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17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08W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

我閱讀了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當我第一次讀到蘇霍姆林斯基這段真誠的話時——"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上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深深的洗禮。一部《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深切地反映出了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教育實踐裡所流露出的愛,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和對教育孩子的熱情,他真正做到如他所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17篇)

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愛孩子。蘇霍姆林斯基的愛崇高偉大,是整個心靈的付出,是無私的奉獻與自我犧牲。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我們對孩子的愛應該是始終如一的,堅持不懈的,面向全體的。正如他書中所言:"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讀後感《《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只有這樣,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也才能真正體會到一個教師所有的幸福和快樂。

愛孩子,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們深深的愛,以此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達到因人施教。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們希望別人肯定和重視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種積極情感,是不斷追求、進取向上的動力,是生活的精神支柱,有了自尊心,孩子才能自愛、自嚴、自重;做了錯事才能自責,才能自我評價和自我監督,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

感謝書本給我知識與力量,讓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為一名普通的國小教師,我要以蘇霍姆林斯基為榜樣,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傳承和踐行他的教育思想;學習他恪守實踐其教育信念的沉著堅定性;學習他為孩子健康成長,為教育事業發展而忘我工作,鞠躬盡瘁的無私奉獻精神。從現在起我要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心靈真正意義上投入到這自身工作中,紮紮實實地,專注認真的做好每一項本職工作,努力成為蘇霍姆林斯基式的好教師。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2

暑假期間,我讀了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禮。我被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師的敬業精神、教育機智和靈活性所打動,深深地被大師的理論所折服,被大師的教育實踐所吸引。大師書中字裡行間充盈著的、流露溢位的是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愛孩子,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這一點,對於我們音樂教師尤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因為每個學生最初都是以張空白的試卷。我們每一筆書寫,都是未來的答案。愛學生就是要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賞識教育,事實上,當孩子們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

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孩子。身為音樂教師,我們更應該利用所任學科的特點,賞識那些後進或處於困境中的學生,賞識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所獨有的情感藝術中得到薰陶,。由此可見我們愛學生、賞識學生,其根本目的就在於讓學生用同樣善良,真誠之心去愛他們、愛集體、愛社會,從而的達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為一個教師,要想得到更多孩子們的愛戴,就應該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給他們信心,這應該是對所有孩子而言的。對一個靦腆的孩子、對一個木訥的孩子、對一個經常是表現平平的孩子,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稱讚的話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小動作,就會溫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給他們信心,同時也亮麗了自己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

感謝給我推薦這本書的朋友,感謝書本給我知識與力量,讓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以蘇霍姆林斯基為榜樣,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傳承和踐行他的教育思想,學習他為孩子健康成長,為教育事業發展而忘我工作,鞠躬盡瘁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去愛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並讓這種愛在我所教的學生身上得到延續。我想,這就是愛的價值;這就使愛的奉獻!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3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光榮,因為孩子像是一塊塊未經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師的工作就是結合孩子們自身的特點,將他們雕琢成一件件藝術品,同時,教師又是一個對人的素質要求很高的職業,沒有學識、品德、智慧等一把把“刻刀”在手,是不能完成藝術品的創作的。但蘇霍姆林斯基做的很好。究其原因,我覺得以下幾點十分重要。

一、他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當其他的孩子被勒令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解枯燥無味的知識時,他卻帶孩子們去野外玩耍,在黃昏時分看著夕陽和雲彩編者自己的故事,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他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建造城堡,去看望生病的老爺爺……在這些過程中,他逐步地啟發孩子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的理念是:不要讓學習成為孩子們的精神負擔,在與自然的接觸中感受到快樂,讓他們保持對周圍世界的興趣,成為世界的探索者。其實,教育是為了讓人更好地生活,而作為教育活動指導原則的教育理念在在實現教育目的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只有指導原則是正確的,才能根據教育過程中的條件確定教育活動的方式,最終達成理想的教育目的,產生好的教育結果。

二、他是一位生活的智者,是生活中美的發現者。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通過課堂上教授的知識體現出來,更多的是體現在潛默異化的生活影響上面。他帶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旅行,是因為作為教師的他自己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並通過旅行發現的方式向學生傳達這種美的體驗,如果他自己對此沒有深切的感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沒有在他的心中產生過激動、興奮、美好的情感,那麼,即使把孩子們帶進森林和田野,他也無法引導孩子們去發現大自然的美麗。他說過,自然是孩子們語言、情感發展的源頭。我想,只有自己對生活中的美時有發現、時有體悟,孩子們語言、情感的源頭才能有“源頭活水”。

三、他擁有對學生、對教育的愛心和熱情。若沒有這顆愛心,他不會細心關注每個孩子的精神狀態,不會對他們的家庭情況瞭如指掌,不會熟知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若沒有這份熱情,他不會費勁周折地去進行教育改革實驗,不會花那麼長的時間對孩子進行跟蹤調查以便取得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正如他自己說的“誠然,這顆心也有過疲倦的時刻。而每當它精疲力竭時,孩子們啊,我就回到你們身旁來。你們的歡聲笑語就給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我想每個老師都會經歷職業倦怠期,每當自己感覺精疲力竭時不妨看看這段文字,它會給自己莫大的鼓舞!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把畢生的愛傾注到自己所愛的事業中去,教師不僅是最光榮的人,而且是最幸福的人!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4

