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縣農業局發展現代農業的情況彙報

欄目: 工作彙報 / 釋出於: / 人氣:3.01W

加強現代農業建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關於發展現代農業的調研與思考

縣農業局發展現代農業的情況彙報

今年以來,全縣圍繞農民增收主題,堅持以中央一號檔案精神為指標,將建設現代農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貫穿於種植業工作始終,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創新工作思路,強化為農服務,狠抓措施到位,全力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為增創現代農業新優勢、促進現代農業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將我縣發展現代農業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現狀

XX年全縣高效農業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全縣高效種植業種植面積15.8萬畝,比上年新增2萬畝,形成了高效農業規模基地15個,其中設施蔬菜規模基地8個。建成“一村一品”專業村12個。全縣高效農業工作特點是:

1、設施高效農業發展速度快。以設施蔬菜為代表的高效農業種植基地新建7個,分別為公興鎮大棚西瓜基地,楊集鎮大棚西瓜、冬瓜基地,益林鎮大棚蔬菜基地,陳集鎮大棚蔬菜基地,羅橋鎮大棚蔬菜基地,東溝鎮大棚番茄基地,板湖鎮大棚西芹基地。大棚蔬菜基地新增面積達XX畝。

2、高效規模基地建設規模大。新建的高效規模農業基地連片面積超1000畝以上有10個,分別是公興、楊集、羅橋鎮的荷藕基地,板湖鎮的西芹基地,古河鎮的西蘭花基地,三灶、合利鎮的芡實基地,公興、羅橋、益林鎮的大棚蔬菜基地等。

3、高效規模基地種植效益高。全縣高效規模基地平均種植純效益3525元/畝,其中設施蔬菜基地平均純效益5145元/畝。

二、存在問題

1、設施農業所佔比重偏低。全縣大棚蔬菜實際種植面積1.03萬畝,僅佔耕地總面積的0.79%。反觀外地,壽光常年固定蔬菜面積為40.05萬畝,其中各種蔬菜大棚達34.95萬畝。鹽城最高的東臺大棚蔬菜面積達39萬畝次,設施蔬菜發展勢頭強勁,幾乎每個村都能看到百畝以上的規模基地。

2、產業結構調整較為滯後。種植業仍以糧棉油為主,糧食麵積171.37萬畝,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81.1%,而蔬菜和特經作物種植面積不到11.7%。稻麥輪作居多,畝收益在700元左右,遠遠低於XX元的高效農業標準。糧棉油佔我縣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只有78.6%,但卻佔有了五分之四的土地資源。

3、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目前,全縣從事糧、棉、油等傳統農產品加工企業佔絕大多數,銷售收入超千萬元的大型龍頭企業大都是從事糧、棉、油加工的。這些企業還僅停留在農產品初級加工上,產品附加值不高,和農民增收的關聯度不高,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能力不強。我縣蔬菜產業加工龍頭企業數量雖然較多,但規模偏小,與高效農業基地規模發展還不能配套,加之銷售體系不健全,許多蔬菜品種的種植規模一但發展到較大規模時,就會造成產品的過剩。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嚴重製約了高效農業規模化的發展。

4、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化程度不高。目前全縣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還處於始發階段,規範化程度低,發展會員少,聯結較為鬆散,組織的實力和帶動力不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吸收入社農民3萬多人,相對於我縣眾多的農業人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覆蓋率還比較低。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在市場競爭中沒有優勢,制約著高效農業規模化的發展。

三、制約因素

1、來自現行土地政策的制約。土地流轉難度大,往往有一些農民自己不願意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也不願意把土地流轉給其他投資主體開發,即使願意流轉,流轉費用也很高,一般每畝流轉費700元左右。農民不肯流轉和高額的土地流轉費嚴重製約了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

2、來自務農勞動者素質的束縛。現代農業技術含量高,對生產者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對產品的定位、市場資訊的瞭解等要求較高。近年來,全縣農村勞動力尤其是有文化知識的中青年農民大規模的外出打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數是那些年紀大、文化低的中老年和婦女。目前,絕大多數本地農村青年已經不再務農,農業從業者大多勞動技能單一,半數以上的人只會種植糧油,對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比較陌生,往往對新生事物帶有牴觸心理。此外,在家種田的老年人和婦女,要他們發展現代農業難上加難。

