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通用22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4.94K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

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正如用愛傾聽,方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通用22篇)

有時我們換種好的角度去理解他人,或許能就可以領悟到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正如文中的作者,一開始十分厭惡下崗夫婦的摩托車聲,“突突突”的響聲他覺得就像哮喘病人的咳嗽,讓他揪心的難受;同時也很討厭樓上女孩練習的簫聲,嗚嗚咽咽,如鬼哭狼嚎般的噪音讓作者快被樓上樓下的聲音折騰瘋了。幾經考慮,他決定搬家。就在他去過認為有個安靜住所的朋友家之後,他了解自己改變些什麼:在朋友家隔壁,有一個又聾又啞的棄嬰在牙牙學語,總覺得聲音刺耳,令人格外不舒服,但轉念一想:又聾又啞還能堅持學講話,這是個奇蹟!更何況,如果沒有隔壁夫婦的好心幫助、努力輔導,這個嬰兒的一生又將何去何從?誰又願意這樣白受“噪音”干擾?在嬰兒說出那聲充滿力量的“媽媽”,就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這聲音十分悅耳動聽。原來用愛傾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從那之後,作者用愛去聽樓下下崗夫婦的摩托車聲,會覺得為他們欣慰,他們又多了一份收入:作者用愛去聽樓上女孩練習時的簫聲,竟能聽出她蕭技的進步。正是愛心的力量,讓這些所謂的噪音換了一種模式,都有了它的閃光點。

愛是理解的別名。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作者相似的經歷,而我也是“同病相憐”。我的鄰居是這樣一家子:以一對夫婦、一個未滿1歲的嬰兒和一位和藹的奶奶。也像文中那樣,他們也在教孩子認字,可畢竟還小,也只是嘟嚕幾句,聽不清講的是什麼,但卻“字字鏗鏘”,聲音便傳到了我的書房,如果現在正在思考一道問題,很可能思路就被打斷了,起初我也不耐煩,誰受得了整天又哭又鬧的聲音呢?直到那次她叫出了“奶奶”,很努力的說出來時,他們全家都欣慰的笑了,聽,那孩子也跟著“咯咯”笑起來,是那麼天真明朗。一陣陣傳入我的耳簾,腦海裡映現出那一家子其樂融融的景象,我也被這種歡快的氣氛深深感染了。之後,只要那孩子笑了,我也會不禁嘴角上揚,心頭一陣暖意。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更加沁人心脾。上帝給予了我們耳朵,是讓我們去欣賞世間的種.種聲音,雖然會有雜音,但每種聲音都有傳播的理由,與其抱怨它的不是,倒不如試著接受,用愛去感化這種聲音,換種角度去發現它的閃光點。或許,你會恍然大悟,原來聲音也有如此般的魔力。愛像天使,讓人永遠活在美好,用愛去包容一切,所有苦惱會化為烏有,用愛去傾聽生命,每一天都會春光明媚。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2

生命是個奇蹟,一天我正在房間裡寫作業,突然一隻蜻蜓飛進了我家的陽臺,我立刻把窗戶關了起來,之後蜻蜓就不停地撞著玻璃,發出刺耳的響聲。我厭煩極了,突然我腦子裡浮現出了一個壞念頭:想試圖去抓住它。一連幾次都沒有成功,我惱羞成怒,隨手拿起一本書拍中了它,蜻蜓掉到了我的書桌上,我把它那瓶子關了起來。正當我高興時,看到瓶子裡蜻蜓不停地掙扎,又看了看窗外其他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這瓶子裡奄奄一息的蜻蜓,真是太可憐了!

再看了看手中的這本書(《傾聽生命》),我想到了一篇文章,作者坐在圓木上吃三明治,一隻蜜蜂打擾了他的閒暇心情。作者三番兩次打倒蜜蜂,可是蜜蜂並沒有放棄,而是頑強的一次又一次飛回作者身邊,最後一次,作者實在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把蜜蜂踩進了沙土裡。幾分鐘之後,蜜蜂又從沙土裡艱難地鑽了出來,當它感到自己已經恢復了力量,試著飛了三英寸遠,第二次飛出了六英寸遠,最後撞在一個小土堆上,蜜蜂又飛起來了,這次它飛過了幾個沙堆,它終於成功了。當時作者心裡是多麼內疚呀!

我相信作者也明白一個道理:只要有一次機會就能生存,這是許多天然動植物的本領。生存條件的艱苦和惡劣使它們比人類更為機敏,哪怕只有一次機會,對於它們也已經足夠了。這隻頑強的蜜蜂讓我明白:在遇到困難時,絕不能放棄,要勇敢面對,要知道德謨克利特先生說過迎頭搏擊才能前進,勇氣減輕了命運的打擊。以後我也要像這隻小蜜蜂學習!

轉過身,那隻小蜻蜓就如這隻蜜蜂一樣,我愧疚地走過去,開啟瓶蓋,把蜻蜓放了出去,看見它和小夥伴們快樂飛翔的樣子,我開心地笑了!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3

我記得有人曾經這樣說過:生命是有時間限制的,沒有人可以逃過它殘忍的凝視與審判。那麼,到現在為止,所有擁有美好生命的人們是否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命?尊重自己僅此一次的生命?又是否應當懷揣著一顆熱愛生命的心傾聽因它而帶來的感動呢?

微風,拂曉了一個春天;蟬噪,濺亮了一個夏天;紅楓,譜寫了一個秋天;飄雪,積澱了一個冬天。父母,孕育了千千萬萬的生命,為整個大自然注入了無數新鮮的血液。因為生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最最神聖的權利,所以我們必須要好好珍惜。

人生總有起伏,不會一直地一帆風順下去,正如一條蜿蜒的河流,一支曲折的生命。潛意識裡總覺得很堅強的生命其實在遇到現實中的困難和挫折之後就會變的異常脆弱,可能就在一瞬間,你會發現生命是如此的不堪一擊,也正是因為這樣,每個人都要格外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他人的生命。記得是去年吧,我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用雙腳彈鋼琴的男孩,我剛開始很好奇,於是就上網查找了關於那個男孩的資料,才知道原來他叫劉偉,非常熱愛音樂,他的夢想就是靠自己的雙腳做出好的音樂作品,成為一名音樂人。也知道為什麼他和別人截然不同的彈琴方式,因為他在8歲一次高壓電事件之後永遠地失去了雙臂,這也意味著以後在他的生活中將會面臨許多的困難,正常人一小時就能完成的事,他可能要花兩個小時、三個小時甚至更久。光是小事上他就做的很吃力,更別說是要彈鋼琴了,我不知道他花了多少時間,花了多少毅力去持之以恆地做這件事,但我由衷地佩服他,欣賞他尊重生命的精神。他猶如仙人掌一般,在烈日下,迎著太陽炙熱的燃燒,釋放出生命裡最堅毅的魅力,不論失敗者或失意者都應該瞻仰於它的志氣。這個男孩用他的雙腳彈奏出了屬於他生命中最美麗的旋律,讓我們用心傾聽吧!用心傾聽所有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人的美好。

