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鄉村新變化社會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8.64K

一、移民背景

鄉村新變化社會調查報告

當全國的“八七”扶貧攻堅戰號角吹響以後,在廣西中北部偏西的地方———都安瑤族自治縣還有一半的人還尚未解決溫飽問題,要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解決這個問題,對於頑強的都安人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壓力。站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的人們冥思苦想,決策者們也憚思極慮,最後上下達成共識。貧窮的根源在於缺乏土地,要全面解決溫飽問題,必須把一部分貧困群眾搬遷出去。

於是,都安人把目光盯上了國土面積居廣西第五、河池第一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那裡有尚未開發的土地,那裡有六七十年代從都安逃難出去的自發搬遷群眾,這些自發移民已和當地群眾融為一體,生活水平居中偏上。都安人一看到希望,說幹就幹,決定採取政府行為移民環江。要搬遷成千上萬的人,談何容易,地、縣、領導慎之又慎,為慎重起見,1993年第一次移民時只安排XX人。據統計,到XX年,在環江的都安人已達8萬人之多,在他們當中,有經商定居的,有部隊專業的,有大學畢業分配的,有參加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後就地安置的,有組織調動的,絕大多數則是從60年代至90年代自發和政府組織異地安置到環江安家落戶的。

二、移民安置場發展現狀

(一)基本現狀

從1993年都安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組織移民開始,都安人更加堅信異地安置是扶貧攻堅的一條重要途徑。1996年便開始籌劃大規模移民環江,計劃用三年時間內完成4萬到5萬人的搬遷任務。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及得到廣東省的對口幫扶下,1997年、1998年和1999年又分別搬遷貧困群眾3500人、11000人和30000人到環江安置,4萬多移民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當年就基本解決溫飽的目標;第二、三年戶戶基本上建成磚瓦結構或鋼混結構的穩固住房;第四、五年就全面完成水、電、路、學校、衛生室和坡改梯地的任務,且看下列一組數字:

① 修建通往鄉村道路76條,共320多公里,140多個居民點都通了路。

② 新建成水櫃池1190個,總容量119556立方米,建成引水管道16公里,人畜飲水基本得到解決,同時解決了部分農田灌溉用水問題。

③ 新建成學校35所,校舍為鋼混結構或磚瓦結構,引進大批鄉村教師,適齡兒童上學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④ 新建成衛生室25所,基本解決移民的看病問題。

⑤ 架通交壓輸電線路160公里,低壓輸電線路330公里,基本解決移民生產和生活用電。

⑥ 新建成沼氣池1100多座,每2個農戶當中就有1戶擁有沼氣池,且每年數量都在增加。

⑦ 坡地荒坡改為梯地5.3多萬畝,人均擁有1.5畝以上的平臺地。據研究人員對移民地的地質地貌分析:移民地地貌破碎,土地以坡地為主,但有相當量可開墾利用的土地;土壤主要為紅壤,土壤剖面發育良好,土壤質地和結構尚可,有機質和氮含量相對豐富,但磷、鉀缺乏,土壤酸度大;植被以先鋒植物為主。最能吸引都安人的則是移民地擁有相當一大片的黑而薄的風化土壤,且很少含沙石,一坡緩著一坡,非常壯觀。

從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看的出都安移民之勤奮程度,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援和幫助。而最令人動容的則是毛南山鄉人民能夠團結來自都安的各族人民,他們這種胸襟坦蕩、海納百川的精神,使環江民族團結形成良好的局面。

(二)已取得的成就

(1)以縣黨委、政府帶頭,落實好移民異地安置政策,加快基礎設施大會戰,其主要表現在:

① 徵收當地多餘的農田、牧場及荒地荒坡,分田分地,保證移民們的耕地需求。

② 修建通往各個鄉鎮的鄉村公路70多條共320公里,保證村屯通路,並適當修好通往農田的道路。

③ 經過一系列的電改後,村民用電得到有效保障,並儘量滿足村民的用電需求。

④ 在安居建房方面,上級政府撥款給移民每戶不少於XX元,主要用於建房買料,並提供大米、油鹽、化肥等相當多的物質生產生活資料。

⑤ 在移民安置補貼方面力求到位,落到實處。

⑥ 林場建設方面初見成效,已建成愛山、黃冕等多個大規模林場,同時政府大力撥款為村民建起了沼氣池,這樣一來既減輕了農民們對水源林的用柴壓力,又配合了上級政府的環保工作

