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精選17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3.08W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1

教學《影子》時,明顯感到學生很喜歡這篇課文。還沒上課,他們都會背了。我提問:“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然後同桌說一說:我的左邊是右邊是,他們都是我的好朋友。”學生們很興奮,馬上左看看,右瞧瞧後,同桌就互相進行說話訓練,然後指名說。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精選17篇)

接 著我引出了課題。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看看,現在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嗎?想想,你在什麼時候看到過它?這個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紛紛舉手想發表自己的看 法。我趁勢引入課文教學。請學生們看圖,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出示第一幅圖),學生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小手就陸陸續續地舉起來了,有的說:太陽在小朋友 的前面走,影子在小朋友的後面。也有的說:小朋友向太陽走,影子在小朋友的後面。我一一肯定。又故作神祕地說:小朋友怎樣走,影子會在他前面?有個學生馬 上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小朋友揹著太陽走,影子就會在他的前面。”多聰明的孩子啊,我大大表揚了他一番,誇他是我們班裡的小博士。聽到表揚,孩子顯 得很高興,坐下來後,腰背挺得筆直。(這是一個上課不太聽,卻很聰明的孩子。)

學完課文,我還讓孩子們同桌合作,一個做影子,一個做小孩,表演書本的內容。其他孩子邊看邊念課文。這似乎讓學習變成了遊戲,孩子們非常投入地準備,又在嘻嘻哈哈的表演中,鞏固了課文。

思考:

1.教學內容如何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教學目的?

2.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培養他們的“質疑問難”能力,這個要求會不會過高?

教學這個課時後,我有如下體會

1、注意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應該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如教學一開始,我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然後說說:我的左邊是,右邊是,他們都是我的好朋 友。“那麼,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它嗎?”話音剛落,很多學生紛紛舉手,想發表自己的看法。這說明了把生活現象引入課堂,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 習興趣。在理解“影子常常跟著我,就像一條小黑狗”這句話時,我說:“為什麼不說影子像只小黑熊?”“哪位小朋友家餵過小狗,小狗是怎麼跟你玩的?”親切 的家常話題,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很快地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 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動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它不僅有利於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 流的能力。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同桌看圖互相討論: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嗎?從圖上哪兒看出來?在理解課文的重點句子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它是我 的好朋友”時,讓四人小組展開討論、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通過小組的學習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同時,學生思維積 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3.自主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通過讓學生質疑,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學生

主 動參與課堂教學,更有利於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思維能力。因為,學生的疑點往往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一個問題是由老師提出來還是由孩子提出來, 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僅讓孩子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而且激發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激活了課堂教學氛圍。如在學生讀通了課文之後,讓學生想想:你 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這個問題一提出,引起了學生更積極地去思考。學生們提出了不同的問題。儘管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很簡單,或者不是問題,但 也足以說明他們已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已在思考,已經有了問題意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善於創設與教材內容有內在聯絡的現實生活情景,使學生見景生情,在生活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中主動發展。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2

1、在教學中,我注意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習熱情,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小組的學習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

3、自主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質疑,更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培養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思維能力。它不僅讓孩子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而且激發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激活了課堂教學氛圍。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3

今天和孩子們學習了課文9《影子》,這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

在 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沒有按照常規的學完課文後再領著孩子們練習前後左右四個方向。而是將這個環節放在了課的開始,採取和孩子們聊天的方式,請同學們說一說 自己在數學課上都知道了那些方位,孩子們馬上就告訴了我“前後左右”還有“上下”,於是我藉機將“前後左右”寫在了黑板上,然後請同學們用“我的前面是 ____,我的後面是____,我的左面是____,我的右面是____”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孩子們說得非常好,張淼和姚蘇航在介紹的時候還非常幽默地說, 我的右面是一面牆,我的左面是一面牆,同學們聽了都笑了。

檢查生字時,孩子們對於輕聲“子”讀得不是很好,我及時地進行了指導。昨天我們 組討論:如果在第一課時就把所學的生字講完,看看是否可行。今天我試了一下,很困難,讀寫生字整個環節下來就用了30分鐘,拓展材料沒有及時讀,這一環節 學生完成的不好,沒有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剩下十分鐘我就安排了說話寫話,讓學生在會寫的生字中任選一個組詞,再用所組的詞進行說話練習,這一環節學生完 成的較好,而且能寫在本子上。劉佳瑞等幾個小同學把三個字都組詞並寫成了一句話。我對他們進行表揚,其他同學也紛紛舉手說自己也能都寫出來,起到以點到面 的作用。在學習生字時採用小遊戲,老師說出“2號2號什麼字?”,學生快速地說出“2號2號影字”,學生的積極性高漲,看來必要的遊戲在教學中的確起到積 極的作用。

教學是快樂的,和孩子們交流更是快樂的,多用心,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相信我和孩子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會更快樂!但是因跨越式課堂教學模式純屬嘗試階段,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以後在這方面我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爭取實現自己在教學質量上的跨越式發展。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4

