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6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3.04W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1

1、教師的提問語的基本導向仍停留在學生重複或重現事實要求(主要是重複教師的話語和教材的資訊),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提問比例還極小。動腦程度低的和非個性化的“全班說”的課堂活動還佔相當大的比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於注重教師的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係,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收穫的關注。有些課顯然沒有符合學生的能力實際,導致教學目標無法達成。這與新課程標準的“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主動思維”,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展現個性,發展心智”等教學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和大學聯考對高三英語課堂的要求也是不符合的。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6篇)

2、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實際,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於教材,沒有進行效地取捨、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大學聯考熱點和大學聯考難點的“三點”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容量偏小,內容單一;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節奏過慢,課堂氣氛沉悶,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間十分有限甚至沒有。

3、對大學聯考的研究不夠,對大學聯考的考試範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的瞭解不夠明確,在課堂教學中依賴於複習資料,缺乏對資料的精選與整合,忽視教師自身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從而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在自主建立系統的英語知識體系與網路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

4、課堂設計缺乏適當適時的教學評價,不能及時獲悉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穫,有多大收穫等學情;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麼”,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麼”和課後反思“學生還想學什麼”三個環節沒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統一。

我雖然已經逐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對學生指導的緊迫性,但是離相對滿意的高三英語課堂的實施與總體目標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還需要不斷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能為學生的英語發展能力和輕鬆面對大學聯考作好準備。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2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專心聽講積極思考。

下面是我對新課程改革下對於英語教學過程當中的的幾點反思:

一.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我們常說:“親其師而信其道”要讓學生願學,首先就要師生情感交融。教師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去感染學生,把親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傳遞給學生。要想讓學生樂學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師想方設法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從教師的激勵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體驗到勝利的果實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英語教學要尊重個體差異性,不能對學生制定統一的標準,英語學習的評價也應該是多元的和多樣性,並且是多層次的評價方式。這也是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實行分層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樣,分層評價有利有弊。首先,分層評價為學生提供一個“最近發展區”。使他們通過自身努力能達到易見的效果,較好地保護“弱勢群體”的自尊心。同時,也能促其不斷向高層次挺進,使他們也能享受一段對於他們而言良好的教育;使那些能力強的學生享有進入更高階教育的機會。但是,也會給少數惰性較大的學生找到利已的藉口。

三.定期開展英語活動

通過開展英語朗誦比賽、單詞比賽、詩歌劇表演賽、課本劇表演賽、手抄報比賽、演講比賽,在學校大範圍內創設一種英語學習的氛圍,豐富學生的語言生活,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加強學習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點石成金,自主學習

眾所周知,點石成金的智者與農夫故事。聰明的農夫要的是“點金術”,為的是日後家裡或別人需要時能點出金子來。其實,學生上學,不僅僅是為了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和掌握“點金術”。也就是學習策略。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它不是哪位教師用一兩節課就能教給學生的,而是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師不應該是不厭其煩地機械地帶學生讀單詞,而應是教給他們學生單詞的策略,指導學生構建自己的學習策略,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此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是教練員、資源提供者、激勵者和觀眾,把課堂還給學生。因為“外語是學生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教會的。”④只有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多進行聽說讀書的訓練,才有可能學會英語。

以上幾點就是我在這段英語教學工作中的幾點體會,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不僅可以建立起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係,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英語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取決於學習者,更重要的是老師的教學設計,所以我們老師要重視精心設計好每一單元、每一堂課,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3

1、教師的提問語的基本導向仍停留在學生重複或重現事實要求(主要是重複教師的話語和教材的資訊),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提問比例還極小。動腦程度低的和非個性化的“全班說”的課堂活動還佔相當大的比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於注重教師的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係,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收穫的關注。有些課顯然沒有符合學生的能力實際,導致教學目標無法達成。這與新課程標準的“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主動思維”,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展現個性,發展心智”等教學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和大學聯考對高三英語課堂的要求也是不符合的。

2、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實際,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於教材,沒有進行效地取捨、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大學聯考熱點和大學聯考難點的“三點”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容量偏小,內容單一;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節奏過慢,課堂氣氛沉悶,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間十分有限甚至沒有。

3、對大學聯考的研究不夠,對大學聯考的考試範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的瞭解不夠明確,在課堂教學中依賴於複習資料,缺乏對資料的精選與整合,忽視教師自身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從而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在自主建立系統的英語知識體系與網路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

4、課堂設計缺乏適當適時的教學評價,不能及時獲悉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穫,有多大收穫等學情;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麼”,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麼”和課後反思“學生還想學什麼”三個環節沒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統一。

我雖然已經逐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對學生指導的緊迫性,但是離相對滿意的高三英語課堂的實施與總體目標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還需要不斷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能為學生的英語發展能力和輕鬆面對大學聯考作好準備。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4

新課改對於音樂課來說變化比較大,也最受大家關注,比如課本的變化,多媒體的運用等等,不是舊瓶子裝新酒,而是新方法、新思路、新理念指導下的一次全新的改革。本次音樂課改增加了時尚性、知識性、趣味性等流行因素、讓音樂課擺脫了幾個音符、幾首歌的尷尬局面、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陶冶了情操,特別適合十五、六歲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但是音樂新課改畢竟是個新生事物,作為教師要從理念、教法上做到全新而徹底的改變有一定的難度,在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從教學體會、教學困惑、學情分析等幾個方面反思如下。

一、教學體會

本次新課改內容充實新穎,學生喜歡、教師喜歡,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呈現出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教學環境。摒棄了原來那種機械、封閉、僵化的教學過程。同時,新課改後教學過程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並給予高度的重視,教學裝置齊全、課件豐富、教學過程是有可變性和開放性的。

二、教學困惑

1.新教材——“眼花繚亂”

新教材讓人耳目一新,和傳統教材區別很大。傳統教材是“沒有內容可講”,新教材是“內容太多不知從何講”新教材的特點:資料豐富、課件齊全。從知識到趣味,從視覺到聽覺,每一節課都讓學生嚮往、新鮮、好玩、有趣。而我們現在高中音樂教師面對的問題是種.種原因造成的高中生與新教材的銜接,我們“音樂鑑賞”模組新教材其目標是:通過聆聽和感受音樂及對音樂歷史與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評價、判斷能力。其內容標準為“能夠認識、理解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常見音樂體裁及表演形式,認識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能以思想性與藝術性想統一的原則,對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或社會音樂生活現象作出恰當的評價和選擇。”根據以上目標新教材內容的主體落在了“古典音樂派系、民族音樂文化”的鑑賞和積累上,以達到提高審美修養的目的。對於這樣的教材我們如何利用短短的36個課時將所有的問題都一一解決,內容太多,我們要選重點是個難題。

