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品德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初步認識

欄目: 工作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59W

XX年年,江漢區參與由武漢市教科院孫瑋教師主持的中國教育學會規劃課題《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實施生活德育的研究》。在市總課題組孫老師的指導下,我區子課題研究側重選擇進行“創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的研究”,課題研究兩年來,我們以資料蒐集、調查問卷及同課研究等行動研究法開展一系列研究活動,對創造性使用教材進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一些初步認識。下面側重從“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三個方面談談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

品德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初步認識

一、創造性使用教材是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即“為什麼”創造性使用教材

創造性使用教材首先要理解教材的功能。而教材的功能是由課程的性質與特點決定的。

人教社趙昕主任在談到教材編寫的目的和指導思想時,有這些觀點能幫助我們更清晰的認識教材功能

(1)關於教材編寫的目的

——為師生的教學實踐活動、師生間的對話與互動提供素材和指導

學校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的過程。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工具,首先應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可資對話的文字,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的慾望,為學生開展學習和探究活動搭建平臺和提供幫助。同時,應為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指導教學實踐提供一個適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具和手段,以推進教學改革。

——為學校和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的課程資源提供範例和空間

教材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素材,但它所能提供的畢竟有限。特別是我們這門課程,與兒童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學生的學習活動不能停留在教材所給的材料中,要結合當地實際,聯絡學生的生活。因此,教材應為開發和提煉兒童的生活素材提供範例,併為教師進一步引導兒童關注自己的生活和周圍世界,充實學習的內容留有空間。

(2)關於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

——教材編寫要體現“以培養學生學習做人為核心”的課程目標,力求將兒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思考、探索、判斷能力的培養及社會知識的獲得有機融合

——教材編寫要體現“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課程理念,關注並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反映兒童成長的需求

——教材編寫要體現改革創新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在充分研究國內已有教材、以及我國港臺地區和國外相關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大膽創新

儘管我們使用的鄂教版教材,但是在教材編排上出發點,指導思想是共通的。由此,回到創造性使用教材這一問題,可以得出三點認識:

一是品社課程性質與特點決定了教材的這些特點,課程與教材本身就賦予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權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用教材教”,也給與教師足夠的“用教材教”的空間。

二是當教師走進課程伊始,當我們真實面對我們的教育物件—— 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時,當我們意識到我們的教育使命時,我們有“為學生教”,“用教材教”的義務。即你意識到你必須要這樣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品社學科的價值取向是最貼近於教育本質。

三是教學工作是充滿智慧的創造性勞動,當智慧在課堂流動的時候,創造性使用教材正在發生。創造性就是教學智慧的具體體現。

二、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方式方法——即解決“是什麼”的問題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策略從方式方法上來說,主要是做好“用”“增”“刪”“換”“合”五個字。

以“用”字為例,“用”,即用教材。教材是“範例”,在區級研究課中,努力克服兩種傾向:“完全不用教材”、“機械照搬教材”。一方面是發揮教材示範特點,在研讀教材,特別是用整體審視教材中,正確把握目標及教材框架。如結合單元整組研讀教材,再比如結合不同年段相同內容範疇教材的目標要求研讀教材等,另一方面,有效應用教材的資源,把握其“典型性”意義,作為連線學生生活的橋樑,引起學生對生活中“細節”的真實關注,引發認知衝突。

課例一:餘莉華在執教《集體的事,我應該做》一課時,就在引導學生明確作為集體一員有相應職責的基礎上,用教材中的圖,(班級要週六組織義場活動,而自己週六有安排怎麼辦?)引發學生思考,自己集體生活也遇到過這樣的事嗎?怎麼看,應該怎麼辦?教材發揮示範性作用,“點燃”學生思維。

課例二:再比如市優質課賽課《朋友之間》,對這篇教材的使用我們也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推敲。這一課教材包括四大板塊,第一塊是以兩幅圖配上學生間交流介紹朋友之間的友誼的文字,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與好朋友交往中的快樂和難忘的事情,感受朋友的重要性;第二塊,通過詩歌與圖畫,以比喻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感悟朋友的內涵,吐露心中對朋友的理解和期望;第三塊是朋友交往中容易發生的問題,朋友間發生爭吵,有些話語很傷人,從而引出友誼樹設定的填空的活動,認識增進友誼和侵蝕友誼的行為,進一步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友誼,還通過富蘭克林的一句名言,幫助學生思考;第四塊是一個有關朋友的故事。

