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3.09K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 篇1

教師和學生共同做手影遊戲,從而引入光源,顯得自然、親切,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情趣.播放一些光源的圖片,供學生欣賞,讓學生感受到了光的美麗動人,感受到了光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教育學生熱愛科學,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引導學生對列舉的光源進行不同的分類,充分給學生一個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問題是思維的動向,是探究的起點,人們只有發現並提出了問題,才會積極認真的思考,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對於光沿直線傳播的教學,一開始就進行情景創設,啟發學生自己發現並提出問題,然後老師進行引導與篩選,接著讓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探究。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猜想、制定實驗計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學生評估等活動過程,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對於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體驗光沿直線傳播,利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不僅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的有趣和有用,並慢慢形成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還讓學生通過操作,把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於興奮、活潑的狀態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處理光速的知識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傳統教學過分強調知識傳授,而本節課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提出問題,能夠抓住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學習,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從而讓學生獲得知識,還使學生學以致用,較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的標準理念和課程目標;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在了同等的地位;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把科學世界的內容留給學生自己課下去閱讀,讓學生自己用光速的知識理解自然世界,瞭解一些天文知識,瞭解最大的長度單位——光年,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佈置課後完成“想想做做”中的“小孔成像”實驗,讓學生在簡單的小製作中學習科學知識和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利用物理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為照相機的學習做了一些鋪墊。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 篇2

當學生對“百數表”有了初步的體驗後,我並沒有就此畫上句號,而是把它作為新的起點,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因為規律的發現不是最終的目標,它的價值在於應用規律去解決實際問題。為此,我利用“百數表”做進一步的研究。把其中的大部分數去掉,形成了一張只有第一行和第十列的數而其他皆為空格的“百數表”。然後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這些數及剛才發現的規律,你能不能把25、58、97這3個數填在相應的空格里?”

面對這麼多空蕩蕩的小格,要把這3個數填在相應的位置上,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們開始安靜下來,大家都在認真的思考著。突然,有一位學生胸有成竹地走到圖前,拿起25這張數字卡片,把它貼在了第3行、第5個的位置,並且向大家解釋說:“這一行除了30這個數,其餘的數都是二十幾的數,而這一列個位上的數都是5,所以我把25放在這個小格里了。”多麼有條理的分析和判斷呀。在不知不覺中,他已經把25這個數看成了二維空間的一個點。其他同學也立刻茅塞頓開,很快把58和97找到了自己的“家”。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 篇3

《桂花雨》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大氣,意蘊豐富的散文,中國臺灣作家琦君用抒情的筆調,描寫了自己小時候在家鄉搖花樂的情景,表現了作者兒時的美好生活,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捧著美文品讀,讀者彷彿能感覺到字裡行間瀰漫著桂花的香氣,故鄉似乎也如影隨形。

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後反饋,引導體會,首先抓住兩處帶“浸”字的語句:

1.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似濃霧似微風瀰漫著整個村莊;

2. 結合第5自然段的講解、朗讀,感受搖花的樂趣來體會作者濃濃的思鄉情,這桂花香不僅香甜了人們的嗅覺,還香進了鄉親們的心田,更香甜了作者對故鄉美好生活的懷念;接著結合上次理解杜甫的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引導學生理解母親說的那句話,從中體會母親那種濃濃的思念與牽掛,然後讓學生聽聽一些思鄉的歌曲、讀讀一些思鄉的詩句,這時學生的情感油然而生。

最後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想想有沒有讓自己忘懷的人和事,說一說,與大家交流。這樣設計,對學生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另外我還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一是讓學生體會散文的文字美,鼓勵他們積累一些好句好段,二是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昇華感情。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 篇4

《祁黃羊》這篇課文寫了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黃羊,為了國家的利益,不計私人恩怨,不避個人親仇,兩次為國舉薦賢才的故事,表現了祁黃羊出以公心、正直無私的高尚品質。本篇課文的故事情節簡單,人物的形象鮮明。全文緊緊圍繞“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這句話展開的。通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祁黃羊是一個一心為國,做事公正的人。

《祁黃羊》一課,教學前深入、細緻、反覆地品讀了這篇課文,參閱了教參對課文的解讀和思考,教學中我以探究“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做事出以公心”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研讀對話,入情明理,感受祁黃羊一心為國、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 1、以“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為切入點,理清層次。課文中“祁黃羊舉薦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為一個線索貫穿全文。故事正是緊緊圍繞“舉薦人才”展開。於是在讓學生理清文章層次時,我先讓學生找找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到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品讀相關語句,體會。引導學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舉”部分, 8——11自然段是“內舉”部分。這樣理清課文層次就水到渠成。