現在的孩子,老師和家長總感覺到他們的心靈很空虛,吃好穿好,玩的東西比我們那個時代的孩子多得多,他們自己也感覺到不快樂,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這是“享受疲勞”——得到太容易了,考慮自己太多(太自私),關心別人太少,所以感覺不快樂。唯有書籍可以彌補心靈的空虛,可有多少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方面下過功夫?如果孩子從兒童時代起就沒有養成對書籍的喜愛,那麼到了少年和青年時期,他的心靈就會空虛。如果孩子只是“享受”快樂,而不是經過勞動和精神上的努力取得快樂,那麼他的心就可能會變得冷漠、無情,對一切都無動於衷。人類最大的快樂是從關心別人的精神世界、從體察他人的不幸中產生,沒有這種感受,就不可能有道德美,快樂感就大大下降。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未能對幸福和痛苦都瞭解的孩子,永遠也不會成為關心別人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教育者應善於珍惜孩子們的感情,首先要珍惜那種痛苦的感情。”

如今,有很多所謂的專家大放厥詞:說什麼要讓孩子快樂地成長,不能打不能罵,批評也不行,一味地給孩子讓步,不少家長在這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孩子最後變成個什麼人了呢?小皇帝、小霸王!不少家長常對孩子說:“爸爸媽媽這麼愛你,你為什麼就感覺不到呢?為什麼就不理解我們呢?”其實,讓孩子受些痛苦,他們更能感受到同伴蒙受的痛苦,他們越會同情人,培養兒童關心社會(與個人、家庭需要沒有直接聯絡的事),是克服兒童個人主義的良藥,如果孩子產生了關心社會利益的興趣,那麼那種只知關心自己的惡習任何時候也不可能在他心中生根。所以教育者的任務是要喚起孩子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熱情,願為別人、為班級、為社會做好事,當這種激情成為個人行動的時候,他的心就變得高尚起來。另外,教育者不宜總對孩子做過的好事誇獎和過分宣揚,不要讓孩子把人道的行為看成是自己的功勞,認為是一種了不起的行為。

最後,蘇霍姆林斯基飽含深情地寫道:“孩子們啊!五年來,我拉著你們的手一步步向前走,我把整個心都獻給了你們,誠然,這顆心也有過疲倦的時候,而每當它精疲力竭時,孩子們啊!我就儘快來到你們的身邊,你們的歡聲笑語給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你們的張張笑臉使我的精神重新煥發,你們那渴求知識的目光激發我去思考……”這段話使我想起了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的話:如果教師只愛事業,那他會成為一個好老師;如果一個教師只會像父母那樣愛學生,那他會比那種通曉書本、但既不愛事業、又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一個教師既愛事業、又愛學生,那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5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教育名著,我深深被他的理論折服,被其教育實踐所吸引。蘇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動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指明瞭方向,激勵我們用童心喚醒愛心,用愛心滋潤童心。

在這本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所寫的教育實踐字裡行間流露出他的愛,這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他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作者深愛著這些孩子,他親暱地稱他們為“小傢伙、小鬼”,他認為教師首要的職責就是“愛孩子”。因為愛,他期望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健康的體魄;因為愛,他也竭盡全力去幫助孩子們學會學習。愛孩子,應該說是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如果是始終如一的愛,堅持不懈的愛,面向全體的愛,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愛孩子,很重要的一點是愛得要純粹。不是施捨,不攙雜功利。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告誡教師們:“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師愛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我們上課時,向學生露出的親切笑臉,投去的友善目光,;下課時,我們留在教室和學生們談心,說笑話……都是師愛的表現。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後,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物件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學生才會把我們當朋友,敞開心扉,讓我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如果我們發自內心地向學生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語言去打動他們、啟發他們、感化他們、誘導他們,讓他們增強信心和勇氣,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奮起直追,最終他們會成為生活和學習的強者。

蘇霍姆林斯基曾多次在書中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知識的入門。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傑也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必將成為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既是反映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應該成為每個教師在教學中不斷追求、探索的重要內容。愛爾維修如是說:“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當把關心留給社會,把熱心留給學校,把中心留給教育,把真心留給同事,把耐心留給自己,把愛心留給學生;讓我們真正做到:把整個心靈獻給每一個孩子!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6

我讀了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感動。我被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師的敬業精神、教育機智和靈活性所打動。大師書中字裡行間充盈著的、流露溢位的是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這是一本獻給教師的心靈之書,這也是一本緩釋教師心理壓力,啟發教師生活與教學智慧的書,它用溫情、智慧和愛意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它用一首首教育詩篇禮讚教師工作的神聖。

用一個個真實而平凡的故事,撫慰我們的心靈。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愛孩子,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這一點,對於我們教師尤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因為每個學生最初都是以張空白的試卷。我們每一筆書寫,都是未來的答案。愛學生就是要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賞識教育,事實上,當孩子們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

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孩子。身為音樂教師,我們更應該利用所任學科的特點,賞識那些後進或處於困境中的學生,賞識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所獨有的情感藝術中得到薰陶。由此可見我們愛學生、賞識學生,其根本目的就在於讓學生用同樣善良,真誠之心去愛他們、愛集體、愛社會,從而的達到受教育的目的。

真正的教育離不開教師的滴滴雨露,離不開教師的心靈!是教師與兒童生命的對話才使教育發出高山流水之聲。那兒童呢?每一顆心都是一個未知的世界。他們渴望成功的體驗和快樂的滿足,他們祈盼教師用智慧的睿語解開他們心靈的密碼。是教師的理智之愛,使兒童的現實生活充滿意義;是兒童如水的清純,給教師帶來生命的滿足。真正的教育始終是教師與學生合奏的樂章。尊重是一縷精神陽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兒童,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為一個教師,要想得到更多孩子們的愛戴,就應該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給他們信心,這應該是對所有孩子而言的。對一個靦腆的孩子、對一個木訥的孩子、對一個經常是表現平平的孩子,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稱讚的話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小動作,就會溫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給他們信心,同時也亮麗了自己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