2.音樂知識——“陽春白雪”

新教材中音樂知識比較廣泛,專業性強而面對我們現在的高中生,音樂知識、音樂修養、審美能力都是比較弱的,教材每一章節的內容都有相關的音樂最基本的知識內,由於學生的底子較差,要想達到新教材的要求,掌握知識卻是無以為繼,沒有良好的音樂知識打基礎,有的學生只是聽熱鬧而無法真正理解掌握,因此要切實讓學生融會貫通就必須補充補充再補充。

3.音樂課——“想說愛你不容易”

一直以來音樂課以“副”課自居,說老實話是弱勢群體,特別是高中學生學習壓力大、任務重、大學聯考在即。因此,從家長到學生,從理念到意識都無法重視,認為音樂課就是休閒、高雅、舒適。因此要想新課改理念徹底貫徹還有一定的距離,正如許多同學反映,喜歡音樂課,但是現實卻是不允許,只能是“想說愛你不容易”。

三、學情分析

1.起始——新穎

起始階段主要任務是組織教學、誘發興趣。匯入新課,常用①音樂式匯入,學生進教室時放一首關於本節課有關的曲子,給學生留下初步印象。②圖片式匯入。如:第二單元第三節?獨特的民族風?上課播放“蒙古族西藏新疆”三個民族的地區風景、服裝、舞蹈、節慶日的各類圖片讓學生欣賞,並說明看完圖片後對民族的理解。讓學生從視覺上享受三個民族的風格。

2.過程——有趣

展開階段是音樂教學的主體和中心階段,是音樂教學內容展現和音樂教學目標達成的階段,這個過程很重要。如:《獨特的民族風》匯入課後,全班分為三組各選派一名代表介紹三個民族的地理、風土人情等。學生欣賞每個民族歌曲時都有提問,學生回答後老師加以補充和肯定。總結三個民族的音樂風格和音樂特點。

3.結束——餘音繞樑

結束階段是音樂教學的總結部分,是音樂教學的點睛之筆,可由音樂教師以概括一節課教學內容,總結學生音樂學習情況來結束教學,也可採用師生交流方式結束。如:學生了解了各民族音樂風格特點後,分別從視覺和聽覺上得到欣賞,為了豐富知識面可進行三個小組表演比賽:(1)蒙古族進行本民歌接力賽至少要唱四首民歌。(2)藏族請同學出來做獻哈達的舞蹈動作。 (3)維吾爾族請同學模仿老師打切分節奏。瞭解各民族的舞蹈特點和樂器。輔導學生做完拓展研究,加強鞏固。

四、教學硬體配備使用

由於新課改以後對多媒體的要求大大增加,學生在每節課的欣賞過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影像資料作支撐,因此就對教學的硬體裝置有了更高的要求。上學期由於音樂教室的暫缺,音樂課一直在教室完成,因此學生的演唱體驗不夠,希望在這學期中能夠得到解決。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5

1. 教材分析

資訊科技的學習過程不能是機械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充滿體驗、充滿實踐、充滿探究、充滿創造的過程。

高中第一節講資訊與資訊的特徵,基本上是概念與知識的介紹,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學內容,較難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2. 學情分析

根據以上分析,如果直接從概念講解入手,照本宣科進行概念和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生往往覺得比較枯燥,很難接受,不但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影響到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因此必須採取例舉法來講解,吸引學生的興趣,達到教學效果。

3. 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1)感受生活中的資訊,認識普遍存在的資訊,理解資訊的含義;

(2)通過實驗總結資訊的基本特徵,瞭解資訊對生活和學習的重要性。

1.重點

(1)瞭解資訊與人類的關係,理解資訊的概念和基本特徵。

(2)瞭解計算機中資料與資訊的關係,知道資訊編碼方法和度量單位。

(3)瞭解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強化資訊意識。

2.難點

(1)理解資訊的含義和特徵。

(2)理解計算機中表示資料的方法。

4.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請同學們首先一起觀察老師,說出老師的特徵。(學生討論回答:老師的髮型、衣服的顏色,臉型、姿勢等等特徵)。通過觀察老師獲得很多關於老師的資訊。

可見資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在每個人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那麼,資訊究竟是什麼?資訊有哪些作用?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二、新課講授

1、資訊

展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活動的有關圖片,請學生回答通過觀看以上圖片能得到什麼資訊,看到每一幅圖片都想到了什麼。(展示圖片,學生討論併發言)這些圖片向我們傳達各種各樣的資訊。請同學們討論並說出,除了這些資訊,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還能夠獲取哪些資訊。

1.1 資訊的含義

所謂資訊,是指資料、訊息所包含的內容和意義。在我們學習、生活、工作中都離不開資訊,資訊無所不在,無所不有。

1.2 資訊的基本特徵

(1)傳遞性。資訊的傳遞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2)共享性。資訊作為一種資源,通過交流可以由不同個體或群體在同一時間或不同時間共享。

(3)依附性。各種資訊必須依附一定的媒體介質才能夠表現出來,為人們所接收,並按照某種需要進行處理和儲存。資訊如果經過人的思考分析和處理,往往會產生新的資訊,使資訊增值。

(4)價值相對性。資訊使用價值的大小是相對的,它取決於接收資訊者的需求及其對資訊的理解、認識和利用的能力。

(5)時效性。資訊會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變化狀態,這的效用就會降低,一旦超過其“生命週期”,資訊就失去效用,成歷史記錄。

(6)真偽性。

5.板書設計

一、資訊與資訊的特徵

1、什麼是資訊 2、資訊的特徵是什麼

二、開展活動

三、思考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資訊的載體也越來越多,那麼資訊還可以從哪些載體中獲取呢?

