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通用21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8.39K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

《小露珠》是一篇優美的童話,它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和美麗。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通用21篇)

這節課,我又上了三遍,前兩遍都是在自己的班級試上,不過兩次的教案除了開頭與結尾相似,中間的內容都是截然不同的。

為了上好一堂專家指導課,真的有點“心力交瘁”,不過在同事們的指導和幫助下,還是很幸福地完成了這項任務。

起初我是模仿網上的教案,稍作修改就開始試上了,因經驗不足和自身能力有限,整堂課的速度很快,不到20分鐘,全上完了,學生說的和做的時間非常少,整堂課幾乎是我在講,忽略了學生探究合作部分,把教師主導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課堂中也有很多練習,但與“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脫節,整堂課就是為了訓練而訓練,活像一節練習課。因此總結:我駕馭不了這樣的課型。於是我開始了第二次的嘗試。

課的開頭還是以小露珠形成的視訊出現,並用引背及齊讀的方式鞏固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接著抓住小動物們對小露珠的喜歡開始2—5自然段的體悟。我想抓住小動物們的動作詞訓練學生學會抓事物的特點去寫作,但這樣設計完再回到小動物們喜歡小露珠的內容上,顯得比較牽強,所以在第三次的教案上,我們用“小動物們都被小露珠吸引過來了,你們看,他們是怎麼過來的呀?”引出小動物們的動作,在此,我還配以flash,生動地展示了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是如何來到小露珠身邊的。第二堂課上,我的評價語幾乎沒有,都是以“對!”“請坐!”“好!”來結束學生的回答。而且因自己對教案的不熟,導致上課環節脫節、遺漏。本堂課時間依舊剩餘太多。

第三次是在專家指導課上上的。在抓2—5自然段的內容時,我花了過多的時間去讀和背,其實我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就熟記這部分的內容,因為本文是需要背誦的,但用了過多的時間,使得內容枯燥而反覆。第六自然段我抓了“光彩熠熠”、“裝點”等詞句,讓學生感受到小露珠自身美,也把美奉獻給別人,並進行了一組說話練習,也是為了讓學生以植物的角色表達對小露珠的讚美與喜愛。但此環節,我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中途打斷了學生的說話練習。板書中“奉獻”一詞顯得比較突兀,還需仔細琢磨下板書的內容及排版。

課後有一個以“越來越”說話的題目,本想放在課文最後一段訓練的,但為了渲染小露珠快要消失了的氣氛,所以我只把它放在了課後作業裡。但“越來越”的用法有兩種,應該先講解、示範及訓練,學生才能更好地完成這樣的作業。

本堂課進步的地方——我使用的評價語多樣化了,自我感覺比較自然,但不足的地方還是很多很多。在評課的過程中也已記錄各位老師提出的寶貴意見,希望通過努力,能把課上好!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2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後,再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並讓學生經歷這一抽象過程,從中體會並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它既是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也是以後解決除法實際問題的主要基礎,因此我在講授時注意以下幾點:

2、在練習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題目中告訴我們的資訊和找出要我們解決的問題,接著,充分利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和本領,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加深理解和鞏固除法知識,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興趣。

3、要充分了解和照顧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有針對性地強化練習。比如,除法算式的讀,看似很簡單,但對一部分學習困難生來說肯定會出現問題,因此,在教學時,我非常注意這一細小的環節,除了齊讀,還指名讓學生讀一讀,這期間我刻意安排一些學習困難生,讓他們反饋學習情況,一旦出現問題就讓大家一起幫助糾正,這樣,有利於加深大家的印象,使學生學得更紮實到位。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3

《白樺林的低語》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課文歌頌了看林人長年累月忍受寂寞,默默無聞,甘為守護白樺林而犧牲青春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領悟到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呢?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感覺效果不錯,現在小結如下:

一、直入中心,突破重難點。在授課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5—7自然段,特別是5自然段,引導學生自讀、思考、勾畫、批註,學生很快找到重點詞語“絕沒有”、“絕不違章”、“不是┅┅而是┅┅”等等,並在旁邊寫出了自己的理解。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自學結果。指導學生歸納出看林人的品德:為了森林,強忍煙癮。為了森林,嚴控酒量。為了森林,不聽歌曲,為了森林,甘於寂寞,甘於犧性。

