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基層審計組織途徑經驗交流

欄目: 經驗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1.96W

國家審計機關,社會審計組織和內部審計機構構成了我國的審計組織體系。目前的審計組織體系,既決定著組織目標的不同,又形成了相互聯絡,相互制約、互不隸屬的架構。特別是《審計法》修訂以後,三者之間的關係發生了重大調整,成為獨立性更強的三個自然板塊。隨著形勢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的需求,國家審計資源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在體制、機構、編制沒有根本變化的情況下,亟需對審計組織體系的審計資源進行整合。有的地方已經開始了大膽的嘗試,但也引起各個層面的非議、爭議和對審計質量和客觀公正的疑慮。既然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禁止,社會又存在客觀需求,就不能由於枝節問題“因噎廢食”,就需要深入探索,勇於和善於創新,以緩解資源和需求的矛盾。從基層審計資源來看,應選擇審計資源整合的主要途徑有三點:

基層審計組織途徑經驗交流

一、統籌是基礎

審計工作具有事物的特殊屬性,是獨立的經濟監督工作,體現著一定的計劃性,隨機性、程式性、規範性、綜合性和經常性。適應社會需求,化解資源壓力,搞好資源配置,超前統籌謀劃就成為第一道關口。從基層審計機關來看,在審計資源整合上是牽頭部門,是主要角色,有必要針對新情況,新特點、新思路做好各項統籌工作。

首先,要從思想認識上統籌。基層審計機關的幹部大多綜合素質不是很高,多年又習慣於審計組的“獨立作戰”,思維方式和審計方式方法仍有一定的侷限性,創新能力顯現不足。即使進行資源整合,也只是內部行為,打破科室界限,在人力使用上統調統配,跳不出既有的工作圈。縱然審計任務日趨加重,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也只能疲於應對,很少考慮聯合社會力量,形成“整體作戰”,這其中也存有多種疑慮因素,導致不能跨前一步。因此,在審計資源整合上,首先要從認識上統籌,敢於解放思想,勇於轉變理念,善於創新思路,敢闖敢試,總結經驗教訓,切實發揮基層審計組織體系的整體功能。

其次,要從計劃管理上統籌。審計工作有著很強的計劃性,需要根據所面臨的內外環境和主客觀要求以及要達到的目標去編制年度審計專案計劃,並儘可能地具體化和量化,充分預期所需要的人力和時間,以便如期完成計劃,便於專案計劃執行情況的考核。但是,隨著審計專案計劃管理科學性要求越來越高,上級審計機關統一組織專案的比重量日漸提升,社會需求和形勢任務無疑將增加審計工作量。因此,基層審計組織體系中的資源整合,國家審計機關要在計劃管理環節上進行統籌,對納入計劃的專案,預定出由整合資源去執行計劃,確保專案計劃順利完成。

再次,要從交辦任務上統籌。修訂後的《審計法》把經濟責任審計納入執法範圍,加上地方黨委、政府越來越重視審計工作,交辦和委託審計俱增。這種受託審計體現著隨機性,集中性和時限性,往往難以納入計劃,影響著既有計劃的安排,資源和任務的矛盾更加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在資源整合上,要針對交辦任務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整合統籌,做到總攬全域性,把握整合資源在執行任務上的重點,統籌安排,有序進行,形成合力,使交辦任務按照委託方的意圖順利完成,做到既對上負責又對下負責,原則性與創造性統一,既兼顧任務完成,又鍛鍊隊伍。

二、整合是關鍵

基層審計組織體系資源整合,說到底主要是人力資源整合。人是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決定性因素。整合質量高不高、人的積極性大不大,決定著審計專案能否質量最大化。各基層審計機關情況不一樣,其他審計人力資源素質有差異,在資源整合的措施上將會各有不同,但最主要的要分兩步走,即整合後的審前準備階段和專案實施階段。

審前準備階段,重要的是做到三個統一。一是統一人力資源整合。由基層國家審計機關承擔整合任務,制定整合方案,落實整合措施。不僅在內部資源上有力整合,而且在社會資源整合時嚴格把關,做到既有服從性和創造性,又能從區域性工作和大局工作出發,還要兼顧眼前工作和長遠打算。二是統一審計工作要求。在人力資源整合後,由國家審計機關對審計組提出統一的明確要求,從審計方案的編制,審前調查,審計專案的實施等審計程式,都要圍繞審計目標提出要求,縮短時間,提高效率。三是統一審計質量目標。由於新的組合,必須從嚴要求審計質量,盡最大努力降低審計風險。同時,嚴格遵守審計職業道德和審計紀律,建設和諧審計組,激勵在審計質量上有一個高起點的目標追求。

在人力資源整合後的審計方式方法上,既可以多形式運作,又可以在實踐中大膽創新。在初始階段,可以採取以下形式:

一是實行分審。主要是相對社會審計組織整合人員而言。對有一定審計能力又能獨立執行審計任務的社會審計組織整合人員,實行才取其長,用當其宜的做法,讓其獨立承擔審計專案,各自組成審計組分別實施審計。這種方式利於配合,提高效率。

二是實行協審。將審計機關、社會審計整合的人力實行搭配重組,由審計機關的人員擔任主審,唱好主角,社會審計人員進行協審,優勢互補,可以及時地選準突破點,找準結合點,踏準落腳點,減少分審後再度核查的麻煩,降低不必要的審計風險。

三是實行輔審。考慮到內部審計職能的差別和熟悉內部情況的實際,單獨行使審計有一定難度,可以在資源整合後為審計人員輔審。一方面,可向審計人員詳盡地介紹情況,使工作儘快切入。另一方面,在審計過程中,可向審計幹部學習審計業務,提高水平。再一方面,審計人員可藉助內審成果,突出重點地審計,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此外,審計資源整合要兼顧各方的利益和非人力資源資本的分配關係,充分調動整合各方的積極性。

三、質量是重點

基層審計組織體系的資源整合,是應對人手少,任務重的一項措施,是新時期新形勢下的一種審計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廉政建設及對權力執行的監督制約。因此,審計資源整合後,要把工作重點放在保證審計質量和服務水平上。作為推行審計資源整合的基層國家審計機關,在資源整合後,針對審計質量問題,應注意把好“三關”:

其一是把好審前檢查關。不論是哪種形式的組合審計,都要對方案的制定與修改、審計調查與對被審計單位情況的瞭解、初步執行分析、重要性水平和風險評估以及審計通知書等審前準備的質量進行檢查和把關,防止出現紕漏影響實際操作和審計質量,以此打好基礎,保障專案合規進行。

其二是把好實事求是關。事實是審計質量的前提,能否實事求是,是衡量審計質量的標誌。因此,審計機關要對審計組把好實事求是關。檢查是否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履行程式、調查取證、資料計算、保守祕密等,通過加強複核和查驗,以求真務實的態度提高審計質量,向社會作出滿意的交待。

其三是把好客觀公正關。資源整合審計的重心依然是客觀公正,通過審計評價和建議,實現審計的最終目的,以終端產品實行優質服務。審計機關要基於這一目標認真把好客觀公正關,以應有的審計質量和服務水平回答來自各方面的疑問,以利於繼續推行審計資源整合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