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3.1W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我設計了“彩膠泥真聽話,你能用什麼方法把它變成哪些形狀”教學環節,學生愉快的介紹著自己的方法:搓、揉、拉、壓、捏等,更重要的是還發現和使用了彩膠泥中的模具。學生在自主探究、互教互學的愉快學習中學會了“花點心” 形狀的多種製作方法,學習重點學生掌握的非常好。學會了“花點心” 形狀的多種製作方法,那麼,如何給它做上漂亮獨特的花紋呢?學生從我提供的大量素材中深受啟發,在自己加小組同學的合作討論中大膽發表意見,“花點心”花紋的立體美化裝飾難點在學生自主互學的快樂學習中迎刃而解。通過這節課我深刻的認識到:教學是創造人的藝術,教師在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與指導上要下功夫精心鑽研,教學圍繞“學生喜歡”設計環節,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學生會的教師可以不講讓學生去互學互通;教師要做有心人,從學生身邊去發現利用課程資源指導學生探究學習;學習中多給學生探究、合作表現的機會;這種快樂學習的方法將使孩子的才華充分展示。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2

不教語文不被語文這條韁繩拴。經常教語文的,有時侯會受語文的限制,在教學方法與過程的設計上有所侷限。當我拋開腦中的常規的設計思路來看《草原》這篇課文的時候,思如潮湧,各式各樣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不斷湧現。從三維目標完成的效果來看,這節課既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受到感情的陶冶和薰陶,學生又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深入地品詞析句,領悟文字表達的內容孩子們的回答很精彩,某些話語超乎了老師的想象。

所以,課堂上,必須相信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這些,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學得知識,提高語言感悟能力以及提高語文素養。可以說,我最終的目的是藉助文字內容挖掘孩子身上的各種潛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主體性、探究性,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孩子是發展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主人,他們具備創造的潛能,他們的理解和想象可以超越文字。只是要老師善於激發,學生可以表現的更好。

對於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會現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充分挖掘文字中的教育資源,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把提問的機會、解決問題的機會、朗讀感悟的機會,尋取學習方法的機會交給學生。這樣,學生會有一種受到尊重的感覺,會有一種被解放的感覺,他們的思維、思想、理解和感悟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放,課堂將充滿個性化的理解感悟,從而迸發出更精彩的思維火花。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3

老實說,相當多的中國小教師的教育教學依然“新瓶裝舊酒”,高呼“素質教育”、“新課改”,骨子裡實踐中仍奉行“應試教育”,“轟轟烈烈喊素質、紮紮實實搞應試”是當前中國小基礎教育階段的真實寫照。

通過接觸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反映出一個重要問題:不是大家不願改革,而是不知如何因校而宜、聯絡教學、結合學生、圍繞學科、根據實際來進行探索改革。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廣大教師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深入實踐、不斷反思、提高素質,鑽研教學,成功扮演好自己作為先進理論的實踐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開拓者,學生學習的領導者的四種角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推進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點滴體會,希望與大家分享,不到之處,誠請不吝指導。

一、先入為主,激發興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如此,教師的舉手投足、言行舉止首先應當吸引住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一舉打響,一炮走紅。

為此,教師應當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涵義要求,用先進的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二是應當認真研讀教材,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研究課本中黑體字、圖畫、故事、補白、問題的用意,融會貫通;三是應當認真備課,集體備課,個人優化,發揮合作的力量,集思廣益,博採眾長,預設教學實踐中可能生成的各種問題;四是應當旁徵博引,廣泛查閱有關教材資料,積極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學經驗和教訓,把課備精、備細、備透、備實、備深;五是應當綜合運用故事、笑話、時事、歌曲、圖畫等多種形式適時匯入新課,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合乎學生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

針對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結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匯入新課的方式居多,讓學生聽故事想結局、聽故事想題目,可以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效果較好。

二、目標明晰,展示具體

我們選用的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豐富,不時點綴發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面對紛繁複雜、體裁多樣的課本,教師務必牢牢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透過現象抓住課文的本質,提綱挈領、抓住要害、明確目標。眾所周知,新課程要求的三位一體目標分為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師應從形象生動的課文中提煉其精要和實質,確定每節課的三位一體目標;二是教師應把抽象、概括的教學目標描述語言具體化、明確化、清晰化,簡潔、具體、最好概括為“……是……”、“為什麼……”、“我們學習……,將會……”;三是教師應把教學目標具體為問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預習,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圍繞問題進行訓練,圍繞問題進行復習作業,如此,由形象具體到抽象概括,由表層瞭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應用,問題解決了,目標也就隨之水到渠成,順利實現了。

