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通用16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11W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1

對於學生來說,學會動手做科學實驗要比學習別人已經總結的事實、概念等好得多。因為學會做科學實驗要比學習科學知識本身重要得多,探究過程遠比學習事實重要得多。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設計了四個環節幫助學生對“摩擦力的祕密”進行探究。

一、調動經驗,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

科學課程最基本的特點是從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學習活動,以形成對科學進行探究的態度、技能,並從中獲取科學知識。因此,適當的問題是探究的起點,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與怎樣提出問題,就成為我們教師教學的關鍵。只有既適合於學生知識水平及生活實際,又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及生活情趣的問題,才能產生有所收穫的探究活動。

學生對摩擦現象既熟悉又陌生,平時並不能引起探究的慾望。我便從學生的親身活動——用手擦拭桌面來感覺較費力,從而知道阻礙手向前運動的力就是摩擦力,感受到摩擦力的真實存在,並且就在我們的身邊,一下子拉近了高深的“摩擦力”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在親歷中感知科學知識來源於我們的日常行為中,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到這時出示摩擦力的科學概念,他們不會再覺得生疏和突兀。

在這裡,我試圖通過這些步驟,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能在接下去的科學學習中大膽假設,勇於探究。我盡力做一個與學生平等交流,幫助、指導他們解決問題的朋友、他們科學學習的夥伴。

二、指導探究,體驗科學發現的過程

學生的自行探究不是放任自流的探究,而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在自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雖然需要自主權,但還是離不開教師的幫助。這樣的幫助我個人覺得應該包括從預測到實驗整個探究的全過程,老師要指導學生經歷像科學家探索和發現問題的過程。

預測是科學探究的起始階段,學生的預測往往是比較初淺的、寬泛的。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在預測上做了些指導。當學生提出各種假設時,我指導他們再大膽地假設與哪種因素關係更大些,通過指導讓學生的預測更加深入,並能真正為他們的探究服務。學生實驗方法的設計是探究的瓶頸,離不開老師的幫助,因此教師要在實驗材料上作好充分的準備。如果實驗器材多且繁雜,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在在器材上的興趣大於實驗的興趣,因此,這節課中我盡心設計、挑選了實驗器材,儘量大地發揮器材的多方面作用。首先鉤碼盒的使用,既可以用來做測試在不同接觸面上拉動的實驗,又可以通過改變自身重量來做改變壓力的大小的實驗。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知道同一物體的不同的探究策略會導致不同的探究目標。

科學記錄也是我在教學中著力指導的。用資料、事實來說明問題是培養科學精神的重要方面。然而學生因為年齡小的原因,他們的記錄也是不夠完善的,我在教學中及時抓住他們記錄中出現的情況,讓他們自己來理解資料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科學精神的培養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

探究的問題、探究的方法應該是來自於學生的,這樣的探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行探究。我在教學中儘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問題的提出採用與學生商量的方法;探究方法的提出採用學生自己提出,共同協商的方法。

三、運用舉例,創生有趣生動的方法

摩擦力與生活關係密切,課堂上不可能把所有的摩擦現象都加以說明。我只是選取了比較典型的三個事例,讓學生學會分析,從而舉一反三。

當然,科學概念的掌握不是背誦幾句教條的話,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去解釋一些自然現象,而是要教會學生運用。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幫幫雪地裡的汽車”這一環節,讓學生能開動腦筋進行發明、創生新辦法的實踐。在明白摩擦力的祕密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拓展思維,把知識創造性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得到可持續發展,同時進一步開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對讓他們創新興趣較濃,也能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方法。

四、合理評價,培養不懈求真的科學態度

評價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我能較合理地運用好評價機制,用評價來激勵學生的探究。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成功機會,引入成就動機原則,哪怕是學生只答對一個問題或自己解決了一個很小的問題時,我也及時給予鼓勵,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知道“我能行”。我在教學中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鼓勵,增強他們的進取心和榮譽感,促使他們更大膽地去探究。探究活動不應止課堂。課尾,有一名女同學提出“旱冰鞋上的輪子可以減小摩擦力”時,我並沒有馬上進行肯定評價,而是說她的發現很有探究價值,希望同學們課後用所學的實驗方法進行研究,從而將對摩擦力的研究延伸到課外,進一步培養孩子的不懈探索的科學精神。

