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文祕 > 寫作指導

金融類論文範文3篇

欄目: 寫作指導 / 釋出於: / 人氣:2.21K

撰寫畢業論文作為金融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學生完成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運用金融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重要過程,還是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之前一次非常重要的演練。本文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xx年金融類的論文範文,僅供參考。

金融類論文範文3篇

20xx年金融類論文範文篇一:

金融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摘要:強勢經濟會造就強勢貨幣,中國經濟通過近30年的超高速增長,使中國的國際收支規模和對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匯儲備均為世界前列。如今我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近期我國也推出了一系列關於人民幣的改革措施,人民幣走向儲備貨幣的問題再次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如何正確認識人民幣走向國際化這一重大國際金融戰略,如何全面的瞭解這一戰略的利與弊,如何利用當前的國際局勢使這一戰略更順利的開展,揚利除弊,是本文要討論的主要話題。本文首先簡單的闡述了貨幣國際化的含義,隨後分析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序以及可能帶來的利益與弊端。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利益弊端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實力持續增強,國際地位穩步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雖然在經濟、軍事、外交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想要成為真正的強國還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項——金融實力。無論是歷史表明還是在理論分析,強國之所以“強”,不僅表現在軍事強、經濟強、政治強、外交強、文化強,更重要的表現是這個國家的金融強。具體地講,就是必須要讓這個國家的幣“強”。目前中國就這一點還是有所欠缺的。“強幣”既是一個“強國”強大政治經濟實力的表現,同時也反過來鞏固了“強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給其帶來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國為例,1944年7月召開的“佈雷頓森林會議”確立了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中心地位。這不僅為美國帶來了可觀的鑄幣稅收,而且美國憑藉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向他國無條件的借錢,而美國政府只需要開動印鈔機就可以還清債務。在這種“中心—附屬”關係中,擁有強勢貨幣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擔任何風險而獲得收益;而處於弱勢的一方或者承擔匯率波動的衝擊,或者付出極大的經濟代價去維持匯率穩定。因此,只要幣“弱”,不管實行哪種匯率制度,除非自身經濟結構極其健全,否則難逃危機頻發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機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最初都是由貨幣危機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實證明:“強國”有“強幣”。

一、貨幣國際化的含義

貨幣國際化是指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對於貨幣的國際化概念的界定,按貨幣功能劃分可以提供一個相對完善的框架。根據Kenen的定義,貨幣國際化是指一種貨幣的使用超出國界,在發行國境外可以同時被本國居民或非本國居民使用和持有。我們下面通過一張ChinnandFrankel編制的國際化貨幣的功能清單(見表1)來直觀的闡釋。

表1國際化貨幣功能

貨幣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價值儲藏國際儲備貨幣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資

交易媒介外匯干預載體貨幣貿易和金融交易結算

記賬單位釘住的錨貨幣貿易和金融交易計價

資料來源:根據ChinnandFrankel(20xx)和Kenen(1983)整理。

根據這份清單我們可以看出,一種國際化貨幣能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價值儲藏、交易媒介和記賬單位的功能。具體來講,它可用於私人用途的貨幣替代、投資計價以及貿易和金融交易,同時也可用作官方儲備、外匯干預的載體貨幣以及釘住匯率的錨貨幣。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由區域化到國際化

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建立區域金融架構。中國已經成為清邁倡議框架下最大的雙邊互換協議的資金供給者之一,同時也積極參與區域多邊政策對話和經濟監控機制。在現有的區域合作機制中,人民幣在一定範圍內可以用於雙邊互換協議的支付貨幣。截至20xx年7月,在清邁倡議(見表2)框架之下,中國已經分別同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簽署了雙邊互換協議,總額達235億美元。其中中國與日本、韓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簽署的互換協議使用本幣支付,其他協議也能夠使用美元支付。

表2中國和其他“東盟10+3”國家之間的雙邊互換協議(截至20xx年7月)

BSA單向/雙向貨幣協議總額狀況

中國—泰國單向美元/泰銖20億美元簽署日期:20xx-12-06

終止日期:20xx-12-05

中國—日本雙向人民幣/日元

日元/人民幣60億美元簽署日期:20xx-03-28

中國—韓國雙向人民幣/韓元

韓元/人民幣80億美元簽署日期:20xx-06-24

中國—馬來西亞單向美元/林吉特15億美元簽署日期:20xx-10-09

中國—菲律賓單向人民幣/比索20億美元簽署日期:20xx-08-29

正日期:20xx-04-30

中國—印尼單向人民幣/盧比40億美元簽署日期:20xx-12-30

修正日期:20xx-10-17

資料來源:日本銀行。

20xx年,由美國次貸危機誘發的國際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給東亞各國經貿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東亞各國普遍認識到,只有通過加強貨幣金融合

作提高各國金融的資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禦和化解金融海嘯的消極影響。可以說,國際金融風暴生客觀上推動了包括貨幣互換在內的東亞貨幣合作的深化。20xx年以來,東亞貨幣互換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先後與韓國、香港、馬來西亞、印尼等國以及區域外的白俄羅斯、阿根廷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6500億人民幣。此外,貨幣互換的多邊化版本區域外匯儲備基金的籌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規模從原定的800億美元擴大至1200億美元。

