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條據 > 條例

廣西環境保護條例

欄目: 條例 / 釋出於: / 人氣:6.05K

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影響各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環境保護要求產業進行一定的投資,同時,這些投資也為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價值。下文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歡迎閱讀!

廣西環境保護條例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全文

第一章 總

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以及相關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應當採取措施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自治區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開展和推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落實任期及年度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使本行政區域環境質量達到規定的標準。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經濟、產業和技術政策,進行資源開發、區域國土整治、城鄉建設等活動,應當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聽取有關部門、專家、公眾等方面的意見,進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制定清潔生產、生態環境治理、廢棄物資源化等方面的政策,鼓勵合理利用資源,發展環境保護產業,構建資源節約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建設節約型社會,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環境保護財政投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的環境保護投融資機制,支援、鼓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環境保護、環境保護產業投資和環境汙染治理。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監督、檢查環境保護工作任務落實情況,統籌環境應急處置工作,建立環境資訊共享機制,對重點環境汙染問題和違法行為,實行聯合執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對環境汙染的防治、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有專人負責環境保護工作,街道辦事處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協助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第八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要求減輕和消除汙染危害、享受良好環境、知悉環境資訊、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有權舉報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有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汙染的義務。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普及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第二章 監督管理

第十條 環境保護規劃是生態環境保護和汙染控制的基本依據,各種開發和建設活動應當符合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

環境保護規劃應當嚴格執行,不得擅自修改。因保護和改善環境確需修改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原編制和批准程式辦理;修改後的保護標準不得低於上級人民政府批准的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

第十一條 環境保護規劃的編制和修改,應當採取論證會、聽證會、公開徵求意見等形式廣泛徵詢公眾意見並向社會公開。上報審批的環境保護規劃應當附有公眾意見以及對公眾意見採納和不採納情況的說明。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不同區域功能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劃定或者調整本行政區域環境功能區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佈實施。

各專業規劃、專項規劃和區域開發利用規劃應當符合環境功能區劃。

第十三條 自治區建立跨設區的市的重點區域、流域和海域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防治措施。其他跨行政區域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防治,由有關人民政府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置應急預案,規範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控制、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事後恢復等工作。

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導致環境質量嚴重惡化、威脅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等緊急情況時,所在地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並通報當地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以及可能受到影響的鄰近地區的同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因過錯造成突發環境事件,導致他人人身損害、財產損失的,由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在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時,有權依法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進行現場檢查、現場監測、調查取證;

(二)查閱或者複製有關資料,採集樣品;

(三)責令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停止汙染環境的違法行為;

(四)查封、扣押違反法律法規規定造成汙染物排放的設施、裝置。

第十六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自治區環境監測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完善環境監測網路和環境監測資料庫,建立環境監測資料共享機制,健全環境監測預警機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環境質量監測、汙染源監督性監測、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等環境監測活動,執行監測資料庫,並依法監督環境監測機構的業務活動。

第十七條 環境監測機構應當按照法律規定和監測規範的要求開展環境監測工作。環境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對監測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不得弄虛作假,隱瞞、偽造、篡改環境監測資料。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或者篡改環境監測機構的環境監測報告。

第三章 保護生態和生活環境

第十八條 自治區、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本行政區域內的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涵養區、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重要漁業水域以及生物多樣性豐富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域,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設定明顯標誌標識,並實行嚴格保護。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以及備用水源地的管理,防止飲用水、備用水源的汙染;按照有關規定對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進行監測,並定期釋出水質監測報告,完成水源地環境狀況年度評估。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鼓勵和支援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江河源頭、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治區級以上公益林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和主要河流兩岸、水庫周圍等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的區域,種植有利於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植被的樹木。

第二十條 自治區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加大對生態保護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指導受益地區和生態保護地區人民政府通過協商或者按照市場規則進行生態保護補償。

