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精選22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21W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1

從事英語教學五年, 筆者接觸兩種不同新教材----人教版和人教新課標.雖然執教時間不長,卻頗有感觸.特別是九月份開始接觸人教新課標這本教材,深深感覺到教學永遠是形影不離的.高中英語教學給我的印象是: 與時俱進;一氣呵成;環環相扣,步步為贏;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學生永遠是主體,教師是漁夫,授學生與漁.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精選22篇)

作為授漁者,要了解授漁的漁具.教師首先必學對新教材有深刻的認識,對其指導精神瞭如指掌.在筆者眼裡,新教材本著”以人為本”,要求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學習,具有以下特點: 話題與時俱進,語言地道自然;;教學理念先進,倡導體驗學習;引導探究學習,編排體系合理;設計圖文並茂,留給創造空間;單元生詞大幅增加,語法進度大步加快.

作為教授者,要了解授漁的物件.筆者執教於一所縣城中學.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往往都具備這樣的特徵:英語基礎薄弱,底子差,深受”語法”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的影響,只關注語法和單詞用法, 聽力口語零階段. 同時,由於條件的限制,大多數學生見識少而學習態度不端正,認為學習英語就是考試會做題.總之,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缺乏學習方法且自尊心特強.

針對這些情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了以下嘗試:

一. 教學過程中, 注重常規教學中求創新,注意高一年級與國中的銜接過渡:

高一新學期開始,我們可以通過入學考試等了解學生的大致水平,及時給學生彌補國中的缺漏知識。利用開學後一月左右的時間從語言、詞彙、句型、語法等方面幫助學生系統複習。儘快使學生適應高中英語教學,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堅持儘量用英語授課,要求並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根據大學聯考要求,從高一年級開始就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課後加強與學生接觸,儘快和學生熟悉起來。

二. 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不玩花架子

1. 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記的習慣(2)讀的習慣(3)寫的習慣

2. 高中英語教學要始終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讓游泳者到水中去。”這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語言學家毛魯(ke morrow)曾說過:“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貫徹交際性原則也就是要把教學活化為實際,我的做法是:

⑴.建立“課前五分鐘會話”,培養課堂交際氛圍。如一進課堂我說:“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 it’s fine today, isn’t? / 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課問:“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weekend?”學生會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對話,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⑵.如果有可能的話,儘量堅持讓學生作duty report鍛鍊學生開口的好方法。具體是讓當天值日生在講臺前向同學們介紹當天日期、天氣、出勤等情況,也可以讓他們講故事,並允許他們隨意挑選同學回答問題。

⑶.適當讓學生表演對話或課文內容。針對近期所學內容,佈置學生課後進行討論排練,然後再搬上課堂表演。

⑷.定期舉辦英語課外活動,如:辦英語小報,舉行英語晚會。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開口參與交際的積極性。

3.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只有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揮。我的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另外,自學能力的提高還得益於學生課外大量的獨立的閱讀,於是高一我們就要求學生人人儘量有一本英漢詞典作為工具書,讓他們勤查字典。

4. 認真抓好英語早讀:外語教師下班級認真抓早讀課,除了對學生起督促鼓勵的作用外,還能及時發現學生的發音、朗讀、理解課文及語法概念上存在的問題,並及時給予糾正、示範和指導,從而掌握了學生實際水平的第一手資料。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各階段的教學計劃及具體教學安排,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早讀課不像上正課那樣規矩嚴格,師生之間的交流也不拘形式,這樣有助於密切師生感情。而這時情感的產生往往在激發學生學習外語興趣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早晨是人的記憶高峰期。在這個時期明讀外語、拼讀單詞、背誦課文或練習語音語調等,能在短時間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以上的做法,學生的興趣明顯增強,信心也增強了,學習變得主動了.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也對教材的使用存在有不少困惑:

1.生詞量大,學生難以掌握. 新課標要求的詞彙量: 修完1-5本必修課本, 詞彙量為2400-2500個,達到七級要求; 達到八級要求, 即修完1-8本教材, 詞彙量要求為3300個; 九級要求的詞彙量是4500個. 鑑於這樣的安排,每個單元的詞彙基本是在50-60之間。對於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來說,難度頗大。

2.聽力材料多而長,設題較難不便使用。新教材每個單元中的聽力內容比較多,連同練習冊中的至少有三個聽力材料與練習,儘管所選材料都與本單元話題密切相關,但是總體難度都很大。我們曾在教學第一單元時,按照要求給學生聽第六頁的短文,後讓學生完成相應練習,結果學生普遍沒聽明白,不但浪費了一節課,還容易使學生喪失信心。

book部分包括有利於鞏固或進一步提高知識與技能的練習和活動,容量幾乎和主教材相當。有的教師惟恐不周,為了趕進度,只好加班加點,走馬觀花過一遍。有的教師以課時有限、學生消化不了為由放棄workbook。只有少數教師根據需要有選擇地使用練習冊的內容。

4.教學內容多,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生進入高中,對新學期的生活充滿期待,對英語學習也是如此,無論是重點班還是普通班,剛開始都是精神飽滿,信心百倍。可是一兩個星期的教學過後,發現學生們的精神狀態開始逐漸走下坡路,究其原因:1、教材難度大,內容多,應接不暇;2、課堂所學的內容似乎和考試脫節,試題不會做,沒有成功感;3、學生本身意志力薄弱,碰到困難極易退縮.

對新教材的使用的反思與實踐:

合理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必要的重組. 新課標對教材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議: 教師要善於結合實際的需要,靈活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對教材內容, 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地取捨或調整。實際操作過程中, 對教材的使用主要作了相應調整:

1)刪減難度教大的內容主要是listening, speaking, 以及練習冊中的project 等等; project因為需要學生走出課堂,對某個問題進行研究探討,甚至需要收集資料,參與社會實踐才能完成,這對於農村寄宿制的學校,很難做到。而listening and speaking 則是鑑於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大部分根本無法開展。於是選用英語輔導報上的聽力材料或者英語歌曲等代替,以此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另外關於寫作,因為每個單元寫作任務比較多,也只能是有所篩選著用或者不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常見的句型背誦以及課文精彩段落背誦。

2)調整教學順序每個單元的教學我們一般需要7個課時,通常是:warming up。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2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刻板守舊,缺乏活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感覺很苦很累,缺乏學習興趣.而素質教育提倡"學生為本",教師必須努力打造高效英語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因此,從20__年9月開始學校對實驗層班級的教師實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課堂大練兵。曾我也質疑過,因為高中學生怎能按照高效課堂的模式走,難於適應,感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熱鬧背後,似乎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的趨向,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思維沒有被真正啟用。經過一年的摸索,我覺得高效課堂的確較適合好學的學生,在課前他們基本上能全部完成導學案,在課堂上更能積極思考參與,這樣老師能在有效的時間裡,不僅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還能引導他們學習更多更廣的知識。但是高效課堂不是學生自學的課堂,它其實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一. 課前準備很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引導非常重要,老師必須要有效的指導,制定好教學目標,重難點,花更多時間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而不是僅僅讓學生展示導學案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如果我引導得好,學生學習就很積極,主動,他們不僅訓練了某一方面的技能,也學到了學習目標,掌握了重難點。但是如果我沒有充分做好備課準備,或者引導不切合學生實際的話,課堂效果就不好,不能調動全班同學參與。

二.課堂提問應具有啟發性

教師課堂提問一定要有啟發性,能使學生髮現問題,總結規律,在內容上要和重難點結合,幫助學生加深印象,解決疑難,提到課堂效率。要在教學生長處設問,以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形式上要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三.教師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

在學生合作的討論過程中,老師是觀察者,引導者。例如:教師必須對每個小組的討論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在適當的時候對進行順利的小組提出表揚,而對偏離學習任務的小組進行及時的指導和點撥;而在小組彙報時,老師則要扮演好組織者和評價者的角色, 適時地介入讓學生明白合作的技能與方法。高效課堂的實施,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教師這個職業,要積極進取,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多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取其精華,並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

四.運用各種激勵性評價手段促進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在互動課堂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僅有教師的口頭評價顯得蒼白無力,所以,評價手段要多樣化、富有創造性。例如:使用模擬百元大鈔頒獎,小組積分獎勵等。本人曾在課前發給每大組排頭同學一塊白板和一盒彩色磁石,每當該組有人回答對了問題,或表演精彩時,排頭可從盒中取一塊磁石貼在白板上。一節課下來白板上磁石最多的大組獲勝。這種評價方式既節約了老師作評價打分的時間,也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最有趣的是,由於白板上沒畫格子,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彩色磁石貼出了各種不同的美麗圖案。當下課前六大組高舉白板,向所有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展示成果時,白板上美麗的圖案如松樹,小船,太陽,魚等總會讓師生哈哈大笑。

以上就是我對高效課堂的初步探索和體會,還有很多盲點有待解決。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我們英語老師必須當好舵手,切實打造英語高校課堂,課堂的主人應該是學生,高效課堂是實現高效學習的必經之路。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3

不少研究者提出:應增強中國小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實施反思性教學是有效實現新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之一。那麼,教師究竟應反思些什麼內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進專業發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師應如何做才能將理論層面的“反思”付諸實踐,切實轉化為實際行動呢?圍繞上述問題,本文從教學的基本程式出發就英語教學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內容等問題做一探討。

1、課前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一是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二是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必須課前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1物件分析。學生是重要的教學人員之一,也是教學發展的基本物件。只有全面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

1、2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域性;其次,精讀教材,把握兩點(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

1、3制定計劃。要教好,學好,首先要確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用以指導教學。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有計劃就不會打亂丈,就可以合理安排時間,恰當分配精力。有計劃就有了目標責任制,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和努力方向。教師不僅要制定教學計劃,還要指導學生制定出一個“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長遠目標,還要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課型確定每節課或每一個小單元認知小目標,讓學生不斷受到目標的激勵,積極主動地學習。

1、4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學生的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學習策略。

1、5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預測、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

2、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及時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有較強的調控應變能力,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方法,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措施,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這是教學反思的重要環節。主要反思以下幾方面:

2、1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反思。英語知識的學習,要注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個方面的綜合運用能力。語言知識包括語言、詞彙、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教師在課中應即時反思,該節課重點在那方面的教學,該教學目標是否落實到位。

2、2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反思。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視學生的聽、說、讀、寫及交際等方面的會話能力的培養。

2、3對學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情感態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在高中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樂於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老師要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英語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4

新課改對於音樂課來說變化比較大,也最受大家關注,比如課本的變化,多媒體的運用等等,不是舊瓶子裝新酒,而是新方法、新思路、新理念指導下的一次全新的改革。本次音樂課改增加了時尚性、知識性、趣味性等流行因素、讓音樂課擺脫了幾個音符、幾首歌的尷尬局面、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陶冶了情操,特別適合十五、六歲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但是音樂新課改畢竟是個新生事物,作為教師要從理念、教法上做到全新而徹底的改變有一定的難度,在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從教學體會、教學困惑、學情分析等幾個方面反思如下。

一、教學體會

本次新課改內容充實新穎,學生喜歡、教師喜歡,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呈現出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教學環境。摒棄了原來那種機械、封閉、僵化的教學過程。同時,新課改後教學過程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並給予高度的重視,教學裝置齊全、課件豐富、教學過程是有可變性和開放性的。

二、教學困惑

1.新教材——“眼花繚亂”

新教材讓人耳目一新,和傳統教材區別很大。傳統教材是“沒有內容可講”,新教材是“內容太多不知從何講”新教材的特點:資料豐富、課件齊全。從知識到趣味,從視覺到聽覺,每一節課都讓學生嚮往、新鮮、好玩、有趣。而我們現在高中音樂教師面對的問題是種.種原因造成的高中生與新教材的銜接,我們“音樂鑑賞”模組新教材其目標是:通過聆聽和感受音樂及對音樂歷史與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評價、判斷能力。其內容標準為“能夠認識、理解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常見音樂體裁及表演形式,認識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能以思想性與藝術性想統一的原則,對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或社會音樂生活現象作出恰當的評價和選擇。”根據以上目標新教材內容的主體落在了“古典音樂派系、民族音樂文化”的鑑賞和積累上,以達到提高審美修養的目的。對於這樣的教材我們如何利用短短的36個課時將所有的問題都一一解決,內容太多,我們要選重點是個難題。

2.音樂知識——“陽春白雪”

新教材中音樂知識比較廣泛,專業性強而面對我們現在的高中生,音樂知識、音樂修養、審美能力都是比較弱的,教材每一章節的內容都有相關的音樂最基本的知識內,由於學生的底子較差,要想達到新教材的要求,掌握知識卻是無以為繼,沒有良好的音樂知識打基礎,有的學生只是聽熱鬧而無法真正理解掌握,因此要切實讓學生融會貫通就必須補充補充再補充。

3.音樂課——“想說愛你不容易”

一直以來音樂課以“副”課自居,說老實話是弱勢群體,特別是高中學生學習壓力大、任務重、大學聯考在即。因此,從家長到學生,從理念到意識都無法重視,認為音樂課就是休閒、高雅、舒適。因此要想新課改理念徹底貫徹還有一定的距離,正如許多同學反映,喜歡音樂課,但是現實卻是不允許,只能是“想說愛你不容易”。

三、學情分析

1.起始——新穎

起始階段主要任務是組織教學、誘發興趣。匯入新課,常用①音樂式匯入,學生進教室時放一首關於本節課有關的曲子,給學生留下初步印象。②圖片式匯入。如:第二單元第三節?獨特的民族風?上課播放“蒙古族西藏新疆”三個民族的地區風景、服裝、舞蹈、節慶日的各類圖片讓學生欣賞,並說明看完圖片後對民族的理解。讓學生從視覺上享受三個民族的風格。

2.過程——有趣

展開階段是音樂教學的主體和中心階段,是音樂教學內容展現和音樂教學目標達成的階段,這個過程很重要。如:《獨特的民族風》匯入課後,全班分為三組各選派一名代表介紹三個民族的地理、風土人情等。學生欣賞每個民族歌曲時都有提問,學生回答後老師加以補充和肯定。總結三個民族的音樂風格和音樂特點。

3.結束——餘音繞樑

結束階段是音樂教學的總結部分,是音樂教學的點睛之筆,可由音樂教師以概括一節課教學內容,總結學生音樂學習情況來結束教學,也可採用師生交流方式結束。如:學生了解了各民族音樂風格特點後,分別從視覺和聽覺上得到欣賞,為了豐富知識面可進行三個小組表演比賽:(1)蒙古族進行本民歌接力賽至少要唱四首民歌。(2)藏族請同學出來做獻哈達的舞蹈動作。 (3)維吾爾族請同學模仿老師打切分節奏。瞭解各民族的舞蹈特點和樂器。輔導學生做完拓展研究,加強鞏固。