貨幣互換的拓展客觀上推進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序。人民幣的區域化是實現國際化的必要環節。我國通過與周邊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促進周邊國家在貿易活動中採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可以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部分實現人民幣國際結算功能和儲備功能,加快人民幣成為區域主導貨幣的程序。目前在我國資本專案尚未實現自由兌換的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選擇以東亞地區為基礎和平臺,堅持從區域貨幣到國際貨幣的發展路徑是一種現實的選擇。

20xx年1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此舉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業的風險,減少企業經營成本有利於雙邊貿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將有利於人民幣向國際化方向的推進。時隔3個半月,20xx年4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上海和廣東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從貨幣互換到人民幣用於國際貿易結算,人民幣國際化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但總體上看,人民幣仍然處於國際化的初級階段。目前人民幣在境外使用還侷限於跨境流通,取決於人口的流動。真正的國際貨幣應該融入物流和資金流中去。另外,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人民幣還只是一種交易符號,如無本金交割的人民幣遠期交易,不能用於結算,基本上與資金流隔絕。因此,人民幣的國際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區域到國際的戰略思想不斷前進。

三、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收益

我們可以將貨幣國際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通過相關資料的核算可以計量出來的經濟利益,二是難以量化的經濟利益以及超出經濟範圍的利益,貨幣國際化總利益即為二者之和。

1.可以計量的貨幣國際化收益

(1)國際鑄幣稅收入

國際鑄幣稅(internationalseigniorage)是指當一國貨幣國際化後,貨幣當局憑藉其發行特權,從外國居民那裡所獲得的可量化的發行收益與發行成本之間的差額。貨幣發行收益巨大但發行成本卻微不足道,國際鑄幣稅收入相當可觀。美國是國際鑄幣稅的最大受益國,據專業人士計算計算,截至20xx年年底美國獲得的國際鑄幣稅收益高達9530億美元。目前我國擁有數額巨大的外匯儲備,這實際相當於對發行國政府提供鉅額無償貸款,同時還要承擔通貨膨脹帶來的風險,這是一種巨大的財富損失。如果人民幣實現國際化,我國不僅可以減少因大量使用外匯而造成的財富流失,還可以通過向國外發行人民幣籌集資金,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根據國內學者鍾偉的測算,如果人民幣的購買力在長期保持穩定,並且逐步推進人民幣的區域化,那麼人民幣的鑄幣稅收入可保持年均25億美元左右。

(2)從境外儲備資產的生產成本到金融運作的淨收益

對鑄幣稅的研究表明,貨幣當局可獲收益的多少取決於它使人們持有貨幣或者其他資產的能力。這意味著當國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儲備資產主要以銀行存款或國債等形式存在的時候,國際貨幣發行國必須為之提供一個正利息補償,這種非零的生產成本減少了發行國的國際鑄幣稅收益。進一步來講,如果存在足夠多種類的國際貨幣可供選擇,或是持有儲備資產的形式足夠多樣化,則國際鑄幣稅收益可能因為競爭而消失殆盡。

事實上,國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儲備資產,無論是以存款形式還是以國債形式存在,都意味著為國際貨幣發行國的銀行體系及其政府提供了鉅額的資金來源,通過銀行體系的資金引用和政府財政支出機制,這部分資金必將轉換為可貸資金並帶來收益。而且,國際貨幣所執行的交易媒介等職能必然通過發行國銀行體系所提供的結算和支付服務來完成,這也為相關金融機構帶來了佣金收入。

2.其它型別的貨幣國際化收益

貨幣國際化所帶來的經濟利益,遠遠不只是國際鑄幣稅收益和運用境外儲備資產投資的金融業收益,更多的是為國際貨幣發行國及其居民帶來許多難以計量的實實在在的利益。例如,當本幣成為國際貨幣以後,對外貿易活動受匯率風險的影響將大大減少,國際資本流動也會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順暢,從而使得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運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於我國的國際貿易和對外投資

絕大多數跨國貨幣收支,如國際貿易中的貨款結算,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資金借貸和本息償還,都是由國際貨幣來參與的。因此國際貨幣成為了一種緊缺的資源。而要得到這種資源,其他國家就必須與國際貨幣發行國進行貿易往來,開展經濟合作。在對外經濟往來中直接用本幣計價、結算,十分快捷,有利於其對外經濟往來的擴大。一國貨幣的國際化還給本國進出口商、投資者及消費者帶來很多的便利,使其在從事國際經濟交易中可以大範圍的使用本幣而免受外匯風險的困擾。對進出口商來說,匯率風險是他們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規避它的最好辦法是用本幣計價、結算。這樣做,一方面能使該國進出口商免去了對外匯收支進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於對國外進口商提供本幣的出口信貸,從而進一步提升出口競爭力,擴大對外貿易和經濟往來,貨幣國際化必將給發行國居民和企業的對外貿易創造便利條件,提高經濟效益。

人民幣國際化後,大部分國際貿易結算可以採取人民幣進行交易,避免頻繁的貨幣兌換所帶來的交易成本。根據歐盟委員會估計,歐洲貨幣統一每年節省的貨幣兌換成本在400億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國曆年所節省的貨幣兌換費用是可觀的。當然,人民幣國際化後,我國居民出境旅遊將更加便捷經濟。我國政府在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經濟援助時,也可以提供人民幣信貸。

