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通用20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96W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1

健康教育以體育衛生和保健基礎知識為主,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一門重要課程。但它又具有深奧、枯燥的特點,因此國小生不太感興趣,這是健康教育課的難點。究竟怎樣上好二年級健康教育課呢?我認為當今日益興起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健康教育課。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通用20篇)

一、動用錄影,讓學生了解生活,激發學習的興趣。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給學生傳授基本的衛生知識,就教材而言,雖然與學生密切相關,貼近學生,但國小生受知識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經驗的制約,學生對為什麼上健康教育課概念非常模糊,如果用單調的講授法,學生學習的效果也只能是“左耳進,右耳出”,不能激發大腦的主動性。如果我們動用錄影教材,就會給學生提供一個大的空間,把生活中不注意的小事集中放出來,讓學生看得見,聽得著,同時觸動國小生的心靈,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的目的。例如:在講授《保護視力》一課時,根據平時學生不認為近視眼有什麼不方便,甚至一些學生還認為,戴上眼鏡是有知識,有文化的表現,因此,雖然學校強調堅持做眼保操,進行防近工作的宣傳,但對國小生說,效果不大,針對這一點,我們設計運用攝像機追蹤近視眼的學生把近視眼在日常生活中諸多不方便的地方拍下來。如走路撞電線欄、摔跤、距離元看不見等等現象,讓學生們在輕鬆愉快中觀察,對這些平時生活中很不顯眼的地方通過螢幕放大,使學生髮出了陣陣笑聲,善意的批評使孩子們明白了:原來不注意保護視力,變成近視眼會帶來這麼多不方便。同時,老師加以語言描述,在生活中如此,那在工作中不方便的事更多了,所以要保護視力。通過這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容易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也愉快。

二、利用攝像,讓學生了解自我,從而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例如:在《保護視力》一課中,難點是重點問題──做好 眼保健操,學生的情況是:眼保健操天天做,人人會做,問題也多,正確率不高,平時,這些都注意不到,但在課堂中,教師用攝像機教學可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首先用攝像機當場攝出學生做眼保健操的情況,當場又放給學生自己看,這樣那樣的缺點就暴露無遺。同時,學生在大螢幕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特別開心,笑聲中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產生了及時糾正的強烈願望,這時,老師抓住這個契機,馬上傳授正確的方法,這就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了,效果更好。攝像機的運用,增大了教學容量,同時讓學生在豐富的聲像結合資訊中擴大了視野,又使學生在新自體驗的自悟、自練、自查中發現問題。而教師又在反饋資訊中及時檢查了教學效果,通過師生的雙邊交流,培養了學生自我保健的意識與能力。使學生在“樂學”中迅速完成教學任務。

三、運用錄音,讓學生掌握知識,使學習由難變易。健康教育的課文,著重強調知識性、邏輯性,課文篇幅短,任務量大,要求高,一篇課文進行一個面的知識教育。過去,教師照本宣科,一帶而過,讓學生掌握知識,很不容易。在教學中,我們通過一些優美的歌曲或故事把它由難變上學生輕鬆的記憶,即不嗇學生負擔,雙可掌握了必要的健康知識。在《保護視力》這一課中,錄音機中優美的《保護視力歌》:“眼睛眼睛多重要,學習生活少不了,為了預防近視眼,做到二要二不要……”,把應該怎樣保護視力,為什麼要保護視力,唱得生支優美,本應花時間記的條例輕輕鬆鬆的記憶下來,學生在輕鬆中掌握了知識,又接受了美的陶冶。( 勵志天下 )

