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觀摩課研討會北京學習彙報

欄目: 學習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17W

這次和於老師等20幾人一起去北京參加了北京新鴻儒教材教法研究所主辦的“‘沉澱後的輝煌’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觀摩課研討會”。共聽了8節數學課、6節語文課、4個報告。其中不少名家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從數學和語文兩門學科分別將我聽課後的感受向大家作以彙報。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觀摩課研討會北京學習彙報

一、數學課

1、注重數學課情境的創設。

如《圓的認識》一課,上課伊始便把學生帶入了情境之中,說小明參加了尋寶活動,寶物在小明左腳3米的地方,問寶物有可能在哪兒?逐漸引導學生認識到寶物可能在以小明左腳為圓心,3米為半徑的圓上,從而自然過渡到對圓的特徵、畫圓等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再比如《雞兔同籠》一課執教的是北京市昌平區城關國小校長柏繼明老師,她46歲了還像孩子一樣模仿雞和兔子的動作,使學生在這種雞、兔相互模仿動作的情境中學習解題方法,指導學生列式。《雞兔同籠》一課學生始終處在教師想象的情境當中,包括新課後的相似問題的解答,例3題目是自行車和三輪車共6輛,車輪14個,求自行車、三輪車各有幾輛?老師問學生:“三輪車怎麼變成自行車?自行車怎樣變成三輪車?”使學生很自然地想到剛才兔子把腳抬起來和雞把翅膀扎到地上的情境,想像三輪車把前面的輪子翹起變成自行車,騎車的人把腳支到地上好像三輪車的情景,很順利地算出了此題目。

2、課堂上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

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是從具體數學認識過程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並在後繼的認識活動中被反覆證實其正確性的,它揭示了數學發展中普遍的規律。《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了:“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結合有關基礎知識的教學,適當滲透集合、函式等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因此,在國小數學教學階段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和思維品質的重要手段,是數學教育中實現從傳授知識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小數學教學進行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之所在。

比如柏繼明老師上的《雞兔同籠》一課課前與學生一起做雞與兔相互模仿的動作,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法解題、用假設法列算式,這其中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轉化的思想。

再比如《圓的認識》一課,寶物可能在以左腳為圓心,3米為半徑的圓上。圓周上的點又是無數的,體現了數學極限的思想。

此外,這些特級教師都是上出了非常有數學味道的數學課,引經據典,使人聽後感到巨集觀、大氣。還是《圓的認識》一課,華老師在初步認識圓後,借用古人說法:“大方無隅”“隅”就是腳落的意思,以此來進一步說明圓是隻有一條邊的曲線圍成的。華老師又以古人“圓,一中同長也”的說法進行了圓與其它平面圖形進行了詳細地分析和比較,明確了圓只有一箇中心點即圓心,半徑都相等的特徵。

3、課堂因差錯而精彩

著名教育家誇美鈕斯說:“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腳步。”

華應龍老師不怕學生出錯,甚至利用學生的錯誤,循循善誘,形成正確的知識認知。華老師講《圓的認識》課前把學生的橡皮借來,問學生:“你們猜猜我借橡皮幹什麼?”在學生一段猜測之後,老師幽默地說:“我借橡皮就是不讓你用,好好地欣賞自己的錯誤吧!”之後有一個教學環節是讓學生嘗試畫一個直徑為4釐米的圓,學生畫完後老師便用實物投影展示了幾個同學的作品,有的畫的圓沒封閉,有的圓心沒固定住畫線重影,還有的圓有大有小。老師便利用這些精心預設的錯誤讓學生討論畫圓時應該注意什麼,利用圓有大有小這一現象讓學生思考原因,從而揭示了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由此我想說:課堂上正確的,可能只是模仿;錯誤的,卻可能是創新。可怕的不是學生犯錯誤,而是教師錯誤地對待學生的錯誤。課堂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是學生的權利,幫助學生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是教師的義務。有人說:“一個聰明的人不應該被同一個錯誤絆倒兩次。”同樣一道題目老師講了三遍,學生還不會,是誰笨?應該調整講課的方法,換一個方法角度。我們老師要轉變課堂上追求完美的思想,允許學生暫時性的出錯,上課時用好這些預設或突發的錯誤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

