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文祕 > 新聞報道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集錦(通用9篇)

欄目: 新聞報道 / 釋出於: / 人氣:8.51K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集錦 篇1

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於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所以,教學時,為了幫忙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討論等方法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經過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構成技能。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集錦(通用9篇)

首先,在教學匯入的環節,我從學生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平面圖形出發,用漂亮的雲朵娃娃把他們遮住一部分,讓學生猜出他們各自是什麼圖形並說出理由從而引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環節經過觀察角的集合來發現角的共同特徵,並讓學生多動手、多討論,指出角的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本事。

其次,當孩子們已經掌握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後,讓學生確定一些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並說明理由,進一步加強了對角的特徵的認識和理解。

這一節課的難點是: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叉開程度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其實我首先讓學生用兩支鉛筆做出一個實物角,指出活動角的頂點和兩條邊,讓學生多操作幾次,玩一玩活動角,讓他們感受一下兩邊一張一合時角的大小變化,讓孩子操作、討論、感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有什麼關係。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很好的培養到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語言表達等本事,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進取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悅。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集錦 篇2

學習角的初步理解,學生在對矩形的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角的初步理解,正方形和三角形。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角度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學生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我將觀察、操作、討論等方法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抽象和總結,通過找、畫、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構成技能。

首先,在教學介紹環節,我從學生識別的三角形、矩形等平面圖形入手,用漂亮的雲娃娃覆蓋,讓學生猜出它們是什麼圖形並給出理由,從而引出主題:對角度的初步理解。在這個環節中,通過觀察角的集合發現角的共同特徵,要求學生多動手多討論,指出角的一個頂點和兩個邊,同時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在孩子們掌握了角點有一個頂點和兩個邊之後,讓學生確定一些圖形中哪些是角點,哪些不是角點,並解釋原因,以進一步加強對角點特徵的理解和理解。

本課程的難點在於角度的大小與兩側的分叉程度有關,而不是與兩側的長度有關。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先讓學生用兩支鉛筆做一個物理角度,指出活動角度的頂點和兩個邊緣,讓學生操作幾次,播放活動角度,讓學生感覺到兩邊合一時角度大小的變化,讓孩子們操作,討論並感知角度大小與兩條邊之間的關係。

總之,我力求在本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為主線的理念,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解決問題不需要教師教給學生現成的方法,而是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划槳,讓學生有進取心地思考,大膽嘗試,積極探索,獲得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集錦 篇3

執教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這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在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每個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一、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中,在鄭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嘗試、主動探索,主動了解和發現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從而更好地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高。如:在教學“比較角的大小”時,鄭老師通過一個圓片讓孩子們自己想想辦法,動手摺出一個角。第二次折一折,折一個比老師手中大的角,折完與同桌交流為什麼現在折的角比老師的角大?通過調動學生動手摺角、觀察等,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其中的奧祕,並且採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討論角的大小與什麼無關,與什麼有關?從而讓學生自己發現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邊的叉開大小有關。

二、注重教師的引領指導與示範演示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鄭教師為我們展示了他嚴謹紮實的課堂。如教學“畫角”這一部分時,陳老師先問孩子們可以怎麼畫角?學生們各抒己見,畫法不一,鄭老師話鋒一轉:開啟課本第39頁,看看書本上告訴我們角是怎麼畫的。然後鄭老師演示了角的正確畫法,最後孩子們才拿起尺子正確規範的畫角。這樣的教學過程步步落實,紮實到位,相信孩子們不僅學到的是畫角的方法,更學會了嚴謹的學習態度。

三、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兩者相互依存。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是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才學得興趣盎然,對數學充滿親切感。鄭教師這堂課上始終注意了這一點。例如:在課題引入部分,先在生活中找一找、摸一摸哪些地方有角,然後出示了3時整的鬧鐘、折過的吸管、剪刀等實物畫面,再抽象出角,從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課的結束部分,學生學會本堂課有關角的一些知識後,鄭老師讓學生在長方形上剪一刀,會變成幾個角?這樣,無形中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商榷之處:鄭老師在教學“比較角的大小”時,如果運用重疊法,把老師折的角與學生折的角重疊後比較角的大小,再利用活動角演示角的變大、變小過程,相信學生對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邊的叉開大小有關這一結論會更明確、清晰。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集錦 篇4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我從學生最熟悉的校園入手,在考察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複習了以前學習過的簡單平面圖形,並從一部分圖形中引出本課的主角:角。

