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精選18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9.66K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1

在假期裡,我與《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開始了一場邂逅。十本優秀書籍之中,讀後想為它寫點什麼的感覺最強烈。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精選18篇)

《百年孤獨》和眾多外國名著給我的第一感覺一樣,內容複雜,人物眾多且名字十分雷同,寫作順序也多采用倒敘和插敘,初讀甚至一度因為暈頭轉向,理不清作者的寫作意圖而放棄深讀。但是第二次將人物對號入座後再讀,便被書中所滲透和傳達的孤獨深深的震撼了。《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在這樣的歷史長河中作者賦予了人孤獨,同時又認為人並不是生來孤獨的:“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乾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然而在這本書中反覆提及的孤獨也與我們理解的狹義的孤獨不同。帶上時代背景與作者的身世細細品味,孤獨似乎又為我們呈現出了另一番模樣。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接受了採訪,對孤獨的解釋似乎很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那一刻,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我腦海中逐漸明晰起來:他渴望拉丁美洲的民眾團結起來,共同走向文明,開放與繁榮。

此外,《百年孤獨》的魅力也在於離奇的故事情節。貫穿整部作品,小說中的人物們不時會見到鬼魂。“這些鬼魂象徵著是馬孔多揮之不去的過去。事實上,這些重複出現的鬼魂根植在拉丁美洲歷史的特定發展之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由於意識形態上的變化,布恩迪亞和整個馬孔多都是鬼魂。他們被自己的文化所隔離和排斥,社會發展落後於其他地區,處處依賴他人。更可怕的是他們已經完全接受這樣的現狀,不思改變。”書中的宿命論暗喻了古往今來導致了歷史不斷重複的意識形態,也正是這種意識形態使得拉丁美洲的歷史被解讀成了一個迴圈,一個不可能出現變革的迴圈。書中的旁白也加強了這種宿命論給予讀者的壓迫感。這些光怪陸離,恰恰是作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作所無法隱藏的魅力。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鉅著後曾有一個夙願:希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但願,作者的苦心和夙願能夠夢想成真。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2

在馬孔多這一片土地上,沒有進步,沒有創新,每天重複上演同樣的劇情,生活在那裡的居民註定是不快樂的。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的歷史是不斷重複著的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荷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孔多的繁榮。因為馬孔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一條道路,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線起來,他曾向妻子抱怨說道:“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地過日子。”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顆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荷塞死去了,連同馬孔多的文明。之後的幾代人,也重複上演著同樣的悲劇,導致馬孔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到最後整個馬孔多就被一陣來歷不明的風颳走了,從地球上消失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是壓抑的,因為整本書幾乎沒有向上的積極氣息,有的只是孤獨和頹廢。才發現自己是這麼地害怕孤獨,討厭孤獨。我們每天都生活再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裡,科技發達,文明進步,我們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於是我們開始反思,是不是節奏太快了?是不是步伐太倉促了?是不是該停下來,尋覓一份安靜,讓心靈歇歇腳?可是隻有停下來才會發現,原來我們不停地往前趕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只有不停地創新,不斷地進步,我們才會快樂。

當我讀到:當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看到被螞蟻吃得只剩下一小塊兒皮的兒子時,他終於破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題辭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北螞蟻吃掉。”原來,這手稿記載的正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在他譯完最後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馬孔多從地球上颳走了,從此這個村鎮就消失了。

有什麼東西在我內心深處輕輕地爆炸了,一朵一朵小小的淡白色的雲朵炸開了,就像花朵不得不綻放一樣。我多麼希望,所有人的孤獨都能消失,我們要的不是一個熱鬧的表象,而是一個真實的未來。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3

《百年孤獨》是一部深思、靈感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但當你讀完她,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苦苦在世上掙扎,人們渴望真情,但是怕孤獨的恐懼又無時無刻的侵襲人們的孤獨,讓人倉皇不安,讓人為了逃避恐懼而越來越遠。一本《百年孤獨》,一個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歷程,百年的歲月,如同長江黃河滔滔如流,最終在百年之中,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終點回到起點,社會的發展,家族的變遷,都畫著一個圓形的軌跡。

孤獨的宿命圍繞著這樣一個家庭,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預示著他們相同的命運。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每個人的精神歷程都是一個圓,他們從小就孤獨,冷漠,古都似乎是這個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點,成如小說中寫道: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地沮喪,他們又以不同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終點最終回到起點,讓人感覺到巨大的蒼涼與悲涼。

讀這樣的小說,感覺就像看作者站在一個高的平臺上,去俯視整個布恩地亞家族的命運,聽作者講述一個已然逝去的故事。隔著距離從外看馬貢多,無論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是一個孤獨的島嶼,而湊近了看家族七代人的悲歡離合,便可發現一個個更為悲涼的孤獨的靈魂。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很多認為打破孤獨進行種種艱苦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終以失敗告終,如書中烏蘇拉在非常孤單之時,只好去找她那不中用的被人遺忘在慄樹下的丈夫,對他說:你看看這個空蕩蕩的家吧,看看我們那些散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兒女吧,咱們又像當初那樣只剩你我兩個了。而霍基?阿卡迪奧對她的悲嘆卻是充耳不聞,她這些話好象是在講給一個死人聽,對於烏蘇拉來說,豈止只是剩兩人,其實只是剩她一個人孤獨的生存著。生性孤僻的阿卡迪奧,在他生命的最後兩個小時,他童年時代就一直折磨著他的恐懼突然消失了,在對人生的回顧中,他終於明白自己是很熱愛過去最北他憎恨的人們,面對死亡,他感受到的不是害怕而是懷戀,他似乎時有所覺悟了,或許那種一之折磨他的恐懼便是對孤獨的恐懼,人的存在就是選擇,就是選擇他的獨特生活行動的方式,一直以來他都試圖以自己的方式驅散這種恐懼,但最終未能如願。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於整個民族的團結。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祕密他們的孤獨並不是擁有真理的靈魂而具有的高潔峭拔,因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孤獨寂寞,而是由於與愚昧並存的感情的匱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這樣的孤獨竟可以將一個昔日曾經繁華的小鎮最終消失。在此,馬爾克斯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一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愚昧和落後為伍。這樣的作品現在讀來仍有它的意義,在一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固守著一份自己的孤獨,事實上,這種孤獨會使人走向冷漠,最終如馬孔多城一樣灰飛煙滅,消失於無形。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4