三、循循善誘,步步深入

教學環節的設計應考慮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裡。思想品德學科的學習,往往符合這一規律。下面以湘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二節為例,展示教學的全過程。

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知恥自愛自尊自強尊重他人贏得尊嚴

個體尊嚴國之興衰責無旁貸

保護他尊欣賞他人

本節課的目標主要圍繞

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展開,首先,為什麼要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孟子的話,童第周的故事);其次,如何才能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再次,一要有自尊,知恥自愛,自尊自強,二要尊重他人,保護他人自尊心不受傷害,從內心接納他人;最後,個人尊嚴,我們還要為國家、民族爭光添彩,國之榮辱,我輩有責。

教師在展示目標以後,先要讓學生通過層次目標,找出問題答案;後要逆序而上,分類總結次目標、中目標、總目標答案,脈絡清楚;三要綜合分析整個問題,形成對總目標的瞭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學會尋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4

《畫家鄉》是一篇十分能激起孩子學習慾望的課文,浩瀚的大海,美麗的山裡,寬廣的平原,遼闊的草原,繁華的城市,這一處處風景給了我們美的感受。在設計教案時,我特別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談話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畫家鄉”是本課的課題,雖然課題比較簡單明瞭,但存在著一個難點:什麼叫做“家鄉”?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模糊,一年級的孩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安排了一個課前對話:介紹一下,你家住在哪?(元通)那麼元通就是你的家鄉。從而讓學生明白,“家鄉”這個概念,也更想了解課文內容。

2、讓識字教學生動起來

作為第一課時,字詞句教學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初讀課文,學習生字這一環節,重點學習“寬”、“蝦”、“腳”、“撿”、“貝”、“殼”6個生字。學習生字時,我創設過關遊戲,以濤濤為我們出了一道難題為由,讓學生先讀準字音,瞭解生字字形、結構,再讀詞語。在識記生字的時候,我還請幾位小老師介紹了認記生字的方法。生字教學到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這節課重點學習6個生字,這6個生字貫穿讀文,讀句的各個環節。

3、感情朗讀,“美”字貫穿全文

課文通過畫,展現家鄉的美,從而看到祖國的美。所以教學中,我從課的開始以至結束,是讓學生在欣賞,遊覽中,激發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節課,不管是教師的語言,課件的演示,儘可能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了課文,學習課文。特別是“那麼……那麼……”這個句式的練習,學生在讀中,真正的感受到了“因為有了那麼海更藍、更寬。因為有了那麼,花更美,草更綠。”家鄉到處洋溢著美。

有待改進的方面:

一年級的學生的特點是:集中注意的時間短,永續性較差,注意範圍也有侷限性。在課堂進行到快要結束時,有些學生開始注意力分散,學習狀態不佳,特別在寫字時學生注意力比較分散。為了抓緊時間,我沒有很好地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這樣的學習效果反而不理想。在今後我一定注意這一點,及時關注學生學習狀態,及時調整。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5

富有兒童情趣,語言活潑、情節耐人尋味。講的是獅子大王想找一個動物接替他做“萬獸之王”,每個動物輪流當一星期,誰做得最好,誰就是森林裡的新首領。貓頭鷹讓大家白天休息夜裡做事,小動物們叫苦連天。袋鼠要大家跳著走路,小動物們聽了直搖頭。可愛的小猴子讓大家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擁戴,成為森林裡的新“萬獸之王”。

結合課程標準的理念、教材編寫的意圖以及學生髮展的實際,我在設計本課時重點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1、抓關鍵詞感悟,以悟促讀

語文不同於其他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在教學本課時我以重點詞語為抓手,例如:“神氣極了”、 “激動”、“議論紛紛”、“叫苦連天”等,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指導朗讀,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深入與閱讀材料形成對話,同時藉助課件的直觀感受與語言描述的情境創設,引導學生想象童話中

人物的神態、動作,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進而體會童話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得言得意”。

