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通用14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57W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1

《我們的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珍愛生命》中的第二個主題。本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我們的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它寄託了家人無限期望,知道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懂得珍愛生命。在本課教學中,我依照教學目標設計把這節課分為四大活動板塊: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通用14篇)

活動一開始,就由學生來介紹自己的名字、名字的來歷與含義,這種談話式匯入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很容易調動孩子的參與熱情。由名字引申到本課的主題“我們的生命”。

一、生命的孕育

1、通過觀看錄影、圖片瞭解生命的孕育過程。首先,讓學生觀看胚胎髮育過程的錄影,通過觀看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瞭解生命的孕育過程,感受生命的神奇、偉大。

2、課前探究“交流會”,通過課前採訪瞭解媽媽在懷孕時的感受及家人的付出。讓學生了解我們還在媽媽肚子裡,家人就傾注了這麼多的心血和汗水,所以我們要愛護自己的身體。為了體驗媽媽懷孕時的不便,我在此處設計了孩子親身體驗活動,即讓孩子正面背書包,模擬體驗媽媽懷孕穿鞋、撿東酉等一系列活動,真正讓孩子體會到了媽媽懷我們的時候的不容易,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生命的誕生

1、觀看媽媽生孩子時的場景片段。主要通過課件展示媽媽生孩子時的幾個片段場景,讓學生直觀瞭解到媽媽生產時的痛苦,家人的著急,以及他降臨後帶給大家的快樂。再通過讓孩子說說採訪到的情況,聯絡自身,更深人地感受到他的生命牽扯著無數人的心,要珍愛生命。

三、成長過程

1、生命的見證,利用課件展示學生課前蒐集的資料(為紀念自己誕生家人儲存的孩子嬰兒時期的物品),在快樂分享的氛圍中,學生真實感受到了家人珍藏這些物品,是對孩子愛的表現。

2、通過照片尋找成長的足跡

小遊戲《猜猜他是誰》,一組班上同學嬰幼兒時期的照片展播,孩子們參與的熱情很高。我在孩子們的歡笑中及時引導,要感謝父母為我們記錄這些美好的瞬間。接著分享成長中的第一次,通過交流讓學生再次深深感受到,我們成長中的每一個腳印,都給予了父母、家人的愛。

4、生命中的感動

共同感受一位母親為孩子寫的成長日記,從日記聯絡到自己的生活,尋找生活中那份感動的記憶,交流體會父母、親人對我們的關心與愛護,激發了學生對家人的愛和感謝。

5、展現家人在一起時的美好時光,昇華情感

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課件展現孩子同家人一起的幸福照片,讓學生一起再來體會家人為我們付出的點點滴滴,感受其中那份濃濃的愛!

整節課中,學生積極性很高,人人都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探尋自己的生命和成長曆程。而且在課中觀看有關課件時,學生也能做到主動觀察、交流、思考,而不是一味被動地接受。縱觀全課,學生始終在積極地參與著,活動著,感動著。但在幾次交流活動中,我的評價語言還是不夠及時到位,不能跟隨孩子的思路走,很多孩子的回答很精彩,但我沒能準確抓住,讓它成為亮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2

在教學《品德與社會》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情況,每一次都讓我有所感受。

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在教學《我們的生命》這一課時,瞭解是誰給了我們生命,成長的不易,在課堂有效的牽引學生去思考,然後讓孩子通過交流合作的方法,應該珍惜生命。這一課,我選擇了真真正正地進行一次學生自己的活動,教師只做說明和解釋,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做。

《品德與社會》作為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孩子明白了很多道理,它注重的更多是孩子的品德教育。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3