前些天我讀完了《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這本書。

從中我讀到了機智勇敢的哥利納帆,沉著冷靜的麥克那布斯少校,粗心大意的地理學家巴加內爾,和航海經驗十分豐富的門格爾船長。他們駕駛著鄧肯號去救援格蘭特船長和其他兩名水手。     

他們一行人先來到了智利,但非常不幸的遇到了凶猛的草原紅狼,幸虧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羅伯爾靈機一動,騎著一匹快馬,引開了草原紅狼。第二天早晨,小羅伯爾終於和哥利納帆一行人會合了。接著,他們一行人來到了坦狄爾山。坦狄爾山海拔三百多米,是一條古老的山脈,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南部。在北部山巒的腳下,沙巴雷夫河的支流旁,有一座城堡-----獨立堡。離開獨立堡後,哥利納帆一行人又來到了一所廢棄的房子,因為沒有別的住所,他們也只好歇在這裡。幾天後,他們終於來到了南太平洋,告別了忠實的嚮導塔卡夫。   

哥利納帆一行人帶領著鄧肯號來到了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這個群島是一五零六年葡萄牙人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發現的,然而發現後一直無人問津,人們都認為這裡是風暴的巢穴。直到一七八二年,英國人蘭勃和兩個同伴來到這裡,著手開墾荒島。後來好望角的總督聽說他們發達了,建議給他們保護,他們便同意了,於是這裡的草棚便插上了英國國旗。

哥利納帆帶領著他的同伴們來到了阿姆斯特丹島,一八二七年,英國船隻巴米拉號從島前經過,遠遠望見有一股濃煙直衝雲霄,船長知道這是遇難者的救援訊號,於是就派出了救生的小艇,果然,不一會兒,小艇就接過來兩個青年人。

最終,鄧肯號在達抱島上找到了失蹤兩年的格蘭特船長。

讀完這本書,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遇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只有依靠機智和勇敢才能克服一切困難和危險。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5

小婦人是路易莎為“女孩子”寫的故事。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經歷為素材,撰寫出這本帶著濃濃的青春和童真味道的讀物。

這本書從開始,一直到故事的結束,沒有濃烈的悲喜離合。貝思離開人世可以說是本書最催人淚下的一個情節。

善良的,如水晶般透明的貝思,遠遠比我們想象中要堅強。面對即將到來的分離,貝思除了不捨外,沒有過多的埋怨和憂傷。

面對死亡,貝思異常平靜,平靜到讓初次閱讀到此的我,有一種過多脆弱的不忍心。那朵在青春裡,過早凋謝的白色的花,攜帶著太多的晶瑩,淚水,與執著,永遠開放在小婦人裡。

喬是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形象。作者以自己為原型,刻畫出一個熱情的,開朗,有著男孩性格的典型人物。

迷戀著寫作的喬,第一次隱瞞著姐妹們,獨立向報社投稿並最終得以發表。初嘗勝利果實的喬得到了勞理和姐妹們的誇獎,並從此一心寫作。

最終喬成功的當上作家,完成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最後喬與一名大學教授結婚,並和她收養的孩子們一同住在馬奇嬸嬸留下的大房子裡面,過著幸福,無憂,美滿的日子。

如果把喬比喻成向日葵,那麼寫作就是太陽。向日葵的生命註定向著陽光綻放。喬是幸運的,她不僅完成了夢寐以求的作家夢,還與那麼多如朝陽般正在冉冉升起的孩童們住在一起。我想喬即便錯過了勞理,人生也不會遺憾和缺失了。因為沒有什麼比家庭和事業雙重成功,更讓人覺得滿足。

在此希望我最喜歡的喬,可以與她的孩子們快樂的生活,帶著她最美麗的理想,與敬佩的丈夫,慢慢變老,把握回憶與時光。

梅格是四姐妹中最漂亮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梅格愛上了勞理的家庭教師泰迪。在不斷長達於蛻變中,梅格為了愛情,放棄了最初預想的:漂亮的馬車,華麗的衣服和大房子的那種奢侈無憂的生活。

嫁給泰迪的梅格,婚後孕有兩個可愛的孩子。雖然放棄了向勞理那樣的有錢人的生活,但是梅格卻收穫了愛情,親情,並且還有經常與姐妹們團聚的天倫之樂。

我無法評價梅格偏離最初的那種奢侈的幸福是對是錯。但是,可以看到她婚後如此美滿,我還是感到一陣陣的喜悅。因此,大膽猜想,她應該不會後悔。應該算是甘於貧窮吧。

在這裡,我不對艾美作過多的點評。我想艾美應該是真心喜歡勞理的,因此也希望她和勞理能幸福。艾美長大後,成為一個優雅,迷人的小婦人。艾美以扶弱為己任,過著緩慢,而美滿的日子。

無論是四姐妹中的那一位,或者哪一種命運,都無疑向我們展示著善良、無私、慷慨、尊嚴,這些女孩子應有的美好的品質.