四、教學硬體配備使用

由於新課改以後對多媒體的要求大大增加,學生在每節課的欣賞過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影像資料作支撐,因此就對教學的硬體裝置有了更高的要求。上學期由於音樂教室的暫缺,音樂課一直在教室完成,因此學生的演唱體驗不夠,希望在這學期中能夠得到解決。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5

高中語文教學已經進入基礎教育的尾聲,許多學習習慣已經養成,教學工作的開展不是很容易見成效。雖然對於大學聯考來說,學好語文對於學生選擇自己滿意的學校有一定的幫助。但總的說來,語文課作為陶冶情操激發思維,促進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學科力量的發揮卻還遠不能盡如人意。據調查表明,有大量的學生對語文課有厭煩情緒,語文課作為人文精神的載體所應發揮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遠。

也就是語文越來越成為一門"得分機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載體。"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發現因受傳統觀念和現行考試制度和評價方法的影響,不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阻礙著語文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發揮。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6

親切的笑容,溫柔的聲音,委婉的動作,聽的人如沐春風。語文課是美的天地,我害怕把課堂弄得像戰場,我希望帶著孩子們像遊覽名勝一樣,參與其中身心俱樂,心靈有收穫身體也得到放鬆,那真是個美好的理想。

教學反思(一 )

3月7日,離20__年大學聯考還有三個多月的時間,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感覺複習的腳步有點亂。相關的考點基本上都有所涉及,但是沒有一個明顯的從感性到理性,從部分到整體,從淺顯到深度的規劃,總有一種想提提不起來放放不下去的感覺,無奈之下,只好用做題代替講課,這樣下去,出現的結果就是學生的成績大差不差,老師也沒閒著。一場備考大戰就在不停的做題當中結束了。我總覺得在這場備考中,我們丟失了很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是師生共同攀越知識高峰的決心信心麼?不像是,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怎麼總是那麼的迷茫困惑;在面對勝敗的時候,怎麼總是患得患失,無所適從;在大學聯考完之後,怎麼是那麼空虛無助,知識好像沒有改變命運。。。。。。我想改變,至少從現在會為下一年的真正收穫而去耕耘不息。

正在複習文言文部分,學生手裡有資料,把相關的基礎知識總結的相當詳細完備,還有相應的練習題,可是學生做起來真的很被動。課本上的文言文也學完了,我知道學生並沒有把需要掌握的知識梳理出來,而是依然留在了課本上。每次講文言文,我都要做很多的鋪墊,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學生對文言文實在是有畏懼心理的。我本打算把資料上的題做做,我在仔細的講講就了事算了。但我想變變,想和學生共同啃啃這個骨頭,嚐嚐其中的滋味。昨天看了一個老師提供的編故事學習文言虛詞的方法。我就在課堂上隨意實驗了一下,真的沒有期望很高。但是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先讓同學們自己複習一下18個虛詞,然後要求他們編一個故事,其中貫穿一個虛詞。我怕同學們不積極,或懶得做,我就自己臨陣磨槍編了起來,如果學生不配合,我可以自圓其說。半個小時過去了,一個同學主動地把她寫的交給我看,我示意她寫到黑板上,接下來,陸續就上來了三個同學,我一看我沒機會寫了,就趁著他們正在板書時把我寫的給大家唸了一下,我可以感覺到大家很感興趣。我下去隨便看看了,發現好多同學都動了筆。上來的四個同學,一個做了一首詩,其他三個寫的都是很像文言文的。同學們的表現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他們的水平也遠遠超過了我這個老師,我真的好好反思了。

這次教學,讓我對文言文的教學有了很多想法,要趕快形成書面文字,以備來年備考用。

教學反思(二)

今天是3月8日,很值得紀念的日子。我正在忙碌而有序地思考我的教學,並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去迎接探索實踐前行帶給我的心路顛簸。

假如讓我重新帶高三,在文言文教學方面,我會這樣做:首先讓學生準備一個厚一點的,紙質稍好點的本子,告訴同學們這個本子將記錄我們備考文言文的全部基礎知識,以及我們透過文章背後挖掘出的內涵及其對我們思想的影響。其次我在備課方面要加強力度,平時的教學紮紮實實,從知識到能力,從過程到方法,從情感態度到價值觀,都要落實在每一篇文章的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熟悉大學聯考的考點,做好大學聯考和日常教學的銜接。最後,是等到離大學聯考還有三個月,基礎知識也講完了,要帶領著學生做一個總結,一個很重要的總結,除了知識以外,還有一點就是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習慣、方法、品質的不斷規範和強化,然後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提出要求,師生共同去追求知識和能力的一個較高的融合境界。

反思這一年的文言文教學,總體來講是失敗的。基礎知識的積累沒有一以貫之,到最後就是隨便講講了之了。由於自己水平有限,閱讀面窄,對文章內容及藝術的把握也很勉強。還好的一點是,平時領著學生做的題比較多,學生雖然對古文畏懼一些,可拿著題還是能對付一二的。可真要面對大學聯考了,師生心裡還是沒底的。

過去了的不說了,問題是現在,還剩下三個月的時間,如何讓學生在這塊知識方面有信心呢?老師應該給學生什麼鑰匙呢?這些又如何該用最少的時間實現呢?

有一個基本的思路是,必須通過做題把知識和能力貫穿進去。問題的關鍵就是選題,要選高質量的題(做歷年的大學聯考題是個不錯的選擇);其次就是備課的力度,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心裡踏實下來。識記的內容,必須要求學生掌握利用早讀的時間加強記憶。學生已沒有時間去總結,老師就先列一個框架出來,讓學生把日常的基礎知識補充進去。

下午有一節課,先把我的教學思想告知學生,取得學生的支援。接下來就是具體準備材料了。初步打算是以大學聯考題為綱,把知識系統化,把古文熟悉化。

下午第一節課,我如實地向同學們闡釋了我的文言文教學困惑以及構思。同學們沉默了,我知道他們也有同感,我立即給他們打氣,讓他們相信師生努力一定可以渡過難關。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在上考場之前,提起文言文或者想起文言文,同學們心裡會有底有數,不能馬上要上戰場了,有同學苦惱地問老師,文言文怎麼做啊?那是多讓人心驚的事呀。那個數那個底來源於平時老師和學生一起積累的知識以及技巧。這樣的話,離考試越近越不會慌,只要反覆地鞏固積累的知識就行了。還有三個月,我們如何選題?如何鞏固知識?同學們動了起來,看來他們看到了希望。我提出建議,大學聯考題質量高,可以主攻,可是19套太多了,時間不夠用,需要選作。同學們討論了起來,我鼓勵單獨站起來表達。一個同學站起來說,既然質量都很高,可以選作雙號或單號,可是我們可以做完,老師要想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評講,恐怕時間來不及。我當時真的很感動,一是說明學生聽懂了我的講話,二是說明學生站到了我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這讓我很自豪。我想這不是問題,挑戰自己的備考力度是老師的天職。師生達成了共識,夜裡有夜自習,就要進入正式演練了。我得在夜自習之前把課備好。

以下將會詳細記錄9套大學聯考題中文言文部分的講解過程。

要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學思想,並能在教學中主動運用。基礎知識的積累要明確詳細概括,涉及到具體的課本內容。督促學生做筆記,還有就是及時的鞏固複習識記。

教學反思(三)

3月8日夜自習三節課,評講了全國Ⅱ卷中的文言文。由於是第一次開始操作,我用心編織著課堂的每個環節,以期達到師生心靈的高度交流和融合。第一次形成一個好的模式,學生以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主動學習了。我一直把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當成我的教學目標之一。

課堂流程如下:第一節課,我提前到,檢查同學們準備試卷和筆記本情況(老師的督促很關鍵,不可放任自流,高中生不會做筆記的大有人在,這是一個養成教育問題),提出明確的要求:20分鐘做題,20分鐘自我檢查(對答案,看翻譯,查字典)。時間上同學們把握的還可以,可能是文章不是太難吧。快下課時,我讓兩個同學把自己最初的翻譯板書到了黑板上,供第二節評講用。第二節課,我開始評講,先對答案,統計了三道選擇題的全對人數,有三分之一多,然後挑了一個同學背誦我提供給大家的古文翻譯原則,並且提示大家,我將隨時提問這個原則,因為那就是我們古文應考和平時訓練的法寶。那個同學回答的不是太熟練,我覺得一個抽象知識的總結是需要時間的,更重要的是在每個時間段裡對知識的默默消化,而老師總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學生肯定會,而實際上學生不會,也可能根本就沒引起注意。學生畢竟是學生,需要老師的督促,引導,才能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而老師往往高估了學生。當然有時,也會低估了學生。只有適時地檢查統計,師生真正的思維交流才能有較準確的判斷,才能有教學相長的局面。就像這個古文翻譯原則,我在班裡重複了無數遍,我想當然地認為,同學們肯定爛熟於心了,其實不然,而且很不然。我想得堅決打倒樂觀主義,躬耕於教室才行。接著我開始領著同學們按照那個原則給黑板上兩位同學評分。結果兩位同學總分都是7分,但小題得分有區別。一個同學是知道那個知識點,但掌握不是太全面,即省略的部分要補出來並用括號括起來,他沒有帶括號,我說這是規範問題要注意。一個同學在翻譯時加進了自己的過多的理解,我說這是精確問題,要注意。規範和精確的訓練是有效的對付應試的策略。同學們有同感。接著,我就開始領著同學們疏通文意。交代了兩個閱讀文言文的小門路,一是放慢思維,文言文是高度凝練的語言,想和看要一致,橫向思考要多於縱向思考,而大部分同學會看很快,看著看著就摸不到文路了。二是古文中單音字多,也就是一字一義,如果看不明白時,不妨這樣去試試。我在講的時候,讓同學們拿著筆,把我讀的時候停頓的地方用筆斷開,方便理解。我把一些生字,重要的字詞、句式都給同學們指了出來,講完後,我讓一個同學讀了一遍文章,基本還行。接著,我在文中挑了幾個重要的實詞,延伸到文外,把它們的重要意思略做了一下總結。板書到了黑板上。

完成以上教學,用了兩節半課的時間,由於是第一次,我的闡釋語言多了些,以後就用兩節課完成以上內容。同學們做一節,我講一節。每講新課之前要求同學讀熟上一篇,凡是讀不熟的要抄三遍原文。另外老師提到的知識要一一整理到專門的本上,方便以後複習時用。

教學反思(四)

黑板的邊上原來是同學們輪流記錄名言,已經持續了一個學期了。我要求從3月9日開始輪流記錄成語。同學們很贊成。3月9日,我去上早讀,成語如約而至。早讀情況也很好,同學們都在朗讀或背誦語文。學生的主動學習語文是我最大的欣慰。我想在講古文期間,穿插一些小的插曲,調節一下氣氛。於是就臨時決定,每次上課之前,讓同學們用黑板上的成語說話,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一段話。早讀之後,就是我的課。我說有三個任務,先是挑同學讀昨天夜自習講的古文並且要兌現懲罰措施。挑了三個同學,讀的都還可以。這用去了10分鐘時間。接下來,用黑板上的成語造句。我一看到那個成語是侃侃而談,我就一下子想到了娓娓道來、誇誇其談、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談笑風生、喋喋不休六個成語,我就板書了下來,我以為同學們會爭先恐後的說,沒想到只有幾個同學站起來說了兩三句,並且還沒有任何影響力,也有說的好的,但課堂氣氛很尷尬,同學們都沉默著。這種可怕的沉默足以摧毀我的激情和自信。我一直試圖激發學生的活力,可是我自己也不能很快找到語言點。於是,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白白消耗掉了。我一看錶,竟然離下課只剩下10分鐘了,本來我打算留下20分鐘讓同學們做第二篇古文的。好了,現在只能草草收尾,這堂課失敗了。

失敗也是我自己造成的,不怨同學們。首先,我自己沒有較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臨時會話是比較高的要求,,平時這樣的訓練也很少,老師沒有很好的引導和激發,同學們在較短的時間內是反應不過來的。我心急了。其次是,我駕馭課堂的能力急需提高,如果看到學生不能及時完成任務,就該趕快過渡到下個環節,而不是在那兒喋喋不休地說些無用的話。

啟發:語文老師要隨時隨地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尤其是語言的表達能力,對語言的敏感力,生活就是課堂,時刻準備,課堂才能隨意而不隨便。

教學反思(五)

3月10日,今天是二、四節的課,剛進入教室,就看到黑板邊上的成語換成了“秀色可餐”。上課後,我宣告首先用五分鐘讓同學們用黑板上的成語說一句話或一段話,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同學們立即就沉默了,我知道這是課堂上可怕的沉默。(要想解決這樣的沉默,還有好多好多的工作要做。)還好有兩個學生站了起來說了一下,我給以肯定,就沒敢多戀戰,趕快轉入了下一個環節。上完文言文翻譯之後我立即就明白哪裡不足了!這大概就是不成熟的老師的特徵吧,呵呵!