6.教學反思

採用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綜合應用言語講解和多媒體課件啟發學生,通過聽案例、說想法、看課件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資訊科技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資訊、資訊特徵。讓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從身邊的例子談起,讓學生從自己的感性認識中去了解資訊這個概念,效果比較好。在討論活動中,學生反應熱烈,發表了很多意見。課後大部分同學在完成作業時都比較認真,雖然講得不全面,但培養了學生獲取加工資訊的能力,初步建立了資訊意見!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6

《雷雨》是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戲劇,是戲劇史上的一顆璀燦明珠。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模組中,節選的是《雷雨》中魯侍萍和周樸園相認的一場戲,通過兩個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及人物內心的矛盾,尤其是周樸園複雜的'內心世界,表現人性中真和假的複雜關係。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作了精心準備,在課堂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對自己教學的反思。

一、成功之處。

1、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通過聽故事,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對於劇中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特別感興趣,曲折生動的情節更是讓他們唏噓不已。在教學課程中,我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一下演戲的快樂,也很好地體會了劇中人的內心世界。我還放映了《雷雨》演出的錄影,更讓學生很感興趣。正因為如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具有了很大的積極主動性。

2、保持了緊湊高效的課堂環節。這篇課文我上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環節有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瞭解全劇情節,朗讀課文,分析課文情節。第二課時主要有複述故事,走近人物,主題探究等環節。這個過程中,每一節課,不同的環節都有能激起課堂波瀾的內容。例如,在第一課時中,對於曹禺年輕時事蹟的介紹,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對於全劇人物及情節的生動描述更是能引人入勝。這些內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度過了一節課。

在第二課時中,首先是分角色朗讀課文,把課堂推向了一個感性的高潮。學生們或悲傷,或憤怒,或陰冷,或溫情,把人物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他們自己也深入地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學生之所以能很放開地去表現,我想主要是因為老師首先放開了,為他們營造了一個較好的氛圍。其次,在分析人物時,“周樸園的對魯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這一個問題把課堂再一次推向了一個理性的高潮。學生們冷靜思考,熱烈爭論,有斷地將問題深入,有的學生的思考甚至超出了我準備的範圍,很有見地。通過這一環節充分讓學生感悟到了人性的真和假。

二、不足之處及再教設想。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感覺到一個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師對於學生放得還不夠多。例如,在第一節課中,關於作者的一些資料,如果讓學生課前準備,上課時來一個小的比賽效果應該會更好些。同時又可以激發學生平時看書蒐集資料的興趣。在第二節課中分角色朗讀的時候,每個學生的朗讀都是固定的。我過後想,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角色,還可以反串角色,這樣更利於他們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自由地表現自己,注意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角色關係。

通過《雷雨》的教學,我得到的最大收穫是語文課堂首先要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否則再多的方法、再好的內容都無濟於事。其次,我覺得語文課堂就是一種藝術,需要我們教師精心設計,這樣才能充分地利用好這四十五分鐘。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7

2x年8月24-25日我們所有高一教師參加了這次的課改培訓,為即將開始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就此談幾點體會:

一、整體把握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做到整體把握課程目標,整體把握數學的素養和能力,整體理解課程內容(如:課程主線和知識結構)等等。作為青年教師,要做到這幾點確實有很大的難度,但經過培訓,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穫,陳老師的講解,兩位備課組長的經驗傳授,使我心裡開朗了許多。

做到整體把握雖說難度大,但對學生來講,教師能不能做到整體把握對他們影響深遠。因為在整體把握中體現著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素養能力,只有能做到整體把握的老師,講起課來才能做到有條有理,思路清晰,學生也才能聽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會努力進入狀態,做到整體把握!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實行的,教學中教師的激發作用、啟迪作用、組織作用和薰陶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關鍵。

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數學知識不是獨立於學生之外的“外來物”而是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關聯的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引入他們喜歡的活動,如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使他們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從而增強學生探究的慾望,培養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創新性思維

新課改後,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題型,這一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問答或對話形式,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於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集體參與,並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言的學生,應多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通過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鑽研和創新,經過群體的交流,完成對資訊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也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例如,過去上覆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後,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複習告終了。現在我們則將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而且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要能舉例說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使複習課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讓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有出色表現。

此外,要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樂意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我提倡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鬆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學生,允許學生用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意識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8

複習《項脊軒志》一文,主要想完成兩個教學目標:一是識記、理解、運用文言字詞;二是分析和借鑑本文通過細節描寫敘述事情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所有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都緊緊圍繞著這兩個目標展開。整個教學過程推進的比較良好,感覺還是很好的實現了預定的目標,收到了預想的效果。其中有兩個環節我感覺較為滿意:第一個是課內重點文言字詞的遷移運用,第二個是鑑賞細節描寫手法之前選取《老屋》歌詞所做的鋪墊。

第一個環節中,我選取的是20__年江蘇卷大學聯考題歐陽修《南陽縣君謝氏墓誌銘》中的一段文字,語段幾乎包含了本節課所強調的所有重點字詞和文言現象,課堂上及時地拿來讓學生翻譯,既突出了檢測的針對性,又較好地強化了知識遷移過程中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直接體會到了文言文複習和大學聯考之間的必然聯絡,讓他們意識到了平時複習中積累文言知識的重要性,而課堂上學生頭腦中這種意識的產生比老師平日裡憑空的說教要強百倍千倍。

《項脊軒志》是作者歸有光在經歷了無數的人生變故、世事滄桑之後寫作的文章,文章雖然感情真摯細膩,細節描寫的手法運用的不露痕跡,但是因為語言樸素,敘述平淡,以學生現在的年齡和人生體驗,很難提起深入閱讀的精神和興趣,更不要說體會作者情感的十分之一二,進行手法的分析和挖掘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截取了水木清華《老屋》中的一段歌詞作為之前的鋪墊。這是一首充滿懷舊情緒的歌曲,作者在表達對老屋及屋中人思念的時候,選取了很多尋常生活中看似平淡而又十分美好的鏡頭和畫面,這種方法和《項脊軒志》中採用的敘事抒情的方法極為相似,因而,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學生們對這樣的歌曲也非常喜歡,很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分析起來更是興趣盎然,極好地調動了學習的興致和課堂的氣氛。