二、恰當應用媒體輔助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越來越受到教師的信賴。在本課教學中我恰當應用多媒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媒體使用一方面是用來出示一些重點句子、段落,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感情朗讀提供憑藉,另一方面是為學生出示一些補白練習、延伸內容幫助學生擴充資源,更好的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在教授完5——7自然段後我應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白樺林的美景,並配樂朗讀1——4段,激發學生對課文朗讀的激情、對看林人奉獻精神的體會。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4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多媒體出示畫面,播放音樂,讓同學們說說看到了什麼,由此感受麻雀一家人的溫馨與幸福。然而這種安寧很快就要結束,一場災難正悄悄逼近。由此匯入課題。 “請開啟課本168頁——《麻雀》,齊讀課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將面臨什麼危險。”學生們暢所欲言,然後安安安靜靜的書寫課題,孩子們慢慢地走進去。這樣以來,就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示: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有哪些角色?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2、在閱讀過程中,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變化。

任務一有助於孩子整理整個文章的脈絡,任務二便於把住文章的基調。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5

《落日的幻覺》是一篇說明文,文中先描寫日落時的各種景象,再逐一作出科學解釋,使人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得到要善於觀察大自然並對大自然保持好奇心的啟發。在講授過程中,我總結了一些經驗和不足之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說明文的語言一般都較平實,所以學生在閱讀起來會感到枯燥乏味。這也是老師認為說明文不好講的原因。我在備課之初就設想到這個問題,於是,如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我首先考慮的問題。讓學生能投入的學習必先讓他們想學,能對文章產生興趣。既然文字本身並不能吸引學生那麼只能從別的方面入手。所以在匯入部分,我是抓住“幻覺”一詞作為切入點,用一些在視覺上容易產生幻覺的圖片給學生看,讓他們首先感受一下“幻覺”是怎麼樣的。進而說出這種有趣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就如我們每天所見落日。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

二、明確說明文共性,尋找這篇說明文的個性

想學好一篇說明文,就必須有方法。閱讀說明文應從何入手,先要給學生明確:說明物件,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文的語言。這四點是學習說明文必須掌握的,貫穿了一篇說明文的始終。這些說明文的共性問題,在上一個單元中就已經講得足夠詳細了,而這篇文章在這方面的教學則是作為回顧複習、查缺補漏來處理。

三、拓展遷移內容必不可少

說明文教學很容易就上成一堂物理課或者是生物課,而我認為語文課既然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那麼,努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以文悟道,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能一課一得,則是語文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所以在講授課文的最後,我預設了一個課堂練筆環節。

當然,在各位有經驗的老師們的點撥之下,我的課還是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不足之處。

一、因為緊張關係,導致講解某些問題時語速稍微過快

雖然是之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對教學內容和順序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可是站到講臺上還是會有一點兒的緊張,擔心我所設定的環節不能按時完成,造成整堂課的缺失。所以在講到一些回顧、再現知識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加快了語速。這樣雖然可以爭取到時間把後面的問題講完,但卻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這個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是必須要謹記改正的。在課堂上,應該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接受狀況,寧可慢一分把知識點講透,也不可爭一秒力求完美地完成預設的課堂。

二、對說明方法的講解時,沒有詳細地對個別學生回答時存在的問題作清晰的再講解

在講到這篇文章的說明方法時,我要求學生在文中尋找例子。當有個學生在回答時混淆了說明方法中的“舉例子”和“引用”,當時我只是很簡單地一句帶過就算了,沒有對這兩種說明方法作一個詳盡的區分,讓具有同樣疑惑的學生得到清晰的解答。事後想起來,當時應該抓住這個問題,做一個順帶的講解,對說明方法中的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區分,這樣學生就能加深對說明方法的區分了。

三、在學生的語言訓練中,朗讀的訓練還要加強

在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朗讀自己寫日出的文字時,由於所請的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使較為出彩的一個環節變得有些遺憾。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要對朗讀作針對性的指導。