首先是課堂節奏過慢,有拖延時間之嫌。我兩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講了一篇20__年大學聯考江蘇卷中文言文部分,三道選擇題,三道翻譯題。我備課時,逐字逐句地翻譯,遇到考綱中要求掌握的實詞、虛詞,我就查詢字典、翻看課本,把經常出現的意思總結出來,然後傳達給學生;還總結了文中出現的其他古文現象,如詞類活用、固定結構、通假字、重要句式,準備講課時板書到黑板上,提醒同學們注意並做好筆記。由於我備課過細,講課時還沉浸在字詞當中,我把我是如何理解的,如何記憶的,以及我的學習感受都倒給了學生,感覺在那一個知識點上揉來揉去的,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學生們的注意力也有限,我的喋喋不休肯定讓學生們失去了耐心。還有就是在講翻譯時,講了大學聯考改卷會是怎麼回事,參考答案又有什麼不足之處,同學們又會怎麼想,應該怎麼想,講的過細,過多,我自己也累的夠嗆。原因是自己對知識不能融會貫通,不分主次,表達混亂。反思:備課時,要深入,要細,要儘量打通自己知識的各個關節,接下來就是內化,消化;講課時,要淺出,要有選擇地、精確地講出自己思考的結果,並且能夠啟發學生去繼續探索。

其次是文言文的教學只會言是言,文是文。其實我心裡是隻有言的,把整篇文章的字詞問題解決了以後,我整個人已經筋疲力盡了,哪還有心思去過問文呀,隨便說兩句就草草了結了,所以現在我的文言文教學就是字詞教學。而在學生那裡好像畏懼文言文的原因也是不認識的字詞太多了。可是老師也講了不少字詞呀,有些字詞句式還是經常強調的,為什麼學生還是不會呢?今天的課堂有一個瞬間印到了我的心裡,那就是在我很用心又用勁地朗讀文章當中的一部分時,那一刻,我感覺我和學生的心靈有了碰撞,並且都沉浸到了文章當中。朗讀文言文和朗讀現代文是不一樣的,主要就是朗讀時的思維要跟上。儘管我沒有很深的文言功底,但是我得為學生做榜樣,我要顯現出我很會朗讀並且很理解文意。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我發現我確實進入到了文章當中,更重要的是我把學生也帶了進來。我頓悟:朗讀是理解文意的很好手段,我親身體驗到了。要想打破學生會害怕文言文學習的厚障壁,還是得從老師的教學觀念開始改變。至少我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文言文教學還是以文代言要好的多,起碼不會讓學生很快失去學習的信心,並且老師在分析古文精妙之處時就是對學生學習的很好的促進。如果把字詞句作為了教學的重點,那首先就會讓學生望而生畏,就是掌握了大量的字詞義而沒有整體的閱讀觀念,那遲早也會失去信心甚至絕望!所以,我以後要做的工作就是自己消化字詞句義,多多朗讀,形成整體語感,然後在課堂上把那種最優秀的語感呈現給學生們,以期和同學們產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那應該就是真正的教學相長了

教學反思(六)

3月11日,星期五,早自習連著兩節語文課,這樣的時候是我比較激動的時候,因為可以很好的完成一個教學環節,並且很考驗老師的腦力精力體力。

今天要講第三篇古文了,我提前到班,先下去轉了一下,看到有的同學已經提前做了,並且做了很多的查詢筆記。我明顯感覺到,同學們的學習激情高漲,主動性增強了很多。關於古文的複習,我的調整是對的,最起碼我的變化給同學們帶來了希望和努力。我很欣慰,也有壓力。今天的教學流程是,先用五分鐘讓同學們口頭用黑板上的成語“頂禮膜拜”、“五體投地”造句或造段,然後用25分鐘讓同學們做20__大學聯考浙江卷的古文部分,接著挑四個同學板書做的情況供評講用,其他同學做完後自己先對照答案思考,第二節課,我先評講四個同學的翻譯,然後再把文章詳細講一下,指出其中涉及到的重要古文現象,順便分析一下文章,最後讓同學們自己整理相關知識並朗讀文章。

我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自責的情緒,我覺得要想讓同學們朗讀,老師得會朗讀;要想讓同學們出口成章,老師得首先做到;要想讓學生下筆千言,老師得有如此功力才行。。。。。。當學生做不到的時候,我想我都不會,怎麼去說學生呢?就像用每天都在黑板上更換的成語當堂口頭造句造段一樣,看似簡單,其實不是那麼輕易就做成功的。第一、二次的時候,我都是很尷尬的收場的,因為我試圖去做的時候,結結巴巴,說不成句子,真是很丟人的!這一次,我降低了教學目標,並且我的心結也打開了,老師起的是主導作用不是主體作用,老師的學習潛能還是比不上學生的,老師能夠引導學生髮揮其最大的潛能就是老師的勝利!當然老師也可以從學生那裡學到很多東西的。我不會沉浸在自己的不足當中,學生比自己強那是老師的榮耀!只要我不停止進步,相信學生不會拋棄我的!

這次我的心情輕鬆了很多,我試圖去引導學生髮言,一上課,我很坦誠地提出了我的願望。我說:“我相信同學們的能力,昨天有兩個同學發言,我希望今天有三個,並且說的句子也比昨天的長。”同學們聽到這樣的話,不是很緊張,儘管也開始沉默了起來,但是我可以感覺到沉默當中有一種放鬆和積極的因素,而不是那種可怕的沉默!一會就有三個同學站了起來發言,有一個說的不是很好,但她是第一個說的;後面兩個說的都很好。我覺得我的激發湊效了,很快見好就收,再一次表達我的願望,今天的目標達到了,我希望明天會有四個,然後逐步多起來。。。接著就轉入了下一個環節的教學。我想這次是坦誠幫助我取得了勝利!(應該把同學們的發言記錄下來)

第二節課是我開講的時候了,我先評講了黑板上四個同學的翻譯板書,接著就開始逐字逐句地講古文,我發現講著講著,有同學在打瞌睡,當然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在認真地聽。我知道,這樣講古文確實容易讓底子薄一點或者讓程度好一點的同學走神的,底子薄的聽著費勁走神,程度好一點的聽過了也會走神。講完之後,我就問同學們,這樣講行麼?下面的反應平平。我說,我剛看到一個新聞,是說人的注意力每10分鐘就得啟用一次,我這樣一直講,沒有每隔10分鐘啟用大家,所以讓有的同學打瞌睡了。要不我把教學環節減少一些吧,就把最後的逐字逐句講解去掉吧,同學們手裡不是有答案麼,自己看看。“不行!”反應很強烈,看來我的這句話刺到了大家的神經,看來同學們大部分還都是在聽課的。最後,我們一起商定把板書的翻譯放到文中講,不再專門領著大家詳細分析了,這樣可以節省一些時間。

第三篇古文講完,基本就確定了教學的流程了,先造句造段,再做文章,我逐字逐句翻譯,學生整理朗讀。

啟示:老師需要在教學中成長!教學需要在實踐中調整!

教學反思(七)

上週剛進行完週考,本週又要進行全市的模擬考試。我正常的文言文教學計劃只好被擱置了。學生家長都很看重這樣的大考,所以我想暫停一下,留下點時間讓學生複習一下。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安排時間,尤其是現在的高三生,真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有時又像消防員一樣,哪裡失火就去救哪裡,對自己的情況沒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再加上家長和社會給他們的壓力,導致了高三生有很多心理問題,甚至連同家長也受到了牽連,這種情況之下,真的沒法下手,是去彌補知識呢?還是去調整心理?還是去學習安排時間呢?但這三者又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統一體,平常的教學沒有一個統籌安排,所以到了關鍵時刻,問題就會集中得到爆發,師生所能做的就是穩定,只要不出事順利經過大學聯考就是勝利了。大學聯考後呢,師生或許有太多的遺憾,只能到以後的人生路上去彌補了,可是失去了的還能再重新來過麼?

我現在的深切感受是,老師首先得有一個全域性意識、革新意識、學習意識,才能把教學改革推進一步。不需要老師立即成為又專又全的教育大師,只要老師行動起來,試著去追尋真正的教學理想,學生就會認可老師,哪怕老師做的不太好,學生也會理解,自然會形成師生共同學習和成長的風氣,教學的新的面貌就會出現。這些只憑一個人是完不成的,需要一個改革共同體,需要學校大環境的支援。

這段時間寫文言文教學的反思,讓我有了很多新的認識。一、首先文言文教好事關重大,往大的方面說,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掌握文言基礎知識為將來研究國學奠定良好的根基;往小的方面說,學習古文可以很好的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借古思今)和學習習慣(耐心積累)。

二、文言文教學首先需要老師有一個好的教學思想,帶領學生一起去穿越古文學習的障礙,多參考研究有經驗的老師的教法,再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找到高效的符合自己的教學模式。這個工作要在開課之前完成。

三、要加強教學的研究和反思,及時記錄和調整,這裡面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堅持,在變化中堅持,在發展中堅持,堅持心中的教育夢想。

下面我需要做的更多的是讀書學習,學習實踐,以平靜的學習和不懈的實踐做支撐,來逐步達到自己的教學的理想狀態。這條路在腳下延伸,往前走,總會有人生的盛典在等著我!

行動就有收穫。

(時間倉促,思考不成熟,雖然知道應該行動,但還是有點忙亂,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教學模式。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在教學管理這塊比較感興趣,專業的知識積澱不是很厚,所以我一方面要加強專業的學習,另一方面發展自己擅長的地方,以期可以相得益彰,給自己的教學帶來新的局面,形成有自己個性的教學模式)。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7

1、教師的提問語的基本導向仍停留在學生重複或重現事實要求(主要是重複教師的話語和教材的資訊),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提問比例還極小。動腦程度低的和非個性化的“全班說”的課堂活動還佔相當大的比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於注重教師的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係,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收穫的關注。有些課顯然沒有符合學生的能力實際,導致教學目標無法達成。這與新課程標準的“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主動思維”,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展現個性,發展心智”等教學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和大學聯考對高三英語課堂的要求也是不符合的。

2、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實際,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於教材,沒有進行效地取捨、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大學聯考熱點和大學聯考難點的“三點”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容量偏小,內容單一;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節奏過慢,課堂氣氛沉悶,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間十分有限甚至沒有。

3、對大學聯考的研究不夠,對大學聯考的考試範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的瞭解不夠明確,在課堂教學中依賴於複習資料,缺乏對資料的精選與整合,忽視教師自身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從而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在自主建立系統的英語知識體系與網路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

4、課堂設計缺乏適當適時的教學評價,不能及時獲悉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穫,有多大收穫等學情;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麼”,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麼”和課後反思“學生還想學什麼”三個環節沒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統一。

我雖然已經逐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對學生指導的緊迫性,但是離相對滿意的高三英語課堂的實施與總體目標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還需要不斷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能為學生的英語發展能力和輕鬆面對大學聯考作好準備。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8

本節課講述內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3 Travel Journal Reading 。我將本節課設計為三個部分:pre-reading, reading 和post-reading,充分發揮自制網路課件的優勢,使本節課的內容更加充實,容量更多。既貫通了所要學的知識,又拓展了課外知識,使得本節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更加濃厚,積極的自主探究 。 課堂教學反思如下:(一)資訊科技與英語學科整合方面:資訊科技與課堂英語交際教學活動相結合,有助於教學過程的有效進行,能提供理想語言交際環境,有利於課堂交際實踐活動的實現。學生學習英語的環境主要是課堂上,因此,課堂教學環境對學生很重要。然而,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的強調教師“教授”的作用,把英語學習看作是一種“知識”的獲取,而不是一種“技能”的習得。在這樣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這種重語言知識傳授,輕語言交際訓練的課堂教學環境不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英語交際運用能力,不能實現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的採用,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加強了他們學習的感性認識。(二)英語課堂教學方面:本節課英語教學中以問題為線索,採用“任務驅動”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協作探究為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故本人在這節課中通過安排學生的個人探索、協作學習、討論等各種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動閱讀,有創造性的完成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極高。

存在問題:1、在本課設計匯入部分的時間用於過長,對本節課的內容設計較多,課堂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導致沒有足夠的時間讓更多的學生來展示成果。

2、在reading 的教學環節中,沒有講解知識點的運用。如在讓學生理解課文後,再進行知識點的講授,這樣讓學生更能牢固掌握知識的運用。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複習時,是記憶的啟用者;在呈現新內容時,是示範者;在操練時是組織者或是指揮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更加努力探究教學理論,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教學水平。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9

對青年教師來說,開一節公開課,如同完成一次蛻變,累掉一層皮,有著刻骨銘心的陣痛,但換來的是突飛猛進的專業成長。可以說,公開課是青年教師培訓的有效途徑,是名師培養的搖籃。下面,我將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為基礎,從如何看待英語公開課、課前如何備課、課中如何實施、課後如何總結等四個方面,來跟大家談一談如何開設英語公開課。

一、理性看待公開課

當前對公開課的定位有點錯位和異化,在一些教育行政領導和教師眼裡,英語公開課是“面子工程”,它所代表的是一個學校,甚至是一個地區的英語整體教學水平,容不得有半點差錯。

對於上課教師來說,公開課是一個嶄露頭角、獲得關注、贏得榮譽的好機會。於是就有個別上課教師想借公開課一鳴驚人,畢其功於一役,成為“一課成名天下知”的教育明星。

在這種背景下,公開課已不是教師個人的教學或教研行為,而是一場經過反覆演練、精雕細琢的“樣板戲”,凝聚了當地專家、教學同行的集體智慧,體現著學校和當地行政領導的教育意志,教師和學生早被淪落為逢場作戲的演員。但是,作為青年英語教師,我們要對公開課要有客觀理性的認知。

1.正確定位,凸出研究意識。

雖然教育界對五花八門、精心包裝的公開課提出強烈質疑,褒貶不一,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公開課作為評價和提高教師教學基本功的一個高效平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無法替代的,很多青年教師正是汲取著公開課的營養,迅速成長起來的。

公開課具有展示和研究的雙重性質,既可以用來賽課評獎,展示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也可作為一種研討方式,用以同行之間切磋教學技藝,後者更有利於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那種過分強調公開課的展示選拔性質的風氣和做法,肯定會誘導和強化教師的外在動機,是造成公開課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重要原因。我們要認識到,公開課的主要功能是探討教學規律,研究教學方法,推廣教學經驗,提升教學質量。

青年英語教師要爭取多上研討課,強化對課堂的研究意識,彰顯個性探索;另外一方面,也呼籲公開課的主辦部門要淡化評估職能,不要把公開的課堂作為優秀教師選拔賽的舞臺,作為考察教學的唯一依據,否則公開課就會流於形式,背離課堂教學研究的本身價值。

2.求真務實,體現教學本色。

公開課應該是教師平時教學智慧的一種凝練和提煉,而當前的公開課要麼太注重包裝,胭脂味太濃;要麼過於追求盡善盡美,教學環節做到滴水不漏,其中的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繡腿”,很難被移植到日常教學實踐中去。

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公開課與平時課的關聯,以自己的平時教學經驗和能力為基礎。如果公開課設計與平時的教學差異太大,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上課教師也是很難“表演”到位的。因此,青年英語教師要樹立“只有注重平時教學智慧和經驗的積累,才能上好公開課”的觀念。

一節好課應該具有原生態的特徵。真實的課,就應該有缺憾,課堂教學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沒有問題。只有正視問題,才能迴歸到教學的本真。唯有真實,課堂教學研究才能得出科學可信的結論。

3.積極主動,珍惜開課機會。

一項調查顯示[1],教齡(1—3年)與教齡(4—6年)上過公開課的人數要遠遠少於教齡(7—18年)和教齡(19—30年)的教師。青年教師上公開課機會不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讓某位教師上公開課,是學校對他的一種認可。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的老教師往往會獲得更多機會,而年輕教師上公開課的機會就相對較少。

