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9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5W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

中學政治教學課堂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更是新課程改革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上有重大變革。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富有個性地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儲存知識,而是學會探究,以便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是中學政治教師實現新課程改革任務的必由之路。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9篇)

第一,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相結合起來。如,學習“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框教學內容時,通過分析汽車價格變動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引導學生認識到要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面對不斷下降的汽車價格,必須採取必要的措施;而對於家庭來說,隨著汽車價格的不斷下降,購買汽車也納入了生活消費的內容。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感興趣,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從而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一起討論研究問題之所在,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作為當代中學生,在金錢面前應當作出怎樣的選擇?學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師可採取自主學習、綜合探究等活動,一方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反映學生對金錢的思想狀況;另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在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價值判斷的同時,為學生提供鮮明的基本價值標準,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學習。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儘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徵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並運於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通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通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達到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如,學習“公司的經營”這一內容時,先用多媒體展示海爾集團的經營狀況,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達到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第四,新課改的政治教學必須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內容和事例的設定很強調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性,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通過群體教育個人,給學生以溫暖和信心,使集體成員間互相激勵,促進個人的進步。在學習“消費”內容時,我以轎車消費為例進行教學,家庭經濟狀況不同的學生對這個例子的反映明顯不同,此時,我就及時引導他們瞭解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怎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等知識。

作為高中政治教師,尤其是高一年級使用著新教材的政治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除了要轉變政治課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美好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2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高中思想政治本身資料的“枯燥”,尤其針對政治學科在會考中遇到的學生不喜歡學的“尷尬”狀況,就決定了在政治會考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

重要性。

根據本人在政治課教學上的摸索,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逐漸摸索出了,在教學中,如果充分利用本地鄉土資源,就能用心調動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十分好的效果。如果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鄉土材料,學生就能用心地參與到教學中,而且還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一、巧用鄉土材料,激發學生興趣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

第一、優化課堂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政治教學中,新課的匯入是每節課的先導。成功的新課的匯入是一堂好課的前提。新課匯入得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如何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間的聯絡,順利完成課堂教學,就務必注重匯入這一重要的環節。利用鄉土資源匯入新課,能從與學生聯絡密切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潛力、志趣、品德的實際出發,這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用心性、主動性的關鍵所在。

由於鄉土材料就發生在學生身邊,這樣學生就覺得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尤其在蒐集事先佈置的材料的時候,他(她)們更是有一中主人公的感覺。例如,在講經濟生活《企業與勞動者》這一問題時,學生都事先進行了調查,並在課上進行了相互交流,而且以學生調查的素材匯入新課。如:“我們瞭解到了查幹湖旅遊業的發展,有效地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成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到20__年末,累計接待中外遊客12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經濟收入3億多元,到20__年,查幹湖旅遊度假區迎來了幾年來的最多遊客,僅‘五一’黃金週第一天,來區遊客就到達32000多人,是去年同期的10倍,當天景區旅遊綜合經濟收入就到達1000多萬元。那麼旅遊業是屬於哪一個產業呢?它對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有何影響呢?我們這天就來學習有關知識。”透過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用鄉土材料匯入新課,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創設問題情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刻意創設一種情境把學生帶入預備的包含必須情感的意境中,讓學生心靈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憾而產生共鳴,從而與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為此。在新課程下,創設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問由境生,問隨境異。在這方面,我主要採用適時應用鄉土課程資源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興趣,產生迫切追尋問題,學習課文資料,探索問題答案的心理。運用鄉土材料能使學生有親近感,從而產生認同感。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經過學生的探究和內心的體驗,才會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識。因此,在化解教學重點、難點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鄉土材料,不斷引導學生運用科學分析方法深入認識事物,發現事物內在的聯絡,優化問題情境,啟用學生的思維,可起到加深理解和鞏固的作用。例如,在學習“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時,我們用了一個梨、一個蘋果、一串香蕉,演繹了一個“買水果”的小品故事,學生在笑聲中,明白了梨、蘋果、香蕉與水果是個性與共性的關係,梨、蘋果、香蕉這些個體無論怎樣特殊,都具有“水果”的共性,而作為共性的“水果”,也離不開“梨”、“蘋果”、“香蕉”等個體。這些鄉土實物的運用,不僅僅加深了學生印象,便於學生理解抽象的哲學道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親近自然、熱愛鄉土的

樸素感情。在學習高一“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要向管理要效益”時,我們準備了一個瓶子、一些大小不一的石頭、一些細沙、一杯水。先用石頭填充瓶子,不能再用石子填充時,還可用沙子填充,不能用沙子了,還可再倒水,不能再倒水時,還能夠再充進其他氣體……看似“滿”了不能再裝的容器,其容量的潛力原先如此驚人。形象的演示使學生明白:要提高管理效率,就要充分挖掘每位員工的潛力,讓石頭、砂子、水、空氣都發揮最大的效用,這也有利於同學們構成“潛能無限”的觀念,樹立自信自強的人格。

第三、理論聯絡實際,優化學習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職責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教育部制訂)》也明確要求,政治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用心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政治問題的潛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一組研究資料顯示不同方式對學習掌握知識的不同效果:講課5%,閱讀10%,視聽20%,演示30%,小組討論50%,實際操作75%,教會學生立即應用所學知識90%。這組資料證明,學生聽課及閱讀的效率是極其低下的,而討論、實踐和應用有利於理解和鞏固知識,鍛鍊潛力,需要突出實踐應用。這就需要轉變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能夠借鑑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式。透過對政治課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整合有助於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我們要根據政治課教學的資料來選取探究的課題,讓學生自主地開展探究活動。例如,在講公司制的時候,我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分別實地參觀了松原市的幾個中省直企業,例如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中

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前郭煉油廠、吉林石油集團有限公司。透過這種方式,不僅僅加深了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和創新的精神,同時也透過這種有好處的調查研究,加深了學生對家鄉的認識,有利於進一步增強他們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總之,鄉土材料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材料,它能切實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效地優化學習方式,啟用學生思維,對於課堂教學來說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3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高中思想政治本身內容的“枯燥”,尤其針對政治學科在會考中遇到的學生不喜歡學的“尷尬”情況,就決定了在政治會考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性。

根據我在政治課教學上的摸索,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逐漸摸索出了,在教學中,如果充分利用本地鄉土資源,就能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鄉土材料,學生就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而且還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一、巧用鄉土材料,激發學生興趣在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

第一、優化課堂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政治教學中,新課的匯入是每節課的先導。成功的新課的匯入是一堂好課的前提。新課匯入得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如何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間的聯絡,順利完成課堂教學,就必須注重匯入這一重要的環節。利用鄉土資源匯入新課,能從與學生聯絡密切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能力、志趣、品德的實際出發,這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關鍵所在。

第二、創設問題情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刻意創設一種情境把學生帶入預備的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讓學生心靈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憾而產生共鳴,從而與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為此。在新課程下,創設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問由境生,問隨境異。在這方面,我主要採用適時應用鄉土課程資源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興趣,產生迫切追尋問題,學習課文內容,探索問題答案的心理。運用鄉土材料能使學生有親近感,從而產生認同感。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經過學生的探究和內心的體驗,才會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識。因此,在化解教學重點、難點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鄉土材料,不斷引導學生運用科學分析方法深入認識事物,發現事物內在的聯絡,優化問題情境,啟用學生的思維,可起到加深理解和鞏固的作用。例如,在學習“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時,我們用了一個梨、一個蘋果、一串香蕉,演繹了一個“買水果”的小品故事,學生在笑聲中,明白了梨、蘋果、香蕉與水果是個性與共性的關係,梨、蘋果、香蕉這些個體無論怎樣特殊,都具有“水果”的共性,而作為共性的“水果”,也離不開“梨”、“蘋果”、“香蕉”等個體。這些鄉土實物的運用,不僅加深了學生印象,便於學生理解抽象的哲學道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親近自然、熱愛鄉土的樸素感情。在學習高一“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要向管理要效益”時,我們準備了一個瓶子、一些大小不一的石頭、一些細沙、一杯水。先用石頭填充瓶子,不能再用石子填充時,還可用沙子填充,不能用沙子了,還可再倒水,不能再倒水時,還可以再充進其他氣體……看似“滿”了不能再裝的容器,其容量的潛力原來如此驚人。形象的演示使學生明白:要提高管理效率,就要充分挖掘每位員工的潛力,讓石頭、砂子、水、空氣都發揮最大的效用,這也有利於同學們形成“潛能無限”的觀念,樹立自信自強的人格。

