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讀《風波》後的心得體會(通用4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41W

讀《風波》後的心得體會 篇1

《風波》這篇文章是我在校本課程中感觸最深的一篇文章, 它主要講了一個叫九斤的人剪掉了自己的長辮子與還有個叫趙七的人,說皇帝要坐龍庭了,沒辮子的人及全家都要被砍頭而引起的一段風波。

讀《風波》後的心得體會(通用4篇)

不用說,七斤便是文章的主角,七斤是村裡出名人物,因為從他的祖父到他,已三代不捏鋤頭柄了,他也照例的幫人撐著航船,每天都能進城,在村裡有飛黃騰達的意思。七斤這個人物立場不堅定,先剪了頭髮,而當聽說皇帝要座龍庭時又想要留頭髮,最主要是想保住他的腦袋。

趙七爺在文中雖不是和七斤一路的人,但所表現的人物形象卻和七斤是一模一樣的,都是牆頭草兩邊倒的人,只是趙七爺表現出來的這個人物形象更要明顯。

七斤嫂,七斤的妻子,雖是農村婦女,可一點也沒有農村婦女的淳樸、善良,反而十分的潑辣,在文中描寫她罵七斤是死屍的囚徒和罵八一嫂是偷漢的小寡婦,這些不堪入耳的髒話顯出了她的醜態。

平時,這些人對七斤十分尊重,可當聽說皇帝要坐龍庭了,又對七斤顯出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再當聽說皇帝不座龍庭了,又對七斤恭敬起來,可見村裡大多數人都是見風使舵的人。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是在一九二一年一月,那時辛亥革命已經過去,而魯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讓人們知道辛亥革命沒有成功的主要原因。人的舊思想還沒有被拋棄,沒有堅定的信念,搖擺不定,革命怎麼會成功呢?

魯迅先生的視角放在的是一群農村人身上,可表現的卻不是一樣的,可見他老人家的文筆功底的深厚,同時他的寫作方法也十分值得我們去回味。

讀《風波》後的心得體會 篇2

太陽漸漸地收了他通黃的光線,場邊靠河的烏桕樹,乾巴巴的才喘過氣來,幾個花腳蚊子在下面哼著飛舞。面河的農家的煙突裡,逐漸少了炊煙,女人孩子們都在自家門口的土場上潑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這已經是晚飯時候了。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搖著大芭蕉扇閒談,孩子飛也似的跑,或者蹲在烏桕樹下玩石子。女人端出烏黑的蒸乾菜和松花黃的米飯,熱蓬蓬冒煙。河裡駛過文人的酒船,文豪見了,大發詩性,說,“無憂無慮,這真是田家樂呵!“但文豪的話有些不合事實……

生活便是如此,圍城之外與圍城之內罷了。不同的生活裡,都有著辛酸苦樂,不同的生活環境和裡面生活的人們構成的一個小型市場,在歷史年歲裡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均衡。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裡;你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裡,相應的你在很大概率上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一旦你是那個小概率,基本上你就是教科書裡讚揚的物件或是批判的物件,你就不一樣。要實現市場之間的轉換,實現社會圈子的突破,只有不斷改變自己。教育是最好的投資,教育影響人的思想,讓人擁有更廣的視野更豐富的見識,而一旦精神層面上有了改變,其他的改變水到渠成,也慢慢實現原有社會圈子的突破。教育是斬斷代際貧困的利劍,不無道理。

回到正題。既然每種生活都有著自己的苦樂,那又何必羨慕他人,又何必揣摩評價,做好自己便是。

然而,在不同的社會境遇裡,須有一顆跨界之心,須有一個大於自己圈子的視野。就像探照燈一樣,光圈之內是自己的視野,這個視野不能僅僅照亮自己,還需照亮一點周圍的未知,未知世界無窮無盡,這一點“多餘”的光圈,從靜態來看,是更好生活的需要(視野影響心態)*;從動態來看,是發展的需要。

七斤嫂、九斤老太,魯迅對這兩個女子的描述,有共同點,那便是雞零狗碎。個人最近感覺有點深刻:家庭女子談論的話題過於瑣碎,想法也簡單淺,談不了大事。是環境原因:每天面臨的都是這些小事;是歷史原因:男主外女主內;還是女子本身的特性?歷史千年,一代一代人重複上演人生、生活的故事,我比較相信是因為女子自身的特性,雖然我自己也是女子。身為人,我應該是不能看透這個問題的,身在此山中又怎能看清山的全貌。短短20年人生經歷告訴我,環境影響人,女子確實也有特性,不知道40年後我怎麼看。我在不斷改變自己。

八一嫂的人物形象告訴我,謹言慎行啊!

