,卻忽視了近在眼前的人和事。也許,有些執著是需要思考斟酌的。

斯嘉麗回到自己與白瑞德的家後,丈夫正在收拾自己的行李準備離開斯嘉麗,讓她和她心愛的艾希禮在一起。面對白瑞德的冷嘲熱諷,斯嘉麗哭訴極力挽留白瑞德,告訴他自己才發覺的內心,然而白瑞德心意已決絲毫不為所動,帶著自己受傷的心斷然離開。望著漸漸消失在迷霧中的背影,回看身處的空蕩蕩的別墅,經歷的種.種不幸瞬間湧上斯嘉麗的腦海,失聲痛哭。

值得欣慰的是,斯嘉麗不平凡的性格造就了她奇蹟般的人生,註定煥發光芒。她在階間清醒,重拾她對愛情的執著,決定回到塔拉莊園向著新的人生勇敢前進。好像所有心靈的創傷在斯嘉麗這個奇蹟般的女人面前都是要被劈斬的荊棘,她要讓白瑞德重新回到他身邊。

於是,她對自己說:“還是留給明天吧,不管怎麼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在她的愛情觀裡沒有什麼是不可挽回的,既然相互珍惜就一定能破鏡重圓。其實迴歸現實,倘若人們能夠如斯嘉麗面對愛情這般樂觀,哪裡會存在那麼多的悲劇。

《飄》,是唯一一部讓我認為震撼人心的歐洲愛情小說,其中反映的多種現實發人深思,令人醐醍灌頂,不愧是文學中一道耀眼的風景。

於是,在任何事情面前我總能想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9

在他沉著冷靜地講著一些令人毛骨悚然或者幽默荒謬的故事的時候,他的背後也有一個人,一個如他筆下所寫的那個魔幻現實主義世界中,堅定地站穩現實主義大地的烏蘇拉,她永遠不會像她瘋狂的丈夫奧雷良諾?布恩地亞那樣想:“咱們很快就會有足夠的金子,用來鋪家裡的地都有餘啦。”——對烏蘇拉來說,地就是土地,不是金子鋪成的。正是這個樸素的理念支撐著魔幻現實主義世界的天空。馬爾克斯的妻子也是這樣一個女人,可以說,是她,為馬爾克斯魔幻現實主義之筆注入了墨。正如作者所說:沒有梅塞德斯,我永遠也寫不成這本書。

梅塞德斯是馬爾克斯的妻子。

那可能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馬爾克斯帶著一家人準備去旅行,就在旅行的路上,他突然恍然大悟,他應該像他的外祖母講故事那樣寫一本書,寫一部拉丁美洲百年孤獨的歷史,跟著他這個想法而來的就是《百年孤獨》著名的開頭: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然後,他們放棄旅行,一家人的車停在馬爾克斯寫字檯上。

馬爾克斯為了寫《百年孤獨》,把幾個月前買的一輛小車抵押了出去,把錢如數交給了妻子梅塞德斯,心裡想著還夠六個多月的——他認為他六個月時間能寫完這本書。結果,馬爾克斯用了一年半時間才寫完這本書。錢用完了,梅塞德斯一聲沒吭。馬爾克斯不知道妻子是怎麼讓肉店老闆賒給她肉、麵包師賒給她麵包、房東答應她晚交九個月房租的——梅塞德斯瞞著丈夫把所有事情都承擔下來了,每隔一段時間還給丈夫送來張稿紙。——少了什麼也不能少這張稿紙。

梅塞德斯當然沒有親筆寫《百年孤獨》,但她和丈夫一起經歷了寫作的過程,馬爾克斯寫完讓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死掉的那章,渾身哆哆嗦嗦地走上三樓,梅塞德斯正在那兒。她一看作家的臉色就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