四、在描寫日落的環節中,如果拋磚引玉會更好

在描寫日落的環節中,講清楚寫作要求,就讓學生參考課文的第二段開始些。感覺學生會有點惘然,事後思考,如果在學生寫作之前把自己的習作當作範文來讀。不要考慮學生會否抄襲你文章中的某些語言,只要他能用的準確,就應該給予及時表揚。這樣既可以給學生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又可以勾起學生的創作靈感。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6

根據教材的設計意圖,本課旨在通過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編制乘法口訣的過程,在編口訣的過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訣,並能運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進而解決一些簡單的乘法問題。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2、3、4、5、6的乘法口訣,並掌握了2—5的表內除法,學生對於編制乘法口訣的過程也已相當瞭解。基於以上緣由,我個人認為學生完全有能力獨立編出7的乘法口訣,教師只做適當指導即可。

在教學中,我沒有完全放手,在整理前6句口訣後才讓學生自主探究後3句口訣。這樣做雖然照顧了自主性弱的學生,但卻影響了自主性強的學生探索的積極性。這點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兼顧。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內容是《分數乘分數》,它是建立在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在於使學生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這也是本單元的難點。教學設計中主要是突出實際操作和圖形語言,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直觀體會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

首先在情境中,先讓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然後通過直觀演示,依次折出長方形紙條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並讓學生用乘法算式來表示這個過程,初步感受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然後讓學生猜想,由於學生已有了分數乘整數的基礎,所以不難猜出結果,接著就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藉助圖形語言,體會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感受分數乘分數為什麼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學生在摺紙的過程中,再借助教材中“討論”的問題,鼓勵學生討論算式與圖形之間的關係,通過類似幾道題的“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小結分數乘分數的方法。在計演算法則的發現上,因為在前面花費了許多的筆墨,到法則的形成時,就讓學生根據黑板上的五個算式讓學生觀察“積的分子、分母與兩個因數的分子、分母有什麼關係?”得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由於本節課只是初步讓學生通過摺紙活動感受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整節課大量的時間都放在了學生“折一折、塗一塗”的直觀感受上,注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於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整個教學的流程是非常清晰的,由複習到新授再到練習老師都對教材進行了很好的研究,並且非常熟練自己的教學程式。

反思本課的教學,在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時,有點重結論輕過程之嫌。如果加上讓學生自己舉例驗證的環節,可能更體現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另外,平時教學中,發現學生如果在原來的題目上直接約分,學生往往錯誤率相對高一點,於是一律要求重新抄題再約分,因此在練習中要求先約分再計算時,學生基本都是先抄好題目,然後在計算過程中進行約分的,其實這一個環節可以放在第二課時中進行,放在這裡讓學生倒有點無所適從的感覺。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8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範圍裡對老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有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熱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如在教學《浪花》一文時,我先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藍天、沙灘、波浪、貝殼、小蝦的彩圖,給學生營造了置身於安靜、祥和的海邊情景.課伊始,我播放了《趕海的小姑娘》歌曲.

動聽的音樂,美麗的彩圖,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在此基礎上,我說:"小朋友們,你們欣賞過大海的美景嗎?有過與大海玩耍,讓浪花撓腳丫的想法嗎?那感覺一定美滋滋、樂陶陶.這節課讓我們好好地讀一讀《浪花》,一起感受與海浪玩耍的快樂吧"然後,我讓學生聆聽課文的配樂朗誦,初步感受文中的意境,讀出課文的韻味,我又藉助掛圖展示"我"與浪花玩耍的情景.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欣賞海邊的美景,並引導學生把自己想成畫中人,自由暢想讓浪花撓腳丫而流淚時的神情、動作、語言,由此體會"我"的歡快、喜悅的心情.這樣,學生就入情入景,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了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在朗讀的指導中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9

《絕招》這篇課文敘述了幾個小夥伴之間的趣事。課文中,作者把小柱子的形象刻畫得非常成功。可以這麼說,他代表了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自尊,好強,不服輸。所以,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

《絕招》這篇課文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淺顯易懂,無需老師的分析和講解,學生就能理解。因此,我在教學《絕招》時,大膽放手,只是充當學生的學習夥伴,為他們加油,給他們鼓勁,在適當的時候略加引導。