我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對生命的看法與我的是否相同,但我始終相信他一定也是個懂得傾聽生命的人。我猜想他寫這本書有很多面的蘊意,不止是讓我們懂得傾聽生命中的美好,也想讓我們意識到生命的可貴,不要輕言放棄。在這個日益多元化的社會裡,人不像從前那麼單純,思想也變的很複雜,追求的層面也越來越多,對物質的慾望也越強烈了。很多人在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就會想到放棄自己的生命,尋求所謂的解脫,其中佔三分之一的是青少年,風華正茂的他們大多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不懂得人活著為什麼以及怎樣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所以造成了無法挽回的錯誤。如果他們能在深感絕望的時候想想他們的親人、朋友,找到一絲絲希望,用燃燒的信念點亮迷途的希望就好了。

既然生命有時間限制,何不抓緊時間靜靜聆聽生命所帶來的感動,它不一定要轟轟烈烈,也可以很簡單,很平凡。如果可以希冀每個人都能摘一朵靈感的陽光,浮現於青春的河流上.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4

國慶假期裡,我沉靜在書的海洋裡,其中《傾聽生命》這本書我是一口氣把它看完的。這本書分成了八個部分,最讓我感動的是“脆弱與堅強”和“讓生命充滿愛”這兩大部分。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這本書中我的確學到了很多。

首先,我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一個人要有自信。我們要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不斷取得進步,達到勝利的彼岸。山谷中的一株小草,剛剛誕生的時候與野草沒有什麼區別,可是它堅信自己能開花、長得更美麗,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最終開出了美麗的花。作家羅伯 特·飛利浦面對一位流浪漢詢問“你能替我這樣的人做些什麼”時拿出了一面鏡子給那位流浪漢,並告訴他只有流浪漢自己才能真正幫助到自己,要相信自己。是的,生活中不能缺少自信,否則,你的生活將缺少陽光、缺少快樂。相信自己,迎接挑戰,你的生活將會變得有聲有色。

以前,我對“愛”這個字的理解知識表面的,後來隨著我讀的書越來也多、尤其是看了這本《 傾聽生命》,我對“愛”的理解更深入一步了。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去這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去這書是那樣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愛的灌溉,它就能枝繁葉茂,長成參天大樹。一個六歲開始為父親採藥治病的男孩,不顧醫生給父親下的死亡預言,不顧惡劣的天氣,不顧陡峭的山路,從六歲到十五歲,無怨無悔地為父親採藥,他堅定地說:“我要治好爸爸的病。”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去愛與感受愛,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清水很平淡,如果加上了愛,生活就會變成參天大樹,保護你我。

生命是一個奇蹟,生活是美好的,我們是最棒的。我要做好每一件事,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5

前陣子,我十分焦慮,焦躁,覺得自己什麼事情也做不好。直到我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封面就很讓人放鬆,我多麼想像那個女孩一樣,放鬆自由地傾聽生命啊!因為是一項國慶作業,我就認真地看起來。

這本書裡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語,什麼都很樸素。但當我放下書後,心裡卻不由自主地有了一種奇怪的感覺,好久都沒有感受到……那就是,自由。

我釋懷了: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考試成績的高低啊,這些考試,這些功課,在漫長廣闊的生命之河中又算得了什麼呢?我驚醒了,為那些東西煩惱的我,是多麼愚蠢。更讓我感到痛心的是,明明生命之中,美好的事情如此多,生命的力量有事這麼強大,卻還有人為了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煩惱,放棄生命。

我不由自主地產生了這樣的想法:生命多麼美妙。

最喜歡這樣的一篇:一個臨死之人,仔仔細細地感謝身體的每一個部分,感謝他們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或苦悶,帶來的快樂和悲傷。看著這個,我想起《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海倫凱勒,發現,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東西是多麼地重要!

生命也是,我老是漠視了生命的存在,但就是它,給了我味覺去品嚐幸福,給我視力去欣賞幸福,給我嗅覺去把幸福深深吸進肺中,給我耳朵,去傾聽幸福,傾聽生命之歌!

為什麼總是要在臨死前才去感恩呢?看完這篇文章,我恨不得現在就謝過我每一個細胞。

這就是生命的魅力吧。它無處不在,卻無時無刻被漠視,有一些東西充當了鑰匙,為我們開啟生命之門,讓我們注意到他們。

這本書就是這樣的存在。

在此之前,有些東西我從來不願意去想,這本書卻溫柔地逼著我去思索答案。

你聽過夜裡蘑菇生長,發出滿足的嘆息嗎?你聽過飛蛾望著到達不了的明月嘆息嗎?或者,你聽見鳥兒啾啾地責備著自己的孩子嗎?我們太忙了,有那麼多那麼多事情去做,但是沒有一件,比傾聽生命的聲音重要。

如果這都做不到,談何萬物平等?我們只認為我們的才是最重要的,卻還大言不慚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一邊用不帶血的刀殺戮,一邊道貌岸然地說,我們理解他們。

真是可悲呀。

生命的美妙歌宣告明充斥著你的耳朵,你卻自認沒有聽見。卻自認只是聽見了噪音。我們都是這樣的,自以為是的萬物之靈啊!

如果有來生,我不願再做人了,我想成為氧氣,我遊離四方,各種各樣的生命需要我,用我做燃料,活下去。我雖然沒有生命,卻能無時無刻地聽見這些讓人心情愉快的生命之歌。讓別人更好地活下去,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

更可悲的是,為了那些塵埃般不足一提的事,無數的人放棄了生命。就像在漫漫長河中航行,小小的波濤打來,你就認定:啊,我輸了。生命是堅韌的,如果有心戰勝,比這洶湧一百萬倍的波濤,在你眼中只是小小的波紋而已!