讀《把心靈獻給孩子》,我最大的收穫是我懂得了教育是一件雕刻心靈的工作。我們的物件是一群有著靈魂和理想的人,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次行動,每一次喜怒哀樂,都是在孩子心靈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靈的扉頁上寫下了濃濃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筆下去,寫下的是正義還是邪惡,是美德還是醜惡,是真理還是謬誤,不在孩子的心靈是什麼,全在於我們教師是什麼!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義才能書寫正義,唯有真理才能傳播真理,我們自己是什麼,才可能塑造什麼,換言之,我們希望我們塑造的物件成為什麼,你自己必須首先成為什麼。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種完全空洞的塑造,單憑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隻能唯心主義的幻想,心手合一不僅僅對於雕刻家是這樣,對於教育家更是這樣。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不在於給孩子傳授多少知識,而恰恰在於豐富自己的靈魂,提高自身的修養,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一塊寶石,那樣孩子天天看著這塊寶石,捏著這塊寶石,聽著這塊寶石,耳濡目染,他們也就具有了寶石的特質。教育的真諦不在於說教,而在於薰陶,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心靈。孩子最終能不能夠成為一件藝術珍品,全在於雕刻家的品質。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7

看了《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被蘇霍姆林斯基的細心、耐心、專心和對孩子偉大的愛而感動,對現行教育感到痛心和無奈——現在,我們的絕大部分老師爭分奪秒地往孩子們的頭腦裡堵塞現成的說法、結論和論斷,從來不給孩子機會去接觸思想源泉和生動語言的源泉,捆住了孩子的想象、幻想和創作的翅膀,孩子由一個活潑、積極、好動的人變成一部記憶機器——我們的教育用一堵牆把孩子同周圍世界隔離開來。而蘇霍姆林斯基為了教孩子認識一個字母、一個單詞費盡心機把他們帶到農場、田野地頭、河邊感受大自然的氣息;為了培養孩子的感性和善心,他把孩子帶到森林裡上音樂課,感受森林裡蜜蜂的嗡嗡聲、鳥叫聲、流水聲……,試問:我們現在有多少老師能夠做到?

不用說做到,就是想都不會想,我們現在的幼兒園和學校,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推脫責任,寧可把孩子整天關在教室裡,低年級同學連在學校裡玩都沒有機會,春秋遊有的學校都取消了,更不用說帶孩子到大自然裡去感受什麼。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這只是教育的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真正的學校並不僅僅是兒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場所,那是兒童集體的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種多樣的志趣和愛好把施教者與受教育者聯絡在一起,一個只是在講課時隔著講臺跟學生會面的人是不會了解兒童心靈的,他不可能成為教育者。”

蘇霍姆林斯基當了校長,為了零距離接觸孩子,研究孩子的成長情況(包括細節)和各種變化,他直接選擇兼任班主任。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別人怎樣教育而不直接接觸孩子,他就不再是教育者了”。李鎮西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虔誠的追隨者,這方面和蘇霍姆林斯基何其相似!試問我們現在還有多少位校長還兼任班主任?當然,這不能全怪校長,教育行政部門推行的教育行政化使校長們大多疲於應付各種檢查、達標驗收而疲憊不堪,不用說校長兼任班主任,很多時候任課老師們還要犧牲教學時間或加班加點來突擊做資料應付檢查呢。

蘇霍姆林斯基學校的孩子們,大多來自戰後殘缺不全的“病態”家庭,那些孩子各方面的狀況遠比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孩子們要差得多,但是,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用最大的勇氣和決心教育好這些孩子,他說:“要成為孩子們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同時這位偉大的教育家勸告我們的老師說:“對孩子的依戀之情,這是教育修養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種品質”“低年級教師在孩子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對孩子來說應當是一個與生母一般親暱可愛的人”“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對孩子深沉的愛,父母親的親暱溫存同睿智的嚴厲和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

老師們大多數喜歡上課時孩子“聽話”,在老師的威嚴之下,很多孩子確實很聽話——老老實實坐在那裡兩眼瞪著黑板,好象在注意聽課,其實一句話都聽不懂,苦不堪言,考試時孩子分數很低,老師就又罵孩子們說“你怎麼這麼蠢呢”,其實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這是老師蠢而不是孩子蠢!他說:“在未能用兒童的樂趣吸引住孩子之前,我便無權談論給他施加什麼教育影響”。我偶爾會到大學裡給大學生上課,基本上是上課結束後學生仍然不願意離開教室,總纏著我問東問西,和我一同去上課的教授們問我:“你從未當過老師,也沒有教師資格證,為什麼你上課學生喜歡聽,而且總是意尤未盡?”我回答說“因為我知道學生們想聽什麼、我知道如何抓住學生的心”——我認為,一個老師縱然滿腹經論,如果沒有演講能力,上課缺乏感染力,不能捕獲學生的心,那他就不是合格的老師。另外,老師用心講課,付出了真情,總是可以感動人的。

從《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當好老師,深入研究了心理學、醫學、生物學等學科,當然我們的老師大多數也都修了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課程,但從我所接觸的大多數老師的情況看,老師們學的這點所謂心理學,與蘇霍姆林斯基比起來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如果真的學成了,那麼我們的一些老師就不可能在教育孩子(特別是犯錯誤的孩子)時,只會對孩子吼叫和恐嚇孩子。蘇霍姆林斯基看到孩子們把校園的花朵摘下來時,他不是吼叫和恐嚇,而是默不作聲,之後他平靜地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摘掉了花,現在這塊地方還美嗎?這些光桿好看嗎?現在我們到哪裡去看花呀?”輕輕地幾句話,孩子知錯了,然後他動員孩子們動手勞動種花,孩子們欣然接受,蘇霍姆林斯基就樣達到了教育目的。對這件事,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總結道:“情感,形象地講乃是高尚行為的肥沃土壤,……心靈的易感性和同情心都在童年形成”。