《我們的生命》這一課通過讓學生在探尋生命孕育、生命成長的過程中,瞭解生命成長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長的快樂。認識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自己的生命承載著家人的愛與期待,更關係著家人的歡樂與幸福,深刻領會“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從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匯入環節以“吃喜面,大家是怎樣為新生兒的誕生慶祝的。”這一以孩子們生活為基礎的話題匯入新課。接著,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出生那一天,自己的家人是怎樣度過的?心情如何?隨著學生爭相回答,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在孩子們情緒高漲之時,我提出:“你是怎樣出生的?”這一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慾,引導學生思考。我利用課件讓學生了解生命孕育的過程,觀看媽媽懷孕時的照片,想一想,媽媽在懷你的時候會想些什麼?當你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爸爸媽媽有些什麼想法、感受和期盼,為了生個聰明健康的寶寶,他們是怎麼做的? 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還未來到世上,家人已經傾注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而且還寄予了很多期望,從而要愛惜自己的生命。

在進行成長過程這一活動前,我佈置學生課前和爸爸媽媽一起回憶:你幾個月長出了第一顆牙齒?幾個月會坐?幾個月會爬?幾個月會走?幾個月會說話?幾歲可以自己吃飯?幾歲上幼兒園?幾歲上一年級?還有你成長中各個階段發生的有趣的事。孩子們參與的熱情很高,紛紛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講給其他同學聽,把自己的照片展示給同學們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我在孩子們的歡笑中及時引導,要感謝父母為我們記錄這些美好的瞬間。通過交流讓學生深深感受到,我們成長中的每一個腳印,都給予了父母、家人的愛。

在學生由衷的發出內心感慨後,讓學生小組討論:想一想,我們的生命僅僅只是屬於我們自己嗎?通過孩子們的交流彙報他們體會到從初生時的嗷嗷啼哭,到張開小嘴牙牙學語,從歪歪扭扭的小腳印,到成為一名國小生,其中凝聚了家人多少的關愛與付出。他們感悟到自己的生命凝結著許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承載著許多人的愛和期望,懂得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要珍愛生命,善待生命,心懷感恩。

為了鞏固所學的內容,提煉本節課的知識點,我讓學生記好學習筆記,並給學生時間記住學習筆記中的內容,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消化,檢測時採用“背一背”的形式,開展小組競賽,給背下來的小組同學加分。學生很喜歡這種比賽形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取知識,同時也促進了小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整節課中,學生積極性很高,人人都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探尋自己的生命和成長曆程。而且在課中觀看有關課件時,學生也能做到主動觀察、交流、思考,而不是一味被動地接受,學生始終在積極地參與著,活動著,感動著。

不足的地方:在學生交流彙報中,我的評價語言還是不夠及時到位,不能跟隨孩子們的思路走,很多孩子的回答很精彩,但我沒能準確抓住,讓它成為亮點。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4

我執教<<>搭石>>這一課,基本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學目標,起到了培養學生語感、發展了學生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激勵了學生髮現美的目的,回顧本課,自始自終我的教學宗旨是營造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產生對語文的情感。

一、 讀中感悟,感悟中讀。

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難點,在課堂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對重點詞語“清波漾漾“、”協調有序“、“人影綽綽“、”理所當然“的體會,品讀,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語文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 注重運用各種語文訓練方法,讓學生積累

如:讓學生在想象“一行 人過搭石動人的畫面”各引導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種怎樣的畫面時,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展開想象培養語言,詞彙的運用。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文,對學生的語言發展極有意義。

三、 以風景統領全文,昇華情感

這篇課文文字簡潔易懂,但期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我讓學生帶著“你從哪幅畫面感受到什麼是美”,靜靜地默讀課文,抓住”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老人及時調整搭石“這四塊內容構勒成四幅畫面,很自然地引導學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作者眼裡為什麼是一道風景。學習最後一段,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教學中我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等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還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及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的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是我們的心中,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四、 教學永遠是一項充滿遺憾的藝術

雖然在預設時考慮周全,但在實施過程中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一堂課下來靜下心思索,感到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