在深入研究《絕招》的課文內容和“閱讀提示”後,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和訓練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想一想課文中一共敘述了幾個小夥伴,提到了哪幾種絕招。並且建議學生邊讀邊在文中畫出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要求學生讀懂課文後,在小組內互相提問與做答,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然後組織學生各抒己見,全班解決,如“小柱子為什麼要練絕招?他練了什麼絕招?為什麼小夥伴羨慕地豎起大拇指?”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教學,不但可以讓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目標,又達到合作探究,互動學習的效果。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0

電功率是國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於內容較多,計算較複雜,要安排三節課才能完成.這一節講電功率的意義、公式及額定功率的意義及其適用條件,後繼兩節課為實驗和計算,三節課的知識內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從不同方面來加強和鞏固,使學生達到對電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燈泡的功率隨電壓變化,而電壓變化又將引起燈絲溫度變化,從而引起燈絲電阻變化,電阻變化又影響實際功率的大小,屬擴充套件內容,在教學中可視學生情況而定。

這節課的難點是學生對額定電壓、額定功率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混淆不清,解題中需把電功率公式和歐姆定律公式反覆運用,更加造成了困難。解決這一困難,一是要把有標記的燈泡接入不同電壓的演示實驗做好,二是解題中要分步計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麼求什麼講清楚。由於以後有一節課專門講計算,因此本節課的練習應以直接用公式的簡單計算為主。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1

《竹影》是豐子愷散文作品中一篇內涵深刻、耐人尋味的佳作,為我們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遊戲,有時也會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

本課設計我按照散文板塊:敘何事?如何寫?抒何情?這一閱讀思路,從學生感興趣的謎語競猜入手,引入課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備課時,試圖把這一課上作展示課:展示蒐集成果、展字詞自學成果、展示問題探究成果、展示文章探究結論,達標測評五大板塊來結構課堂,以此來體現這篇自讀課的“自主”教學模式。

一、關於課前準備的自我反思

對這堂課的“學習過程”設定,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一堂真正的好課,應是讓學生心靈的自由放飛,在向生活的拓展中,得到人文的薰陶,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語文課知識的構建方式,代之以六大板塊:第一教學板塊──激趣匯入,簡介作者;第二教學板塊──自學字詞;第三板塊:通讀課文,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概括”主要內容;第四板塊:──研讀5、6段,對西洋畫和中國畫進行區別;第五板塊:──研讀爸爸的參與作用;第六板塊:──品味語言;第七板塊:——探究結論(閱讀體驗)——總結中心。讓學生自主的讀、說、悟,教師做恰當的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學習中,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蘊含的藝術和美。我也由此體會到了“板塊”式教學的重要性並且我在備課時也充分考慮到“板塊”式教學的內容、實施方法等。在備課過程中,考慮到這節課的主題是:“遊戲中產生的藝術美”,所以在設計課堂時,希望以儘量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作者的深刻內涵。為了讓課堂的45分鐘輕鬆度過,同時又能把教學內容自然而然的融會課堂中。

二、關於教學實踐中的自我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從巨集觀佈局上,我從文字呈現、文字解讀、文字遷移循序漸進,逐層深入,體現了認知的規律,從文字解讀部分來看,將文章定位在描寫的生動性和繪畫的理論性上,把文章自然分塊,由易到難,在這兩點上,又將前者定為重點,既適合學生又訓練紮實,而把後者定為了解,只讓學生尋找到說法即可轉移注意力,讓學生進入遷移部分,積累課外知識。師生互動融洽,特別是講述中西繪畫的差異時,學生大膽的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收到很好的課堂效果。但是,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群學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討論完全可以再深入一些。

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質疑與創新的精神,這是語文學習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怎樣讓學生保持願學樂學情緒,怎樣讓課堂始終充滿機智,還需要多思索,需要不斷追求。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2

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綜合實踐活動帶給學生更多的是什麼?剛開始接觸這門課程時,我同許多老師一樣,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帶給學生更多的無非是一些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直到這次指導學生開展“關注消防、珍愛生命”主題活動後,我才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帶給學生的遠遠不止這些。那麼,它給學生帶來些什麼呢?