2、演讀對話,揣摩人物品性。

祁黃羊的人物形象除了從祁黃羊的舉薦理由中可以感受到,還從他的神態中也有所領悟。例如在舉薦人才的時候,兩個“想了想”“鄭重”,都可以讓人感受到他對這件事是非常認真的,是唯才是舉的。除此以外,文中悼公的表現是對祁黃羊人物的反襯。例如:“深感意外”、“十分驚訝”等都可以作深入探究。教學這部分課文內容時,我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積累詞語的方法,如“悼公聽了祁黃羊的話,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嗎?我們可以用學過的什麼詞來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最後進行學法遷移,自學習“內舉”部分。

三、引入資料,加深體會

學生對文字有了深層的感受後,進行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讓學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黃羊的親友,當你聽說他推舉了解狐,你會對他說什麼?”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當你得知他推舉了自己的兒子祁午,你會說什麼?”再次點選中心。在此我引入課外資料《祁黃羊的故事》等,學生在瞭解、討論中知道了祁黃羊的為人,從而被他一心為國、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所感動,從中獲得有益的啟迪。

感悟心語:祁黃羊之所以流傳千古,是因為他大公無私的薦賢行為。同時祁黃羊這個故事在人們的傳誦中,也寄託了人們內心美好的願望。真希望人人都有一顆公正之心,從國家、從事業的角度的出發,真正做到“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那麼我們的國家定會人才輩出,我們的國家定會繁榮富榮。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 篇5

對於本節課的講授,我主要採用了這個綜合應用活動,具體分以下三部分。

1.猜想1億有多大

提出問題“你能想像1億有多大嗎?”,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結合生活經驗,先猜想一下1億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課題。學生雖然已經學習了“1億”這個數,理解了這個數的意義,但由於沒有直觀的感受,最初完全是憑藉感覺隨意猜測的。學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對同一事物的猜測結果,也將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這樣一個問題,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2.探究活動範例

首先,確定研究方案。學生先根據已有的知識基礎,研究選擇測量“1億張紙摞起來的高度”。再思考如何進行測量,制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學生髮現找1億張紙直接進行測量是不現實的。進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測量怎麼辦?有的學生想到,可以先測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體是多少,確定了由區域性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

接著,進行實驗。呈現兩組學生分別測量100張紙和1000張紙的高度的具體實驗操作過程。學生選擇不同的基數進行測量,誤差也是不同的,基數越大,誤差越小。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選擇的基數不同,實驗的精確度也會不同。

最後,驗證猜想。學生根據實驗結果,推算出1萬張紙和1億張紙的高度,驗證猜想。但“1萬米高”這個 結果對學生來說也是比較抽象的,教材通過與“珠穆朗瑪峰”高度的對照,讓學生直觀感受1萬米有多高,進而想像1億有多大。

3.討論交流。

教材安排了一個各小組間互相交流實驗方案的環節。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對1億有多大的感受。並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向他人學習,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的習慣。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在教學中需要注意一下問題:

1.允許學生大膽猜想。在猜想1億有多大的時候,學生根據不同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可能會結合不同的量進行猜想。例如:1億粒大米能裝滿一間房子吧!1億本書摞起來有一座山那麼高吧!等等。而且對同一種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爭論可能會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學生可能認為1億粒大米能裝滿1間房子,有的學生可能認為大米粒那麼小,一個大衣櫃就裝下了。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允許學生大膽的想像,讓學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讓學生充分的爭論,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2.適時進行指導。在學生所猜想的事物當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學生能夠實驗測量並進行推理的範圍。但教師此時不要急於否定學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驗證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確定研究物件的時候,教師可以提示學生考慮實驗的可操作性,選擇容易找到,並容易測量的材料。在設計具體的實驗步驟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選擇不同基數的物品進行測量,對實驗的精確度會有影響。

3.提供幫助學生對照感受的素材。學生通過實驗推算出了結果,但這個結果可能也是比較抽象的,很難想像得出來。教師應提供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素材,幫助學生與實驗結果進行對照,直觀感受實驗結果的大小,進而體會1億有多大。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 篇6

作者以別具一格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用極其準確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次奇異的遊歷,使我們感受到作者在神遊這個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來的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讓我們從字裡行間感受到洋溢著的生活氣息。這篇課文我是第一次教,因此自己做了認真的準別,閱讀文字,熟悉教材,設計合理有效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完成本科的教學任務。