1.課堂中語言表達不是十分自然。

2.教學技巧有些拙劣。

3.由於心中裝著教案,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些走過程。

感謝領導給了我這次展示的機會,以上反思僅是我個人的拙見,希望領導給予批評指正。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5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做到: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是天真無邪、愛憎分明的,充滿著好奇心理。他們感興趣的就會很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反之他們則會不予理睬。本節課中,我以明明和同學們一起參觀為線索,設計了“密碼門”、“密碼鎖”、“握手遊戲”、“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動,各教學環節緊密聯絡了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習數學,並在數學學習中享受著快樂。

2、關注合作,嘗試解決。

在本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不是學生學習的指揮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夥伴,為了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與學生一起構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學”、在解決問題中“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意識,使學生髮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維也更加活躍。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佩佳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進行對比。讓學生張開嘴巴來說說自己的一天,比如雙休日或放假時的一天,通過在什麼時間,佩佳在幹什麼,你在幹什麼的練習說話,讓孩子明白時間一去不復返,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

從教學時的情況看,我覺得“佩佳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的對比這一教學環節十分重要。由於在這一環節,我花大量的時間讓孩子們想象、體會、表達,為後面 揭示文章的中心“失去的一天就是失去了什麼”打下基礎,也使得課後的練筆能夠順利進行。同時經過這樣的對比,也讓學生明白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最後,讓學生把他們收集來的時間名言說出來,好多學生收集到十來條時間名言。相信這些名言會對他們多少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7

作為我校語文組合作教學整體構建的實驗課,我講授了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頤和園》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課後結合董主任的講評,反思如下:

一、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學習,欣賞頤和園的美,感受頤和園的美,培養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與此同時學會默讀課文,學習遣詞造句的準確,體會語句的具體形象,領悟課文的寫作順序,學習並體會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同時我又抓住“仰望——俯視——東眺”這一寫作順序,使學生對於這一部分的寫作順序思路清晰。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根據合作教學整體構建的教學模式,這節課分為五個教學環節:1、明確目標,匯入新課;2、初讀課文,整體掃描;3、自學合作,層層推進;4、總結全文,激發情感;5、交流資料,拓展延伸。

在這一課時中我首先安排了出示本單元知識樹,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再展示本課的知識樹,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然後由複習匯入,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出示自學提綱一,在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再出示自學提綱二,指導學生用讀一讀、議一議的方法分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在分組自學過程中,分別出示相應的自學提綱引領學習。細讀課文時,注重引導學生領悟語句,品味語言美。本文用詞準確,語句優美,從重點詞句內容和表達方式上引導學生探究,使學生體會到,長廊、佛香閣、昆明湖等景物的特點不同,作者描寫的方法也不同。教學過程中安排的兩個拓展練習,旨在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描寫順序,激發學生無盡的想象力,積累優美詞語。在教師總結全文後,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次感知文章的優美語言與寫作順序時,運用配樂朗讀的形式,讀出欣賞、讚美、陶醉的情調,形成情感共鳴。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比較符合整體構建所提倡的整體性原則。

不足之處是對於本節課知識樹的展示僅限於初讀課文後的整體感知,而不是課上根據學生對文字的層層理解動態生成的。

三、對教學效果的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獲,通過小組自學、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交流討論,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在多種觀點的碰撞與交流的體驗中,獲得了閱讀的樂趣,使語文課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課堂上,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引導學生讀懂文字內容,還使學生領悟文字的語言藝術和表達方法,同時還讓學生懂得怎樣運用這些方法去寫作,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一節課下來,留給自己的是太多的思考,我願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在專家的引領下,在同行的幫助下,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不斷創新。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8

《頤和園》全文共有八個自然段,它是一篇說明文,不同於一般的遊記文章,記敘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生動優美,全文如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蘊含著對建造頤和園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讚美,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民族自豪感。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能理清文章的順序,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的方法。

根據語文教學及教材的特點,本著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宗旨,在教學頤和園這一課時,採用了大量與頤和園景點相關的圖片,配以優美的音樂,運用文中的重點詞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並結合開放式、討論式、競賽式等教學方法加強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使課堂呈現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場面。

有幾點做的不錯:

一.在上課之前我大量的查閱了頤和園的有關知識、圖片,並且認真閱讀教材,力求走進文字,感受美,理解美,課上更能遊刃有餘的傳遞美、感染學生體會美。

二.課前,帶領學生實踐去量一量20米,41米,15 0米有多長,使學生頭腦裡建立起數的概念,在教堂中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在吃透教材上下功夫,所謂站的高看的遠,才能更後的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在講授課文第3自然段時我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佛香閣的高,挖掘的較深,使學生髮自內心的感受到佛香閣真高!