此外,人民幣國際化後,我國對外投資最大的障礙——外匯資金的供給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國內投資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幣對外投資,投資能力將大大增強,同時也降低了由於匯率變動而導致的投資風險,投資收益有了進一步的保證。有利於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的擴大,促進我國對外經貿活動和國家交流的發展,尤其是推動我國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貿易和境外投資,加快我國企業“走出去”,提高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

(2)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於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和政治聲望

目前的國際金融體系中,由於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銀行,一些國家的貨幣同時擔當著國際貨幣的角色。建立在一國或幾國“國內貨幣國際化”基礎上的國際貨幣本位制度,內在地規定了國際匯率制度的不平等性。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歐元組成,是一種不對稱的貨幣體系,發達國家由於掌握了貨幣話語權,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相反,發展中國家,由於具體歷史的原因,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處於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幣的國際化減少國際貨幣體制的不完善對我國的影響,一旦人民幣完全國際化後,中國就擁有了一種世界貨幣的發行和調節權,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和發言權也將隨之增加;一旦成為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也會做出重要的貢獻。

貨幣的國際化往往意味著該貨幣發行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國際貨幣及金融政策協調中作用的加強,有利於增強一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人民幣實現國際化後,中國就掌握了一種國際貨幣的發行權和調節權,將使那些使用人民幣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對中國經濟的一定依賴性,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經濟政策變化也將對那些國家產生影響,從而加強中國的經濟中心地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將具有更大的發言權,有利於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幣的國際化可以優化世界貨幣結構,支援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發展。人民幣國際化後,成為國際結算的貨幣之一,可減少我國與世界各國經濟貿易往來中對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的過分依賴,從而增強中國防範外部金融衝擊和抵禦“貨幣入侵”的能力。

貨幣國際化並不只帶來了經濟利益。人們對貨幣的追逐,表面上是對貨幣所代表的經濟價值的肯定,實際上則是對隱藏在貨幣之後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乃至文化意識形態的某種自自願的服從。因此貨幣國際化對於國際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給貨幣發行國所帶來的好處自然也是多層次的。

(3)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於國際融資

由於發展中國家“原罪”的存在,發展中國家無法以本幣從國外市場甚至是國內市場上錯款和獲得長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1999年)。具體來說,就是無法以本幣從國外市場上借款是導致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貨幣錯配和期限錯配的主要原因。對那些持有外幣債務的國家來說,他們無法從總水平上降低貨幣敞口風險,因而大多數國內貸款者將不得不面對資產負債表上的貨幣不匹配問題,從而面臨更大的外匯風險。

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後,經常專案出現赤字可以通過境外流入的資本進行融資,人民幣匯率的波動與經常專案赤字的相關度將下降,美國在多年出現財政和經常專案“雙赤字”的情況下經濟仍然保持高速增長,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國際中心貨幣地位。當然,對於經常專案赤字,還可以通過本幣發行便利的進行融資,但是這種國際貨幣的特權不能濫用。同時,由於經常專案赤字的融資渠道更為寬泛,我國可以降低外匯儲備水平,分流部分外匯儲備資源以進行研究和開發投資。

(4)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於緩解高額外匯儲備壓力

中國外匯儲備持續增長,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突破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人民幣升值會對我國貿易及加工業產生不利影響,而匯率穩定則貿易順差更大,進而人民幣升值壓力更大,國際利益衝突也將加劇。解決這一兩難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幣國際化。雖然說高額的外匯儲備有利於維護國家的對外信譽,但本國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並不會因為外匯儲備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幣國際化後,中國的清償力將可以用人民幣來實現,這樣將大大減少對外匯儲備的需求,也有利於緩解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四、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成本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把“雙刃劍”。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給中國帶來豐厚收益,對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都有著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國在獲得上述利益的同時,也需付出一定的代價和成本。

(1)人民幣國際化將使我國面臨貨幣逆轉的風險

鑄幣稅的區域延伸表現為貨幣職能延伸到發行國範圍之外獲得貨幣發行收益。在國際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高速流動的條件下,貨幣國際化在理論上存在可逆轉性。這意味著貨幣國際化在帶給發行國利益的同時,也使發行國承擔者著巨大的風險。信用貨幣的國際競爭力主要取決於經濟體對該貨幣的信心與預期,最終取決於這種貨幣的執行效能。信心與預期具有“雙向強化”特徵。對貨幣國際交易媒介能力的樂觀預期使強幣更強,進而使國際鑄幣稅收益擴大;對貨幣國際交易信心的不足導致對該貨幣國際地位的悲觀預期,從而影響其國際地位。在國際貨幣多元化格局中,在國際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流動效率充足,能夠支援貨幣迅速轉換的條件下,當一種國際貨幣的國際競爭力預期悲觀時,貨幣持有者會通過資本市場或者貨幣市場在不同得儲備貨幣之間迅速轉換。這種國家貨幣在國際資本市場或貨幣市場上的可選擇性決定了貨幣國際化的可逆轉性——經濟體可以選擇一種貨幣,也可以放棄它而轉向另一種預期樂觀的貨幣作為國際清償手段。國際貨幣市場上的風險溢價及其引起的貨幣與資本套利行為是國際貨幣可逆轉性的最佳詮釋。