這本書講的不是大人們的奮鬥,而是孩子們的成長,她們如何從天真走向成熟,從脆弱走向堅忍,從急切走向耐心,從自我走向他人。

觀看者四姐妹人身的結集,和改變,猶如望向下一站的我。讀這本書,雖然沒有悲慘世界的無奈,和王子復仇記的憤怒。但是它卻給了我一種全新的概念,就是如何成長。

正在處於青春的我,還有很長的路要去前行。閱讀文中的故事,除了感動,心酸,這種輕微的波瀾外,還應有的就是思考與借鑑。

怎樣的人生才是幸福,因人而異。並且同一個人,在面對同一個問題時,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也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但是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事情如何在我們不經意間,儀容換面,人最本質的那種善良,自尊,誠實,與執著都是不能丟棄的重量。

我想這本書教給我最多的就是如何長成一位小婦人。人生是一場必須完成的旅行,我們雖然無法控制年華,卻可以不斷完善自己。有些東西,比如說一顆透徹的無悔的心,是無論世態經遷,抑或是歷經滄桑,我們都不應丟失和遺棄的。

願我可以真正成為一位合格的小婦人,並且可以向書中的四姐妹一樣,幸福,快樂,美滿,溫馨,直到永遠。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6

當一本書清新的空氣滲透腦海,恰如月光下的倒影寂寞環繞,那又是一種戰鬥,戰鬥在塵世中的寂寞自然裡。

《瓦爾登湖》的品讀,總覺得地點不夠好,每次翻閱,總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好似有一堵牆,讓我不明白作者的用意,卻又覺得如此得體,這一種感覺就像是熟透了的柿子從樹上掉下來,爛透了!直到有一次,與朋友爭執被騙,躲在窩裡再次翻閱,只覺每種生命都是一個悠哉的精靈,暢快與滿足之感油然而生。

寂寞的書自然有寂寞的讀法,也許只有一個人的心真的可以靜下來的時候才能讀出這本書的滋味。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懂了,只是覺得,好美。

幻想了一下作者的瓦爾登式生活,天作棋盤星作子,地為琵琶路為弦,或許作者不感到寂寞,因為他可以舉杯邀明月,飛鳥相與還,大自然就是他的無窮無盡良友,清風作伴,任爾春水東流。只是在我看來,未免有些許恐怖了,終日難見人影,就是“辟穀”也受不了這麼長時間的孤寂,人終究是一種群居動物,或許人們可以有魯濱遜的堅毅,但極少能忍受閉關鎖國的“百年孤獨”。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作者在這一寂寞中尋找自然的弦律,書中那個留下痕跡的小動物描寫令我神往,晨曦出黃昏歸,卻發現有貌似小松鼠留下的問候,何等愜意與滿足?恐怕陶淵明知道了也非得羨慕不可。正是這份寂寞,給了作者格外敏感的感覺與美好的想像,縱然雨中漫步,四處飛舞著的也是自然的朋友,可以說作者甚至可能將一個水分子幻想成一個水精靈,傾聽著它們在和風細雨中的律動與笑聲。這種極端的聯想令作者深深愛上了自然,因為它是如此的生機勃勃並且仁愛有情,這就是作者寂寞的寄託了。

在對世事的牴觸中,在對大自然的滿心歡喜時,作者筆下的每個物體,都被賦於了生命的脈膊,就如《詩經》中的“靄靄停雲,濛濛時雨”一樣,即使雲雨也有了各自的喜怒哀樂,作者自然沉醉其中,“泌之洋洋,可以樂飢”之下,一切煩惱皆煙銷雲散了。

生活就如同一場夢,只不過每個人的陷入深淺不同,作者以夢視人生,在自己的世界裡自由幻想,這是一種對世俗的妥協與退避,這也是多少隱歸山林之人的想法,當一個人面對一個社會的規則,而且這個規則在當時又是無可厚非的時候,他沒有凌駕規則之上的實力,卻又不願在規則下低頭,就只好跳出這個規則,那就只有跳出這個社會了,聽起來這多少有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仙風道骨,只可惜卻帶著滿腔的憤懣。

作者跳了出來,他用自己的行動表明,跳出來是可以很好的生活的,只是不知道是作者小視了自己的品質,還是高估了社會的品質,他的書並未一片大好,他的事也沒被標榜,或許只有在一干寂寞的人打發寂寞時,看一下他的書,之後驚歎:呀,這種生活真好。之後,寂寞的人不寂寞了,也就放在書櫃中封存了。作者筆下的動物即使再生動,大多數人也無非說一句:寫得真好。罷了。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還是喜歡規則的,即使窮一生之力,畢其功於一役,也還是想抓住規則。

作者倒也給了人們另一種規則:自然規則,日出而作,日落而眠的悠閒,撫月吟夜雨、隨日蕩清波的自在,這的確是一種好規則,的缺點就是孤寞——人少。可萬一人多了,不知道作者是否想過,再完美的規則也抵不住人多,這就是一個悖論,找不到解決的方法。