通過以上四個環節的教學,學生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並對科學探究有了一個較全面的認識。當然,本課的教學中也存有不足:

1、由於課前準備不足,高估了電腦的相容性,導致課件未能完全開啟,雖然老師盡力用語言描述現象,但是影響了課堂氣氛。

2、生的實驗記錄單設計難度過大,在實驗中需要老師指導才能正確填寫,可以把一些內容要求更明確些,降低學生的填寫難度。

經過這次的賽課活動,我認識到科學學科教學任務是非常重大的,它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有著嚴格的要求,可以說能當好一名語老師、數學老師,卻不見得就能做好一名科學教師,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加強科學專業素質的提升,使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2

做科學實驗對於學生來說,學會動手要比學習別人已經總結的事實、概念等好得多。因為學會做科學實驗要比學習科學知識本身重要得多,探究過程遠比學習事實重要得多。

科學課程最基本的特點是從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學習活動,以形成對科學進行探究的態度、技能,並從中獲取科學知識。因此,適當的問題是探究的起點,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與怎樣提出問題,就成為我們教師教學的關鍵。只有既適合於學生知識水平及生活實際,又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及生活情趣的問題,才能產生有所收穫的探究活動。

學生對摩擦現象既熟悉又陌生,平時並不能引起探究的慾望。我便從學生的親身活動——用手相互摩擦及擦拭桌面來感覺較費力,從而知道阻礙手向前運動的力就是摩擦力,感受到摩擦力的真實存在,並且就在我們的身邊,一下子拉近了高深的“摩擦力”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在親歷中感知科學知識來源於我們的日常行為中,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到這時出示摩擦力的科學概念,他們不會再覺得生疏和突兀。

在這裡,我試圖通過這些步驟,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能在接下去的科學學習中大膽假設,勇於探究。我盡力做一個與學生平等交流,幫助、指導他們解決問題的朋友、他們科學學習的夥伴。

學生的自行探究不是放任自流的探究,而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在自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雖然需要自主權,但還是離不開教師的幫助。這樣的幫助我個人覺得應該包括從預測到實驗整個探究的全過程,老師要指導學生經歷像科學家探索和發現問題的過程。

預測是科學探究的起始階段,學生的預測往往是比較初淺的、寬泛的。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在預測上做了些指導。當學生提出各種假設時,我指導他們再大膽地假設與哪種因素關係更大些,通過指導讓學生的預測更加深入,並能真正為他們的探究服務。

學生實驗方法的設計是探究的瓶頸,離不開老師的幫助,因此教師要在實驗材料上作好充分的準備。如果實驗器材多且繁雜,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在在器材上的興趣大於實驗的興趣,因此,這節課中我盡心設計、挑選了實驗器材,儘量大地發揮器材的多方面作用。首先鉤碼盒的使用,既可以用來做測試在不同接觸面上拉動的實驗,又可以通過改變自身重量來做改變壓力的大小的實驗。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知道同一物體的不同的探究策略會導致不同的探究目標。

科學記錄也是我在教學中著力指導的。用資料、事實來說明問題是培養科學精神的重要方面。然而學生因為年齡小的原因,他們的記錄也是不夠完善的,我在教學中及時抓住他們記錄中出現的情況,讓他們自己來理解資料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科學精神的培養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

本課的教學中也存有諸多不足:

學生的實驗記錄單設計難度過大,在實驗中需要老師指導才能正確填寫,可以把一些內容要求更明確些,降低學生的填寫難度。導致了時間的不夠用,把播放VCD光碟的環節機動刪減了,是我的遺憾。

經過這次的賽課活動,我認識到科學學科教學任務是非常重大的,它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有著嚴格的要求,可以說能當好一名語文老師、數學老師,卻不見得就能做好一名科學教師,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加強科學專業素質的提升,使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3

一學期來,對於自己這個班的教育教學情況真的是百感交集,更多的是挫敗感,但是其實有喜也有悲的!

