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文祕 > 新聞報道

《唯一的聽眾》評課稿(通用4篇)

欄目: 新聞報道 / 釋出於: / 人氣:3.06W

《唯一的聽眾》評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們:

《唯一的聽眾》評課稿(通用4篇)

大家好!

剛才我聆聽了胡老師執教的《唯一的聽眾》一課,受益匪淺。綜觀這節課,它最大的特色是體現了“發展與創新教育”的理念,在如何實現“以讀為本,發展創新”等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認為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注重朗讀訓練,培養閱讀能力

朗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與主體,培養學生讀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之一。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胡老師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從讀的訓練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胡老師在指導學生抓住文中老人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及“我”的心理變化朗讀中,手段靈活,形式多樣,有教師導讀、學生齊讀、自由讀、男、女同學比讀等,使學生讀中體會到了老人對“我”的關愛、尊重、鼓勵和幫助。整節課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朗讀,交流彼此 的情感理念。胡老師那聲聲鼓勵性的語言使課堂體現民主、和諧,使閱讀真正成為悅讀。

二、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是發展與創新教育的理念。胡老師這節課很好地體現這一特色。①自讀、自悟、自得。如:課伊始,胡老師就讓學生自讀兩段話,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然後指名說你讀懂了什麼?②注重探究。在自讀、自悟、自得的基礎上,胡老師精心

設計了幾個探究性的問題,如:“作者是怎樣從音樂白痴變成小提琴手的?”“從老人的語言、神態、動作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等。都很好地激活了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自主質疑,使學生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了發揮,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相應地提高。

三、拓展想象空間,培養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豐富的想象力是一種驚奇的思維能力,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胡老師在這節課中,給了學生自由想象的機會與空間,如:教學中,讓學生想象“老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從老人的眼神中,你明白了什麼?”“學完課文後,你想對老人說什麼?”等,通過學生動腦想,動口說,拓展了學生想象的廣度,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求創新。

當然,胡老師這節課的成功之處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 了,下面我提出一點不成熟的看法跟大家商討:

胡老師若能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學內容與客觀實際去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並靈活運用協作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體會學習的樂趣,我以為這樣的課堂教學定會變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效,更有活力。

以上是我對胡老師這節課的幾點看法,不當之處,敬請各位 專家、評委、老師們指正,謝謝!

《唯一的聽眾》評課稿 篇2

《唯一的聽眾》是新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單元的主題就是感悟真情,唱響心靈之歌。而這篇文章正是通過一位音樂老教授裝聾對青年小提琴手進行鼓勵、幫助從而使青年人獲得成功來歌頌人間真情的。這篇文章有兩條線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為的變化,二是老婦人的語言,通過這兩條線表現出老婦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表達出我對老人這與眾不同的幫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1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如何讀懂課文。2、從老婦人的言行、神態和我的心理、行為變化兩個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我”對老婦人的感激與敬佩之情。重難點:揣摩老人的語言和眼神,感悟老人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師採用啟發式教學模式,學生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聽課之後感受頗多,縱觀整節課有以下幾方面可談:

一、音樂匯入揭示課題、質疑,這一形式比較親切自然。

一節課的匯入是非常關鍵的,它關係到學生是否能很好的進入學習狀態開始新的學習。根據課題的特點,吳老師採用音樂匯入的方式,讓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課堂,由學生是聽眾而引出課題。由學生對課題質疑,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設計重點突出,目標落實比較到位

在這一環節中吳老師先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默讀課文采用圈點勾畫的方式自主學習作批註,而後小組交流學習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婦人的語言進行深入品讀,讓學生聯絡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習老婦人在什麼情況下講的這些話,引導學生抓住老婦人講話的內容再聯絡課文內容揣摩老婦人為什麼講這些話,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體會“我”聽了老人的話以後又有何心理變化及行為變化,從而感悟老婦人使用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幫助我、鼓勵我、使我重樹自信心。進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補白訓練恰到好處

吳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補白訓練,在學生感悟到老人特殊方式的鼓勵與幫助之後,讓學生寫一些想對老人說的話,一方面讓學生走進了文字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個反饋,檢驗學生是否學懂的文章。

四、質疑貫穿整節課,形式多樣,如課題質疑、隨讀質疑、根據學生的回答質疑等等,整堂課學生的思維充分被調動起來。

《唯一的聽眾》評課稿 篇3

孔霞老師執教的公開課《唯一的聽眾》,給我印象深刻。她不但吃透了教材,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進行了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展示了語文教學的魅力。

縱觀整節課,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鑑:

一、線索明朗,層層深入。

孔老師這節課,教學流程簡潔流暢,教學思路清晰。這篇文章有兩條線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為的變化;二是老婦人的語言、神態變化。通過這兩條線,表現出老婦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在教學過程中,孔老師緊緊圍繞這兩條主線組織教學。她先讓學生根據“課後導讀思考題”來自讀自悟,學生很快地理清“我”的心理變化過程:從“沮喪—自信——感激”;緊接著,孔老師緊扣老婦人的語言、神態,讓學生進行深入地品讀,引導學生對文字進行感悟。線索明朗,層次井然,省時高效。

二、以“讀”為主線,貫穿課堂。

朗讀是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整節課,學生的默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老師的引導讀等多樣化的朗讀形式交替使用;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啟迪、審美的享受;整節課,書聲琅琅。

三、關注細節,突破難點。這是本課的一大亮點。

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孔老師獨具匠心,以關鍵詞“平靜”為抓手,讓學生通過品讀“平靜地望著我”這三個句子,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平靜的眼神包含著老教授的期待、關愛、鼓勵、稱讚等等,這是老教授的良苦用心。不過,我想如果能再花一點時間,引導學生反覆品讀這三句話,學生的體會會更深切一些。

總之,孔老師富有激情的教學語言,紮實有序的語言訓練,為學生打開了一個美的視窗,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希望她的課,能擁有越來越多的聽眾!

《唯一的聽眾》評課稿 篇4

聽了劉敏老師執教的《唯一的聽眾》一課,受益匪淺。綜觀這節課,它最大的特色是體現了“發展與創新教育”的理念,在如何實現“以讀為本,發展創新”等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認為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注重朗讀訓練,培養閱讀能力

朗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與主體,培養學生讀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之一。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劉敏老師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從讀的訓練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劉敏老師在指導學生抓住文中老人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及“我”的心理變化朗讀中,手段靈活,形式多樣,有教師導讀、學生齊讀、自由讀、男、女同學比讀等,使學生讀中體會到了老人對“我”的關愛、尊重、鼓勵和幫助。整節課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朗讀,交流彼此 的情感理念。劉敏老師那聲聲鼓勵性的語言使課堂體現民主、和諧,使閱讀真正成為悅讀。

二、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是發展與創新教育的理念。劉敏老師這節課很好地體現這一特色。①自讀、自悟、自得。如:課伊始,劉敏老師就讓學生自讀兩段話,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然後指名說你讀懂了什麼?②注重探究。在自讀、自悟、自得的基礎上,劉老師精心設計了幾個探究性的問題,如:“作者是怎樣從音樂白痴變成小提琴手的?”“從老人的語言、神態、動作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等。都很好地激活了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自主質疑,使學生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了發揮,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相應地提高。

三、拓展想象空間,培養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豐富的想象力是一種驚奇的思維能力,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劉敏老師在這節課中,給了學生自由想象的機會與空間,如:教學中,讓學生想象“老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從老人的眼神中,你明白了什麼?”“學完課文後,你想對老人說什麼?”等,通過學生動腦想,動口說,拓展了學生想象的廣度,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求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