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想象、擬人的手法,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多姿多彩的草蟲世界。讓我們隨著作者的目光感受到這奇異的、靈幻的、快樂的世界,這真是一種視覺的享受。不足之處學生讀文時感情不夠充沛,缺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只限於對文字的瞭解缺少探索精神,今後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熱愛自認、熱愛生活、不斷創新的精神。

這篇課文,作者以奇異的想象,追隨著一隻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作者的想象中,草叢變成了茂密的森林,小黑甲蟲變成了英勇的武士,花色斑斕的小圓蟲成了俏麗的南國少女……在教學時,我努力創設情境,使學生融入課文中,把自己想象成一隻小蟲,進入到草蟲的世界中去。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 篇7

這是學生學好拼音後接觸的一篇課文,是一首兒童詩。它從兒童的角度,通過對房子的介紹,反映了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對孩子的關心。這首詩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讀起來琅琅上口。這堂課最主要的一個教學理念是讓孩子在閱讀中自主地發現一些東西,從而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孩子喜歡閱讀,並且能夠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在引導學生理解“青青的瓦”、“白白的牆”、“寬寬的門”、“大大的窗”的時候,我請了一位小朋友到黑板上畫一畫,其他學生在他們的紙上畫。這期間老師巡迴指導。畫好後學生互評。在教學“屋前花果香,屋後樹成行”時,我問:這麼漂亮的房子,周圍的環境怎麼樣呢?通過學生觀察課本上的圖,從而讓學生更加明確地理解“前”、“後”的概念。

學習這個概念時,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座位分別說出前後左右的同學的姓名,使印象進一步加深。另外這堂課為了引導學生自己感悟文字,通過畫一畫方式花了比較多的時間,相對來說,學生朗讀的時間就相對減少了。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 篇8

通過這次講課比賽,我不僅能力得到了鍛鍊,而且學到了很多東西。通過集體備課、說課、評課。讓我覺得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也從其他老教師身上學到了有效的教學經驗,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各個環節時間的安排上和對學生的啟發上的不合理之處等等,尤其是實驗環節上。

這節課主要是實驗內容,我在比賽前精心製作了課件,在這節課中我也嘗試著運用了它,結果很好!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增加了知識的趣味性!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展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化難點、抽象點為形象生動的動畫,勿庸置疑,這種教育技術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它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能更容易地達到了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培養了技能。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逐漸成為目前教學技術手段的主流之一。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嘗試,使我感受到了改變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樂,也看到了學生的那種渴望創新、探索、渴求表現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學生們的巨大的潛能,更大的發展性、可塑性,對於我在今後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提供了基礎。我會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和朋友,達到一種“亦師亦友”的境界。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發揮自己的優勢,多利用多媒體教學,也會多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 篇9

誦讀有利於學生對書面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語文課堂教學就應書聲琅琅,情趣濃濃。從學生們學習時的反映可以看出,由於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展示花木蘭馳騁沙場的生動畫面,和多種形式的競賽題目,引導學生去誦讀,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幾乎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聽他們的朗讀,讓我似乎看到了一個渾身是膽的花木蘭馳騁在沙場上。

通過在一系列多向互動的情境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讓學生通過背誦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在朗朗書聲中鞏固語言,理解語言,從而學會運用語言。這一課時的內容挺多,但由於學生積極投入,整堂課感覺比較順利,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通過這節課,我們看到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 篇10

這次教學《北京》一課,在反反覆覆的磨課中,我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我們教研組的每位成員都鼎力相助,出謀劃策,幫我更改教學設計,聽我的課,再改教學設計,再上課,教研組長張老師更是幫我聯絡學校讓我試上,師傅胡老師也是不斷幫我指出各不足之處讓我改正。在這個磨課過程中的收穫遠遠超出我的料想。

首先,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北京》這一課時,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改變匯入的方式,把課文的第一句的後半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作為本課的匯入,再引出北京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還是我國的首都。另外,先上學生喜歡的,讀起來優美動聽的有許多優美詞語“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川流不息”等的第三自然段,教師作為導遊來介紹沿途的風光,讓學生閉目想象,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再讓學生作為遊客的身份談談看到的美景,給學生自主的權力,而不是由老師牽著學生一個個地教學好詞好句。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這也給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課堂的生成性變化不易掌控了。最後上北京的象徵即最重要得景點——天安門,使整個課堂達到一個高潮。

