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全民資訊化發展總彙

欄目: 工作彙報 / 釋出於: / 人氣:1.7W

省資訊產業廳副廳長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等領導多次專程到區調研資訊化; 市政府在7月18日和10月26日召開的全市深化電子政務建設暨推進網上審批工作的動員大會上,區的資訊化發展得到省、市領導的肯定。區作為全市縣區先進單位在大會上進行了典型發言;省資訊辦於8月份將我區列為 省縣(區)級政務資訊資源整合試點區,申報國家級試點區正在進行中。現就全年工作總結如下:

全民資訊化發展總彙

一、區資訊辦在區委、政府和市政府辦公廳的領導下, 年。緊緊圍繞我區 年跨越式發展的奮鬥目標,認真貫徹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電子政務建設方針和 市電子政務建設任務佈置,根據“統籌規劃、資源共享、重點突破、深化應用”原則,以電子政務建設為重點,以政務資訊資源整合利用為突破,積極推動資訊科技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使我區資訊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卓有效果,軟硬體環境大大改善,電子政務框架體系基本建成,資訊平安保證措施進一步加強,企業資訊化、電子商務初步形成,社群、農村資訊化穩步推進,社會公共領域資訊化效果顯著。

(一)加強領導,完善資訊化工作機制和考核機制。

為全面推動我區資訊化發展,今年8月調整了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在原有政府機關組成的領導小組基礎上,將區黨委、人大、政協全部列入領導小組,並將電子政務績效考核機制納入政府績效目標考核。從資訊化組織建設、資訊化制度建設、資訊公開、政務公開、網路安全、資訊化培訓、部門網站建設、地理資訊採集、網上審批與服務項流程優化、資料資源調查、公眾評議等10個方面制定了電子政務目標考評細則,以督促完善電子建設任務為目的,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年先後出臺了區委辦、政府辦《關於進一步加強網路管理的通知》(上辦[ ]1號)、《 市 區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網上審批工作的通知》(上政文[ ]74號)、《 市 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建立稅源經濟體系資訊報送制度的通知》(上政辦[ ]66號)等規定,有效的促進了機關資訊化工作規範管理。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資訊產業發展

一是資訊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是資訊化發展的支撐,XX年我們圍繞深化應用的需要,統籌規劃,完善我區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新鋪光纖192芯公里,新建機站 16個。目前,全區公用通訊光纜線路長度達到25000芯公里,全區所有鄉鎮、辦事處光纜通達率100 % ;局用電話交換機容量達到6萬門,移動基站274個,覆蓋率達到95%;覆蓋全區的公用分組資料交換網、公用數字資料網、公用幀中繼網等基礎資料通訊網和計算機網際網路、電子政務網、公眾多媒體通訊網進一步完善,網際網路使用者累計達到1.7萬戶,家庭電腦擁有率38.2臺/百人,全區所有行政事業單位接入電子政務網路,機關工作人員人均1.3臺電腦;電話使用者總數達15.83萬戶,其中,固定電話使用者6.6萬戶,行動電話使用者9.23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158部/百人戶;廣播覆蓋率達98% ,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7% ,開發了數字機頂盒業務,傳輸數字節目109套,有線電視網路總長120公里,形成覆蓋大部分城鄉的廣播電視網體系。

二是資訊服務業發展良好,目前我區共有5家資訊傳輸服務業運營商和56家it服務業工商戶,為城鄉居民提供行動電話、固定電話、計算機上網等服務,方便群眾生活。 年我區資訊服務業營業收入預計達到1.2億元,實現20%的增長,資訊服務業對本區經濟的貢獻持續增強,三產服務業地位得到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增強,資訊網路成為市民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工具。

(三)深化應用,電子政務發展迅速。

年我區的電子政務建設以加強政府公共管理、提高政府行政績效、改善政府公共服務質量為目標,以提高應用水平為重點,以政務資訊資源整合、開發、利用為主線,堅持資訊共享與保障資訊保安相結合,積極利用資訊化手段創新政務服務新模式,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