因此,錄音可幫助學生記憶,活躍課堂氣氛,讓健康課變得生動、有趣,易於接受,被學生所喜愛。

四、動用幻燈,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效率

幻燈,作為傳統的電教媒體,有其方便的地方操作簡單,教具製作也方便,有省時的功能。在《保護牙齒》一課中,牙齒的結構本身很複雜,名稱又難記。用幻燈進行教學,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去理解,分清各種物質,學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能減少記憶時間,提高效率。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在日益興起的健康教育中,健康教育對國小生來說,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而實踐表明:多媒體組合教學,現代化教學手段,更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髮揮更大的主動作用,樂於接受新知識,老師的角色也隨之真正變為啟發性的,這不但是學生的幸福,同時也是教師的幸福。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節健康教育課,我夾著書走進了二(2)班的教室。學生還沒有發新書,教室裡一片亂哄哄,全沒有平時安靜等待老師進課堂的情景。我仔細一看,有的學生在埋頭苦幹做作業,有的學生在無聊地翻看畫片,還有的在說話、閒聊,甚至有的在打鬧、拋紙,一點也沒有“老師來了”的緊張氣氛。我明白這是由於學生主觀意識中認為健教是一門副課,對它不重視造成的現象。

健康教育雖然已經開設好幾年了,開設它的初衷是讓學生在教育中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健康?怎樣做一個真正健康的人?但是從實際的效果上看,並沒有達到這種實效,學生不是很注重這門功課。所以我認為對這一類的綜合課,如科學、品德與社會、綜合實踐等學科,不要急於上課,要開好第一節學前教育課,用故事、懸念、例項等方式深入淺出地闡述學科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引導他們正確地看待這些學科並認真學習。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3

本學期即將結束,回顧本學期健康教育教學,我始終貫徹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評價方案,把實施素質教育,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我工作的重點。我始終本著“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認真執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使學生逐步樹立了健康理念。

一、健康教育長抓不懈

(一)加強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管理,建立健全課程體系

課堂教學是學生健康教育的最主要手段,我根據學生及專業特點嚴格按照大綱要求,訂製完整的健康教育教學計劃,並做到教學進度、教學內容與計劃一致,平時認真備課、上課,做到概念清楚、啟發式教學、語言生動、理論聯絡實際,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5分鐘。

(二)以節日為切入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動

以衛生節日為切入點,我適當選擇學校衛生工作主題,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使學生從國小到衛生、保健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自我保健方法。本學期主要內容有:防治宣傳,防病愛國衛生月宣傳、飲食衛生,並對七年級學生進行了禁毒、防艾、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識講解,使學生通過這些系列活動了解並掌握一些常用的保健方法。學校利用網路、電視、黑板報、宣傳窗、校園廣播、班會、講座等形式進行健康知識宣傳,讓健康知識深入人心。為了調動學生參加健康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校組織了黑板報、手抄報、徵文等比賽活動,把健康教育和學生的專業實際相結合,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健康意識。

(三)注重培養學生衛生習慣,提高學生衛生意識

知識是教育的基礎,讓學生建立健康教育的衛生行為是關鍵,平時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時刻在督促學生注意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勤洗衣物等,從點點滴滴入手,使之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和技能。此外,學校非常重視環境衛生工作,採取班主任重點抓,學生每天相互督促檢查,校領導抽查等方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範。經過這樣的規範培養,學生的衛生習慣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亂丟垃圾等不文明行為在校園裡越來越少。

二、反思與展望

本學期健康教育已進入尾聲,回首這一學期的工作,有成績也有不足,現總結如下:

1、在健康教育的具體執行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學生個性化的教育。在工作中過於強調學生的共性,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的尊重和塑造,這一點有違健康教育的宗旨。我們在塑造學生共性的同時又很容易忽視對學生創造性的塑造。社會迫切需要的是創造性的人才,健康人格不但要求學生生理、心理健康,還需要有創造性的個性品質。

2、健康教育工作發展不平衡,還離健全、完善的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定的距離。我們在很多時候只注重對學生進行說教,而忽視了身體力行其實對學生有著更有效的教育意義。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4

健康是一個人一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健康是有四個方面組成,一是身體健康,二是心裡健康,三是社會適應能力好,四是道德行為健康。所以我們在健康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健康的正確概念,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開啟健康人生。