“上校死了”她說。

馬爾克斯一頭倒在床上,整整哭了兩個鐘頭。

也是她親自到郵局去把這篇她沒看過的《百年孤獨》手稿寄出去的——她拒絕看手稿,我懷疑她多少也有些膽怯。她邊走邊想:要是到頭來這部小說被認為很糟糕可怎麼辦?那時候,她腦子的庫房裡是否堆滿了欠下的麵包肉和稿紙?正如人們評價《百年孤獨》中那些拉丁美洲的婦女們一樣:婦女們不僅保證了這個家庭的不斷香火,還保證了這部長篇小說的連貫性。面對《百年孤獨》,梅塞德斯也應該得到這句話:孤獨的血液。

無怪乎馬爾克斯花了那麼長時間去寫出這本書,它的確與我之前所看過的很多小說都不一樣。情節的高度密集造成了表達空間的壓縮,因為篇幅擺在那裡。

整本書數十萬字中的大部分是馬不停蹄的快節奏情節發展,而作者的表達並沒有刻意地塞進字裡行間,而是靠著整個情節的情緒基調的不變來達成。小說中情節的發展一日千里,而整本書的情緒卻如一隻巨大的木樁釘進了大地一般紋絲不動。作者正是用這種手法來凸現出這種一成不變的情緒,那就是深深的孤獨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覺到布恩蒂亞家族百年間數代人的性格核心幾乎並沒有什麼改變。這個家族就像河流中的一塊石頭,抵擋得了過去,卻無法與未來同行。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第二代人中,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死。他被不知從何而來的子彈擊中,血液在大地上流淌,穿過了整個馬孔多,避開了所有人的眼睛,繞過容易被弄髒的地毯,一直流到正在廚房忙碌的烏爾蘇拉面前——烏爾蘇拉才是這個家族數代人真正的精神支柱。

何塞·阿爾卡蒂奧是第一個死去的布恩蒂亞,流出來的是孤獨之血。火藥的硝煙氣味久久不散,縈繞在他的房子裡,縈繞在他的墓地中,直到很多年後才被香蕉公司用水泥封住。

那一刻,我感覺到了貫穿百年的孤獨那徹骨的荒涼。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0

就在“五?一”小長假,我讀了一本特別的書——《時間簡史》。翻開這本書,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一覽而進了我的眼球。此書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始人史蒂芬?威廉?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與宇宙知識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這本書是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的著作,他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的許許多多的奇異的事情,讓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難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類的歪理邪說。

是霍金,對宇宙的形成和歸宿所作了一個詮釋!霍金真厲害,他判定宇宙的起源是一個無限大的奇點,是爆炸形成的!最後的歸宿有兩種:一個是宇宙無限膨脹。另一種是宇宙先是膨脹,但到一定程度時會縮小最後變成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的奇點也就是宇宙會無限迴圈!

霍金,是一位意志堅強的人,雖然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但他還是不斷探索,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為我們揭示了宇宙的奧祕。

《時間簡史》真是一本好書,不僅能教會別人知識,還是一本讓人思索,給人感悟的好書!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1

最近呀,我看了《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書可比電影好看多了,裡面有主人公王葆的心理描寫,還有很多景物描寫,看得我身臨其境,不亦樂乎!

書中主要講了有一個叫王葆的孩子,他非常喜歡聽奶奶講故事,奶奶就總是講寶葫蘆的故事給他聽,有了寶葫蘆就會變得好幸福,要什麼有什麼,王葆覺得這樣真好。正巧有一天。王葆自己在釣魚的時候,意外的釣到了一個寶葫蘆,他一連在地上打了好幾個滾。覺得他自己總算可以要什麼有什麼了,開始的時候,覺得寶葫蘆真好,要什麼有什麼。可是到了後來,卻發現寶葫蘆知道了自己的心事,把他要做的事全部做了,自己沒有什麼事可做了。到了後來還發現寶葫蘆的東西是偷來的,一氣之下,他就把寶葫蘆給扔了,自己也就徹底輕鬆的過上原來的生活。

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什麼事都不能依賴別人,要開動自己的腦筋,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要用自己的勞動而換來的成果才是最寶貴的。有了自己用勞動換來的成果,才知道勞動的辛苦,就不會把別人的勞動不當回事了。