1、完善基礎設施,加強電子政務網路建設。

為進一步規範和完善我區的電子政務網路,我區於XX年底啟動的電子政務網一期專案建設,於 年9月3日完成了該專案的驗收工作。該專案依託公共光纖通訊資源,建成了我區內外網物理隔離的電子政務網路,覆蓋全區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和18個社群,並延伸到5個近郊村。截至目前,共接入45個資訊點,安裝47臺內網交換機和80臺外網交換機,內網接入計算機244臺,外網接入計算機1287臺,形成上連市政府機關辦公網,橫向連線區直各單位,縱向延伸到社群、農村的三級網路叢集。

我們在“十二金”工程建設的基礎上,本著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原則,完成了國稅、地稅、工商、人勞、財政、計生、統計等專網與政府網路的互聯互通;新建醫保網、農村合作醫療網、公安社群監控網等行業專網。截至目前我區共有20個行業專網,已形成行業專網縱向延伸到社群、農村,橫向拓展到政府網路的立體網路叢集。

2、加強資訊保安體系建設,增強資訊保安保障能力

為保障全區網路安全和資料安全,提高網路攻擊、病毒入侵的防範能力和資訊失、洩密的檢查發現能力, 年建立了功能完善的網路安全管理體系,部署了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漏洞掃描系統、業務網審計系統、vpn、ips、安全隔離與資訊交換等八大安全裝置,並在政務網路內的每臺微機上都安裝了實時的查、殺病毒軟體和網路安全管理軟體,定時查殺病毒和實時進行網路安全監控維護,實現了對我區政務網路的實時監控和綜合治理。截至目前,共主動發現病毒11041次,系統脆弱預警2544次,有效預防外來攻擊77次,全年共對政府網路使用部門提供電話服務487人次,現場服務575人次。同時我們還出臺了《進一步加強網路管理規定》、《 市 區網路與資訊應急預案》等相關規定,建立健全了《 區機房管理制度制度》等一系列內部管理制度,定期在機關辦公網上進行安全通報和預警通報,在網路及資訊保安管理方面做到事事有章可循,處處有法可依,人人有責任、有義務確保全區網路和資訊系統的安全。市保密局有關領導和專家在調研我區電子政務網後,一致認為我區非涉密電子政務網的已達到涉密電子政務網的安全等級。11月底,省委辦公廳資訊管理處領導到我區調研,給以高度評價。

3、完善網站功能,加大政務公開力度。

圍繞社會公眾和企事業單位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認真貫徹資訊公開規定,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進一步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切實增強政府網站的服務性、可讀性和互動性。一是在網站顯著位置設定了“ 督查”、“幹部任免”、“收費公示”、“公開服務承諾”等欄目6個,進一步加大政務資訊公開力度;二是增加了“嘉賓訪談”、“線上調查”、“政府問卷”等形式多樣的互動欄目,定期邀請區領導和區屬各部門領導就當前的熱點問題、民生問題等話題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開播到目前共製作8期,收集各類資訊118條,群眾的難點、熱點問題轉區長電話27條,進一步加強了政府與公眾的溝通和服務。製作了政府質量管理有獎徵答和XX年政府十件實事專案徵集等意見徵集型網頁,拓寬群眾參政議政的渠道,保證人民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為政府和市民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三是相繼開闢 “ 英才”、“推進23個重點專案”、“紀念檔案法頒佈20週年”、“千百十文明和諧家庭評選”、“法制宣傳日”等專題網頁6個,充分發揮網路的媒體宣傳效應;四是指導各單位建立二級網站,先後製作了“僑務工作網、 英才網、網上黨校”等4個二級子網站; 五是對我區機關資訊網和中國· 入口網站進行改版,加強民意徵集、百姓評議和為民服務方面的建設,更多的設定了政府資訊公開、便民查詢、網上辦事、網上審批等一系列旨在為民、為企業服務的欄目。

截止目前,在政府入口網站上共釋出政務新聞、政府檔案、辦事流程、辦事指南、收費標準、表單下載、資訊公開規定、資訊公開指南、政府資訊目錄、各部門資訊目錄、政府公報等資訊52496條,其中釋出動態新聞3076條。 區機關資訊網和中國· 入口網站的改版升級正在進行,預計新年推出。