然而有少部分教師和家長只關注學生的暫時的學習成績,缺乏對學生的關注,對學習中的障礙缺少理解;一些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教育課受到考試的干擾,缺乏對學生的實際教育意義;受到“師道尊嚴”等不良思想的侵擾,難以和學生進行有效交流,使心理教育被表面形式化;因此,教師必須要學習和掌握心理學,平時多善於觀察學生,多與學生交談,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力向和心理問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課有針對性的幫助和引導學生認識

自我,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有助於個人發展的空間,以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目的。

“尊重與理解”,是對待學生態度以及師生關係方面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尊重,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他是不同於其他人的獨立的個體,承認他與教師、與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態度,按學生的所作所為、思考、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被他人理解,意味著受到他人的關注、與他人之間達到心靈溝通,從而產生一種"遇到自己人"的感覺。之所以要遵循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首先是因為只有當教師尊重學生時,學生才會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績和進步,關心自己的榮辱,體驗到做人的尊嚴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徵。其次,學生如果被老師尊重和理解,他就會信任老師,願意向老師傾吐內心的思慮、惶恐、苦悶、這種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生獲得成功的基本條件。

由此可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對改善,調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教學效果。學生時代是一個人的朝陽年代,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獲得成功,失敗和挫折是難以避免的。如何教育學生以積極的心態來正確的面對成功和失敗,是我們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在思想上給予高度重視,以積極的行動來彌補我們在這一薄弱環節的。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5

健康教育課不同於一般文化課,它的授課方式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課內容、方式、語言等等都與別的文化課有很大的區別。而且涉及的知識領域是十分廣泛的,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以整合,靈活運用,才能使健康教育課體現其科學性。

如何上好健康教育課,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源於實踐,用於實踐,經過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摸索、總結、思考、調整,我逐漸形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

1.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健康方面知識的學生,我在第一堂課裡以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為內容。從夢到星座,從“肢體語言”到“從眾”,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的好處: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學會與人交往等,同時說明這些也是健康教育課以後要涉及的內容。這堂課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重視,闡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和目的,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也為以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 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著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3. 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健康教育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在課堂上,我經常會給同學們同齡人的“故事”。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並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自我開放:如果健教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不過作為一名健教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

以上是我在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中,經過實踐的幾點看法和做法。當然,要真正上好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要真正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需要更多、更強關注學生健康的力量。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6

我第一次讓孩子們自由讀這兩份帳單,悟出小彼得犯錯的原因,第二次通過對比讀這兩份帳單,感受到媽媽的愛,第三次,通過再讀媽媽這份充滿著濃濃母愛的帳單,並聯系生活的實際,體會到媽媽只有付出,卻不求回報的愛。當孩子們已深深地感受到媽媽的愛時,我就抓住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再都《媽媽的賬單》,去感受媽媽的愛來感染學生。

再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媽媽曾為小彼得做過些什麼,入情入境,加上適時點撥,真正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然後聯絡學生生活實際,談一談,在享受媽媽的愛的同時你應該怎麼做?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讓孩子們真切地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深深地體會到了偉大的母愛,並真正地懂得了該如何去表達愛,回報愛!因為同學們都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平時所做的一切,所以在課堂上,爭先恐後,如數家珍。在你說,我說,大家說的氛圍下,課堂喚起了孩子對媽媽那份久違的感激之情。因此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簡單而有意義,效果很好。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7

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聖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聖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並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聖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上課的匯入我先讓學生談談對葉聖陶的瞭解,然後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一片課文《爬山虎的腳》,讓學生通過對比今天要學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有什麼不同,然後讓學生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語,接著我檢查孩子讀書和生字詞的情況,最後通過品詞析句來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引導學生就“葉老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麼感受”這兩個問題進行交流,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修改作文的方法。學生解決這一問題時,我讓學生邊讀書邊用筆畫出修改處,再用不同的符號把表達作者感受的句子標識出來;還讓學生認真閱讀課後“資料袋”中《一張畫像》的修改原稿,然後通過討論交流,瞭解葉聖陶先生用了哪幾種方法修改這篇課文。