一、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正因為學生有社會責任感,才有本次的主題活動。在組織學生自主選題時,同學們都以個人的興趣出發,說出的課題五花八門,大家還各抒己見,互不相讓。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確定,竟也能激發並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真不簡單!

二、培養了實踐能力

在開展消防現狀的調查研究活動時,學生分成了四個探究小組,並以小組為單位分配好每個人的工作。在實踐中,有的上網查資料,有的製作問卷進行調查分析,學生積極投入的精神使學校教師們深受感動。絕大部分學生還學會了自主獲取資訊的方法,在需要一些資料時,他們知道通過什麼手段從哪裡去獲取——動手、動眼、動腦三維一體,多重刺激,實踐多樣,體驗深刻。

三、提高了綜合素質

在準備階段,他們出謀劃策,群策群力。在調查實踐階段,他們既分工又合作,遇到困難時互相打氣,不氣餒,不退縮,總能想出辦法來解決。在交流成果階段,各小組同學暢所欲言,充分交流,並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們學會了客觀地分析和思考,學會了申辯,學會了理解和寬容,學會了讚美與分享,並形成了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整體認識,發展了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了綜合素質。

我想這就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獨有的魅力吧!

可以說,開展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是實施新課程以來我所做的一次比較成功的嘗試。但也給我留下了許多思考,我深深體會到:與其它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再是人類經驗的現成堆積,它對於滿足學生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切實起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然而,由於經驗不足,也暴露了不少問題。如: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動、興趣永續性較差,他們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現象,教師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持之以恆地按照預定的目標進行探究、實踐,並在活動中得到生成與發展,而不是將學生的研究引向結論……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3

新學期已過去一個多月了,面對前一段教學工作和成績,心中有不少感慨。新課改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過自我感悟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回顧教學工作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覺得在教學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

一、對於《購物》這一節課我對學生自主學習要求不好。三年級學生對自我約束力、自我思考能力不怎麼強,例如:讓學生思考並同桌交流12×4為什麼等於48,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在下面沒有交流,有時放棄學生獨立思考這一環節,該用傳統的老辦法,結果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沒有得到鍛鍊,影響到學生以後的學習。

二、在課堂上出現了一個錯誤,問題是42×2等於多少,學生1回答把42分成40和2然後分別乘2,在把他們加在一起,學生2回答兩個42相加也行,學生3利用的是乘法豎式進行計算的,在以上三種計算方法中,非要問那一種方法比較簡單,現在教學要求的就是演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合理、學生喜歡,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

三、對學習較差的同學重視不足。在新授上,新授知識很快就一帶而過,由於學生的程度不一樣,好的能聽明白道理,而那些程度不好的學生可能就不會,導致了好學生學習較好,差學生學習較差的局面,沒有重點關注個別學生。

對以上問題,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檢查,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關注個別學生,通過自身影響學生,使每個同學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4

《從種到界》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中的一節內容。是在上一節“嘗次對生物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對分類知識進一步的學習。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說出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概述生物分類的依據和意義。課文以大量的圖片展示為主,讓學生從這些圖片中體會或概括出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徵和怎樣利用這些共同特徵來確定分類等級。這給教學帶來了一個難點:如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本,比較各種動物形態結構之間的差異,體驗生物分類的方法,瞭解分類的意義?為此,我設計了一個以“撲克牌進行分類遊戲”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方案。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根據要求做遊戲。

將一副撲克按照紅色、黑色分開;按照桃花、梅花、方塊、紅心分開;然後,再按照紅桃、黑桃分開。學生做完遊戲後,小組討論,歸納分類的依據,瞭解分類的等級不同,分類的結果就不同。相互交流,質疑解答。這一教學環節,不僅能使抽象的教學內容更加形象趣味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激發出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例如一系列問題串設計的巧妙性和評價學生的語言豐富性。在以後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進行改正。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5

在講授這篇課文的三味書屋那部分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童年魯迅的眼裡,百草園充滿了無限的趣味,那麼相比較下,三味書屋是不是就是枯燥無味、沒有絲毫的樂趣呢?”學生都很積極,紛紛舉手回答,大家一致認為就算是讀書生活也是有一點樂趣的,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跑到後園去折桂花,捉螞蟻喂蒼蠅;二是趁老師讀書入神時在下面做戲或者畫畫。