另外,國際貨幣的選擇,會由於貨幣替代問題,帶來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不對稱甚至貨幣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這一點在美元化國家表現的淋漓盡致。美元化相當於美元化國家放棄了貨幣主權而達成了暫時的貨幣統一,但由於經濟實體政治的獨立性及其經濟週期的差別性,決定了貨幣一體化國家之間的利益不一致。貨幣發行國為了自己的利益難以全面照顧美元化國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貨幣政策帶來美元化國家的利益損失,只要貨幣接受國與貨幣發行國處於經濟執行的非一體化狀態,這種情況就必然存在。

當貨幣區域內出現極度的利益不均與成本分配不公時,貨幣合作收益就難以彌補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來的利益均衡就會被打破,一種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為新的選擇,擁有政治獨立的國家政府則會重新選擇貨幣,貨幣國際化的逆轉就不可避免了。國際貨幣的逆轉必然給無論貨幣發行國還是貨幣接受國都會帶來巨大損失,對於貨幣發行國而言,貨幣國際化逆轉是百害而無一例的,而對於接受國而言,放棄一種貨幣作為清償貨幣或媒介貨幣,理性選擇的結果可能是獲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幣國際化將使我國政府巨集觀調控難度加大

在封閉經濟條件下,一國經濟政策只受國內經濟變數的影響,貨幣政策所調控的也只是國內經濟;而開放經濟下,外部經濟變數也將對國內經濟產生影響。人民幣國際化將使得資本國際間流動變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這就為投資資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資本流動將對我國資本市場利率產生影響,資本流入會增加對人民幣的需求,在保持貨幣政策穩定的情況下,市場利率面臨上升壓力。同樣,資本的流動也會引起外匯儲備的變動,進而引起人民幣匯率波動。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政府的貨幣政策將受到影響,國內巨集觀調控的效果也將大打折扣。例如,為了應對國內發生的通貨膨脹而實施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提高市場利率時,國內商業銀行可以方便地從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幣資金以滿足客戶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資本也將迅速流入;相反,當施行寬鬆的貨幣政策、降低利率時,又會引起大量資本外逃,極大地抵消貨幣政策的效果,加大巨集觀調控的難度。

(3)人民幣國際化將使我國面臨更大的貨幣需求和匯率波動

一國貨幣成為國際貨幣後,其貨幣將被許多國家儲存和使用。一旦國外貨幣需求的偏好發生變化,將會導致國內貨幣供需發生波動。此外,由於一國貨幣國際化後,將允許外國居民獲得本幣資產,外國居民如果大量購買本國資產,資本的大量內流就可能導致本國貨幣升值,這將影響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影響貿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幣在境外大規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對人民幣匯率產生壓力,增大人民幣匯率穩定的難度。當人民幣離岸市場形成後,將對國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重要的參照,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將更為複雜,準確地評估人民幣均衡匯率水平和影響人民幣匯率長期因素的難度更大,干預人民幣匯率也就較為困難。

(4)人民幣國際化將使我國貨幣政策的效果減弱甚至失效

一國貨幣的國際化會影響發行國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國貨幣當局控制基礎貨幣、調控國內經濟的能力。國際貨幣作為本國的貨幣和作為國際貨幣的職能有時候會發生衝突。貨幣國際化之後,本國貨幣與國際金融之間的一體化程度將增強,這樣,國內的貨幣政策將面臨更加嚴重的“內外均衡的衝突”問題。貨幣政策的調整與實施將受到國際因素的制約,貨幣政策的制訂,不能僅考慮國內經濟發展狀況,還要顧及世界經濟的發展週期。有關國家為穩定本國貨幣將人民幣視作為錨貨幣,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會發生相應變化,貨幣政策操作的難度將大大增加,中央銀行很難確定貨幣政策調整的適當時機。

儲備貨幣發行國不時發現在實施國內貨幣政策時會受到國外本幣持有額的鉗制。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國際上持有其貨幣的數量越大,國內金融政策執行的難度就越大。同時,由於取消了貨幣壁壘,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可隨時傳遞到國內。

總而言之,一國貨幣國際化像一把雙刃劍,既給該國帶來各種成本,同時也給該國帶來諸多利益,但是國際化帶來的利益遠遠大於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國際貨幣發行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具有較大的話語權,這種話語權意味著制定或修改國際事務處理規則方面的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集團等國際金融組織的實踐提供了很好的證明。而那些國際政治熱點問題的背後屢屢浮現的美元貨幣交易的影子,則再三提醒我們:“美元這種制度工具,實實在在有著對於其他國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這層意義上,貨幣國際化近年來一直被視為國家競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我們揭開國際貨幣面紗,重新審視其背後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甚至文化衝突時,或許不得不承認,謀求貨幣國際化的動力已不僅僅源自於對經濟利益的追逐,從某種程度上講,歐元的崛起以及新興國家對本國貨幣國際化戰略的執著,也可以理解為捍衛自身利益、抵制國際貨幣“先驅者”的一種努力,認識到這一點對於我們探討人民幣國際化問題或許可以有所啟發。