課文的“修改作文”部分,很有特點。具體事實+心理感受的寫作特點,修改作文的方法,語句上的修改,這些都對學生的習作也有所啟迪。因而我把課堂教學的重點就鎖定在了第一部分的學習上。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緊緊抓住“春風拂面”,讓學生一次次回到文字中去感悟,研讀。學生在“密密麻麻”“到處”中感受到葉老的認真。在“愣住”中放大作者此時的內心感受。在字詞句的修改中,學生感受到葉老的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在評語中,讓學生感受到葉老的平和,以及對一名文學愛好者的鼓勵和殷切期望。這一股股暖流給予作者春風拂面的感覺,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教學時,我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憑藉教材,實現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機統一。

教材中,作者在敘述葉老怎樣修改“我”的作文時,蘊含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既具體又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水平。在教學中我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這個資源,讓學生從中學習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葉老先生修改的作文及其對作者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我也利用這些資源,不僅讓學生體會如何作文,更讓學生體會如何做人。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尋求新知。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輕鬆、平等而又濃烈的氣氛中主動獲取新知。在理解課文這個環節中,我這樣安排:先出示自學提綱:1、拿到葉聖陶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2、畫出相關句子,然後讀讀。學生根據我出示的自學提示,快速讀課文去找到答案。

三、整合資源,實現教學資源的教材與多種文字的有機融合。

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我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充分運用已有的資源,如:《一張畫像》的原文及修改文、學生自己的習作等,把語文學習從課本延伸到其他相關文字,拓展語文學習的途徑,在開放中豐富教學資源,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回過頭來,再看整個教學過程。覺得還是有不少的缺點。

一,以讀為本,自覺得讀得還不夠到位。

初讀課文後,沒有檢查孩子讀課文的情況,還有讀詞語的形式比較單一,應該指名讀、男女生對比讀、默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熟悉詞語後,再去整體感知課文,親近文字,但是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時,指導的功力還不夠,特別是針對學生的朗讀,沒有作出恰如其分的點評。

二、第一課時的容量比較大,所以在講解完課文第一部分的時候,已經沒有時間去讓學會寫生字了,所以在第一課時的內容的安排上不太合理,今後要多思考第一課時應該教什麼,怎麼教。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8

本課的三個子目:“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勝利進軍”、“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全部都是課標中要求學生知道或瞭解的內容。故此,三部分內容的活動設計都必須體現其重要的有效性。

一、“黃埔軍校的建立”——“結識黃埔人”小活動

在課堂上,把黃埔軍校的部分師生名單呈現在學生面前,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黨內比較重要的人物,或大眾耳熟能詳的人物。學生通過直接的瞭解,就能夠得出黃埔軍校在歷史的卓越地位和對歷史的貢獻。

二、“北伐勝利進軍”——“軍情觀察室”活動

“軍情觀察室”是鳳凰衛視中文臺每逢週三的一檔軍事觀察節目。借用它的名字就是為了直接的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參與的興趣。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們被假設成為北伐軍的指揮人員,參與北伐戰略的總決策,讓學生們自己去設計北伐的順序。學生通過這個活動能夠學習北伐戰爭的主要物件和進軍路線,培養讀圖識圖能力,而且,也順便學習了一些戰爭常識。

三、“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找政府”活動

這是一個幫助學生打破慣性思維的活動。假設教師不提醒學生,學生就會習慣性認為,一個國家只有一個政府,而忽視了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的歷史產物。通過“找政府”活動,讓學生們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訓練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和細緻觀察、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9

首先,啟發學生:欣賞著這樣的風景,你們的最大感受是什麼?在理解精彩語句的過程中,不斷突出其“靜”的美。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如寧靜、古老、浪漫、溫馨、陶醉等等,然後讓學生懷著這種種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讀。

這是在朗讀教學中情感啟動前的理解,讓學生去體會所朗讀的語句的情感。但情感的啟動不是一激而就的,有個情感變化、逐漸深入形成的過程。在朗讀效果沒有凸現之時,教師引導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碼頭上。 ”“靜寂籠罩著威尼斯。 ”這兩句話聯絡起來讓學生體會,讓學生領悟小艇與夜之寂靜的關係。並放威尼斯夜景圖片,配上悠揚、深沉的音樂,讓學生有感情地試讀。