我們這一個班是一個男生佔了69%的班級。這個資料意味著,我們的班級會比其他班級更難管理。眾所周知,國小階段的男孩子較不成熟,較外向,學習目的性較差。而女孩子會比較懂事、沉穩。

雖然明知道男生們存在這麼多的缺點,我還是不氣餒,還是委於重任,可是這樣試驗的結果是班級管理不力,良好班風難以形成。

一學期來,由於自己經常外出,於是班級管理沒辦法抓落實。四年級的學生正是國小階段個性的轉折點,一學期兩次的外出(福州之行,永春之行),忙著排練扇舞(差不多有三個星期的下午寫字課的時間都沒辦法上),忙著開街道的科學研討課(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去準備)所有的這些,造成這學期班級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雖然搭擋幫了很大的忙,但是由於她較年輕,經驗不足,於是問題還是很多。班級管理沒辦法落實,加上時間上沒辦法保證,使得那些中下學生不能及時輔導,作業無法按時完成,且沒有時間去追回。一次又一次的惡性迴圈(一次沒做,我們沒辦法追回來,學生下次會繼續不自覺完成)!

雖然我在課堂上儘量讓多數的學生去發展,但是時間上的不能保證,於是出現課堂還是較多學生只是聽眾,學習較被動。這一點我也該反省:也許是自己的獨斷,快節奏,使得自己沒有多少耐心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我知道我的時間無法保證,但是我儘量做到作業一定按時批改,而且設定的作業也較完整。生字、寫字本、指導叢書課課做,日記一週一次,習作三週兩次。但是由於時間上的無法保證,因此聽寫沒法保證兩課至少聽寫一次。習作的批改上也較馬虎。全班學生的習作水平不高。

總的來說因為班級管理不到位,加上本人給中下學生的時間無法保證,造成班集凝聚力不強,學習氛圍不濃!有得有失,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下學期我會在班級管理上下功夫,以優帶劣,迎頭趕上!

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著手:

1、學習上,優劣結對子,互幫互學。

2、讓更多的同學體驗班幹部的崗位,讓他們真正為班級發光發熱。

3、每學期要組織三至四次班幹部學習會議。(由班幹部執行)促使班幹部快速地成長。

4、家校配合要緊密,儘可能獲得家長的支援。

5、班科任更好地進行配合。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4

本學期由於學校的人員調整,根據學校的安排,我擔任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教學任務。開學的前兩週,上課時,我發現學生們上品社課無精打采,學習的氣氛遠不如語文、數學,就連老師提出的問題都不是太感興趣,儘管我努力的引導他們讀文字、看圖片、列舉與他們生活緊密相關的事例來調動學生積極性,但是課堂仍然是平平淡淡,冷冷清情。看到此現象,我又驚又氣又難受,驚的是四年級學生竟然這樣缺乏道德品質,氣的是學生竟然這樣不重視品社課,難受的是我們的品德教育竟如此失敗。我努力地嚥下胸中的氣憤,靜下心來與學生們交談。在交談中我瞭解到學生們認為《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副課,沒必要認真學習,還不如騰出時間學語文數學呢。

聽了學生們的話,我連續幾天陷入沉思,《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很好的學科,為什麼會陷入如此困境?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這門課程?經過思考與查閱資料,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高認識,思想上重視《品德與社會》課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對《品德與社會》課要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二、結合實際,讓道德教育工作有特點

與家長緊密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開

要改變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就要改變過去的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可採用自主探究法,問題討論法,合作表演法等。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識,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樂群、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健身、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資訊。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課程改革後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真正的友誼》一課中,我們召開了“我的好朋友”釋出會,事先要求學生蒐集各自的好朋友,以便於活動的順利進行,目的在於提升學生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品德與社會》作為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瞭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資訊,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總而言之,通過課後反思把教學實踐中的"得"與"失"加以總結,變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是十分珍貴的財富。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爭取努力上好每一節《品德與社會》課,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學到知識,在輕鬆中感到學習的快樂,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從“教書匠”變成“教育家”。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5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做到: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是天真無邪、愛憎分明的,充滿著好奇心理。他們感興趣的就會很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反之他們則會不予理睬。本節課中,我以明明和同學們一起參觀為線索,設計了“密碼門”、“密碼鎖”、“握手遊戲”、“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動,各教學環節緊密聯絡了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習數學,並在數學學習中享受著快樂。

