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談劇本教學的編—導—演—評“四部曲”大綱

欄目: 會議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1.63W

談劇本教學的編—導—演—評“四部曲”

談劇本教學的編—導—演—評“四部曲”大綱

劇本是編劇和演出所參照的藍本,作為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以其高度的集中性和典型的舞臺性,為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創新的空間。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潛藏於眾多學生身上的巨大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利用劇本,把學生變為“演員”,把課堂變成“舞臺”,是創新語文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筆者通過多次實踐性教學模式的探索,發現劇本教學最優化的方法是編—導—演—評“四部曲”,分說如下:

一、 編

編劇原本是劇作家的事,且中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劇本是劇作家已經編好了的“例子”。可是在新的時期和當前特定的環境下,學習這些“例子”應該賦予它們以新的理解。這樣才能最大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為此可以要求學生在原有作品的基礎上再創造、再加工,使“故事”得以“新編”。教師要指導學生按照原劇本提煉要領地編、聯絡實際地編、發揮想象地編,使“舊劇本”的“新編劇”在主旨內容上、人物形象上,既忠實於原文又不完全拘泥於原文。學生在得其要領、尊重邏輯的原則下,可滲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創造性地發揮,甚至可以“添油加醋”。“編”最主要的任務是編臺詞,臺詞的重新組織既要能夠反映劇本中的人物個性,又要能夠合乎學生自身的口吻特點。編寫臺詞小卡片的過程就是對劇本的主動學習和深入分析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這一“編”兩得的效果是一般的傳統教學模式所無法取得的。

二、 導

學生自己編輯的“新版劇本”為課堂上的“舞臺表演”提供了基礎。從編劇到演繹的過度需一個較為充分的準備階段,這個階段可以稱為“導”,即通常所說的“排練”。排練的工作更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此時教師需要要當好“導演”。班級內部可以依據學生自主組合或教師合理搭配分成若干排練小組,開展演出競賽。導的主要目的是去粗存精、精益求精,增強課堂表演的舞臺效果。導的主要工作有三點:一是要對臺詞進行推敲,努力追求人物身份的個性化;一是對錶情動作予以指點,努力追求表演過程的表現力;一是對時間利用情況予以把握,追求表演過程的完整性。“導”的過程不但是對“編”的內容進行實踐和檢驗的過程,也是集中教師和學生集體的智慧進行調整、修改和完善的過程,它為成功的表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 演

演是表現劇本思想內容、展示劇中人物形象最直觀的方式。它以生動活潑、形象可視的舞臺藝術代替了傳統模式中填壓式的枯燥呆板的分析說教,把傳統的單一課堂變成了多樣化的活動的舞臺,從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演員”在課堂上面向眾多的“學生觀眾”表演角色的同時也展現了自我。他們親歷劇中事,親臨劇中境,親味劇中情,這樣對人物形象的理解絕非單純的“灌壓”效果所能比擬的。另外,“學生觀眾”也必興致盎然、津津有味,產生身臨其境的共鳴感覺,因此對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會既深刻透徹且又記憶持久。同時,“演”又是同學們自我表現、自我鍛鍊的有效載體,對於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

力、合作組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等都不無裨益。

四、評

“評”是對編—導—演各個階段的得失進行總結評論的階段,是對劇本學習作深化提高的重要一環。儘管學生的編導水平和表演技巧還較為稚嫩,但敢於大膽嘗試的老師總會驚喜地發現,幾乎每一次的嘗試都會有一個新的收穫:有的精彩片段需要提煉編演中的成功經驗,有的缺陷片段需要集思廣益、修改完善,這些恰又為同學們提供很好的現實的討論話題。“編、導、演”三部曲奏完之後,安排適當的時間給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來一段“劇評”是十分必要的。教師不但應要求學生每次演出必作評論,而且對評論也應作出某些規定。比如可以這樣規定評論程式:首先要求學生用一句話亮出評論的觀點;其次要求用幾句語義互不重複的話闡明持此觀點的理由;再次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得失、提出意見。另外評論的廣泛參與和人均評論時間的限制也應在要求之列。“評”的過程是同學們見仁見智的過程,是思維與口語緊張訓練的過程,是進一步認識人物形象、豐滿人物個性的過程。

編—導—演—評的完美組合不失為劇本教學的最優化模式,教師不上講臺,教學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