四.把學文與學習寫文有機結合。這是一篇非常好的寫景的文章,文章抓住景物的特點、詳略得當,這正是學習寫作的好教材。

當然也有些地方處理的不是很巧妙,因此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9

“角的度量”是課程標準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歷來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著習以為常的心態,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

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後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10

做科學實驗對於學生來說,學會動手要比學習別人已經總結的事實、概念等好得多。因為學會做科學實驗要比學習科學知識本身重要得多,探究過程遠比學習事實重要得多。

科學課程最基本的特點是從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學習活動,以形成對科學進行探究的態度、技能,並從中獲取科學知識。因此,適當的問題是探究的起點,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與怎樣提出問題,就成為我們教師教學的關鍵。只有既適合於學生知識水平及生活實際,又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及生活情趣的問題,才能產生有所收穫的探究活動。

學生對摩擦現象既熟悉又陌生,平時並不能引起探究的慾望。我便從學生的親身活動——用手相互摩擦及擦拭桌面來感覺較費力,從而知道阻礙手向前運動的力就是摩擦力,感受到摩擦力的真實存在,並且就在我們的身邊,一下子拉近了高深的“摩擦力”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在親歷中感知科學知識來源於我們的日常行為中,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到這時出示摩擦力的科學概念,他們不會再覺得生疏和突兀。

在這裡,我試圖通過這些步驟,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能在接下去的科學學習中大膽假設,勇於探究。我盡力做一個與學生平等交流,幫助、指導他們解決問題的朋友、他們科學學習的夥伴。

學生的自行探究不是放任自流的探究,而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在自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雖然需要自主權,但還是離不開教師的幫助。這樣的幫助我個人覺得應該包括從預測到實驗整個探究的全過程,老師要指導學生經歷像科學家探索和發現問題的過程。

預測是科學探究的起始階段,學生的預測往往是比較初淺的、寬泛的。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在預測上做了些指導。當學生提出各種假設時,我指導他們再大膽地假設與哪種因素關係更大些,通過指導讓學生的預測更加深入,並能真正為他們的探究服務。

學生實驗方法的設計是探究的瓶頸,離不開老師的幫助,因此教師要在實驗材料上作好充分的準備。如果實驗器材多且繁雜,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在在器材上的興趣大於實驗的興趣,因此,這節課中我盡心設計、挑選了實驗器材,儘量大地發揮器材的多方面作用。首先鉤碼盒的使用,既可以用來做測試在不同接觸面上拉動的實驗,又可以通過改變自身重量來做改變壓力的大小的實驗。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知道同一物體的不同的探究策略會導致不同的探究目標。

科學記錄也是我在教學中著力指導的。用資料、事實來說明問題是培養科學精神的重要方面。然而學生因為年齡小的原因,他們的記錄也是不夠完善的,我在教學中及時抓住他們記錄中出現的情況,讓他們自己來理解資料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科學精神的培養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

本課的教學中也存有諸多不足:

學生的實驗記錄單設計難度過大,在實驗中需要老師指導才能正確填寫,可以把一些內容要求更明確些,降低學生的填寫難度。導致了時間的不夠用,把播放VCD光碟的環節機動刪減了,是我的遺憾。

經過這次的賽課活動,我認識到科學學科教學任務是非常重大的,它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有著嚴格的要求,可以說能當好一名語文老師、數學老師,卻不見得就能做好一名科學教師,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加強科學專業素質的提升,使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11