其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這條關於公開課評價標準的潛規則,讓不少青年老師擔心上課失敗而給自己和學校蒙羞,從而對公開課望而卻步。

如果把公開課的主要功能定位於展示,讓經驗豐富的教師上公開課自然是合清合理的。但考慮到公開課具有更為重要的研究功能,則應該給年輕教師更多的鍛鍊機會。因為年輕教師正處於探索和嘗新階段,具有更強的發展動機,上公開課對於他們的專業發展起步更為重要。

名師的公開課要偏重它的示範、宣傳和學習功能,而年輕教師的公開課則重在研討和促進其專業發展。建議公開課主辦單位要合理設定這兩類公開課,並適當向年輕教師傾斜。另外,青年英語教師也要不怕苦不拍累,積極主動承擔公開課,不論公開課的級別是高是低,都要高質量高標準完成開課任務,絕不推諉。

二、做好課前的備課工作

時間緊,任務重,寢食難安是所有老師在公開課之前的共同感受。對於開課經驗鮮少的青年教師來說,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我們要學會冷靜思考,有條不紊的安排好公開課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調節情緒,保持適度焦慮。

因為要把自己暴露在公眾視線中,所以在面對公開課任務時,很多教師都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焦慮,如緊張、憂慮、恐懼、猶豫等。這是一種自然反應狀態,是教師自律性和責任心的表現。

每個人面臨重要任務時,都會有焦慮、恐懼的情緒出現,它源自個體正常、成熟的自我意識。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焦慮可以有助於上課教師保持適度興奮度,提高注意力和反應速度,激發身體潛能,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活動。

當然,焦慮也不能過度,否則,帶來的只是恐懼害怕、心煩意亂和士氣低落。焦慮就像是一根橡皮筋,如果拉得太緊,它會斷掉;如果拉得不夠緊,張力又得不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要做好公開課的準備工作,我們就要學會找到平衡點,保持適度焦慮。

2.獨闢蹊徑,選準新切入點。

當前,公開課的授課內容有點固化,大部分老師都喜歡開設課文閱讀教學的課型;教學方法也老套,千人一面,不外乎讓學生略讀和掃讀,回答幾個問題,做一些TrueorFalse的練習,沒有新的突破。

如果有機會自選上課內容,我建議青年英語教師可以大膽嘗試,去探索一些無人問津的教學內容。例如,在我市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活動中,一位青年老師敢為人先,選擇了無人問津的課文語言知識作為教學內容。通常情況下,老師都會迴避語言知識,原因是這種課型一般都以講解和機械操練為主,很難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氣氛易顯得沉悶。

但是,這節公開課由於教學內容選擇大膽和教學設計新穎,而出奇制勝。本堂課中所採用的語言知識語境化教學方式,受到聽課專家和老師的一致好評,以至於在本次活動過後,該上課老師還多次受邀到其他中學展示。應該說,這節課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同一個石頭激起千層浪,激起我市英語教師對語言知識教學的的積極思考和激烈辯論。

學校或教研單位在安排公開課的教學內容時,要統籌兼顧,做到有系統性和延續性。例如,蘇州市現在提倡一種單元系列公開課,即把某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多個課時,分別由不同的老師來授課,這些課受同一個話題所統領,前後之間互相銜接,較好的呈現了單元教學的全貌和不同課時之間的關聯性,這種系列公開課非常有利於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3.彰顯個性,汲取集體智慧。

公開課,一定要有值得“公開”的內容,要有上課教師的獨立思考,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原創思想,不能是平時課堂的簡單重複或再現。教師也不能逢場作戲,只會演繹現成的“教案劇本”。

教師在備課時,最好自己先獨立思考,再去參考網路資源,或聽取集體備課的意見。在整合資源和徵求意見時,要懂得取捨,最漂亮的未必就是最好的,要挑選最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否則,就容易出現以下三種大煞風景的失敗課型。

一是,“撞衫課”。在同題異構觀摩課活動中,常有一些上課老師的教學步驟存在雷同,甚至連圖片和問題都一模一樣。本來是相同的課題,由不同的老師從不同角度來解讀,結果變成“同題同構”,弄得聽課教師一片譁然,不知道是誰抄襲誰的。課後一問才得知,他們參照了同一個網路資源。道理很簡單,你能輕易找的資源,別人也可以不費力氣的搜尋到。

二是,“雜燴課”。在一些不恰當的集體備課中,年青教師由於人微言輕,言論主張不受到重視,被晾在一邊;到底採取什麼樣的教學設計,全部由資深教師說了算,你一言我一語,拼湊而成。這些主意單個看都很漂亮,但是它們之間沒有統一的靈魂主宰,無論怎麼看都彆扭。這就好比用多個女明星最美的五官,拼湊成一張臉,那麼這張臉不但不漂亮,而且多半不協調。這種集體備課方式不可取,它扼殺了執教者的個性與創造性,執教者早就淪為一個照本宣科的傳聲筒。

三是,“模仿秀”。有的上課老師採取“拿來主義”,對照著名師現成的經典課堂案例,一筆一劃的學著做。但是,由於上課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名師的教案不相吻合,看起來像一個本來適合休閒穿茄克衫的人,結果穿上了一件筆挺的西裝,那麼怪異。或者由於上課教師個人能力有限,無法駕馭如此高深的教案,看起來好似一個小子,穿著尺碼大一號的衣服,那麼彆扭。

4.挖掘資源,精心製作設計

對於一個教學主題,我們常能蒐集到一大堆相關資料。這就需要上課教師獨具慧眼,篩選出最切題的材料,刪繁就簡,必要時,甚至要忍痛割愛。“課堂不是筐,什麼東西都往裡面裝。”我們要明白這一點,否則會造成材料堆積,學生得到的只是視覺和聽覺上的狂轟濫炸,一節課目不暇接,看得眼花繚亂,卻喪失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面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課程資源,我們要學會量體裁衣,設定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活動:有些材料適合於討論分析,有的適合角色扮演,有的適合觀看影視作品,有的適合於欣賞感悟。所選擇的教學活動還要符合上課班級學生的特點,有的班級善於表演,有的班級樂於思辨,這些都是上課教師要考慮的因素。活動設計要追求有效性,切忌為活動而活動。

製作課件時,我們要追求一種簡潔、典雅、明快的風格,力求注意以下幾點:⑴不盲目追求高階軟體,用ppt製作的課件就完全可以滿足公開課的需求;⑵但求有效實用,過於花哨的課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忽略教學內容;⑶課件流程要順暢,便於操作,不要做得,顛三倒四,一會兒往前翻,一會往後翻,影響教學的流暢性;⑷課件背景和文字要選擇反差較大的顏色,最好選定一兩種顏色,不要赤橙黃綠青藍紫一齊上,引起視覺疲勞;⑸一節課上使用課件的時間不宜過長,不要把教學的全部過程和教學內容一字不漏的打在PPT上,把上課變成“看電影”。

5.好“課”多磨,磨出新理念

公開課,要不要打磨?答案是肯定的,關鍵是要看怎麼個磨法。如果把一堂課當作研究課題,採取多種形式,應用科學方法,使課越磨越新,成為高水平的精品課,這種科研式的磨又有什麼不好呢?

其實,公開課的打磨過程,就是教師自身發展與再提高的過程。經常性的打磨,能更好地促進上課教師與研討人員的專業發展,使他們能聽到多方面的建設性意見,來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和設計。我們要對“打磨”二字有正確的辯證性理解,要反思兩個問題:打磨什麼?怎麼打磨?

首先,上課教師要明白,需要打磨的是教師本身和教學設計,而不是去“磨”學生,更不是上課老師與上課班級進行的課前“彩排”。相反,上課教師是通過打磨,對教材處理、板書設計、語言表達、課堂駕馭等方面有一個大概的預期和了解,必要時對教案做一些微調。

其次,公開課的打磨主要有試課和議課兩個過程。試課可以“一課多上”,但第二次試課要在不同的班上進行,而且不應是跟相同的學生進行“故伎重演”。要求每試講一次,在教法或學法上要有所改進或新的突破。而對於議課,可以由上課教師與聽課教師討論,挖掘出亮點、失誤及其原因,調控措施等。執教者虛心聽取別人的評議,總結經驗和教訓,有選擇性的吸納別人的建議。

三、做好課中的實施工作

在課堂上,上課教師就像一個能說會道的導遊,把好山好水呈現給遊客。不同的解說方式會使遊客對同一個景點有著截然相反的感受,“家鄉美不美,全憑導遊一張嘴。”所以說,公開課的實施階段,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最能體現出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個人魅力。

1.營造氣場

心理學研究發現[2],情緒無論好壞,都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課堂上學生的喜怒哀樂,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上課教師的情緒所左右和支配著。所以說,我們無論多麼緊張,在進入上課教室前,都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拿捏好表情、動作和語氣。

有人說,要上好公開課,教師需要一種“人來瘋”的勁頭,不能畏手畏腳,顧慮太多。聽課教師越多,我們的展示慾望越強烈。家裡來了客人,小孩子喜歡撒歡,愛表現自我,以此來吸引客人的注意力,這就是所謂的“人來瘋”。

上大型公開課時,我們英語老師也需要這種“精氣神”,揮灑自如,魅力四射,營造出一個強大的氣場,去感染學生,讓他們進入“人課合一”的佳境,忽略旁邊聽課教師的存在。上課的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微笑,眼睛只盯著學生看,否則聽課教師不經意的一個哈欠,就能擾亂你高漲的心情和清晰的思路。

2.走近學生

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跟學生聊一聊輕鬆的話題或講英語笑話,緩解緊張情緒。跟學生交流時,多使用人稱代詞we,少使用讓人感覺生疏的you。如果有條件的話,要儘量使用遙控滑鼠,這樣教師就可以脫離有線滑鼠的束縛,從講臺上走到學生當中去。

在課堂上,不要老是讓幾個優秀學生髮言或回答問題,這樣容易排斥其他大部分學生,教師要事先了解到七八個英語水平中等、性格外向的學生,教師的提問應該從這些學生開始,來逐漸調動氣氛。

如果瞭解不到學生名單,我們也可以從學生的眼神來判斷,如果學生的眼睛主動迎合你,那表面他們已知道答案並且有發言的慾望,否者會顧左右而看其他。叫不認識的學生髮言時,我們不可站在講臺上用手指頭亂指,最好走到他們身邊,輕拍一下桌邊,這樣做顯得親切,還能聽清楚學生的發言。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外面特徵和上課表現,使用一些有趣的詞語來稱謂他們,取得幽默效果,例如,thesmartboy,thathandsomegentleman,theprettygirl,thegirlwithbeautifuleyes.

在課堂上,如果有學生表現不錯,要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表揚和鼓勵他們,最好具體一點,煽情一點,例如,sosurprising.又如,Youdidagreatjob.I’mproudofyou.

3.抖響“包袱”

抖包袱,是相聲、小品、獨腳戲、山東快書等曲種中組織笑料的方法,一個笑料在醞釀、組織時稱“系包袱”,迸發時稱“抖包袱”。同樣,我們的課堂也要有“包袱”,要有幽默,有懸念,有動人之處和點睛之筆。

上課老師要學會聲情並茂的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做好鋪墊,層層推進,把之前醞釀好的關鍵部分說出來,把包袱給抖出來,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包袱兒”能否抖響,靈活運用語言是關鍵,要悉心揣摩學生的心理狀況,適時適地耐心巧妙地運用語言,做到“鋪平墊穩”,才能取得驀然抖開、滿堂皆響的效果。

當然,這需要教師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例如沁人心脾的語音語調,隨心所欲的口語表達。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在公開課堂上的風采,都是來自於平時的修行和一點一滴的積累,靠臨時抱佛腳是行不通的。所以說,即使平時再忙,英語老師要注意語音語調的模仿和口語表達的操練,不可荒廢了口語。

4.發清指令

明晰的課堂指令,會給學生信心,讓他們更加願意配合。借班上課時,常有上課老師抱怨學生如何死氣沉沉,如何不配合。其實,很多時候,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是教師模糊不清的課堂指令讓學生無所適從。

在變換教學環節時,我們要用學生聽得懂的英語來發出指令,畢竟是借班上課,學生需要一點時間來磨合,來熟悉上課教師的表達方式、語速、語音和語調。

課堂指令不應過多,需要發的指令一定要簡明扼要,指令發出後要檢查落實。在佈置一個較長任務時,英語教師的語言要具有邏輯性,前後資訊要和諧連貫,並且可以在句子之間可以加入first,second這一類的表示順序的詞。這樣更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必要時,教師還可以藉助手勢、榜樣示範、重複指令、變換表達方式、放慢語速等手段來幫助理解。

5.隨機應變

課堂教學具有開放性和創造性,經常有意想不到的偶發事件發生。如果處理不當,一堂精心設計的課就會功虧一簣,常見的突發事件有:

⑴學生在課堂上節外生枝,不按照規矩出牌,超出預設軌道之外,這時候教師不要墨守成規,要順水推舟,保護好這種“動態臨時生成”的知識,甚至允許學生走偏一小段路,再及時介入和干預;

⑵電腦等裝置故障也要重視,教師要在上課前帶齊所有資料,除錯好裝置,主要檢查音訊、視訊和超連結的情況;並且要做好預案,以防萬一;

⑶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學情不夠了解,設定的教學任務難度過大,教學程序不流暢,動不動就“卡殼”,這時老師要靈活機動,分解任務,降低難度。

凡事都有兩面性,一個小意外可以把苦心設計的課攪得一塌糊塗,但也可以帶來新的生機。所以,如何靈活妥當地處理偶發事件,是衡量一位教師教學機智的一個重要的標尺,它能反映出老師應變藝術的水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

四、做好課後總結

青年英語教師在公開課之後的自我剖析和反思十分重要,是總結經驗、優化課堂、探索規律和形成特色的快車道。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就曾經說過,“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

1.參與評課,聽懂弦外之音

評課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得失和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不過,在公開場合,聽課教師往往礙於情面,很難做到開誠佈公的說出對這堂課的全部真實感受,一般都是盡挑好話說,即使有批評,也是輕描淡寫,婉轉的一帶而過。作為青年英語教師,我們要學會聽明白別人評價的言外之意。如果有機會,最好在私下裡有選擇性的跟聽課教師進行個別交流。

2.課後小結,厚積才能薄發

公開課凝聚著上課教師沉甸甸的付出,很有必要做一次總結,回顧這一節課是否成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進行認真而全面地分析、總結、判別。在寫課後小結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⑴寫的實,實事求是,記錄的內容要真實,不把它看成是一種形式;⑵寫的快,趁熱打鐵,時間一長,會有所遺忘;⑶寫的深,必要時要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等教學理論進行分析,從而發現和解決問題。課後小結是青年教師積累經驗和提升自我的最好辦法,既可以起到備忘錄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3.抓住亮點,寫成教學論文

公開課是教學論文的發源地,這一點是我最深刻的個人體會。每次開設或觀摩一次大型公開課過後,我都有一篇相關的教學論文發表。剛開始寫論文時,我們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只抓住自己公開課的某一個亮點,哪怕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小環節。課堂中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主題。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10

"培優補差"是高三教師的一個很響亮的工作口號.從字面理解,似乎頗有些因材施教之意味,甚至還體現著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的理念;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它的性質卻與這樣的理解相反.首先,那裡"優""差"評定的依據,就是學生考試的分數;其次,這種考試都是大學聯考的模擬性質的,具有十分剛性的選拔性.如此有悖於高中課程目標的"培優補差",何以如此響亮地喊出來呢除了外部的體制等現實原因外,可能與人們對高三語文教學及其"培優補差"的本質認識不無關係.