接下來是很多師生互動的環節,如讓學生上講臺,大螢幕的圖形上指一指哪裡有角,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他們很想自己找一找角。由組長分發已經準備好的三角尺,孩子們每人都有機會找角。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學生自己探究出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在反覆說清角的組成以後,通過一個簡單的判斷題,考察了全班的掌握情況還是非常不錯的。

第二個動手操作是讓學生自己做一個角,並嘗試把角變大或者變小,學生操作起來沒有問題,但是問他們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時,由於二年級孩子所瞭解的詞彙有限,他心裡很明白但是表達的並不清楚,這對孩子來說是個難點。我通過反覆操作,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和兩條邊的張開的大小有關,並在兩個邊長不同但是張開大小一樣的角的幫助下,完成了另一個難點的學習,再通過小手錶和大掛鐘的對話,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第三個活動是用紙自己折角,還有畫角,整節課下來,我通過四個比較大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角,瞭解角,到最後可以畫出角。這節課上下來,我覺得很舒服,孩子們可以在我的引領下,把學具按照要求收放整齊,語言表達也還不錯,最重要的是,我沒有把知識強加給他們,我們是在互相探討中學會了關於角的知識,回到班級裡,我得到的反饋也是不錯的,孩子們對這部分內容學的很紮實。

這也給我一個啟示,很多常態課是需要給孩子充分發揮的機會的,老師不能嫌麻煩就剝奪了孩子的動手學習的機會,要知道,他們自己動手探究來的知識,遠比我們直接告訴他,要學的紮實的多,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儘可能多的給學生髮揮的機會,讓他們儘可能展示自己。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集錦 篇5

角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可是讓學生說明白什麼是角,就不夠容易。所以教學中我的設計主要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重要理念。

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角。

聯絡實際,讓學生觀察、收集生活中有關角的資訊。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在“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過程中,我圍繞這個目標開展了讓學生收集有關角的資訊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生在觀察教材主題圖,找出呈現在各種圖形中的角,然後放飛學生的思維,在班上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角,通過三次找角的過程,學生對角的圖形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同時深深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不可分。

二、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基本特徵,重視實際操作,讓學生經歷角的涵義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雖然簡單,但是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並不容易,因此在教學中我實際了數一數、找一找、摸一摸、認一認、擺一擺等時間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建立角的表象。通過“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的小兒歌,既讓學生對角的特徵有深刻的認識,同時增加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角有了清晰的認識。

三、引導學生在親自活動中,探究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我組織學生用活動角開展了邊操作邊思考的活動:怎樣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隻和角的兩邊開叉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雖然孩子的語言表達不是很準確,但是其中的意思學生已經知道了。

四、本節課中的不足。

數學課堂的節奏比較快,學生的思維也是比較敏捷的,在備課時我覺得,對學生已經出現的問題已經預設的比較全面,可是當學生回答的問題後,我還是覺得有些應接不暇,直接影響的就是教學智慧的發揮。由此感受,紮實備課不僅要對教學內容詳盡,同時也要對所教的學生有清醒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因勢利導。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集錦 篇6

《認識角》是幾何知識的教學內容,本課結合生活情境來認識角,通過讓學生經歷找角、摸角、畫角、認角、做角、比角的過程,使他們深刻認識角。找角是讓學生找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樣的角,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過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為認識角的特點做鋪墊;畫角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角;認角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角的認識,怎樣才是一個角;做角是讓學生在組長的安排下選擇自己的材料動手做角,讓學生認識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比角是用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教師通過這六個過程,使學生逐漸認識角,而且每一步的教學過程和銜接都處理得恰到好處。

尤其是比角的教學,我覺得教師處理得很好。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節,其實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目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並能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係,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係的。教師能承接前面的內容,先讓學生比較黑板上所展示的學生做的角,學生馬上想到用已準備好的學具“活動角”來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頂點和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和一條邊重合,看另外一條邊)。