儘管如此,一堂課講下來,感覺還是有很多的遺憾和不足。手法賞析環節中,因為設計的題目難度偏大,之前的知識補償做的不夠,使得學生們在分析的過程中抓不住根本,回答不到點子上,浪費了一些時間,以至於後面的連結閱讀無法充分展開,寫作方法的引導也僅僅是點到為止;還有,在駕馭課堂、隨時隨地調動學生情緒,以使他們時時刻刻專注於課堂內容上,做的也還不夠,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和努力。

雖然不是什麼教學能手的選拔,優質課的評選,甚至因為有懶惰和畏難心理,在剛開始“聽將令”,“奉旨”講課的時候還有點不情願,但是,當真正面對這件事的時候,我卻以十二分的認真投入進去了它。因為,學校不僅提供給了我們展示的舞臺,也給予了我學習的機會,我要好好把握;再有,自己竭盡所能之後,仍然存在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是自己真正需要克服的地方,而這,應該也正是進步之所在。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9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刻板守舊,缺乏活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感覺很苦很累,缺乏學習興趣.而素質教育提倡"學生為本",教師必須努力打造高效英語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因此,從20__年9月開始學校對實驗層班級的教師實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課堂大練兵。曾我也質疑過,因為高中學生怎能按照高效課堂的模式走,難於適應,感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熱鬧背後,似乎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的趨向,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思維沒有被真正啟用。經過一年的摸索,我覺得高效課堂的確較適合好學的學生,在課前他們基本上能全部完成導學案,在課堂上更能積極思考參與,這樣老師能在有效的時間裡,不僅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還能引導他們學習更多更廣的知識。但是高效課堂不是學生自學的課堂,它其實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一. 課前準備很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引導非常重要,老師必須要有效的指導,制定好教學目標,重難點,花更多時間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而不是僅僅讓學生展示導學案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如果我引導得好,學生學習就很積極,主動,他們不僅訓練了某一方面的技能,也學到了學習目標,掌握了重難點。但是如果我沒有充分做好備課準備,或者引導不切合學生實際的話,課堂效果就不好,不能調動全班同學參與。

二.課堂提問應具有啟發性

教師課堂提問一定要有啟發性,能使學生髮現問題,總結規律,在內容上要和重難點結合,幫助學生加深印象,解決疑難,提到課堂效率。要在教學生長處設問,以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形式上要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三.教師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

在學生合作的討論過程中,老師是觀察者,引導者。例如:教師必須對每個小組的討論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在適當的時候對進行順利的小組提出表揚,而對偏離學習任務的小組進行及時的指導和點撥;而在小組彙報時,老師則要扮演好組織者和評價者的角色, 適時地介入讓學生明白合作的技能與方法。高效課堂的實施,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教師這個職業,要積極進取,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多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取其精華,並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

四.運用各種激勵性評價手段促進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在互動課堂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僅有教師的口頭評價顯得蒼白無力,所以,評價手段要多樣化、富有創造性。例如:使用模擬百元大鈔頒獎,小組積分獎勵等。本人曾在課前發給每大組排頭同學一塊白板和一盒彩色磁石,每當該組有人回答對了問題,或表演精彩時,排頭可從盒中取一塊磁石貼在白板上。一節課下來白板上磁石最多的大組獲勝。這種評價方式既節約了老師作評價打分的時間,也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最有趣的是,由於白板上沒畫格子,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彩色磁石貼出了各種不同的美麗圖案。當下課前六大組高舉白板,向所有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展示成果時,白板上美麗的圖案如松樹,小船,太陽,魚等總會讓師生哈哈大笑。

以上就是我對高效課堂的初步探索和體會,還有很多盲點有待解決。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我們英語老師必須當好舵手,切實打造英語高校課堂,課堂的主人應該是學生,高效課堂是實現高效學習的必經之路。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10

這一學期來,本人更用心地去了解學生,去摸清學生的學習基礎,以便以更好的"因材施教".在教學中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構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下面是本人對一學期教學工作的一個總結: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課前準備,備好課.

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明白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思考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高一的學生基礎比較差,所以在課堂上我儘量用最簡易的語言授課,爭取讓學生能在必須的時間內掌握得最好.在複習過程中是十分枯燥的,所以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尤為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慾,視學習為樂趣,而不是負擔.只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後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英語課堂既是吸取知識的主戰場,又是內化技能的練兵所,但有限的時間無法使學生們充分把這些技能和知識據為己有並消化吸收.利用必須的時間複習鞏固已學知識,訓練相應技能是提高學習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具體做法是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絡起來,上課結合時事,熱點,給學生講有關政治,歷史,社會等各方面的新聞,幽默等.課後做到多和學生交流接觸,瞭解學生的需要,以及他們對課堂上知識的掌握程度.並且在課後還佈置學生專門做一些綜合潛力的作業.比如說一天兩篇閱讀理解和一篇完型填空.而且我在教學中會認真設計相應的課後練習,讓學生到達學以致用;如果課堂所學的是一些基本的語言點,我就會給學生一些相應的訓練,讓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並懂得如何在實際中應用;如果課堂教學的是閱讀課,我會給出一些關鍵詞,讓學生複述課文.沒有課後練習的複習鞏固,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效率就提不高.講課生動搞笑我在講課時,儘量講得生動搞笑,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經常給學生穿插一些英文歌曲,脫口秀,趣聞,幽默故事,名言名句的仿擬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一些英文歌曲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如:后街男孩,辣妹,超級男孩,西城男孩,美國民歌等,教師能夠印製一些歌詞,在歌詞中留出一些空白讓學生一邊聽,一邊填寫,一邊模仿,既練習了口語聽力,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後我用心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群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資料注入新鮮血液.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11

(一)課後反思

這堂課總體來說不滿意。在設計這節課時,我主要制定了兩個複習目標,一個是複習鞏固主要的文言知識,一個是品讀語言,體悟作者的感情。對於這樣的傳統篇目,在設計上不容易上出新意,但在學生體悟感情這方面,卻能夠展現出不同的境界。在處理體悟感情這一環節時,主要是讓學生找出有感悟的句子,先自己寫體會,然後組內交流,推選出較好的同學展示,這一環節學生表現的還能夠,但是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感染力不夠。