高三語文教學的性質是什麼何謂"培",怎樣"補"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定:高中語文課程仍然是"面向大眾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基礎教育";"它就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潛力和必須的語文審美潛力,探究潛力,構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關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從那裡,不難理解高三語文,同樣具有大眾,素質,基礎教育的性質.

然而,在應試的背景下,高三語文教學似乎就只是留下:盯著"考分",對"優生"加大"培養"力度,對"差生"加大"補習"強度.但是語文"考分"與"培養""補習"的努力沒有正比關係.一個期會考分全班第一的"優生"加大"培養"力度後,到了期末考試,她卻失去了名列前茅的光榮;而並沒怎樣對"一模"考試中的"差生"加大"補習"強度,可"二模"時,他的考分卻擠進了"優生"的行列.語文考分像股票漲落曲線一樣,讓有的學生意外驚喜,又讓有的學生莫名失落,更讓語文教師尷尬無奈;不管"培養"多有力度,也無論"補習"多有強度,高三語文教學的信度,卻遭到這種的考分漲落曲線的無情嘲諷!本文由一齊去留學修改整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一方面,作為選拔考試,區分度是其重要的質量指標,它就是要把考生按分數的高低排出名次來;而參加考試的人數必須,無論考生考試狀態怎樣變化,其名次序列總是必須的.在同一考試選拔中,"優"與"差"是互為參照的;也就是說張三考分"優"了多少名次,就意味著有個李四要"差"多少名次.

另一方面,高中語文課程"知識與潛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是很難用考分量化的.目前大學聯考命題技術很難在"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上設題,甚至在"潛力"目標上也都如此,即便勉強設題(如詩歌鑑賞,現代文閱讀難點重點探究,作文等),但評分標準也很難把握,而這些目標又恰恰是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

因此,用考分來界定"教"的好壞,決定"學"的"優""差",就很不科學;而把學生考分提升了若干名次看出是"培優"的成果,不是無知,就是狂妄.在考生人數和錄取指標必須的大學聯考選拔中,"優""差"的競爭,就有"你死(優)我活(差)"的殘酷性.正如跑步比賽一樣,按名次取勝,名次只取決參賽者彼此實力的比較關係;比賽名次的改變,也只是彼此實力比較關係的改變.如果同時加大"培訓"的力度和強度,並也確實"提速"了,但只要"提速"的幅度並沒使彼此實力比較關係發生改變,那麼彼此的名次關係就不會改變;相反,"培訓"力度和強度並沒有怎樣加大,那麼彼此的"優""差"的關係同樣會因彼此實力比較關係的不變而不發生變化.從這個好處上看,"優""差"的名次,與單方面的"培優補差"無關,只取決參加這種選拔賽各方實力的比較關係.

用這樣一種選拔性質的考試作為基礎教育評估形式,就必然使基礎教育階段的每個學生,教師,校園陷入一種殘酷而無聊的競賽中,彼此使盡解數地爭奪更快,更強,更大,更"優",就成為一種教學競爭的常態.但是人的能耐總是有限的,惡性競爭使彼此疲憊不堪,但捆綁在這種競爭中的巨大利益,構成了巨大的壓力和誘惑,使得參賽各方不得不把"喝興奮劑"或"偷跑"等違規手段當作取勝的絕招,嚴重破壞了基礎教育的正常秩序,將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的公民教育異化了一場滿足"精英"對社會資源佔有慾望的爭奪戰.

"選拔人才"的應試教育,就如此公然地把"起跑線"不斷地"前移"到國中國小乃至幼兒園,同時又將起終點"後推"到了碩士博士生的考試,以致中國所有校園都籠罩在一場起點和終點都很模糊的擇校升學跑步比賽的緊張氣氛裡.而高中階段普遍"加班加點"的補課,就是最典型的"偷跑"行為,所謂"培優補差"自然就具有了賽前違禁偷"喝興奮劑"的性質;只是高中語文教學的特殊性質,使得高三語文的"培優補差"不能像其他學科那樣令參賽者"興奮"罷了.

本來高中語文課程要"使全體高中學生獲得就應具備的語文素養,併為學生的不同發展傾向帶給更大的學習空間".這種素質教育的性質,決定了其教學評估就應採用定性考核的形式,即便採用定量的考試形式,其性質也應淡化考試的選拔性的,突出其診斷性或甄別性,高中畢業考試,也只能是類似駕駛執照獲取性質的水平達標考試.唯有如此,"偷跑"和"喝興奮劑"似的"培優補差",才可能得以遏制.

遺憾的是,目前中國的教育卻處在以升學率為為重要的教學評估指標的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高三語文教學除了這種"喝興奮劑"的"培優補差"外,幾乎就沒有其他作為了.然而,不管"培優"還是"補差",其實都是選用年度,地區不同而格式一樣的考試題折磨學生;"培優"也罷,"補差"也罷,其實都是"題海戰術".在這樣的"題海"中,學生的人文素養讀寫潛力又怎樣"訓練"得出來呢

"訓練"是這樣進行的:首先,學生像在考場一樣,選取一個答案,然後,教師公佈答案或答案說明;如果學生對帶給的答案及說明有質疑,教師再進行答疑;最後,歸納諸如什麼"排除法"之類的解題方法.但是陷入"題海"的學生,往往像摸體育彩票對中將號碼一樣.沒選中的,便失意地把自己選的字母叉掉,換成正確的字母,更認真的學生,會把這幾個詞語的解釋抄一遍;選中了的,常常得意地懶得聽教師嗦.

為什麼會這樣的呢因為考題只是為了"區分"高下,要到達這樣的目的,命題者就必須要"刁鑽";利用詞語的義項複雜,感情色彩模糊,適用物件不清等狀況來設定"陷阱".像上面這道題"無所不為""過江之鯽"感情色彩,就能把不少在理解詞語方面有"色盲"的學生"干擾"下去;而"梅開二度"的多個義項,更會讓考生為難,如果只記住其中"再次結婚"的義項,那麼就會掉進"不合語境"的"陷阱".

為了加大"區分度",命題者還常常利用一些詞義發展變化的詞語設題,這又會讓那些學習主動思維活躍的考生無所適從.比如"鋌而走險",按照目前詞典裡靜止的解釋有兩句話:"快跑著奔向危險.指因走投無路而採取冒險行為"(見《新華成語詞典》第697頁).命題者認為酒後開車者並非走投無路,所以a項不正確.但是在動態的話語中卻多有這樣的說法:某些貪官,總是頂風作案,鋌而走險,把中央懲治腐敗的警告當耳邊風.那裡鋌而走險搞腐敗的官員,似乎並沒有處於"走投無路"的境地;這就應是此詞語發展為"貶義色彩也越來越濃,指為了不正當利益而冒險"的動態詞義.

檢測考生正確運用詞語的潛力,不僅僅要求對靜止詞義的記識理解,更要求對詞語動態好處的感悟把握.從學生選答這道"訓練"題的狀態看,就出現了這種狀況:一個平時沒把多少時間精力投入到書本,卻十分喜歡足球等體育比賽的學生,他對d項"梅開二度"的"特指一名球員在同一場比賽中連進兩個球"的用法十分熟悉,因此,透過"排除法",就鎖定了正確的選項,結果他被"優選";相反,一個平時把更多精力花在書本上,恰恰只記識了"梅開二度"第一義項,同時因為主動從各種媒體話語中積累詞語,對"鋌而走險"的上述的"動態好處"有所感悟,這樣,他反而排除d項而選a項,結果他卻成了"差生".

正確運用詞語的潛力本來就應在規範的聽說讀寫的活動積累習得,但是這樣,反而在大學聯考模擬"訓練"遭受打擊,那麼,用如此"訓練"方式來"培優補差",最後究竟能"培"什麼"優",又能"補"什麼"差",就只有天明白了.

理論上,語文教學的水平,就應透過學生語文學習的成績來顯現的,但是語文學習成績又不應等同語文考試分數,尤其是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更是如此.這是因為,語文的工具性教學任務,其實在國小最多在國中階段就基本完成了,高中語文更主要任務是語文的人文性教學;換句話說,作為一般的交際手段的技術問題,高中之前基本解決,而成熟思想,豐富美感,提升文化等更本質的問題,則需要高中語文教學來解決.但這些卻又很難用考分來呈現.另外,作為高中語文教學最高成果,當屬於學生透過語文教學而獲得的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和閱讀思考寫作的良好習慣,而這些,更不是考分量化得了的.

事實上,那些語文考試高分的"優生",大多是對語文學習有著濃厚興趣和的,他們優異的學習成績的取得,主要與他們原有的文化素養喜歡讀書勤于思考寫作的良好習慣有關,而與應試背景的高三語文教學的"培訓"沒有多大關係.

"培優"之"培",就是"培養";作為生物學中移用來的一個詞語,它本質的要義,是對生命體的呵護和尊重,"培養"的所有作為,都就應是為著更有利於生命的自然成長.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培養"的本質行為,就是就應對學生個體的尊重,呵護學習的好奇心,激發求知的慾望,促使其思想文化的正常生長;或者說為學生成人成才的排除各種干擾,帶給更有利成長的條件.但是應試背景下的高三語文教學的"培優補差",只是一種以"考題"為主要手段的"培訓".作為"培養",它沒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更不允許其自由生長;作為"訓練",它又沒有明確的具體的目標,也沒有清晰的難易梯度,更沒有可操作的動作分解示範.說它是一種思想壓迫一種文化的專橫也不算過分,因為,在這樣"培訓"裡,學生的生命本質要求遭到最無情的打壓;學生原有的語文學習熱情,也在一次次"考分"的作弄下喪失殆盡.

迷信這種"培優補差"的人,殊不知,高中生考分的"優""差",很大程度上是在高中招生搶奪戰決定的.那些考分的"優生",與其說是"培訓"出來的,不如說是被"搶奪"或被重金收買來的,每年大學聯考的所謂語文"狀元",有多少是"培訓"出來的如果那些"欽定"的"重點高中"的名校真的有很強的"加工"潛力,那麼,何不招收些考分"差生"去"加工"一把呢按說這樣的學生考分上升的空間最大,也是最能顯示名校名師"加工"能耐的.事實上,名校所謂的"加工"潛力,更多地體此刻搶奪壟斷優質生源上.

因此,應試背景下的高中語文的"培優補差",本質上,就是一種有意無意的"忽悠".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11

如果說,提高認識是前提,強化積累是根本,那麼,科學指導則是做好高三作文教學的關鍵。作文是最複雜的心智活動之一,高三時間又太寶貴,學生投入到語文複習上的時間有限,作文教學必須堅持科學指導,務求實效。其中重要的,我認為是如下三個方面。

1、探尋規律,掌握技巧。

大學聯考作文是大學聯考環境中的特殊應試文章,儘管我們反對應試作文新八股,但探尋考場作文規律,掌握一般寫作技巧卻必不可少。一是要重視模式訓練。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命題作文等幾種題型,記敘文、議論文、散文等各類文體,都要熟悉幾種構思套路,切實符合文體規範。二是要掌握審題、立意、選體、擬題、佈局的基本技巧。以立意為例,其宗旨應該是健康個性、健全人格,不觸及敏感政治問題,少談宗教話題,不一味發牢騷;立意的標準應該是緊扣材料,富含哲理,貼近時代,啟迪人生;其過程和方法則是:透過表象——把握內涵——抓住實質——歸納哲理。三是要掌握開頭、結尾的寫作技巧,緊扣題旨,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亮點“亮出來”。四是要訓練學生養成書寫整潔、字數適中、分段合理的寫作習慣。

2、創新課型,突出重點。

作文複習課型的設計和安排是提高複習效率的重要一環。作文複習課要堅持全面提高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在上好“指導課”和“評講課”之外,還可以創新一些實用的課型,豐富訓練手段。如:1、專題訓練課。針對學生寫議論文總是隻知道簡單地堆砌材料的現象,我進行了一次“標準議論段”的專題寫作訓練,要求學生在每個標準的議論段中能夠寫出五種功能不同的句子,即觀點句、闡釋句、材料句、分析句、結論句,兩次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習作整理課。要求學生將自己儲存的幾個練筆本翻閱瀏覽,回首生活足跡,品評習作優劣,選取有用材料。3、素材積累課。一是蒐集可供引用的材料,包括古今中外名人事蹟、自然現象、格言警句等。二是積累身邊的材料,包括“我”、“我與校園”、“我與家庭”、“我與社會”等四大方面的“美點”、“感點”精彩片斷。整理自己思想和生活的積累,記下自己的獨特見聞、經歷與感悟,往往能為作文添彩。三是可供借鑑的優美時文及精彩片斷。除了以上三種課型,還有寫作競賽課、構思訓練課、素材交流課、聽讀復記課、美文共評課、仿寫課、評改課等多種課型,均可在作文複習中適時選用。