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落實生態保護補償資金。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確定本行政區域土壤環境保護優先區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劃定優先區域隔離帶,建立並實行嚴格的土壤環境保護優先區域的保護和管理制度,並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等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重點排放重金屬、有機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以及城鎮生活汙水、垃圾、危險廢棄物等集中處理設施周邊土壤進行監測;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造成土壤汙染的,有關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門應當依法責令其限制生產、排放或者停產,並責令進行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應當開展耕地土壤環境監測和農產品質量檢測,對已被輕度汙染的耕地實施分類種植指導,採取農藝調控、種植業結構調整、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等措施,保障耕地安全利用;汙染嚴重且難以修復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將其劃定為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建設、規劃等主管部門應當合理規劃被汙染場地的土地用途,嚴格控制受汙染場地的土地流轉;未進行場地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未明確治理修復責任主體的,禁止進行土地流轉和開發利用;經風險評估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影響的被汙染場地,未經治理修復或者治理修復不符合相關標準的,不得用於居民住宅、幼兒園、學校、醫院、養老場所等專案開發。

第二十三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危險廢棄物集中處理設施建設。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建設城市汙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醫療廢棄物和建築垃圾集中處理設施。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設城鎮汙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並納入當地社會發展年度計劃,逐步在鄉(鎮)、村(屯)建設汙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

第二十四條 工業園區建設應當符合迴圈經濟和清潔生產的要求,通過合理規劃工業佈局,引導工業企業入駐,加強對排放重金屬汙染物、危險廢棄物等重汙染行業的統一規劃、統一定點管理。工業園區應當配套建設汙水處理、固體廢棄物收集轉運等防治汙染設施,並保障其正常執行。鼓勵工業園區配套建設集中供熱、供氣系統。

第二十五條 油碼頭、加油加氣站、儲油儲氣庫(區)和使用油罐車、氣罐車等運輸易揮發物質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裝油氣回收裝置,並保持正常使用。

產生油煙、異味或者廢氣的餐飲服務、服裝乾洗和機動車維修等專案,應當設定油煙淨化、異味或者廢氣處理裝置等汙染防治設施,並保持正常使用。

第二十六條 從事畜禽養殖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採取措施,對畜禽糞便、屍體和汙水等廢棄物進行科學處置,防止汙染環境。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根據養殖規模和汙染防治需要,建設相應的汙染防治配套設施以及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並保障其正常執行。

禁止在下列區域內設定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

(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

(二)城市市區、鎮和村莊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人口集中區域;

(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劃定的禁養區域;

(四)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特殊保護的其他區域。

第二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水域功能區劃的要求加強各種水域和地下水保護,加強對水體汙染防治的監控,防止水資源枯竭和水質汙染,對本行政區域受到汙染和破壞的水體進行綜合整治,使水質符合水域功能區劃的水環境質量標準。

任何單位和個人向水體排放、傾倒汙水、廢水等廢棄物,應當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標準。

第二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防止對海洋環境的汙染、破壞。

向海洋排放汙染物、傾倒廢棄物,進行海岸工程建設和海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以及漁業生產等生產建設活動,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設定入海排汙口應當符合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和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

禁止在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重要漁業水域、海濱風景名勝區和旅遊度假區以及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海域新建排汙口。

第二十九條 禁止向岩溶窪地、溶洞、漏斗、天窗、裂隙和地下河排放汙水。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放射性汙染防治工作納入環境保護規劃,組織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開展有針對性的放射性汙染防治宣傳教育和監督檢查,防止放射性汙染環境事件發生。

第三十一條 建設大型電磁輻射發射設施或者安裝高頻裝置,應當符合國家電磁輻射環境保護規範,電磁輻射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限值。

在已有的大型電磁輻射發射設施或者高頻裝置周圍,按電磁輻射環境保護規範和城鄉規劃要求劃定的限制範圍內,有關主管部門不得辦理修建居民住房、幼兒園、學校、醫院、養老場所等敏感建築的審批手續。

大型電磁輻射發射設施或者高頻裝置電磁輻射超過國家規定限值的,應當採取措施降低電磁輻射值。經採取措施後仍達不到國家規定限值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責令其停止使用或者遷出。

第三十二條 引進國外生物物種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論證或者安全評估,加強進口檢疫工作,防止有害生物物種進入和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發現有害生物物種入侵的,應當採取措施防止擴散、消除危害。

第三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組織對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回收利用和無害化集中處置,逐步推廣回收利用、焚燒發電、生物處理等資源化利用方式,並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相適應的投放垃圾與收運模式。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規定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投放,減少日常生活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應當分類收集。