在處理第一個環節複習重點文言知識時,我認為很是失敗。首先是課前匯入完全成了擺設,沒能起到帶動學生進入課堂的作用,所以在讓學生找重點文言知識,以及展示這方面的知識時,學生用心性不夠,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學習狀態中。其次,學生彷彿一向被老師推著走,老師覺得上的很費勁,學生也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然課堂也不能到達預期的效果。

這堂課使我深切的認識到,教師要成為課堂真正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還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二)組內老師的評價

王景會老師:

1、目標的制定體現三維目標的要求,且緊緊圍繞目標組織教學,可謂簡明扼要,省時高效。

2、課堂結構各環節銜接自然,有文字中的詞彙成語到情感體悟,然後關聯寫作,可謂環環相扣,結構緊湊。

3、潛力點的講解適度拓展,聯絡大學聯考中的典型例子,可謂觸類旁通,潛力提升。

4、教態大方自然,可謂鎮定從容,魅力無窮。5、本文以情感動人,教師讀文解析,動情、傳情不足。

任桂秀老師:

1、備課充分,瞭解學情,能根據學情設計問題,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2、教態自然,基本功好,駕於課堂潛力強。3、注重文言知識落實,突出重點,指令明確,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潛力。4、再有一些親和力和感染力就更好了。

x老師:

教態端莊,沉穩自如;連線大學聯考,凸顯地位;在研討中賞析語言,使得學生認識深刻,體現了文、言並重的思想。時間處理再緊湊些就跟好了了。

xx老師:

1、落實到位,銜接自然。拓展延伸適度,連結寫作有深度。2、教師就應再顯示一下自己的高度。

xx老師: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材處理方面採取了創新的做法。形式上以練代講,從梳理文意到評價到寫作,從不同角度切入解析文章。閱讀的主動權在學生手裡,訓練的指導權由老師掌握,這種抓住關鍵,以練代講的方法,效率較高。

xx老師:

1、課堂語言規範簡練,指令明確。以重點、難點字詞為抓手,強調誦讀,很好地體現了複習課的預定目標。在此前提下注重對學生情感的薰陶,進行了寫作訓練,促進了知識的生成。2、時間把握不夠完美,前鬆後緊。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12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方面,我將結合中國文學史講授《詩經》的產生、內容、藝術手法等知識,努力提高自學《詩經》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立足於《氓》與《采薇》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立足於品味具體的詩句,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人物形象與人物情感,並結合文學史作適當大拓展,達到“點、面”認識的目的。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即瞭解學生的知識底細,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麼,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而已。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13

回顧一學期的高一語文教學,我覺得有幾點做法讓我頗感欣慰。

1、從文史角度來進行語文教學,大膽創新。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規定,新課程強調“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索能力”。依據這樣的一條理念,我儘管是在複習課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語文的審美教育,無論是講《論語》等古典文化,還是講中外名著;無論是上作文課,還是在做語言文字的訓練,我都會力求從語言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感受漢語的豐富性與生動性;運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領會語言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從比較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我們在本學期開設的公開課《氓》,這是一篇詩經作品。《詩經》的出現不僅是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誌,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相當高的地位,尤其是《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影響最大。在篇目數量上,選入課文的《詩經》作品僅《氓》與《采薇》兩篇。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這兩篇的詩歌,從思想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對《詩經》有一個比較全面、清晰的認識,對《詩經》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源頭也有一個線索性的認識,達到“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弘揚祖國優秀文化,提高自學鑑賞《詩經》能力的目的。為此,我教學《詩經》兩首總的教學目標是:以《氓》和《采薇》為教材例子來解讀《詩經》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及其巨大的影響,讓學生對《詩經》的認識不是僅停留在區域性篇章上,而是有整體的感知,為他們今後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三維目標”的制定上,我是這樣設定的——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方面,我將結合中國文學史講授《詩經》的產生、內容、藝術手法等知識,努力提高自學《詩經》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立足於《氓》與《采薇》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立足於品味具體的詩句,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人物形象與人物情感,並結合文學史作適當大拓展,達到“點、面”認識的目的。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方面,重在從古代婚姻制度及婦女特殊的社會地位上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對女性的尊重上來。適時聯絡現代社會的婚姻現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家庭觀念,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責任的好男人。

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我在教學時,採用“話外音”,即把現代流行音樂中關於愛情主題的歌詞作摘要引用,以淺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例如,講解“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時,我就引用流行歌詞——“愛你沒商量”。同時,為了配合這種教學方法的落實,我把課文內容的解讀設計為五個“樂章”,即“婚姻的第一樂章:我的美麗的追憶”;“婚姻的第二樂章:我的傷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樂章:我的難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樂章:我的痛苦的吶喊”;“婚姻的第五樂章:我的毅然的決絕”。

2、帶學生去“寫景”,是本學期作文最成功的一次。由於學生閱讀面窄,閱讀量少,平時時間大多被數理化等佔據,對語文接觸較少,多數學生僅僅在語文課上與語文“見面”。因此,每週一篇作文,除了讓學生練筆與練思維之外,更主要的是讓他們去尋找相關的作文材料,從中積累寫作素材。講評作文最好是與範文相結合。因為範文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切合每次作文的要求。這樣,學生在每次作文之後,能獲得更深一點的體會,有助於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同時,如果就拿本班學生的作文作為範文,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還有,對作文寫作的指導,最好是每次講一種寫作方法,而下一篇的作文就要求學生嘗試著用上這種寫作方法。但必修二第一單元是學習寫景散文,景物描寫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在寫景中突出自己的感情。而景物因人的主觀色彩而異,因此,親近自然、認識自然、欣賞自然、描寫自然、抒發情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學生到自然裡去。不過,在寫作前教師一定要結合第一單元課本的寫作特色先與學生進行指導,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這種在親身體會下再結合學過的寫作方法來作文學生是不怕的,而是他們都覺得很有內容可寫,也明白寫景文章該怎麼寫。

3、對文言文的複習,我覺得多讓學生朗讀課文、背誦重要篇目更能讓學生產生文言語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淺易的知識。比單純講解古代漢語知識效果顯著。另外,我覺得複習文言最好是貫穿於每天語文課裡,讓學生天天接觸古文,天天培養文言閱讀的語感,有助於今後獨立閱讀古代文化典籍。