生命之歌,或許無需傾聽。

我相信生物之間有著一些微弱的通感,也許在敏感的藝術家心中,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妙。所以,只有靈魂同樣能唱出生命之歌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生命。

熱愛它,呵護它,尊重它,只有這樣,再加上一顆感恩的心,讓心靈如氧氣般純淨無私,我們就能用靈魂奏響生命樂章。

存在就夠了。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6

剛剛翻開《傾聽生命》時,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心想:又是什麼“哲理書”吧,總說一些泛泛而談的話,告訴我們一些看不懂也不明白的話。這種書,對我來說只要閉著眼翻翻,編出一大堆廢話交給老師就行了。可是,當我讀完第一章時,我就被這本書給深深地吸引了。它用各式各樣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的道理。而這些道理,可以影響我們一生。

一 母愛的偉大

從小,老師、父母告訴我們母愛似水,父愛如山,母愛是偉大的。而我們對這些從小就灌輸的道理從來都深信不疑。當我讀到《生命的姿勢》時,我被深深震撼了。母親為了給孩子餵奶,一次又一次地將面板暴露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下。最終因為體溫過低而死,被凍成了一座冰雕。母愛是什麼?是母親為了孩子的生命而不顧自己安危時的毅然。母愛是什麼?是那永遠保持著餵奶姿勢的冰雕。母愛是什麼?是那留著愛和生命的甘甜乳汁。當我們不知道該怎樣報答母親的時候,好好感謝這些母愛就足夠了。

二 生命的質量

生命是偉大的,生命也是脆弱的。査海生,因為對生活的放棄,而選擇在25歲生日當天臥軌而死,只留傷心欲絕的老母在家孤守。當他決定自殺是,有沒有想過生他養他母親,有沒有想過熱愛他的親人,有沒有想過中國將少去一位卓越文采的作家。他的這一舉動是自私自利的。他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將前途的光明用一扇厚厚的鐵門封住。而他的母親,最終成了一千古傷心人。保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我們雖然不用將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革命,但至少要好好的,堂堂正正,有作為的活著。

三彼此地尊重

如今的社會,最缺少的,便是尊重。而尊重這一詞在人生中是佔很大分量的。我們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我們則先學會去尊重別人。跟賣菜的婦女聊上幾句,為在大雨中等了半個小時的車伕送上一句謝謝。對郵遞員的喊聲迅速做出迴應。這些小小的細節,卻對他們的影響是巨大的。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那些賣菜的婦女、車伕和郵遞員會感到怎樣?尊重就像一條暖流,流在大家的心裡,必定有一天,它會流回來的。

在人生中,我們需要母愛,需要堅強,需要彼此尊重。我們還需要頑強的生命力,對生的渴望,對他人,對祖國的犧牲。人生這杯美酒,需要你慢慢品味。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7

生命是一趟單行的旅行列車。列車不斷地向前行駛,窗外的景色飛逝而過。錯過的風景便已經消逝,無法回頭再看;錯過的站臺便成為過去,無法回頭重來。 ——題記

每一天都有新生的嬰兒呱呱落地,同樣也有不幸的人們一一離去。在我們短暫而又平凡的一生中,處處充滿著困難與挑戰,不知不覺間,意外就會悄悄降臨在我們身邊,奪走我們最珍貴的東西。也許是親情,也許是財富,甚至是生命。

生命是如此脆弱。以至於一個小小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救治,就會輕易將它奪去。

同時,生命又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它並不像日記本一樣,記錄錯誤可以擦掉重新謄寫。也不像金錢一樣,失去了可以重新賺回。它就如同一個光鮮豔麗而又精緻易碎的玻璃瓶,一不小心摔碎了,便再也無法復原或者找出一模一樣的複製品。

如此脆弱而又特殊的生命,怎麼不值得我們去好好重視與珍惜?

可是現在,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生命的珍貴?當遇到挫折與困難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要堅強地克服它們,還是選擇放棄,選擇逃避,甚至選擇一死了之。曾經在福建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位16歲的女中學生,因為一次考試的成績不理想,便起了輕生的念頭,從自家8樓跳下,所幸是跳下時有樓下居民的電線緩衝一下,沒有直接摔到水泥地上,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同樣作為學生,同樣有過考試沒考好的經歷,所以能理解她的感受。沒有人不會因為沒得到想要的成績而感到難過。可是這並不足以讓我們付出生命。一次考試並不代表著什麼,它只是告訴我們最近一階段的學習狀態是好是壞,從而讓我們自我調整,變得更認真,使我們更優秀。如果這一下打擊便使我們退縮甚至放棄,那麼在生命漫漫長河中將會遇到的更多苦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拋棄生命,不應該,也永遠不可能成為我們懦弱逃避的藉口。

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在我們的一生當中,總會有那麼一個終點。它可能在生命這趟長長的旅行中的任意一個地方。終點過後,就是死亡。死亡的終點,我們無法預測,可在終點之前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都是我們能牢牢把握住的。是成為一個有所貢獻、死得其所的人,還是成為一個默默無聞、輕視生命的人,你想做前者還是後者?選擇的權利在我們自己手中。

所以讓我們仔細傾聽生命,領悟生命,懂得生命的美好與來之不易,從而使自己生活的更有意義,使自己的生命具有更重的重量。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8

生命是一切動力的源泉。沒有生命,地球將失去生機。這是我讀完《傾聽生命》所領悟的道理。

走進自然災害,生命是脆弱的。在中國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地震奪去了上萬人的生命。許多建築物傾刻間變為廢墟;一個美好的家園轉眼間變為一片噩夢的地獄;遠方親人的期盼眨眼間變為家人死亡的噩耗。在廢墟中,可以看到人們痛抱親人遺體時淚流滿面。面對強大自然災害,束手無策。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塌的民宅,數十救援人員在奮力挖掘,尋找存活的傷者。突然一個令人震驚的場景出現在了救援者眼前:一名年輕的媽媽雙手緊抱著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嬰兒蜷縮在廢墟中,她低著頭,上衣向上掀起,已經失去了呼吸,懷裡的女嬰依然愜意的含著母親的乳頭,吮吸著。紅撲撲的小臉於母親沾滿灰塵的雙乳形成鮮明的對比。人們無法想象,一個死去的媽媽還在為自己的孩子餵奶,從母親抱孩子的姿勢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的保護自己的孩子,或許,就是在臨死之前,她把乳頭放進了女兒的嘴裡。無情的地震毫不猶豫的奪去年輕媽媽的生命,也許她的生命換來了女兒生還的機會。在這裡生命是脆弱的。