第三、理論聯絡實際,優化學習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教育部制訂)》也明確要求,政治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政治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一組研究資料顯示不同方式對學習掌握知識的不同效果:講課5%,閱讀10%,視聽20%,演示30%,小組討論50%,實際操作75%,教會學生立即應用所學知識90%。這組資料表明,學生聽課及閱讀的效率是極其低下的,而討論、實踐和應用有利於理解和鞏固知識,鍛鍊能力,需要突出實踐應用。這就需要轉變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可以借鑑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式。通過對政治課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整合有助於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我們要根據政治課教學的內容來選擇探究的課題,讓學生自主地開展探究活動。

總之,鄉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材料,它能切實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效地優化學習方式,啟用學生思維,對於課堂教學來說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引入鄉土資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走出教材、走入生活;走出校園、迴歸自然,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政治課教學獲得新的活力、生命力。政治課教學也最終會走入學生的心中。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4

向課堂教學要質量、要效益

由於語、數、外三主科佔大學聯考總分的比重比較大,學生在複習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勢在必然,而在史、地、政三科綜合試卷中,政治科沒有任何優勢,學生最不感興趣。為此,在制定複習策略時我們就只有一個選擇,即向課堂教學要質量、要效益。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

第一、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

教師的一桶水濃縮成學生的一碗水,課才能事半功倍。認真備課,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的基礎和前提。道理眾所周知,關鍵是怎樣付諸實踐。我們堅持做到,首先從巨集觀備課,明確高三全年每個階段的教學任務和目標,絕不能跟著感覺走,(一輪基礎知識複習,夯實基礎,提高選擇題得分率;二輪重點知識帶時政複習,提高學生構建知識網路能力和解答主觀題的能力;三輪時政熱點專題昇華複習);其次,從知識備課,明確政治學科三部分內容(經濟、哲學、政治學)各自的知識體系和內在聯絡,以便在複習中指導學生把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式性知識;再次,從微觀備課,明確每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每一個原理、觀點的內容,力求科學嚴謹。我認為為了保證教學質量,認真充分備課是絕對不能含糊的,它考驗的不僅是教師的工作態度,還能反映出教師的職業道德水準,必須有一定的奉獻精神。

第二、要針針見血,不要隔靴搔癢,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為此必須關注大學聯考大綱和考試說明,充分把握考點的變化,在複習中既要全面,又要抓住學科主幹知識,以綱帶目,突出重點,避免主次不分,眉毛鬍子一把抓,那樣不僅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也會影響複習效率。增強教學針對性,作為一名政治教師,除了要鑽研教材,學習理論外,還要增強對重大時政的敏感性,並養成及時反饋和及時積累的習慣。還要更多地研究學生的思想和心理以及知識基礎,要把學生的需求當作一個市場,研究其需求資訊,根據這種需求設計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把挖掘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反思能力作為提高複習課效率的突破口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複習課中,我認為老師應該把挖掘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作為提高複習課效率的突破口,針對複習課的具體情況,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1指導學生制定複習計劃,並使之與老師的複習步調一致。

2指導學生構建知識網路。

3對大學聯考各類題型的解答方法進行指導,找出最佳解題方法以並總結規律。啟發學生解題路,訓練學生的思維方法、解題技巧、應試能力。

4加強個別輔導,考試後的面批最有效

[教學建議]

一、不能貪多求快,要面向絕大多數學生,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一輪複習因為學校擴招後,差生面多了,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影響了教學進度,剛開始穩紮穩打,狠抓基礎知識的督促和落實,一課一單元考試,結果前鬆後緊,省單科質檢前一週半的時間為了趕進度,教學效果很不好,很多同學消化不良。建議複習要一輪一輪循序漸進,不再跟著考試跑,而應按照既定的計劃,重在教學的實效性。

二、計劃中的第三輪複習“熱點專題課”要注意以下問題:

1老師要“去粗取精”,精選並把握熱點,指導學生既會用課本知識分析時事熱點,又會用體現在時事中的黨和政府的新理論、新觀點去充實深化對熱點問題的原有認識。

2要處理好基礎知識複習和“熱點專題課”複習的關係。“熱點專題課”複習要回歸課本。

3要處理好講和練的關係。熱點專題要精講多練,圍繞熱點主線設定背景材料,組織各種題型,對同一熱點,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多種題型進行分析。

三正確對待模擬題及其他資訊

進入高三複習後,各種各樣的試卷、資料鋪天蓋地而來,特別是到最後,各地的交流試卷很多。對此,我覺得要有選擇地利用,但不能依賴於外來試卷,更不能心存幻想,抱有僥倖心理,對學生進行題海戰術,使複習既浪費時間而又效率不高。對模擬題要進行再加工,在借鑑的基礎上提高和昇華,這樣,有利於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複習的效率。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5

先進的教學理念要通過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體現出來,而教學理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方式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新課程改革中,在丘廣輝主持人的領導下,教研組秉承“立足教研,服務教研”的理念,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為一線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教學實踐提供了示範、交流、研究的平臺,同時也讓我們青年教師樹立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革高中教學方式、方法。下面我就對高中政治教學反思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時代脈搏 使政治課永遠充滿濃郁的時代氣息

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脫離時代的政治課除了一味的說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嘗試 我認為時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時政知識於政治課的基本觀點和原理之中,把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

如20__年安徽劣質奶粉坑害兒童事件的曝光,我國海爾集團被世界品牌實驗室評為“世界具有影響力的100品牌之一”,可引入必修一《經濟生活》的教學中說明有關的理論觀點,同樣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有關例子也可隨手拈得,鬧得沸沸揚揚的聯合國改革,我國進行的轟轟烈烈的黨的先進性教育,只要我們有心,具有時代性的例子比比皆是。與此同時 還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聯絡、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的能力 輕鬆愉快地形成對書本知識的綜合、遷移、拓寬和加深 從而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使“理論聯絡實際”的樸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裝飾 而真正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

二、以學生為主體 實施開放式教學

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其呆板、僵滯而早已明日黃花。必須不斷地探索並採用符合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強調師生共同活動克服教師為中心的傾向,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致,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從而使雙方真正領略愉快教學的美學價值。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辯論賽。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實際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讓學生在辯論中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觀點。

(二)專題討論。活動的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共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哲學、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師生雙方通過平等探討、暢所欲言、溝通思想,從而就某一問題達成正確認識,澄清模糊認識 糾正錯誤認識。如在學因果聯絡的時候,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克隆技術將會把人類帶往何處”,讓學生在對克隆技術利弊的分析中,潛移默化的樹立了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和把握因果聯絡,提高活動的預見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組織學生制定理財方案。活動目的:讓學生運用高一經濟生活所學的股票、債券、儲蓄等知識,結合家庭經濟收入或個人零用錢制定一個理財方案,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回家後和家長商量如何把家裡的經濟收入進行最有效的投資,每一種投資方式的有缺點是什麼。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而且許多家長改變了對政治課的傳統看法,一直認為這些活動非常好。

(四)開闢“時事論壇”,高一高二每堂課5分鐘。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由學生自己準備和主持,要求運用所學經濟學、哲學原理分析同學們關注的社會熱點現象如: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中東和平程序、三農問題、經濟結構調整、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就業觀等。