朗讀的啟動過程,一層一層並非機械地進行,穿插著老師的講解,學生的有情感地試讀,分男女讀。老師把情感這根弦繃得緊緊的,不讓他走樣,無論是肯定表揚或批評指正,都是為了對情感的理解與啟動,因此學生讀威尼斯夜景段落時入情入境,感悟較好。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10

在本片段教學中,我運用課件的動畫效果,再現雨前雨後情景,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產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用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但從學生的回答中不難看出,他們其實並沒有很好地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僅憑想象或一些課外知識對這問題有個模糊的認識。儘管它牽涉到科學常識領域,但面對著一年級剛人學的國小生,老師也不能把這問題當做上自然常識課那樣講解。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採取了“課前觀察——課中聯絡實際——課後實踐”的方法。首先,在上課前一週就佈置學生回家觀察花草在澆水前和澆水後的區別,或觀察花草在下雨後的變化。在上課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自己的觀察所得。在此基礎上,老師再佈置學生課後參加實踐活動的作業,如到校園的花圃給花草澆水、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有關雨水的資料(可以是圖片、兒歌、詩歌、畫畫、唱歌、舞蹈等)、在班內舉辦“我眼中的雨點兒”展覽等活動,從而使學生對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這一設計思路正符合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三次青年教師閱讀教學研討會上說的:“在閱讀教學中,要適當引進、利用相關的課程資源,並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或觀察、調查、或讀書、看報、查閱資料,有的可作為教學的鋪墊,有的可作為課文內容的補充,有的可作為教學的拓展……改變課程內容的舊、窄、死,使之變得新、寬、活,使語文課程內容向生活開放,成為一泓不斷更新、永遠流淌的活水。”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11

從四年級開始,學生們便逐漸地接觸古文,而到了六年級,很多孩子已具有了初步的學習古文的能力,但他們對學習的方法缺乏概括性、明確性、運用性。因此,本課的教學中,一個教學環節的開始或是之後,我都會以“學法”為導向或是總結。如:在“誦讀古文”時我引導學生“學習古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讀’,而且要放開聲音大聲讀,讀著讀著,你會發現自己越讀越順口,越讀越明白。現在就請同學們放開聲音大聲讀,讀幾遍你自己定,只要你覺得自己能把課文讀流利了,你就停下來。”又如,在理解寓言意思時,我強調地告訴學生“學好古文的第二個重要方法就是藉助譯文理解意思”。再如,在最後的領悟寓意時,我總結地說“寓言往往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而道理又往往隱藏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結合板書,分析文中的這兩種主要人物,想想: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這樣,學法不僅串起了整個的教學環節,也推動了教學的程序,使課渾然一體,更使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鞏固和明確了學習的方法,為國中的進一步學習做好了鋪墊。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12

《立方根》八年級數學上學期《實數》第二節《立方根》第一課時的內容。立方根(1)的內容,是在學習了算術平方根、平方根的有關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本節從內容上看與上一節平方根的內容基本平行,主要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從知識的展開順序上看也基本相同,本節也是先從具體的計算出發歸納給出立方根的概念,然後討論立方與開立方的互逆關係,研究立方根的特徵。

在匯入新課時,我採用了溫故而知新法,讓學生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1.舉例說明什麼叫平方根,算術平方根?如何用符號表示數a(≥0)的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2.正數有幾個平方根?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負數有沒有平方根?0平方根是什麼?通過複習類比舊知,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之後,我又創設了一個學生生活實際中常見的問題情境,“1.觀察並思考:一個正方體的盒子邊長是2釐米,你能求出它的體積嗎”?