今年,全市開展了“課內比教學”活動,作為語文老師,我有幸參加到緊張而激烈的“教學大比武”之中。比賽採取的是同課題教學的方式,篇目是《杜甫詩三首》中的兩首,我選教的是《春望》和《石豪吏》這兩首。《春望》寫於安史之亂初期,杜甫在長安目睹春光裡的這座殘破不堪、繁華消盡的都城,不禁感事傷時,於是吟成此作,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石豪吏》則是詩人目睹兵荒馬亂之時,差吏到處抓丁、強徵兵役的慘狀,表達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的深切同情。兩首詩都反映了安史之亂中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體現了杜甫詩“詩史”的特點及詩人憂國憂民的“詩聖”情懷。

回顧這一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有如下得失:

一、教學設計體現新穎性

我聯絡兩首詩歌寫作背景以及所表達情感基本相同的特點,合併兩首詩歌,圍繞“詩史”、“詩聖”,用兩個問題牽引,同時展開兩首詩歌的學習。第一個問題即“根據杜甫詩‘詩史’的特點從兩首詩中你讀出了什麼歷史現實”,讓學生了解在“安史之亂”那段歷史中,整個社會及詩人個人不幸而悲慘的現實狀況,從而瞭解了詩歌內容,並使學生形成了鮮明印象,為後面體會作者的情感打下了堅實基礎。第二個問題是“結合兩首詩的詩句,從用詞、修辭等角度來品析語言,體悟詩人的憂國憂民的聖人情懷。”兩首詩合併巨集觀教學的這一設計新穎、獨特,打破了一首詩一首詩教的老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使學生既學習了內容,又體悟了情感,還品味了語言。

二、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結合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三個語文活動來組織本課的學習。第一個語文活動為小組合作填寫“你在兩首詩歌中讀出的歷史現實”的表格。第二個語 文活動為填寫“結合詩句,從用詞、修辭等角度來體味詩人的‘聖人’詩懷”的表格。第三個語文活動為文筆訓練,小組合作“抒寫對杜甫的評價”。這三個語文活動,我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感悟內容,感受情感,培養語言鑑賞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三、教學重難點注重教師的主導性

本課第二個語文活動是結合詩句體會詩人的聖人情懷,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

上課時,我通過舉例引導學生品析語言、朗讀詩句、體悟情感。如出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師問:一個“破”字寫出了國都怎樣的景象?“深”反映了什麼?生答:“破”寫出經過戰亂後的長安城到處是斷壁殘垣,殘破不堪,“深”寫出了春天的長安城滿目荒草,一片萋涼的景象。師問:看到戰亂後長安城到處都是斷壁殘垣,滿目荒蕪,一片萋涼的景象,作者心情怎樣?生:沉重、悲哀。師:是啊,往春天的長安城是花紅柳綠,一派繁華的景象,現在卻面目全非,到處雜草叢生,人們四處逃難,流離失所,滿目淒涼,看到這個悲慘的情景,怎麼不難過不沉痛?同學們,我們能把這種心情讀出來嗎?學生齊讀得低沉、緩慢,讀出了情感。這一環節,由教師主導,引導學生品味詩歌蘊含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學生合作學習時,許多小組都採用了我教的方法,先從用詞、修辭等角度品味語言,體會情感,然後全組合作朗讀,表達情感,從而突出本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有人說,40分鐘的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一節課的教學也留下了許多遺憾。

1、對《石豪吏》這樣一篇敘事詩沒有讓學生進行情節的複述,失去了一個對本詩整體瞭解的機會。

2、下課時倉促結束,沒有佈置課外閱讀杜甫及其詩歌的作業,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學生生活,從而失去了一個培養學生語文興趣,促進他們提高語文素養的一個好機會。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完善教學技藝,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育質量,在課堂這塊教學的主陣地上實現一名教師的生命價值!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5

這是一首新詩。從內容來看,課文以輕快明朗的筆調,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雲的水鄉特點,勾畫出一幅鮮明、形象、秀美的水鄉風光圖,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從詩歌的表現手法來看,詩歌每一小節的開頭都採用問答的形式,迴環復沓,琅琅上口。每小節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為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自主、合作學習提供了可能。詩歌充分借鑑了江南民歌的藝術表現手法,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誦的好材料。

在上這堂課時,首先要解決生字詞,之後才能進行朗讀的訓練。本課共4個小節,除第二小節外,其餘3節生字詞較多,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先把重點的生字詞單獨提出來學習,然後再回到文章中學習,第二節則是隨文識字。第一課時裡,重點是前三小節的學習,在解決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後,讓學生通過文字瞭解到水鄉能見到的“三多”,即“水多、橋多、船多”,在此基礎上,為下一課時理解水鄉的“歌多”做好鋪墊。在第一課時學習寫了兩個字“鄉、片”剩下的字在第二課時按結構型別來學習書寫。由於課文開頭採用的問答方式引入,因此,我在教學中多次使用引讀的手法,使孩子有興趣讀,更有利於背誦,只是在機制和時機上還有待研究和調整。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6

“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在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我竟然要拿曾經給過我快樂的小熊來練拳時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我就創設了一個語境,學生真正領悟了作者的自責、內疚、慚愧,那種情很自然的溢於言表。