以前我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依賴爸爸媽媽,從來不自己先考慮考慮,讀了這本書後,我想: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自己先開動腦筋想想,因為我覺得,用自己的勞動換來成功是最幸福,最甜美的。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2

幻想是理想的翅膀;幻想是未來的憧憬;幻想是追求美的真率。幻想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珍寶。少了它,平庸的生活會變得更加貧乏;少了它,我們的靈魂就不會完整,成為人生的遺憾。而《綠山牆的安妮》中的安妮卻充滿了幻想的細胞,她的生活生機勃勃、豐富多彩。幻想,從她的成長路上劃過一條美麗的弧線,直至劃上一個美滿的句號。

一位滿臉雀斑、長著紅頭髮的女孩——安妮,就像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綠山牆一般,給原本閉塞的綠山牆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就像一條條悠揚的五線譜,給綠山牆譜上了一曲優美的歌。她雖然從小喪失父母,經歷種.種磨難,卻生性樂觀積極,富有多姿多彩的想象力。她的善良與真率,博得了朋友真摯的友愛;她的聰明與勤奮,憑著自己的堅持不懈,順利考上了女王學院;她的努力搏鬥,贏得了獎學金。但她因為不忍離開綠山牆,不忍離棄孤零零的瑪里拉,她放棄了獎學金,回到了阿豐利,一邊照顧生病的瑪麗拉,一邊教書,一邊還要自學大學的科目。但她毫不覺得累倦,因為她覺得擁有幻想,就能消除一切勞倦。

從看完《綠山牆的安妮》的最後一行字後,“安妮”這個熟悉的名字便成為我心中一處永恆的美。她不但善良、樂觀、勤奮,更重要的是她那豐富的幻想。的確,生活中只要有幻想出現,希望的鐘聲才會縈繞於耳。比如,一處美景,有的人只是偶然路過形賞一下而已,但有的人卻會幻想這處美景曾住著一位迷人的花仙子,從萬紫千紅的花叢中飛來飛去,閃動著那雙彩色的雙翅;從青翠欲滴的樹葉上滑落於地,與昆蟲進行有趣的把玩……試想一下,哪種人的生活會有趣一些,哪種人的生活會美好一些呢?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如果後一個人沒有豐富的幻想能力,他的生活還會那麼有趣美好嗎?

其實,幻想能使生活變得有趣美好;幻想能讓美更加完美;幻想就是生命中的樂趣!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3

封建禮教,讓小少爺也開始憂慮了。在所有主角齊聚一堂的時候,父親的專制和對工人的壓迫,讓他看到自己的想法(把學費騰出一半給四鳳上學)是多麼的幼稚,至少在父親這兒是不可能實現的,於是,當有天晚上,父親親自要“他未說完的請求”時,他低著頭,直說沒什麼,甚至父親也放下口氣:“也許,我會同意呢”也無法讓他再將心事表露。

這本是個矛盾的集合,在悶熱的客廳,在悶熱的“死去的夫人”的房間裡以及在大夥的心裡,都有團火在燃燒。四鳳的愛情在燃燒;周衝的愛情也在燃燒,而他還有對父親的恐懼,對母親的同情。萍對後媽,因為“鬧鬼”只想一走了之,並且,對四鳳,他是愛?是隨性?還是借她慰藉自己甚至是藉以擺脫自己的恐懼?我不知道,但在那個雷雨的夜,他終於可以解脫的。也就是那天晚上,他面對魯大海說出:我想死。由結局可見,這一句話是真。