20xx年金融類論文範文篇二:

金融學專業畢業論文

論文題目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房貸業務的風險範防與控制

學生姓名

學 號

指導教師

專 業 金 融 學

年 級

學 校

畢業設計(論文)

誠信承諾書

本人慎重承諾和宣告:所撰寫的《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房貸業務的風險範防與控制》是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資料、圖表均已註解說明來源,本人願意為由此引起的後果承擔責任。

本畢業設計(論文)的研究成果歸學校所有。

學生(簽名):***

20xx年 11 月 20 日

目錄

目 錄:............................................................. 1

摘 要: 2

關鍵詞: 2

引言 3

1.正確認識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房貸業務存在的風險 3

1.1信用風險,不良違約增加,投資用途貸款潛藏較大風險 4

1.2流動性風險,個人房貸引發的銀行整體流動性風險並不明顯,但區域性值得關注 4

1.3操作風險,普遍存在,應引起銀行高度關注 4

1.4利率風險,關注加息影響轉化為借款人的信用風險 5

1.5市場風險,謹防集體非理性行為 5

1.6政策風險,關注國內的經濟走向與巨集觀調控方向 6

1. 7認識個人房貸業務發展的不同階段與各種風險之間的聯絡……………..6

2.對症下藥,防範和控制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房貸業務風險 7

2.1加大金融改革,穩妥引進新的金融商品。 7

2.2推進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 7

2.3強化內控制度建設 8

2.4推廣全面實施個人住房貸款保證保險制度 8

2.5改善銀行貸款結構 8

2.6加強對房產開發商的調查 8

2.7完善個人信用徵詢系統的資訊容量 8

2.8改進對購房借款人還款能力的評估方式 8

2.9嚴格銀行的貸前審查和逾期貸款催收 8

參考資料: 9

[摘 要] 本文對引起國外金融危機的個人房貸業務加以關注,分析和闡述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潛在的各種風險型別、形成原因、表現形式進行了客觀的分析,並從政策、市場、銀行、個人等方面探討了防範、控制風險的處理措施和對策。

[關鍵詞] 金融危機、個人房貸、風險防範及控制

引言

今年以來,受歐美金融危機影響,國外金融市場異常動盪,金融機構的抗風險壓力加大。同時這場風波對於國內的金融機構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國內的銀行類金融機構由於監管層的嚴格監管,限制混業經營,沒有大範圍參與創新類金融衍生品投資而避免了這場金融危機,但對前幾年因業務膨脹而潛伏的各類風險不容忽視,特別是高速增長的個人房貸業務,截止20xx年末,我國主要金融機構的個人住房貸款的餘額已經達到了27000億元,同比增長36.1%,高於同期全國各項貸款增速 19.7個百分點,監測分析個人住房貸款風險很有必要,如何範防風險、控制風險已成為當下緊迫的課題。

金融危機本質上是不良貸款導致的流動性不足,而不良貸款的根源可能泡沫經濟,也可能是所投資的專案盲目建設嚴重、效率低下和行業競爭過度、產品供大於求、無競爭力。追究泡沫經濟的起源,跟銀行的利益誘惑、放貸衝動不無聯絡。就我國而言,銀行儲蓄存款眾多,中間業務收費佔比過小,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只能寄希望於放貸產生的利差。特別是1998年以來,隨著住房實物分配製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實施,商品房市場蓬勃發展,相應帶來的個人住房貸款發展迅猛,它已成為商業銀行一項重要的利潤來源。相對於企業貸款,個人住房貸款風險較小,安全性較高,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完全沒有風險。特別是經過近十年的房價上升,房價泡沫已經顯現,作為抵押品的房產估值也需要重新定價。今年以來,屢見新聞媒體報道,各地的房地產市場出現房價滯漲,交易量銳減,區域性大中城市,房價出現持續下跌,個人住房貸款按揭戶出現違約上升,斷供增加······這些現實都在提示銀行管理者,不存在“無風險”的業務,審時度勢,客觀、理性看待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房貸業務存在的風險,有助於我們提高風險意識,有的放矢,做好風險防範和控制。

1.正確認識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房貸業務存在的風險

按照金融學有關理論,風險就是指某種資產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的可能性或概率。由於個人房貸持續期較長(最長30年),在理論上其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的可能性更大。一般而言,個人房貸業務會存在以下風險:(一)信用風險,即借款人在還款期內由於失業或者收入銳減而不能按期足額償還月供的情況;(二)流動性風險,由於銀行資金過度集中投放於期限較長的個人房貸業務,造成商業銀行面臨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三)操作風險,由於存在不完善或失靈的內部程式、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而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的情況;(四)利率風險,由於利率的變化而使商業銀行遭受損失的情況;(五)市場風險,由於整個房地產市場大幅下降,房產價格貶值造成銀行損失的情況;(六)政策風險,由於有關房地產市場或個人房貸業務相關政策的出臺而使商業銀行的個人房貸業務受到影響的情況。

在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房貸業務在以上所列風險方面具體表現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1信用風險,不良違約增加,投資用途貸款潛藏較大風險