3、來自市場、自然雙重風險的隱患。農業是“露天工廠”,無論你發展哪種高效專案和產業,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近幾年龍捲風、強暴雨等災害性氣候頻發和病蟲草害重發,不同程度上導致大棚蔬菜、特種經濟作物減產減收,就是明顯的例證。與此同時,發展現代高效農業還會遇到市場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如何準確把握市場走勢,提高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規避市場、自然雙重風險,顯得尤為重要。

4、來自農業基礎設施與現代農業發展不相配套的制約。路、橋、水系等農業基礎設施硬體發展與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特別是水利建設較為落後,降低了農業的防災、抗災能力。

四、發展思路

XX年種植業工作的核心是開發冬季農業,打造“兩園一區”,著力在冬季農業開發、規模特色產業、生態興農、搞活農產品加工流通等方面加以推進。

1、創新種植模式,開發冬季農業。今年秋播,在佈局上要縮糧擴菜拓經,大力開發冬季農業,種植方法上要創新模式。擴大設施栽培和特經作物種植面積。一是以設施蔬菜為重點,大力發展早春設施蔬菜和秋延後蔬菜。主要以大棚蕃茄與水稻輪作,大棚西瓜—辣椒—秋延後芹菜三茬栽培,大棚黃瓜與甘藍(胡蘿蔔)輪作,大棚菜豆與辣椒輪作為主要模式。二是大力發展耐寒蔬菜。重點發展大蒜、萵苣、洋蔥等蔬菜品種,以大蒜與菜用玉米輪作,萵苣與水稻輪作,洋蔥與黃瓜(辣椒)輪作等為主要模式。三是利用冬閒季節的水稻秧池,提高冬季土地產出率,以利用水稻秧池為重點,發展青蒜、菠菜、芫荽等蔬菜品種。

2、調活作物佈局,發展規模農業。今年秋播佈局將力爭調減三麥面積15萬畝,為高效農業發展騰出更大的空間。XX年,各鎮新建一個千畝連片高效種植業基地,一個百座連片大棚基地,各村新建一個百畝示範方。大力推進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建設,擴大優勢特色產業規模,培育特色鎮和專業村。重點抓好羅橋加工蔬菜、公興大棚西瓜、楊集荷藕、板湖西芹、羊寨林果、蘆蒲蘆筍、合利芡實、益林菜豆、陳集大棚蔬菜、施莊蕃茄等特色產業建設。依託各地區域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帶狀經濟,打造一批高效農業經濟帶:西南地區重點培植出口加工蔬菜產業帶。充分利用砂質壤土、蔬菜加工企業多的優勢,種植胡蘿蔔、黃瓜、甘藍、香蔥、蘆筍等蔬菜品種;沿蕩、低窪地區重點培植水生蔬菜產業帶。充分利用水源充足的優勢,種植荷藕、慈姑、芡實等水生蔬菜品種;城郊周邊、國道、省道沿線地區重點培植應市蔬菜產業帶。充分利用城郊蔬菜市場消費量大、交通便利的優勢,種植設施反季節蔬菜和露地蔬菜,可發展種植韭菜、青菜、番茄、辣椒、西瓜等蔬菜品種;棉花產區重點培植高效立體種植產業帶。發展棉田立體種植,提高種植效益,主要種植棉田套種西瓜、芝麻等;沿廢黃河高亢地區重點培植林果和高效“四青”雜糧種植產業帶。充分利用地勢高亢的優勢,種植優質蘋果、梨及青食玉米、青食大豆、青食花生、青食甘薯等雜糧品種。傳統的商品糧生產區也積極推廣高效品種和高效模式。