2、以學定教,巧計情境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對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起著積極作用,為了在課堂上體現課標精神,我堅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巧計情境,努力在課堂上體現充分的自主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適當的探究學習。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6

教學中,我注重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認真朗讀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話,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有禮貌。在讀中體會小灰兔奇怪的心情。在讀中體會小白兔種菜的辛苦及收菜、送菜的自豪和快樂,實現學生和文字的對話和交流。

表演朗讀激趣。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中有具體的對話,總是讓學生自己讀也會缺少樂趣,所以讓學生表演朗讀也是很好的激趣方法。在學習七89段時,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一定的瞭解,我就叫他們表演一下,學生對於當小白兔的興趣特別高,表演後再朗讀的時候孩子們表情也非常豐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當然本課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還有很多環節安排得不十分妥當,尤其是聽了丁主任的評課更是感覺到還有許多的設計需要改進。如,匯入新課時如果創設計一個有關小白兔和小灰兔童話故事的情景會更好。將視訊《勞動最光榮》放在小白兔辛勤種白菜一段的後面更合適,識字教學不夠新穎,在體會小白兔和小灰兔的禮貌一處浪費了時間,導致後面內容顯得有些倉促等。以後要努力鑽研教材,不斷學習,努力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的新型課堂。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7

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文章語言質樸、優美,富有詩意,對學生珍惜時間也很有教益。

在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特點,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味語言的美,在讀中品味字裡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在精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然後啟發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說說“日子”是怎樣在自己毫不注意時消逝的,學生興趣盎然,有的說:“聊天時,日子從嘴邊過去;玩耍時,日子從腳下跨過。”有的說:“看電視時,日子從眼前晃過;寫作時,日子從筆尖滑過。”有的說:“跑步的時候,日子從跑道上飛過;喝水時,日子從水杯裡流過。”有的說:“睡覺的時候,日子從夢中溜過;抽菸時,日子從輕煙中飄過。”……詩一般的語言從孩子們的嘴裡流淌出來。再讓學生將自己寫的內容放進課文中讀一讀,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在這一讀說寫的實踐中,我感覺到學生的練筆興趣激發起來了,學生的語言發展了,更重要的是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了時間來去匆匆,我們要珍惜時間,獲得了更為深刻的情感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創設實踐的機會,把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讓學生在活動中語文實踐能力不斷提高。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8

《橋》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簡練生動,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1、構思新穎別緻,設定懸念,前後照應;2、多用於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3、大量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了表現力。

根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當、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與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9

《小露珠的夢》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話故事,文章不僅語言鮮活,而且符合兒童的語言特點。在設計整個教學環節時,我認真仔細的研究了教學參考書,反覆朗讀了本課教材,設計了種.種朗讀形式,這種設計完全符合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在學習中以讀為主,把文章讀通、讀順、讀出相應的語氣,在讀中感悟故事所蘊涵的意義。因此,在教學時我時刻沒有忘記這一點。但是,由於上課時調控能力不當,讀的遍數不少,但卻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比如,在教學大海美極了這一段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出大海的美來,但找了幾名學生來讀,都讀的不怎麼樣,這時我應該範讀再指導學生來讀,共同感悟大海的美麗,但我害怕耽誤時間,只是匆匆的一句“你讀的很美”就打發過去了。語言是體現情感的符號,文章本身就是情感和思想的載體。一篇文章通過語言描述所塑造的動人情節或優美景色,往往會給學生情感的陶冶。我卻輕而易舉的就把這種“情感的陶冶”給抹殺了。

本次教學也有閃光之點。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方面,引導有方,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第一:小露珠到大海後會看到什麼?學生的回答是:看到可愛的海豚,凶狠的鯊魚,自由飛翔的海鷗……第二個精彩點是:少數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很深,如:你從小露珠身上學到什麼?答:學他的堅強、勇敢、歷盡千辛萬苦向自己的目標前進!