鼓勵和支援採用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易消納降解的包裝物、容器,對可回收利用的產品包裝物、容器、廢油和廢舊電池等資源進行回收利用。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加強對塑料包裝袋、購物袋生產、銷售、使用的監督管理,並採取措施推廣符合國家標準的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購物袋。

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等媒體,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廢塑料汙染的危害性。

塑料製品生產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和銷售塑料包裝袋、購物袋。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地丟棄塑料包裝袋、購物袋。

第三十五條 在城市市區範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在午間和夜間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時段內,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汙染的施工作業,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除外;

(二)大學聯考、會考等特殊期間,在考場周圍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汙染的活動;

(三)將含有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汙染物的廢水排入下水道或者隨地傾倒;

(四)在居住區、機關、學校、醫院、療養院等環境敏感區域從事產生粉塵、惡臭汙染的露天裝卸、堆放水泥、石灰、粉煤,露天噴漆和屠宰、水產品加工、生物發酵等活動。

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應當持有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並提前二日公告附近居民。

第三十六條 禁止在城市市區住宅樓、商住綜合樓的居住功能區內,新建、擴建、改建產生油煙汙染的餐飲服務業和產生環境噪聲、振動汙染的歌舞廳等娛樂業經營場所。商住綜合樓的商業功能區內,新建、擴建、改建產生油煙汙染的餐飲服務專案應當設定專用煙道,產生環境噪聲、振動汙染的歌舞廳等娛樂業經營場所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標準。

禁止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噪聲的方法招攬顧客。

第三十七條 在居民住宅區或者毗鄰居民住宅的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唱歌、跳舞、健身等活動,應當控制音量,禁止使用產生過大音量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音響器材。禁止夜間在以上區域開展使用樂器或者揚聲裝置的唱歌、跳舞、健身等活動。

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室內娛樂活動,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干擾周邊居民正常生活。

午間、夜間不得在毗鄰居民住宅的餐飲等場所進行猜碼划拳、喧譁等產生噪聲干擾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的活動。

第三十八條 禁止在城市市區、其他人口集中區域或者環境敏感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甲殼素、骨膠、骨(魚)粉、噴漆、塑料製品及其他產生惡臭汙染的生產專案。

第四章 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

第三十九條 汙染物排放實行濃度達標和總量控制。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下達的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進行分解,由各市、縣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將本行政區域的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自治區人民政府下達的控制指標內。

對超過自治區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自治區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任務的市、縣,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其新增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檔案。

第四十條 自治區依照法律規定實行排汙許可證制度。實行排汙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申請領取排汙許可證,按照排汙許可證規定的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濃度、方式等排放汙染物。

第四十一條 排汙許可證的發放、變更、延續、撤銷、吊銷、登出,應當予以公佈,接受社會監督。

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取得排汙許可證,並不免除其法定的治理汙染義務和其他依法應當承擔的責任。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安裝汙染源自動監測裝置,並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平臺聯網:

(一)排汙單位納入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的;

(二)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提出建設要求的;

(三)城鎮汙水集中處理廠、工業園區汙水集中處理廠;

(四)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有較大影響或者位於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的汙染源;

(五)其他影響公共利益、需要重點監控的汙染源。

對未安裝自動監測裝置的建設專案,負責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不予通過建設專案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

第一款第四項、第五項所稱汙染源,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的環境容量、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以及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排放汙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等因素確定,並向社會公佈。

自動監測裝置管理運營單位應當保障自動監測裝置的正常執行,保證自動監測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不得弄虛作假,隱瞞、偽造、篡改自動監測資料,並按規定儲存原始監測記錄。自動監測資料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查確認真實有效的,作為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依據。

第四十三條 重點排汙單位應當按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要求和國家環境監測規範的規定開展排汙狀況的自行監測或者委託環境監測機構監測,定期向社會公佈監測結果。

第四十四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規定設定排汙口和便於監測的取樣平臺,並安裝標誌牌。排汙口和取樣平臺設定後不得隨意變動。不符合排汙口和取樣平臺設定技術規範和標準的,應當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整改。

第四十五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汙染防治設施的設計要求和排汙許可證規定的排放要求,制定操作規程,並保證汙染防治設施的正常執行。汙染防治設施應當與產生汙染物的主體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和同時投產使用。