作者的寂寞是一瓶封存的老酒,愈濃愈香,只是讀者偶爾才能從書中呷上一口,雖回味悠長,卻無可奈何,無法貯釀,但就是這麼一小口,就如一句精簡的詩句,令人終生難忘。

就是這麼一口酒,值得任何人去品嚐。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7

“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寒假中,我閱讀了一本名叫《八十天環遊地球》的科幻小說書。它是由法國的儒勒·凡爾納寫的。拿到這本書,我的眼球一下子就被題目深深地吸引,八十天環遊地球,怎麼可能?帶著這份強烈的好奇心我閱讀了這本書,故事的主人公真的就做到了。書中講述了弗克將八十天內繞地球的設想付諸實踐的故事。這個富翁與改良俱樂部的先生們打了一個賭:用兩萬英鎊在八十天內環遊地球一圈,否則這兩萬英鎊將歸改良俱樂部的人們拿走。弗克相信通過周密的計劃以及當時的交通保障贏得這個賭局完全沒有問題。然而在旅途中,他卻遭遇了很多苦難,如鐵路的中斷、海上風暴、解救艾妲夫人等等。本以為其間的事耽誤了時間,會輸掉賭局,但就在緊要關頭,他卻又意外地獲得勝利——原來他自西向東繞地球一週,利用時差正好節約了一天的時間,卻不知道,時間僅剩下十分鐘了,就在最後一秒,主僕二人終於走進了改良俱樂部,贏得了這場賭局。故事中主人公經歷的每一次險境,我都為他情不自禁捏一把汗,甚至想要親自為他排除險境中的重重阻礙,幫他一把。然而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一路上弗克先生的分秒必爭、堅韌和鎮定都表現了他十足的紳士形象。也正因如此才能夠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非常欣賞弗克先生。要知道其間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他都將為此付出傾家蕩產的代價。弗克先生敢於挑戰自我,在困難面前鎮定自若,冷靜面對,一點也不慌張。每次的險情都是對他的一次挑戰、考驗。為什麼不學學弗克呢?生活中我們的經歷可能沒有弗克那樣驚心動魄。但他的環遊經歷告訴我遇到困難時都能勇敢去面對,去挑戰,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當我們做一件事情,不要先想著這件事有多難多難,這樣不但不利於完成任務,讓人心浮氣躁,自暴自棄。想起自己一次彈琴的經歷,老師佈置了一首箏曲,裡面有很多指法的變化,同時還強調左右手的配合。才彈了一遍我就心情不爽,還咒罵是什麼爛琴,誰沒事普的曲子,結果越詛咒越不協調。媽媽在一旁看著也十分心急。她勸導我:“如果真的詛咒可以幫助你解決問題的話,媽媽和你一起合力,可是事實證明怨天尤人是不可行的。沒有哪件事可以隨隨便便就做成,不驕不躁,敢於挑戰,才能看到真英雄。”我重新振作,慢慢地練習著,一遍比一遍好起來。信心也一點一點找回來。——是的,遇到挫折和困難必須要勇於挑戰自我,不要被困難嚇倒。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以信心當船,努力作帆,你就一定可以到達成功的彼岸!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8

我極喜歡馬奇太太,她雖然沒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卻有耐心溫柔的笑容,她雖然沒有高貴顯赫的身份,卻有對家庭的一心一意。我想,最讓我仰慕的應是她別出心裁的教導。

馬奇太太有四個孩子。大女兒梅格,溫柔美麗,善於做針線活,又精通廚藝,但總怕別人瞧不起她的貧窮。二女兒喬雖是個女孩兒但她熱情奔放嚮往自由,野味兒十足卻酷愛讀書,頗愛寫作,喬希望能用自己的作品為家裡出一份綿薄之力。三女兒貝思是父母心中的“小寧靜”,姐妹中的乖乖女,貝思性格羞澀,總會默默無聞的幫助大家,極有音樂天賦,很得鄰居勞倫斯老先生的喜愛。四女兒艾美很有繪畫的才能,但語言經常出錯,行為舉止有些刻意,性格有些自私自利。而馬奇太太的丈夫在軍中做牧師。可以說這個家是由馬奇太太一人撐起。先不說如何,光是這種責任,便足以讓人對馬奇太太生成敬意,更別說她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如果我哪兒做的不對,可是偏偏我沒有發覺並且認為我是正確的情況下,你對我說我不對,我可能壓根不會認為我是錯的。像這樣的情況,一般的家長兩種解決方案:一是武力解決;二是道理解決,但這兩種方案並不能讓人完全信服,反而會心生不忿。可馬奇太太的做法確是秒!四個孩子好不容易有一個假期,她們便向母親請求能在這假期裡,不被家務所煩惱,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馬奇太太認為這是教育的一個好時機,於是邊給一週實驗期看看滋味如何。她們每天玩了就睡,睡了就玩,做著她們一直想做的事,結果每個還是忍不住做起了家務,喬每日看書最後讀的見書生厭,連脾氣最好的貝思也發起了脾氣,艾美度日如年。當馬奇太太詢問這一週的情況時,她們不得不承認這很糟糕,這次的計劃令她們難忘,也讓她們明白光幹活和光玩是一樣的,只有幹過活後的休閒才能令人愜意。

不僅如此,當梅格在婚姻上出現了“牛角”時,馬奇太太能夠直指夫妻二人的優和缺點並給出建議。喬的性格暴躁,別人有不對或惹了她時,言語和脾氣往往不經大腦就爆發出來,事後又十分後悔,便向母親求助,馬奇太太言傳身教引導她,鼓勵她。馬奇太太不僅在乎女兒們的幸福,但她更注重女兒的思想和道德的教育。

反觀《傲慢與偏見》中的班內特太太,是一個趨炎附勢的人。在她的眼中,只有虛榮,財富和權勢,賓利(一個黃金單身漢)來邀簡(大女兒)回訪,但不久後會下大雨,簡本可明日再回訪,可班內特太太卻仍讓女兒去回訪,最後簡淋了一場大雨,生了重病。班內特太太聽說後,沒有對女兒的擔憂反而眉飛色舞,這樣簡就可在賓利家長住,乘此打好關係!女兒琳達和人私奔,她不認為這有錯,反而希望兩人順利結成連理,併為此感到得意--她又嫁了一個女兒了!因為班內特太太的口誤遮掩和沒有修養的行為直接導致了伊麗莎白的屈辱,也導致簡和賓利結婚之後搬離這個家。由可得知班內特太太涼透了人心。

若說把馬奇太太比作什麼,我認為像是解語花,更是黏合劑,將馬奇一家緊緊地結合成一個溫馨,溫暖的家庭。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9

《活著》講述的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講述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他的人生就像翻倒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千滋百味;又像六月的天,風雲突變,反覆無常。使得我在讀書的同時,不自禁的也幻化成了書中的福貴,彷彿正是我前世經歷的一生。

“活著”是一種責任。當福貴的父母去世時,全家的重擔便落到了福貴一個人的身上。他自己種五畝地,帶領全家大鍊鋼鐵,鼓勵春生好好的活著。參加國軍拉大炮的同時還要照顧全家,獨自一人默默的面對生活的困窘和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楚。也許大多數人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來逃避現實,但是他還活著,堅強的活著!直至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或許有人會問他為什麼活著?又是為什麼而奔波?我想,答案有很多。至少,福貴的回答會有很多!我從福貴的經歷中看到一個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活下去的精神和勇氣,因為只要活著就要敢於擔當責任,履行義務。為了愛我的人,還有我愛的人而活著!