目前我國的個人資訊管理狀況,使得商業銀行很難進行準確的風險判斷。一方面,國外的金融危機已經逐步影響到我國的實體經濟,進而引起借款人在工作、收入等因素的不良變化,導致不能按期或無力償還銀行貸款記錄增加,有可能出現違約導致放棄所購房屋,從而給銀行利益帶來損失的違約風險。另一方面,借款人還可能故意欺詐,通過偽造的個人收入資料騙取銀行的貸款,從而產生道德風險。其中個人信用風險又分為:(1)、購房者由於收入水平下降,無力償還貸款 。值得指出的是,個人住房貸款屬於中長期信貸,其還款期限通常要持續20~30年左右,(20xx年我國個人房貸平均貸款年限最短的西部地區14.9年),在這段時間中個人資信狀況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信用缺失以及個人支付能力下降的情況很容易發生,往往就可能轉換為銀行的貸款風險。考慮到當前個人住房貸款的申請者主要是當前收入水平波動較大的、收入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白領階層,這種中長期內的風險尤其值得關注。(2)、購房者由於投資方式失敗的原因拖欠貸款 ,購房者對市場的估計不足,進行了購房投資,採取以租養貸等投資方式的失敗,造成無力償還貸款。這種情況所佔比例不下,隨著房地產的降溫,房屋租賃市場的低迷,所佔比例將會越來越大。

1.2流動性風險,個人房貸引發的銀行整體流動性風險並不明顯,但區域性值得關注

商業銀行在一定範圍內存在資產負債的期限錯配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這個缺口應當控制在一定的比率範圍之內,對這個缺口進行管理,就是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和利率風險管理。根據國際經驗,個人住房貸款比重接近或達到20%時,商業銀行整體流動性和中長期貸款比例的約束才會成為非常突出的問題。截止20xx年末,我國主要商業銀行的個人房貸業務在各項貸款中的佔比只接近 10%。並且值得一提的是,20%的警戒線是針對房地產市場較為成熟的國際大城市而言,對於象我國房地產業正處於快速化成長階段,這一佔比在短期內超過20%也不會出現太大風險。但對於一些資產規模較小、資產種類較為單一的部分城市商業銀行來說,實際上已經開始要關注到流動性問題。

1.3操作風險,普遍存在,應引起銀行高度關注

由於缺乏必要的相關法律約束,再加上各大商業銀行之間激烈的競爭,銀行的信貸部門常常為了擴大其業務範圍,競相放鬆貸前審查和貸後檢查工作,對借款人的收入證明等貸款要素放鬆審查,收入證明的真實性大打折扣,從而留下貸款風險漏洞;按照“貸款三查”的要求,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後應對借款人及其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可現實上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銀行貸款檢查流於形式。很多借款人出現居住地址、工作單位發生變動,甚至某個共同借款人突然意外死亡的情況,銀行也一無所知,其中隱藏的風險之大可想而知。還有外部欺詐造成的操作風險,主要是房地產開發商利用“假按揭”的形式騙取銀行資金

上面的分析告訴我們,個人房貸風險較低只是相對而言,在房市的不同階段,個人房貸風險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果不能意識到這一點,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個人房貸業務的快速發展終會給我國的商業銀行積累巨大的風險隱患。

2.對症下藥,防範和控制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房貸業務風險

要防範和控制我國商業銀行在個人房貸業務上面臨的風險,首先,頒佈通過房地產市場相關管理部門充分協商制定的《房地產管理條例》,從法律高度規範、約束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其次,在充分調研市場及聽取各家銀行的意見及建議的基礎上,由銀監會出臺各家銀行對個人住房貸款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及禁忌,制定嚴格的從業機構和人員准入、退出、獎懲條例,切實加強監管,規範銀行個人房貸業務市場無序的競爭。再者,商業銀行管理層必須改變思想認識。正如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個人房貸業務同樣如此。從一個側面來講,個人房貸屬於符合我國持續的產業政策的配套金融產品,屬於我國商業銀行的優質資產和利潤增長點,銀行絕不可錯過發展的良好時機;但另一個側面來看,個人房貸並非無風險資產,目前情況下面臨的系列風險不容忽視。對此,我國的商業銀行應該有足夠清醒的認識,面對困境,正視重視風險,多想對策。除此之外,加快推進以下方面的革新:

2.1加大金融改革,穩妥引進新的金融商品。

儘快匯入資產證券化和房地產投資信託,這些也是發達國家通常用來提高銀行的資金流動性,降低個人住房貸款風險,以及作為處理房地產危機的金融工具。

2.2推進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

為了化解個人住房貸款帶來的流動性風險應積極鼓勵商業銀行採取市場化的手段轉移風險,推進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首先,逐步推行住房抵押貸款二級市場的建立,即房地產抵押債權轉讓市場,房地產貸款由貸款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創造出來以後,再轉售給其他投資者,或者以抵押貸款為擔保、發行抵押貸款債券的市場。通過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銜接,提高銀行資金的流動性,一方面銀行通過發行抵押貸款債券可以獲得充足的資金滿足個人信貸需求,另一方面貸款的額度與債券發行量相匹配,分散了流動性風險。在此基礎上,住房貸款的證券化應當提上日程。