4、教師要有一顆鑽研的心,要博覽書籍。教師鑽研不僅指要鑽研教材,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對具體的模快要形成一個系統,而不必拘泥於現成的參考書、輔導書或參考答案。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有效進行復習。例如,我教《蘭亭集序》與《赤壁賦》時,我就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來指導學生理解課內容,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而且認識也深入了一些。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14

在從事高中英語教學的11年中,我有幸聽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展示課、觀摩課。這些課有些側重於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能力,更多地側重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幾乎涉及了英語教學中的各個重點,使我受益非淺。但遺憾的是,很少有老師專門上過一堂符合實際教學的英語聽力訓練課。其實,我個人認為,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明確高中學生英語聽力能力訓練的意義,探究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方法是尤為重要的。

一、高中學生英語聽力能力訓練的意義

從巨集觀角度來看,21世紀是一個國際化的高科技經濟時代、資訊時代、智力和人才競爭的時代。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後,社會對外語人才(尤其是英語人才)的需求更加急劇上升。因此,教育也要跟上時代的變化而進行改革。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我們高中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確立的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即是:高中階段要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要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而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改革重點是改變過去英語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的講解,忽視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其目標確立為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眾所周知,聽、說、讀、寫是學習和運用語言必備的四項基本技能,是學生進行交際的重要形式,是他們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基礎和手段。而且“聽”是人類交際活動中最基本的形式。根據美國外語教學法專家裡弗斯(Rivers)和坦珀利(Temperly)20xx年的統計,“聽”在人類交際活動中所佔比例為45%,“說”佔30%,“讀”佔16%,“寫”佔9%。裡弗斯(Rivers)認為學生學會說英語的前提首先是聽。從這一點來說,“聽”這一技能在英語學習和綜合運用中有著極大的重要性。

從微觀角度來看,近幾年來的大學聯考英語試卷的題型調整和各部分的分值比例的調整,明顯體現了加強對學生聽力能力培養的導向。因此,在高中階段,加強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訓練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

二、高中學生英語聽力能力訓練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在語言學習中應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然而,聽力教學長期以來一直是英語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有些老師由於長期受到以往課程標準的影響,對學生的語法掌握程度、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投入了極大的關注,而忽視了學生聽力能力的訓練。而有些老師雖然重視學生聽力能力的提高,但認為聽力教學費時多而收效不明顯,因此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課文教學、語法教學和單元測試等方面。他們或者是將聽力能力訓練侷限於大學聯考聽力模擬訓練。

在實際教學中,許多高中英語教師往往用這樣的練習代替聽力教學,機械地採用“呈現題目-聽錄音-核對答案-再聽加深理解”的模式。或者是僅僅利用自修課、課餘時間為學生統一播放聽力錄音,如果學生聽不懂,將錄音的文字材料以閱讀的形式分析給學生聽,甚至將材料發給學生自己閱讀;亦或者向學生推薦一些聽力測試題或是英語聽力網站和電臺等,要求學生課後多聽多做題。

這些做法,有些不僅不利於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而且使很多學生對聽力課失去興趣,發展到最後就出現了聽力課成了某些學生的休息課;有些雖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感受到了聽力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但教師本身卻忽視了聽力教學在整體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不僅學生聽力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培養,而且致使聽力環節與說、寫各個環節割裂,造成學生英語能力發展不均衡。

三、高中學生英語聽力能力訓練課堂教學的幾個環節

要改變現狀,解決高中學生英語聽力能力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這是一個大課題。在此,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僅對其中的一個方面談談個人的想法。那就是,在實施學生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時,要抓住哪幾個環節?在各個環節中,我們可以怎麼做?但凡英語教師,在進行口語、課文、語法、寫作等課堂教學時,都非常注重教學環節的合理設定。但在進行聽力能力的課堂教學時,由於混淆了聽力能力的訓練與聽力應試能力的操練這兩個概念,往往會忽略掉聽力教學中的某些環節。我個人認為,英語聽力課堂教學一定要包括最基本的三個環節:Pre-listening,While-listening和Post-listening。

在這三個環節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聽力材料等,設計多種活動,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Pre-listening即聽前活動。在這一環節中,“匯入”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傳統的聽力教學模式的“匯入”往往是講生詞、提出聽力任務。這種匯入顯然起不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和能動性。一旦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提不起勁來的時候,那麼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新的課程標準在“語言技能教學建議”部分對聽前活動的建議是:明確聽的目的;激發興趣和慾望;熟悉話題;預測大意;處理關鍵詞;佈置任務。

因此,首先教師要善於利用問題、圖片、實物、情景、遊戲等進行巧妙的匯入,從而引發學生聽的動機。然後我們可以對背景知識做簡單的介紹,對一些影響學生聽力理解的關鍵詞做解釋,對聽的內容進行大膽預測,也可以做一些聽力技能的指導等。最後,我們也不要忽略聽力任務的提出。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心理上處於聽的期待狀態,在聽的時候就能集中注意力;同時,在聽之前也有了目標與側重點,學生就能有的放矢,聽力材料的可理解性得到了提高,聽的效果就更佳了。

在While-listening這一環節中,教師要精心設計任務,達到既完成本堂課的聽力教學任務,發展學生聽力的能力,又注重學生聽力技能和策略的培養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與本節課預設的目標設計分層次的活動。所謂分層次,就是由易到難逐步解決問題。比如說,在處理一篇聽力材料時,我們可以首先設計一些聽一遍內容就能回答的問題,如人物的年齡、職業,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當時的天氣情況等等,能直接從原文中找出答案的細節理解問題。然後是通過精聽,需要概括能力的3Wquestions。

最後才是針對全文的主旨思想或作者的觀點和態度等設計需要學生進行思維判斷的綜合性問題。這樣層層深入,一步步加深對聽力內容的理解,也逐步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聽力理解策略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聽力體驗來總結聽力理解策略也是非常有效的。我們可以通過設計的活動,培養學生對語調、語氣、背景等非語言資訊的理解能力,培養聽力過程中的資訊篩選、記憶、聯想、推測、歸納、概括等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環節中,我們設計活動時也要考慮到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Post-listening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就是對聽力教學的提升,達到聽和說、寫能力的同時提高。《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聽力教學環節與其他環節,特別是說和寫緊密相連,併為學生說和寫能力的提高在語言和內容方面奠定基礎。基於這種理念,我們在最後環節,要依據聽力材料內容設計出說、寫的任務。這樣,通過把聽和說、聽和寫聯絡起來,教師在知識和能力之間架起了橋樑,使知識有效地轉化為學生的聽、說和寫作能力,更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總之,高中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訓練是至關重要的,聽力技能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聽力理解能力和聽力策略的培養必須依靠教師實施有效的聽力課堂教學。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聽力教學與說、寫環節的聯絡,努力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15