通過圈畫有關的詞句,朗讀句子,瞭解作者內心的不平靜,既有回憶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對自己的自責。在練習指導這個環節中,重點讓學生體會聯想句的作用,引導學生體會,加上作者的想象,小熊彷彿有了生命,更加突出了作者與它的深厚友誼。班中有一部分學生對詞句的理解較上層次,他們能抓住重點地詞來說或自己的感受,並聲情並茂地朗讀,帶動了其他的學生,故而,對課文地朗讀也有了情感上的推動。

只有當老師也融入到課文中去,才能帶著學生進入課文,體會深刻的寓意。最後環節,我讓學生寫寫和自己玩具朋友的故事,我先給學生作一個示範:“課文學到這兒,喬老師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朋友,我們……我真想對他說:朋友,你曾經……因為有了你,我的童年才那麼精彩!”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童年朋友,仿照課文第二、三小節進行說話訓練,學生紛紛拿起筆寫著自己的心理話,雖然語言簡樸,可感情真摯,真正體會到了朋友的真諦。師生互動,讓學生在心靈上得到了共鳴,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課後,我深深體會到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才會進入高潮。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7

今年我帶九年級語文,我的觀點是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該是目前九年級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一)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語文素養的三方面內容。因此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因此,"積累"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可以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為"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文明的辦法"(黎錦熙)。

2、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內容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3、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保證在一週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助學生形成樂寫的習慣。堅持每天寫日記,每週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

通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為會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通過實踐,效果是明顯的。

(二)提高學生應試能力是關鍵:

時間不等人,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迴圈。因此,應針對會考具體情況,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1、每星期的課外閱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會考課外閱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經常接觸會考題型。如果等到會考前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為時過晚。因此,從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會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於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語文資源開展實踐活動。

4、課文複習考點化。課文複習有邏輯性的分為各個考點,指導學生系統的掌握課內知識。

綜上所述,九年級語文教學和複習,應著眼以下幾點:

1、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應明確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才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即使在最為緊張的總複習階段,也不能因為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而忽視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針對性的短期效益訓練,可以彌補語文學習和複習上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4、反饋應該及時迅速。

5、以閱讀和寫作為中心組織教學,以關注思考人生為學習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試教學。

最後,要讓同學們關注社會、人生,用自己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接受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美好資訊,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並讓自己和它們融為一體,才是真正的語文,才是終身的語文,也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8

《山谷中的謎底》講述了兩位旅行者看到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山谷中的奇異景象後得到人生啟發的故事。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勇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是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陶冶性情和培養意志的好教材。在整個教學中,我以“讀”作為貫穿整個教學的主線。注意課外延伸。力求“讀中感悟、導之以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探索的空間。在教學中抓住以下兩點:

一、 感悟文字,突出重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具體的表現了雪松與積雪抗爭的傲然姿態。“反覆的積,反覆的彎,反覆的落,反覆的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在教學時,我以讀為主線索,以讀促情,以悟促讀,以自讀、默讀、齊讀以及創設情境的引讀這多種形式的讀,邊讀邊想象,讓學生感受到雪松與積雪抗爭時的情景,使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畫面,讓雪松那頑強抗爭的形象清晰印入學生的腦海中。

二、導之以行,突破難點

文中的啟示比較難懂,也是本課的難點,我通過以下幾條途徑來突破難點:首先誘導學生身臨其境,與旅行者一道感同身受;其次引導學生感悟旅行者的話語,把握重點;然後通過《臥薪嚐膽》這則小故事讓學生具體感悟“先彎曲一下,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的含義,並留下鮮明的形象,深刻的印象;最後通過聯絡生活實際,通過課堂延伸體驗啟示,突破難點。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9

學完這一課,有收穫,也有失落。

第一課時,重點讓學生找出信的內容,把寫信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充分感受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出示重點段第8、10、15自然段,同桌互相合作,品讀這三個段落。從凡卡吃不飽、穿不暖、住不好、經常挨打受氣幾方面體會凡卡的悲慘生活。再結合現實,體會生活的幸福,思想教育得到昇華。

第二課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標出文中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段落體會雖然鄉下生活苦,但有爺爺的疼愛,所以是快樂的,由此體會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的心情是多麼迫切。

接著我問學生課文為什麼要插敘這些內容?學生多半回答不上來,經過老師的提示方才有同學說是對比、襯托的寫法,用凡卡在鄉下的快樂襯托他在莫斯科學徒生活的悲慘。課文以夢結尾,凡卡的爺爺究竟能不能收到這封信呢?我引導學生從“醉醺醺”的郵差和不詳細的地址來體會結果,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即使爺爺能收到信,也不會把他接回去。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引導學生體會到凡卡的命運是不可能改變的。

有一點我疏忽了,文中出現了凡卡的三次嘆氣,在課堂上我只顧著讓學生找凡卡寫信的內容和鄉村回憶的部分,忽略了作者的敘述部分。凡卡的三次嘆氣非常重要,可以體會到學徒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讓他痛苦萬分,更能激起學生對凡卡的深切同情。

總體感覺,講得不夠細緻,像文中有些細節描寫應該引導學生重點揣摩,如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凡卡在寫信前,為什麼擔心地朝門口和窗戶看幾眼?為什麼又斜著眼看了一下那個昏暗的神像?都沒有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太不應該了。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10