活著是一種體驗。無論承受痛苦,還是享受幸福。福貴從富足無憂到傾家蕩產;從一個遊手好閒的“公子哥”,轉眼間變為徹頭徹尾的“無產者”。他為母親請醫時卻不幸被拉去當壯丁,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回到家,母親卻早已不在人世……這樣的命運足以輕易的擊垮任何一個人活下去的勇氣,但福貴還是和以前一樣,堅韌地活著!其實,我們現實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災難,汶川大地震,剎那間就摧毀了無數的生命,想想那些同胞,無數的希望瞬間幻滅,著實讓人感慨萬千,感覺生命是那麼的脆弱。經歷了那麼多生與死的較量之後,我們對活著的內涵感悟也應該更加深刻。把一切都看淡一點,從容面對每一天,珍惜每一天的生活,這就是人生的幸福。一句話,活著就是一種體驗。

活著,就要自強不息。當福貴遭遇了一連串的打擊後,他決定重新做人。他拿起農具,穿上了粗布衣服,一改往日貪錢嗜賭的惡習,帶領全家一起面對社會的動盪、生活的挫折。福貴之所以能好好的活著,肯定是具有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古人說“天不救人人自救”。漫漫人生,青春即逝,明天的日子依然要過,除了努力還是努力,活著就要自強不息。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餘華先生一語道破了活著本身的含義及《活著》一書的精髓,值得思索,值得參考。既然活著,既然能活著,那就用心過好每一天。

讀完此書,思緒萬千。活著就是責任,活著就要堅韌,活著就要自強不息!如此,生命便會演奏出人生最壯麗的歌。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10

“安妮,安妮”,看完《綠山牆的安妮》,我仍思緒萬千,嘴上呢喃著“安妮”的名字,久久不能自拔,也許這就是加拿大作者蒙哥馬利的筆觸魅力。

綠山牆的馬修與馬莉拉兄妹倆想找個幫手,打算從孤兒院收養一個男孩,不料陰差陽錯,孤兒院送來的竟是一個滿頭紅髮、喋喋不休的十一歲女孩安妮。小安妮天真熱情,滿腦子都是純真浪漫的思想。然而,由於酷愛想象以及“愛美之心”,安妮給自己惹來了一連串的麻煩,她不斷得闖禍,同時也不斷得在改正錯誤。在朋友、家人和老師的關愛中,安妮漸漸變成了綠山牆裡快樂成長的小主人。

馬克·吐溫曾高度評價這部小說,聲稱“安妮是繼不朽的艾麗絲之後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形象”。的確,安妮這種樂觀向上、追求幸福、渴望美好能使人從內心情不自禁得發出一種喜愛。尤其是她用樂觀面對生活的態度,令我感慨不已。她的樂觀讓我不由得想到了這麼一則小故事:

兩個推銷員被派到非洲去推銷賣鞋。其中一個推銷員很悲觀,在拍回公司的電報上寫道:“立即返回。這裡沒有人穿鞋。”另一個則樂觀的寫道:“絕佳機會。將能賣出一百萬雙,因為這兒還沒有人穿過鞋子。”

每件事都有兩面性,有好有壞,我們應該向好的方面去想,要豁達樂觀。蕭伯納曾說過:“人生有兩個悲劇:一個是萬念俱灰,另一個是躊躇滿志。”萬念俱灰往往在困境中產生。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挫折,挫折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這時候,我們應該把握好自己的心態,選擇樂觀的生活態度。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心若在,夢就在,只不過是從頭再來……”著名歌唱家劉歡的《從頭再來》中就有那麼一段歌詞。失敗了大不了就從頭再來。

生命並不是一條直線,當身處逆境的時候,不妨用“塞翁失馬”的故事來開導自己,往好的方面想。要懂得看到自己的優點,告訴自己一切還有希望。像安妮一樣,樂觀向上,便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很多時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著急趕路的時候,不妨坐下來隨時倒出鞋子裡的沙子,只有丟掉包袱,輕裝上陣,我們才能走的更快、更穩。禍兮,福之所倚,用曠達向上的精神去面對生活,展望未來吧!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11

今天,我讀了《臥薪嚐膽》這篇文章。裡面的一些事情,一些人物,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臥薪嚐膽》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越王勾踐回到越國國都後,時時刻刻都想著怎樣復國,每天都在思索著,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嚐嚐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嚐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說:“你忘了自己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嗎?”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裡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豔的顏色,和百姓們一同勞苦工作。就這樣勾踐與民同甘共苦,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勾踐在吳國當了三年的奴僕,受盡了屈辱,吃盡了苦頭,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重振越國,滅掉吳國,找回失去的尊嚴。他在麻痺了吳王被放回越國後,安撫百姓,操練,吃飯前品嚐苦膽,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的屈辱和復興越國的雄心。他身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夠這樣做,真是難能可貴。經過自己的頑強毅力,勾踐終於打敗吳國。勾踐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奮發圖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失敗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敢於面對,敢於重頭再來。無論何時失敗對於我們都是悲傷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勾踐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心懷大志,暗自充實自己鍛鍊自己,不斷讓自己更強大,要懂得,自卑是超越的原動力,要把一次次的失敗與打擊轉化為動力,然後等待機會,等待重新破土的日子。

在人生中,“失敗是成功之母”要想讓自己比別人成功,就要懂得在挫敗中反省自己。跌倒不可怕,重新振作,臥薪嚐膽,給自己從頭再來的機會。我們堅信,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勝者!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12