《卡羅納》是國小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略讀課文。這篇課文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這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卡羅納在遭遇到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老師、同學以及其他人熱情地安慰他和默默地關愛他。本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的。

本組課文都是圍繞愛這一主題來寫的。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這組課文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卡羅納》這篇課文寫得非常感人,字裡行間都散發著大家對卡羅納濃濃的愛意。為此,我圍繞“愛”這一主線,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一是談話討論,暢談母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說話拓展,延伸愛。

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所以在“初讀課文,捕捉愛”這一環節上,我設計了讓學生找一找“從哪可以看出失去了母親的卡羅納是萬分傷心的”句子,並讓學生讀一讀,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使學生與卡羅納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出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

由於這組課文的單元目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所以,我把這節課的重點放在了大家對卡羅納無限關愛上,並重點指導了老師安慰卡羅納的兩段話。這篇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裡行間都透露著大家對卡羅納的愛。在“研讀課文,感悟愛”這一環節上,我把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找、讀“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麼做的”句子,並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親近文字之後充分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感悟愛。並重點朗讀指導了老師說的兩段話,分別從傷心和嚴肅、心疼和鼓勵等角度進行引導。在“說話拓展,延伸愛”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也加入關愛卡羅納的行列中,寫一寫想對卡羅納說的話。不但昇華了學生的情感,還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設想是美好的,但由於個人水平問題,在課堂上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在今天的課堂學習中,我感受到了活化課堂的價值,但是就是不能在瞬間作出相應的機智反映,抓住學生閃亮的生成,而是按著自己固有的思路,“循規蹈矩”地一步步前行。此外還有很多環節需要進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的課堂學習,讓我收穫很大。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12

《母雞》作者描寫了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 ,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交流讀書體會,對比與《貓》的寫作手法。

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 ,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在教學中,我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重點理解作者為什麼不再討厭母雞的討厭,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解決為什麼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是自己因為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捨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後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節奏比較慢,學生反饋有重複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表不同意見,相同意見就不必多講了!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13

《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和初次體驗有趣算式規律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它與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認識乘法結合律放在學生自主探索中,通過創設情境活動,讓學生逐步發現乘法計算中的特殊現象。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經歷探索過程,發現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並會用字母來表示,在理解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回顧整個課堂,感觸很深。我能很好地運用導學練教學模式,課堂氛圍比較活躍,能較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對本節課反思如下:

1、匯入比較精彩。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我說:“我們師生來個比賽好不好?”聽到這同學們都異口同聲的說“好”。課堂氣氛一下就調動起來,同學們都目不轉睛的盯著大螢幕。我立即出示幾道題,很快的就說出了得數,學生看到老師算的這樣快很吃驚,也很好奇。在學生詫異之際我出示了課題,告訴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也會算的向老師一樣快。然後很自然的就匯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這樣以師生比賽匯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

2、小組學習比較到位。導學練模式重在小組學習,課堂上我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學習,完成學習目標。首先我用多媒體出示一個長方體說:“這是老師在課下搭成的一個長方體,你知道老師搭這個長方體用了幾個小正方體嗎?”然後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組內交流演算法,第一次進行小組自學。通過觀察這些不同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進行了第二次小組學習。我以(3×5)×4=3×(5×4)為例,等式兩邊有什麼異同時,我又讓小組觀察研究:在舉例驗證時我讓每個人舉一個例子,小組交流,看看有什麼發現。通過幾次小組學習,調動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3、把黑板讓給學生。黑板不只是老師的舞臺,更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把課堂還給學生,把黑板交給學生。在交流展示時,我讓各組的代表一邊說想法,一邊板書演算法,學生非常願意展示自己,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語言流利,板書工整。在學生的臉上洋溢著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為學生今後運用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們進行相互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很好地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4、注重滲透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學思想方法比數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對於結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於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啟蒙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觀察、驗證、歸納、運用等學習形式,採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由淺入深,從直觀到規律,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不足之處:

1、練習量不夠。由於在交流時沒有控制好時間,導致交流的時間過長,習題沒有完成,學生沒有更好的進行鞏固理解。

2、學生交流時間過長。課堂交流環節,學生積極踴躍,我忍心打消學生髮言的積極性,索性讓學生一一彙報展示,結果浪費很多時間。這一環節,想法一樣的我可以讓學生口頭複述,不用一一板書,回升一些時間的。

四年級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篇14

本課時的重點就是聯絡課文內容,體會兵馬俑的型別眾多,形象鮮明。從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本課時的教學,我還是以過渡段為中心,由複習秦兵馬俑的規模巨集大入手,然後自然過渡到重點段落(4—9),引導學生體會秦兵馬俑型別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

針對這一教學重點為,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大問題: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他們有著怎樣的鮮明形象?仔細讀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一個兵馬俑介紹給大家,並說說你喜歡的原因?然後由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在保證一定閱讀時間的基礎上,全班進行交流。

這一部分的教學,學生的興趣倒是比較濃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可由於交流彙報佔了許多時間,學生閱讀感悟的時間倒是少了,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做表面文章。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問題設計得不夠合理,而且教學沒有抓住重點。每個自然段的教學時間幾乎是平均分配,教學節奏沒有變化。或許,在教學中,我可以先以“將軍俑”為例,具體分析一下他的鮮明形象,並指導學生朗讀,然後再讓學生照樣子來介紹分析其它的兵馬俑。這樣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漁”,而且也不至於讓學生的閱讀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

另外,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和幾張圖片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一些教學資源,讓學生對秦兵馬俑有更多的瞭解。而在這點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為課前沒有讓學生收集更多的關於秦兵馬俑的資料,只是教教材,而沒有做到“用教材”,沒有開發和利用更多的教學資源。

《秦始皇兵馬俑》這篇課文寫的是古代文物,介紹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壯觀的建築物和兵馬俑的軍陣、神態,指出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是我國考古史上最大的發現之一。這篇課文語言精練、詞語豐富、段落清楚,從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來講是訓練學生豐富語言和運用段落大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教材。但這篇課文寫的是古代文物,對於我們農村國小的學生來說,其見識少,缺少主觀性認識,對教材的理解又是一個難點。

我在教學《秦始皇兵馬俑》這篇課文是採取了這樣的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審清題意,讀通課文,給課文分段。2、初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3、學習第1、2、3自然段,完成作業本上的第1、2題。第二課時:1、瞭解兵馬俑的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本課的重點是給課文分段,寫出段落大意,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難點是課文第二段,秦始皇兵馬俑軍陣這一段的課文理解。所以,我在突破這個難點是作以下嘗試,先讓學生報名參加:①軍事家、②文學家、③美術家、④導遊哪個組,並給每個組出了題目:①軍事家:你認為秦始皇是怎樣安排軍陣的?②文學家:作者在觀察軍陣時是怎樣觀察的?又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下來的?③美術家:你能把這幅軍陣圖畫下來嗎?④導遊:你能給來兵馬俑博物館參觀的遊客寫幾句導遊詞嗎?然後分組進行活動,最後各組交流。由於是大家自己喜歡的題目,討論時大家非常熱烈,交流時也特別認真,其效果也比較好。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學生喜歡學的,有興趣的參與其表現也比較積極,受到的效果也比較好。因為,我安排了四個小組,讓學生參與到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小組中進行學習,所以,學生們學得快樂,收到的效果也比較好的。

2、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課文,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

3、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參與當軍事家、文學家、美術家、導遊的活動,讓他們參與了活動,讓他們儘自己的能力去發揮,去創造,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通過本課教學,我體會到語文教學本身是訓練學生語言文字,培養學生想象,創造,表達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但如何進行這一方面的訓練和培養,還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嘗試和探索,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使學生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得到培養。我決心今後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嘗試,是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跟上形勢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