總之,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無論你的設計多麼精妙,可面對六十多個鮮活的生命,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10

我上的這節課優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比較準確,體現了“一個主體,六個特性”。

這主要得益於尤校長做的“有效課堂教學之教學目標的確定”的講座,它讓我真正認識到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教學目標所描述的是學生學習後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因此,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2、運用圈一圈、畫一畫的方法,瞭解幾個孩子比了哪些絕招,運用抓住重點詞句、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說說自己最佩服誰的絕招,運用想象的方法想象小柱子是怎樣練絕招的。3、在讀說中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受童真童趣,併產生努力學習本領、刻苦求知的願望。

二、嚴格按照略讀課教學模式上課。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明確問題、學法遷移”、“自學合作、開放拓展”、“質疑總結、佈置任務”四大環節清晰、緊湊,且每個環節的任務能在規定時間內很好地完成。

三、注重學法遷移。

在進行學法遷移時,不僅讓學生說明“這些問題你想用什麼方法解決?”而且說明選擇這種方法的理由。這樣,就避免了學生運用學法的盲目性。

四、學習評價貫穿始終,而且注意“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相結合。

一開課我就交代:“這節課我們還要從‘習慣、朗讀、知識’三個方面來考查同學們參與學習的情況,你們有信心闖過這三關嗎?”全班學生齊聲高呼:“有!”“老師相信你們個個都會表現得很棒!”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

“習慣”是從聽課狀態、發言情況、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四個方面來評價的,要貫穿整節課的始終。“朗讀”主要用於檢查學生朗讀課文的情況.先指名朗讀課文,再由參與朗讀的學生自己給自己評價打分,並徵求全班同學的意見。再在小組內接讀課文,並按上述步驟進行評價打分。“知識“主要看學生對測試卷上的題回答的情況。

下課前,讓每個小組分頭統計這節課上每個同學的綜合成績,老師瞭解各分數段後進行總結性評價。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11

相信每位家長朋友一定是分別代表不同的層次的,而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後,但正在進步的孩子的家長。

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付出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

我是個教育工作者,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干預,抱定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的原則,堅持不在外邊報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結果,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經常大腦像斷了線一樣,長時間的愣神,作業常常耗到十到十一點。

於是,終於放棄原先的理念,開始陪學、輔導,從那以後,家裡就充斥了呵斥、不滿和哭泣。我不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做老師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學不會,就怕你沒有一個緊湊、自我管理的好習慣。失敗的情緒容易轉化為暴躁,黔驢技窮時我也打孩子,有時下手很重。

每當打過孩子,尤其是下手比較狠的時候,心情壞到極點,看到孩子蜷縮在角落,十分無助,默默哭泣的時候,每到看到這個平時那麼漂亮可愛的孩子,而他無論在體力和智力都遠遠不能跟我對抗,僅僅因為學習,就要承受心理和肉體的摧殘,而這個他是自己的寶貝,自己的唯一,此時憐惜、悔恨、心疼,難以明說。

直到現在,每當回想當年,看自己當年寫的文章,還是感覺很對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後悔是真的。

我對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堅持,永不放棄的堅韌。最後,我還要跟各位家長分享幾個我的觀點:

一、接受我們的孩子的現在和將來,無論什麼樣的現在和將來,但你總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樣可能有與眾不同的孩子,要不這個人類社會也太不公平,這個社會的結構也太穩定。

不是所有的好習慣都是父母給的,要不為什麼同一對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別;也不是所有的壞毛病都是因為父母教育不當,我的經歷就是一個例證。

老天爺給了你什麼你就只能有什麼,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

有遺傳就會有變異,一切可能的現在都在上帝能夠忍受的正常的範圍內,我們只有接受。但,既然這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就只能最愛她(他),給他你能夠給他的最好的教育。

二、可能是一種幸福,別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許有這樣兩種情況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聰明、漂亮,有好習慣、善於自我控制,學習從不讓你操心,老師誇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你的確很幸福。

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況,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讀國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縣裡的中學,我的父親驕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媽媽感覺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當我每週背上煎餅要離開家的時候,她都那樣的不捨,撫著我的背說,孩子你學習好,有出息,將來可是要在天邊工作,媽見你的時候就少了。

媽媽的這句話不幸一言成讖,媽媽去世的時候,我們沒有在她的身邊。這不是詛咒,這是一種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這麼優秀,你要教育,你反覆教育,你要耳鬢廝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說的話多,我以為所有的天倫就在於在一起,這不是幸福麼?孩子成人之後,彼此親近的機會就少了。

在他未成年的時候,比對別人多一點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也許就是幸福,千萬別像我先前那樣,讓呵斥和哭泣成為主流聲音,把可能的幸福,變成彼此的折磨。