繁漪,這個可憐的人兒,被迫嫁給周樸園,沒有愛情的生活,昏天黑地的屋子裡。她又是桀驁的駿馬,只是在快要心死的時候,周萍給了她作為一個女人的滿足,也許風花雪月,也許甜言蜜語,畢竟,比起一直的悶熱的屋,比起丈夫想著另外的女人,比起只有藥作為丈夫給的禮物。她從冬天走到了春暖花開。而後來的所作所謂我們由此可以理解。她可以不愛她唯一的兒子,她可以反抗老爺子的命令,甚至可以在雷雨的黑夜跑到四鳳家裡,鬼一樣的出現,但是她卻總是思念,總是詢問,關於他的萍的一切她都想了解,想要緊緊抓住。雷雨夜,她以為自己發下狠心要開始報復他的萍,可是忘記的自己是一個見不得他下跪的人,更何況見到他哭泣,她甚至可以委屈自己和四鳳同樣的地位。因為這一生,她這樣的女子只為愛付出。她終於咆哮了……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4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後,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美好時光。文中充分描寫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彷彿會讓讀者恨不得馬上去那兒飽飽眼福呢!

文中的長媽媽還給魯迅先生講過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然而這個故事給魯迅先生有了些“後遺症”。魯迅先生從此在夏夜乘涼時,總有些擔心,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合理的寫出了魯迅先生年幼時害怕的心情。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裡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著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說拜拜了。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儘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後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情。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5

讀了這本書,真是不得不佩服冰心奶奶了。她真的是一位飽含人情味和獨具生活品位的人。

通訊五中記到,冰心奶奶在火車上見到一對母女,看到母女親密地在一起,冰心奶奶就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是呀,我也和她一樣,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每個人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可在我身上,卻絲毫不能體現這一點。母親總是很寵溺我,不像父親那樣嚴厲要求我。所以,我一有難,便躲在了母親的身後,可當母親要求我去做那麼一點點事時,我卻不知到哪裡去了。

一次我沒打招呼跑到同學家玩,到晚上7點多還沒有回去,以為什麼事都沒有。回到家才發現母親正哭罵著父親,說父親沒看好我。看到我出現,她一把抱住我,喃喃地說了許多。自此,我終於明白了母親對我的愛。我開始懂事聽話了,總是在別人眼裡是個猴子,在家也會變成個綿羊。母親看在眼裡,樂在心裡。笑臉就像春天的柳樹,在臉上氾濫起來。

國中,我住校了。一星期才回家一次。母親每次見我回去都要心疼地說:我瘦了好多。還到處張羅著好吃的,給我帶去。絲絲白髮在陽光下映的發亮,皺紋也爬上了她的眼角。一切一切,都讓我這個做女兒的心疼不已。這濃濃的母愛啊,怎不讓人感動?怎不讓人落淚呢?

母愛,猶如濤濤大海,母愛猶如一片天空,母愛猶如一個“避風港”,母愛猶如一窪溫泉,讓我們向冰心奶奶學習,珍惜母愛,回報母愛,讚美母愛!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6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叫《金銀島》,這本書是英國作家斯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世界名著。書中寫的是一個叫吉姆的孩子,在自家旅店裡去世的老海盜身上發現了一張藏寶圖。這件事引起了當地鄉紳屈利勞力先生、治安推事李甫西大夫的興趣。一場驚險刺激的冒險之旅就此展開。但是由西爾弗為首的船員班子卻不懷好意,想獨吞這筆財富。因為他們是海盜。最後,由於各個船員的努力,勝利落向了吉姆這一方,不久,他們載著金銀財寶興高采烈的滿載而歸回到了家鄉。

每當我讀到主人公吉姆的言行舉止時都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他總是顯得那麼的高尚、善良、勇敢、聰明,在一次次和海盜的遭遇中總能化險為夷。在他被俘後還能這樣膽大的和海盜對話:“我!是我躲在蘋果桶裡聽了你們的談話以後馬上報告給船長的,你們的叛亂計劃就是這樣被洩漏出去的!”我看到這些時總是非常佩服他,在性命攸關的時刻還敢這樣說話我真佩服他。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有時也要學吉姆一樣,遇到危險時不要慌張,要冷靜下來想對策。若我們也有吉姆那種勇於嘗試和敢於探索的精神,許多難題不是都能迎刃而解嗎?