3、多樣批改,追求高效。

根據高三作文複習面廣量多的現實,首先語文教師自己要轉變觀念,明確“好作文不是老師改出來的”,精批細改常常是事倍功半。其次,也要教育學生轉變“我寫你改”的舊觀念,使他們懂得:一個不懂得自己修改文章的人,將永遠是一個作文的門外漢;“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領”(契訶夫語)。在此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作文批改,如全閱評分、重點批改、個別面批、自批自改、互批互改等。幾年來,我堅持教給方法,引導學生相互批閱作文。要求在每次作文之後,學生必須請兩位以上的同學用紅筆對自己的作文分別評改並署名之後,再上交給老師批閱。由於長期堅持,學生基本形成了習慣,評改細緻,書寫工整,點評到位,大家的評改積極性相當高,有的一次作文竟邀請四至五名同學對自己的習作作點評,學生的點評妙語有時也令我自嘆弗如。這一做法,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互動交流,提升了學生的寫作鑑賞水平,同時又為教師的評閱節約了大量時間,為高密度的作文練筆創造了條件,實踐證明是可行的。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12

在2-2X學年度,我擔任高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這一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閱讀教學上。

這一學期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留 給學生儘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慢慢改掉以往為趕教學進度置學生的感受於不顧的教學套路。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以往的閱讀課上,我總是先佈置思考題,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教案預設的教學目標也順利達到了。然而不足的是,教師的問題在學生的頭腦中先入為主,造成了思維的定勢,嚴重地干擾了學生獨立自主地閱讀,無形中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中學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說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說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

這一學年度我是從高三下到高一年級的。從高三到高一年段,語文教學內容有了明顯的變化,教學物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高三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十分投入十分積極的,畢竟他們面對自己人生的關鍵選擇。而這屆高一學生,對於他們而言學習似乎是個負擔,他們對學習沒有什麼熱情。

這是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從我接手開始。我總在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學習的狀態,提供了很多可以執行的學習方案,但從實際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而言並不是很理想。

我在反思:到底是我的教學不夠生動有趣,還是教材缺乏吸引力,還是這些學生早已厭倦了語文學習?我至今還不敢輕易下斷言。因為高一(10)班的學生,有十幾個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態我是比較滿意的,我從這一學年度一開始就佈置的那些積累知識、背古詩、讀名著、練字、增加閱讀量這些工作,他們基本上始終都能夠保持高度的熱情,而且能夠堅持。而高一(11)班的學生相對就要差些。

但另外的學生分了好幾個層次:有一部分是知道怎麼讀語文,但並不願意花時間,認為考試前突擊很有效,平時能夠偷懶的,儘可能偷懶;一部分是根本不怎麼學語文,因為他們認為語文不讀照樣可以學好,反正這麼多年的語文學習都熬過來,儘管成績不理想,不是照樣過日子?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毅力不強,總是堅持沒有幾天就放鬆了,老師提醒他,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但是這種學習習慣,長期養成的惰性很難改變,儘管老師鼓勵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並不能真正觸及靈魂深處的那根弦,這些學生事實上他們也很痛苦,而教師面對他們的反覆,不能不打起百倍的精神經常提醒幫助他們,儘管知道非常累,儘管知道這樣做並不一定有效,但我還是堅持做。

於是我在想:也許是我這個當老師的沒有很好的理解學生學習心理狀態,也許是對語文教材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還沒有到一定水準,也可能是學生本身的因素,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得這屆高二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熱情不高,極為被動。

也許下一學期我得得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策略,儘可能降低教學要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點興趣和成就感,也許才可能逐漸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和熱情。

我期待。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13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被髮揮得淋漓盡致.儘管如此,面對基礎差的學生,我們還是無能為力,效果不明顯。因此,我們就要探究問題究竟在哪裡?為什麼學生的英語總是提不高呢?應該怎樣教呢?下面就是總結出來的教師的困惑:

1.音標:學生不會讀,沒有能力自己拼讀新單詞。2、單詞:教師在困惑:該分散教還是集中教?3、語法:學生對句子結構的把握很薄弱4、聽力:大學聯考聽力越來越難,甚至有個別大學四、六級的題目,而學生的聽力時間越來越少,所以聽力的提高非常緩慢。5、閱讀:學生的最大問題是閱讀速度太慢,理解能力薄弱。6、口語:由於大學聯考不怎麼考口語,口語被很多人忽略了。7、寫作:用中文的思維寫英語。

那麼高中的英語應該怎麼教?高一的英語應該教什麼?高一一入學的新生,我們就應該告訴他們:中英文之間存在著兩種語言文化背景;兩種語言民族習慣;兩種語言表達規律。所以,由於中文的思維和英文的思維不一樣,高一的學生首先要知道知道兩種文化的不同,然後從一開始就用英文的正常的思維來學英文,不要總是以中文的思維來學習英文。

反思:本學期開學我們沒有做到的東西就是:沒有去介紹中英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強調中英文化的不同思維方式和語言特點。所以,在下學期,這一課我認為需要補上。畢竟,“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有了這個基本認知後,高一的學生就要從最基礎的東西學起,所以即使到了高中,他們實際上還要補很多學英語一定要掌握的東西:音標,詞類,基本的句子結構。再次從基礎學起。

1.音標:很多學生,尤其是差生的最大的困難是記不住單詞,記不住單詞是因為不會讀單詞,不會讀單詞是因為不會音標。雖然是高一的學生,但實際上在我們這樣中等的學校,中等的學生裡面,沒有幾個人完全掌握了音標,大部分高一學生的音標水平基本上等於零。所以,我認為,高一的學生入學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學音標,我們確實有花時間去學習音標,但是隻是用了兩三節課的時間。目標是基本上每人都可以自己獨立地把書本上大部分的新單詞拼讀出來。但同時我們也要知道,音標不是一兩節課就可以教會學會的東西,學習音標需要在會讀的基礎上大量地練習,達到熟練的程度,達到一看到音標就可以不費力地拼讀單詞的程度。

2、單詞:學會音標後下一步就是大量地記單詞。記單詞是一件很需要下工夫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定要付出努力。但是,怎樣才能夠讓付出的努力有收穫呢?我們可以試著用五個步驟” :

1). 音節拼讀,準確讀詞。

2).拼讀準確清晰;

3).自然集中注意;

4).注意力快速擺動轉移;

5).限制聯想”。

3、詞類:我認為高一就要讓學生學習十大詞類,不能等到高三才學習,那時已經太晚了。本人很贊同這個觀點。學生在學習單詞的時候就要搞清楚單詞的詞性,然後知道什麼詞可以放在句子的什麼位置,例如,定語的用法和位置,介詞的位置,狀語的位置等。只有把這些詞類的基本用法搞清楚才有可能寫出的句子。反思:本學期我們沒有時間去講詞類,但也從來沒想過在高一就講詞類。所以,我的這個建議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高一下學期可以看看有沒有時間去講詞類。

4、句子:有了單詞後,學生要學的就是句子結構,也是我們教學中最重要的地方。沒有句子,就沒有文章,就談不上學習英語。所以,在高一階段,學生必須學習五種基本句型,而且必須要過關。在這方面,我給了我們一點建議。我認為,英語的句型簡化後實際上只有兩種:be句型和do句型。然後就是把句子擴充套件,把各種句子成分新增到基本句型裡面,把各種詞類用在句子裡面,從而組合成高階的句子。反思:我個人很贊同我的觀點,所以我堅持在高一上學期必須要教五種基本句型,也建議備課組長統一要求全級教授五種基本句型,因為沒有正確的基本句子,到後面的從句等高階句型學生就很難學下去。所以,這個基礎一定要打好。而在本學期中,雖然我們也教了五種基本句型,但我相信還不是很到位,有的學生還是沒有掌握好,所以,句子結構這個方面也需要在後面的學習中不斷地鞏固。

5、語法:我認為,給高中生講語法,不要把他們當高中生,要用最簡單的詞彙,不要出現生詞。他主張的語法教學法是“道可道,非常道:正反向語法拓展訓練——由易到難,由難到易”並且根據學生常犯的錯誤,我建議“時態分離教學”,“時”為“過去、現在、將來、過去將來”;“態”為“一般、進行、完成、完成進行”。分開教學有利於學生清楚地掌握時態。反思:我的說法裡面,令我們恍然大悟的是要用最簡單的詞彙教學生語法。如果單詞的意思又不懂,語法又是新學的,那麼學生肯定很費勁。另外一個讓我們恍然大悟的是,我提到:我們小時候學語文的時候,都是老師給我們字,我們自己寫詞語,片語,然後讓我們自己造句;但是反思一下我們現在的英語教學,我們從來沒有給學生機會自己造句。通常我們都是直接給學生句子,或者是給中文讓學生翻譯成英文,從來都沒有給學生機會造自己的句子。這就有可能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因為老師給的句子不一定都和他們的生活相關,會令學生覺得這些英語他們都用不上。當然,讓學生自己造句會是一個很費時的過程,而且老師無法檢查學生的句子對錯與否,所以,讓學生自己造句是一個很有建設性的做法,但是需要經過一定時間對學生加以訓練。6.閱讀:閱讀能力是學生的弱項,主要原因在於詞彙量低,閱讀速度慢,還有就是自身的背景知識缺乏等原因導致的閱讀理解能力低下。針對初級階段的學生,我在講座上給我們介紹了“如何以爬的姿勢飛行?通過非機械性重複迅速提高閱讀速度”的胡敏的十遍讀書法,具體做法是:第一遍;通篇快速瀏覽,捕捉全文大意。第二遍:總結形容詞和名詞的搭配。第三遍:總結動詞和名詞的搭配。第四遍:總結大副詞與動詞、形容詞的搭配。第五遍:查詢帶介詞的短語。第六遍:體會英文語序,注意英漢對比。第七遍:研究句子開端,追求表達變化。第八遍:透析句子之間聯絡,銜接手段。第九遍:把握過渡手段,領會文章佈局。第十遍:汲取語言精華,摘錄文章亮點。我個人認為,這種方法只能是在初始階段可以嘗試,因為它很費時。總的來說,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是要靠學生多看多讀多練。正如中文裡的一句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覺得英文也是這樣,所謂見多識廣,讀多了,不僅在閱讀速度上有幫助,在文章的理解上也會有幫助。

以上是我對英語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反思。我們的教學物件——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基礎,因此首先要將學生進行分層。我尊重學生的意願,安排學生開展自我評價,並選擇相應的層次。同時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各種測試手段,將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

A、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欠佳;

B、基礎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

C、基礎紮實,接受能力強,學習自覺,方法正確,成績優秀。

當然,學生的分層是動態的,學生可以依據學業的變化及時“升層”和“降層”,使自己始終處於最適合發展的層次。

2,備課的分層

我在每次備課時都會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學大綱,查閱相關資料,收集有用資訊。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確定不同教學內容的具體目標。在知識點的挖掘上,既要注重培養中

等以上學生的運用能力、應變能力,也要照顧到英語薄弱學生的接受能力。總之,所設定的課堂內容、練習層次、問題難度都要體現分層教學的特點。切忌盲目追高或求全。 3,授課的分層根據備課要求,我的授課主要著眼於B層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後輔導兼顧A、C優差兩頭,努力為基礎較差的學生當堂達標創造條件。具體做法是:對C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B層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的處理,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A層學生則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點,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課時進度以A、B兩層學生的水平為標準,上課以A、B兩層的要求為公共內容。課堂提問注重層次性,提問簡單的問題或直接從課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我就優先考慮A層學生,並輔以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偶爾也給點難題,培養他們勇於嘗試的精神。遇到難度較大或語言運用能力較強的問題時,可以讓C層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人人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課堂活動安排上,機械性的訓練,我優先考慮A層同學,並允許其犯一些錯誤,而對於B、C兩層同學則提出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學“知其然”的同時,他們就應該知其“所以然”。一些難度大的練習活動可以把不同層次的學生交叉安排。比如對活表演,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同臺表演,可以讓A層學生選擇臺詞較少的角色。又如課文的當堂複述,A層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提示下或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有的甚至可以看書模仿。在知識點的介紹上,可以通過板書或口頭提示,讓學生們清楚哪些是必須當堂理解的基礎知識,哪些是拓寬和延伸,使得聽課的學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閱讀的訓練,A層學生應先要讀懂,達到一定的速度,細節題要有一定的準確率。C層學生應重視思維的培養,培養更全面、深刻、邏輯地考慮問題的能力。

4,練習和作業的分層

練習和作業是課堂教學反饋的形式之一。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師就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我在授課過程中經常運用練習對學生學習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矯正。在完成課堂練習時,有些同學在四五分鐘時間內就完成了,而有的同學則需要十多分鐘才能完成。鑑於這種情況,在開展課堂練習時,我將練習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基礎性的,要求所有同學都要完成;另一部分練習題是拓展性的,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完成。因此,我在設計練習或佈置作業時把練習或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並且確定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形題或簡單綜合題,以B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這類問題綜合性很強或是非常靈活。第二、三兩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這樣可使C層學生有練習的機會,A、B兩層學生也有充分發展的餘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提高了全體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比如在講解“定語從句”這個語法專案的時候,A層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其基本概念,兩大分類,關係代詞和關係副詞的常見用法;B層學生還應瞭解何時只用that,不用whichwho和何時只用whichwho,不用that;而C層學生除此之外,還應掌握as在such, so, the same後面引導定語從句的用法。這些不同層次有不同難度,對各層次的學生都有針對性和挑戰性,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區別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做到“吃飽、吃好”,達到“提優補差”的目的。

5,輔導的分層

學生訓練時,要做好課堂巡視,及時反饋資訊,加強對A、B層次學生的輔導。對A層次的學生課後儘可能進行面對面的輔導,積極組織C層次的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通過開展競賽知識講座,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平時的課堂訓練,難度稍低的練習可由C層次的學生幫助A層次的同學,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共同進步。

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這種補充不應該是課堂的延時,更不能變相增加題量負擔,而是根掘不問層次的學生給予針對性指導。A層學生,要幫助他們找出學習困難的癥結,檢查他們在知識上的缺陷和漏洞。特別是在新知識的學習上,一定要對他們加強“監控”,確保他們不掉隊。要針對不同特點進行學法指導,不斷激發並強化學習興趣,並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對於C層學生,則主要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在書本知識掌握較好的前提下,指導他們閱讀課外書籍,拓展文化背景知識,擴大詞彙量,提高閱讀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6,評價的分層

分層評價也是分層施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基本做法類似於分層練習。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實施分層考核,測驗時試卷設計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卷。必做題屬檢測達標的基本要求,選做題則屬較高要求。這種設計方法可使A層學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進而增強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可使B、C兩層學生不易滿足,激發其求知慾。

在單元檢測及階段性檢測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所掌握內容和英語達標的不同要求擬定等級性試卷。A卷:基礎題,難度較小,只考查本單元重點,不考難點,以記憶和模仿性試題為主;B卷:考查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側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C卷:以本單元內容為中心,進行知識拓展,增加有一定難度的理解及綜合性測試題,檢測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進行等級性測試,旨在使不同能力的學生均有展示自己知識和才能的機會。等級制的分組應是流動的,進步明顯者應調至上一等級,成績明顯下降者應調低等級,以便教學具有針對性,也使學生有壓力感。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14

這一學期來,本人更用心地去了解學生,去摸清學生的學習基礎,以便以更好的"因材施教".在教學中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構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下面是本人對一學期教學工作的一個總結: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課前準備,備好課.