三、質疑導思啟用思維

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許多看似淺顯明白的道理,學生未真正領會。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 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講到《政治生活》中“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時,提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是否允許信教”的問題;當講到《經濟生活》中“我國經濟建設遇到資金困難的問題”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讓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師則進行引導,從而讓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多媒體能把文字、影象、聲音、動畫和視訊資訊等眾多資訊集於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因此在教學中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儘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徵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並運於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通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通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達到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如,學習“公司的經營”這一內容時,先用多媒體展示海爾集團的經營狀況,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達到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師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作為一名青年政治教師,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而學校所創立的丘廣輝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了名師教學示範和輻射作用,讓我們青年教師多聽骨幹教師的示範課、專題講座、通過教學研討等形式,促進我們的專業成長,更讓我們在教學中有了更深的反思,從而不斷探索,力爭使自己的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6

一個學期快結束了,本學期由於我教高二年級六個班,對我來說工作較重,最主要的是壓力大,俗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所以在這一學期除專業知識的不斷學習積累外,教學工作中我倍加努力,向師傅向顧老師討教,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努力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的努力方向。

一、自己在教學中得到的體會

1、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對於剛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來講,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高一一年教下來,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高二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於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後努力方向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7

又是三年,在緊張和遺憾中過去了,緊張的是擔心這三年的“收成”,遺憾的是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好,很多方面還未提高。在那裡,我就怎樣更好度過高三教學進行一個總結與反思。

1、要注重計劃

對於高三來說,計劃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沒有這個“計劃”就好象一個沒有方向的汽車,寸步難行。高三還沒有開始,作為教師務必制定“備考戰略”。這是一個總體的規劃,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在高三教學中可能遇到的事情都寫進去。之後,我在12月診、一診、二診、三診、校周練都分別作了詳盡的計劃,詳盡到每一天該要做什麼,該做什麼,每一節課怎樣安排,學生該做什麼都有整體規劃,這樣每一天的工作就按部就班,有一種踏踏實實的感覺。

但,遺憾的是在三輪的時候,由於經驗不足,出現了,手忙腳亂的現象,不明白是回顧知識還是回扣熱點?但從今年的大學聯考來看,主要應回扣教材,用知識來帶動熱點是最好的。

2、做好聽課、教研、教學反思

高三這一學年,學校會經常組織老師們參加各種層次的教研活動,這些教研活動一些很有經驗的教師把他們的高三教學經驗作介紹,而且每一次的教研活動還會總結重要的資訊,總之認真地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是能夠學到很多東西的。同時,我們備課組的教師都會經常地進行群眾備課,集思廣益。此外,教師對所上的每一節課要善於進行反思,總結經驗,適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學計劃。

3、要多備學生

到了高三這個階段,學生會感覺到老師對他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於是,他們對老師就好象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拼命地去問老師問題。作為老師,也要明白自己對他們來說是多重要。除了自己要教好以外,還要對他們十分的熟悉,要明白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要明白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徵,這樣好對症下藥找他們談話,明確他們的學習目標,他們期望以及他們能夠到達的成績,還要不斷地鼓勵他們。

4、要狠抓基礎,構建知識網路

對課本資料要多看,看的遍數多,反覆記憶多對課本資料就越熟,考起來速度才會快,準確性才會高。題目再難,也是與書本資料聯絡的,尤其是今年的大學聯考更是注重基礎的考察,選取幾乎全是基本觀點基本理論的考察。很多題目利用基礎知識進行排除就能夠了!這就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書本的原理、觀點熟,用起來才能做到得心應手。自己複習可分為每一輪幾步走,多輪進行的方法:

5、教給學生答題方法,訓練、提高答題潛力

我們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背景下的大學聯考,更體現生活化,貼近時事,但無論試題怎樣變,都是萬變不離其中,都是用回課本的知識來回答。所以要求學生對課本的基礎知識務必十分地熟悉更加體現邏輯思維的應變,這就要求學生要掌握一些做題的方法。因此我們在第一輪複習完了以後,一模前的這段時間裡抽出了一段時間專門訓練這個解題的方法,包括單項選取,多項選取,簡答題,辨析題和論述題。

6、關注時事的理論分析

黨和國家重大政策、社會生活大事作為情景材料,讓他們運用四個模組的知識點,採用答主觀題的模式,原理+扣題+材料的方式進行分析,時間長了這樣不但積累的時事多了,就連答題的方法也自然地掌握了。比如今年:

30.材料三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不斷加深,國際貿易在曲折中深入發展。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但機遇大於挑戰。

闡釋材料三蘊含的唯物辯證法觀點。(7分)

參考答案: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不斷加深,體現了聯絡的普遍性;國際貿易在曲折中深入發展,體現了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機遇大於挑戰,體現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係。

31.(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雷鋒精神猶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燈塔,放射著奪目的光芒。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雷鋒精神、開展學雷鋒活動,要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這天,雷鋒勤儉節約的美德能夠轉化為低碳、節能等環保意識,雷鋒助人為樂的品質能夠轉化為奉獻、互助等志願者精神。

(1)結合材料,運用物質與意識辯證關係的知識,談談我們就應怎樣開展學雷鋒活動。(6分)

參考答案: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時代要求開展學雷鋒活動;意識具有能動作用,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學雷鋒法。

它們正是對這一最常規答題方法的運用。

7、合作很重要

單獨的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把高三這個教學任務完成好,單獨的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作為青年教師的我體會更深!

在我們高三政治備課組中我們是通力合作,資源共享,除了每週三的群眾備課外,我們還會不定時地抽出時間討論問題,按每位老師的特長分工合作進行培優補差。高三這個十分時期,如果老師沒有合作的精神我想這個大學聯考的仗我們是打不贏的。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8

教學反思強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的考察,著眼於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行為之依據的回顧、診斷、自我調控,以達到對不良的教學理念、方法和策略的改善和優化,不斷加深對學生學習規律的認識與理解,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現在,反思已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自覺行為,能促進教師個人專業化發展,提高理論與實踐水平,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本人作為一名政治教師,通過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不斷探索有關教學的理念、方法、目的以及教學心態等方面的問題,將教師的“會教”與學生的“會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變學生的“苦學”為“樂學”,使學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均衡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專業化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感性經驗而不進行理性思考,那麼他原有的教育理念及不當的教學行為就很難改變,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教學工作的20次重複;如果不從經驗中進行教學反思,吸取經驗教訓,或許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無法使自己成為一個研究型的教師。由此可見,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9

在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的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把握時代脈搏,使政治課永遠充滿濃郁的時代氣息

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脫離時代的政治課除了一味的說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嘗試,我認為時事政治教育能夠水乳交融地“化”時政知識於政治課的基本觀點和原理之中,把兩者有機地統一齊來。如我在講述“世界上各大國與中國建立的各種夥伴關係”時,聯絡決定國際關係的主要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在講述“聯合國的千年首腦會議”時,聯絡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及其聯合國的作用;在講述“朝鮮半島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間的核衝突”時,聯絡當今世界的主題之一和平問題;在講述“中美撞機事件”時聯絡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和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此同時,還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聯絡、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的潛力,簡單愉快地構成對書本知識的綜合、遷移、拓寬和加深,從而到達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使“理論聯絡實際”的樸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裝飾,而真正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

二、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開放式教學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其呆板、僵滯而早已明日黃花。務必不斷地探索並採用貼閤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強調師生共同活動,克服教師為中心的傾向,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致,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從而使雙方真正領略愉快教學的美學價值。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用心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辯論賽。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實際的潛力;辯證思維潛力;表達潛力;團隊合作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讓學生在辯論中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觀點。

