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文祕 > 規章制度

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

欄目: 規章制度 / 釋出於: / 人氣:2.39W

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

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然而,青少年時期,也是人生的危險期。當今世界各國青少年的犯罪初始年齡都呈下降趨勢,與70年代相比,進入90年代後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初始年齡提前了2-3歲。在呈低齡化的同時,也在向團伙化、暴力化、科技化和成人化方面發展。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提高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預防

青少年違法犯罪是當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我們的國小、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重要階段,加強對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是培養和造就新一代接班人的重要內容,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識和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是今後一切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必備的素質。不懂得必要的法律知識,不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就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就不能稱之為合格的人才。目前,青少年違法犯罪持續增加,犯罪低齡化現象嚴重,在整個社會違法犯罪中,佔據相當大的比例,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青少年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往往都是因為他們從小沒有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養成了一些壞習氣。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有效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教育下一代人健康成長,是事關青少年前途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事,是我們法制宣傳教育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長遠方針

青少年在全市人口中佔據相當大的比例。尤其是在校學生總是處於連續流動狀態,每年有新的學生入學,有老的學生畢業。借用一句話叫著“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生”。九十年代成長起來的青少年都要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這就是說,中、國小校的法制教育抓好了,就相當於對今後成長起來的公民普遍地進行了基本的法制教育,就會使公民的法制教育真正做到經常化、制度化,對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基於此因,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主管部門,從“二五”普法開始,便將青少年列為重點物件廣泛深入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多年來,我市各級普法依法治理機構充分發揮組織、指導、協調的職能作用,尤其是在“四.五”普法期間,與有關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的意見》,《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實施“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程”的意見》和《關於深入開展“學生帶法回家”活動的通知》等一系列檔案。“五.五”普法期間,要進一步按照規劃的要求,始終堅持把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作為“五.五”普法工作的重點。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普遍開設了法制教育課,並做到了“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同時,還充分利用主題班隊會、夏令營、法制講座、模擬法庭、知識競賽、徵文比賽、“帶法回家”、“小手牽大手,我與父母同學法”等多種形式,提高青少年學生的學法興趣,增強法制教育的效果。各有關部門積極探索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相結合三位一體工作的新路子,努力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利用送法進校園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實現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經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全市還層層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青少年法律諮詢中心、法律援助站等機構。全市共建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96個(國家級5個,省級41個,市級50個),各中、國小校共配備了526名法制副校長。

二、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

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內在不良心理因素和外在不良因素影響的結果。就目前情況而言,由於青少年身心發育的超前,社會不良影響的擴大,法制教育的落後,致使一些青少年在錯誤的人生觀、道德觀、法紀觀的支配下,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其內因是:違法犯罪青少年年齡一般在14—20歲,他們正處於少年期或剛進入青年初期,這是一個人生理和心理髮展急劇變化的時期,也是童年向成年過渡時期。他們雖然在生理上、心理上發育很快,但還未成熟,處在半幼稚半成熟,半兒童半成人狀態,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錯綜複雜的矛盾。這時的青少年主要心理特徵是:物質慾望增多與未獨立的經濟地位的矛盾;獨立自主要求與依附關係的矛盾;性慾與法律、道德的矛盾;活動能量大與認識水平低的矛盾;現實與未來的矛盾。對於自我意識不健康的青少年,他們在社會上各種腐朽思想和舊習慣勢力的不斷影響和毒害下,由於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疏導和矯正,以致在無政府主義的自由觀、低階下流的樂趣觀、亡命稱霸的英雄觀、哥們義氣的友誼觀支配下,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和大量社會資訊面前,容易受外界的誘因直接引起的慾望所驅使,強烈追求私慾而產生不計後果的違法犯罪行為。其外因是:環境的不良影響和教育的不力