走進救援現場,生命是頑強的。在震後的廢墟中,人們雖已淚流滿面,但他們用弱小的手搬起埋著自己親人的水泥塊。即使手早已鮮血淋漓,他們仍不放下一絲救人的機會。他們相信自己的親人在等待著自己救援。汶川人們不放棄,武警官兵亦不放棄。他們不畏艱難,從廢墟中就起一位又一位的生命。武警成都支隊二大隊副隊長張秋紅率對解救都江堰一廢墟中的倖存者,而他的父親和妻子依舊埋在這片廢墟之中。他親手刨出老父和妻子的遺體,來不及哭泣,噙淚堅持指揮救援。因為他知道時間就是生命,還與其他人等待他的救援。

“清清,那個美麗的女孩,你們看見沒有?”在救援現場,鎣華鎮中學七年級一班班主任陳全紅一直關心著一個名叫鄧清清的女孩。在她心裡這個貧困家庭裡的小女孩,人窮志不窮,常在回家路上打著手電筒看書。在亂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學生的屍體被挖抬出來,陳全紅就會默默流淚,”他們一天前還是活蹦亂跳的,怎麼一下子就變成這樣呢?”終於,鄧清清被武警水電三中隊的搶險官兵救出時,還在廢墟里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下面一邊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誠實如同她的堅強一樣。讓聽者無不動容,陳全紅一下子哭了,抱著清清說:”好孩子,只要你能活著出來,就什麼都好。”

與鄧清清一樣,另一名被壓在廢墟里名叫羅瑤的女孩子在手腳受傷的情況下,一遍遍地哼著樂曲,靠著頑強”鋼琴夢想“不斷激勵自己不要入睡,結果她戰勝了死神。人們靠著堅強的意志戰勝死亡的恐懼,在這裡生命是頑強的。

走進四季,生命是豐富的。春天是美麗的,天氣不冷不熱,一切都那麼樸實;夏天是瘋狂的,太陽熾熱得像火一樣烘烤著大地,一切都那麼炎熱;秋天悲傷的,樹光了,曹黃了,花敗了,一切都那麼淒涼;冬天是雪白的,雪給大地穿上了潔白的衣服,一切都那麼安寧。我覺得雪的潔白可以洗去鉛華,在在雪地裡我有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我喜歡聽到那沙沙的踏雪聲彷彿某種生命的節奏,沒有沾染絲毫的俗氣,聽脆而動聽,深深淺淺。穿梭在四季之中,嗅著春天的花香,抵抗著夏天火熱的太陽,感覺著秋風的迷離與悲傷,享受著冬雪的無暇。在這裡生命是豐富的。

走進雨天,生命是活潑的。雨中的長江,雖沒有晴日的粼粼金波,卻顯示了作為母親的那種特有的矜持和莊重。江水緩緩地流著,浪花兒你擠著我,我擁著你。江水時而騰起幾顆晶瑩的水珠,時而悠然地打兩個轉兒,這才依依不捨地向東,直到消失在遼闊的天際。微風拂過,平靜的江面立刻現出層層波紋,猛看上去,極像沒有熨平的絲綢上的褶皺。江面上,濛濛的春雨密密的斜織著,輕輕地,細細地,閃著光,帶著笑,如牛毛,似花針。看生命是活潑的。

生命是脆弱的,生命是頑強的,生命是豐富的,生命是活潑的。用心傾聽生命,你將會收穫不一樣的果實。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9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讀了《傾聽生命》這篇文章後,我終於知道生命是那麼的可貴。

19世紀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的一生歷盡了苦難與折磨。在她4歲的時候由於一場疾病讓她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可是她自己從來都沒有氣餒、怨天尤人過。這個時候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又給了她鼓勵,終於在她不斷的努力與奮鬥後 衝破重重困難,最終考進了美國哈弗大學。看到這後,我認為海倫凱勒之所以能夠成功,是跟她有一顆不畏艱難和持之以恆的信念有關。

首先她不是一個天才,而且出生後的遭遇也很不幸。但是她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戰勝了這些所謂的不公平,最終在經歷過風雨後,海倫凱勒終於迎來了彩虹。縱觀凱倫凱勒的一身,雖然是平凡的出身不幸的命運捉弄,但是她卻做出了偉大的成績。而我們這一代生活在蜜罐裡的孩子,為什麼很多人就輕言放棄?那是因為我們生活的太幸福太安逸了,缺少了磨練。

讓我想到了爸爸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安逸太久了容易使人墮落。要給自己定一個學習目標,這樣人生才更有意義。呵呵!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吧。海倫凱勒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貝多芬、張海迪等這些偉大的人物、都是在不幸的環境裡做出了巨大的社會貢獻。這就更證明了一個道理。平凡的生命,只要用心去傾聽生命,就能夠創造出一個偉大的奇蹟,讓生命發出耀眼的光芒。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0

今天,我們學習了《生命生命》這一課。讀完這篇課文,我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在各種天災人禍面前,生命是那樣的頑強。但同時生命又是那樣的脆弱。生命不一定是長久平安的,它更不是永恆的,它是有限的,而且是短暫的。它是世間最普通,也是最珍貴的。它屬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支配它,你可以讓它是一塊發光的金子,充實地、毫無遺憾地走完生命的征程;也可以糟蹋它,欺騙它,讓每一天都得過且過,懷著糊弄的心態,結束自己的生命。

諾貝爾曾說過一句話:“生命,就是大自然給人類雕琢的一塊玉石。”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太好了,人生就猶如一塊寶石,看你是要粗糙的打磨它,還是要很認真的將它雕刻成一件價值連城的寶物。機會只有一次,我們必須仔細認真的對待。

在一個早晨,一個伐木工人和往常一樣去森林裡砍樹。工人用鋸子砍倒了一棵很大的松樹,樹幹因為彈力反射回來,壓在了工人的腿上。工人企圖將腿拔出來,但每一次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