2、關注合作,嘗試解決。

在本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不是學生學習的指揮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夥伴,為了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與學生一起構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學”、在解決問題中“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意識,使學生髮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維也更加活躍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6

《母雞》是在學了精讀課文老舍先生的《貓》後安排的一篇略讀課文。課前的學習提示是這樣寫的:在老舍的筆下,那隻既古怪又可愛的貓躍然紙上。下面這篇課文也是老舍寫的。認真讀一讀,看看他寫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再比較一下,兩篇文章的寫法各有哪些特點。

《母雞》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四年級的學生雖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內容,要求在一課時內學完。但在體會作者情感和寫作方法時需要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引導。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我將教學的重難點落實為指導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英雄母親的形象,而將課文安排為兩個課時來完成。

根據略讀教學的目標,對《母雞》這一課,我緊抓情感變化這條主線,找出關鍵的句子:“我一向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針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提出問題,經過歸納總結成兩大問題:1、為什麼一向討厭母雞呢?2、後來為什麼又不敢再討厭母雞呢?根據問題,找讀相關語句,簡單地品讀,而不是逐字逐詞進行追問研讀講解。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位為: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老舍對母雞的感情變化,感受母愛的偉大;(第一課時)2、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文實踐。(第二課時)

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雖然課堂流程順利,表面上看是完成了教學任務。然而,仔細反思一下,卻存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需改進:

1、由於我忽視了語文意識,因此學生對老舍先生語言的口語化、直白化的感悟和體驗就不到位,教學還是在平面上推移,沒有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導致整堂課的朗讀始終沒有一個提升。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安排不同方式、不同要求地讀課文。但由於預習檢查工作不及時,學生在讀課文時出現了朗讀不流利,甚至不敢大聲朗讀等現象。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加以落實。因此,在平時的朗讀教學中就該多種形式朗讀,重視朗讀的方法。

2、整堂課,舉手回答的學生就集中在那麼幾個人,其他的都是沉默的。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略讀課文教學最大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可是在學生的理解遭遇瓶頸的時候,我的分析就過多地參與引導了,使得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明顯化。

3、本文的語言十分生活化,使得文章是那樣的生動鮮明又通俗易懂。都說語文課堂應該充滿了朝氣與樂趣,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教學情境等是靠教師的語言的。但是在教學時由於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於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點拖拉,致使課堂缺乏活力。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言,要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7

《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和初次體驗有趣算式規律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它與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認識乘法結合律放在學生自主探索中,通過創設情境活動,讓學生逐步發現乘法計算中的特殊現象。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經歷探索過程,發現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並會用字母來表示,在理解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回顧整個課堂,感觸很深。我能很好地運用導學練教學模式,課堂氛圍比較活躍,能較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對本節課反思如下:

1、匯入比較精彩。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我說:“我們師生來個比賽好不好?”聽到這同學們都異口同聲的說“好”。課堂氣氛一下就調動起來,同學們都目不轉睛的盯著大螢幕。我立即出示幾道題,很快的就說出了得數,學生看到老師算的這樣快很吃驚,也很好奇。在學生詫異之際我出示了課題,告訴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也會算的向老師一樣快。然後很自然的就匯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這樣以師生比賽匯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