如今許多家長對孩子確實十分好,好到不講原則,什麼都依孩子的,只差沒把自己的心掏出來給他,所以——在家裡孩子是小皇帝,打個噴嚏全家人都著急圍著孩子團團轉,上個醫院全家人陪著上滿醫院跑;在學校裡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打打鬧鬧吃了點小虧,他立即找學校算帳;班級勞動怕孩子累著,幫助孩子裝病請假……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是一個缺乏憐憫、對別人沒有同情心、冷漠無情、自私自利的人,最後對家長都不會尊重,何談對社會負責任?在談到培養孩子的道德時,蘇霍姆林斯基寫道:“一個人的道德面貌如何,歸根結底要看在他的童年時期是從哪些來取得快樂的,如果他的快樂在於無思無慮、坐享其成,如果孩子不知什麼是憂傷、委屈和痛苦,他就會成長為利己主義者,對別人的事不聞不問。非常重要的是,讓我們培養的人懂得最大的快樂——出於對人的關懷而感受到的激動人心的快樂。”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8

近日,有幸拜讀了蘇霍姆林斯的《教育三部曲》之《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深有感觸。蘇霍姆林斯基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他對教育實踐的`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他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他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用力用心用愛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用實際行動來詮釋“愛生如子”的真諦,這著實令人佩服。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兒童的尊嚴是人類靈魂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學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和獨立人格,甚至有自己的祕密。如果他能受到尊重,便能懂得自尊,也會懂得怎樣去尊重別人。你不信任他,不尊重他,他同樣不信任你,不尊重你。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從來沒有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情況,他願意學習只是他不會,他還沒有能力集中注意力,沒有能力強迫自己學習。”反思我的教學,我真的不瞭解我的學生。忘記了他們只是孩子,而學習不能是單純輕鬆的遊戲而是一種勞動。對於兒童來講,掌握知識這是最終的目的,他不能像成人那樣有選擇的進行學習和計劃學習。

當孩子失去了對學習的願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厭學情緒產生了,那任你用什麼辦法也不可能使孩子坐下來念書了。不瞭解學生,就沒有辦法給予學習的快樂、激發他們的自豪感。愛學生,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這時,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對於這一點,我想談談我的做法:上課時,我向學生露出親切的笑臉,投去友善的目光,進行交談式的教學;下課時,我留在教室和學生們談心,說笑話……很快地,我和學生之間建立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師生關係,形成友好、愉快、輕鬆、和諧的心理氣氛。這時,他們會把我當知心朋友,敞開心扉,讓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並求得我的幫助和指導。一個好教師應當主動與學生做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包括內心世界的苦惱與憂愁,這樣,教師才會更全面、更深刻地瞭解學生。“沒有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用愛心去感染每一位學生,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讓學生在愛的環境中成長為一個懂得付出愛、懂得感恩的人!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9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深有感觸。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用力用心用愛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用實際行動來詮釋“愛生如子”的真諦,這著實讓我佩服。被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深深打動。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充盈於字裡行間的愛。

愛孩子,是教育工作的靈魂。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真正的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用真情的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讓孩子打心底裡喜歡你。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育人先育心。”“人的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這些教育名言,讓我認識了蘇聯的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但從沒完整地拜讀過他的某一本著作。這些天,一直在品讀《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第一次深刻地領悟到這樣一個投身於教育事業的教育家如此精闢的教育思想,對教育事業及其孩子如此深沉的愛。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切身體會到了教育事業是需要用愛澆灌才會結出累累碩果的事業。

這本書的末頁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又找回了迷失的方向———“孩子們啊!五年來,我拉著你們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個的心都獻給了你們。誠然,這顆心也有過疲憊的時刻。而當它精疲力竭時,孩子們啊,我就儘快來到你們身旁。你們的.歡聲笑語給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你們的張張笑臉使我的精神重新煥發,你們那渴求知識的目光,激發我去思考。”一如既往地用心澆灌教育事業,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你也就會收穫到百花齊放的絢麗,更會收穫到孩子們那一顆顆童心給你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感。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詳細地描述了他所建立的“快樂學校”,引領著他的孩子們也引領著我走進了教育的“世外挑源”。能成為蘇霍姆林斯基學校的學生是幸福的,因為那些孩子不需要為分數而心不甘情不願的學習著,他們沒有繁重的學習任務所壓著,沒有失去童年所該有的天真、快樂。他們的學校在藍天底下,在大梨樹下,在葡萄園裡,在牧草場上。蘇霍姆林斯基帶領著孩子們在新鮮的空氣中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假日,他組織孩子們遠足、野營。書中描述的瓜園度假的歡樂情景讓我心馳神往。孩子們在蘇霍姆林斯基所營造的“藍天下的學校”、“幻想之角”、“童話故事會”、“健康樂園”在愉快地遊玩著勞動著學習著,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引導下不知不覺地由欣賞大自然中玩耍中變為觀察大自然、去思考去學習,收穫著知識也收穫了健康的身體和和諧的心理。蘇霍姆林斯基如一位獨居匠心的園丁,帶領著孩子們走進了教育的“世外桃源”,和諧而健康地成長,快樂而歡欣鼓舞地學習。

教師是人類最偉大最神聖的事業!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知道自己所擔負的責任和使命感。“沒有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應該以蘇霍姆林斯基這位大師為榜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用愛心澆灌祖國的花朵。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0

冰心說過:“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部書將這句話做了很好的詮釋。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學習時絕不死記硬背,而是在遊戲、故事、美、音樂、幻想和創造的世界中進行朝氣蓬勃的智力活動。他希望孩子們能成為這個世界中的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