再說了,煩事我們不能自私,書中的海盜們就是因為自私而丟了性命。不管在怎樣的情況下我們都要頂住誘惑,不能被它們迷惑住雙眼。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7

我曾看到過愛情溫柔地凋零,於是明白了所謂真愛無敵的童話:只不過是當一絲情愫如細草穿沙般掠過心田時,人們彼此心照不宣的謊言。這原本就是個暖昧不清的世界,孤獨追尋著愛情謊言的靈魂們遊離在城市巨大的陰影之下,在每個暗到了極點的黑夜,失去自由的愛情便頹廢地躲在牆角邊喘息。冥冥之中,早已經被註定了的一切就是這樣被註定了,上面戳一個時間印章——永遠。

想起了周蘩漪,《雷雨》中的那個被愛情傷得最體無完膚的女子;曹禺先生在序中這樣評價蘩漪:“蘩漪是個最動人憐憫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執勤的馬,毫不猶豫地踏著艱難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夢而救出自己,因這條路也引向了死亡。”在《雷雨》的氛圍裡,蘩漪最顯得調和和單薄,她的生命燃到電火一樣地白熱,也有它一樣的短促,情感鬱熱,境地,激成一朵豔麗的火花,當著火星也消滅時,她的生機也頓時化為烏有,她是一個最有“雷雨”的性格的女人,她的生命交織著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

也許愛與恨正是曹禺先生的《雷雨》所要表達的主題吧,周樸園、魯侍萍,乃至周萍,哪個不是一切的恩怨情仇?但只有蘩漪將愛與恨的交織詮釋的如此淋漓盡致。蘩漪就像是一朵在黑夜裡悄無聲息地綻放了的花,冷漠、詭異、妖豔,穿過被灼傷了的眼睛,直逼進你的靈魂,尋找苦海深處的共鳴。我不得不讚嘆蘩漪,她就是那個瘋狂到讓人心痛的女人,在周家深深的庭院裡,暴怒的雷雨的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她有一顆被愛情遺忘的心,十八年來陪伴著一個暴躁怪戾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周樸園不愛蘩漪,他的軀殼裡早已埋藏一座荒冢,墓碑上刻著魯侍萍的名字。《雷雨》中沒有提及蘩漪因何嫁入周家,這並不重要,因為悲劇早已開始,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恩怨糾纏所當然不會只有兩個犧牲,蘩漪本身只是偶然的一個環節,由命運捉弄,被推進雨中,在雷鳴電閃下心碎、發瘋!

蘩漪和周萍之間並非是愛情,就算有亂倫的嫌疑,蘩漪也遠遠將周萍甩在了後頭,她像戰神一樣充滿勇氣,以夸父追日般的熱情索求虛無縹緲的真愛,她忘記了自己是周樸園的妻子,周萍的後母,她是那麼不顧一切地抓住了愛情,而周萍是她乾涸的心湖裡突如其來的一場春雨,十八年來不曾動人的眼神就被雨水滋潤的炫麗,她就這樣坐上了愛情的末班車,偏執地等待未知的終點。她對周樸園充滿了恐懼與恨意,所以會在深夜裡獨自哭泣;而周萍恰在這個時候出現,一絲的安慰就會點燃熾熱的烈火,讓自己義無反顧的燃燒。蘩漪實在是個最可憐的傻瓜,她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極限,卻不知自己倉皇中抓住的救命稻草只是一根空心的稻草,軟弱、無力。我一直懷疑蘩漪與周萍之間的感情是否是等價的,自始至終似乎都是蘩漪付出太多,那是一份最渴望得到回報的愛,卻也是最無可奈何的恨,愛與恨的邊緣流淌著啜泣的淚,有如許多的人,畢生在問中追溯。