於是,工作人又用斧子去砍樹幹,斧柄斷了,這個伐木工人又用電鋸鋸樹幹,他發現:樹幹倒下呈四十五度角。如果連他的鋸子都壞了,那他就要死在這一片很偏僻且人跡罕至的森林裡了。於是,他狠下了心,拿起鋸子,對準自己被樹幹壓住的腿,忍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巨痛,強行截斷了自己的腿。工人簡單的包紮了一下便爬著回去。他一寸一寸的挪動,一次又一次的昏倒,也一次又一次的醒來,接著又一寸一寸的爬著……這個伐木工人求生的慾望令我極為震驚。我沒有想到人在危機的時刻,竟可以做出如此的決斷,我更被這個伐木工人頑強的生命力折服,更敬佩他在死神正面交鋒時能夠冷靜,精神上沒有被打垮。

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在面對死神時沉著冷靜,不能手忙腳亂。只有保護好自己的生命,才能使自己的那朵生命之花綻放在世界上,綻放在自己的心田。而讓它綻放的關鍵是每天努力著,每天進步著。每天都把微笑掛在嘴角;把自信留在臉上;把用心刻在心上;把努力寫在行動中。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1

這本書是我在8月中旬買的。所以讀的時間比較緊湊…況且這本書本身就有點深度。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在網上查過,這本書的推薦率還是很高的!所以決定就買它了!

一本挺厚的書…現在終於看完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米蘭?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複的書。這本書比較趨向於成人化,但我覺得高中生也值得一讀!但是要做好重讀的準備…

有人對我說:這樣一本小說,不僅難懂,而且讀來讓人飽受思想上的折磨。如果沒有準備好受難,就不要開啟它。開啟也毫無意義。不如省下時間去讀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說,或許還可以從中看到一些花花草草。一開始我還不相信,但當我讀了之後,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思想的折磨…文章的內容並不難懂,難以理解的是作者無處不在的議論!很痛苦…真的好難讀懂。

文章涉及到很多歷史性的人物、劇作…比如作者從“永劫迴歸”的話題談到十四世紀非洲部落之間的戰爭,談到法國大革命,談到人們對的仇恨的消解,談到斷頭臺。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話是:“曾經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樣沒有分量,也就永遠消失不復迴歸了。無論它是否恐怖,是否美麗,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麗都預先已經死去,沒有任何意義。”“輕”這一字無疑是文章的文眼。說到“輕”,讓我想到一個故事。就是有位國王要他的手下比賽,看誰是大力士。比賽的內容就是誰能將一根雞毛扔過牆。很多人都是以失敗告終的。然而有一位大臣非常地聰明,他將整隻雞扔過了牆,然後對國王說,我能將整隻雞扔過牆,何況是雞身上的雞毛呢?!沒錯,最後是他贏了。靠的是他的智慧!“輕”之讓人不能承受,答案居然如此簡單。看來,我們以前的迷惑完全來源於對常識的漠視,以及對“輕”和“重”根深蒂固的偏見。有時,輕,真的讓人無法承受。像一隻雞毛,你很難憑藉力氣將它扔過高牆。

習慣上,經驗上,想象中,我們都會認為“重”讓人無法承受,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到了昆德拉這裡,我們忽然聽到“輕”讓人無法承受。昆德拉真是不走尋常路噢~

一開始,還沒讀這本書的是時候,看書名…好深奧…難以理解。

讀完這本書,雖然有的還是不明白,但是大致有個輪廓。昆德拉揭示了人類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但他和我們一樣,無力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永劫迴歸”是不可能的。民族歷史、個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性,沒有初排,沒有草稿,選擇也就變得毫無意義。我們不選擇媚俗,又能選擇什麼呢?安知抗擊媚俗的決心和勇氣不是另一種更大的媚俗?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麼可能避免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麼所有“沉重而艱難的決心”不都是輕若鴻毛嗎?

這又是一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昆德拉由此對生命的終極意義表示了懷疑,而那是我們的前人認為理所當然而又堅信不疑的。我們無可選擇又必須選擇,我們反對媚俗又時時刻刻都在媚俗…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2

有人說,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小河,堅強樂觀地奔向大海;有人說,生命是一朵美麗的花,散發著清香,生命就是一座彩虹,豐富多彩,生命,帶領我們不斷前行,即使有再多的困難,也永不言棄,越挫越勇。

就像石縫中的小草,在溫暖陽光的呵護下,顯得生機勃勃,它那瘦弱但卻碧綠的葉片舒展開來,宛如一隻只飛舞的蝴蝶,盡情享受著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它雖不及鬆的高大,比不上牡丹的華麗,沒有玫瑰的高貴,但他卻擁有著比它們更難得可貴的精神和品質,儘管是在吮吸不到多少養分的石縫裡,儘管是在那及其艱苦的條件下,但它仍舊那樣活潑,那樣積極向上,它是那樣的堅強,那樣的偉大,那樣的讓人敬佩。

生命像一面鏡子,我們若是對它皺眉,它只會回我們以皺眉,我們若是對它微笑,它同樣會回我們以微笑。許多人在為生命而奮鬥時,往往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要是能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去對待生命,生命會變的更加精彩,更加絢麗多姿。要是以消極頹廢的態度對待它,它只會變得更加黯淡,更加坎坷。我們要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生命,去對待生命中的每一件事。

生命像一縷溫暖的陽光,在寒冷的冬天給予我們溫暖,為我們提供前進的力量。在飢寒交迫給予我們慰藉,滿足我們心靈的祈求。在遇到艱難險阻時給予我們希望,鼓舞我們努力奮鬥。我們要有堅強的意志去對待生命,對待生命中的每一件事。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3

讀了《生命生命》這篇課文,使我明白了許許多多。本來,我不懂得怎樣才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讀了這篇課文後,使我明白了生命就是力量。

讀了“那小小的種子裡,包含著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這一句,彷彿我也感受到那種強大的生命力,種子不怕困難,用自己的嫩芽衝破了堅硬無比的外殼,不受周圍環境的一切干擾,它雖然知道自己生長在一個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但是它並不難過,而是勇敢地面對,雖然只活了僅僅幾天,但是我很敬佩它那種不屈向上的精神。“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從這句話讓我聯想到那些殘疾的人,他們都認為自己已經不能再健康,而自己了斷,一死了之。我想對他們說“你們應該愛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殘疾了,沒關係,也應該想想自己可能會站起來的,要像杏林子那樣堅強!”