4、建設協同辦公平臺,全面提升機關辦公效率。

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監管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在依據實用性、可擴充套件性、先進性與相容性、穩定性、安全性、整合性的原則基礎上, 年建設完成了面向全區黨政機關統一的協同辦公平臺,該平臺共有公文管理、印章管理、檔案管理、機關事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政協提案、人大建議、督查督辦、計劃生育管理、個人資訊等17大類85個功能模組,實現機關各部門、群組、個人之間進行檔案、資訊及時傳遞和無紙化辦公。

5、建設網上審批系統,構建服務型政府。

為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府服務績效,今年5月,根據市政府要求和我區的人事變動情況,我們調整了 市 區人民政府網上審批建設領導小組成員,並明確行政服務中心為推廣應用組組長單位,將應用與監督分離出來,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整理出來了36家單位的257個審批事項和35個服務事項的審批服務事項,定製了每個專案的審批環節、審批方式、審批條件以及其他審批規則,在縣區一級首先完成了網上審批系統建設。

該系統實現了在網上受理公眾的各種審批服務事項,所受理申辦材料經過在審批平臺進行審批處理,其結果又反饋給入口網站和辦事視窗,實現了網上諮詢、網上預約、網上申報、業務受理、業務辦理、網上審批以及其他查詢統計功能,並對使用者、組織機構、許可權、資源、審批專案、審批流程等進行管理。同時所有審批業務都通過該系統實行統一管理,為行政審批事務的資訊共享、部門協作和辦事監督創造了有利條件,為政府資源積累提供了基礎。目前,已完成了33個單位業務人員和主管領導培訓16批,近300人次,5個試點審批單位已完成500多個辦件的審批工作,網上審批中心網路和監督平臺已正常執行。

6、整合資源,加強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

為了滿足政府服務公眾和企業事業單位的需求,加強政府各部門間的協同辦公,建立各部門間的資訊共享機制, 年,我們將資源整合平臺建設作為電子政務的重點。通過對黨政機關公共服務資訊的整合,建立資料整合、共享、交換平臺,進一步完善資訊共享目錄體系,形成了人口基礎資訊庫、法人單位基礎資訊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資訊庫、巨集觀經濟資料庫四大基礎資料庫和統計、稅務、城市建設、房地產、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教育、科技、衛生、民政、交通等專題資料庫的建設,全區的資料中心初具雛形,目前,資訊資源已入庫413326條,7665258項。

在資料中心的基礎上,以開發利用為目的,建設完成了稅源經濟資訊共享和巨集觀資料分析2個應用平臺;實現了30家單位112條涉稅資訊的整合,入庫資訊達90381條、616162項,並建立了10個數據比對模型,分別就國稅、地稅、工商、技術監督、財政、土地、房管等涉稅資料進行比對,挖掘出在工商登記地稅未註冊855戶,在工商登記國稅未註冊928戶,在地稅註冊工商未登記179戶,在國稅註冊工商未登記178戶,為綜合治稅提供了良好的資料基礎;通過建設完成了巨集觀經濟資料庫,已入庫資訊1912條,12354項,實現了對巨集觀指標包括全區主要經濟指標、地方財政收入、稅收完成情況、金融機構信貸情況、各鎮辦主要經濟指標等資訊的展示,為區領導掌握全區的巨集觀經濟情況提供了很好的決策服務作用。同時,實現統計部門的巨集觀經濟資料與各局委提供的統計資料進行比對,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證了統計資料的正確性。

10月,完成《 市 區資訊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和資訊資源目錄體系建設規範制訂,相關配套制度和交換目錄正在徵求意見。資源整合工作初顯成效,為推進政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資訊和智力支援系統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撐。

7、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機關工作人員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資訊化培訓是提高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們在高標準建設網路和協同辦公平臺的同時,落實機關人員的培訓計劃,抓好基礎操作技能、資訊科技和管理、資訊化綜合基礎知識、資訊化專案應用推廣培訓。截至目前,先後面向內部職工、機關工作人員、資訊員、副縣級以上領導、退休老幹部,共組織68個單位、13批次、500餘人次的培訓,使我區機關辦公人員和領導幹部能夠熟練使用協同辦公系統、網上審批系統、資源整合平臺,進一步提高其運用資訊科技資源的能力。