他帶領兒童認識自然和社會,用各種方式學習國小階段需要掌握的知識,如用“環球旅行”讓學生認識國家和社會,用在校園和灌木叢建立“美麗角”讓學生認識各種植物和花草,用“童話室”世界引導學生開展語言和優美故事的學習,他的全部施教活動豐富多彩,伸向自然和社會的各個層面,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知識的入門。在這本書中闡述得淋漓盡致。也有人說過:“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那次去外面聽課學習,回來了不禁感嘆,那些孩子文學素養高,知識面廣,課堂中總是精彩不斷,而自己班的孩子,相同型別的題目,反覆講卻怎麼教也教不會。弄得自己快沒耐心了,心裡很煩躁,很想對他們發火。我去和一位老師傾訴時,這位老師和跟我分享了一句話“我們現在都認為,教了學生就應該會,會是正常的,不會是不正常的。而我們有時連一句表揚的話都沒有;要批評,甚至要懲罰。學生來學校就是為了學,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因為他們還在學。”憶起這堂課,當我丟擲第一個問題時,他們答不上來,我有些不高興了第二個我面露難色,開始批評了。學生配合不默契,自然互動開展不下來了。我想應該去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

愛學生,就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求者。”教低年級的孩子時,他們在文字的表情達意上有它的侷限性。語文課上可以在理解詞語和課文時用上音樂、動作、甚至繪畫、視訊……幫助學生理解。不僅開發了學生的智力,使學生變得聰明,而且讓學生時時體味來自學習的快樂和幸福。

記得學生畢業不久的那個下午。我靜靜地坐在教室裡心裡有感動也有失落、孩子們畢業了他們回來看我,並表示以後會想念我的,心中泛起一圈又一圈感動的漣漪。可是,平時我關注很多的侯浪、鍾楚棟、卻沒來,回憶這些年來點點滴滴,在他們身上我傾注了太多,一次一次找他們談話,一次一次給他們鼓勵,一次一次單獨輔導,一次一次與他們的朋友式的交流,而如今,他們……

有時我會想想是不是我的要求太嚴格了?我們的語言是太刻薄了?我們的脾氣是不是太急躁了?是啊,我們“恨鐵不成鋼”,我們“愛之深”,但表現出來的卻往往是“責之切”。像這種“只給好心,不給好臉”的愛,學生豈能接受?你給學生一縷春風,學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溫暖;你給學生一句話,卻讓他感受到六月寒。

真誠的讚美,發自內心的鼓勵,無私的關心和幫助,是沁人心脾的玫瑰,是滋養萬物的陽光雨露,作為一名教師,把愛心留給學生,不斷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邁進!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1

暑假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出賣笑的孩子》,開始放在那裡沒有引起我的注意。放了很多天都沒有去體會它的存在,今天上完課回來老師要我們寫讀後感,就順手拿起來看了看。一下子就被他吸引了。

這本書主要內容說了:小男孩蒂姆是個愛笑的孩子。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親又娶了另一個女人做蒂姆的後媽,後媽有兒子還經常欺負蒂姆,這就讓蒂姆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但在每個星期天,父親就會帶蒂姆去馬場看賽馬,這是蒂姆最開心的一天。但不幸的事卻突然降臨,蒂姆的父親在一次意外中死了,雖然經歷種種的生活不幸,但蒂姆並沒有因為擁有了笑而每天都過的開心,因為他家很貧窮。所以蒂姆總希望自己能過上富裕的日子。有一次,蒂姆遇到了一位怪老頭,怪老頭要蒂姆用笑來交換能讓他逢賭必贏,就可以過上富裕的日子。蒂姆認為笑沒用就爽快地答應了,從此,蒂姆逢賭必贏,過上了富裕的日子。人們為了錢故意來討好蒂姆。

後來人們懷疑蒂姆的錢來路不明就不願和他來往,蒂姆陷入了困境他開始後悔,認為自己的笑比錢更重要,他去找怪老頭要回笑,但怪老頭不肯蒂姆很生氣,最後他決心要戒掉賭博,去外面的世界增長些見識,他發誓:“無論經歷多少苦難,我也要把自己失去的笑找回來!”讀到故事的最後,我才滿意的笑了笑,決心不會學習故事中的蒂姆,把自己的笑出賣掉。因為我知道:無論多麼有錢,多麼富有,沒有笑,人就不會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這也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需要權衡一下得失,不要為了一些不必要的東西而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

到那時失去了再也不能回來了,而得到的也許在那時已不值一提了。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2

讀書,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讀好書,對孩子的人格成長非常重要。兒童的學習興趣往往是和好奇心聯絡在一起的,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是孩子求知的一種反映,也是兒童智慧的火花,他們有探索現實生活中各種未知事物的強烈願望,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去正確的引導,怎樣去引導呢?那就是叫孩子到各種書籍中去尋找答案。

我孩子今年十歲了,她的性格是好動型的,基本上很難靜下來慢慢的讀書,雖然6歲以前晚上睡覺前都要和她一起看童話故事書,給她講故事,可還是沒有培養她讀書的良好習慣。上國小以後,孩子的好奇心及求知慾望更加強烈,對於求知慾旺盛孩子來說,最大的快樂莫過於知道了從來不知道的奧祕,以及揭開奧祕後所體驗到的愉快和滿足的情感。反過來又激起新的探索興趣。我正是利用了孩子的這一點,在老師的淳淳教導下,我的孩子慢慢的開始喜歡閱讀了。

這一期,他們班參加了關於讀書的活動,在“南非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鑽石是怎樣來的?”這些問題的吸引下,孩子開始認真的研讀《西遊記》,希望有一天能到那個遙遠的國度,去領略一下美麗的異國風情。我每天先了解她看到了哪裡,然後會問她關於那一回的內容,並且下一回唐僧、孫悟空師徒會遇到什麼磨難,讓她帶著問題去讀書,這樣使她更好的瞭解書中的內容,體會其中的寓意。