2、專題討論。活動的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透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潛力、表達潛力;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共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師生雙方透過平等探討,暢所欲言,溝通思想,從而就某一問題達成正確認識,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認識。如在學因果聯絡的時候,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克隆技術將會把人類帶往何處”,讓學生在對克隆技術利弊的分析中,潛移默化的樹立了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和把握因果聯絡,提高活動的預見性,從而到達教學目的。

3.組織學生制定理財方案。活動目的:讓學生運用高一經濟學所學的股票、債券、儲蓄等知識,結合家庭經濟收入或個人零用錢制定一個理財方案,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潛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回家後和家長商量如何把家裡的經濟收入進行最有效的投資,每一種投資方式的有缺點是什麼。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用心性,而且許多家長改變了對政治課的傳統看法,一向認為這些活動十分好。

4、社會調查。理論只有和實際相結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讓學生走出書齋、走向社會,才能讓學生體會到理論不只是虛無縹渺的空中樓閣,而是來源於沸騰的社會生活。調查式的第一步是幫忙學生設計恰當的調查課題,尋求貼合實際的調查物件和調查步驟,明確社會調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開展調查,掌握超多的和課題有關的資料和材料,並對之進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製作功夫,然後再一次走向社會,加以進一步的充實和提高。第三步:撰寫社會調查報告,一方面使書本知識得到檢驗和完善;另一方面也為改造社會帶給世界觀和方法論。

5.開闢“時事論壇”(高一高二每堂課5分鐘)。透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潛力、表達潛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由學生自己準備和主持,要求運用所學經濟學、哲學原理分析同學們關注的社會熱點現象如: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中東和平程序、三農問題、經濟結構調整、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就業觀等。

三、質疑導思啟用思維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許多看似淺顯明白的道理,學生未真正領會。教師能夠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必須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講到《政治常識》中“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時,提出“共產黨員和共表團員是否允許信教”的問題;當講到“我國經濟建設遇到資金困難的問題”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師進行引導,便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多媒體能把文字、影象、聲音、動畫和視訊資訊等眾多資訊集於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必須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構成學習動機。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靜態的知識形象化,無序的資料系統化,使枯燥的哲學理論不再枯燥,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記憶。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0

先進的教學理念要通過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體現出來,而教學理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方式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理念不轉變,方式、方法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方法不轉變,理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必須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革高中教學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學反思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結合政治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真實地感受到政治理論離自己的生活並不遙遠,從而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高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談自己在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到外匯的兌換比率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的講授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圖畫圖表演示、幻燈、錄音、錄影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資訊科技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查等。

第四,新課改的政治教學必須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內容和事例的設定很強調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性,這就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通過群體教育個人,給學生以溫暖和信心,使集體成員間互相激勵,促進個人的進步。

另外,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轉變政治課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其實,這是現代師生關係的核心要求,是一直以來我們所倡導的,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教學方式、方法轉變的重要條件和客觀要求。但過去,我們對教學的理解是“教師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些對教學的定義都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說的,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要求學生照辦,教師出題、學生考。教師永遠佔據主導地位、是主動的,學生永遠是從屬地位、是被動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師生的平等,教師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具備民主思想,這也是導致政治教學方式上“灌輸式”的重要原因。而現在,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這種觀念的轉變,必然要求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美好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而如果我們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話,是不可能實現這種轉變的。

總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誡後人如果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教師亦是如此。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1

本學期本人擔任高三465、463兩個班的政治教學工作。高三教學顯得尤為緊張,轉瞬間一學期又過去了,認真回顧教學工作,聯絡自己的教學實際,我時常在反思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現就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反饋如下,期望能對於改善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以後的教學質量有必須的借鑑好處。

一、常要思考的幾個問題

1.如何讓政治複習課真正“活”起來?

高三以複習課為主,大容量、大密度;如果老師不停的講,學生被動地理解;到頭來是老師講得很多,很累,口乾舌躁,學生卻是聽得很困,很煩,昏昏欲睡,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不可否認,到了高三以後,複習的時間緊、任務重,老師急於把儘可能多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但不能僅僅因為這個原因而一味的苦教,不顧及學生的感受;不顧及學生的理解程度;不顧及學生的學習實際。在今後的課堂裡我就應充分調動學生用心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針對我班學生普遍基礎較差這一實際狀況,如果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了,課堂效果也就會大幅度的提高。

2.如何恰當地處理好課本與複習資料的關係?

我們政治學選的資料是《步步高大一輪複習》,有知識點有聯絡,如何用好複習資料,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如何處理好課本與複習資料的關係;這是高三複習課過程中要解決的一個基礎性問題。針對我班實際狀況在第一輪複習時,要緊扣課本,以基礎訓練為主,查詢知識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後針對學生作練習時暴露出的問題,再有目的選編練習題、例題進行精講精練,從而消除學生知識上的盲點,對知識上的薄弱環節進行鞏固和加深。

3.如何很好的把握教學難度?

複習過程中,最難把握的就是教學的難度問題。對我班的實際狀況教學上如何應對我認為務必抓好基礎,難度過高,過大的題目不要涉及太多。主要是要規範學生的解題步驟,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品質。抓好“雙基”不放鬆是前提和基礎;其次,在牢固掌握知識的前提下,適當的持續一些難度是必要的,也是務必的。在上課時選取適當難度的例題或課餘佈置一些有難度的題目,會給學生必須的新鮮感和有利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好勝感,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

4.如何有效的進行試卷講評?

這一學期我們組織了單元考、週考、月考等考試,高三離不開試卷講評。如何才能使試卷講評起到它應有的效果呢?長期以來,總是老師講,學生聽,結果是學生聽的提不起精神,教師講的津津有味,最後的效果還是不如人意。我認為我們就應大膽的放手,把試卷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講解,教師只要做學生的指導者,點撥者就能夠了。

二、常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勤充電,強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要上一堂精彩的高三政治複習課,我感覺對教師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要更新,業務潛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在那裡,我個性要重視第一種素質。所以,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我務必每一天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教師不能滿足於原有的知識,務必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

2.講方法,提效率。

高三複習方法十分重要,我注意把握好以下方面:一是明確目標。具體做法是:在授課前,我首先向學生出示覆習提綱。其次針對提綱,從考綱要求的識記、理解、運用和綜合四個方面作簡要說明。這樣,學生在聽課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明白聽什麼,記什麼,哪些就應瞭解,哪些就應重點掌握;二是講準重點。在教學中,我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集中精力和時間講準重點,解決主要矛盾,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主次顛倒。三是講透難點。在教學中,我努力去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攻克難點,能夠把知識點深入淺出地講出來,直到他們心神領會;四是講明疑點。講明疑點貴在分析清楚疑因,明確了疑因,疑點便迎刃而解。在講解中,可採取“設疑、質疑、釋疑”的程式和方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五是講活熱點。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運用課本知識去解釋、分析這些問題,使課本知識與熱點問題有機結合;六是規律知識。由於每節課涉及到的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聯絡、縱橫交錯的我注意將知識重新組合、歸納,使之構成網路系統,並將這些規律性的東西交給學生。

3.閱試卷,常溝通。

我校定期都會以小考的形式讓學生獨立完成一套試卷,然後收上來批改,我會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告訴他(她)要注意的問題;回答得好的或是有進步的,我會加以鼓勵。我覺得這樣做效果很好,學生把我對他(她)的這種指導當作是一種濃濃的愛,心裡很是感激,一般上次犯過的錯誤下次都會牢記在心不會再犯,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有條理,我能明顯看到學生的進步,心裡很有成就感。同時,我和學生的關係也融洽很多。

4.重時政,勤反思。

作為一名政治教師,除了要鑽研教材,學習理論外,還要增強對重大時政的敏感性,並養成及時反饋和及時積累的習慣。在複習中我堅持以人為本,主動研究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要把學生的需求當作一個市場,研究其需求資訊,根據這種需求設計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必須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在複習中,我經常寫教學後記。因為教學後記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學過程的必要環節。它既是一種特殊的備課形式,又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全面反思過程;它不但有利於改善、優化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還有利於強化教師的教研意識。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2

高中新課程已經開始實施,各教學第一線都被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貫徹、落實新課標,要體現新課程的新要求。高中教師該如何把高中新課程實施好?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中略有反想:

一、課怎麼上?