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明白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思考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高一的學生基礎比較差,所以在課堂上我儘量用最簡易的語言授課,爭取讓學生能在必須的時間內掌握得最好.在複習過程中是十分枯燥的,所以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尤為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慾,視學習為樂趣,而不是負擔.只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後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英語課堂既是吸取知識的主戰場,又是內化技能的練兵所,但有限的時間無法使學生們充分把這些技能和知識據為己有並消化吸收.利用必須的時間複習鞏固已學知識,訓練相應技能是提高學習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具體做法是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絡起來,上課結合時事,熱點,給學生講有關政治,歷史,社會等各方面的新聞,幽默等.課後做到多和學生交流接觸,瞭解學生的需要,以及他們對課堂上知識的掌握程度.並且在課後還佈置學生專門做一些綜合潛力的作業.比如說一天兩篇閱讀理解和一篇完型填空.而且我在教學中會認真設計相應的課後練習,讓學生到達學以致用;如果課堂所學的是一些基本的語言點,我就會給學生一些相應的訓練,讓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並懂得如何在實際中應用;如果課堂教學的是閱讀課,我會給出一些關鍵詞,讓學生複述課文.沒有課後練習的複習鞏固,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效率就提不高.講課生動搞笑我在講課時,儘量講得生動搞笑,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經常給學生穿插一些英文歌曲,脫口秀,趣聞,幽默故事,名言名句的仿擬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一些英文歌曲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如:后街男孩,辣妹,超級男孩,西城男孩,美國民歌等,教師能夠印製一些歌詞,在歌詞中留出一些空白讓學生一邊聽,一邊填寫,一邊模仿,既練習了口語聽力,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後我用心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群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資料注入新鮮血液.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15

本學期,帶高二三個文科班、四個理科班,高一一個尖子班的歷史教學,一週共15節課。課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卻特別累。尤其是高二歷史教學倍感吃力。下面就談談自己的這一週教學感受:

首先在備課時,特別是第一單元內容,備課起來總感覺無處下手,對知識點的處理把握不住,備課起來很苦難。思想史是一定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歷史產物,內容比較的抽象,時間又比較的久遠,學生理解起來也很困難。第一單元還有很多內容涉及到哲學的內容,講深了,學生還沒有學過哲學,根本就無法理解;簡單處理,學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學學過後,我想第一單元的內容教與學都會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課,一週5節課(包括晚自習),上完兩節內容,課後與學生交流,學生認為對某些問題還是很難理解,感覺比政治與經濟史的學習還要難。期間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手段,備課時充分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靈活方法。所以上課時感覺有種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於我校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的實際,本學期我要求學生堅持“課前預習,課堂大膽展示”,改變原來課前不願意預習、懶於預習的狀況,同時以各種方式去檢查與敦促。幾節課後,有很多學生與我聊天時,都談了自己的感受,認識到課前預習,課上敢於展示對學習好歷史的重要意義。仍然有很多學生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願意課前預習,不願意課堂去展示,與同學去討論,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估計需要我們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過我對他們與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講述思想與政治、經濟的關係時,我深感學生對必修1、2知識的遺忘程度嚴重,因此還要加強對必修1、2知識的複習與回顧,這就與課前預習有很大關係,每節課前我都要求學生複習回顧相應的與之有關的知識,特別是必修1、2的內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針對此,我準備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必修1、2內容的複習,準備每一單元開始時,先把必修1、2內容進行復習;單元結束時,再把政治、經濟、文化內容按照專題的方式進行歸納,以便學生能從巨集觀上,系統地掌握知識點,搞清楚知識點前後關聯。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現實中能不能實現,也深知這樣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增加自己的教學負擔,而我最擔心的就是會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學性?對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們的指點。

以上是一週教學工作來的一點膚淺認識,同行朋友們可以在此談談你們是如何處理必修三內容,教學過程中採取了怎樣的教學方式與手段,以便學習。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16

有時候,英語寫作課就像是匆匆過客,往往在高一的教學中,被忽視了,省略了,或者因為不願意佔用一節課而簡化成作業過去了。而人教版必修1 Unit5的教學中一個寫作教學片段,忽然眼前一亮,讀過之後,更覺獲益匪淺。

在這節課中,老師將聽、讀、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先聽材料完成任務,再讀材料寫出有用的短語,然後根據讀的材料編寫的對話進行表演,最後塵埃落定,根據相關材料寫——卻不是單純地要求寫作,老師在佈置寫作任務時明確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結構進行寫作。寫前是準備階段,學生在讀過的材料中查詢有用資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討論其所寫內容,然後成文。這一教學案例的寫作訓練活動在多方面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非常值得借鑑。

在一次公開課上我也曾為了兼顧聽說讀寫用過這種手法,覺得這節課還可以這樣,在寫的階段,加上口頭作文,學生可以用較為隨意的英語表達寫作的基本思路,然後教師和學生一道分析、替換、轉換其遣詞造句,促進更多的個性化表達,也許會更好些。

寫作課,從高一抓起,我們不能漠視高一學生的寫作需要,倒是在方式,我們可以探索不同的教學方法,喚醒學生對寫的渴望,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17

送走繁忙充實的__年,又迎來充滿希望的虎年,回顧過去的一年,自己在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知識上都有所收穫。現將20____年的個人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加強學習,堅定信念,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作為一名中年教師,我自覺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思想覺悟。平時,我認真學習了xx大精神,學習教育戰線中先進人物的事蹟,時刻鞭策激勵自己。

我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我的學生。在工作中能夠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大膽創新、樂於奉獻,努力教好每一堂課,帶好每一次訓練,圓滿地完成本職工作。我能夠師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時時處處做學生表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此外,我還能夠尊敬領導,團結同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遵守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

二、深鑽教材,認真教學,圓滿完成任務。

體育課教、學、練三者之間的統一。俗話說:施教之功,貴在引導。教師的教學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導水平的體現。只有教師正確而巧妙的引導,才能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引爆”作用,實現認知、情感、行為三者的統一,獲得教學最佳效果。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體育運動技能,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在區優質課比賽中,我動腦筋、想辦法,將教材進行分段教學,每段之間都是遞進關係。同時,考慮到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按能力分組,教學因人而異,是每位學生各需所求,各揮其能,各展其才。通過自己的精心設計,合理安排,這節課上的有聲有色,效果很好,獲區優質課一等獎。

學生普遍都害怕長跑50m__8這個專案。為了讓學生達標,必須樹立他們的信心,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我給他們講“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道理,讓他們認識到凡事在於人為,堅持就是勝利。在教學設計中,我安排課課練,學生每節課準備活動中沿操場跑三圈,每位學生每週有兩次練習的機會,一學期結束時,五、六年級的學生達標合格率為98%,效果明顯,從而達到了鍛鍊身體,磨練意志,提高素質的目的。

三、發揮特長,刻苦訓練,辦好女子田徑隊。

我是田徑運動員出身,訓練田徑是我的特長之一。圍繞著把我校田徑隊保住全區領先指導思想,組建田徑隊要從長計議,長要有規劃,近要有打算。在選材時,我要求二年級至六年級都有學生參加,不僅要考慮眼前隊伍的適用構成,而且要考慮隊伍的後繼有人。在訓練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體素質能力,制定了合理有效的科學訓練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狠抓隊員的基本功訓練,要求每個隊員動作規範,從小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在訓練中,我不僅對隊員們嚴格要求,而且對自己也嚴於律己,要求隊員做到的,我也必須做到。無論是冰冷的寒冬,還是炎熱的夏季,我都能堅持訓練,每次都提前早早到校為隊員們做好訓練前的準備工作。此外,我還經常找隊員們談心,增加師生之間的瞭解,關心她們,愛護她們,為她們排憂解難,讓每位隊員都能感受到田徑隊就是自己的家。

在訓練中,我給予了誠摯的愛生之心,端正了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採取了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運用了多種多樣的工作方法。正因為如此,在參加區組織的田徑運動會中獲團體總分第四名好成績,受到了學校領導、教師及家長的好評。同時,為在周邊社會上樹立了良好形象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以上是我一年多工作的小結和體會,如果說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績的話,那也是與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關心、愛護分不開的,再次,我要真心真意地感謝他們。作為一名跨世紀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勇攀教育事業的高峰,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18

目前,很多高中生學習語文經常認為語文沒什麼好學的,語文作業就是遇到古文背一背,現代文中沒有任何東西值得學習。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時候也是由於老師的教學方向引導錯誤.

高中語文學生的語文作業相對於國中和國小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別.而學生在這樣的突然減負的情況下,往往不知所措.老師也會在學習古文後說把課文背誦下來.而背誦課文只是最基礎的工作.如果不把課文理解了背誦,那背誦起來相當困難,同時考試的時候頂多能拿下默寫題的分數.而考試的時候還有實詞虛詞的理解,這就有賴於學生平時背誦古文一定要理解,並學會把知識點轉移才可以.

高中語文考試還有很多基礎知識的考察,而這些很多都是在現代文中學習的,因此對於學生而言,真正的語文作業還應該包括積累字詞這一工作.

同時考試更多的是進行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考核.學生如果不走出"現代文沒什麼可學的"這一誤區,上課的時候不用心聽講,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那麼他的理解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就不會得到鍛鍊,考試的時候也會出現失分過多的情況.

寫作更是佔據了70分這樣的分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學生課後的語文作業,應更多的體現在寫作練習上.多讀書,多做讀書筆記,多背誦優美片段.學習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寫下自己的真情實感等.這是長期的過程,學生只有持之以恆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19

語文在大學聯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有的學生把語文打入“冷宮”,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即使學得再認真,在大學聯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有的學生迫於大學聯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只是應付老師,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還有的學生投機取巧,認為大學聯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大搞題海戰術,企圖能夠“碰”上大學聯考試題……那麼,如何改變現狀,增加學生的學語文興趣,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語文的成績呢?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從教師教學實踐中,找出弊端。

1.語文培養模式單一。

中國小的語文教學,偏離了語言教學的正確方向,使學生陷入了純知識的記憶。學生在學了許多年語文後,聽說讀寫的能力得不到明顯的提高。從國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象,由於九年級的會考使許多國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於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於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複演練,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標點符號亂用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這樣,對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訓練就有明顯影響。

2.課堂活動空洞熱鬧

在新課程實施中,有些教師片面理解新課改關於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教學理念,片面地追求課堂教學的表面熱鬧和活躍。於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片“生機勃勃”、“熱鬧繁榮”的景象:演講、小品、表演、辯論會……層出不窮的授課方式,讓語文課有了盎然生機,但學生們在熱鬧的課堂中卻收效甚微。

這是一種為追求課堂氣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鴨式”的課堂活動。傳統的教學活動,只是教師把教材的內容以“填鴨式”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課堂上師生雙邊活動是被動的、消極的、靜態的。“填鴨式”明顯束縛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思維,忽視了學生主體經驗和個體感悟。為了改變“填鴨式”教學,許多語文教師便採用了“活動式”的教學形式課堂上教師一味追求讓學生或分組討論,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僅僅作為一名“旁觀者”或其中的“一員”,導致討論交流的泛化、膚淺化。事實上,這種“牧羊式”教學片面誇大了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語文教學處於放任自流狀態,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課堂交往,學生不僅不能有效地接受資訊、掌握知識、創新思維,活動能力也難以得到糾正和發展。

3.大語文化現象嚴重

當前語文課堂上,教師們比較重視人文精神,但同時又有弱化工具性的傾向。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對課文內容匆匆帶過,字詞難點都沒理解清楚,就跨過課文做了許多引申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輕了文字的解讀,輕了必要的雙基,學生學了十幾年的語文,連基本的語言問題都過不了關,語文教學更是成了鏡中花,水中月。

使用多媒體不當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師喜歡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然而,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音像手段運用於語文課堂,如果控制不當就會成為干擾因素。許多語文課上,幻燈片、動畫代替學生的朗讀、分析、理解,而不注重引導學生去仔細品味課文的語言文字。學生看看錄象、聽聽音樂、談談感想,似乎“有聲有色”,熱熱鬧鬧,但過後卻猶如過眼雲煙,對課文內容一知半解。重要原因在於:語文課是語言實踐課,這個本質特徵要求一切教學手段都必須以語言活動為主體,以語言為中心,而不是相反。脫離了語言教學的目的,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和功能。

由此看來,不當的課堂教學挫敗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後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侷限於課內是不行的。近幾年來,為有利於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大學聯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認為課本對大學聯考已經沒有作用,於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複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聖陶先生語),大學聯考試題與教材的關係是“流”與“源”的關係,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高三複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資料、做作業的方式擠學生的課餘時間,真是“無邊作業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於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拋到九霄雲外了。

最後,找到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1.抓住關鍵,從教師教學入手,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課堂。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啟用課堂氣氛。比如,講解詩歌鑑賞課時,我先從分析《月滿西樓》,《但願人長久》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處開始,引起學生的嚮往,再講解詩歌鑑賞知識,學生學習的效果便很好。如在講寫作人物描寫時,引入《小芳》的歌詞:“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具體的動作,肖像等描寫就會讓文章生動。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複習語文的興趣。“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2.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後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儘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3.培養學生的幾個小習慣。

其一,記的習慣。掌握科學的記憶習慣。科學的記憶方式,無論是聯想法,還是其他,記住一條,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記憶和時間聯絡起來,考試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其實生命的基本單位不是時間嗎?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絡起來,而且要及時複習,語文不是短時間能出成績的,但是不要以為一次的好成績,就忘乎所以。

其二,愛讀書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不要以為名著就是買來放在那裡看封面的,而偉人傳記,則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舊時的說法文以載道是之。培養健全的人格,而且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看看那些在各行各業取得成就的人,讀的書,或者受某一個人的影響,都是一些小事情。欲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從應試來說,也有其現實意義吧。俗話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可能對於今天沒有捱過餓的孩子來說,是有點難理解了。看看大學聯考的滿分作文,多少在用舊的材料,所謂新瓶裝老酒。