2、小組學習比較到位。導學練模式重在小組學習,課堂上我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學習,完成學習目標。首先我用多媒體出示一個長方體說:“這是老師在課下搭成的一個長方體,你知道老師搭這個長方體用了幾個小正方體嗎?”然後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組內交流演算法,第一次進行小組自學。通過觀察這些不同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進行了第二次小組學習。我以(3×5)×4=3×(5×4)為例,等式兩邊有什麼異同時,我又讓小組觀察研究:在舉例驗證時我讓每個人舉一個例子,小組交流,看看有什麼發現。通過幾次小組學習,調動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3、把黑板讓給學生。黑板不只是老師的舞臺,更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把課堂還給學生,把黑板交給學生。在交流展示時,我讓各組的代表一邊說想法,一邊板書演算法,學生非常願意展示自己,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語言流利,板書工整。在學生的臉上洋溢著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為學生今後運用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們進行相互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很好地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4、注重滲透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學思想方法比數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對於結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於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啟蒙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觀察、驗證、歸納、運用等學習形式,採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由淺入深,從直觀到規律,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不足之處:

1、練習量不夠。由於在交流時沒有控制好時間,導致交流的時間過長,習題沒有完成,學生沒有更好的進行鞏固理解。

2、學生交流時間過長。課堂交流環節,學生積極踴躍,我忍心打消學生髮言的積極性,索性讓學生一一彙報展示,結果浪費很多時間。這一環節,想法一樣的我可以讓學生口頭複述,不用一一板書,回升一些時間的。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8

《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並能在資料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但現在的學生聰明可愛,課外知識豐富,喜歡有挑戰性的資料學教學內容,雖然這些大數更抽象,對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但他們非常樂於接受挑戰。

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主要採用的是創設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積、生產總值等資料,使學生的學習情趣高,學習氛圍濃。對於數一數,我加強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小方塊,合作數小方塊,給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十萬在多大,一百萬有多大,藉助計數器掌握大數的數法,瞭解數的組成,加深對數的概念的理解,對於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從而理解這些知識。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9

一、關注統計的現實意義。

本節我精心選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絡。如:24屆─28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的金牌數,我校近年來學生總人數的變化,沙塵暴天數的變化,兩廠的產品銷售情況等,提供這樣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資料、解讀資料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情感。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重視學生己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

學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統計知識,會對資料進行簡單的描述、分析,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以知識遷移的方式建立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10

第一:大膽、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這節課中,由於自己過於“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學生有好的試商、調商的方法,而沒有及時地讓學生展示、總結。從這一節課的教學中,使我意識到,教材只是一個教學工具,應該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實際,靈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內容上進行適當的增、改。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可以將例7、例8的教學放在一節課上進行,讓學生嘗試,經過探究,總結出幾種試商的方法。這樣再經過練習鞏固幾種方法,掌握方法,在鞏固中選擇最優的方法。

第二:為學生的發展創造環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

學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教師給多大空間,學生的發展空間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為學生多創造一些有利於學生髮展、有利於學生展示自我個性、有利於學生交流的環境。讓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舞臺上盡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華,獲取知識。例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完全可以創設讓學生自己探究的環境,通過生生交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幾種試商的方法,參與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學生獲得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師“教”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又怎麼能輕易忘記呢?所以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多麼重要。在以後的教學中自己要深鑽研,勤動腦,為學生更好的服務。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11

上完《觀潮》這一課後,上網查看了一些教學案例,在思想上有了很深的啟發和感受。再對照《新課程標準》認真反思,確有許多遺憾之處。我想這些新的認識和感受對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定有新的突破。

《觀潮》這篇課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的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文字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心靈的境遇。

“心靈”即指人的思想感情。有了豐富的思想感情,才有對事物的認知熱情,我在課堂上喜歡看見學生迫切求知的眼神,喜歡聽富有稚氣的表達。他們的認知若是在情感中激發的,獲得知識將是最牢固的。因此,在課前,我設計了與學生“課前交流”的簡短對話,以商量語氣激發學生當“小記者”,學生信心十足表示贊同,然後相機以寓於有趣、生動、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學生引入所要學習的情境之中,讓學生願意與作者去觀潮的情思。從學生的神情和學習狀態,我認為他們自認是“小記者”的身份表述的語言是自豪的,願學的情感是真誠的。並且飽含愉快的心情進入課文佳境。同時,課堂中教師讓自身投入情感狀態帶動學生,才能真正達到師生雙邊活動。