《雷雨》(節選)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經典篇目,因為其中包含著太過複雜的人性,也是中國現代戲劇史上一部頗多爭議的作品。而課文僅僅節選了第二幕,不利於學生完整的瞭解、感受其中的豐富內涵。而只是由老師來介紹前後關聯、人物關係,似乎又缺少一些直觀的感受。在上選修課時我發現通過播放影視片段的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討論的積極性。因此我決定在教學《雷雨》時也嘗試著採用播放《雷雨》影片這種教學手段。在備課時我設計了四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作者和作品的相關資訊。第二、三課時播放《雷雨》影片,第四課時請學生就第一節課所佈置的問題,結合自己看電影的感受,來展開討論。並將自己的看法寫成作文,作為課後作業。

在備課組會議上,我介紹了自己初步的構思,大家一致認為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引發他們自主的思考和學習,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一旦沒有設計好課堂,缺少問題的引導,就無法促使學生在欣賞的基礎上更深的思考作品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再一次通讀了《雷雨》全劇,設計了教學思路:

首先,把對作者和作品的介紹融入到當時的現實背景中,側重於環境對作者的影響,引導學生理解文學作品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特點。同時儘量減少對劇中人物的性格、結局等的介紹,以免產生先入為主的印象,影響了學生的自主思考。

其次,圍繞周樸園在課文中的表現設計問題。

採用這種教學方式的關鍵是確定這篇課文討論的主題。一個好的問題可以最大限度的開拓學生的思路,引出最廣泛的討論,並在這討論中挖掘文章的豐富內涵,加深對人性的理解。設計什麼樣的問題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呢?我考慮了很久。最先進入我的視線的是對《雷雨》主題的探討,但很快又被自己否決了,因為作為作為現代文學史上的名篇,《雷雨》本身想表現什麼主題,歷來眾說紛紜,在高中語文課堂上,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探討或解決“《雷雨》的主題”這個問題。接著我把目光轉向了對人物行為、性格的分析。《雷雨》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充滿了矛盾、掙扎的人物形象,他們的遭遇和命運激動著人們的心絃,他們的言行、心理充分暴露了人性的複雜多變。那麼誰能夠在有限的條件下引出最廣泛的討論呢?考慮再三,我把注意力集中在教材所節選的這一幕;而在這一幕中,最可圈可點的莫過於周樸園這個人物形象,所以我決定了把這篇課文討論的焦點鎖定在周樸園身上,我定下的話題是:“說不盡的周樸園”。

最後,本專題的中心是“人性”,通過文學作品讓學生初步瞭解人性的豐富內涵,同時我試圖聯絡現實生活,喚起他們的生活體驗,使他們真正思考一些問題,特別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為此我搜集了相關的一些新聞和學生的週記,準備在最後一課時拋磚引玉。

為了保證這堂試驗課達到預期的效果,我還安排了一項調查報告作為預習作業,即閱讀《雷雨》節選部分,寫出最能引起你思考的問題。有近三分之二的同學選擇了“周樸園對魯侍萍究竟有沒有感情?”“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愧疚是否是真實的”等問題。這說明我對課文把握的方向是正確的。接下來最關鍵的就是對周樸園這個人物的分析了。

把周樸園看作是一個“虛偽、殘酷的資本家形象”的解讀,在今天應該不是主流了,如教材的練習中就已經把“周樸園對魯侍萍是否有感情?”作為一個可以辯論的話題,但這樣的討論仍然不夠。如果不是或不僅僅是“虛偽、殘酷的資本家形象”,那又怎麼樣呢?我們從中又可以讀到什麼?在這個問題上我引入了福勒的《小說面面觀》中“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概念,即人物性格是豐富的甚至多面的,鑑賞作品不能滿足於區別“好人”和“壞人”。

另外,周樸園明明三十年中對侍萍滿懷思念與愧疚,但為什麼一認出侍萍,就表現出那樣一副嘴臉呢?僅僅用“虛偽”一言蔽之是不夠的,那他這樣做的原因什麼呢?他是在努力維護著什麼。周樸園在劇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家庭,我自認是最圓滿的,最有秩序的;我所教育出來的子女,我也自認是些健全的子弟。”這其實就告訴了我們,他一向以建立一個“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為已任,在家人面前保持著高大正直威嚴的形象。瞭解這點,我們不難想象到,一旦當年的侍萍今天又進入他的生活,對他的家庭、事業、名譽、地位等來說,將會造成怎樣致命的影響。所以他一旦認出侍萍後,就只能做出我們所看到的那些事。

這裡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周樸園的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與年輕的妻子繁漪連貎合神離都談不上,與自己的兩個兒子,也建立不起正常的父子感情。獨自一人時,他經常深陷孤獨寂寞,只能靠端詳當年侍萍的照片排遣內心的空虛。這樣一個不幸的家庭,周樸園為什麼還要苦苦維繫呢?我認為:周樸園維護的實際上是他所從屬的那個階層。三十年前他的確愛過侍萍,但為了所屬於的那個封建家庭的利益,他拋棄了她;三十年中他對侍萍抱著的愧疚的感情,是真誠的,但不止是為著生死不明的侍萍,更多的是藉此懷念少年時代,就像希臘神話中顧影自憐的水仙,透過回憶他憐惜的是現在空虛寂寞中的自己。少年情懷不過象一面鏡子,照出了現實中更多的不如意,引出了他對不幸生活的自我哀悼。。而相認後對侍萍冷酷無情,則是因為作為一名“成功人士”,他不能被他生長的階層所拋棄,不能被原屬於他的名譽、地位、財產等等拋開。它們已經象烙印一樣,深深的刻到周樸園的骨髓裡去了,他和他的階級已經化為了一體,他就是這個所謂名門豪族的上流階層,而這個藏汙納詬的上流階層也就是他的全部。走到了這一步,周樸園對侍萍種種反覆的舉動也就不難解釋了。