世界上只有最親近的人,能給最親近的人傷害,而且長久。

三、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說的是各個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時候不是態度,是能力

沒有誰因為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天天打孩子;沒有誰因為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罵孩子。因為外表的差異看得見。

我們承認:升學率也沒那麼重要,學校不因為這個而歧視,但偏偏因為學習你咽不下這口氣,你不肯放過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看不見的差異也是存在的,要不我們怎麼沒成了愛因斯坦呢?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是應該的,別為孩子的未來太擔心,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

為什麼會丟三落四?為什麼這樣磨蹭?為什麼就是記不住?說了千萬遍,打了好幾場,他還是他,怎麼就是不聽呢?

家長朋友們,很可能不是因為態度,就像學不會、長不高、跑不快一樣他做不到,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劃,用表格、用小結幫他,而沒有辦法怪他。

四、問題不要定性,解決事情;道理不要多講,孩子需要具體幫助;不用空談方法,一切技巧都在於做一個個具體的事情,做具體的題目的過程和積累中

這一點,之前我似乎已經說透。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經知道太多,並不是他不認可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經沒有震撼和說服力,只能轉化為反感。其實他們需要具體的幫助,就像我前邊做的那樣。

我特別想說一句,孩子們報的輔導班,有沒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覺得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他能在外邊聽進去嗎?

而且,一週一次,間隔太長,內容自成體系,跟學校老師的內容不一致,得不到鞏固,不如把每天的作業處理好,這跟老師的教學同步,而且互為鞏固,一個大學生就可能做到。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方法適應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樣,況且,我也離成功遠著呢?

五、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做好了剛見好轉就有反覆的準備,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準備。沒有辦法,就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

當父親越久,當老師越久,越覺得教育我幾乎沒有入門,這根本就不是謙虛,真是這樣。要不你說說哪一種教育是成功的,要不為什麼經常有那種教育方式忽然大熱,我們還沒有學會,它就銷聲匿跡了呢?

儘管我準備好了堅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見效,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既是他成長了,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

但,我要堅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對老人,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是遺憾。對孩子,如果我輕言放棄,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疚和後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12

今天上了葡萄溝的第一課時。經過上次師徒開課《小鹿的玫瑰花》,師傅向我提出平時的課要儘量落到實處,紮紮實實地上。因此在設計《葡萄溝》的時候,我也力圖能夠讓課上得紮實、樸實,把文字中的各個語言點敲實、挖透。我認為我的教學設計在這些方面落實了語言文字教學:

1、對於課題的挖掘。先出示“葡萄”兩個字,讓學生認讀,指導輕讀音。讓學生觀察這兩字的相同點。題目中,“溝”是需要掌握並書寫的生字,因此我讓學生組詞,還在課件中打出“勾”、“鉤”讓學生組詞區分。

2、字詞教學,採用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交*教學的方法,既重視課堂效率,又重視課堂教學的情景性。在讀課文之前,我先給學生讀生字卡片和螢幕上的生詞。隨後,在課文教學中再對於出現的生詞進行隨文教學,希望通過反覆呈現的方式讓學生鞏固生字詞,同時在文字中學習字詞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意義。

3、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待學生反覆朗讀段落後,出示課後的“按課文內容填空”一題,讓學生看著填空題嘗試背誦第二自然段。我發現,學生在前面的不斷有感情朗讀段落之後,很快便能夠看著提示背誦了,這是不是也無形中滲透了“熟讀成誦”的學習方法呢?

但是,雖然我在備課時動腦筋想了這些教學環節,使我的課堂更加實在。可是對於課堂及時生成的教學點,我卻不能夠及時捕捉。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13

《橋》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天黎明,一個村莊突遭洪水侵襲,100多人無路可逃,都瘋了似的向一座木橋擁去,情況十分危急。而老漢——一位即將退休的黨支部書記卻站在橋頭沉著冷靜地指揮人們有秩序地逃生,最後他和自己的兒子被洪水奪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這篇文章的一個重要的情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中,感受到老漢在危險面前沉著冷靜、捨己為人、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

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兩條線來展開。第一課時,我以描寫洪水和雨水的句子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劃自悟。充分感悟了當時危急的情況,對人們當時的恐懼之感就體會更深刻了。再來讀,緊張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這樣危急的時刻,老漢的出現也就成了必然。這一課的教學也就為下一個課時埋下了伏筆。