2.3強化內控制度建設

按照要求制定了商業性房地產貸款管理的實施細則,建立完善個人住房貸款的風險控制政策,根據房地產貸款的專業特徵,按照申請的受理、稽核、審批、貸後管理等環節分別制定了相應的操作規程,明確了權責和考核標準,並強化貸款操作過程的監督管理;

2.4推廣全面實施個人住房貸款保證保險制度

將貸款風險轉移給專業保險公司。提高貸款行為的安全保障,選擇高資質的保險公司,投保房屋財產險,以保障貸款抵押物的安全,增強貸款的信用度,保證資金安全貸放。

風險並不可怕,只要你去了解它,熟悉它,掌握它,那它還有什麼可怕的呢?圍繞著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房貸業務的各類風險也是如此,只要你有信心,有決心,有智慧,早行動,從完善制度建設,嚴密內控監督,嚴格制度落實,加強獎罰措施力度,範防和控制風險是水到渠成的事。

[參考文獻]

[ 1 ] 楊帆.趙曉.江慧琴.亞洲金融風暴後的中國.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

[ 2 ] 趙其巨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經濟管理出版社.北京.20xx

[ 3 ] 張小霞.現代商業銀行內控制度研究.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北京.20xx

[ 4 ] 張吉光.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識別與管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 5 ] 張吉光.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xx

[ 6 ] 鄭向居(主編).銀行風險管理師必讀.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xx

[ 7 ] 劉曉勇.銀行監管有效性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xx

[ 8 ] 於學軍(主編).銀行業發展與監管探索(Ⅱ)— 來自一線的報告.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xx

[ 9 ] 應紅.中國住房金融制度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北京.20xx

20xx年金融類論文範文篇三:

題 目 淺析人民幣升值問題

學 院 經濟學院

專 業 國際貿易與物流經濟

班 級 貿易1001班

學 生 李 健

學 號 20xx2221119

指導教師 張英麗

20xx年x月x日

淺析人民幣升值問題

一 淺析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國際貿易中重要的調節槓桿。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出售的商品都是按本國或本地貨幣來計算成本的,匯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在全球經濟貿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世界貿易格局也有重大影響,因而人民幣的匯率問題必然全球矚目。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20xx年1月11日,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突破了7.80比1的心理價位;20xx年4月10日,兌美元官方開市價(中間價)終於首次突破七算,正式邁入“6”時代,創出匯率改革以來的新高;直至今日人民幣退換美元的匯率為6.13比1的價位,料想不久的將來,兌美元官方開市價將突破六算,正式邁入“5”時代。與此同時,人民幣兌換港幣的匯率也突破了1比1的心理價位,近期更是出現100港幣兌89.788人民幣的高位。

整體來說,匯率波動是一種常態,尤其是伴隨新型金融危機的出現,外匯市場的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必然導致各種貨幣的匯率波動的區間增大。但相比而言,人民幣的升值速度確實過快,這引起了國內外經濟學家、企業家和普通群眾的高度關注。

一般而言,影響匯率的因素包括財政經濟狀況、國際收支狀況、利率水平以及貨幣政策、政治因素等等。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可以說,複雜的國內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使這一結果的出現成為了必然。

我經常在報紙和新聞中看見,有多少億人民幣的熱錢在炒房市、股市。對於這樣的現象,分析其中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經濟學上講,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依據:

第一,人民幣匯率自1994年以來已近20xx年沒有進行調整,而這20xx年中國經濟和國力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第二,90年代以來,一些權威的國際機構和貿易伙伴一直就認為人民幣存在不同程度的價值低估。

第三,在近幾年,國際收支失衡的背景下,外匯節餘過多本身就表明外幣定價過高。而中國實行的“盯住美元匯率”政策,所以就使得本幣(人民幣)定價過低,從而使人民幣升值就有很大壓力。

第四,從20xx年以來,世界各主要貨幣包括東南亞國家的貨幣對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沒有調整,即人民幣實際上也跟隨美元對其他貨幣大幅度貶值。

(二)從國際政治分析

人民幣匯率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國際政治問題。一些西方國家頻頻呼籲人民幣升值,背後還另有原因。他們簡單地將人民幣幣值水平與其本國製造業的衰退聯絡在一起,試圖強迫人民幣升值。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一是人民幣匯率過低。有人提出應將人民幣匯率恢復在1美元兌4.2元人民幣左右的歷史水平。二是中國外匯儲備過高,中國入世以來,並沒有出現進口激增,相反貿易順差大幅增加。

(三)從國內經濟分析

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來自中國經濟體系內部的動力。內部影響因素有國際收支、外匯儲備狀況、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狀況、經濟增長狀況和利率水平。人民幣升值與國家緩解目前“經濟過熱”的顧慮相一致的。因為在固定匯率下,升值壓力會被轉化為通漲壓力,即外匯佔款導致貨幣供給量上升,帶來通漲壓力。擴大人民幣浮動範圍會緩解升值壓力向通漲壓力的轉換,即人民幣升值會對國內價格形成向下的壓力。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1)人民幣升值降低了我國出口產品利潤率