在此基礎上,又設定了一個有挑戰而學生又能解決的問題,“2.小明要製作一種容積為27cm3的正方體形狀的包裝箱,這種包裝箱的邊長應該是多少?你能幫幫他嗎?”幫助朋友解決問題,同學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同時也將學生的注意力朝著開立方運算向立方運算的思路引導,為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給出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探究新知的環節,我在教學中主要採取類比學習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回憶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並聯繫上面的問題,請學生歸納得出立方根的概念及表示。之後,一位學生也迫不及待地給出了立方根的概念即“一般地,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於a,即x3=a,那麼這個數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說得真棒。你能給大家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嗎?”如“23=6,2是6 的立方根,33=9,3是9的立方根。”他用詢問的眼光等待著我的回答“我們班的孩子就是不一樣,她對立方根的概念理解的很到位,只是?”“老師,我知道她的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他把乘方等同於乘法”然後她說出了正確的答案。“看來這位同學很細心,大家為她加油。我們還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嗎?”同學們在下面嘀咕了幾句,有的不聲不響地計算了起來,稍頃學生開始舉手搶著舉例,課堂氣氛被調動了起來。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13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活動一 我愛看的書

本活動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喜愛的書介紹給大家,如猜謎、看圖講故事、表演書中的情節故事等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分享,培養看課外書的興趣。通過本活動的學習,孩子們興趣濃厚,踴躍介紹並學會了分享。

活動二 好書大家看

本活動開設了書展活動、新聞釋出會、尋找自己喜歡的書等一系列活動。活動中,學生之間互相借書看,體現了禮貌、友愛互助,看書氛圍濃厚。

活動三 好借好還

本活動是通過小組討論學習並用表演的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1、書沒看完,怎樣做標記?

2、借的書該還了,可是還沒看完,怎麼辦?

3、怎樣做才能不把借來的書弄髒、弄破?

4、借書時,書的主人不在,怎麼辦?

5、借來的書,可以轉借給他人看嗎?

通過模擬表演,孩子們不僅知道了書沒看完可以用書籤等多種方法來做記號,書籤可以買,也可以親手製作,還知道了借書的規則。

活動四 愛書小故事

講魯迅等名人小時候愛惜書的故事,通過故事,讓學生明白書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要愛惜書。

通過以上活動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及讀書的樂趣!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心靈高尚的人交談。”因此,我們要積極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在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裡自由遨遊,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14

《小攝影師》主要講了高爾基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生的動人故事,從中透出了高爾基對小男孩的愛護之情。全文共15個自然段,以對話為主。對於剛升上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文章篇幅較長,把握重點、體會文章內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難。

在教學《小攝影師》一文時,我根據課文的重點採用小組討論、分角色朗讀、揣摩關鍵詞句意思等,引導學生學習。除此之外,我還結合這兩單元的訓練重點(重點之一是“試著提出問題”)在指導學生自讀自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拋磚引玉,適當提出了帶有開放性,啟發性的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動腦,主動提出問題。如,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我提出了這樣兩個問題,1、小男孩為什麼要給高爾基扔小紙團?2、高爾基為什麼不願見記者,卻願意見小男孩呢?這兩個問題一出現,學生都積極舉手,踴躍發言。他們的答案有的是串聯上下文,有的是結合對上下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話來說的,特別是第二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就更精彩了,大多數學生都能結合生活實際,有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回答。

當然,這堂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面向全體。這是因為這一做法一時還很難能被所有三年級的國小生接受,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正常的。我堅信只要長期堅持訓練,他們一定會成功的,這是我們的願望,也是他們的目的。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15

本節課主要學習顏色的詞彙,教學重點是學習表示顏色的單詞blue,green,yellow,red,教學難點是"green"一詞的gr發音較難,教師要多帶讀。通過動手、歌曲、歌謠、遊戲等方式來完成教學,由於上課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教材內容設計新穎有趣,所以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課程中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同時我也注意到了由於學生接觸到的詞彙和句子不多,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利用詞卡明白活動中單詞和句子表達的意思,在教學中我還採用了直觀的教學方法,利用實物教授單詞,運用教學圖片加深學生的印象,還創設遊戲幫助學生記憶單詞。

我合理地利用教材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學習,為了讓學生能牢記詞彙,在結束學習前,我採用了有趣的遊戲,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中鞏固知識點,在活動中輕鬆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16