高中新課程思想政治學科教學如何實施?課程怎麼上?課時要如何安排是我們最最關注的。舊教材《經濟常識》分上下兩冊,供高一年一學年教學使用,而今壓縮成必修模組1《經濟生活》一冊,需在一學期教完,而每週課時仍為2節。新教材雖經壓縮但知識點沒減反而有增,故普遍反映:“內容多而課時少,教不完。”

出於習慣,剛開始我們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表達的“粗線條”為由,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對體現課程改革新理念的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上,很少甚至不直接接觸課程標準,在教學中把新教材上已經刪除的或已經降低難度要求的舊教材上的理論內容又重新放入新教材的教學中,以致走進了內容多而課時少的矛盾的“怪圈”。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和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思考後,我們終於發現:事實上新課程教學只有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為根據、為根本要求,才能恰當地控制教學總量,準確定位教學難度。於是我們仔細研究課程標準中以學生為行為主體表達的“內容目標”,是如何從過程性和結果性兩種意義上表達、呈現具體的學習目標的;並藉助課程標準中以教師為行為主體的“提示與建議”,把握有關內容教學的側重、難易、詳略的要求,恰當處理好教材上看似比較多的教學內容。

如,關於“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有關教學內容。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目標”是“解析‘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這是要求學生通過理解和分析這一原則本身有關的知識內容,能夠審視堅持這一原則的價值意義;課程標準提供的“提示與建議”是:“模仿:為一家公司設計合理的分配方案。”這是建議教學中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模仿分配方案的設計過程,能夠運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這一理論知識,提高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教材內容涉及到:概念6個:①效率②公平③效率優先④兼顧公平⑤初次分配⑥再分配;原理觀點2個:①效率與公平的關係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內容的呈現形式是:探究活動4個,輔助文1則,綜合探究(講究效率,維護公平)1課。建議教學使用2個課時。

把握教材上的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時,如果不以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目標為根據――把教學內容限定為重點要求學生學習“什麼是效率優先和兼顧公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國的現行分配制度)為什麼要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如何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這三個主要問題上,並以此處理教材,整合教學內容,展開學生的探究活動,而是將教材上的所有內容按部就班地講授完,全部剖析透、深、清,甚至再補充分析新教材雖涉及到但並沒有給出具體解釋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兩個概念的具體內容,恐怕很難按照新課程的教學要求在2個學時內完成教學任務的。

再以“國家收入的分配”的教學為例。舊課標和舊教材在講授這個內容時涉及“國民收入的分配用於積累和消費兩個部分,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係,財政的概念,預算的概念,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包括的方面,財政收支平衡的概念,增加財政收入,財政的巨大作用”等三框內容,需要3課時,也必然要求學生記憶大量的概念和原理。

同樣講授“國家收入的分配”,新課標規定的內容目標是要求學生“評議一個由政府財政承擔的工程專案,說明政府的財政支出對大眾生活、經濟發展的影響和作用”。根據課標的這一規定,新教材把有關教學內容縮為了兩框內容“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財政的巨大作用”。教學時就要注意控制這個內容的教學總量和學習要求:減少學時,只需2課時;減少內容,學生只要重點掌握“什麼是財政,財政收入的來源、財政支出的內容及其對大眾生活、經濟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就可以了。至於教材上的預算、決算、財政收支平衡、財政赤字概念等,並不需要詳細分析,不要求學生深刻理解,只要知道會用就行了。教學的側重點在於給學生時間和機會再現一個由政府財政承擔的工程專案的事實,並引導學生通過對這一事實中所體現的財政支出的具體內容和具體作用的評議――歸納提升,理解相應理論知識;學以致用,說明政府的財政支出對大眾生活、經濟發展的影響和作用。

二、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

基於新的教學理念,課程專家建議把課堂交給學生,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哄哄的討論看似熱烈但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老師講得少正好又可以掩蓋部分老師知識儲備的不足和課堂準備的不充分。結果是,學生從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反而不如以前:以前雖然不怎麼精彩,但好歹沒有什麼錯,把老師講的背下來,也不失為一種收穫。而現在課堂上誰說的是對的呢?

學習氣氛空前活躍,主要發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躍分子,而一部分沉默內向者仍然少有表達自己的機會。一節課發言的人次可能會有幾十次,但發言的學生的面並不廣。課改讓部分學生更多的自我表現,這樣他們自然也可能更努力地去學習,思考問題,以使自己表現更佳,贏得老師更多的青睞和同學更多的掌聲;而另一啊分學生在課堂上大多數時間是在看別人的“表演”,自己也就不用準備,不想思考。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在課堂上的收穫反不如以前。這樣下去就隱伏著一種危險:學生中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兩極分化,課程改革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可能就會落空。

因此我認為教和學都無定法,該探究時就探究,該傳統時就傳統,關鍵在於實效性,這是不是符合新課程的要求?

三、學生的學習如何評價

評價高中學生通過學習是否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要求,對學生評價就必須包括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情感、學習方式,具體有以下五個方面。

1.知識掌握。主要評價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識記和理解。基礎知識包括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基本政策、基本事實。基本技能,包括基於原理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觀察分析問題、正確表達問題的一些基本技術。

2.能力發展。主要包括觀察問題、認識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運用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參與社會生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等等。這是伴隨著相應的活動展開,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和思維水平,進行動態的、綜合的、有側重的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指向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評價,主要評價學生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態度,對當前社會現象和問題所表達的關切、所持有的觀點。評價主要依據學生在課程實施中參與各類活動的行為表現,既要堅持正確的價值標準,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表現,關注學生情感和態度變化的趨勢。

4.學習情感。主要觀察評價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和熱情,能否積極參與本課程的各種學習活動,積極參與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認真完成相應的作業練習等學習任務。

5.學習方式。主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如能否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否積極主動地與同伴合作交流,能否及時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反思,能否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等等。

對學生的學業的考核評價是一個難點,要真的體現出上述的五點要求靠一張考卷是沒有辦法實現的,對於修習過程的評價如何做到公正、客觀這都需要我們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來探索,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門拿出一個既符合我們學科實際,又可操作的好的評價方法。

四、對自己教學的幾點反思

1、教育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新課程最最關鍵的是觀念問題。即教師的觀念轉變。正如陳至立所言:課改成也教師敗也教師。

幾年前,國中課改就提過教育觀念轉變的話題,有多少教師完成了這個轉變?是一個教師眼前的個人得失重要還是一個民族未來的前途、發展更重要?為什麼我們不能捨棄一些急功近利的東西,站得高些,將視野放得更遠些。如果我們做到了,也就意味著我們的觀念真正轉變了。至於,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誰在課堂上更重要,什麼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都是狹義的觀念。最本質的東西變不了,其他的就是變也只是一種淺層次的轉變。

2、教師素質的提升:可以說任何課改都是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生對新課程的接受、反映幾乎來自教師的誘導。

老師對新課程的理解、適應、駕馭水平,直接關係著學生的反映程度。因此,我們冷靜地思考發現,教師素質(這裡的素質應該是綜合的,當然最直接地可能還是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智慧吧)關係著教育教學的成敗。不誇張地說,高素質的教師無論課改還是非常課改對他們來說都“輕車熟路”。

3、教學中幾對關係的適度處理:

1、知識廣度與濃度的關係處理:教師對課標與考綱的解讀要準確,對新教材的內容要進行適應的重組與補充。

2、學生的參與度與教學的進度關係:是以學生為中心還是以活動為中心?