學了這篇課文,讓我懂得了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不能放棄生命,我應該珍惜生命,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4

在飛蛾求生的慾望中,我們看到生命;在小瓜苗那綠油油的新芽上,我們看到了生命;在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上,我們看到了生命。

《生命生命》這篇文章以三件小事,飛蛾強烈的求生慾望,小瓜苗生長的勇氣和作者靜聽自己的心跳來點亮了一個吶喊的主題生命!生命!這篇文章,給我的震撼非同一般,在沒有看到這篇文章之前,我也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生命是什麼?看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尖瞬間明亮了,生命是勇氣!生命是頂著烈日開放的向陽花,生命是沙漠中的一條清流,生命是刺骨寒風中挺立的傲梅。文章在結尾說,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說得多好啊!海倫凱勒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但是,她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使她成為巨星,她的靈魂永生!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努力讓自己做得更好,更優秀,讓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看了作者的簡介後,我的心怦然一震這麼優秀作品的作者,竟是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總會有順流與逆流。這在許多人眼中非常可怕,它一旦猖狂起來,就能擊潰人的鬥志,讓人徹底崩潰,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敗戰勝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腳下,那麼,成功必定屬於你。人生的道路曲折而坎坷的,遇到失敗是平常不過的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擁有一顆堅強、不屈服的心來面對失敗,讓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5

聽,生命拔節的聲音又響起了。他是那麼清脆悠揚,卻又婉約惆悵。而我,就在這一聲聲脆響中成長。

幼時——歡樂之音

在那個“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的季節,我們一起來到山間。清晨的露珠伏在綠葉上。陽光灑向大地,露珠也變得有幾分晶瑩,一陣陣微風拂過,露水從葉間悄悄滑落,滴在你我的額頭——涼悠悠的。你蹦著,跳著,用手撫摸路邊的小草。“哥,送你根仙草。”你從路邊摘下一縷綠草,但還沒等我將這根仙草接下,爸爸就先發話了:“臭丫頭,弄根破草來糊弄你哥。”我頓時反映過來,你的臉變得緋紅。“有本事就追到我。”你將小草向我扔來,然後轉身邊跑邊說到:“你來追我啊,你來追我啊!”“你給我站住!”我快步向你追去,歡樂,嬉戲之聲充滿了整個森林。

這便是幼時,什麼也不懂,無憂無慮。

少時——離別之音

時光老人的髮絲漸漸變白,你漸漸長大,不像以前那麼貪玩了,課間也就靜靜地坐在教室裡,頗有了幾分淑女的氣質。

“不行,為了你的發展,你必須走!”剛到家,便聽到了姑姑對你的呵斥。“我不走!我要留下來。”你的雙眸中充滿了晶瑩的液體,就如當年那山間的露珠,搖搖欲墜。

晚上,你來到我的房間中。“瑩兒,你真的要走麼?”我有些難受。你沒有做聲,默默地點來點頭。“到了那邊要學會照顧自己,你才國小畢業,英語的口語水平還需要提高。”我小聲說到。“哥,媽媽非逼我去美國,我不想走,我捨不得你。”你再也控制不住,哭出聲來。“好了,不就是去美國嗎?那不是你一直都向往的地方嗎?”我輕輕地將你摟入懷中,小聲說到。你的哭泣漸漸地消失了。

那年,你走了,我似乎明白了什麼,但又好像什麼也沒明白……

此時——思戀之音

秋來了,風中帶著陣陣寒意,中秋的月兒依然是那麼圓,窗外無事的東風勾起我陣陣回憶。“梧桐深院鎖清秋。”我脫口而出。儘管天空中下著小雨,但天空中卻無幾抹烏雲。“瑩兒,你可安好?”我問到。月兒悄悄躲進了那僅有的幾抹烏雲中。我默默地坐著。不知道是秋雨碎了我的夢,還是我融入了悽苦的秋。

此時,我明白了,現在能做的,不只有回憶,還要有努力,只有努力才能重逢……

到那時,我們便可以又一起傾聽那生命拔節的歡樂之音。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6

第一次讀《生命生命》的時候,我想,文章的題目為什麼要重複呢?後來,我深刻體會到了:那是作者杏林子讚美生命的強烈感情。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我”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來的幼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體會到生命的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於是“我”要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絕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活力。杏林子,她12時就有關節炎,胸下沒有任何知覺。國小畢業後因為輟學的林杏子,數十年來堅持自修,憑著堅強的毅力寫作。她說過“除了愛,我一無所有。”她在生前已經決定在死後捐出軀體的心願。杏林子把所有的愛獻給了人類,連死後也不例外。比一比杏林子,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在困難面前打退堂鼓呢?

不是每一條江河都能流進大海的,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生根發芽。生命中不是所有都是快樂的,也不是永遠都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快樂中我們感謝生命;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生命是短暫的也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活得更精彩。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7

初讀該書是在高三,在人人自危,奔赴大學聯考無暇旁顧的高三,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不是因為異國情味,不是因為大量的性描寫,而是當時的我,16歲青年,揹負著父母的期望,朋友間的承諾,跨過大學聯考這座橋就有無限可能,儘管會迷茫但依舊信心滿滿的我,無法理解這份“生命之輕”究竟是什麼。生命是多麼沉重啊,即使只有16歲,我也滿心疲憊得感慨。

而我花了整整一個月才意識到這個“輕”是虛無。

生命本身毫無意義,不值得憐憫,可被強權被集體被一切非生命名義以任何形式被碾壓,然後消失無跡。而個體,在存在的每個時刻都在竭力擺脫這種加害生命的形式,揹負各種以便自己不至於輕的無蹤無跡。

時隔三四年後,又重讀這本書,遠沒有當初的震撼,反而能退一步審視它。

弗洛伊德的學說中認為“性”是一切慾望的根源。誠然,你對任何事物的追求都可以說是在體驗著高潮的快感。而這種快感只是大腦裡的一種化學物質,它形成、消失,留給你的不是退潮後的溫柔沙灘,而是你的滿心失望。

托馬斯和特蕾莎都有其各自失望的東西。

托馬斯他惶恐於婚姻,惶恐於那個“不慎之夜”的產物—他的兒子,惶恐於自己必須扮演父親、丈夫、兒子的角色。於是他一併擺脫,成為一個沒有倫理束縛的地位較高的成年男性,他隨心所欲的享受著自己的“性友誼”。他熱愛自己的工作,享受手術刀劃過面板的快感,就如同他熱衷與各種女人上床。揭示她們最隱祕的地方來滿足自己無限探索的好奇心。