我不喜歡周萍,我想他竟是一日也不曾愛過蘩漪的,因為他的懦弱,是個十足的膽小鬼,單憑這一點,他就永遠不會配上蘩漪,他只有無盡的追悔,永遠只在悔恨自己過去由直覺鑄成的錯誤,“他佩服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在他的見聞裡,除了一點倔強冷酷——但是這個也是他喜歡的,因為這兩種性格他都沒有,他覺得他在那一方面欺騙他的父親是不對了,並不是因為他怎麼愛他的父親(固然不能說他不愛),他覺得這樣是卑鄙,像老鼠在獅子睡著的時候偷咬一口的行動,在他的直覺過去,理智冷回來的時候,他更刻毒地恨自己,更深地覺得這是反人性,一切的犯了罪的痛苦都擁到自己身上,他要把自己拯救起來,他需要新的力,無論是什麼,只要能幫助他,把他由衝突的苦海中救出來,他願意找,他見著四鳳,當時就覺得她新鮮,她的“活”,他發現他最需要的那一點東西,是充滿地流動著在四鳳的身裡,她有“青春”,有“美”,有充溢著的血,固然他也看到她是粗,但是他直覺到這才是他要的,漸漸地他厭惡一切憂鬱過分的女人,憂鬱已經蝕盡了他的心,他也恨一切經過教育陶冶的女人,同一切細緻的情緒,他覺得“膩”!然而這種感情的波紋是在他心裡隱約地流蕩著,潛伏著,他自己只是順著自己之情感的流在走,他不能用理智再冷酷地剖析自己,他怕,他有時是怕有自己心內的殘疾的,現在他不得不愛四鳳了,他要死心塌地地愛她,他想這樣忘了自己,周萍是整齣戲中性格最複雜的人物,一方面在父親的陰影小心翼翼地生活,另一方面又不甘於這種壓抑的現狀,他陰鬱而不得志,對父親的反叛,一種心理上覆仇的快意使他與後母蘩漪牽連到了一起,他輕而易舉地擄獲一顆寂寞的心,但也就此揹負了沉重的道義的十字架,自始至終,周萍都在逃避,蘩漪帶給他的只是無盡的悔恨,他內心已陰雨連綿,無辜的四鳳恰似他苦苦盼望的陽光,周萍迫切需要溫暖的陽光碟機走烏雲,於是他和四鳳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他以為就此可以擺脫蘩漪的罪孽,孰不知這是一出更大的悲哀,周萍難得有那麼大的毅力帶四鳳遠走高飛,電閃雷鳴之夜,一切真相大白,現實在殘酷地獰笑,唯有死亡是舒適的溫床,他最後選擇自新,那也是他的出路,無法想象苟且偷生的周萍走出那個雷雨之夜後怎樣面對以後漫長的人生,倘若終日在無盡的悔恨中消磨自己,我想,這稠密的恨終究是化不開的,求死,是一種的解脫。

周沖和四鳳是整齣戲中最讓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們倆個同樣的單純、清澈,對甜蜜的愛情那麼憧憬,對未來充滿了熱情,他們明亮的眼睛無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濤洶湧,一心只勾勒著幸福的輪廓,當他們的幼稚在殘忍的現實面前被得頭破血流的那一剎那,老鍾就已經鳴起,其實周衝化比四鳳更加無辜,雷雨過後,我們不得不扼腕嘆息:多麼年輕的生命啊。

如果真的要揪出這無奈的悲劇的“罪魁禍首”不知算是周樸園和魯侍萍呢,還是已故的周家老太太,少年和丫環偷情似乎自古以來就沒有幾個落得圓滿的下場,這幾乎成了一條亙古不變的規律,在等級森嚴的制度下,這本來就是一類被詛咒的愛情,身份的懸殊,是世人心中永不逾越的鴻溝,周樸園和魯侍萍終究難逃棒打鴛鴦的結局,人間又多了一例明證。

我認為魯侍萍和周樸園並不是《雷雨》的主角,他們倆個的存在只是一個引子,埋伏在歲月的後頭,引出日後一段糾纏不清的孽緣,當週樸園認出面前這位憔悴蒼老的老媽子就是他魂牽夢繞三十年的侍萍時,愛情就在那一刻陷入了萬劫不復,也許那是周樸園最心潮澎湃的時刻了,希望幻滅了,侍萍改變了,心,也就輕鬆了,侍萍終一不再是自己心愛的女人,日後,周樸園就徹底成了一個無愛之人。