4、學完有拓展、延伸和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問題。

比如《雞兔同籠》一課學完後老師非常有心地設計了類似雞兔同籠的幾個相關問題,有拿2分、5分硬幣問題,還有算買大米和麵粉各多少千克的問題,都是利用轉化的思想解決數學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就使學生跳出廬山看廬山,轉變問題解雞兔同籠的問題。再比如《圓的認識》一課,學生在尋寶的情境中學完了所有新知後,老師又問:“寶物一定就在以小明左腳為圓心,半徑為3米的圓上嗎?”並在螢幕中出現了半個西瓜,引導學生明確寶物還有可能在小明左腳往下地裡的3米處,並歸納出寶物應該在以小明左腳為球心,半徑為3米的球上。設計多精心、多富有思考性呀!聽到這我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匠心獨運”什麼叫“研究型教師”什麼叫“專家”。因此我思考我們真的要“居高臨下”看教材,遊刃有餘地處理教材,有深度地設計數學問題。

5、課件的使用

專家們就是不一樣要麼不用課件比如《雞兔同籠》,照樣把課講得有聲有色,學生學得輕輕鬆鬆。要麼課件製作的非常好、非常有實用價值,很說明問題,真正起到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作用。如:《圓的認識》這節課,為了使學生認識到圓是最簡單的幾何圖形,只有一條邊。老師花費心思用課件演示在圓中畫正六邊形、逐漸點選鼠標出現正七邊形、正八邊形,直到點到正一千二百多邊形。表面看已經是一個圓了,但老師說明它仍不是一個圓,是由一千二百多條邊組成的。以此客觀地說明了,圓只有一條邊,而且是一條曲線。

再比如《認識釐米》一課,螢幕上呈現出量鉛筆的情境,讓學生根據尺子上的數讀出鉛筆的長度,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有的說是5釐米,有的說是6釐米,教師不急於給出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說說你是怎麼想的,然後用課件演示,有1釐米長的紅色線段從0刻度開始一直跳到刻度5,使學生在具體、形象的課件演示中明確了從0到5裡面有5個1釐米,所以鉛筆的長度是5釐米。就像這樣課件做的並花俏,非常實用,非常說明問題。

6、數學活動的巧妙設計。

聽的這8節數學課中有一位年輕老師,是山東省外國語學校的謝小麗老師,她講的是《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我認為有一個可取之處是她不是讓學生直接拿出學具或生活中的長方體的事物如牙膏盒等物體進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數學活動進行長方體特徵的學習與探究,而是非常大膽地先示範切蘿蔔,切出一個長方體,每切一刀,提出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有關研究長方體特徵的問題,在老師邊操作邊追問中長方體的特徵、各部分名稱水到渠成地學會了。

最後談我聽完數學課的兩點感受:

一是專家們很善於總結且課堂有實效性。例如柏繼明校長總結的手勢輔助數學課堂就非常實用。就像她說的一樣她的學生現在做家長了輔導起孩子來仍用這種方法。手一伸非常說明問題,非常實用、見效,由此可見我們老師都要不斷地學習和總結好的方法,讓數學課堂簡單起來,生活化、趣味化。

二是上課老師中男老師多,而且都是年長的男老師,其中一位北京市宣武區劉德武老師講的是一年、二年的數學課,一節為一年級的《認識釐米》感受也是循循善誘,很可親,一節為二年級的休閒課《從天壇說到九》感受到一位非常有心的數學老師捨得花費自己的時間研究不在考試範圍內的數學問題,值得花費學生的時間,不做大量的練習,而是真真切切地、踏踏實實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我對劉老師十分欽佩。

在我從北京學習回來後,上網又看了有關專家的相關教學資料,覺得華應龍老師提出的“給數學教師的十點建議”很好,現在推薦給大家:

1、居高臨下駕馭教材

2、每天5分鐘的口算

3、每週1篇數學週記

4、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5、倡導學生個性思維

6、重視學生動手活動

7、多讓學生表達交流

8、合作突出思維碰撞

9、加強少數差生輔導

10、作業設計新穎有效

二、語文課

賈志敏老師執教的《掌聲》一課,我非常喜歡。賈老師雖年紀已高,個別音也讀不好,但課堂上仍堅持範讀,主張朗讀要像平時說話一樣自然,不要裝腔作勢。老師們捨得花時間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讀,認真指導學生讀好每一句話,不厭其煩,而且在讀的過程中不斷樹立學生榜樣,給學生提出努力的目標。

讀得有層次,比如指名讀《掌聲》第一段時,第一遍要求讀得流利,第二遍要求讀得感人,第三遍鼓勵學生背下來。

挖掘課文深,第五段中有這樣一句話,“小英在同學的鼓勵中開始和同學交談、遊戲、甚至還踏進了舞蹈房。”老師問:“‘交談、遊戲、踏進舞蹈房’這幾個詞能不能顛倒?”使學生想像出小英是如何在同學們的掌聲中漸漸自信起來的。

支玉恆《最珍貴的東西》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