二,注重學生主體參與,發展多種能力。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通過學生實踐活動“習得”,不是老師教會的,在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讓作者一起去錢塘江大堤上去觀潮,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興趣,然後圖文並茂,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文中優美詞語,重點句子學生在“、互動、思辯、表達”中得到理解,如:學生看完“潮來時”課件後,很快能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領悟文美的蘊意。使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印象最深的是部分學生總不敢舉起小手,這一細微處老師不能忽視,我用風趣“摸瞎”遊戲指名學生回答問題,讓學生在驚奇中自主的舉起了小手,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以課文為本,教會學生寫作方法。

教完作者的觀察順序及從哪些方面去描述潮水在學生理解課文後相當明瞭。因此,我讓學生小組討論寫作方法,繼承傳統的“引用貫通”的教學方法,並用動作演義“人生鼎沸”的場面。再結合生活實踐中學會運用,知道如何描述場面,這一環節在整節課堂上看上去是“重複”的導教,但間接的讓學生加深了記憶,落實積累到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調查學生學習情況延伸到課堂外繼續學習知識的求知慾望。

閱讀課外書籍,積累課外知識是提高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的必要途徑。但對學生提出強硬的要求他們盲目的去讀背,我想這樣做是事倍功半的。教完本課後問學生: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然後照應課前設計,大力表揚課堂上表現不錯的“小記者” 並鼓勵他們進一步為親朋好友當好“小導遊”作準備,給學生自信舞臺,讓學生把課堂上的學習熱情真正落實到生活中去。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12

12月17日,慶元實驗國小教育聯盟總校在胡天浩書記的帶領下,姚麗雅、範宗妙等老師一行來到我校,進行教學調研,給我校老師進行課堂診斷。

這次活動我執教一篇來自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略讀課文《卡羅納》。這篇課文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這一書。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到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老師、同學以及其他人熱情地安慰他和默默地關愛他。本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的。

第六單元這組課文都是圍繞愛這一主題來寫的。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這組課文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並且由課文內容想開去,瞭解發生在身邊的動人故事;學著關心,幫助他人。

《卡羅納》這篇課文寫得非常感人,字裡行間都散發著大家對卡羅納濃濃的愛意。為此,我圍繞“愛” 這一主線,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一是介紹新書,渲染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說話拓展,延伸愛。

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所以在“初讀課文,捕捉愛”這一環節上,我設計了讓學生找、讀“從哪可以看出失去了母親的卡羅納是萬分傷心的”句子,並讓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使學生與卡羅納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出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

由於這組課文的單元目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所以,我把這節課的重點放在了大家對卡羅納無限關愛上,並重點指導了老師安慰卡羅納的兩段話。

今天課上下來之後,範宗妙老師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教學設計上的不足:既然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身邊人對卡羅納的無限關愛上,為什麼前面還要花這麼多時間呢?類似段落該如何處理,或處理的不夠恰當,這是因為還沒有把文字“吃透”。這堂課我讓學生一句一句地找卡羅納傷心的句子,再一句一句的體會朗讀,這樣雨露均沾的做法,佔用了很多時間,使得後面只能蜻蜓點水,實在沒有突出教學重點,並浪費了很多學生感受“愛”的時間。

聽了範老師的提醒,我想對這一環節做這樣的改動:首先讓學生去文中找卡羅納傷心的句子,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把4處描寫卡羅納傷心的句子一併出示。通過指導學生比較卡羅納幾次哭的不同,並抓住“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來重點感悟卡羅納的內心世界。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能讓學生一步步走進卡羅納的內心世界,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體會到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的無限悲痛。

這篇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裡行間都透露著大家對卡羅納的愛。在“研讀課文,感悟愛”這一環節上,我把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找、讀“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麼做的”句子,並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親近文字之後充分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感悟愛。並重點朗讀指導了老師說的兩段話,分別從傷心和嚴肅、心疼和鼓勵等角度進行引導。