在整篇文章結束後,我又提示道:“每一篇文章都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那麼魯迅通過這篇文章想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請看課後研討與練習一中的第三小題,請你靜靜的思考一下,看看你同意哪種觀點,並說出你的理由。”五分鐘後,學生紛紛舉手作答,大部分學生都贊成第三種觀點,即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但也有同學贊成第二種觀點,即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我問他們的依據是什麼,他們說老師拒絕回答怪哉這個問題就是很好的依據。我再追問還有沒有時,他們都搖頭說沒有了。

這時周睿哲舉起了手,他的依據是趁老師讀書入神時同窗們在下面做戲或者畫畫。他的話剛一出口,其他同學都紛紛指責他,說他是胡說,明明前面已經說了 這是讀書生活中的一點樂趣,怎麼又變成了枯燥無味的依據呢?我搖手製止了其他學生,我讓周睿哲說一下他是怎樣理解這個地方的,他說了很多,但一直沒準確的表達出來(他平時的成績不是很出色)。看著他那著急的神情,我突然明白了他的意思,我說:“請你聽我說,看看你想表達的是不是這個意思?你的意思是如果老師教授的知識很有趣的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話,學生就會全神貫注的讀書,就不會偷偷的玩遊戲了。是不是這個意思?”他面露感激的神色,連連點頭。其他同學聽後也很是贊同。我表揚了周睿哲並鼓勵其他同學以後也要多動腦筋並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課後,我一直在想,如果當時我按照優差生的觀念來否定他或者直接忽略他舉起的手,那麼我和其他同學不就失去了這麼精彩的一個觀點嗎?尊重每一個學生,給予他們平等的空間,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下是多麼的重要啊!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6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認知實際,幫助學生化解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開啟學生探究的閘門和思維的通道,引導學生走進文字,並將閱讀的主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思維和情感融進了作品靈魂的深處。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對文章的主題把握準確,有的學生的分析比我預設的答案還要全面,表現出較高的個性閱讀鑑賞水平。

1、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比如:作者從哪些方面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各抒己見說出自己最欣賞的是哪一方面,說出欣賞的理由;作者寫黃土高原的目的是什麼;作者在寫白楊樹的外部形態時,具體從幾個方面去寫的,各寫出它們什麼特點,具有什麼深刻涵義;想一想四個排比反問句的含義是什麼?白楊樹象徵什麼?以上的教學環節,既抓住了重點,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徵手法,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不斷的動腦、動口、動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的學習創造性也顯現出來了。

2、新課程理念下非常注重整體感知,教師們也因此而嘗試運用各種方式去進行整體感知。為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如:“禮讚白楊樹的原因是什麼?”這一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立即抓住了本文的線索:“不平凡”;“樹的不平凡表現在什麼地方呢?”使學生走進文字之中,從而在閱讀中體會到作者之所以認為白楊樹不平凡是因為它的生長環境、外部形態、內在精神不平凡,這樣從而完成對文章前半部分的感知;而“作者僅僅是在讚美白楊樹嗎?”將學生的思維引到對文字後一部分的閱讀之中;然後水到渠成的提出本文寫作手法並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3、注重了朗讀,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白楊禮讚》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很有必要多朗讀。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已之口,如出已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叩住學生的心靈,引起心靈的共鳴。教學時,我注重了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朗讀。如:讓學生找一找文中相應的語句,讀讀相關的段落;提出問題,讓學生幾個人一組邊讀邊討論;學生自己練讀,集體朗讀。這些方式和方法,不但給學生的朗讀營造了情感氣氛,而且又變換了朗讀方式,既使學生有新鮮感,又使學生與作者思想相碰,情感相激,產生心靈的共鳴。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閱讀教學不應該人為地設定出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來限制學生的思維。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整體性的閱讀或個性解讀,這樣便於學生充分發揮思維的空間。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會迸發出學生智慧的火花,就會使學生的思想飛揚、閱讀能力得到提升,難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7

這兩天一直在看“四月的紀念”的隨筆,深受啟發。看到他在教學《九色鹿》中遇到的困惑:“學生關於《九色鹿》中爭論‘調達有沒有錯’”。我也在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我們期終試卷上的一填空也在我的腦中閃現:“本學期,我們認識了不少的人物,其中給你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因為。有不少學生填:調達,因為他是個背信棄義、忘恩負義的小人。”當時並未留意,現在想想,我不禁問自己,學生怎麼會對調達如此印象深刻?我們的教材是要我們突出這個人物?還是利用他來反襯九色鹿?再讀教材,答案無疑是後者。那我們在教學時注意了這一點了嗎?