教材中的課文“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獲得語文能力、得到思想情感滋養的主要載體,也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依託,還是教師自己從課文中汲取營養,滋潤自己的語文教育教學。下面以蘇教版六下第21課《莫泊桑拜師》為例,談談這一課對我們語文教育教學的啟示。

一、加強課堂評價語的洗煉。

當莫泊桑初次登門求教時,福樓拜“直截了當”地指出:“是你的功夫還不到家”“這就要肯吃苦,勤練習。”既表現他對莫泊桑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能一眼看出,又表現了他毫無保留,直言不諱,本著真心指點的精神講話,不愧是莫泊桑精神上的導師!作為今天的語文教師是否要學習福樓拜的這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明察秋毫的專業水平?在日常的評價中,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實質性的幫助,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激發出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

第一,評價應該實事求是地指出學生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而不應該含糊其詞,模稜兩可,或不置可否;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表揚,也不能一味的批評,既要讓發言的學生知道好在那兒,還要讓聽的同學知道怎麼向他學習思考;錯在何處,應該怎麼修改,怎麼補充。如“是的,‘熱愛’和‘酷愛’都是寫莫不桑喜愛寫作,但哪個詞形容“愛”程度深?你再從上下文中的‘孜孜不倦’‘焦急萬分’體會體會。”這樣的評價針對性強,能提醒學生、幫助學生,學生就會對此處的學習行為有一個清晰、理性的認識,今後遇到類似的學習情況時,就會心有靈犀,信心百倍。

第二,評價要及時。當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之時,教師能夠及時地給予點評,以自己的智慧點燃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那麼,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更高,學習興趣會更濃,學習領悟力會更強。如要學生讀一大段文字時,有時就可以中途適時的點評哪句讀得好,哪個字或詞讀出了味,甚至可以要其領同學們讀一下,不要等學生辛苦地讀完再點評。如讀課文第7自然段時,要指導學生讀出福樓拜“滔滔不絕”的語氣、動作、神態。

第三,評價要有啟發性。學生在學習中,思維有時會陷入困境,甚至走進死衚衕,此時,教師只要稍微點撥啟發一下,就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如結合課文讓學生觀察介紹兩個人時,就會有“你是從他倆的高矮上介紹的”、“你是從他倆臉型上介紹的”、“你是從他們服飾上介紹的”等啟發、指引的評價,學生就會順著搭起的思維之梯,自己摘取學習的果實,收穫甜美的佳釀,併產生強烈的成就感。

第四,評價應情真意切,不能過分誇張,矯揉造作,虛情假意。只有真情才能換取真情,只有真愛才能換取真愛。教師的評價應該是發自內心深處,真誠而親切得自然流露,就像一縷溫柔的春風撫摸孩子,就像點點春雨滋潤孩子一樣。這樣才能博得學生信任,才能蠃得學生的心。如“××同學,我為你進步而高興!”“××同學,這個問題老師都還沒想到,你想到了,真了起!”(師豎起大母指) “你讀得很流利,沒打結,沒添字,沒漏字,就是過快了點,如果能注意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會更好”、“你每個字音咬得很準,句子讀得再連貫些更好”……學生聽了這樣的評價語肯定很高興,很自豪,這對全體學生也是有益的。相反,那種虛情假意,表裡不一,沒有用“真心”的評價,不僅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可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習失去信心。

第五,評價應多層次、多角度,並配以肢體語言,一個眼神,一個頷首,一個聳肩,一個大拇指,甚至一句俏皮話都是給學生的評價。這樣更好地調節師生的情緒、激起課堂的氣氛,讓學生想聽、愛聽、百聽不厭,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仍以讀第7自然段為例,“三個‘不’讀得好,讀出了一位毫不留情的嚴師。”“你‘九個’問句一氣呵成,讀出了福樓拜的‘滔滔不絕’。”“從你的朗讀中,我聽出了福樓拜的耐心指導,循循善誘。”“啊,你還有侃侃而談、娓娓道來的神情。”“你讀出了一位寫作經驗豐富,指導有方的福樓拜。”……

二、加強自己的言語表達修煉。

針對莫泊桑第二次求教“沒有什麼好寫的”錯誤看法,福樓拜首先以三個“不”字毫不留情地予以否定,接著連用了九個問句既包含了作為老師的嚴厲,對莫泊桑的輕微責備,而更多的是耐心指導、循循善誘。從“繼續說”、“喝了一口咖啡,又接著說”可以想象出福樓拜在指導時滔滔不絕、娓娓道來的神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水平、會指導的老師。不是嗎?“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

首先,教師所講內容應該是科學的、正確的,使用的言語也應該是科學的、準確的,決不能講錯。如不能把課文中的“情節、細節”“寫作特點、寫作方法”“材料、素材”“身材、姿態、面貌、衣著”“手法、方法”等說法混為一談。

其次,話語要具有深刻精闢的思想,要飽含真摯濃烈的情感,才具有令人折服的威力,動人心絃的魅力。教師講話時 的喜悅或悲憤、讚譽或貶斥、激動或低沉……都會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他們相應的情感和認識,使他們嚮往真善美,鄙恨假惡醜。如果教師言不由衷、虛情假意或冷漠麻木,教學效果必定不佳,甚至會起反作用。