通過動手比較,學生知道角的叉口越大角越大。接著,教師又用自己兩邊比較長的活動角做成與黑板上某一角一樣大,然後問同學“現在是我的角大些嗎?”,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進一步知道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係,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係的。從而使得這節課的重、難點迎刃而解了。

這節課還有一點讓我體會很深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溶入學習中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探索慾望。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中,並結合自己身邊的生活知識學數學。 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數學,並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中,把現實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實踐化,真正體現數學的魅力。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集錦 篇7

“角的初步認識”雖然內容簡單,但要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並不容易,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找角——說角——比劃角——創作角——畫角”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的活動起來。

這節課的難點就在於讓學生建立起角的空間觀念來。學生已有的對角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事實上學生所認識的只是角的頂點,卻不知角還有兩條邊。要使學生建立起角的正確觀念來,我認為首先要打破學生的錯誤觀念,有破才有立。在此思路上,我在學生指給我看三角尺上的角就在尖尖的地方上時,我順勢利導把那點印在黑板上。學生看到那一點才意識到,其實他們剛才指的不是角,只是一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建立起角的正確觀念來。

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時,我讓學生先閉上眼睛想物體上的角的樣子,然後讓他把想象中的角的樣子畫出來,通過讓學生想角,在腦海中建立角的表象。同時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在學生形成正確表象後,我讓學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使學生經歷“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之處,在備課中對學生備得不夠,在讓學生摸角的兩條邊時,我問她感覺怎樣,她回答感覺很舒服,癢癢的。他的回答讓我當時無所適從,但我對於自己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及時做出了靈活處理,沒有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設計的思路。而是接著問她,為什麼會感覺很舒服?他回答因為它很平、很直。還有在學生動手操作中指導得還不夠細緻和到位。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需要注意和加強的。

總的來說,本節課是達到了最後的教學目標。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提醒自己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集錦 篇8

1、大膽放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在課一開始就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給圖形分類,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形象的發現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的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教授新課做好了鋪墊。在學習新知這一大塊,又精心的設計了四個環節的學生活動,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本節課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僅貼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和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操作性強的知識特點,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思想,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學生真正動了起來,課堂真正活了起來。

2、合理引導,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帶給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忙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始終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在豐富多樣的自主學習中獲得充分釋放,讓課堂真正煥發生命活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師生共同體驗了學習程序中的苦與樂。

3、利用多媒體優勢,把抽象知識直觀化。

一位數學家以前說過:“數學這一學科是如此的嚴肅,最好不要失去機會把它弄得趣味化”。若利用課件在數學課中創設情景,能夠營造出歡快的課堂氣氛,能讓學生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能夠直觀形象的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畫法,這樣就能更好地完成學習過程。

在教學環節中,值得我們思考的有很多,比如:怎樣把握整個教學環節和有限課時的衝突,有沒有更合理的環節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集錦 篇9

本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從生活中引出角

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主要內容之一,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應建立在學生生經驗的基礎上,教師在設計中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一理念,不時地讓學生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是找數學,在生活是學數學,將數學教學變成活動的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多種活動認識角,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親自感知,親身體驗角的特徵,在感知和體驗中進行思考和探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大家操作,討論,發言,都躍躍欲試。

二、注重課堂資源生成的再利用

畢老師還注重課堂資源生成的再利用。在引導探索角的基本特徵時,先讓學生在白紙上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角,展示學生不同的作品,但並不作出評價,到學生體驗角的特徵後,再讓學生思考並判斷自己畫的是否是角,這樣,在凸現學生個性思維,個體差異的同時,能夠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

值得探討的是:在感知角是尖尖的,直直的時候,教師請個別學生摸一摸角,體驗角的特徵,我個人認為,角是比較抽象的幾何知識,學生手中都有一個三角板的,何不讓每個學生都用自己的三角板在手上刺刺,摸一摸,讓每個學生都有所體驗,再得出角是尖尖的,直直的。

總而言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能緊密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實際,符合國小生的認知規律,不僅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汲取了新知,而且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向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