總之,孩子的閱讀興趣有一個萌發、高漲的發展過程。國小二、三年級的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開始萌發,他們不僅喜歡看童話故事,而且喜歡看緊張驚險、有趣好笑的連環畫。到四、五年級,他們喜歡看文學書籍、科學童話以及生動的歷史故事。針對這一特點,作為家長,要幫助他們妥善安排做作業和看課外書的時間,選好書籍,並指導閱讀,以逐步提高讀書的興趣。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3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格林童話》。最讓我影響深刻的是《灰姑娘》。看了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講的是一個可愛美麗的孩子,很早便沒了母親,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這個妻子還有兩個女兒,都長的沒有妹妹好看,兩個姐姐嫉妒妹妹的美貌,讓她幹許多粗重活,還讓她睡在廚房的灰堆裡,因為身上有灰,所以大家叫她灰姑娘。有一天,王子要舉辦舞會,選舉自己的妻子,兩個姐姐打扮了很久,都希望被王子選中,灰姑娘也想去,可繼母卻拒絕了,看著繼母和兩個姐姐漸漸遠去的背影,灰姑娘十分傷心,這時,她面前出現了一個仙女,仙女給了她一身禮服和鞋子,並囑咐一定要在十二點前回來。

灰姑娘謝了仙女,穿上禮服去赴舞會了,當她來到舞會現場,所有人都被她的美貌驚呆了,連繼母和兩個姐姐也沒認出來這就是灰姑娘,王子只和她跳舞,等十一點半的時候,灰姑娘匆匆走了,因為太匆忙,掉了一隻水晶鞋,王子撿到後,命人挨家挨戶地搜,只要能穿上的,就做他的妻子。當使者來到灰姑娘家時,兩個姐姐高興壞了,可鞋子怎麼也穿不上,於是大姐割掉了腳趾頭,可還是穿不上,二姐削掉了後腳跟,可也穿不上,王子問家裡可還有人嗎?繼母無奈,只好請出了灰姑娘,灰姑娘脫掉木拖鞋,穿上水晶鞋,不大不小剛合適,王子也認識出了她就是那晚和她跳舞的女孩,於是宣佈灰姑娘就是他的妻子。灰姑娘是我的榜樣,她不因自己的處境而沉淪,而不繼續追求下去了。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4

我愛讀書,也熱衷於和孩子一起讀書。一直以來,我總認為是我在陪孩子讀書。直到某一天,我才明白是我太自以為是。

讀書是種樂趣,你可以體會人生百味,獲得心靈的共鳴,得到情感的宣洩。當看到《活著》的老人,在經歷過痛心疾首的生離死別後,他的淡定時,我知道生活不過生活本身,再多的痛楚終將過去,在心靈中幻化成記憶,沉澱於心,直到自己成為塵埃。當看到《肖申克的救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時,不禁為每個充滿魔力的文字歡欣雀躍,我知道希望無處不在,唯有靠自己的雙手才能創造生活的奇蹟。

我也不過是個附庸風雅之人。自從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便重新拾起了莫言、陳忠實、劉震雲的作品,一口氣看完《透明的蘿蔔》、《白鹿原》、《我不是潘金蓮》,這些書裡都充滿著濃濃的山藥蛋味兒,又不同於趙樹理的輕快風趣、含著眼淚的笑,他們的作品讓人有巨大的壓抑感,艱難地能讀完這些優秀作品,卻也是一知半解。

自己讀書固然有趣,但和孩子一起讀書更趣。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力更純粹,更加沒有功利性,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驚人,他們不會戴有色眼鏡看待書中的人物,不會因書中人物的先天條件而判定好惡、取捨情感。陪孩子讀書,我像有了一面鏡子,可以不斷矯正自己的好惡情緒,讓我得到純粹的快樂,感到重獲新生。和孩子一起讀書,我彷彿重新回味了自己童年模糊的記憶,重新成為一個“孩子”去感受心靈的純淨,和他共同分享每個新故事、老故事,一起感受新故事帶來的愉悅,老故事帶來的新體會。

關於讀書,我總是人喜好傾向佔上風,自己喜歡的書百看不厭,不喜歡的書就束之高閣。如果不是孩子執意讓我講《安徒生童話-堅定的錫兵》,我至今都不知道故事的詳細內容。終於,在他的要求下,我不止一遍地和他一起閱讀這個故事。起初,我的熱情度也不高,只是逐字逐句地給他讀,邊讀邊想:“這個故事有什麼啊?”可看見他聽得那麼認真,我也不敢掉以輕心。第二天,他還是明確地提出再聽一遍《堅定的錫兵》,我頓時詫異了,用懷疑的目光問他:“你確定,還要再聽一遍嗎?”他不解地看著我,用稚嫩的聲音回答:“是啊,你看,他是一條腿的錫兵?其他人和他不一樣!”這次我真是不敢懈怠,我提醒自己一定要收起成見,認真地給他講故事,要用心感受這個一直不受我待見的故事。當我讀完獨腿錫兵最後化成一顆心的時候,他指著那顆心,對我說:“錫兵就是,就是化成這顆心了?”我說:“是的,他化成了一顆心。”他輕輕地摸了摸那顆心,看到旁邊的亮片接著問:“這是什麼?”我說:“女孩留下的衣服亮片。”他明亮的眼睛裡充滿了不捨,說:“錫兵,勇敢?”我說:“是的.,他很勇敢。”聽到我肯定的答覆時,他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立刻跳了起來。