3、提升生產水平,發展生態農業。一是加強科研開發應用。圍繞新品種選育、農產品質量控制、病蟲害綜合防治、資源高效利用、農業生態環境、農業迴圈經濟等關鍵領域、關鍵環節,整合資源、組織力量,積極組織科技攻關,建立起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種苗繁育體系和技術推廣體系,為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大力推廣新黑田五寸三紅胡蘿蔔、興化香蔥、京豐苞菜、美國蘆筍、惠蘭西瓜、早春紅玉西瓜等高效名優蔬菜品種。今年秋播在堅持適期適量播種的前提下,做到深耕深旋土壤,推廣配方施肥技術,遏止土壤性狀的惡化趨勢和雜稻的快速蔓延,防止灰飛蝨集中越冬,盡力避免“雙免雙套”。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建設。認真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加強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稻、麥)標準化基地建設,加快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加強農藥、化肥、種子等投入品管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耕地保護,落實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耕地質量。三是加快農業觀光園和示範園建設。整合施莊鎮水鄉旅遊資源,構建生態觀光農業示範園,滿足城鄉居民迴歸自然、休閒娛樂和體驗農耕文化需求,增加農民旅遊收入。新溝現代農業示範園要全面提升形象,引進現代農業的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機械,提高種養水平,增強示範園區的科技示範和輻射帶動能力。

4、搞活加工流通,實現產銷銜接。一是打造農產品加工園。圍繞小麥、水稻、出口加工蔬菜等優勢特色產業,開展農業招商引資,建設東益農產品加工園。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自主創新,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二是加快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做大規模、增強實力、打響品牌、形成特色,採取聯合、合作等方式,培育一批骨幹型、出口型、成長型重點加工龍頭企業,提高龍頭企業對農產品資源的消化能力、對農戶的帶動能力和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三是促進農產品出口。認真組織實施農產品出口振興計劃,指導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大力推進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農產品出口促銷、農產品出口品牌培育、農產品出口行業協會培育,提高農業外向化水平。

五、推進措施

1、加大投入。縣、鎮兩級在實施好“一免三補”和農資綜合補貼的基礎上,加大財政對高效農業的投入力度,用足、用好支農打包資金,充分發揮“打包”資金的使用效益。金融部門加大信貸支農力度,縣農村合作銀行進一步完善農戶小額貸款、聯保貸款、扶貧貸款制度,積極推廣小企業信用貸款和小企業聯保貸款試點經驗,加大對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信貸支援力度;農發行積極開拓信貸支農範圍,支援現代農業發展;農業銀行等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也繼續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入,明確縣域內金融機構新增存款投放當地的比例,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資金互助合作,真正使之成為農民自己的草根銀行。大力推行農業保險,為農業發展消除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引資,不斷完善投資政策和投入方式,著力打造最為優惠的農業投資區,吸引外資、工商資本、民間資本投資阜寧農業,掛靠大集團、大龍頭,對接大城市、大市場,招引大老闆、大專家開發我縣農業。

2、市場開拓。引導發展農民經紀人和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重點建成一批省“四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進入市場的能力,為農民提供產、加、銷各環節的服務;強化企農利益聯結,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經營模式,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發展訂單生產,保護價收購;進一步加強縣內農產品貿易市場、批發市場、超市的建設與完善,積極開發利用網上銷售、物流配送、訂單銷售、外辦市場、外設視窗等現代營銷手段,搞活本地農產品流通銷售。

3、優化服務。充分發揮部門職能,為廣大農民投資創業、發展生產提供及時、便捷、周到的服務。一是積極推進土地適度流轉,為高效規模農業發展解除土地制約,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保證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利的基礎上,探索多種土地流轉形式,引導農民圍繞農業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和高效規模農業專案開展土地股份合作,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二是提供農業資訊服務,實施農業資訊的“四電一報”工程建設,構建現代農業資訊服務平臺,努力為廣大農民創業找門路、生產找問題、農產品找市場。三是加強科技服務,培訓現代農民。大力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深入農戶田頭,開展農業技術服務,對重點農業專案農技部門要委派得力人員全程跟蹤服務。大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XX年培訓人次3萬人以上。四是強化農資市場監管,聯合工商、質監、物價等部門,深入開展打假護農專項行動,確保廣大農民用上放心種、放心肥和放心藥,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五是組織幫扶服務,各部門年內都掛鉤到鎮,幫扶新建一個千畝連片高效種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