3、課堂的生活度與社會的延伸度關係:教師要處理好社會實踐的空間與時間的限度關係。

4、教學資源與學生接受程度的關係:教學資源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感受與學生的心靈,要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的教學資源才是有效的。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3

自20xx年以來,我一向擔任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科任。這些年我在同事們個性是在丘廣輝教師工作室的指導幫忙下,用心投身於課改之中,努力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在實踐中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高中政治教學水平。我在教學實踐中將以往的政治課的教學資料和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改革後的政治課的資料與教學模式的比較中有了新的認識,總結以下幾點:

一、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完美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體主角,但如果營造氛圍只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會構成放任自流,一盤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氛圍的營造要堅持適度原則,我們就應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卻不能把自己等同於學生,這樣才能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營造氛圍時要牢記自己“組織者”的身份,根據課堂教學的資料確定適宜的教法,結合學生特點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組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注意保留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形象,及時發現“散漫”的苗頭並加以制止。

第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讓學生動起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當好一堂課的設計者,要學會挖掘素材。政治教師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資料,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相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感興趣,理解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從而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一齊討論研究問題之所在,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作為當代中學生,在金錢面前應當作出怎樣的選取?學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師可採取自主學習、綜合探究等活動,一方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反映學生對金錢的思想狀況;另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在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潛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價值決定的同時,為學生帶給鮮明的基本價值標準,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學習。

二、搞好教學的調整與優化。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資料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儘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徵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並運於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在教學中我透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透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透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到達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如在講述《文化的多樣性》時,先用多媒體展示不同國家民族的各種文化,讓學生充分感受世界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到達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三、實踐導學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長期以來,政治教學都陷入“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熱情低,課堂效率低下,考試成績差。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減輕學生課後補課的負擔,提大學聯考試成績,我們備課組大膽在高一政治課中實踐導學案教學的方法,尋找適合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模式。透過學案導學教學實踐,我欣喜地看到課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學生能看見自己學了什麼,學會了什麼,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明顯提高,到達了教學相長的目的。但在實踐中也發現了幾個問題有待解決和提高,例如:在導學案設計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節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以及應培養的潛力。但缺少給學生留出記筆記和思考空間,某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我調節和提高,這是我在導學案上需要進一步思考與探索的重要問題。

四、充分利用本地鄉土資源,調動學生的興趣。由於鄉土材料就發生在學生身邊,這樣學生就覺得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尤其在蒐集事先佈置的材料的時候,學生更是有一中主人公的感覺,那麼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鄉土材料,學生就能用心地參與到教學中,而且還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在《文化生活》的教學中,我就充分利用客家文化去設計各種活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與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傳統文化的繼承》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結合自己的體驗,我們客家人有哪些傳統文化?可否用一兩個事例加以說明?”那裡,由學生舉出一些例子,老師將這些例子歸納為幾個方面: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教學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五、參與教育科研,促進反思的超越。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有助於提高自己對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提高運用新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潛力;有助於教師把已有的教學經驗理論化、系統化,提升對教學的理論性認識;有助於在教學中發現新的問題、新的現象,並主動去探討,構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任教以來我認真用心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潛力。我認為只有在學術上嚴謹,才能夠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學中才能做到遊刃有餘。教師知識積累多了、深了,學生才能信任老師,願意理解老師教導。

會反思是一種智慧,也是完美人格的表現,作為優秀的教師務必是一位善於質疑,善於反思,善於總結的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學會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4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特別是在我執教多年之後,對這句話的領悟更加透徹。因為教師在於:①智慧②寬容③良知④創造性、適應性⑤與時俱進,不斷採擷人類文化的精英,用科學的智慧,構建自己的教育理念⑥無私奉獻性。

20__年的大學聯考已成為歷史,回顧這一年的高三教學工作,頗有一些感慨,現進行總結,以促進今後的工作:

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地學習,把學習看成自身的需要,將有利於學生課堂注意力的集中,有利於激發思維活動,有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

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要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要使學生“信其道”,必先“親其師”主動接近他們,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特別是學習上後進生,我總是非常耐心,心平氣和給他們答疑,主動關心他們。我感到他們比優等生往往有著更強的自尊心,他們渴望成功和平等,渴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幫助。當他們的渴望在不斷得到滿足的同時,學習的積極性也不斷提高,學習的熱情也不斷高漲,學習的成績也不斷進步。

其次,要有強烈的團隊合作意識。大學聯考時文科綜合是政史地三科合一卷來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我們政史地三科教師經常在一起備課、研究。我們堅信:“人心齊,泰山移”,我們心連心,團結一致的作風深深地打動了學生,感染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精心組織教學,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高三複習內容多,時間寶貴,為了提高複習的實效,我認真研讀了20__年文科《考試說明》。《考試說明》著重強調了要考查學生對各學科知識的整體把握,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突出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更多考查的是學科內的綜合,跨學科內的綜合所佔比例較小;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聯絡實際;突出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倡導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我在教學中以《考試說明》為方向,以思維訓練為中心,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我自己的水平,合理安排好複習的程序,始終嘗試以科學的方法來指導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著重做好如下兩點:

(一)、狠抓基礎知識,為創新思維提供源泉

我從《考試說明》中領悟到,大學聯考歸根結蒂是要考查學生運用基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一方面我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把複習的內容放到學生的認知鏈中,讓學生在整體上把握。另一方面我特別注重知識鏈上的每個節點,即每個知識點的掌握。為了使學生能生動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點,我經常創設不同的情景,讓學生來應用。我也鼓勵學生自己創設新情景來交流,使用這些知識點。另外我還根據遺忘規律,採用各種方法,不斷再現這些知識點,使學生牢固掌握它們。從而避免了“巧婦難為無米之餐”的局面。

(二)、精選習題,變做題為說題

《考試說明》中指出大學聯考要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了達到《考試說明》的要求,我在選擇例題時非常注意訓練的針對性。為了更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為了訓練思維的完整性和發散性,我把傳統的做習題變為說習題。開始同學們主要是說解題思路,後來讓同學們說出題意圖,再後來讓同學們創設新題,由我挑選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題來讓同學來說。通過說題,使同學們思維的敏捷性大大提高,同時也提高了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在說題過程中,同學們相互啟發,既激活了思維,又促進了智力的互補,而且常會出現新的思維火花(創新意識)。

三經驗與不足:

1、重視時政的同時有點輕視了學科基礎知識,特別是最後階段的複習,沒有很好的迴歸教材。

2、強調綜合性、多角度的同時忽視了知識本身的點化、細化和深化。

3、注重新背景的同時忽視了傳統老題目的訓練。

4、最後階段的模擬訓練有數量但缺乏高質量和高效益,有點貪大求多。

四教學建議:

1、時政應重在平時積累,而不是臨考前花大量時間去應付。

2、單科考試學科知識要求較高,教學中教材知識要點化、細化和深化。

3、在紮實抓好新課教學和第一輪複習的基礎上,在最後階段的複習一定要捨得用相當的。時間、精力迴歸教材,教師要切實負起檢查、督促學生理解和記憶基本知識的職責。

4、訓練必不可少,但一定要精選、精練、精講,要讓學生真正成為練習的主人,這樣才會出效益。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5

先進的教學理念要透過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體現出來,而教學理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方式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理念不轉變,方式、方法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方法不轉變,理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務必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革高中教學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學反思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理解、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務必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務必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結合政治教材的資料,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真實地感受到政治理論離自己的生活並不遙遠,從而理解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個性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高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能夠鼓勵學生在課堂談自己在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到外匯的兌換比率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忙學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資料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的講授方法外,我們還能夠運用圖畫圖表演示、幻燈、錄音、錄影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資訊科技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還能夠根據教學資料,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查等。

第四,新課改的政治教學務必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高中政治新教材的資料和事例的設定很強調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性,這就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用心性、主動性。同時,透過群體教育個人,給學生以溫暖和信心,使群眾成員間互相激勵,促進個人的進步。