帶著這樣的思路,我忐忑不安的上完了課。應該說效果是相當不錯的,在看過電影后,大部分學生都是有一定想法的。所以一開始,關於周樸園與侍萍的愛情及周的愧疚是否真實等問題的探討,學生都能夠被調動起來,積極從文字中尋找相關內容,並得出自己的結論,甚至有同學提出周樸園自身也是一個悲劇:他傷害了別人自己卻沒有得到幸福。

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16

英語報刊選讀課的作用是為學生打好閱讀英語報刊的語言基礎,使他們掌握英文報刊的文體知識、閱讀英語報刊的必要常識以及與時事新聞知識等。我們強調語言能力的培養,並不等於否定語言知識的重要性。語言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缺一不可,而對於英語報刊選讀課來說,新聞英語文體的基礎知識、英語報刊閱讀的基本技能不可削弱,傳授語言知識在報刊選讀課堂教學中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基於這根本思路,本學期在高中一年級開設了小範圍的(20 人)英語報刊選讀課,下面我就本學期報刊閱讀的教學實踐作一分析。

1.改進授課形式,變講課為讀報活動課

考慮到報刊選讀課的特殊性,我嘗試了以課內外讀報的形式讓學生獲得報刊新聞文體知識。改變授課方式,並非僅僅換個形式,所謂換湯不換藥。報刊課作為一種新的授課方式,比原有的課堂教學方式更為靈活,我們可以及時捕捉報刊上的重大新聞和時事報道,充分利用英文報刊這一學習現代英語的最佳材料。

事實證明,報刊閱讀課使教學內容變得富有彈性。此外,我借鑑任務型教學法,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預習和複習,以便他們更加自主地學習。課內主要指導學生英語報刊閱讀方法,課外學生將在課堂上獲得的語言知識充分運用。

2.豐富教學形式,更新教學內容

傳統的授課方式是教師與學生人手一冊教科書,這種以課本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報刊課引入課堂變換了語言輸入形式,使學生耳目一新、興趣大增。而且我不拘泥於某一份報紙,根據多種報刊,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選擇材料,課堂中的例子大多從我們手頭最新的英美報刊中選用。例如,在講到“英美報刊新聞標題的作用與特點”時,所用的例項多選自《學生雙語時代》以及《21 世紀報》。

雖然教材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無論多新的教材都與現實有不同程度的脫節。但是報刊選讀課上,我們使用的材料很有時代感。比如說《學生雙語時代》,該報的文章新,很有時代特色,充分體現了語言的活力和時代感。尤其是在當今資訊激增的時代,報刊英語反映著日新月異的語言變化和層出不窮的新生詞語。例如,運用縮略語是報刊語言的一大特色,像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執行長),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科技),PNTR—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永久正常貿易關係),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無線應用軟體協定)等等,這些在近兩年的報刊上幾乎每日可見的新縮略語有的還未來得及收入字典,我們便在講課中及時介紹英語報刊中出現頻率高的新詞,補充新鮮的外報外刊資料,使課程內容得到不斷的更新。

3.主動、自主式學習能力的培養

報刊課以新的授課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此外,由於每一次課堂資訊量大,內容高度濃縮,學生不可能立即全部掌握報紙中出現的知識,而需要在課後去消化、吸收。課時的限制使他們成為了時間的主人,進而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態度由消極被動趨於積極主動,在課前能進行預習和作一些必要的準備,並能自覺地進行課外英語報刊閱讀實踐,從而形成了課內吸收、課外消化的良性迴圈。

我們知道,影響外語學習的因素很多,諸如個性(personal traits)、性別(sex)、認知方式(cognitive styles)、學習動機(motivation)、學習策略(1earning strategies)和興趣(interest)等各種因素(劉潤清 1999:8)。由於每個人的遺傳特徵、努力程度等互不相同,處於同一發展階段的不同主體既有共性的相似,也有個性的差異,而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很難針對個性差異真正做到區別要求、因材施教。報刊課的實踐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了寬鬆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在課外選擇難易適合自己的程度、內容適合自己的興趣的報刊閱讀材料進行自主學習,學習的進度也可以根據各自的需求自我調節。興趣和需要是學好英語不可缺少的因素,符合自己興趣和需要的自主性學習活動的增多對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頗有裨益。因此,課外學習實現了學習過程個別化,增加了語言運用的實踐機會,也是教師實現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重要途徑。

4.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習能力

外語教學要培養成功的學習者,而不是讓學生依附於教師。教育不僅要重視教師的教,而且要重視學生的學,要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使其能夠獨立於教師從事學習。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使學生獲得主動學習的能力,並最終擺脫教師的幫助獨立地學習和掌握語言。 Sara Cotteral 的成功經驗也告訴我們,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是使學生對自己的語言學習承擔一定的責任,並在語言學習中發揮主動 性與獨立性(Cotteral 1995:220)。高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髮展均趨成熟,高中階段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高中學生已具有相當高的思維水平和獨立意識,這是他們自學的有利條件。本課程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時間和空間的自由度,使他們能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5.拓展、探究式學習能力

資訊靠語言傳播,語言是資訊的載體,而現代社會資訊量又非常之大,學生要獲取資訊,單靠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英語報刊是學習和掌握現代英語的有效手段,英美報刊選讀課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實踐。課外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促進學生涉獵課本以外的各種知識,拓寬了學習環境,拓展了學習範圍。作為傳播資訊的主要媒體之一的報刊知識覆蓋面廣,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報刊閱讀,擴大了教材的外延(extens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培養了閱讀英語報刊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報刊閱讀的理解能力。

現代教學理論以認知學習理論為指導,認為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是一個有個性的主體,他們應該通過探索去發現、去建構知識,並注重各種能力的發揮,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李國祥、張新明 1998:162)。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是學校最活躍的因素,他們有著開放的頭腦、好奇的態度和探索的慾望,課外學習活動培養了他們的自學鑽研精神以及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通過探索和意義建構途徑獲取知識,從而由知識的被動學習者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發現者。可見,英美報刊選讀課的嘗試使學生對報刊學習保持了積極的心理狀態,增強了自學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