但是因為他的六次偶然,偶然的遇到特蕾莎,愛上她。因特蕾莎,他在祖國受外強凌辱時逃離它,又重返它,失去醫生這份職業,成為一個擦窗工。所有的這一切是他做出考慮,是他生命中的“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但這不是一系列的偶然嗎?他最終聽從特蕾莎的請求,躲到鄉下,沒有女人,沒有無休無止的偷情。在特蕾莎終於意識到他的衰老時,她表達了歉意。從讀者的角度,甚至托馬斯自己也認為是特蕾莎改變、甚至可以說是摧毀了他的生活。但他表示他很快樂,很喜歡現在的生活。我可以想象他的滿足,當與命運做無數次抵抗極盡智力接受挑戰後,他放下了這些,沒有什麼必須不可的“使命”,他安心於生活,安心於生活本身,老婆、狗、生活、自由。而在他難受、失望、胃疼的時候,他是如何評價自己的一生,他也許不會評價。因為他始終有特蕾莎。

特蕾莎的忠誠是維繫他們愛情的不平等支柱,尤其是托馬斯是如此的濫交。所以似乎本書中最該同情的角色就是這個可憐的女人。她竭盡全力的想擺脫自己往日的生活,脫離由母親、小酒吧所代表的骯髒、低下、無恥、不加掩飾的生活。她抓住命運的契機,以為可以擺脫。但她卻悲哀得發現,她依舊與別人一樣,托馬斯的濫交使得她的身體毫無獨特之處。於是她埋頭工作,她嘗試與陌生人做愛,她勸說托馬斯到鄉下。當她終於獨享托馬斯的時候,她卻意識到自己愛卡列寧(狗)超過托馬斯。

最終托馬斯與特蕾莎一起摔下山崖,不管結局如何,他們始終在一起。即使作者在對這兩人的愛情保衛戰中始終扮演著冷酷法官的角色,冷酷近於殘忍得揭露他們的虛偽,世上男女以愛之名掩飾其懦弱。

而整本書最勇敢的人或許就是薩比娜。如果說托馬斯與特蕾莎的結局尚有安慰之處,那麼薩比娜則依舊毫無歸屬可言,她依舊遊蕩在自己的背叛之路上,而令她想念的男人——弗蘭茨,則懷著對她的精神之愛死在了越南。

故事結束,那麼“生命之輕”為什麼不能承受?

每個女人都渴望一個男人的身體壓在自己身上。“最重的負擔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接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但於特蕾莎而言,托馬斯的肉體毫無重量,因為他同太多然做愛;對薩比娜而言,弗蘭茨的身體毫無重量,因為他是一個未斷乳的嬰兒。

男人使女人幻滅,也最終導致自身的幻滅。托馬斯搬到鄉下,停止做愛;而弗蘭茨在臨死之際終於意識到自己應當守護女大學生,儘管他可笑得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再也無法保護任何女人。

男人與女人的共同幻滅,在於當下社會的毫無歸屬,如想歸屬必須媚俗。有人自覺地抵抗著媚俗,而有人不自覺地向世界媚俗。前者厭惡後者但自己也有媚俗之處,後者則是單純得迷戀前者,比如說薩比娜與弗蘭茨。

而活在當下,我們如何媚俗;活在當下,自我如何存在。

如果將人生定義為虛無。那麼媚俗也就毫無意義可言,可是托馬斯與薩比娜卻依舊活在自己不媚俗的境界中,反叛、抵抗拒絕;薩比娜是叛離的代表,托馬斯是媚俗的魔鬼,他們不自覺地極力保持著自身的獨特性。而弗蘭茨、特蕾莎則是在大社會環境中,在動盪不安的世界格局中,短暫幻滅的當下,他們媚俗、聯絡世界、渴望歸屬,可他們呢難道沒有想反叛嗎?

弗蘭茨起初不允許自己傷害妻子,但他後來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幻想(即妻子身上的那個女人)是錯誤的,於是他拋棄了妻子。而薩比娜無法忍受不背叛,於是她叛離了弗蘭茨。托馬斯無法承受他失去特蕾莎,於是他一直追隨她。而特蕾莎無法忍受什麼?她是弱者,也許她無法忍受底層、低下,而實際上“出人頭地”後的她卻無限渴望落回底層,而且她驚恐的發現整個布拉格都在變得醜陋。

自由就是這種不穩定的狀態。這四個人物都在追求自由,所以自身都處在晃盪的危險中,這種危險由作者探究、塑造、展現給讀者。

作為讀者,我看到了。

看到了人類、看到了愛情裡的互相背叛,看到強權入侵、大一統、口號、集權、商業化、嘈雜、祕密監視、無知、懦弱,道德淪喪是非顛倒荒謬可笑。看到了人在生活中的渺小,無能為力可憐可悲。

我所看到的在當下這個社會真實存在,生活毫無意義,荒謬可笑。人類並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自由是個甚至說是達不到的狀態。

但實際上,我又覺得我們將自身的失望、怨懟轉移到了別人身上。人們放棄拯救自己,而將希望寄託到別人身上。

渴望通過做愛,性高潮這一絕對快感,與別人建立聯絡,彼此合二為一,找到歸屬。但托馬斯卻是這一渴望的對立面。

現代與性有關的小說非常多,我覺得就是作家也在反應這一事實——即即使陷入深愛,彼此身體糾纏,依舊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馬克思曾說過“重要的不是發現問題,而是解決問題。”作家借這些特寫鮮明的人物向我們展示呈現。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自身應當如何選擇該過怎樣的生活。

“一次不算數”可生活確確實實只有一次。當下的世界短暫幻滅,毫無意義,可你有不能否認此刻自己強烈的存在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困境。自身的虛無導致人們脫離大地輕如鴻毛。

最後的結局是特蕾莎與托馬斯一起死去,我相信這是種安慰。而文中提到“卡列寧曾產下兩隻羊角麵包和抑制蜜蜂”而覺得羊角麵包是托馬斯和特蕾莎,蜜蜂或許是他們終於平靜長久的愛情。

16歲初讀時震撼。20歲再讀,竟有些寬慰。

生命有不能承受的輕,而我們依舊活到下一秒。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8

生命是人類一生的泉水,但泉水流乾了,生命就也即將結束。這就是《生命生命》這篇課文所告訴我的道理。同時我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重要性,雖然生命是短暫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卻可以憑自己的努力來創造無限的生命價值。