。一是社會性問題,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式下,一些腐朽思想和沒落的生活方式,對青少年有著不良的影響;影視上低階趣味的東西成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汙染品,誘惑青少年下水;各種色情、淫穢、暴力的書籍侵蝕著意志薄弱的青少年;社會團伙的誘騙、教唆、威脅對後進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誘惑力和腐蝕性。二是家庭教育問題,家庭是孩子認識人際關係的第一個學校,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起著特殊的作用,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基礎和必要的補充。一個人在個性還沒有定型時,最容易受家庭環境的影響。目前單親家庭、粗暴教育、放任不管等最容易使孩子被壞人引誘走上犯罪道路;三是學校教育問題,學校教育成效如何,直接關係到學生的成長。目前學校工作中也還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法制教育不力等現象,只有進一步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青少年違法犯罪上升的勢頭。現實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案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就是“法盲”犯罪。他們頭腦中的法律知識幾乎空白,由於對法律的無知,膽大妄為,走上犯罪道路後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犯罪,已是後悔莫及。因此,建立起完善的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體系,實現法制宣傳教育經常化、制度化、系統化,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是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

三、加強對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在“五五”普法工作中,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主管和職能部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如何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的問題,不能就宣傳而宣傳。要著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法律意識的形成。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法治觀念不是天生的、自發的,而是在家庭和社會中伴隨年齡結構的變化,經外部的教育和內在的體驗逐步形成的。任何一個青少年個體都不是完美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就是這個道理。青少年有可塑性大,求知慾高,識別力低的特點。不論從生理、心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律意識、道德情操等方面都有待於進一步完善。青少年特別是法律意識的形成,重要的是把自己置於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活動,自覺地以法律規範為準繩辨別是非、選擇行動,只有自覺地接受法制教育和實踐才能最終實現。

2、文化素質的提高。文化素質在預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不能絕對地認為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就不會犯罪,但沒有受過良好教育,與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對比,前者犯罪的比例一般來說大於後者。文化素質的提高,同時是道德認識的提高,是非標準認識同樣在提高,因而,知識水平提高,犯罪率相對比較低,這是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有人對青少年犯罪情況作過調查分析,國小、國中文化程度的犯罪比例大大高於大學文化程度的犯罪比例。

3、健康情趣的培養。生理機能同犯罪的聯絡,是一個客觀的現實。前蘇聯犯罪學家拉卡斯認為,“大多數青年犯罪具有消遣和肉體上的自我滿足的傾向”,“青年犯罪的主要興趣都跟消遣和肉體聯絡在一起”。也就是說,有什麼樣的生理需要就有什麼樣的犯罪。預防的手段可以通過社會和文化的途徑,通過積極向上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藝、詩歌、藝術欣賞、體育、攝影、社交、郊遊等活動,從活動中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避免因為意識的惡性變質而產生犯罪。

4、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養成。青少年,特別是國中階段的少年,世界觀、道德觀正處在逐步形成階段,處於人生觀形成的十字路口,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比較膚淺,但又往往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這也看不慣,那也不是。教育與引導,對該時期青少年而言,尤其重要。

5、社會、學校、家庭的綜合治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教師。家教與家風對孩子的心理及其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近年來,我國離婚率直線上升。家庭結構發生質的變化,殘缺的家庭環境,造成孩子成長的環境先天不良,缺乏父愛和母愛是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第一誘因。某少管所的少年犯中,單親家庭的佔了1/3。某省破獲了一個少年盜竊團伙,13人中有12個來自單親家庭。

即使家庭結構健全,教育方法不當,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特點:“溺愛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養成好逸惡老、貪圖享受、自私自利、專橫霸道的惡習,一旦個人慾望得不到滿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高壓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這種家教下,極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這樣的孩子一旦犯罪,便會凶惡地報復社會,危害極大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不管不教,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習氣和壞人的引誘就容易走上邪路。

此外,社會大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隨著改革開放,國門開啟,新的知識、新的科技、新的管理被引進的同時,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精神垃圾、醜惡現象乘虛而入。當今社會黃、賭、毒氾濫,嚴重侵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暴力、色情、打打殺殺的鏡頭充斥螢幕和市場。

因此,加強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實行家庭、學校、社會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是防止青少年犯罪的根本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