人民幣升值後,若我國商品以外幣標示的價格不變,則以人民幣標示的價格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我國的出口量不會受到影響,但企業的利潤率會下降。若以人民幣標示的價格不變,則以外幣標示的價格上升,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出口量減少,企業利潤也會下降。

(2)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降低進口成本,改善貿易結構

對於進口依賴型的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使產品的進口價格下降,同樣的資金可以進口更多的資源,企業進口原材料越多就越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人民幣升值還確利於我國企業進口先進裝置、引進稀缺技術成果,提高生產率。進口的增加短期來看可能會造成貿易逆差,但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所引起的優勝劣汰和資源的重新配置將會起到調整貿易出口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作用。為我國企業走向世界、改善貿易結構帶來機遇。 (3)人民幣升值促進企業的產品升級

人民幣升值給出口企業帶來的壓力促使其增強自身競爭力以減少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雖然我國已經是出口貿易大國。但是出口產品結構依然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資本密集型產品中大部分也是來自於加工貿易,高新技術產品所佔比例很小,出口產品大多依賴以低成本為基礎的價格優勢。中國企業需要改變思路,把以價格取勝變為以品質取勝,人民幣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出口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從生產附加值低的初級產品逐漸轉向生產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同時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國際收支的影響

理論上,一國貨幣匯率上升使得該國商品的外幣價格上升,外圍商品的本幣價格下降,從而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該國的貿易順差減少或轉而出現逆差。但是自人民幣升值以來。我國貿易順差並未減少,反而仍在持續增加。

(三)、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資本流動的影響

資本包括長期的投資資本和短期的投機資本,人民幣升值對這兩種資本都有一定影響。升值使得等量外幣折算成人民幣的價值下降,並會提高我國相對於外國的生產成本特別是勞動成本,因此投資所得的利潤減少,導致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會減少。短期資本的流入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短期利率處於高點或還在走高,二是短期內匯率正要升值,目前國記憶體在的利率和匯率上升的趨勢都會引起短期資本流入。這是因為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依然存在的情況下,若在升值之前把外幣換成人民幣,升值就使投資者獲得與升值幅度相應的收益。短期資本流入後會大量湧向股票和房地產部門,這些資本除了獲得人民幣升值的收益外還會獲得增值收益。以投機為目的流入的資本會導致出口和貿易順差被高估,帶來更大的外部不平衡。

三、應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政策建議

(一)人民幣匯率制度政策取向

基於我國目前的巨集觀與微觀經濟基礎和資本開放條件下人民幣自由浮動給我國經濟帶來的衝擊,為避免和緩解這種衝擊,在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上應當注意:適當控制人民幣匯率波動,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以應對資本開放可能造成的金融危機;為提高經濟主體抗風險的能力創造必要的內外部環境;以漸進化的方式放開資本市場,放鬆對人民幣匯率交易、浮動的管制,以強化經濟主體對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適應性,同時提高中央銀行外匯市場的巨集觀調控能力。

(二)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面對人民幣升值壓力,我國要儘快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通過行政手段和市場執行規律淘汰高能耗、高汙染、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產品生產企業,使勞動密集型部門的資金流向資本密集型部門。要確定我國的優勢產業,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和經濟資源,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制定新的技術標準和規則並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實現我國產品由低勞動成本優勢向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轉變,減少貿易摩擦,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總體競爭力。

(三)培育健全的外匯交易市場

提高經濟主體應對外匯頻繁波動的能力,培育健全的外匯交易市場。首先,讓更多的經濟主體參與外匯交易,打破現有外匯市場交易的壟斷機制,培養企業 與金融機構的競爭適應能力。其次,增加外匯交易工具,滿足企業外匯套期保值 要求,減少匯率波動對企業的衝擊。充分發揮外匯交易手段,如外匯遠期交易、調期交易、回購交易、外幣期貨期權等。

四、總結

匯率問題,涉及面甚多,在我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各種國際交往的情況下,匯率變動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它對我國的經濟和政治環境的積極作用與不利影響必將同時存在,目前也無法判斷誰是誰非。我國政府在一定的國際壓力下到底是否應該採取升值舉措,根本上取決於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進出口結構狀況以及對國際市場商品、貨幣供求關係的綜合判斷,中國無須調整人民幣匯率取悅他人。我們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對人民幣匯率適時做出適當的調整,使匯率水平既能真實反映中國的經濟狀況,又能避免未來人民幣快速升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堅定不移地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加快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制定和實施具有可操作性的應對措施,應該是我們的基本態度。我們可以把目前的人民幣升值當作我國經濟發展與改革的一次契機,充分利用其優勢控制其衝擊。針對以上提到的不利因素,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控,儘可能降低損失,適應當前形勢:

1.適時調整我們的貿易戰略,減少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程度。要通過平抑物價、縮小貧富差距等方式拉動內需,為經濟增長提供持久動力。

2.出口企業應該努力增加產品的附加值,逐步改變原來低勞動力成本、低價格進入國際市場的做法,充分運用科技的力量,提升“中國製造”的競爭力。同時應當增強風險意識,迅速、高效地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3.深入研究未來世界主要貨幣的變動趨勢,根據我們進口規模,適時調整中國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和總量規模,使我國的外匯更具有彈性。淡化市場對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關注程度,穩定我國對美元區、歐元區和日元區的貿易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