第三,表述要留有餘地,力求激起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爭論探討。不講空話套話,杜絕陳詞濫調,不斷地以社會上的新資訊、新事物、新現象、新觀念充實和更新自己的講話內容;不斷地以語言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詞彙、新語義等豐富和更新自己的言語。這樣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才能使教師的講話對學生具有吸引力。

第四,講話要流利通順,不夾冗字、廢話或口頭禪,既不能斷斷續續、停頓太久或羅唆重複,讓學生厭倦不耐煩,也不能連珠炮般一口氣說到底,讓學生過分緊張,難以留下清晰的印象。提出問題或講完一層意思、一段話之後,要留有給學生以思索回味的餘地,講話也不能過於簡略或大幅度跳脫,以免學生聽不懂或誤解。

第五,對學生說話要生動有趣、具體形象,輔以恰當的表情、動作和手勢。特別是當教學內容難以使用直觀教具時,言語直觀尤其顯得重要。當教師使用描述性言語時,要讓學生感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當教師使用講解性言語時,要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摹聲等手段,把抽象變為具體,深奧變為淺顯,枯燥變為有趣。如果只是乾巴巴地講解規則要領,搬出一堆專門術語,學生必然不愛聽,也不易聽懂。

三、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鍛鍊。

當莫泊桑把老師第二次指導以後完成的作品給老師看時,福樓拜很認真地看了幾篇,可見福樓拜是很嚴謹地對待的。然後福樓拜及時地肯定了學生的進步,但他也語重心長地告誡道:“青年人貴在堅持,才氣,就是堅持寫作的結果。”然後提出了新的要求——觀察時要抓住特點,發現別人未曾發現的獨特。為了使自己的主張更容易理解,福樓拜還舉了描寫篝火和綠樹的例子,更形象的說明了自己的看法,使莫泊桑能清楚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層層深化,有觀點,有例子,非常有說服力,從中,我們再次看到福樓拜悉心指導學生的風範。也告訴我們:廣泛的語文實踐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

第一,中高年級學生課文後問題用筆回答。現在我們已很難看到學生在課堂上用筆回答課後問題了,好多人認為課後問題只要學生思考思考就行了;課堂上集體討論討論就行了;口頭回答可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筆答批改麻煩……殊不知,高年級學生,筆答一個問題相當於一次小練筆。獨立思考是必要的,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需要大家討論、補充、完善;課堂上學生的發言一般比較零散,你一言,我一語,需要總結、篩選、提煉;筆答時,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全面性都會有所培養與提高;還是對問題的理解與掌握,課堂聽講與記憶的一次檢驗……希望多一些語言實踐操作,少一些“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天橋把式”。

第二,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選擇一些課外閱讀作品。每個星期組內交流一次閱讀心得,每個月召開一次班級交流會,看誰讀得多,看誰讀得透,評出優秀小讀者。有數量才有質量,沒有量就談不上質。每學期都能讀十幾本名著,幾十首詩詞,幾十篇文章,這就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閱讀能力,語文水平自然會有所提高。

第三,鼓勵學生寫日記、辦班報。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和記,精讀博覽和大量練筆。我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或記錄當天看到的文章中名詞雅句,或抒發內心所思所想,或進行文學練筆,或評述班級發生瑣事。組織班級學生每四人一小組,每組每月辦一期報紙,要求報紙要真實的反映大家的生活,刊登同學們的習作,發表大家的建議和意見。各小組辦完之後,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就這樣在共同學習中提高了語文水平。

第四,開故事會、辯論會。語文的學習不僅要重視書面語言的培訓,更要重視口頭語言的練習。有資料表明,人的一生中在進行人際交往時有40%的時間在說話,可見,口頭語言對職中生來講是多麼重要。可以通過開故事會,辯論會的形式,來鍛鍊學生開口說話的能力。

但是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實踐活動的訓練,教師都要牢牢記住自己的職責,既不能包攬包乾,也不隨意放羊,而要時時關注,主動參與活動的組織、開展、總結工作,真正起到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才氣,就是堅持寫作的結果。”語文學習,就是語文實踐的結果! 

以上所述意在拋磚引玉,目的是讓我們教師明白課文不只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工具,也是教師獲得教學思想滋養的極佳原材料,我們要從文質兼美的課文中獲得深刻的啟示,反哺我們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語文課的魅力。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11

《秋姑娘的信》是蘇教版第一冊第7課。課文講的是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寫信,展現了一幅楓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同時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在教學的時候,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整體把握文字,以多種形式地朗讀使孩子感受秋姑娘對好朋友的關心。

在備課時,我發現課文最後出現了一個一問一答的句式,其實這樣的句式學生朗讀更需要指導,那麼怎樣順其自然的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個句子呢?於是我就嘗試將教材進行重組,大膽創新,把兩個句子提到最前面先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漂亮的楓葉忽然變成光禿禿的樹幹,對比效果非常明顯,根據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一般的思維方式學生第一個呈現出的問題便是楓葉哪裡去了?課堂教學當中故不出所料,學生睜眼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個“咦”字,這當然就是感到驚異了,順勢接下來問你們“咦”什麼呢?順其自然的完成了一問一答兩句的教學。其實在這一教學環節當中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個小的情景,較好的完成這一教學環節,這樣的教學環節真實自然也是紮實有效的。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詞語教學時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實施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如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說“ 是秋姑娘的朋友。” “ 、 、 和 都是秋姑娘的好朋友。再讀課文後利用“秋姑娘給 寫信。”、“秋姑娘給 、 、 和 。寫信。”這種句式讓學生說話練習,一是檢測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同時又是對學生語言運用的練習。準備在第二課時指導學生用書信的方式拓展想象秋姑娘還給誰寫了信進行說話練習,再次對學生語言運用進行練習。