另外,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轉變政治課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其實,這是現代師生關係的核心要求,是一向以來我們所倡導的,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教學方式、方法轉變的重要條件和客觀要求。但過去,我們對教學的理解是“教師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潛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些對教學的定義都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說的,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要求學生照辦,教師出題、學生考。教師永遠佔據主導地位、是主動的,學生永遠是從屬地位、是被動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師生的平等,教師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具備民主思想,這也是導致政治教學方式上“灌輸式”的重要原因。而此刻,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這種觀念的轉變,必然要求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

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完美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而如果我們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話,是不可能實現這種轉變的。

總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誡後人如果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教師亦是如此。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發現問題,不斷改善,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潛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6

站在高一年級的盡頭回望,在新環境下,我的政治課教學經歷了從很不適應到有所適應的過程,使我對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一、學科素質幾近空白-----教學須從ABC起始

學生的基礎是教學依據之一。國中學生升高中,政治學科不是會考科目,國中的政治課,對基礎知識不作要求,政治學科的知識儲備,運用政治學科知識分析認識事物的能力,政治學科的思維,學習政治學科的方法,等等無從談起。進入高中,政治學科知識陡然以艱深難懂而又對學習者素質有較高要求的現實出現在面前時,學生無論如何也不能適應,政治課教學處於艱難境地。

政治課教學只能小步走,低臺階,課時授課內容要少,教學執行進一步退半步,下一節課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變換方式予以再學習,直至掌握。教學從最簡單的ABC開始,教給學生聽、說、讀、寫,這就是A。所謂B,就是手把手地教給學生讀題,做答案。C就是通過具體知識的學習,引領學生學習政治學科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

教學中萬不可操之過急。要取得學校的支援,多給一些課時,用以緩解教學任務與教學時間的尖銳矛盾,沒有時間保證是不能把整體素質這隻木桶上的短木塊加長的。

二、“兩懶”的學習行為-----教學要富有引力

政治課學習,需要積極動腦,勤於動手。可我們的學生對淺顯的知識,清澈見底的問題,還願意學習、思考,知識深一點,問題拐一點彎就“知難而退”,腦懶。學習中學生不願記筆記,不願做用文字表達的文字題,只願做寫字母打對號的選擇題,手懶。學生這種淺嘗輒止、不求甚解與長於看而短於寫,樂於淺想而苦於文字表達的“兩懶”的學習狀態,嚴重製約政治學科乃至整體素質的提高,是政治課教學中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政治課學習的過程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理應洋溢著幸福,充滿著成功,要讓學生懂得這種幸福與成功往往離不開痛苦與失敗。政治教師要用自己的智慧引導學生理解幸福、把握幸福、創造幸福、享受幸福;把學生推離失敗,引向成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去獲取自己能獲取的知識,適時讓其展示所獲成果,併發自內心的給予鼓勵,讓學生享受到幸福與成功。問題設定要小臺階、多臺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沿著思維的臺階登上光輝的“頂點”,使學生領略到“無限風光”,從而享受到幸福與成功。解決手懶問題也可照此辦理。

三、“不動”“被動”的學習情態------教學要著力於激動生命

政治課學習抑或是任何一種學習都是學習主體生命的律動。政治課堂上常有這樣的現象:老師在組織學習,趴著的,說閒話的,看課外書的,漫不經心的,生命在這裡斷檔,雖然在老師用肢體、眼神或語言提醒制止下,表面終止了這些現象,誰又能說清其思想是否轉到學上來了呢?缺乏熱情,沒有主動,思維遊離於學習之外的學習是沒有也不可能有效果,儘管造成這種狀況有諸多原因。

面對這種境況,政治課教學要在教育的本質上找註解,要激動學生的生命,努力使學生的事,學生自己想做,願做,樂做,逐步使學生的興趣濃厚起來,學習的習慣好起來,自覺主動性強起來,以致形成穩定的後勁很足的學習能力。我們不能改革教材,但我們可以變換教學方式,引激動生命的元素進課堂,使教學變成一道靚麗的風景,從而吸引學生參與其中,使得生命壯麗成長。例如,將知識競賽引進課堂,將生動有趣的蘊含哲理地情景及事例納入教學,等等,都能使學生樂此不疲,筆者就曾享受過這種教學幸福。

如果說面前的政治課教學是一座山,我只是在爬山的路上邁出了一步,我將努力攀登,不斷創造新高度。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7

透過學習關於教學反思的課程,我認為任何一個教師,不論其教學潛力起點如何,都有必要透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教學反思有著其現實的好處。

大多數人都認為,高中政治的學法就是以背為主,其實這是對政治課的極大不公,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際性都很強的學科。脫離時代的政治課除了一味的說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我認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只能不斷提高素質,增強自身本領。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本次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與追求要求以學生髮展為本,轉變學習方式,突出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實踐潛力.因此,我們廣大教師要徹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人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強化學生實踐,更新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新形勢下貼合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強的創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許多看似淺鮮明白的道理,學生不能真正體會。教師能夠用恰當的“效果”激起學生思想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問”,發生新奇感和探求感,使思想向新的廣度和深度開展。當然,教師的“效果”要提得準確,有必須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味。例如講到《政治生活》中“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在的權益”時,提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能否答應信教”的效果;當講到“我國經濟樹立碰到資金困難的效果”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處置”的疑問,學生在剖析中有分歧,但教師停止引導,便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

同時,要想改變對政治課的以”背”為主的誤區,作為政治教師還務必在政治教學務必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老師教學要有激情,只有有了激情的老師,才能有生活的課堂。老師務必有親和力。教學不拘泥教材。更就應高於教材。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用心性。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採取多的教學方法。教學要敢於創新,敢於嘗試,不怕失敗。

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味和教學質量。如多媒體能把文字、影象、聲響、動畫和視訊資訊等眾多資訊集於一體,在視覺、聽覺上發生必須的撫慰,惹起學生的留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味,使學消費生劇烈的學習願望,從而構成學習動機;能使籠統的概念具體化,靜態的知識籠統化,無序的資料系統化,使單調的哲學實際不再單調,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記憶。

總之,我們的反思,不僅僅僅反思我們的課的資料,反思我們的教學手段,還要多多反思學生的理解潛力及理解潛力,做到有的放矢,做到課堂教學的科學性。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異彩紛呈,而課程的實際效果卻不盡人意。應對新形勢的挑戰,我們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應怎樣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學習用心性、主動性,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探究者。根據本人對新課標的研究和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四點:

一、轉變課堂教學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注重學習過程的引導。因此,教師要懂得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掌握知識,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以往的課堂教學大多是一言堂,更多采取灌輸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成了接納知識的容器,學生的用心性、主動性、創造性遭到壓抑,不利於學生的長期發展。為此,務必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我的具體做法:

課前自學

我先研究新課標,把握重點、難點去認真備課,把本節的知識點以選取題、簡答題、探究題的形式設計學案,印發後發給學生,讓學生預習、作答。學案設計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

2、課堂教學

上課後,讓各小組根據預習,對學案進行討論、探究、解答。對學生透過討論沒有解決的問題,展示在黑板上,言之有理者老師給予表揚,鼓勵學生用心參與,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分析解答。最後,老師歸納本節的知識體系,並把本節的重點、難點、易混點做一系統的小節。

這樣,課堂教學有以教師為中心轉型為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師生、生生多變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共同分享課堂教學成果。