再來討論老漢可能會喊些什麼,學生也都能說了。對於小夥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漢的一揪一推,更是含義深刻,令人回味。

整堂課來講,通過自讀自悟,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已經深深地留在學生的心理。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絡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所以到最後,學生也說出了這其實是一座“生命橋”、“希望橋”、“救命橋”、“感人橋”……

這一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如:語言表達不夠簡練,課文的高潮部分還欠火侯,對文字的解讀還不夠深入等不足以外,還有一處值得重視,如果把98年抗洪救災,08年的共抗雪災地震中的感人情景,聲情並茂地、入情入境地講述後,再來讀這重點句段,那味道就不同了。

“若是把老漢的兩次‘吼道’……挖得更深,讀得更透些,學生對老漢不徇私情的領悟將更深更適。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14

課文中,維加和安娜雖然只是口頭上的詢問、擔心,但是也是對瑪莎的關心。如果簡單地褒貶,對於他們來說不公平。同時,在生活中,這樣的關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同時在教學中應該傳達給孩子“這幾個小夥伴從不同的方面關心幫助自己的夥伴”這樣一個資訊。然後讓孩子們通過閱讀、比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於是我以“三個小夥伴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這個問題統領全文,引導孩子在讀中感受三個小夥伴對瑪莎的關心。並且通過比較知道維加和安娜是通過“問、說”的形式表示對瑪莎的關心,而安東是通過行動來表示對瑪莎的關心。雖然不一樣,但是都是關心,都值得肯定。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孩子通過各種形式體會到安東的幫助對於瑪莎來說是最需要的。這樣讓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課文中的道理。

花點心教師教學反思 篇15

星期三,我批改著學生《太陽是大家的》這一課的預習作業。和往常一樣,我細細地瀏覽著學生的質疑問難。忽然,我發現樑嘉旺的預習本上提著這樣一個問題:“太陽把小樹往高處拔,小樹會不會死掉呢?”問題提得真好!我暗暗為他叫好!何不把他提的這個問題在課堂上拋給學生,讓學生去解決?這不正是讓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感悟太陽給世界萬物帶去溫暖、快樂、幸福和希望的一條捷徑嗎?第二節的教學肯定輕鬆,而且還能為文章中心的切入做好鋪墊。主意打定,我就重新設計了一下教學環節。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一起欣賞旭日東昇、夕陽西下、晚霞滿天的畫面,一起有滋有味地朗讀著詩歌。讀到第二節時,我告訴學生在批改預習作業時發現一個小朋友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太陽把小樹往高處拔,小樹會不會死掉呢?”……“不會——”我的話還沒說完,幾個孩子就爭先恐後地說了,還有幾個孩子發出了“嘿嘿”的笑聲,夾雜著一絲嘲笑。而樑嘉旺在這樣的局勢下,顯得非常難為情了。為了保護好孩子真摯的童心,同時又能引導學生學好這一節,我說:“這個問題提得太棒了,也正是老師想問大家的,你們仔細思考思考,要說出自己的理由!”

沉默了一會,好多孩子把手舉得高高的,“小樹不會死,因為這裡的拔不是拔起來的意思,而是太陽照下來小樹長高了!”“小樹不會死,因為有了太陽,小樹茁壯成長了!”“小樹在陽光的照耀下,慢慢長大了。”“是太陽給小樹營養,讓它快快長大”……“所以,這裡的拔跟拔苗助長中拔意思一樣嗎?”“不一樣!”“可見,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拔哦!樑嘉旺,現在你心中的疑問解決了嗎?”孩子憨憨地笑了。趁熱打鐵,我繼續追問“那你僅僅從這個拔中感受到了太陽給予我們溫暖,幫我們做好事嗎?”學生紛紛抓住重點詞“灑”“看”“陪著”等發表著自己的意見。在我的進一步啟發下,大家一起還把詩歌中省略號後隱藏的內容不斷地加以補充。

不禁為孩子們的機靈和積極感動著。提出問題的孩子固然很可貴,同時那些努力去思考解決問題的孩子更加讓我感動。有時,老師捕捉一個資訊,就會喚發出意想不到的精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