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確有限,反思整個課堂教學也的確存在很大的遺憾,學生讀書的感情應該再上升一個層次,語言練習設計到了,確實應該練習面再廣一些,效果應該再紮實一點。在詞語教學中設計環節不夠精煉,效果不盡明顯,影響了教學進度,導致後面學生語言練習的時間沒有了,於是練習不夠到位,的確是這堂課的一個遺憾!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12

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有關鄧爺爺的事,從而引出了課題《難忘的一天》。接著,提出問題:難忘的一天是哪一天?這一天的什麼事讓他難忘?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思考回答以上兩個問題。解決了生字詞,回答了問題後,引導學生找出描寫作者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為什麼緊張?又為什麼激動?到心情平靜下來,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情為什麼一下子會平靜下來?通過體會“我”心情的變化,鄧爺爺的慈祥、和藹可親的樣子漸漸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裡;從“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鄧爺爺的遠見卓識也深深的刻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這篇課文的教學,使我想到語文教學:

一、要有一條線。這條線可以是課文的行文主線,也可以是師生的教學線索。本文作者是按“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順序寫的。我在教學中,就按照這樣的順序組織教學,相得有條有理。

二、要教學的切入點。利用描寫“我”心情的句子來學習這篇課文,使教學重難點得到了突出,學生學起來也感到很輕鬆。想想自己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旦碰到稍長點的文章,就得花費三到四課時才能完成教學任務,一點一點的學,表面上是感覺文中的重點難點都講到了,可實際上學生從中真正領悟到了多少卻不得而知。我深深的感到任何一篇課文,即使是再長的課文,只要找準突破口,找準立足點,就能最大的程度的優化課堂教學。

三、要讓學生品讀。從這篇教材來說,篇幅比較長,記敘了一件我為鄧爺爺表演電子計算機,受到了鼓舞的事情。從學生角度來說,二年級了,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理解詞句、圈圈劃劃的能力。把重點放在詞句的品讀。把圈圈劃劃能力的培養與課文的理解、朗讀相結合。抓住重點詞句反覆進行品讀,讓學生帶進課文描寫的情景中去。

本課不足:學生朗讀的增量不明顯,朗讀語氣過於平淡,有待以後教學的進一步改進。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13

《三亞落日》是一篇寫景抒情文章,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再現了三亞落日這一美妙絕倫的景象,表達了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這篇課文用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瞭解文章的結構,還精讀了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本課時是第二課時,知識與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一方面通過反覆吟誦,感悟語言文字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另一面,通過賞析交流,體會比喻句和擬人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感受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三個比喻句,體會三亞落日的美輪美奐,並在此基礎上再次出示中心句“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除此之外,在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多種的方法理解詞語,如理解“溫和”時文中的近義詞“柔和”,理解“醉醺醺”時採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碩大無朋”時可結合課文內容或查詢工具書等方法。

此外,《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課程目標中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所以,本課我讓學生找出比喻句、擬人句,感悟三亞落日的美及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學習在寫作中運用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優美。此外,練習用“先……然後……再……最後”把一件事按順序表達清楚。( 勵志天下 )

本節課研究的一個主題是“現代化教育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在一開課的時候,首先用一組三亞的圖片幫助學生回憶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再以一組落日的圖片,帶給學生一種視覺的衝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第3、4自然段的時候,將自學邀請投在螢幕上,能使學生在自學時更加明確學習要求,從而更好地自主學習,這就比傳統意義上由教師口述,學生操作有效果。有時我們的要求提多一些的話,一些學習能力差的孩子根本記不住,最後,以《永遠的邀請》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來總結昇華,讓學生回味無窮,繼續陶醉在美的藝術享受中。

課後,肖迪老師、資訊部的老師們及我校的王虎校長、李定教導對我這節課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肖老師對這節課的總體評價是:朗讀加強,練習穿插,圖片結合。她認為作者把落日比作孩童的這個部分,我在引導時,僅侷限於第三自然段,其實還可以聯絡第四自然段中的“頑皮地蹦跳”等,這樣更能提醒文章的整體性;在學習“醉醺醺”這個部分,出示的圖片不夠恰當,因為“醉醺醺”是一種狀態,用圖不好解釋,而且圖釋容易固定學生的思維;在出示的其中一張落日圖中,要處理下載時其中的字眼;在範讀“我瞪大雙眼”時,先用敘述的語氣,不要突然讀得高亢,這樣更能體現層次感;“生怕”這句話的情感是否串到結束語,放到總結中,把這種依依不捨的情感體現出來,深化主題;最後的總結句“哦!這就是三亞落日!”應該用一組聯絡性的圖片把三亞落日呈現出來。我校的王副校長建議,在學生自學時,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指導朗讀時再做足一些,此外,在引導學生複述落日的變化過程時,可以讓學生先抓住關鍵詞說話,如果學生有困難再出示“先……然後……再……最後”這個句式引導。李定教導提出落日的美還更應該觸發學生的心底,可以抓住“美輪美奐”這個詞通讀全文,讓學生體會這種意境的美,還可以學生拓展想象,落日還會像什麼?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大家的意見我虛心聽取了,要想上好一節課,還真的需要多下工夫。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14