第二,生動的評價語。課堂是學生和教師、文字對話的過程。教師富有趣味性的生動的評價語能給課堂增色不少。以往我總能給予那些朗讀動人或回答問題準確、精彩的學生以肯定、生動的評價,但對那些朗讀不到位的學生卻不知如何應對了,又不能太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只能說“哪個小朋友想跟他比比”。其實這樣對於他的朗讀指導沒有落到實處,這次教學中針對我的這個不足點,同事們告訴我,貼合孩子心理的評語既能給孩子指出不足之處,也很有趣味,讓孩子能立馬能領悟到自己讀的不夠好的地方。比如“天安門前面是寬闊的廣場,廣場中間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如果孩子讀得太快,我這樣評價道:“呀,這廣場有點小啊,這紀念碑也有點矮,誰能把它讀得又高又大?”比如“道路兩旁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孩子讀得太快了,我又可以這樣評價“這麼美的景色一晃眼就過去了,你能慢慢地讀,讓我們慢慢地欣賞嗎?”這樣形象生動的朗讀指導和評價對孩子朗讀的進步很有幫助。

第三,課堂感染力。老師充滿激情地上課,很能感染學生,讓學生的情緒高漲,融入到課文所創設的氛圍中去。教師的示範朗讀對學生的課文朗讀至關重要,當學生讀不好時,教師飽含深情的朗讀就能起到榜樣作用,讓學生模仿。不僅老師的示範讀很重要,其實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每一句話都不可忽視,要抑揚頓挫,就像朗讀一樣動聽,並配上適當的肢體語言,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像一根繩子時刻拉住孩子的視覺神經和聽覺神經。除了要有老師深情並茂的講解,也離不開現代教學技術,漂亮的圖案、精彩的視訊、舒緩的背景音樂,在平時的課堂中巧妙地運用這些技術能給課堂錦上添花。

還有很多很多課堂細節,比如要及時抓住學生精彩的回答,讓孩子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這就是對年輕老師課堂機動性的考驗了;當一個孩子讀得不好時,給予機會再讀,這對孩子幫助是深遠的。。。。。。總之,經過這段時間的磨鍊,我有了蛻變。今後,我要把所學的這些方方面面都運用到平時的家常課中,以後的每一堂課都是我的練兵場,繼續磨鍊自我。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 篇11

1、創設情境,促進學生的情感參與。

在閱讀教學中,教學應該是一種“導體”,讓文字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生“碰撞”,產生火花,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並磨礪人生。比如:在開始引入朗讀時,讓孩子們回憶“你的媽媽是怎麼樣誇獎你的,她的動作和表情是怎麼樣的?”從而匯入課文“這裡也有三個媽媽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你去讀一讀”。這樣的閱讀教學貼近生活,並營造了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摯情感走進文字,並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敢想、敢說、敢做),使學生對文字有了獨特的理解。

只要學生有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在朗讀時適當點撥,指導,學生便能比較準確地讀準語句的語氣,找準感情基調。本課不需要學生逐句朗讀,只要求學生讀準三個母親在說到自己兒子時的不同語氣以及老人在看見三個孩子後說的話語。這部分的朗讀鋪墊為後面孩子參與討論做好了鋪墊。

2、閱讀教學自主化。

情感體驗閱讀方法要求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通過自讀自悟,自主體驗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而交流研討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考察情感體驗方法應用的主要途徑。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讀自悟的環節以後,我都要設計一個交流的環節,用教師生動有效的課堂評價,學生充滿個性化,充滿生命活力的的語言,展示出學生的情感體驗過程,挖掘學生心靈深處想法,對文字的主題進行昇華,把課堂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光的傳播教師教學反思 篇12

《我是什麼》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三冊中的一篇科普短文。全文共5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三方面內容:

1、水的不同形態:汽、雲、雨、雹子、雪。

2、水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情況。

3、水給人們帶來的利弊。

課文以“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和與人的密切關係。文中不點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學時,我以謎語匯入:“好吃沒滋味,髒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匯入形式簡潔、有趣,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來。充分讓學生自讀課文後,丟擲大問題:“我”會變成什麼?學生紛紛搶著回答。

其中,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汽、雲;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雨、雪、雹子;還有的學生回答:“我”還會變成露珠、霜。面對學生們的回答,我及時表揚:你知道的真多!根據聲畫同步的教學方法,我很快將水的不同形態以簡筆畫形式展現在黑板上,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一目瞭然,課堂裡的氣氛更加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