一連數日,我都在想,究竟是什麼讓我與孩子在同一個故事裡讀出兩者不同的態度。先入為主的主觀判斷讓我自己變得“愛憎分明”,而自己的“愛憎分明”又讓我缺少了體會不同風格書籍的機會,讓我的閱讀世界有缺失,無法真正走進書的世界,感受最誠摯的情感。

常言說:書就像朋友,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知心朋友,而閱讀不同風格的作品,讓我明白世界多元,讓我對生活的感受更加平和,也讓我對生活充滿期待卻不再抱怨。

感謝孩子陪我讀書,讓我重新喚醒我自己。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5

閱讀,是一種能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他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並且越早越好。於是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特意擠出時間和女兒一起讀書,在充滿父女、母女親情的氛圍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書的世界裡。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以下是我對親子閱讀的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在親子閱讀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貴在堅持。

我們家長每日要為工作奔波勞累,下班回家還要忙家務等等,即使心情好的時候能陪著他閱讀,可總是不能做到持之以恆!但無論多忙每天抽出15至30分鐘的時間還是有的。孩子們不會剝奪我們太多的時間,每天只要陪著他閱讀15至30分鐘就已經足夠了!

二、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讓孩子儘可能多接觸書籍,營造讀書的家庭氛圍,家人在家也經常看書,並把看書當作一種樂趣,用自己的熱情來感染色孩子。同時還可經常與孩子在一起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複述出來。這樣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厚,同時孩子的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

三、多給孩子讀故事,引起孩子看書的願望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家長在晚上睡覺前可以給孩子讀故事,同時告訴孩子,故事都在書裡面,如果你會自己看書的話就可以知道很多的故事,而且每次讀故事的時候都這樣講,引起孩子看書的願望。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多數寶寶對同一個故事或同一本書“百聽不厭”,反覆要求再講一遍,對此爸爸媽媽一定要給予滿足,此時是她記住故事情節、加深人物印象、理解詞句意思的過程。我女兒就是這樣喜歡上了看書。晚上從幼兒園回家後經常是自己拿著一本故事書來看,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問家長。

四、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和形式。

孩子閱讀的時間不能只侷限於家裡和學校裡,也不僅僅是閱讀書籍,逛書店也是培養孩子閱讀的重要環節,書店裡有各種各樣的書,在這孩子可以隨意的找自己喜歡的,從沒看過的書。這樣會在不知不覺間增加孩子的知識。

親子閱讀給了我不小的驚喜:我發現女兒的語言上有了很快的提高,上幼兒園時老師們都說她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並且認識的字非常多,生活中這樣的點點滴滴很多,我們為此感到欣慰,這可是在平日的閱讀中慢慢積累起來的呀,然後再在生活中自然地運用。

總之,閱讀能給孩子帶來愉悅感,閱讀,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培養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好的讀物,能豐富孩子的心靈,擴充套件孩子的視野。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6

假期選一本好書閱讀,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首先應該歸功於學校給提供了這麼一個機會,讓年輕的我們成長!

周泓老師寫的《賞識你的孩子》—— 一個父親對素質教育的感悟這本書。周婷婷——中國第一個聾人少年大學生的成才之路,我被這個孩子能以堅強的意志獲取幸福人生而感到高興,為偉大的父愛而感動,更為周泓老師用實踐有力詮釋賞識教育的魅力而折服。婷婷是不幸的,三歲就成了一個聾啞女孩,但她又是幸運的,偉大的父愛促使父親走出了一條發揮女兒視覺優勢,及早學習書面語言,以書面語言系統做支撐,帶動口頭語言系統形成的新路子。婷婷由一個自卑自憐、令人同情的聾啞孩子成長為一名自信自立、處處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大學生,父親又由一個普通的、曾經羨慕所有父親的父親,成長為改變了千千萬萬家庭命運、孩子命運的教育專家。

作為老師,從我進入我們這所學校開始,最常聽到李校長說的一句話:“辣椒沒有冬瓜大,冬瓜沒有辣椒紅。”在學校,我們崇尚根雕藝術,就是首先要看到每個孩子的長處。所以,賞識孩子很重要。

馬克﹒吐溫說過:“別人說我一句好話,我會樂上兩個月。”讚美對於成功人士能夠有如此神效的作用,更何況我們普通百姓了。尤其是那些急需陽光哺育的小樹——孩子,他們更渴望著成人的讚美、欣賞和關愛。

家長和老師怎樣對待孩子,決定著孩子的命運。周弘的不幸在於他的女兒聾啞。周弘的成功在於他不輕言放棄,而是細心地、耐心地觀察、發現、賞識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堅持不懈地鼓勵孩子前進,克服一切困難地前進,不斷地為孩子的每一個微小進步加油。他把這個方法推廣到教育其他孩子,也同樣取得了成功。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普通的凡人而非聖人。賞識,可以發現孩子的長處——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賞識,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個發揮優點和潛能的機會,讓他們看到新的目標,產生征服的力量,發揮自己能夠發揮的作用,才能找到自己應擁有的一席之地,他們才快樂,才會懂得奮鬥本身就是其樂無窮,他們就能夠笑迎困難,笑迎挑戰,笑著去克服自身的的弱點和缺點,勇敢地去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

一位心理學家到一所中學做調查,他讓學生每人說出自己的優點。想不到誰也說不出來。這位心理學家以為孩子是不好意思說,再三啟發動員,孩子們還是說不出。當然孩子不可能沒有優點。心理學家換了一種做法,讓同學們互相說他人的優點,果然就說出了不少條,問被說的同學,大體上也能得到認可。為什麼他們自己說不出呢?這位心理學家找同學個別談話,他們說,平常聽見父母說的話淨是:“你怎麼這麼笨?”“連這個都不會?”“你看某某的孩子那一點多好!”“我小的時候比你強多了!”還有一些更難聽的話。很少或者基本上沒有聽到過父母說孩子有什麼優點。在一片責怪、不滿之聲中,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想不到自己還有什麼優點了。