記得上這一篇課文我準備得還比較充分,上課的前一天晚上鑽研教材到很晚。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一節課結束。在短短的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困難比較大,而且這篇課文比較長。怎麼辦?抓住教學重點和難點,精選教學內容!首先,我已經提前佈置學生預習了課文,把認識生字的問題解決掉,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其次,對教學內容要有取捨,不能面面俱到,要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疑難所在取捨教學內容。

一開始,簡單的一兩句話就切入到課文:清明節,我們緬懷先烈,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兩萬五千里長徵的途中,在過草地的時候,有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金色的魚鉤》。我讓學生跟我一起板書課題(目的是注意“鉤”的寫法);如何讀題目,哪個詞語應該讀重一點?學生有說“金色”,有的說是“魚鉤”,我讓他們試著讀一下,他們發現還是應該重讀“金色”。看到題目,你有什麼問題?有學生舉手問:“為什麼這個魚鉤是金色的呢?”還有一個同學問:“為什麼用‘金色的魚鉤’作為題目呢?”我對他們敢於提出問題表示讚揚。隨後,進入初讀了解大意,提出自己困惑的階段。我給了學生比較充分的時間,大約10分鐘左右。學生概括大意的積極性不是太高,舉手的僅一、兩個。下面讓學生提出自己閱讀中的困惑。有一兩個學生重複了剛出示題目時的問題,即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另外有兩個問題是對課文中句子的理解:1、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為什麼有千斤重?2、還是這一節,最後一句“……最後這句話是嚴厲的,意思只有我知道。這個意思是什麼?這兩個問題我讓學生聯絡上下文讀書,然後小組合作學習解決掉。另外一個問題是:“我,我早就吃過了。看到碗裡的還有沒吃乾淨,扔了怪可惜的……”這個最後的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一個學生認為是語意未盡,另一個學生馬上反對,認為是說話被打斷,因為下文有我打斷說的話,應該是說話的省略。我當時都肯定了他們的觀點。但是現在想想,不應該是語意未盡,第二種觀點更有根據。學生的這幾個問題解決掉,時間只剩下4分鐘。我預設的幾個問題只好擱置起來,例如,課文是抓住老班長的什麼來表現他的精神的?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深情地朗讀出來。……最後,我回到課文最後一節,結束了一堂課的教學。

我在反思,略讀課文如何選擇教學內容?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何處理?是全部在課堂上解決,還是部分解決?如今天,把學生的全部問題放到課堂來解決,就出現自己預設的一些重要的教學內容被耽誤掉的情況。看來,要客觀看待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對他們的問題進行梳理和歸併,對於個別的問題(遠離教學目標的)可以讓他們課外去解決。要把學生的問題和自己預設的問題整合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具備靈活的教學機智,這一點我還做得不夠需要進一步提高。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15

4月30日,按照學校安排,我得上一節校內公開課。我計算了自己的教學進度,這一天,我該講《口技》。

今年,學校要求所有的公開課都得采用“主體參與 分組合作”的新模式上課。這種模式兼顧了東廬中學和杜郎口中學的特點。本學期以來,我也已在班上做過一些嘗試。這節課,我也採用了這種形式。課上完後頗有些感觸。

1.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信任。

實行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學習上要給學生主動權。新推出的各種教學模式也都在強調這一點。我從20__年秋學期參與新課程改革以來,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應該說,這個問題是新課改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理念。真正做到這一點,學生才能才被動接受中解放出來,才會擁有自己的思想,創新才有基礎。結合自己幾年來的思考,聯絡《口技》這節課,我認為,這個問題中最關鍵的是教師應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

學生受知識、經驗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在很多方面會存在著不足,對很多問題的思考不會全面。因此,我們在很多時候,不會也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獨立的探究、解決問題。經常會不放心地在課堂上喋喋不休;即使是讓學生去分組討論了,學生得到自己的答案了,我們依然要再強調一番,或將自己的“標準答案”再傳達一次。長此以往,學生慢慢就會養成習慣:反正我思考了,老師也不會採用我的,而且老師反正會給我答案,何必思考呢?

