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文祕 > 規章制度

縣社會捐助管理暫行辦法

欄目: 規章制度 / 釋出於: / 人氣:1.26W

第一章 總則

縣社會捐助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條 為了鼓勵社會捐助,規範捐助和受贈行為,保護捐助人、受贈人的合法權益,加強捐助款物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及民政部《救災捐贈管理暫行辦法》,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受贈人捐助款物,用於解決城鄉災區和貧困地區群眾吃、穿、住、醫等其他生活困難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社會捐助受贈人包括

(一) 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

(二) 受民政部門委託的慈善組織公益性社會團體或公益性民辦非企業單位。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條 社會捐助堅持自願和無償的原則,禁止強行攤派和變相攤派。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捐助為名從事營利活動。

第二章 組織管理、機構和職能

第五條 社會捐助活動由民政部門統一組織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以任何名義開展捐助活動。捐助活動經民政部門審查後報縣人民政府審批,並報上級民政部門備案。

第六條 民政部門是管理社會捐助工作的職能部門,民政部門負責全縣社會捐助活動的管理工作,同時按照自治區制定的有關對口支援方案,實施跨市、縣(區)對口支援;經縣人民政府批准,民政部門可以在全縣範圍內開展集中捐助活動,但不得跨轄區開展。

第七條 民政部門設立社會捐助接收管理工作站,指導、協調全縣的社會捐助工作,負責捐助物品的集中、清理、消毒、運輸等工作和捐款的驗點、接收工作。

社群居民委員會應按照合理佈局方便和就近的原則,設立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工作點,負責捐助款物的驗收、清點、登記、整理、打包,並負責運送到社會捐助接收管理工作站。

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內部的捐助款物,以組織名義送所在地的社會捐助接收管理工作站。

社會捐助接收管理工作站(點)要向社會公佈其名稱、詳細地址、熱線電話、銀行帳號等,以方便群眾捐助。

第三章 捐助和接收捐助

第八條 社會捐助活動分經常性社會捐助和臨時性集中捐助,捐助工作在民政部門的領導下進行。

第九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受贈人捐助其有權支配的合法財產。

第十條 受贈人接收捐助款物時,要當面驗點現金,驗收物資,並向捐助人出具自治區統一印製的社會捐助接收專用票據。

第十一條 捐助人所捐款物不能當場兌現的,受贈人要與捐助人簽訂載明捐助款物種類,質量、數量和兌現時間等內容的捐助協議,並辦理法律公證手續。

第十二條 捐助人捐助的食品、藥品和生物化學制品應當符合國家衛生部門和醫藥監督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

第十三條 捐助人有權向受贈人查詢捐助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對於捐助人的查詢,受贈人應當如實答覆,並及時採納捐助人對捐贈款物使用的合理意見。

第四章 境外社會捐助

第十四條 民政部門負責接受境外對地方政府的社會捐助。受民政部門委託的慈善組織、公益性社會團體或公益性民辦非企業單位可以接受境外捐助,但應當報民政部門備案。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五條 未經報請上級民政部門批准,任何部門、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對境外通報災情和呼籲援助。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六條 受贈人接受的外匯捐款要全部結售給指定的外匯銀行。

第十七條 境外捐助物資的檢驗、檢疫和入境,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八條 對免稅進口的捐助物資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讓、出售、出租或者挪作他用。

第五章 捐助款物的管理和使用

第十九條 捐助款物的使用

(一)解決災區和貧困地區群眾無力克服的衣、食、住、醫及其他生活困難。

(二)緊急搶險、轉移和安置災民。

(三)災民和貧困群眾房屋的重建或修繕。

(四)捐助人指定的與救助直接相關的用途。

(五)其它直接用於社會捐助活動方面的必要開支。

第二十條 受贈人要對捐款指定賬戶、專項管理;對捐助物資建立賬、表、卡進行分類登記管理。

第二十一條 慈善組織等公益性社會團體或公益性民辦非企業單位捐助情況應當報民政部門, 由民政部門負責統計彙總,制定分配方案。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條 在大災之年,全區性集中捐助活動,民政部門應當將接受的捐助款逐級上解,接受的捐助物資清單逐級上報。

民政部門因本轄區發生大災組織開展的捐助活動,所接受的捐助款物由民政部門負責分配、調撥,並報自治區民政廳備案。

對捐助人定向捐助的款物應當按照捐助人的意願使用,在捐助款物過於集中的地方的,經捐助人同意, 民政部門可予以調劑分配。

第二十三條 發放捐助款物時,應當堅持民主評議、張榜公佈、登記造冊、公開發放等程式,做到賬目清楚、手續完備、制度健全,並向社會公示。

(一) 公示內容。民政部門要及時公佈本行政區域內社會捐助款物的接收使用情況。具體內容包括接收捐助資金、物資的來源、數量,捐贈物資折款數量;捐贈款物的分配去向、分配數量以及受益人 (次)數量。鄉(鎮)、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須公佈受贈戶的名單、基本情況及其所得款物數量。公佈捐贈人名單應事先徵得捐贈人同意。

(二) 公示方式。 民政部門可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以及網路向社會公佈, 鄉 (鎮)、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須在政務公開欄、村 (居)務公開欄張榜公佈。

(三) 公示時間。 民政部門每年至少集中公示兩次,1月底以前公示上年度全年情況,7月底以前公示上半年情況。期間,鄉(鎮)、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每次發放捐助款物都要進行公示。

(四) 公示工作的監督檢查。民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公示的督促檢查,切實將公示制度落到實處。所公示的內容,應同時報審計和上級民政部門備案。認真做好捐贈人和有關方面對捐助款物發放使用情況詢問的答覆工作,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第二十四條 對災區、貧困地區不適用,不宜運輸的價值5萬元以上捐助物品,經自治區民政廳和有關部門評估後,由民政部門進行變賣。變賣所得款用於解決災區、貧困地區群眾生活困難,不得挪作他用。

第六章 優惠措施

第二十五條 縣人民政府要為社會捐助工作站(點)提供必要的辦公地點和必需的工作裝置,解決工作經費。

第二十六條 民政部門負責調撥的捐助物資、運輸、倉儲等費用由地方財政負擔;從縣外接受的捐助物資在縣內運輸等費用由受援地財政負擔;屬縣內對口捐助的運輸費用由捐助方負擔。

第二十七條 民政部門釋出捐助公告、公示、資訊,有關新聞媒體予以免費。

第二十八條 對於在社會捐助活動中有突出貢獻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民政部門應予以表彰。對捐助人進行公開表彰,應事先徵得本人的意見。

第二十九條 法人、自然人和個體工商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捐贈物資用於公益事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享受稅收方面的優惠。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挪用、侵佔或者貪汙捐助款物的, 由縣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查處,責令退還所用、所得款物,並處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 由所在單位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照前款追回、追繳的捐助款物,應當用於原捐助目的和用途。

第三十一條 在捐助活動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 未經批准,擅自組織開展捐贈活動,影響惡劣的。

(二) 偷稅、逃稅的。

(三)對已承諾捐助,實際未履行捐助承諾的單位,通過新聞媒體曝光批評,情節嚴重的要採取法律措施強制兌現承諾。

第三十二條 受贈單位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致使捐贈財物造成重大損失的, 由所在單位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 以社會捐助的名義舉行義演、義賽、義診、義賣等募捐活動須經民政部門審查批准,否則均視為非法募捐。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由**縣民政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