⑦ 從1997年到XX年等XX年時間,基本上完成了坡改梯建設的任務,不斷整治丘地,修建坡梯,有利於保持水土和肥力。

(2)鄉村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辦學現狀力求切合實際。

(3)牢牢把握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努力發展特色農業,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甘蔗、玉米、水稻等種植業,農業發展初具規模。同時加快長白豬的繁殖養殖業,根據當地市場需求,適當地發展水牛、菜牛、山羊、馬等畜牧業。

(4)移民的遷入,帶動本地,特別是激活了環江各鄉鎮企業的發展,拉動了鄉鎮市場經濟,繁榮了交通沿線的各村莊。

(5)兩種民俗地域文化趨向於融合。

(6)經過XX年的艱苦創業,都安人移民環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都安人對土地的強烈需求,化解了人多地少、人地關係高度緊張的矛盾局面。

(7)民族團結,在發展前進中鞏固。

在環江境內,不管是毛南族,還是苗族、瑤族群眾,他們除了會講母語以外,大都會講壯、漢語。長期以來,毛南族人民和壯、漢、瑤、苗等各族人民長期和睦相處,相互通婚、相互融合,形同一家人。8萬移民進來以後,政府採取多種方式協調好當地農民與移民之間的關係。針對“移民小聚居,與當地農民大雜居”的特點,政府組織移民與當地村民共建家園,使他們形成了“同走一條路,同飲一井水”的利益共存關係,促進了團結。政府還幫助移民發展種蔗、種桑養蠶等家庭經濟專案,組織他們勞務輸出,使他們儘快富起來,從而消除因貧富懸殊而產生隔閡。同時,在處理問題時,公平公正,沒有傾斜當地農民,使移民有如在家鄉的感覺。據統計,從XX年到現在,環江當地農民與移民共同實施基礎設施等合作專案和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就有100多次(個),參加人員達10萬餘人次,境內沒有因移民與當地農民磨擦而發生的重大案件。

(8)以晒穀嶺異地安置場為例項的10週年移民模範場,農民收入不斷提高,溫飽問題早已解決,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晒穀嶺異地安置場位於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思恩鎮城南社群,建於1999年,204戶1010名瑤族移民全部來自都安瑤族自治縣貧困的大石山區。因為我有幾個親戚移民到那裡,今年暑期回家時有幸能拜訪到他們。XX年7月25日,我又一次來到了晒穀嶺,那裡面貌煥然一新,比5年前漂亮多了,眼前的景象簡直讓我刮目相看:一排排整齊的桉樹林環繞著這個美麗的村莊,水泥路連通到了各家各戶,學校有標準的籃球場,整潔華麗的教學大樓和演戲大舞臺。在甘蔗地裡,不時可見蔗農們忙碌給甘蔗施肥的身影。在玉米地裡,農民們正樂呵呵地整收著玉米。據親戚介紹,現在照明電網拉到了每家堂屋,甘泉管引到了每戶水缸裡,房屋高度和巷道尺度基本統一設計建造,房前屋後的綠化、美化和淨化整齊劃一。XX年過去了,飢餓的感覺已經在親戚的腦海裡逐漸模糊。他們靠著勤勞的雙手,晒穀嶺的每一戶人家都住上了磚瓦結構房,有了固定電話和手機,最近又添置了農用車和摩托車。據當地的村委介紹,XX年移民人均純收入已達2200元,80%的農戶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三)移民安置場還存在突出的問題

(1)貧困現象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現有:

① 少部分移民蓋起了平頂房,大部分移民住進了磚瓦房,茅草屋遍佈各個移民安置場。

② 農民整體收入和個人收入不夠多,與本地人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③ 投入多產出少已經成為移民的心頭之痛,特別是近期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化肥農藥價格猛漲,嚴重地影響著移民的生產和再生產。

(2)飲水問題拯待解決,一些移民安置場相互爭奪水源十分嚴重。以環江縣長美鄉的東合安置場為例,當地水源非常短缺,人畜家禽飲水得不到有效保障。雖然在每個移民點建起了一至三個水池,但在其施工的過程中嚴重偷工減料,從根本上說建起飲水工程就是一種形象工程,特別是到了每年的旱季時,飲水就更加困難,一些移民點因爭奪水源而口槍舌戰,反目成仇,矛盾重重。