我的這節課,上課前給他們佈置了預習任務,強調了上課的注意點,把教參中的課文翻譯印發給了他們,對其它內容未做任何講解和提示。上課了,學生按分組在黑板上展示了自己的預習成果,除出現了個別錯誤外,基本沒有問題。然後就是讓我非常擔心的環節——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後,分別上講臺講解本組認領的任務,並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令我驚喜的是,各組推選的代表一個個上臺了,對認領任務的講解基本清晰、流暢,問題的回答基本能讓質疑的同學滿意,出現了個別未能解答的,本組的學生立即發揮了後援團的作用,予以解答,沒有怯場,也沒有任何不和諧的音符。尤其讓我驚喜的是,第六組推選的代表是一個品行有些後進的學生,他上臺後除了對規定任務進行了講解外,還與本組同學進行了互動,讓同學們對他所講的內容能更好地掌握,可以說是上臺的幾個學生中表現最好的。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充分的信任。給他們信任,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才會被激發出來,他們的主體性才能被體現出來,他們會給你驚喜。

2.教師不能迷失了自我。

上課前,有老師看到我的講學稿,跟我說:“這節課基本沒你什麼事兒哦。”這節課真的沒我什麼事兒嗎?不!應該說在這堂課中,我沒有迷失自我,我的主導地位並沒有喪失。而我也認為這是在教學過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給學生充分的信任,不等於自己當“丟手掌櫃”。如果學生完全能自學,一點問題沒有,那要我們這些老師幹什麼?學生的知識、經驗等畢竟有限,很多時候非常需要教師的提示和點撥。教師還應該是課堂的主導。

在之前嘗試這種新模式的過程中,我曾經完全讓學生自己組織過一堂課。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是熱烈。但到下課時我交代給他們的任務也沒能完成,已完成的部分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而我自己,整堂課無所適從。這樣的課,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是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課堂的效度不高。長期這樣,估計學生也會無所適從。

因此,在《口技》這堂課中,在不影響學生主體性地位發揮的前提下,我也積極參與,成為課堂的主導。一是學習過程的設計。為達到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我在課前精心設計了“講學稿”,任務分解清晰,完成任務的步驟明確。二是在課堂上適時點撥。主講的學生講解有錯誤,我適時插話更正;他們講解過程中遇到問題,本組同學又無法給出援助,我適時加以點撥;講解的重點不明確、不突出,我適時歸納、小結。三是不時“搗蛋”。課堂上,對於已經明確的任務,主講小組又未能講解清楚或知識點有遺漏時,我提示旁邊的同學提問,或者自己直接提問。

總之,經過《口技》這堂課的教學,我認為,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對已有的模式靈活運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又不迷失自我,才能充分發揮課堂45分鐘的效用。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16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構思巧妙,感情豐富,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這篇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細讀文字,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文字中重要的環節進行細讀。

第一處是在講解白楊樹生活的環境時,讓學生先找出相應的段落,然後讓學生細讀該文字,在細讀的過程中,抓住文字中的“茫茫”、“渾黃一體”、重點詞來理解大戈壁的環境的惡劣,從而激發學生們對白楊樹的敬佩之情;抓住“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這一句話來體現白楊樹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它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另外從 “高大挺秀”一詞中,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白楊樹的適應力及頑強的生命力是多麼然人敬佩。談完自己的理解之後,讓學生們帶著自己的理解來讀文字,讓學生們將自己的理解通過讀來展現。

第二處文字細讀的設定是在講解爸爸的話時,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短短的三句話不但向我們介紹了白楊樹的特點,同時也借白楊表白爸爸的心。在設定細讀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們抓住中點詞句來理解文字,通過上下文的聯絡來理解文字,讓學生們充分的讀,充分的說,再度重感悟,再用朗讀將自己的感悟帶回文字。從哥哥的問題入手,帶著爸爸嚴肅的表情,讓學生一句一句的讀,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絡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體會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表面上是寫物,實際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經紮根邊疆,獻身邊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樹一樣成長,經受磨練,成為祖國邊疆的建設者。這樣做,不光激發學生們對白楊樹的崇敬之情,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懂得,爸爸說這些話的用意,那就是爸爸不光在講白楊,還要借白楊來讚美那些遠離優越生活,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人。這樣的設計,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徵意義(爸爸的心願),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

另外,學習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採取的是讓學生質疑,讓學生找一找文字中介紹爸爸表情變化的句子,並讀一讀,在小組中討論每一次表情變化是為了什麼?你從中理解了什麼?這樣做,不光是對文字的一次整體貫穿,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讀文字的過程中,只有學生們能大膽的問一問,想一想,才能從對文字細讀,對文字細想,對文字細細的理解。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語文影子教學反思 篇17

語文學習重在感悟,《地球萬歲》是一首獻給地球的詩,它包含著對地球無私奉獻的讚美,更包含著對地球美好未來的企盼。全詩包含這兩方面的內容:熱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讓人類享受平等與自由;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反對貪婪索取,讓地球充滿生機與活力。所以瞭解詩歌內容,理解世人對地球未來的企盼,體會詩歌蘊含的情感是教學重點。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我讓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然後進行彙報。我始終關注活動的進展,瞭解學生的活動情況。如:兩個小組學生暢想地球未來,有著不同的看法,一組認為未來是美好的,另一組認為是不美好的。據此,讓學生討論,引起思辨,由關注地球的現狀引起對地球未來的關注,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們意識到肩負的綠色責任。為了和平、自由、友誼和愛,我們要反對戰爭,反對貪婪,讓大家一起保護環境 ,讓地球充滿生機和活力。

不過,在進行此課教學時,我依然還能回味起當時王丹老師的這一課教學,孩子們對課文的感悟和老師的引導,向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