已建成的防治汙染設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閒置。確需拆除或者閒置的,應當事先報經市、縣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批准。市、縣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十日內作出行政許可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因汙染防治設施執行故障等原因導致汙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排放標準,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立即停止排放汙染物,採取措施,保證汙染物達到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排放標準方可排放,並及時向所在地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

第四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等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排放重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汙染物的重點工業企業對地下水環境影響的監管,檢查地下水汙染區域內重點工業企業的汙染治理狀況,評估有關工業企業及其周邊地下水環境安全隱患,對造成地下水嚴重汙染的企業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進行地下勘探、採礦、工程降排水、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等可能干擾地下含水層的活動,應當採取防護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汙染。

第四十七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可以委託具有相應能力的單位運營其防治汙染設施或者實施汙染治理,並與受委託單位簽訂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及環境保護責任。受委託單位應當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技術規範的要求。

第四十八條 建設專案應當符合相關環境保護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環境功能區劃、生態功能區劃以及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

自治區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的汙染控制,合理確定產業發展佈局、結構和規模,嚴格控制高汙染高能耗專案的建設,鼓勵和支援無汙染或者輕汙染產業的發展。

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環境容量、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汙染狀況等因素,確定在本自治區或者部分割槽域內禁止建設和嚴格控制建設的高汙染高能耗專案,並根據環境質量變化狀況適時進行調整。

第四十九條 固體廢棄物產生者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對固體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置;不能自行利用或者處置的,應當提供給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利用或者處置。

危險廢棄物產生者必須按照國家規定處置危險廢棄物,不得擅自傾倒、堆放。確需臨時貯存的,應當採取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防護措施,且貯存期限不得超過一年,並應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臨時貯存的時間、地點以及採取的防護措施。

第五十條 建築施工企業在施工時,應當採取措施防止粉塵、噪聲、振動、噪光等對周圍環境的汙染和危害。

在城市市區內,建築施工企業在施工工地應當設定硬質連續圍擋,並採取覆蓋、分段作業、擇時施工、灑水抑塵、沖洗地面和車輛等有效防塵措施。建築土方、建築垃圾、渣土和散裝物料應當及時清運,在工地內堆存的應當採用密閉式防塵網遮蓋或者灑水抑塵等有效防塵措施。建築土方、建築垃圾、渣土和散裝物料以及灰漿等流體物料應當採用密閉方式運送或者採取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遺撒;運輸車輛應當按照規定路線行駛。

第五章 資訊公開和公眾參與

第五十一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每年向社會發布本行政區域環境質量狀況公報以及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工作情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公佈環境質量資訊。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環境資訊公開制度,依法將環境質量、環境監測、突發環境事件以及環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排汙費的徵收和使用情況等資訊,通過政府網站、公報、新聞釋出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方式公開。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申請獲取政府環境資訊。

第五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定期公佈以下資訊:

(一)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定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名單;

(二)汙染嚴重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名單;

(三)發生重大、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名單;

(四)拒不執行已生效的環境行政處罰決定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名單。

第五十四條 重點排汙單位應當向社會如實公開其主要汙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防治汙染設施的建設和執行情況等環境資訊。

鼓勵和支援其他排汙單位自願公開有關環境資訊。

第五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制度,接受並及時處理公眾的舉報。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環境監測機構未按照法律規定和環境監測規範從事環境監測活動,造成監測資料失實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環境監測機構弄虛作假,隱瞞、偽造、篡改環境監測資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偽造、變造或者篡改環境監測機構的環境監測報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未對畜禽糞便、屍體和汙水等廢棄物進行科學處置造成汙染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對規模化養殖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處罰;對非規模化養殖的,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向岩溶窪地、溶洞、漏斗、天窗、裂隙和地下河排放生產汙水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採取治理措施,消除汙染,處三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採取治理措施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第六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在午間和夜間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時段內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汙染的施工作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單位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大學聯考、會考期間,在考場周圍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汙染的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產生社會生活噪聲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由所在地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警告後仍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將含有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汙染物的廢水排入下水道或者隨地傾倒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在居住區、機關、學校、醫院、療養院等環境敏感區域從事產生粉塵、惡臭汙染的露天裝卸、堆放水泥、石灰、粉煤,露天噴漆和屠宰、水產品加工、生物發酵等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單位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第三十八條規定,違法建設產生噪聲、振動環境汙染的娛樂業經營場所以及產生惡臭汙染的生產專案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產生社會生活噪聲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由所在地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警告後仍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噪聲的方法招攬顧客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產生社會生活噪聲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由所在地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警告後仍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未安裝並聯網自動監測裝置的,對不正常執行自動監測裝置或者存在弄虛作假行為導致自動監測裝置不能反映真實排汙狀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五條第二款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未經批准擅自拆除、閒置防治汙染設施,依法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停止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拒不停止或者逾期不改正違法行為的,作出處理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停止或者改正違法行為的次日起,按照原罰款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建築施工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工整治:

(一)施工工地未設定硬質連續圍擋,或者未採取覆蓋、分段作業、擇時施工、灑水抑塵、沖洗地面和車輛等有效防塵措施的;

(二)未及時清運建築土方、建築垃圾、渣土和散裝物料的;

(三)未對施工工地內堆存的建築土方、建築垃圾、渣土和散裝物料採用密閉式防塵網遮蓋或者灑水抑塵等有效防塵措施的。

違反本條例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建築土方、建築垃圾、渣土和散裝物料以及灰漿等流體物料未採用密閉方式運送或者未採取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遺撒,或者未按照規定路線行駛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車輛不得上道路行駛。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五十四條規定,重點排汙單位未向社會如實公開其主要汙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防治汙染設施的建設和執行情況等環境資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公開,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六十七條 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第六十八條 本條例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午間,是指北京時間12時至14時30分;

(二)夜間,是指北京時間22時至次日早晨6時;

(三)取樣平臺,是指供環境監測工作人員安全、方便地操作儀器的空間;

(四)城市市區,是指城市規劃區的建成區域。

第六十九條 本條例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環境保護措施

1.空調冬18夏26 全國節電上億度

冬季的空調溫度調至18度或以下。如您感覺有些寒冷可以多加件衣服,如此簡單的舉措就可以節約電力,從而減少燃煤發電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緩氣候變暖。

夏季的空調溫度調至26度或以上。大城市的空調負荷約佔盛夏最大供電負荷的40%-50%,將空調的溫度從22-24℃提高到26-28℃,可以降低10%-15%的電力負荷,減少4-6億度以上的耗電量。

人在夏天出些汗是有利於健康的,能增強新陳代謝、調節內分泌功能並促進自身免疫。

2.燈泡換成節能燈 用電能省近八成

家中的普通燈泡換為節能燈泡,並且要購買經過“國家節能產品認證”的產品,您可以通過是否印有“節”字標誌來判斷。在相同光通量條件下,節能燈比白熾燈可節約電能80%,用於購買節能燈的費用,在(8~10)個月的電費節餘中就可以收回。

3.垃圾分類不亂扔 回收利用好再生

在垃圾中,約50%是生物性有機物,約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價值。20xx年,中國產生的六大可回收的廢物量分別為:廢鋼鐵4150至4300萬噸、廢有色金屬100至120萬噸、廢橡膠85至92萬噸、廢塑料230至250萬噸、廢玻璃1040萬噸、廢紙1000至1500萬噸。至今中國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廢棄物的價值達250億元,約有300萬噸廢鋼鐵、600萬噸廢紙未得到回收利用。廢塑料的回收率不到3%,膠橡的回收率為31%。僅每年扔掉的60多億隻廢乾電池就含7萬多噸鋅、10萬噸二氧化錳。

4.不用電器斷電源 節電10%能看見

家庭和辦公室內的各種電器,如電視、電腦等,請在不使用時關掉電源。在待機狀態下,電視機每小時平均耗電量8.07焦耳,空調3.47焦耳,顯示器7.69焦耳,PC主機35.07焦耳,抽油煙機6.06焦耳。關掉電源這一小小的舉動既可以幫您節省電費,又能保護環境。

5.對高耗能企業鼓勵安裝節能設施

由於能源緊張,隨著節能工作進一步開展。各種新型,節能先進爐型日趨完善,且採用新型耐火纖維等優質保溫材料後使得爐窯散熱損失明顯下降。採用先進的燃燒裝置強化了燃燒,降低了不完全燃燒量,空燃比也趨於合理。然而,降低排煙熱損失和回收煙氣餘熱的技術仍進展不快。為了進一步提高窯爐的熱效率,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煙氣餘熱也是一項重要的節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