(3)亂砍濫伐現象十分嚴重。其主要表現有:荒坡荒地過度放牧及墾植,坡地植被遭到了嚴重破壞,水源林面臨滅頂之災,個別水源出現了斷流現象,每每到了雨季,山洪暴發,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坡地坡改梯燒傷面積迅速擴大,坡地出現了“突頭”的個數持續猛增。

(4)農村醫療體系還沒健全,醫療保健還待完善。主要表現在:

① 移民安置場衛生所不健全,農民就醫看病得不到有效保障,而且鄉鎮衛生所遠離各個移民安置點,村民看病就醫極度不方便。

② 豬瘟病每年都會在每個安置場發生,疫情所到之處,雞犬不留,甚至席捲全場,村民損失慘重,到目前為止豬瘟病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消滅,一旦蔓延,防不勝防。

③ 村民衛生設施不夠好,房屋通常是一屋住人,隔一屋放養家畜,農民衛生意識不高,對疾病的認識不夠。

(5)鄉村教育仍然很落後,教育質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

① 雖然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95%以上,但移民文盲半文盲學生大有人在,就讀高中的學生不多,每個移民安置場平均就讀高中的學生有10來個,接受高等教育的少之亦少,其中東合場有4人,羊建場有3人,晒穀嶺有3人。

② 鄉村教師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為當地教師,在教學上語言障礙常常困擾移民適齡學生,使得移民學生普遍感到不適應,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影響了以後的發展。

③ 農閒時賭博之風盛行,這種好賭之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狀態,據調查,一些國小生和國中生還參與了六合彩等賭博活動,甚至有的乾脆不讀書回家賭博了。

(6)一些移民安置場交通不夠便利,且路途遙遠,移民上街趕集還很困難,路基塌方成片,交通問題嚴重地制約了安置場的經濟發展。

三、針對現狀引出對問題的思考

貧困不是他們的錯,但他們可以改變歷史,都安人是勤勞勇敢的,是不被困難嚇倒的。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他們很少與外界交往,但他們渴望同外面的世界交流。他們雖已移民環江縣,成為名副其實的環江人,但骨子裡還是充滿“雄心征服千層嶺,壯志壓倒萬重山”之氣魄的都安人精神。在其最初的發展階段,肯定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發現有問題就要好好把握去解決問題。

因此我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要千方百計地採取措施提高村民們的收入,優先幫扶特困群眾,鼓勵發展農業,獎勵務農工作有突出的帶頭人,同時要努力發展鄉村教育事業,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大力引進優秀人才,實施教育人才培養“a”計劃,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大力培養適合當地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各類人才。作為來自都安的移民們,在勤勞勇敢的前提下,努力建設好自己的新家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要借鑑附近模範安置場的成功發展經驗,盡力地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並針對問題及原因,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實現共同富裕。

四、總結

在都安大石山區,艱苦惡劣的自然條件曾經給一個“窮”字與當地村民長年相伴。自從1993年開始,河池市委、政府作出了將大石山區特困人口異地安置,幫助其脫貧致富的政策決定。在此之後,環江的毛南族、壯族等同胞敞開胸懷,慷慨讓出了30多萬畝的山坡土地,共接納了來自外縣的移民8萬多人(其中都安人居多),一個本來就不富裕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接納如此多的移民,在全中國絕無僅有!這也是毛南山鄉人民能夠團結各族人民的一個最具說服力的例子。一個世紀的搬遷,一個個創舉,都安群眾真的了不起!他們從大石山區的深山底層,一躍跨入到了小康俱樂部的行列,這個奇蹟應該載入世界反貧困反飢餓的史冊。

回望昨天艱苦的創業路,但願看到今天的富足生活,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學會感恩,學會反思。都安人在祖國成立60週年之際能夠取得如此非凡的成績引以為榮,作為一名來自移民安置場的大學生,我對都安移民的發展之巨大變化感同身受,對生活在環江的都安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身感自豪。當然在現階段安置場發展還面臨許許多多嚴峻的考驗和挑戰,但我相信在河池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及充分發揮都安人的聰明才智,讓“雄心征服千層嶺,壯志壓倒萬重山”的都安精神永遠成為其奮鬥拼搏的一個良好助堆力,在環江的都安人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