人各有長短,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一個人都可能有某些方面的短處,也必然有某些方面的長處。要把所有的長處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是不切實際的,做不到的。即使是長處那一點,世界上有那麼多人,也總有可能有人更勝一籌。永遠絕對的世界冠軍、世界紀錄也是不存在的。可是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別的人怎麼辦?他們也想“出人頭地”,結果還是同別人差不多。在中國的傳說中,龍生九子,九子也各有不同的形象和能力。有的能呼風,有的能喚雨,有的力大無比,有的食量驚人。如果對這九個龍子各以他們不具備的本領要求他們,責怪他們,而不發揮它們的特長,這九個龍子也都不能成材,何況我們的家長們多數自己也還不是“龍”。

賞識本身是孩子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家長在實際的操作中,把賞識僅僅理解為表揚加鼓勵,於是走進了誤區——為賞識而賞識,結果是得不償失。

賞識教育不僅可以批評,而且可以大膽地批評,奧祕在於“士可殺不可辱”。應該在“看得起、夠朋友”的前提下批評。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貴禮物,孩子會以感激的心態樂於接受這份禮物的。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7

前幾日孩子終於讀完了老舍的《駱駝祥子》,而且是精讀,一共用了快一個月的時間。這還真讓人意外。

這本書的到來本來就是一個意外。

今年我們在趕會時和女兒在書攤上淘寶。記得當時女兒從眾多的書中一下子挑出了這本《駱駝祥子》,並如獲至寶把它抱在了懷裡。我當時就提醒女兒,這本書很深奧,你先翻翻看看,看懂了再買。沒想到我這一說還惹得孩子不高興,問我是不是懷疑她讀書的理解能力。我沒在說什麼,也不敢說什麼(怕打消孩子讀書的積極性)。就給女兒買下了這本書。

書買回去之後就放在了書架上,直到4月28號那天,女兒告訴我,“媽媽,我今天開始看《駱駝祥子》了,你給我記住時間啊。”我就把讀這本書的時間隨手記在了專門的本子上。

最初,我還會每天問問她讀到那裡了,有什麼感悟和我分享沒有,再後來我一忙起來就把這件事淡忘了。但女兒有時會給我講祥子的故事,通過女兒的講解我就知道女兒讀到哪裡了。就這樣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過完了,孩子的《駱駝祥子》也讀完了。

前天晚上,當女兒把《駱駝祥子》連同日記本上的讀後感一起交到我手裡讓我看時,我才意識到近段只顧忙工作而忘了去關注孩子的閱讀。我看了看孩子寫的讀後感,格式很標準,故事內容總結的也很全面,但感悟部分明顯的很膚淺,只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但還是寫出了為祥子的墜落而生氣,感動祥子很可憐,也寫出了自己很幸福的感悟。整篇500字的讀後感一口氣讀來顯得短小精悍。

我想孩子或許沒有完全讀懂在祥子生活的那個年代是什麼的一種情況,沒有讀懂祥子為什麼會墜落下去。更不會讀懂作者是想通過祥子,這個生活在最低層的一個車伕悲慘的生活命運以及墜落史,是為了批判那個無情的社會。但我還是覺得女兒能夠如此用心的讀完這本書,並寫出讀後感已經做的很好了,值得我去鼓勵!

我從不強迫孩子買指定的書,更不干涉孩子每天看什麼書。關於孩子讀書,我一直主張培養興趣,順其自然,靜待花開。當孩子把閱讀視為生活的一部分時,她的興趣已經完全的培養起來了。只有當孩子的閱讀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孩子對書的理解才會慢慢的提升,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做家長的完全不必急躁,不必大驚小怪。一切順其自然,孩子讀一遍理解了一部分,改天又翻一翻又讀懂了一些,孩子就是這樣成長的,一步一個腳印,雖然歪歪扭扭,但腳步很紮實。

我經常會接到朋友的電話,大多是為孩子不喜歡讀書,或是孩子讀書走馬觀花而著急的。在他們看來,俺家小妞天生就喜歡書,天生就會認真讀書,其實這是錯的認識,任何好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慢慢去培養,但不能急躁。

記得女兒第一次讀完《蘋果樹上的外婆》時,竟然不知道外婆究竟有沒有回到安迪身邊。我當時感覺孩子真暈,這麼簡單的故事怎麼就無法理解呢?記得我當時很是著急,忙著和孩子的老師進行溝通。李老師就告訴我,不要急,慢慢來。你只管讓孩子去讀書,不要在意她理解多少,記住多少。看得多了自然能理解,也自然能記住。

我當時聽從班主任老師的話,聽從了對於閱讀的培養要靜待花開的理念。沒想到,事實證明老師是對的。

如今孩子一邊在讀原版的三國,一邊在讀名家的名篇名著,時不時的還做一些簡單的摘抄。看著女兒在讀書的路上憑著興趣越走越遠,我不禁感慨當初聽從了老師的話真是聽對了。

我想,以後女兒或許還會看《駱駝祥子》的,我相信當她再次拿起書,讀完後再次寫讀後感時,她一定會為今天幼稚的感悟而發笑。讓孩子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明白,自己去發現,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再此也想奉勸那些出入閱讀之門的孩子的家長們,不要對孩子讀書有過多的過細的要求,那隻會束縛了孩子讀書的自由。只管放開閱讀的大門,讓孩子自由自在的去閱讀,去點評,去感悟,去收穫。孩子的閱讀需要靜待,就讓我們耐心等待吧!

我想,即使孩子像犟龜一樣慢慢在路上爬,我們也不必著急。因為只要上路,總會遇上最隆重的慶典。閱讀也需要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