而《風波》帶給我的另一大感受就是,政局安定是福。

*視野廣了,人更通透;某個方面不如我們者,讓我們知道自己本應滿足,幫助走出困境;某個方面高出我們者,讓我們知道前路漫漫,需砥礪前行……

讀《風波》後的心得體會 篇3

《風波》是一首極富特異性的“情詩”。它不象二十年代初期一般情詩那樣怯弱而羞澀,也不象同時代的“湖畔情詩”那樣帶著孩子般的甜蜜和單純,聞一多的情詩是受過灼傷的,無論多麼熱烈,也不顯露出表面的喜悅和輕狂,正如他的作人一樣。

詩人對愛是虔誠的,“我戲將沉檀焚起來祀你”,一開始就點出了這愛的珍貴,然而這珍貴的愛竟來得如此之難,在詩人純潔而執著的追求中還要陡起“風波”。“那知他會燒的這樣狂!/他雖散滿一世界底異香,/但是你的香吻沒有抹盡的/那些渣滓,/卻化作了雲霧/滿天,把我的兩眼障瞎了;”青春的盲動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我看不見你,/便放聲大哭,/象小孩尋不到他的媽了。”詩人以雙目失明這一人生中極度的不幸,來比喻愛情追求中的風波。它不僅導致個體生命的殘缺,更預示著美好追求的破滅。如果全身心投入的奮鬥變成了徒勞,那麼生命還有什麼意義?於是年輕的心靈放聲大哭,急於尋找愛的歸宿。雖然這風波只是詩人極富戲劇化的虛擬,但那動人的真情卻是不摻半點水分的。終於,真摯的愛心得到回報:“立刻你在我耳旁低聲的講:/“在這裡,大驚小怪地鬧些什麼?”一句溫存的話語,一個明媚的笑,驅散了那突如其來的風波留下的陰影,使“我”的心重新在溫暖中復活。對愛的執著渴望幾乎鑄成大錯,愛河中的銀帆也會陡遇風波,經歷了一番風險錘鍊的“我”再也忍不住對愛的呼喚:“愛人!這戲禁不得多演;/讓你的笑焰把我的淚晒乾!”情人的笑象光豔的火焰,能將一切悲痛和苦難化為輕煙。“我”經歷了風波的險惡,終於重新回到了愛的光環中。

《風波》是情詩,但又絕不僅僅是一首情詩,它那從熱到冷,又從冷到熱的波浪型曲線,典型地體現了“五四”一代青年在現實鬥爭中的情感變化。如果我們推進一層,將“我”視為“五四”青年的群體象徵,將“愛人”看作一切美好追求的話,那麼,“風波”則是一代青年在追求生活與事業的理想圖景時必然遇到的挫折與磨難。現實的一切羈絆著他們的手腳,更有那沉檀香霧般陰險的陷阱,貌似芬芳馥郁,實際上卻隱含了無限殺機,能“障瞎”追求者的雙眼。焚沉檀是“我”主動選擇的行動,但又是極為錯誤的一舉,險些使“我”前功盡棄,毀於一旦。真如那愛人所說的“一個好教訓哦!”在光怪陸離的現實世界中,初涉人生的青年很難一開始就走上追求理想的直路,他們很容易受到一些假象的迷惑,做出如“焚沉檀”一般虔誠而又幼稚的行動,引起惡浪驟風的侵擾。在初次遭遇的人生風波中,他們很可能“放聲大哭,/象小孩尋不見他的媽了。”但只要愛與美的理想向他們發出呼喚,他們就會頂住風波的戕害,重新振作起來,讓理想的“笑焰”把痛苦的“淚晒乾”。不管詩人是否有意,《風波》都向讀者提供了一種“五四”青年追求理想而中途受挫並繼而奮進的象徵化模式,體現了一種極為典型的時代情緒。這樣的也許不是這首14行小詩包容得下的,但它的確給我們提供了一種“五四”時代的精神氣息。[1]

讀《風波》後的心得體會 篇4

小說主要反映的是社會封建的主題

小說通過一場關於“辮子”的風波反映了當時農村社會的封建。因為一條辮子使人擔驚受怕,惟恐丟失了性命!也可以從九斤老太的話中體會到這一點。

另外,我們可以看出。當七斤沒有生命危險之前,村民是多麼需要他,又帶點嫉妒。但七斤出了事後,村民對他不理不踩,甚至認為有些暢快。最後又受到了人們的尊敬!這樣的一波三折也是圍繞著“風波”而發展的。

其中從七斤帶給人們城裡的新聞和趙七爺有學問而受到尊敬中又可以看出,知識是多麼重要!

最後六斤還是裹了腳,這說明當時的社會並沒有脫離封建的陰影。

趙七爺是一個鄉村酒店裡的主人,所謂的遺老,有學問的人。他總是靠假學問來騙人。塑造這個人物是為了表現長期以來封建勢力對人民的統治之嚴酷,毒害之深,造成了國民的愚昧。

九斤老太的口頭禪“一代不如一代”不是簡單的寫她不滿的情緒,而是要揭示出陳舊腐朽的保守觀念,從中也能看出農民的狹隘性。作者把國粹家“一代不如一代”的論調折射九斤老太的身上,表現了對復古家、國粹家的一種諷刺。

七斤嫂是一個欺善怕惡,不分是非,努力把自己打扮成一貫正確的人。從她的身上也可以看到國民的劣根性。

七斤是《風波》中的主要人物,他的辮子在進城時被人剪掉了,因此成為人們議論的中心。七斤沒有頭腦,不加分析的相信趙七爺的謊話,被趙七爺弄得神志恍惚。村裡的人都躲著他,甚至有的幸災樂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