但在朗讀指導時,範老師又指出我過於在意自己的教學設計,並沒有針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學生第一遍讀和最後一遍讀,進步不大,原因就在於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自己體會和感受文中老師對卡羅納的語重心長,而是急著按自己設計的教學思路引著學生往下走。

設想是美好的,但由於個人水平問題,在課堂上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比如,“一幅插圖”學生明明讀對了,我由於緊張,把“幅”和“副”混淆了,反而帶著學生讀錯了,這實在是不應該發生的錯誤。另外,連板書設計也沒有完成。在今天的課堂學習中,我感受到了活化課堂的價值,但是就是不能在瞬間作出相應的機智反映,抓住學生閃亮的生成,而是按著自己固有的思路,“循規蹈矩”地一步步前行。此外還有很多環節需要進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的課堂學習,讓我收穫很大。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13

本學期有幸參加了數學教研活動,但不管是上公開課也好,還是平常的“常態課”,我始終有一個感覺,自己對課堂如何把握、對怎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對如何準確嚴密的使用數學語言等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對教材、教法、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的處理以及和學生的融合等方面。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的智力活動是與他對周圍事物的作用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於物體的活動。排列與組合具有抽象性,國小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直接經驗,才便於理解排列與組合的方法,從而發現排列數與組合數的規律。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從生活經驗中發現數學,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瞭解生活。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學習的是有用的數學。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14

“角的度量”是課程標準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歷來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著習以為常的心態,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

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後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15

此次遠端研修磨課,我選定了四年級上冊語文21課《搭石》,並進行了認真的備課。當我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面對面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裡行間洋溢著鄉村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字中和諧共生。這篇課文在設計時我是讓學生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來讓學生找出“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遇到老人走搭石和老人擺搭石”來體悟,但磨課完成後,我感覺面面俱到但都是蜻蜓點水,

通過這次上課,各位老師的指導使我明白了很多教語文的方法,如:以讀為基本手段,促進理解、促進感悟,習得語感。讀是學習語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課堂上要給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讀,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讀出來,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讀進去,這一出一進,就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途徑,就是學生髮展語言的方法,就是學生積累語言的手段。

所以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

如在教學一行人走搭石這塊內容時,我主要是指導學生朗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各種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蘊涵的情景。指導朗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後面的緊跟上,踏踏的聲音,像輕快地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這一句時我將“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改變顏色引導學生讀一讀,。相機學習生字“綽”,課件出示字典的三種解釋,學生聯絡上下文知道應該是姿態柔美,然後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通過畫面讓學生如臨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師生合作著讀一讀,真切體驗“協調有序”。

學生通過品讀、感受,在頭腦中就形成了一幅“一行人走搭石”是那麼協調有序的美。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絡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學生課前預習不夠充分,師生配合不夠默契。

2、雖然讀的形式多樣,但沒有達到理想效果。

3、挖掘的語文因素較多,覺得哪一個也很重要,哪一個也不想扔,結果整堂課走馬觀花一般完成了,對“協調有序”、“理所當然”等語文因素的運用少之又少。

四年級摩擦力的祕密教學反思 篇16

這幾天我連續聽了四位老師執教的《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她們有的是引用競賽機制匯入新課,有的是以複習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作為教學的起點,為學生運用知識遷移作好鋪墊。然後在講授新課內容時,都是把認識乘法結合律放在重點,而在認識這個重點的過程中,又把重點放在經歷探索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上。先是進行一些有特點算式的口算,例如:25×4,125×8,50×2等,為學習簡算作鋪墊,再出示例題讓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在計算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合作交流討論後,舉例驗證,進而建立模型,不知不覺地完成了發現問題、提出猜想和舉例驗證的過程,歸納總結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最後應用規律,由學生獨立嘗試練習,集體交流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運算。

對於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四位老師不僅僅滿足於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上,重要的是她們引導學生經歷了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驗證聯想,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給了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驗證進而概括,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積極愉快的進入到運用。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幫助學生在乘法與加法進行建構,使學生獲得了真正的發展。同時在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啟蒙教育。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樣的設計,緊密圍繞並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並學會用多種方法表示,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然後引導學生運用前面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由扶到放,培養了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