還記得暑假裡讀的那本《挪威的森林》,那部殘忍的剝開了我們的心扉,讓我痛苦的看完了整本小說,久久不能緩過神來的壓抑的小說。

如果你不想心痛,請不要翻開《挪威的森林》,因為這本書足以讓你恐懼村上春樹的所有作品,你會惱恨世界上居然有這樣一個人,用這種方式詮釋青春,殘忍地撥動那根被你忘卻的弦。

《挪威的森林》描寫了一群患自閉症的現代孩子,他們的心靈被孤獨磨蝕,他們是熙熙攘攘都市中的一群精神流浪兒。木月、直子、渡邊、敢死隊、綠子、永澤,無一不是孤獨的俘虜。惟其四周喧鬧,他們的孤獨才是更顯得致命而無奈。於是,綠子、渡邊在孤獨中苦苦掙扎;敢死隊、永澤在孤獨中自我炫耀;而木月與直子在孤獨中自我完結。

生在此岸,死在彼岸;綠子在此岸,直子在彼岸;現實在此岸,夢想在彼岸;人生在此岸,心靈在彼岸;衰老在此岸,青春在彼岸……一切都不可解釋,一切都在互相控制。

“害羞的時候往往摸一下發卡“的直子像蝴蝶一般優美的出現,像蝴蝶一般輕盈地隱去,最終像無法度過冬天的蝴蝶一般命中註定的消失了。她的心沒有人能真正讀懂,木月沒有,渡邊沒有,玲子沒有,甚至直子自己也沒有。她在喧囂的塵世中寂寞地煽動翅膀,陪伴她的始終只有寂寞。

“死的人就一直死了,可我們以後還要活下去”(作品中直子語),只是對於孤獨者來說,失去了參照的生命無所適從,一切都只能在迷失中掙扎,從而導致了一切都只能任憑漩渦卷席的結局。無論時光如何流逝,每個人都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即使刻骨銘心的愛情也無法將他們從孤獨中救贖。

在池內紀的《註定失去的戀人們》中說:“說註定失去含義固然暖味,但事實如此。同任何人都不發生關係,行雲流水般的臺詞和動作的交接,無不來自各自的表演的虛構性。而其演技的天衣無縫又同遠景的效果相得益彰。“既然每個人都只能從屬於不同的空間,那麼相互錯過也就成為必然。心靈的呼喚最終無法傳到對方的耳中,所以“我”只能“在那裡也不是的處所呼喚綠子”,“目力所及,無不是不知走去哪裡的無數男男女女。失去了座標的“我”不知身在哪裡,綠子也不可能知道“我”在哪裡。

愛情的蝴蝶最終飛不過孤獨的滄海。

於是“我”與直子,“我”與綠子,永澤與初美,玲子與玲子的丈夫,無一不在無可奈何中錯過,戀人註定只能成為遠方的風景,渴望而永不可及,純淨脆弱得讓人心痛。二十年過去後,只剩下滿懷青春的傷感與回憶。

青春就這樣孤獨地逝去了。

青春又這樣傷感地留了下來,不過留下來的僅是青春的殘片,因為殘缺而更加動人。

人生成了空白,心靈成為空白,夢想成了空白。

戴望舒說:“你教什麼智慧給我/小小的白蝴蝶/開啟空白之頁/合上空白之頁?”其實,蝴蝶告訴每個人,青春年華只剩下了兩個字:“寂寞。”

也許你不明白青春為什麼是這樣的。

然而村上春樹告訴你,青春只能是這樣的。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13

我不知道孤獨象徵著何物,也許是精神,也許是肉體。人類生而孤獨,死後靈魂也無法倖免。也許這個世界給予人類的唯一的一生必須揹負著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隨形的孤獨。從這一點上來看,無人不孤獨。肉體、外在與表面是停留在這個繁華熱鬧的世界,與無數人打著交道,生活在群體中。靈魂、內在、卻是活在獨自、只有唯一的世界裡,精神是獨立於肉體而存在的,思想能與外界分享、交流,可靈魂必須得到獨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層次的深化。

有時候身邊的人越多,與外界的溝通越多,得到的資訊與反饋越多,就越能體會到內在世界精神的唯一與獨立。外表接受陽光,內心處以安靜、幽深的黑暗;外界流經時光歲月,內心的自我則得以一片凝固的永恆的時間。在此間隙,肉體與表面光滑無損,思想與靈魂歷千錘經百鍊、在無數思考疑問中打磨淬火、最終到達片刻的成熟。

世間本無對錯,只有不同的理解與不同的見地。成熟與不成熟,界限非常模糊,無所謂何謂正確,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解釋獲得不同的支援。本無善惡,取人性命,報以惡果,若失去性命之人本就為罪大惡極之人?殺人者無心、有心;失手、蓄謀,各樣情況交錯,以何為標準、準則?有信仰與有無信仰的人,生活方式也翻天覆地之變化,若以對方為正確,豈不是殺人至於無形,否定了一個人的生命的唯一的意義,倒比扼殺了這人的性命更加殘忍。學習有各種方法,以為融會貫通最佳,並不需反覆詢問知識深淺。分數可衡量某個時期的付出,卻得不出此人品行、智慧的豐富程度,為蟻群所用,多中取少之時,才為體現分數考試價值之時。知識永無止境,斷章取義、以小斷大、舍遠貪近、求分棄才需改進。

對待人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態度、人生觀與原則。

自認為,溫婉的細涓長流的為最愜意不過的生活方式。正是這種理想生活,簡單而又難得。書本,單人,細筆,空房獨處一下午。房外傾瀉陽光,房內靜聆閱書,感受文字的世界,享受獨處的快感。剎那間,能聽見平凡渺小的生命中,心靈的深處,身體裡,靈魂在亙古持久的孤獨中永恆的巨大的轟鳴。

我的生活態度,也便是獨立且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無論是面對過去,現在,或是未來。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14