二、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潛力和實踐潛力

思想政治課在立足於“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應變潛力,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例如:我在講“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時,提出“西藏實現歷史性跨越說明了什麼”?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因為近幾年來,全國電臺、電視臺、報刊等各種新聞媒體都報道過西藏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大家各抒己見,發言都很用心。然後,我及時進行點撥,新中國成立後,西藏走上了社會主義制度,人民當家做了主人。民族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剷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逐步構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了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從而使西藏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個性是近年來黨和政府對西藏的大力支援和西藏人民的共同努力,西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而加深了對這一觀點的理解,這樣能夠培養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政策觀念。使他們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潛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潛力的民族,難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目前,我們的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潛力的人才。在應試教育的課堂上,教師包辦分析較多,學生參與較少,導致學生應對新問題、新材料束手無策。此刻政治課堂教學就應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在給學生時事講課時,講到我國南海問題,請同學們談談就應怎樣解決南海爭端問題,如果我國在維權上與其他國家發生摩擦,請你拿一個作戰計劃。課後同學們寫得十分好,小論文充滿著唯物論和辯證法,很有創意。這樣不僅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

具體說來,課堂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呢?我認為:

首先,教師就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務必有創新型教師。體現創新不僅僅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而且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來駕馭課堂教學,要持續自己的一桶水常滿常新,這樣,課堂上才能有效進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情感知識的雙向交流,才能對學生提出的高、難、深的問題進行令學生信服的點撥和說明。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教師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其次,引導學生敢於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善於“給現象,巧設問”,給現象包括情景、材料、圖表和觀點;巧設問就是對重大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問題,個性是熱點問題進行設計,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索。

再次,課堂培養學生用心參與意識,不斷提高學生質疑的水平和潛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以誠相見,相互支援的精神,尊重他人的獨創見解和創造性言行的群眾風尚。

最後,我們要正確認識基礎知識與潛力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並不是消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相反,要求學生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所以,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正確理解,基礎知識是各種潛力的載體,沒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就談不上潛力的培養。

四、課堂教學要體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傳授知識,而且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穿插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個性是政治課堂更是如此。政治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絡生活、聯絡當前的時事熱點,逐步樹立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構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總之,新課改方案已全面推開,新的課堂改革已給思想政治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它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加強政治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8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高中政治教學也逐漸的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以及提高,就必須及時的開展教學反思,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以及先進性。本文以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反思的重點作為切入點,簡單的探討加強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措施。

教學反思指的是教師在完成自身的教學活動之後,及時的對自身的教學進行主動性的、探究性的教學總結,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僅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更客觀的瞭解到自身教學的優、缺點,更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師教學的完善,從而形成動態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適應於教學的要求,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從根本上來說,只有不斷的反思,才能夠有不斷的進步,因為通過反思教師能夠及時的延續優點、改正缺點,從而保障教學的質量、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應該是不斷反思、不斷提高的教學。

(一)對教學態度進行反思

在冗長的教育生涯中,教師的教學態度會在不自覺中產生變化,這是因為對教師對自身職業產生了倦怠性。正是因為這樣,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積極的、及時的對自身教學的態度進行反思,因為教師的教學態度不僅僅會影響教學的開展,更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影響。只有不斷的對自身教學態度進行反思,才能夠端正自身的位置,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對教學組織進行反思

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直接的關係到教學的進度、教學的質量以及教學的效果,簡單的來說,高中政治教學能不能夠順利的完成,關鍵就在於教師的教學組織。正是因為這樣,高中政治教師必須加強對自身教學組織能力的反思,否則教學就會脫離原有的軌道,甚至阻礙教學的開展以及學生的發展。

(三)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

從表面上來看,教學的內容是國家、教育局以及學校預先制定好的,但其實不然,因為教材內容僅僅只是高中政治教師實施教學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是教師對內容的完善化,比如說有機的整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等等。而高中政治教師只有不斷的對自身所完善的教學內容進行反思,才能夠更好的給予學生不一樣的教學感受,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反思 篇19

本學期本人擔任高三465、463兩個班的政治教學工作。高三教學顯得尤為緊張,轉瞬間一學期又過去了,認真回顧教學工作,聯絡自己的教學實際,我時常在反思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現就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反饋如下,希望能對於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以後的教學質量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一、常要思考的幾個問題

1.如何讓政治複習課真正“活”起來?

高三以複習課為主,大容量、大密度;如果老師不停的講,學生被動地接受;到頭來是老師講得很多,很累,口乾舌躁,學生卻是聽得很困,很煩,昏昏欲睡,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不可否認,到了高三以後,複習的時間緊、任務重,老師急於把儘可能多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但不能僅僅因為這個原因而一味的苦教,不顧及學生的感受;不顧及學生的接受程度;不顧及學生的學習實際。在今後的課堂裡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針對我班學生普遍基礎較差這一實際情況,如果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了,課堂效果也就會大幅度的提高。

2.如何恰當地處理好課本與複習資料的關係?

我們政治學選的資料是《步步高大一輪複習》,有知識點有聯絡,如何用好複習資料,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如何處理好課本與複習資料的關係;這是高三複習課過程中要解決的一個基礎性問題。針對我班實際情況在第一輪複習時,要緊扣課本,以基礎訓練為主,查詢知識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後針對學生作練習時暴露出的問題,再有目的選編練習題、例題進行精講精練,從而消除學生知識上的盲點,對知識上的薄弱環節進行鞏固和加深。

3.如何很好的把握教學難度?

複習過程中,最難把握的就是教學的難度問題。對我班的實際情況教學上如何應對?我認為必須抓好基礎,難度過高,過大的題目不要涉及太多。主要是要規範學生的解題步驟,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品質。抓好“雙基”不放鬆是前提和基礎;其次,在牢固掌握知識的前提下,適當的保持一些難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在上課時選取適當難度的例題或課餘佈置一些有難度的題目,會給學生一定的新鮮感和有利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好勝感,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

4.如何有效的進行試卷講評?

這一學期我們組織了單元考、週考、月考等考試,高三離不開試卷講評。如何才能使試卷講評起到它應有的效果呢?長期以來,總是老師講,學生聽,結果是學生聽的提不起精神,教師講的津津有味,最後的效果還是不如人意。我認為我們應該大膽的放手,把試卷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講解,教師只要做學生的指導者,點撥者就可以了。

二、常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勤充電,強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要上一堂精彩的高三政治複習課,我感覺對教師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要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在這裡,我特別要重視第一種素質。所以,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我必須每天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教師不能滿足於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

2.講方法,提效率。

高三複習方法非常重要,我注意把握好以下方面:一是明確目標。具體做法是:在授課前,我首先向學生出示覆習提綱。其次針對提綱,從考綱要求的識記、理解、運用和綜合四個方面作簡要說明。這樣,學生在聽課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知道聽什麼,記什麼,哪些應該瞭解,哪些應該重點掌握;二是講準重點。在教學中,我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集中精力和時間講準重點,解決主要矛盾,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主次顛倒。三是講透難點。在教學中,我努力去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攻克難點,能夠把知識點深入淺出地講出來,直到他們心神領會;四是講明疑點。講明疑點貴在分析清楚疑因,明確了疑因,疑點便迎刃而解。在講解中,可採取“設疑、質疑、釋疑”的程式和方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五是講活熱點。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運用課本知識去解釋、分析這些問題,使課本知識與熱點問題有機結合;六是規律知識。由於每節課涉及到的'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聯絡、縱橫交錯的我注意將知識重新組合、歸納,使之形成網路系統,並將這些規律性的東西交給學生。

3.閱試卷,常溝通。

我校定期都會以小考的形式讓學生獨立完成一套試卷,然後收上來批改,我會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告訴他(她)要注意的問題;回答得好的或是有進步的,我會加以鼓勵。我覺得這樣做效果很好,學生把我對他(她)的這種指導當作是一種濃濃的愛,心裡很是感激,一般上次犯過的錯誤下次都會牢記在心不會再犯,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有條理,我能明顯看到學生的進步,心裡很有成就感。同時,我和學生的關係也融洽很多。

4.重時政,勤反思。

作為一名政治教師,除了要鑽研教材,學習理論外,還要增強對重大時政的敏感性,並養成及時反饋和及時積累的習慣。在複習中我堅持以人為本,主動研究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要把學生的需求當作一個市場,研究其需求資訊,根據這種需求設計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