實際教學中,對於第一塊教材,以“用”為主,充分發揮教材的示例性特點,從教材中兩個孩子介紹自己的朋友入手,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朋友,而且把握住目標,形成兩個層次:一是理解朋友有很多種,玩伴、同窗、密友;二是通過具體的生活場景(照片)或有不同尋常的意義的物品,交流與好朋友之間的最難忘的生活片斷,一句話,一張小紙片,一個眼神,但能真正撥動心絃,激發情感體驗,而且在六年級最後一學期回顧這些內容,別具意義,從而自然而然表達對朋友的理解與期望,將教材第一塊與第二塊結合起來。這二部分教材以“用”為主,但也關注學生的真實生活與生活體驗。

第三塊教材,以“增”為主,首先是增加了與朋友“交往最不願意聽到的話”,關注朋友交往中問題,我們對學生的問題進行了細緻的篩選,用這一個切入點,引起學生對真實生活豐富的體驗,並且通過換位思考的辦法,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問題,產生真實的思考,其次,我們“增”了一次辨析活動,即關於mp3事件(好朋友都新買的mp3帶到學校與自己分享,但明顯違反了班主任的禁令),或者說,情感與原則相沖突時如何進行價值取向的事件,在辨析中分辨哪些行為能增進友誼,哪些侵蝕友誼,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增強處理問題的信心,增長生活智慧交往智慧。讓友誼樹記錄下學生自己的真知灼見。對於第四塊教材,我們將它的教學目標整合到第三塊的辨析中去,考慮到故事的特殊性,我們進行了刪除。

概括來說,“用”“增”“刪”“換”“合”是教師平等面對教材經常採取的一些思考方式。在課題研究上,要重點關注這些方式的是否符合目標的要求、是否切合學生實際,關注學生的真實生活,能引起學生的真實思考,併發揮生活德育的功能。即一個目標性問題,一個適用性問題。

三、創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的基礎和條件——“五要”,即 解決“怎樣用”的問題。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讀懂教材內涵。

讀懂教材的內涵十分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教師上課既沒有廣度,更沒有深度,平淡而乏味。究其原因,有一個“習慣性”的問題。長期以來,教材就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是教學活動的依據,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老師習慣於講教材,讓學生學教材。現在,則要打破教學中過分依賴教材的做法。教材所呈現給老師、學生的範例,只起到示範和開闊思路的作用,不能照本宜科、照圖講圖。教材面對的是全國不同地區、不同水平的學生,所呈現的事物具有侷限性,不可能與各地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完全吻合。教師不要機械地理解教材,被教材所束縛,應根據本地區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和進行再創造。

好的教學,需要下功夫去讀懂教材的內涵,去感悟教材中的深層含義。我總是建議教師讀教材要分這樣的思考過程:

首先是明確教材的中每一塊有何含義,指向教學的何種目標。哪些塊呢?著重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1)為什麼這樣命題?

每一個命題都是經過細心推敲的。如《朋友之間》為什麼不是我與朋友,不是臨別贈言。

(2)導言為什麼這樣說,要提示教與學什麼資訊?

我在指導一位教師執教《有趣的家鄉風情》時,對導言印象非常深刻:“唱一曲《龍船調》,聽一段楚劇、漢戲……鄉音俚語中,我們感受到濃濃的家鄉風情。”前半句為我們提示了活動方式與活動內容,後半句提示了教學目標,即風情的“濃”,“濃”才“有趣”。

(3)教材每一幅圖畫,每一處提問意義何在?

——關於圖片和提問

圖片展示出兒童的生活事件,教材中的圖片大多是兒童的生活照片,以普通的生活事件為主,兼顧非日常的生活事件。這些日常的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事件是“婆婆媽媽、雞毛蒜皮的”,如忘帶又具,與同學爭吵,和老師有矛盾,向爸爸媽媽耍脾氣等,各種各樣的圖片展示出曾通兒童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使教材中的兒童與教室中的兒童形成“你我”之間的對話關係,一起面對並解決成長中的煩惱和問題,共同享受成長的幸福。但是,這些圖片只是一種範例,而不是學習的物件。當我們面對不同地區、不同特點的學生時,有必要在充分理解編者意圖的基礎上,活用圖片,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圖片體現了兒童文化與成人文化的交匯和融合。教材中每一幅圖片的主體都是兒童,任何一個省略的主語都是兒童。但是,圖片的內容都是為了達到一定教育目的而進行過重構的,其中暗含著對兒童的示範和指導,這就體現了成人文化和兒童文化的交融與匯合。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理解圖片的用意,瞭解教材的教育思路,真正讀懂圖片,在此基礎上才能引導學生與文字進行立體的對話,而不是簡單的看圖說話。

圖片是活動的指引與提示。教材編寫力求通過設定大量能激發兒童活動和探究的話題,為兒童的自主探究留下廣闊空間。教材所設計的活動或主題,大多需要兒童作為主體參與其中,要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親自去做、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