寒假裡,我讀了幾本課外書,其中有一本名叫《神筆馬良》的書我特別喜歡,讀過之後,有以下幾點感觸:

第一,馬良非常地熱愛藝術。

他很喜歡畫畫,因為他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生活貧困,以打柴、割草為生,連一支畫畫的筆都買不起,可是這絲毫不減他畫畫的興趣和決心,沒有筆就用樹枝來代替,他照樣畫得畫栩栩如生,象模象樣,他在地上畫一隻兔子,天空就有老鷹在打轉,他在山上畫一隻熊,嚇得牛群再也不敢上山吃草。

第二,馬良心地善良,樂以助人。

有一天,一個白鬍須的老人得知馬良喜歡畫畫,就送給了他一支筆,這筆可神啦!畫出來的東西居然可以變活,馬良就用這支神筆專門為窮人畫畫,窮人需要什麼,就幫他們畫什麼,大大地改善了窮人的生活,他還給孩子們畫文房四寶,好讓他們可以讀書寫字。

第三,馬良是非分明,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有人在野外抓來一隻花豹,要馬良幫他畫一個大籠子,馬良說應該讓花豹自由地生活在大山裡,不應該將它關起來,我堅決不畫籠子,我只畫那些窮人所需要的東西。

第四,馬良充滿智慧,很有正義感,不怕與惡勢力做鬥爭。

有一個財迷心巧的皇帝把馬良抓來,要他畫聚寶盆,搖錢樹,或者金山銀山,好讓自己有更多的財產,馬良得知皇帝完全不管百姓急苦,又貪財,於是決定給皇帝一個深痛的教訓,他拿起神筆在牆上畫了一片海,在海上畫了一座巨大的金山,然後又畫了一條大船,皇帝看了高興極了,帶著侍從迫不及待地上了船要去搬運金子,馬良開始畫風了,他不停地畫呀畫,畫呀畫,風越來越大,越來越猛了,猛獸般的巨浪向船用力地衝擊,最後把船掀翻了,船上所有的人都被捲入大海,全都被淹死了,海面上什麼也看不到了。

後來,馬良又回到了窮人的隊伍中,繼續為他們畫畫。

馬良的故事真感人,他對藝術的追求,樂以助人的品德和充滿正義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15

關於《目送》,源於一段寫在該書封底的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我乍然覺得那會是一部多麼哀傷的作品,試想我們的一生將會有多少目送的故事,不管是“目送”還是“被目送”,總是會透露淡淡的離別依依。

在《目送》中,有若干篇散文,這些文章,寫親情、友情、愛情、人情、心情,總之是充滿了一個“情”字。有感情浸潤的文字總是迷人的,透露著靈性。、《目送》思考著生與死的人生大問題,在寫父親的逝去、母親的垂老、兒子的遠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進的同時還寫失意、失敗、脆弱和放手,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讀完之後我釋然了,我們不停地目送悲歡離合,不停地去感受人生無常,才能不斷成長,這就是人生。學會欣然目送,不必追。人就是在不斷目送中長大成熟,從“被目送”走向“目送”……

我喜歡《回家》,寫的是作者的母親,心中那份渴望回到家鄉的思念。家,是什麼樣的地方?作為兒女,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作為父母,孩子在的地方就是家;作為終身伴侶,兩個人在的地方就是家。家,不是一個郵政區號、不是一個地址,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一段有著溫暖而安心的記憶的時光。就算人會一個一個走,但家還是會在那,駐足我們心中的一個角落,某年某月某一天,我們還是會認得,家的樣子。

我至今還會跟我的朋友們說,我讀大學的時候一天一個電話往家打,不為什麼,也沒什麼事,就是想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爸媽,他們都笑了,說“有病,沒事打什麼電話”,其實那是一種對家的牽掛和依賴。“兒行千里母擔憂”,從沒離開過家,爸媽習慣了我在身邊,一旦他們的生活中缺少了我,他們會不習慣。若干年後在整理爸爸的東西時,我發現他儲存著我大學四年來寄回家的所有信件、賀卡甚至學校寄回的成績單……

學會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就可以了,無論愛你的、你愛的,當所有的風景都看透,他們會陪你看細水長流。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16

《百年孤獨》,作為為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名作,它無異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彩小說。不少人分析這部作品,說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等等。我沒有足夠的知識供我寫下如此深刻的評論。因此只能作為讀者,去講述這部小說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兩位迥然不同的女性。

“烏爾蘇拉象丈夫一樣勤勞。她是一個嚴肅、活躍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堅強,大概一輩子都沒唱過歌,每天從黎明到深夜,四處都有她的蹤影,到處都能聽到她那漿過的荷蘭亞麻布裙子輕微的沙沙聲。”

比起那個無比經典的開頭,我想這句話要顯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這是這本書中出現的第一句正面描述烏爾蘇拉的話語。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烏爾蘇拉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女人,她的勤勞和堅強是她身上最為耀眼的閃光點。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無論是她的丈夫為怪異的學術痴狂之時,亦或是發現她的子孫陷入了怪誕的命運之中,她都不懈地與命運抗爭著。試圖讓困境得以扭轉,讓人與人之間多一絲聯絡,統一起分散的力量。

儘管最後這種嘗試仍以失敗告終,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帶來的模糊黑暗和過於長久的歲月所致的逐漸衍生的的孤獨感中度過。但她的熱情堅強,在一堆性格孤僻怪異的族人中顯得尤為珍貴難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幾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獨》中最為幸福美好的場景。阿瑪蘭塔·布恩迪亞,烏爾蘇拉的小女兒,這位面容嬌俏的少女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