認真讀教材,再仔細思考,我發現我們在教學時顛倒了主次。我們有意無意地強調了調達這一形象,忽視了課文真正要表達的形象——九色鹿。

看課題:九色鹿。課題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教學時要讓學生理解並學習九色鹿的美麗與善良。即他才是課文的“主角”,而調達只是一個用來烘托主角的“配角”。

課文第一節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自然風景圖。由環境美來突出人物(九色鹿)美,教學時,我們以此為重點,幫助學生品讀、理解了嗎?也許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九色鹿奮身救起調達不求回報體現了他不僅外表美,而且心靈美,他的語言、神情、心理我們讓學生去揣摩了嗎?而調達呢?也許是更容易讓學生來表演體會。於是我們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後者。再談“皇榜”,我們和學生共同研究調達的心理變化,於是調達在學生心中活了,而九色鹿則成了一個蒼白的“美麗、善良”的化身。

再看結尾,九色鹿義正嚴詞地痛斥調達,這語言是何等有力。在教學時,我們像演繹調達一樣去引導學生體會的嗎?我沒有,因為按教學的規律,前面已經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在這裡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體會了。不過顯然兩者的教學效果是不一樣的。

這樣想想,學生出現上面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只是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孩子就是孩子,是非觀點在他們心中是模糊的,我們做老師的應儘可能多地從正面去引導、影響他們。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8

學校課改處安排了高一各備課組準備一節課改展示課,很榮幸我能代表物理組來完成這節課改展示課,我這次講的是《彈力》,從開始準備這節課到正式講課,我大概用了一週的時間,這一週的時間裡組裡的所有老師都對我的課提出了很寶貴的意見。

在課前準備過程中,我反覆閱讀體會本課的三維目標,努力圍繞三維目標來講好這一節課。

課上,我首先想到利用多媒體播放20__年奧運會上何雯娜蹦床的視訊,力圖從生活實踐引入,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效果,果然,學生覺得非常有趣,而且視訊非常精彩,使得學生注意力迅速轉到課堂上來,於是我從這一實際提問,學生們非常積極、踴躍,齊聲回答問題。這樣,我花很少時間就引入了課題。

課堂上,我注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儘可能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與老師互動,在顯示微小形變實驗中,我讓同學們自己演示“鐳射”實驗,然後提問光點位置發生變化說明什麼,走向課堂中央向同學們演示顯示微小形變的瓶子實驗,效果非常顯著。

在課堂教學中,我更多采取逐步提問法,並注意與學生的交流思想,如在顯示微小形變的實驗中,我設計的問題是:1、你們看到了什麼現象?2、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

本節課的重點是彈力的方向,在講述彈力的方向時,我先讓學生做幾道關於彈力方向的練習題,然後,讓幾個學生到講臺上解題,這樣,我能很好地針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況做出正確的教學策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然後針對學生各方面的看法,進行評講,使學生的印象變得非常深刻,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總結這一堂課,我深深地感到新課改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老師的教學方式,老師的角色已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要讓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科學方法,不僅要注重科學知識的學習,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科學的精神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創新中發展。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19

本次活動由談話引入,幼兒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夢中的情景。在學習詩歌時候,我採用分片段的學習,小草—小花—白雲—小朋友的夢。本詩歌相對來說句式結構簡單、對稱,幼兒基本上都能朗朗上口。配上動作,一起來朗誦詩歌。最後,請幼兒對詩歌進行了仿編並且把仿編內容來朗誦。但還是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環節上基本流暢,但整首詩歌句式過於簡單,對於小班下學期的幼兒應該提升難度。