我校每學期都要進行研究課活動,本學期我執教科學《光與熱》一課。教後收穫很多。

作為一名合格的科學老師,課下準備資料、知識、小組設計活動等需做充分、全面的考慮。

《科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這是《新課標》所要求的。

在教學《光與熱》這課時,首先讓學生了解到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熱光源、冷光源)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度。接著,大家猜想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著什麼樣的密切聯絡。 

為了證明這個理論,需要做一個“光的強弱與溫度”的實驗:

把學生分成8人一組,讓一個學生靠牆背對陽光拿著溫度計,先記錄好溫度計上的原始溫度。然後,讓一個學生拿著一 面小鏡子反射太陽的光,把光照到溫度計上,幾分鐘後記錄溫度計上的溫度升溫了多少;接著,再添一面鏡子照射,幾分鐘後再記錄升溫多少;最後3面鏡子一起照射、聚光使溫度計的溫度上升。

需要幾面鏡子,我從三班學生那裡借來。溫度計從科學實驗室借來。記錄表的列印,尤其天氣需要陽光明媚呢!

課堂上,通過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學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並在此基礎上自主設計實驗計劃、選擇實驗材料、開展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論。在探究活動中,注意了小組內的相互合作和觀察研究。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我們要既做到關注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思維的方式,又關注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活動,並在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基於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讓學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達成共識,形成結論。對於學生的評價既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能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評價以師生評、生生評、自評等多種形式進行,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體現了教學活動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這不僅使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更進一步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為科學課教師的我們,一定會以契而不捨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科學課教學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斷地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17

《大海啊,故鄉》是蘇少版第10冊第六單元內容,歌曲旋律舒緩優美動聽,歌詞質樸深情,音樂平易而親切,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抒情歌曲。該曲採用了四三拍,表現了主人公對大海、故鄉和母親的真摯情感。

本課目標在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感受歌曲的情緒、能夠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歌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參與多種音樂活動得到豐富的情緒體驗,與音樂產生共鳴,使學生的音樂視野更加開闊,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激發他們熱愛大海,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以審美為核心”,“以人為本”是新課標的宗旨,我在教學中力求從音樂語言中挖掘歌曲的審美因素,引導學生從全新的審美視角詮釋音樂。面對一個個活潑而智慧的學生個體,力求在挖掘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創編活動等環節上求新,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及創新能力。五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感 受和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應積極引導,使學生能夠親身感受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要善於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去感受音樂作品,並使他們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通過參與多種音樂活動得到豐富的情緒體驗,與音樂產生共鳴,使學生的音樂視野更加開闊,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激發他們熱愛大海,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再本課的教學中採用分析、比較、體驗、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欣賞、瞭解掌握旋律、節拍、節奏等音樂要素對錶達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聯絡學生生活經驗通過創編環節的練習,培養音樂創新能力。本課教學力求匯入求新、運用處理教材求新並注重從音樂語言中挖掘歌曲的審美因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及創新能力。實踐中取得一定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再教學中把握各環節分寸,教師指導不夠到位,尤其編創環節的指導不足。任一環節把握不當,都會導致教學失敗。作為教師首先應時刻樹立創新的意識,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一節課是短暫的,但教師的教學事業是漫長的,只有長期不斷地反思積累總結併發揚教學成功經驗,彌補教學中的不足,才能不斷超越,創造性地上好每一節課。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18

《火燒雲》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物的文章,描繪了晚飯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作者準確地用詞、生動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為一體,抓住火燒雲顏色、形狀極多和顏色、形狀變化極快這兩個特點來觀察和描寫火燒雲,體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啟發學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要大膽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本課在本組中是精讀課文,而本組的訓練重點是注意積累作文材料。這就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如何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作文材料的。全文分為三大段分來寫,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6自然段)講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講火燒雲下去時的情景。 本節課我帶領學生通過對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的學習,體會了作者描寫這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展現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象和看到火燒雲的喜悅心情。課中我抓住“多、變”的特點,根據聾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採用了多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引領學生學習,使學生感受火燒雲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學生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找一找等活動,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在分析、對比句子的異同中,加深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體會句子好在哪兒,有效地為突破難點。 在課堂中,我是這樣具體進行教學的:

(一)、運用多媒體視訊,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於火燒雲的視訊和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雲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 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後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著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雲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後重點朗讀。

(三)、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並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並積累品析好詞佳句,並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雲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

(四)、加強練習,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1、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一學生說:“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複了。”一學生說:“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另一學生又說:“用了‘燒’字。他跟‘著了火’相互照應。”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裡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2、說說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著說:“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3、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你們能試著說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說“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說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說“白茫茫”、“灰濛濛”等,當學生說到“白茫茫”、“灰濛濛”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說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不相符。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4、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後,一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學生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後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說說火燒雲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慾望不止。 火燒雲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於火燒雲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火燒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視訊錄象在匯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課後可以蒐集火燒雲的形成原因。

不足之處:

一、複習階段我讓學生說說每個段落大意的意思,加大了難度,學生沒能回答出來。這就讓我感到問題的提出要有階梯式,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是比較重要的。

二、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雲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

三、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整節課,讓聽課的老師和我也感覺得老師總是牽著學生來走。缺少了讓學生來討論、質疑的時間。

四、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課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現,可以在課堂上點明一下在寫作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來做。

五、拓展延伸的教學還應該深入一些。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19

在教學《大地的話》時,我就充分利用教材中詩歌語言優美,結構基本相同的特點,使讀寫相結合,讓學生對寫作詩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體驗了一回當小詩人的感覺,享受到了自己也會寫詩的成就感。

課後,我讀到孩子們寫在練筆本上的“小詩”,雖然這些小詩,無論是從遣詞或是韻律上講,都還非常稚嫩,但從他們詩裡流露出的善良,真誠以及對未來美好的嚮往。深深地打動了我。詩人冰心曾寫道:小孩子,他細小的身軀裡,包含著偉大的靈魂。他們內心蘊藏的“靈魂”讓我們驚喜,震撼,“好似一顆小石頭拋在水裡,一聲清響,跳起水珠來;接著漾出無數重重疊疊的圈兒。”

當孩子們在自己寫的小詩後面落上“小詩人某某”,並把這些作品貼到牆壁上時,從他們眼裡閃爍的光芒,使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兒童就是天生的小詩人”。

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篇20

瓊海市萬泉中心國小陳朱密

《好漢查理》這篇課文是本學期最後一課,也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自稱好漢的調皮孩子查理,在幫助一個殘疾女孩的同時,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兩個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幫助中,查理也改變了自身的弱點的故事。因此我在教這一課時,根據課文的特點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把空間留給學生。我們都知道: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做的精神。在教學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同桌互評互讀,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班上彙報來解決了理解課文內容的重點問題。這樣即考慮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又確保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

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最高原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就大膽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甚至提一些不找邊際的問題。但是這樣久而久之,可以培養學生主動的思考、主動學習的習慣。在我的幫助下學生們解決一些淺顯的問題,最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了課文的難點:查理變化的原因。這個問題是文章的靈魂,通過學生的質疑,解題。最終促使學生感知、感悟,既突出了課文的教學目標,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邊讀邊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如自己周圍的同學、夥伴,去讀去感悟,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從而把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能力與發展學生的個性有機的結合起來。

在教學重我重視了讀的訓練,讓學生從讀中感悟語言。留足時間讓學生反覆的去讀,指導去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揣摩,讀中品味,讀中有所感,讀中有所悟。初讀階段,側重指導認讀感知。學生邊讀邊感知語言,在讀中瞭解課文大意,整體感知課文。精度階段,側重於揣摩感悟。讓學生反覆讀重點句子,或通過生生互動練習對話,師生互動練習對話等潛心體會語言的含義,讓學生與課文的主人公查理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這樣有效促進了語言的內化,昇華了情感。

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好漢查理》這篇課文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教學設計中,通過課件出示《蘇珊的帽子》這個故事,讓學生自主閱讀,既擴大了閱讀量,豐富了學生語言積累,又培養了學生獨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