《生命生命》這篇課文講述了飛蟲這幼小的生命在我手指間撲騰,但我不忍心看著它被我的手指“剪斷”它的的生命,還有一株小瓜苗,盡然在沒有陽光,沒有雨露中茁壯生長,不屈向上的精神和它那頑強的生命力。“我”也靜聽著自己的沉穩而又有規律的心跳,瞭解了自己的生命,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因為這隻屬於自己一個人。

生命,要想自己在人間活得有意義,就一定要有所付出,這讓我想到了雷鋒叔叔,他雖然只活了22歲,但他卻活得非常有意義。如他雨夜送大嫂回家,為老奶奶買火車票,給家庭困難的戰友匯款,為災區人民獻愛心,他生活簡樸,處處節約,多給別人快樂和溫暖,自己卻不吃好,不穿好,在別人困難時,幫助他人不留姓名,默默無聞。他舍已為人、助人為樂、艱苦奮鬥、對群眾像春天般溫暖的精神世代相傳。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9

今天,老師上了《生命生命》這一課文,讀了本篇課文,使我深受啟發。

這篇課文講了:夜晚,我在寫稿子,一隻飛蛾在我頭上飛來飛去,騷擾著我,我把他捉住了,飛蛾明知自己逃不掉,可還是鼓動雙翅,掙扎著,我放了它。磚縫中掉進一粒小瓜子,過了幾天竟然長出了一個小瓜苗,多麼強的生命力,即使它只活了幾天。我用醫生的聽診器傾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的心跳,使我知道了這就是我的生命,我可以好好的珍惜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生命是自己的,我們可以讓它有價值,也可以讓它黯淡無光。所以,我們要對自己負責。我們應好好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輝煌!我們作為一個國小生,作為一個五官健全的人,更應該珍惜時光,把握生命的恩賜。在學習上,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種種困難,比如,班幹部落選,考試成績不理想、比賽失敗等等,這些和杏林子、海倫。凱勒她們所遭遇的困難,我們的困難算什麼!所以,我們更應該懷著積極向上的態度,去迎接挑戰,戰勝困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成長道路上走向那輝煌的前路。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20

人的生命從自己的哭聲開始,在別人的淚水中結束。

生命是脆弱的,如在我們身邊的小生命。小時候,我們或許喜歡用筆尖挑弄在書上運動的小動物,直至小生命不再動搖了,才停止了揮霍。然而,生命被奪取的小動物默默承受著痛苦;生命卻如此脆弱。

生命是堅強的,在逆境中不放棄生的希望,抓緊生命擁有的時光,努力堅強地活下去。也許偶爾會掉眼淚,但哭過之後就會變得堅強起來,在心裡默默告訴自己:不要再哭了,堅強起來,生活一樣要繼續!病魔來襲,看見這堅定的生命,轉身就走了,哪來的勇氣去摧殘這生命呢?

生命是幸福,失去生命是空虛的痛苦。新生的嬰兒是父母牽著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哭聲帶來了喜悅;對於父母來說,這是的幸福。寶寶很小,總讓人感到要保護她,似乎充滿了魅力一樣。但相反,平時生活在一起的親人,突然躺著再也不起來了。家裡突然空出一個座位,一雙筷子,一個碗。心裡的空虛卻無法填補,因為失去的是內心無法替代的人啊!惆悵,難過,可生命就是這樣隨著時間悄無聲息地溜走了。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別哭,生命面臨枯萎是抓不住的。

人的生命如花。當自己還是一顆埋在土中的種子時,只能等待水滴孕育生命;就像我們的母親一樣。當種子漸漸長芽的時候,嫩綠的視覺視正是生命!那是新生,最驚喜的一瞬間。你看,土地上一顆小芽探頭出來的時候,稚嫩清新。當小芽慢慢長成花的時候,證明花朵在努力地盛放。在延伸著生命的意義,為人們帶來芬芳,帶來美好的心情,這是花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時期。

當花朵漸漸被秋天染黃的時候,花的生命漸漸枯萎了;並沒有遺憾,因為它慷慨地接受了這個不能左右的事實。也許在那時候、花朵會悄悄落淚吧……種子發芽,芽長花,這些生命猶在的過程。如果我們去踐踏花朵,花生存的意義就因此小時,對於花來說,將成為永生的遺憾,何況是我們人類呢?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21

讀了《生命,生命》這一篇課文,令我也常常在想:生命究竟是什麼?

你明白一群螞蟻被火圍困時,怎樣逃生的嗎?只見螞蟻們快速抱成一團,成了一個大圓球,滾著衝出火海!在逃難時外圍的螞蟻一隻只喪生於火海之中,大火吞噬著他們的生命,而他們的英勇獻身卻換來了其他螞蟻的一絲生機,他們的生命在那一瞬間不再卑微和短暫,它變得偉大!變得那樣長久!此刻,我明白了!我最終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捨己為人!

你想過一隻蚊子被蜘蛛網粘住是什麼樣的嗎?是等待死亡,還是垂死掙扎?可這隻蚊子明知死亡已經找上門來,但他掙扎著,奮力鼓動雙翅,似乎他心中的期望之火還未磨滅!一隻蚊子在他生命的最終一秒也在掙扎著,試圖逃脫,他渴望生命的精神是多麼強烈!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就是:不要放棄期望!

與螞蟻這種卑微又弱小的生命相比,我們站在生物鏈頂端的人類是不是變的渺小了?想想生活中,到底有那些人是真正捨己為人了呢?

再與蚊子一比,我們人類是不是更加渺小了呢?我們人類在大難臨頭時,腦子裡留下的只是絕望,連一點掙扎都沒有。

我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我們卻能夠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與其做個連小爬蟲都不如的貧乏生命,那為何不做個偉大的人呢?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22

讀了《生命生命》我懂得了“躍然生命是短暫的,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我從“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體會到了我可以珍惜時間,珍惜生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也可以白白地浪費。作者忍不住放了飛蛾,這說明了:作者對生命的珍惜和熱愛。我從“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體會到了:小小種子的生命力頑強和勇氣,不屈向上、茁壯生長的精神。每個人都有一段不好的命運,就比如說:劉偉。他從小就想當足球運動員,可是因為一場事故,剝奪了他在足球場上奔跑的權利,最後他當上了鋼琴家。

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