2、在仿編中只是說出了事物的一種顏色,比如:葡萄,不僅僅只有紫色也有綠色的。侷限了幼兒的想象力。

3、活動中一直都是用____愛做夢,夢是______的句式進行創編詩歌。目標有些偏離。

調整:

1、選材應該注意年齡段,多考慮。

2、目標三應適當調整:發揮想象力,初步嘗試用____愛做夢,夢是______的句式進行創編詩歌。創編時不要侷限幼兒想象力。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20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實施了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詞句,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真正上成有語文味道的語文課。

讓事實來說話是最後的論證方法。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聯絡實際來理解課文,那樣會更輕易與作者產生共鳴。特殊是學習蒲公英被空飲料罐砸這一部分,我問學生“你們平時有沒有被空中砸物砸過啊?時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結果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想上前跟那些亂扔垃圾的人理論,有的說要教育那些人不要亂扔垃圾,從而與作者產生了共鳴,自然而然地樹立環保意識。

一節課下來,總覺得自己還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首先在時間安排上,把握得不夠 好,以至於後來的總結部分內容講得不夠完整。再者是對於“蒲公英的夢”應該進行更深刻的挖掘,這樣才能和後來“蒲公英的不快樂”進行對比。相信自己,一切會更好。

小露珠的教師教學反思 篇21

相對於原有教材,20xx版新七上教科書的《單細胞生物》一節有如下改動:1.增加了關於眼蟲的介紹,並作為該節的引入,提出了單細胞生物為何能夠獨立生活的問題。在課後練習中,對眼蟲的分類地位進行了開放性的討論。2.草履蟲的結構示意圖進行了重新繪製。新圖更大,更清晰,更有立體感。該節的另一重點內容:對單細胞生物與人類關係的討論沒有變化。華附的董鳴鳴老師將怎樣實施教學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走進了華附七年級(1)班教室。

在課前,是學生自定主題的演講。這是董老師課堂的一個特色。一位男生演示了自己做的PPT:《蔦蘿》,也就是那種絲狀裂葉,開五角星型紅色花,俗稱“五角星花”的攀援花卉。該生由“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頭上紅軍帽的五角星引入,圖文並茂介紹了這種植物的生活史、特徵和相關文學作品,水平相當高。該活動需時約五分鐘。

隨後,董老師組織學生複習了多細胞動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口述),簡介了常見多細胞生物的名稱,然後介紹了草履蟲的細胞結構名稱與作用。在介紹完畢後,董老師要求學生在草稿紙(學生代表在黑板)繪製草履蟲結構圖並標註結構名稱,教師本人也同時在黑板上繪製。華附學生很厲害,過目不忘,普遍畫得很好。接下來,師生討論兩個問題:1.草履蟲怎樣生活。2.草履蟲對環境有怎樣的影響。學生髮言很熱烈。最後,董老師播放了一段介紹各種原生動物的視訊。

課後,我與一起跟崗的趙惠蘭老師交換了意見。學生課前演講是個不錯的形式,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由於是輪流進行,每節課一人,並不會佔用學生過多的時間。但是如果學生演講主題能夠有一個範圍的限定,例如與本章或本單元的主題相關,是否會更有利於演講者和聽眾們當下的學習呢?

對於眼蟲,董老師的課堂上並沒有提及。雖然單細胞生物的身體結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我覺得還是應該圍繞眼蟲開展一些學習活動的。例如可以在講完草履蟲後,比較一下眼蟲和草履蟲結構上的異同,再推測一下眼蟲的生活方式,這應該是很有意義的。

另外,在課堂上主要使用的是靜態圖片和文字敘述值得商榷。對於肉眼無法觀察的單細胞動物,學生並沒有相應的生活經驗,教師應提供儘可能多方面反映單細胞生物的直觀教學材料,例如模型、視訊,既能使學生有直觀的體驗,也為下一節在實驗室觀察草履蟲打下了一個基礎。

最後,草履蟲的應激性反映也是一個教學重點,在本節課堂上應該分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討論。

當然,世上沒有最好的教學設計,只有最合適的,以上想法,也許只適合我自己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