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壞表親麗貝卡與他的婚姻,直到無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賢淑的蕾梅黛絲。強烈的悔意與仇恨交織,扭曲了她的心理。她與皮埃特羅交往,但卻又拒絕與他結婚,使得皮埃特羅為此自殺。出於悔恨,她故意燒傷一隻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但內心的孤獨、苦悶讓她難以忍受,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即便如此她始終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對布恩地亞家族來說,孤獨是一種通病。或許即使不存在皮埃特羅,阿瑪蘭塔的結局並不會有多大差別。在不斷重複的命運裡,皮埃特羅是一個起點,讓阿瑪蘭塔告別了少女的活潑純真。她一生都在渴望愛情,同時一生都在排斥愛情。在這種矛盾的煎熬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烏爾蘇拉和布恩迪亞經歷,可以說是《百年孤獨》中,本恩迪亞家族命運的影射——註定與無法擺脫的孤獨相伴而老。小說中的魔幻色彩,使得家族的經歷被冠以“命運”一說。但實際上許多事物的轉變是有跡可尋的:出於人性的貪婪、嫉妒,挑起了戰爭,引發了死亡;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個人逐漸變得孤僻而與群體失去聯絡。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17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一個不會說話不懂講話的人,因為自己有自卑的心理,話到嘴邊卻總也不能說出口,心中明明有千萬言語,卻無法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因為這樣,我吃過不少苦頭,當他人給你口若懸河的說時,心中有自己的觀點,到了口頭就只剩下“嗯”,“對”,給朋友留下了敷衍,給客戶留下了不真誠,給領導留下了不認真這樣的印象,我也在積極求變,鼓起勇氣發表自己的言論,可是,詞不達意,反而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

當我讀起《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作者的觀點讓我開始喜歡這本書:“沉默沒問題的,沉默很正常的,但聚會時,沉默好像會帶來壓力,逼得人開口說些什麼。這時候,如果空氣中本來就瀰漫著音樂,你就會發現沉默沒那麼可怕。但是如果剛好沒音響可聽,也不要依賴電視來填補沉默的空白,電視啊,就好像一個自以為很了不起的、喋喋不休的、很愛大聲說話的人,靠這樣一個人來打發時間或者消除寂寞,倒是很不錯。但是家人晚餐或好友相聚時,有這麼一個人在場是很受打擾的,電視對“閒聊談天”毫無幫助。如果怕沉默帶來的冷場,請不要給自己壓力,不要逼自己隨時要找話題。請優先把事情交給音樂來處理。或者,也可以學著享受沉默。看夜景的時候、兩人散步的時候、三五好友一起下廚煮菜的時候,“正在做的事”本身就很有趣,沉默反而比喋喋不休更豐富,更值得回味。”這段話,讓我理解了沉默,讓我知道了,在不會說的時候,沉默或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可是,我們的工作是不允許這樣做的,我們做的是服務行業,做的是人與人的工作,沉默,或許會再生活中找到一絲安逸,但是在工作中,卻是讓我寸步難行,沉默顯然不是我應該選擇的。

在這本書中,提到了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很懂說話,所謂的無謂的勝利,讓我感觸很深,在人與人的交流中,總是存在著爭強好勝的行為,但是,你贏了又怎麼樣呢,在交流中,為了獲勝,字字誅心,或許你會得到一時痛快,但是你又會失去多少朋友呢?所以,在交流中,懂得認輸或許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

換個角度思考可以增加彼此的感情,如果說話的時候換一個角度,換一換位置,想像一下如果處在這件事上的是我,我會期望得到什麼樣的回答,會希望對方用什麼樣的語氣面對我。多想這一步,結果可能會很不一樣。在職場也是這樣,同事之間彼此交流,會說話換位思考可以理解為換個角度思考。比如和同事交流,多想想如果我是同事,面對我這樣的語氣和語句,同事是否能理解,是這樣說聽著更舒服還是那樣說聽起來更舒服?是這樣說事情容易被解決還是那樣說事情容易被解決?這樣看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其實只是多了一點思考的時間,而這點思考的時間足以事半功倍。以小見大,以一變百,不光是和同事的交流可以換位思考,在和客戶時同理,站在客戶的角度上,想想客戶需要的是什麼,客戶生氣時,想想客戶為什麼會生氣?只有在認真想過這些之後,再去與客戶溝通,勢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說話是一種本能,人和人的交流才可以促進發展,學說話是一種修行,在說話中鍛鍊自己的耐心,智慧和勇氣,而會說話更是一門藝術。我知道自己要達到藝術的標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百年孤獨讀書感想900字 篇18

老舍出生於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戶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後,生活更為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為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後的創作過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著他。而《茶館》之所以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絡。

同樣,老舍的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幹警、簡潔,也十分容易表現劇情,與其說是時間變遷不如說是歷史變遷。人物表現年代,而年代又作為人物表現的背景,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提升到不得不讓人用看“歷史劇”的眼光評審這部鉅作。其二,儘管茶館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幾位人物始終貫穿全劇,起著核心作用。一、王利發(茶館掌櫃)二、鬆二爺(膽兒小,人卻不懷)三、常四爺(正義之士、十分愛國、體格健康)鬆二爺、常四爺兩位茶客與王掌櫃交情還不錯而在這所謂“熱鬧”的茶觀眾,要找出幾個掏心掏肺的朋友還真不容易。聽聽!說的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雖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過這有點人情味兒和有“良心”的三人談話使人更深刻的體會到世態炎涼啊!發人深思。其三,子承父業。這是幾句瘡痍有待諷刺意味的安排。劇中一幕幕地時代向前走,衣著也跟著前衛起來,客人的思想呢?!簡直是幻包裝不換內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鐵嘴養一兒子,現竟“升級”為大師。劉麻子那說媒拉線行當竟讓他兒子“發揚光大”變為“花花聯合公司”(專給洋人、官員提供女招待與吉普女郎)。而吳祥子這老式特務到了兒子這輩兒竟改個名兒叫世襲特務。人哪!為何總在這方面“遵規守矩”呢?

老舍,無論您想傳達予後人什麼,至少《茶館》讓我們受益匪淺。我不能評說它的優劣,在如此劇你面前,我只有說聲:“謝謝!謝謝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