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烏合之眾》閱讀心得(通用3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9.41K

《烏合之眾》閱讀心得 篇1

真正的歷史變革,並不是那些以巨集偉和暴力的場景令我們震驚的事情。能夠令文化實現偉大復興的唯一重要的變化,是對思想、觀念和信仰產生影響的變化。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事件只不過是人類思想的無形變化產生的有形結果而已。這些偉大的歷史事件之所以如此非比尋常,是因為在人類這個物種當中,沒有什麼要比代代遺傳的思維根基更加穩固的。

《烏合之眾》閱讀心得(通用3篇)

從智慧的層面上看,群體總是要比被孤立的個人的水平低,不過從感受,以及被這些感受驅使的行動來看,群體的表現要比個人表現得更好或者更糟糕,這都要看具體的環境是怎麼樣的。

群體的形成:群體裡面的所有人的情感和想法都指向了同一個方向,他們那些有意識的個性消失了,一個集體的思維形成了。

在網際網路時代,網民作為當代一個最大的群體,也有衝動、易變和暴躁的特徵,他們服從的各種衝動可以是慷慨的或殘酷的、大無畏的或是懦弱的,但是這種衝動總是很強烈。他們可以因為某個暗示從最殘忍的殘暴轉變為最極端的慷慨和英雄主義,打動群體心靈的是神話傳說裡的英雄,而非真實英雄。群體因為誇大自己的感情,所以它只能被過度的情感所打動。一個演說家想要靠話語打動一個群體,必須大量運用狂暴的主張。要誇大、肯定、不斷重複,絕不用說理的方法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做公共講演的演說家眾所周知的論說方法。

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在無形之中塑造了不同型別的群體,某個國家活動日微信朋友圈廣播傳播的紀念資訊,這個時候所有的人的感情和想法都指向了這個紀念日,一個紀念的群體就形成了;當紀念日過後,這個群體的具體人又都忙於工作、生活、學習,這個群紀念群體又消失了。

品牌又是以一種新的方式聚集人們的感情和想法,獲取不同個體的認同,也是一種群體的表現形式。積極的品牌文化宣傳和良好的產品無疑有助於這個群體表現得更好。

從另外一個意義上說營銷也是在不斷拉攏個人建立一個群體,而很多營銷方式缺少文化的傳播,故而顯得生硬,很難獲得個人的情感認同,大都是失敗的。網際網路的廣告、營銷雖然是大資料的方式推廣,資料來源個人消費記錄,對消費情感研究較少,故除了大資料庫殺熟外,目前也沒有看到很好的效果。綜藝類節目非誠勿擾、騰訊脫口秀這類節目因為代入了當代年輕群體的個人情感訴求,更容易被大量的個體接受,形成新的群體。

《烏合之眾》閱讀心得 篇2

這是一本關於群體心理學的書,看此書,是為了更好的瞭解自己和他人,願做個明白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群體,有時候夜深人靜,獨自一人時,有時候會疑惑,我為什麼說那樣的話,做那樣的事,我又為什麼被群體那樣對待。也許是受“烏合之眾”的影響,無意識的按照群體的意識去行為。

第1章中說,作為群體一員後,智力會被拉低,情緒會被群體左右。舉兩個例子:第1次爬山時,在驢友的暗示傳染下,我穿著長靴長羽絨服,翻過一個又一個山頭,竟然走完全程。培訓現場,前後左右都在刷手機,我也會刷手機。

中篇第一章中說,“在間接因素之中,有些因素普遍存在於群體所有信仰和觀念的底層深處,這其中包括種族、傳統、時代、制度和教育。”

前四個因素,在長久的歷史中,基本已經根深蒂固,我體會不了。最後一個教育,則深有體會啊。

“一個國家為年輕人提供的教育,昭示著這個國家以後的面貌。”

我看不出國家怎樣,但經歷幾十年的.教育,可以看出我現在是啥面貌。

如書中所批判的,“它讓接受教育的人強烈地厭惡自己的生活狀態,並極力想從中逃離出去。工人不想再當工人,農民不想再做農民,下層資產階級除讓子女從事政府公職外從不考慮其他可能的職業。”

學生生涯,“一天之中,坐在一把椅子上,面對一張黑板,連續兩小時學習各種科目,他們儼然已經成為知識的活體容器。”

畢業後,“他們安頓下來,結婚生子,落入生活的俗套,兜著同一個圈子,囿於狹隘的個人職場;他們認真完成本職工作,僅此而已。”

這就是我現在的面貌。

雖然國家在教育改革,但群體的觀點早已深入骨髓,我看我家娃,同樣深陷教育泥坑而無能為力啊。

我們怎樣免於群體的裹挾呢?