魯侍萍三十年後聲聲控訴,一切恍然如夢,她咬牙切齒宣稱是不公平的命指使她又出現在周樸園的眼前,紅顏已逝,韻華不再,其實這一切大可不必,當愛已成往事,何必又在彼此快癒合的傷口上再撒下一把鹽呢,如果她真的認定周樸園是個罪人的話,那麼她至少也是個共犯,不管以後周樸園變得怎樣冷酷無情,至少對侍萍,他是一刻也不想讓自己忘卻的,拋棄侍萍並不是他們初衷,愛情無法達到完美,那麼就無所謂誰對誰錯,魯侍萍錯在不必如此耿耿於懷,也許是我無法理解那個時代的女子,對被拋棄的命運看的如此之重,魯侍萍是個苦命的女人,而命運確實是不公平,我只能把這一切怪罪於命,雖然我是如此的不相信宿命的玄虛。

那個驚心動魄的雷雨之夜啊,愛與恨的廝殺滲透出的血腥之氣讓我不寒而粟,當一切又迴歸平靜,啜泣的問不再幽幽慨嘆,我們早應該明白,愛與恨終究不能長久,邊緣的問,兩個瘋子的女人,一個憂愁的老人,還在苦苦掙扎……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8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如此多的“為什麼”一直存在我的腦海裡,但不曾解開。現在當我可以用《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來把“為什麼”換成“知道了”時,才會發現,原來生活是那麼的多彩,大自然是那麼的奇妙,星空是那麼的深邃……自己的世界卻是那麼的渺小。

《十萬個為什麼》是我唯一一本從小讀到大的書,它內容豐富,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中的細小瑣事。每一個“為什麼”就好似星星一般璀璨,有了它們的天空是多麼的深邃。

從生活說起,當你上學的時候,莫非最喜歡的就是下課鈴聲了,因為它可以為我們帶來十分鐘的休息時間,可是你知道為什麼每上一節課都要休息十分鐘嗎?《十萬個為什麼》可以為你解答:在我們學習的時候,大腦某一區域的細胞工作著;在我們活動的時候,大腦另一部分細胞在興奮中,其實和我們是一樣的。要使大腦的功能一直保持在旺盛的狀態,就要讓大腦興奮起來,要讓大腦的興奮區和抑制區經常輪換。因此在上課40分鐘後安排10分鐘的休息,讓反映在大腦皮質的某部分細胞又興奮轉為抑制,以更有充沛的精力迎接下一節課。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一直纏著我好幾年,始終沒有解開謎團。所以我帶著一個巨大的問號來從《十萬個為什麼》中尋找,它給出了一個簡潔易懂的答案:自然界必先有“母親”而後才會產生“兒子”,絕不可能先有兒子然後才生出母親來。所以說,先有雞的看法是符合自然演化的,是切合實際的。這個纏了我這麼久的“難題”竟然就被書中的一句話給解決了,原來想問題也不一定要鑽牛角尖,說不定答案就在我們身邊。

到了盛夏,幾乎沒有人不喜歡吃西瓜的,西瓜味道香甜,汁水又豐富,的確是止渴消暑的佳品。但一般人雖然很喜歡吃西瓜,卻很少會去想:西瓜裡為什麼有大量甜汁水?在人類發現西瓜含有甜汁水後,便開始把它的種子種在肥沃的田裡,細心地培育。人類在種西瓜時,當然是挑選那些個兒大、味甜而汁水多的西瓜取子來種,所以種出來的西瓜也比較大,甜汁水也越來越多了。如果要論起功勞來,西瓜之所以有這麼多的甜汁水,它自己應該有一半功勞,而人類也應該有一半功勞呢!

《十萬個為什麼》就像是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位無聲而偉大的老師,它無時無刻都在那兒等待我去翻閱它,用它的知識來化解我的疑問,來打消我的問號;《十萬個為什麼》又好似我第二個無私奉獻的母親,懷揣著無數道理,用文字描述來使我深刻地明白;《十萬個為什麼》更是我的一個好朋友,和我共同去探索世界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