其三,動手的習慣:就是寫的習慣。很多的學生背誦了不少,口中的話滔滔不絕如綿綿的江水,可是寫得時候卻如擠牙膏一般,巧婦有米不會“炊”,這不是找餓嗎?平常就寫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通過日記可以看出一個學生很多方面的問題。不要以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實還不是都寫出來的,真正的文章不是比技巧,看看那些歷史上的狀元,留下了幾篇讓你記住的文章啊。可能在中國小的時候特別羨慕文章語言等方面的技巧。不要一味追求那個。可以寫寫帶有哲理性的話語啊,這個對現在的學生很簡單了,誰沒有個思想啊,尤其是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以前叫“代溝”,現在叫“憤青”,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優點”啊,正如說的,恰同學少年。可不要貪玩啊,呵呵,狗尾續貂了。其次,固定的八股文章格式,相信你練練,也會熟能生巧的。

其四,向別人學習的習慣:善於向別人學,甚至要會“偷”學啊,三人行,必有我師。此言甚之。那個人都有你學習的地方,而且一般語文好的同學都有點才,其實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從語文老師那裡學來了什麼。到底思考一下,學到了什麼?你是不是突然發現沒有啊,其實在語文老師當中流行這樣一句話:語文好的同學不是教出來的。雖然這句話值得商榷,但是也說明了語文的學習不像數理化那樣過多的依賴老師,可是當我們會過頭來看看的時候,還真有幾分道理。但是別忘記了本段中的第一句話。水平再凹(音wa,山東方言,低的意思),也有比你高的地方。最起碼他能給你一個指導啊。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也要有的,現今的競爭,讓我們不再有“鐵飯碗”了,而從實際來說也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其五,懷疑,好問的習慣。老師幾乎都特別喜歡好問的學生,而這恰恰是一些同學的“壞習慣”啊,不要擔心你給他難堪。改編一個笑話,為什麼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讓你問的,讓耳朵在後面好好聽的

4.注重語文的漸進性,通過設定階段目標,帶給學生成功的喜悅。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對於高三學生更為重要。高三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從簡單問題開始,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滿分,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再逐步過渡到現代文閱讀、詩歌鑑賞、作文等難點上。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從而,提高成績。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20

中學歷史學科是學生最不喜歡的課程之一,被視為“枯燥、沒意思的課”。我個人認為這除了教材過於龐雜、概括、枯燥之外,教師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高中歷史教學成功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它使學生有持久的學習積極性,為良好教學效果的達成提供保證。新課改中要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能夠讓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脈絡,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等。這些都要求歷史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能力的培養者轉變,讓教師在新課改中探索新的教學策略、教學途徑和教學方式。無疑,反思性教學是達到這個目的的一個很好途徑。

一、反思性教學的內容

(一)課程理念反思

雖然,目前我們已經實施了新課程改革,但是在教師們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一般都會有一個定勢的思維。這種已有的定勢思維會深深的紮根於我們的習慣和經驗當中,如果仍然使用舊的教學思想來指導教學,那麼新課改的工作只能是“新瓶裝舊酒”。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首先就必須對教學的理念進行反思。例如,在高中的新課程中就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而在實際的高中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更加關注教師的主導性,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通過對新課改後高中歷史課程的反思,並且受到湖南衛視中“變形記”節目的啟發,我在高中的課堂中開展過一次“課堂變形記”的活動,即讓學生充當老師的角色,而老師充當學生的角色,這種“變形”的教學方式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也給了他們鍛鍊的機會,對以後的教學有很好的幫助。

(二)備課環節反思

備課是教學活動中的首要環節。在高中歷史備課時,往往需要一個詳細的計劃,制訂這個計劃的過程就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在制訂這個計劃時,不能只按原有的經驗來制定,應該思考新課程與舊課程的區別,對同一個問題的敘述在兩種教材中有何區別?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區別?當然,以前的經驗並不就是棄之不用,在備課環節中,除了思考新舊教材中的不同之外,還應該思考在以往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

(三)教學手段反思

教學手段是教學任務順利完成的保證。因此,教師必須對自己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反思,並在實踐中加以改進。例如,目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都比較喜歡使用多媒體,多媒體具備形象性、趣味性以及直觀性等特點,運用得當可以使得課堂更加形象生動。但是,在現實中,教師又往往走了另外的一個極端,比如:輕質量,而重數量;輕內容,而重形式;仍然不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由原來的“人灌”轉變成“機灌”等。反思這些不良的現象,歸根結底是忽視了教學中的有效性。所以,在多媒體課件製作時,應該反覆思考所用素材的典型性,是否具有說服力,是否有利於學生思維的開啟,如果不能,則應該寧缺毋濫。只有經過充分的反思,才能讓先進的教學手段真正為課堂服務。

二、反思性教學在歷史新課改中的實踐研究

高中歷史中的反思性教學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對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思考、反省和探索。因此,反思性教學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認證把握整個反思的教學過程。

(一)以發現問題為切入點

反思性教學以教學問題的發現為整個過程的切入點,這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反思性教學中的反思不應該是簡單地對自己教學情況的簡單回想,而應該帶著一種自我審視的心態來進行反思。

2.以科學的方式來解決對教學過程進行反省發現的問題,並努力尋求更好的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這使得教師獲得了創造性思考指導解決問題的寶貴機會。因此,對每堂課都必須靜心思考。例如,在講授《鴉片戰爭》一課時,採用了《復興之路》(中央電視臺專題片)中的其中三段插入到課件中,事實證明確實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但同時對其中的一些問題我也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在課堂上什麼時候放比較合適?放完之後可以提什麼問題?放多長時間,使得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感性認識,同時不影響授課進度?對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是進行反思性教學第一步。

(二)以積極改進作為關鍵點

反思性教學的目標是優化課堂教學。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主要目標是改進教學。因此,教師在發現問題之後,就要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反思,並對授課的方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在《鴉片戰爭》一課中,發現了上述的幾個問題之後,認識到了:視訊播放的時間應該合適,播放的內容應該與課堂相關等。在反思以後,對教學進行了如下的改進:在進行鴉片戰爭爆發背景的介紹之前,放了5分鐘的東西方形勢分析的視訊,一是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分析了鴉片戰爭爆發時的國內外形勢,另外也營造了緊張的氣氛。同時在視訊觀看之前還要求學生回答以下問題:在19世紀,從英國出發必須經過4個月才能抵達中國,為什麼相距如此遠的兩個國家會爆發戰爭呢?有了視訊作為直觀的感受,經過稍微整理,學生就可以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來進行思考。

(三)以有效實踐為落腳點

教師是反思性教學的主體,要求教師對教學實踐活動進行客觀的反思之後,形成一個效率更高的方案再進行下一次的課堂教學。因此,反思型的教師與操作型的教師存在著較大的區別,操作型的教師喜歡問“怎麼樣”,只關心教學的結果,而反思型的教師則更加關心“為什麼”,試圖找出教學過程中的成功點和失敗點。反思性教學要求教師能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例如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一課中,開始只是著重對基礎知識的介紹,但是忽略了其中一些隱性問題的挖掘,經過反思後,我給學生留下了以下的問題:

在《機器、自然力和科學應用》中,馬克思就說過:“火藥、指南針、印刷術是預告資本主義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其中火藥粉碎了騎士階層;指南針引導人們走向世界,建立眾多的殖民地;印刷術加快了知識的傳播。”那麼,為什麼中國的四大發明給歐洲國家資產階級的發展帶去如此大的推動作用,而中國本土的資產階級發展卻如此緩慢呢?這樣既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又有效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以堅持不懈為基本點

反思性教學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通過教師不斷對課堂教學的反思,來改善自身教學行為。因此,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就不是短期內就能見效的問題,需要長期不斷地堅持,反思性教學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思考—調整—實踐—發現問題不斷迴圈的過程。只有經過長期的堅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求學生“會學”,“會學”是要求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因此,學生的“會學”離不開教師的“會教”。“反思性教學”就是在此背景下走進了高中歷史教堂,為了更好地研究反思性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本文首先對反思性教學的內容進行了介紹,然後依據作者多年高中歷史教學的經驗,對反思性教學在高中歷史課程中應用的具體方式進行了思考。

常言道:“教無定法”。在新課改中,並不是反思性教學就是萬能的,本文只是以反思性教學為例研究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21

以前,本人教的都是職高類的教材。2______年9月始,首次接觸新課標高一新教材,一轉眼,高一的教學即將結束。回顧一年來的教學歷程,發現體驗頗深,這包括在教學上以及和學生的交流相處。總的來說,感受最深的兩點是:高中英語教學要一氣呵成,不能忽視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想變化。下面從教學和備課兩方面談談所積累的經驗和發現的不足。

一.教學方面

常規教學中求創新

1、注意高一年級與國中的銜接過渡

高一新學期伊始,我們通過入學考試瞭解學生大致水平,及時給學生彌補國中的缺漏知識。利用一月左右的時間從語言、詞彙、語法、句型等方面幫助學生系統複習。儘快使學生適應了高中英語教學,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堅持用英語授課,要求並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根據大學聯考要求,從高一年級開始就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課後還加強了與學生接觸,儘快和學生熟悉起來。

2、高中英語教學要始終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讓游泳者到水中去。”這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語言學家毛魯(KE Morrow)曾說過:“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 意思是,要學,就得實踐。貫徹交際性原則亦就是要把教學活化為實際,我的做法是:

①.建立“課前五分鐘會話“,培養課堂交際氛圍。如一進課堂我說:“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 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課問:“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學生會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對話,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②.儘量堅持讓學生作duty report。這一做法國中就經常採用,然而到了高中我仍然堅持讓學生繼續做,實踐證明duty report是鍛鍊學生開口的好方法。具體是讓當天值日生在講臺前向同學們介紹當天日期、天氣、出勤等情況,也可以讓他們講故事,並允許他們隨意挑選同學回答問題。

③.適當讓學生表演對話或課文內容。針對近期所學內容,佈置學生課後進行討論排練,然後再搬上課堂表演。

④.定期舉辦英語課外活動,如:興趣小組;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開口參與交際的積極性。

⑤.每週一至週五傍晚進行15分鐘的黃金背誦,每單元做一份週報或雙語報,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只有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揮。我的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另外,自學能力的提高還得益於學生課外大量的獨立的閱讀,於是高一我們就求學生人人儘量買本英漢詞典、大學聯考必備、及學法頻道作為工具書,讓他們勤查字典,熟悉解題方法及加強預習。

4、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後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我的做法是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絡起來,上課時有目的講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識和趣事。課後我還多和學生交流接觸,瞭解學生的需要,適當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

通過如上的舉措,本期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大部分環節取得了進步,也增強了信心。但是這半年的教學中還存在的問題是,在進行speaking這一塊時學生不太樂意開口;還有就是對於學困生成績的提高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二.備課方面:

我們高一普高備課組共3位老師。其中龔君豔老師是市級名師,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季水花老師是高階教師,而且有著帶過幾屆高中班的經驗,同樣都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這給我的學習帶來很大的便利及好處。

我們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加強集體備課,發揮群體優勢,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重點解決怎樣教會學生,突出教法。每堂研討課突出一個主題,如解決學生的聽力問題。雖然我們的嘗試可能非常幼稚但我們在努力。儘量擯棄老的,不符合潮流的教法。儘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一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後寫好教後感,不斷總結得失。

我們將再接再厲,創造更好的教育教學成績。

高中英語教學與反思 篇22

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又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也就是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面對這一趨勢,我推出了“六步”教學法,即:情境匯入-----出示目標------引導自學------合作探究------反思拓展-----當堂檢測,我在我的語文課堂上,哪怕是基礎薄弱的班級,也進行了嘗試,也許是我的教學能力有限,也許是我的思考不夠深刻,也許是我的反思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實踐中有收穫更有困惑。

一、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

《雨巷》是一首現代詩,因為這是一篇詩歌欣賞,對朗讀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如何才能讓學生在“讀”中落實“悟”,這是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之一。在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精心準備了課件和音樂,在課堂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去理解課文中優美的詞句,帶著自己的體會去讀相關的句子,一次不行來兩次,一個不行第二個接著示範,全班同學都投入了,都能用自己的朗讀抒發情感。這個環節是其他環節的基礎,是教學重點,需要25分鐘。接著用5分鐘讓他們去寫一兩句詩,當他們的情緒掀到高潮的時候,配著優美動聽的曲子緩緩地、緩緩地全班配樂朗誦。美文欣賞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為了把欣賞課的教學效果繼續延續下去,我特意留了5分鐘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讓學生的感情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也對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了積累,為寫作奠基。在那節課中,學生的“獲得”時間恰到好處,剩餘10分鐘“作業”也能當堂完成。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了課堂的效果。

二、學生課堂獲得的內容深淺度如何把握?

還記得在上《裝在套子裡的人》的時候,自己感覺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堅持“先學後教,當堂檢測”的原則,課前重點要求學生找出主人公別里科夫的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他的心理變化,深層感悟“別出什麼亂子”一語,由文字字面的理解上升為文化層面、精神層面的理解。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卡在了心理活動的理解與感悟上(,結果在這一個環節花了大量的時間帶著學生去找文中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再引導學生體會,但還是有很多學生不能理解,沒有消化。反思這個環節,由於沒有正確看待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對學情估價過高,“合作探究”環節沒有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最後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我對他們進行了強硬的灌輸,儘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感悟能力,但是教育專家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學生的主動“獲得”沒有落到實處。

三、每個學生都達到教學目標只是教學“理想”?

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我都努力去嘗試讓學生都不同程度達到(部分學生只是接近)教學目標,也嘗試過很多辦法,但感覺還是收穫甚微,總有那麼一部分學生課堂上的簡單知識就不能掌握,所以困惑至今,有望和各位同仁探討。文言文教學對於我這個班級來說是很困難的,於是我降低難度,改變教學策略,以“讀準字音、正確把握節奏、力爭讀出語氣”為底線目標,以積累重點文言文實詞和背誦名句為主要目標,以文章內容的理解為提升目標,只點到為止。如《陳情表》是要求背誦的名篇,課文很長,基礎差的學生基本上望書興嘆,我於是分三層要求:能力強的全文背誦,中間層背誦重點段落,學困生要求朗讀全文再背誦名句。在“課堂檢測”環節,我就他們重點抽查,長期堅持我想還是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但並不能保證每一節課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教目標,只能是儘可能地接近教學目標,這也是我多年來在一線教學中的困惑。

當然,我也會在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落實和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認真編寫導學案,課前下足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