我覺得,有時候就算自認為是一個人,一個人散步、一個人刷手機,若沒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不知道“我是誰?從哪兒來?到哪裡去?”也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的想法行為都是身處群體的反應,即時刻被群體裹挾著,如何保持清醒、獨立判斷麼?

在群體的專有特徵當中,比如衝動、急躁、毫無推理能力、缺乏判斷和批判精神、情感誇張等,聽上去都不是好詞兒,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緒。

我覺得看書,可以幫助提高我們的認知,知道的多了,總會有點批判精神吧,所以生活中要抽時間多看書。看書一定要注重思考,很多時候我們懶得思考,看書也需要動腦,所以執行看書這個動作有時候就挺難的,我們要控制自己的思緒去看書,我之前看一本書中說練習冥想可以幫助我們馴服胡亂奔騰的思緒,但冥想對我來說太難了,我不會,書中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法,感受自己的呼吸,吸氣、屏氣、呼氣、屏氣,一直迴圈,不知道有沒有用啊,因為我也沒實踐幾天,書裡說有用,哈哈。

願我們都是明白人,不隨便跟著群體隨波逐流。

《烏合之眾》閱讀心得 篇3

讀勒龐的《烏合之眾》,起因是在網上一件引起廣泛關注但事實真相難辨的新聞下的評論中看到了上面這句話。一眼便讓我陷入沉思,深深烙印在心裡,以至於現在已經忘記了當時關注的新聞事件本身,但仍然能夠輕易回憶起這句話的大致意思。剛好在公司書架上看到這本書,就借來拜讀,以下是一些總結和感悟。

勒龐首先介紹了群體的心理,包括情感、道德觀、觀念、理性、想象力與信仰;隨後探討了影響群體意見的因素及群體意見的變化範圍,認為群體意見主要受民族、傳統、時間、政治和社會制度、教育等間接因素,以及形象、詞語和套話、幻覺等直接因素的影響,群體意見容易走向兩個極端;最後對群體進行了分類研究。書中沒有提供太多方法論的內容,僅有的一些穿插在對於群體的各種分析裡。總體來說,勒龐對人類群體心理持悲觀態度,他在書中反覆用例子說明群體的無能,認為即便是獨立、理性的個體成為群體的一員後,也會變成感性、智力低下、頭腦簡單、性格衝動、易受暗示且易於被掌控的烏合之眾。

每每讀到勒龐對於群眾的論斷,都會覺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無意識的成為了那“烏合之眾”的一員。這也是勒龐的厲害之處,讀者總會在讀書時聯想自己和身邊的例子。勒龐的每一個觀點,總能夠讓讀者自覺地去想到或去尋找到一些對應的案例,並且在找到之後對勒龐的觀點更加深信不疑。勒龐將其深諳大眾心理的長處在寫作中發揮得淋漓盡致,讀者讀完之後大呼過癮。他深知如何“以誇大其詞、言之鑿鑿、不斷重複的方式來煽動群眾的情緒”,並把這一手段成功地用在了讀者身上。他把讀者這個群體當成了“烏合之眾”,並且獲得了成功。讀者在閱讀時,在渾然不自覺中成為了烏合之眾。全書在這樣在沒有提供太多方法論的情況下,勒龐“言之鑿鑿”的將其僅靠個別案例做支撐直接得出的結論輕易的說服了讀者。

雖然《烏合之眾》的論述有諸多不足,但辯證的看,龐勒的觀點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同時他帶給我的收穫不是他的觀點,而是他對於社會問題的覺察、懷疑和不同角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