(四)強化制度建設,社群資訊化穩步推進

為保障社群資訊化平臺穩步推進,我辦把政府網路延伸到社群,免費為社群提供政府外網和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在此基礎上,我辦根據社群資訊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出臺了《社群綜合資訊服務平臺管理辦法》,對社群人口基礎資料庫的維護,使用做了更加詳細的要求。在資料維護方面,各社群實現每月對轄區內的出生、死亡、遷移人口做出統計,每月上報統計報表,並時實更新資料庫,截至目前,已入庫人口資訊247852條、6597083項。先後為公安局、民政局、人勞局、教體局等多家單位查詢彙總相關資料13萬餘條。按照分級管理的模式,完成了計生、醫療、就業專網的社群建設,計生、醫療、就業應用系統通過政府網路延伸到社群,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

(五)以人為本,加強農村資訊化建設

農村資訊化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我辦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管理、資源共享"的原則,把農村資訊化建設作為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進行規劃實施。一是積極協調相關單位,加強農村資訊基礎設施,在近郊村實現了光纖入村,寬頻入戶,農戶上網率已經達到24.3%,村委會計算機擁有率已經達到90%,村辦企業上網率達90%;二是制定了《 市 區資訊化示範村標準》,對資訊化示範村建設明確了目標任務進行了指導,對全年資訊化建設的實施時間、步驟進行了合理規劃,保證了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三是按照“試點先行、分步推進”的原則,確定郊段村為資訊化示範村,協助郊段村組建了我區第一個農村資訊服務站,極大地改善村資訊化條件,為村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四是策劃製作了農村資訊化網站,開通了首個"農戶家園",實現了村務公開等資訊化管理,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五是農村黨員先進性教育網已經全面覆蓋各村鎮;六是制定了以現有入口網站、辦公系統和資源整合系統為基礎,向鎮辦和農村延伸的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方案。

(六)加強引導,企業資訊化、電子商務穩步發展。

大力發展企業資訊化和電子商務對於推進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結構、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辦按照“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的原則,大力引導推進企業資訊化和電子商務發展。目前我區規模以上企業已經全部連線網際網路,上網覆蓋率已經達到95%,50餘家企業建立了網站,開展品牌宣傳,部分網站擁有簡易的b/c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發展初現雛形。大多企業資訊化工作已從簡單的資料處理發展到企業資源管理的系統化,部分大型企業已使用了辦公自動化系統(oa);我區骨幹閥門企業將計算機技術、數控技術應用到研製和生產過程中,實現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程(cae)、計算機輔助工藝計劃(capp)、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計算機生產過程集散控制(dcs)等系統,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產品檔次,調整了區域產業結構,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提升企業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幫助企業實現低成本開拓市場。

(七)完善內部管理,加強隊伍建設

我辦對內加強思想政治學習,以建設政府質量管理體系和學習xx大精神為契機,著力打造效能型機關組織文化建設,構建健康向上的機關文化,不斷提升工作人員思想政治水平;二是加強與省、市計算機專家的溝通交流,不斷提高業務技術水平;三是完善內部制度,形成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十項制度、保密制度、值班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機房管理制度、計算機管理制度、病毒防範制度和網路與資訊保安應急預案等為具體內容的內控制度,培養工作人員嚴謹求實的自律意識。

二、存在的問題

我區資訊化建設還處於初級階段,資訊化工作開展不平衡,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是資訊化建設還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部門資訊化機制沒有健全,配合不到位,協調工作機制落實難;二是部分資訊化專案沒有經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科學論證,低水平重複建設和不符合規範標準的專案盲目上馬,浪費了政府行政資源,資訊保安存在隱患問題,規範管理也造成一定困難;三是資訊共享機制不完善,個別單位工作落實不好,影響全區資訊化專案建設進展,一部分單位資訊員配備素質相對較低,個別單位人員變動頻繁,基礎工作和基本應用有障礙,不能適應資訊化工作需要;四是資訊報送、稽核機制有待完善,部分單位對資訊公開和釋出重視不夠或不按要求,釋出的資訊格式不符合要求,導致資訊稽核通過量縮減,政府入口網站的資訊量同比增長有所降低。五是政府網站作為政府聯結公眾的橋樑,通過互動欄目收集百姓意見和建議,尚沒有建立綠色通道,流轉不暢通,與相關部門和監督、協調部門配合還不到位,使有些問題不能得到及時回答和解決;六是面向公眾和社會的資訊化程度相對較低,尤其在電子商務、公眾服務領域亟待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