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通用12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5K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 篇1

一、教材簡析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通用12篇)

《南海上的明珠》是西師版第七冊的一篇寫景美文,語言生動優美,富有韻律,而且具有較強的畫面感,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課文抓住了海南島“富饒”和“美麗”兩個特點,用準確、生動、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島,表達了作者對其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教學重難點:抓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並有效遷移,讀寫結合。

二、找關鍵詞,理清行文順序,理清課文的結構。

提問:南海上的明珠指哪兒?海南島。

結合課文,你打算用哪個詞概括它的特點?

先抓住中心句中比喻的修辭手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南海上的明珠”的理解;並展示海南島的地理圖片,讓學生對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有個大致瞭解。接下來,由中心詞“富饒”、“美麗”提問。說說“富饒”、“美麗”的意思。

課文裡又是怎樣給我們解釋這兩個詞語的含義。後面哪些段落寫的是“富饒”?哪些寫的是“美麗”?

精講第二段,抓關鍵詞,悟學習方法:

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的第二段,思考:作者寫海南島“富饒”抓住了哪兩個特點?

抓住該段的總起句,在“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上展開學習。

提問:本段哪些地方能讀出這樣的特點?

自學三四段,抓關鍵詞,熟悉學法:

剛才我們用抓關鍵詞語的方法理解了課文內容,下面請孩子們自學三四段,主要解決兩個問題:①寫海南島的“美麗”,作者抓住了哪兩個特點?②圍繞這兩個特點作者寫了哪些景物?圈畫出來。在你喜歡的景物旁邊作上閱讀後的批註。

學生能較容易找到寫海南島“美麗”時的總起句,其中也有兩個特點“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在批註交流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海南島的“美麗”,然後帶著這種喜愛、讚美的情感來朗讀,這樣使得對文段的優美語句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體會變得容易。

三、什麼是關鍵詞語?

我認為就是指能體現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詞語。它處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地位。在教學中,如能抓住關鍵詞句,就好比抓住了文章的綱,能把整堂課串起來,會使整堂課的閱讀教學眉目非常清晰。學生理解起來也會非常容易,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堂課教學中我先引導孩子找關鍵詞,以第一段中的“美麗富饒”統領全篇,再具體體會2-4自然段海南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一年四季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其間注意引導孩子在每段的總起句裡抓關鍵詞,感受文章層次的清楚,結構的嚴謹,從而為讀寫結合,仿寫作文打下了伏筆。

另外,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在採取讓學生找關鍵詞語進行批註學習課文內容的方法上,學生還不能離開老師的引導準確獨立地學文。怎麼讓學生學會抓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呢?我總結出五個要點,即:一、老師在講課之前要對教材、學生情況進行分析,設計出一條主線。二、依情定教,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三、緊緊圍繞關鍵詞語進行教學設計,並以此來突破重難點,讀懂課文。四、跳出課文,巧設練習,內化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五、板書設計要突出關鍵詞語。當然,這僅是我一時管見之得,方法還有待加一步改進、完善。

四、 結合旁邊的批註理解課文內容,

將批讀點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抓住這一重點,在孩子充分自主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批讀點進行思考,簡單清晰的就能讓孩子瞭解文中各個總分關係的的聯絡,劃清層次。

研究好旁批的教學點,用好不同批讀文中的旁批,才能更好的讓學生體驗與文字與編者與教師之間的對話過程,體驗開闊視野,從而產生新看法的過程。這也是我在學習今後的批讀文時需要更加關注的內容!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我們聽了隨堂課《南海上的明珠》,我個人有以下看法:

(由於時間關係,我錯過了字詞部分的教學,所以就從課文的講解說起吧!)

一、 存在的問題

1、課時的劃分不夠合理。

2、課文結構把握不夠準確。

3、本文是批讀課文,旁批不僅為教者指出方向,同時也為學者指出方法,但老師在教學時卻忽略了旁邊批註的作用,也沒有引導學生試著寫寫批註。

4、指導朗讀不夠。

5、由於時間關係,最後作者對海南島的讚美之情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沒能表現出來。

二、 反思對策

1、本文教學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掃清字詞障礙,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條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第二課時重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本節課把所有的內容都融匯在一起,造成教學目標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在以後類似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將教學任務進行合理分配。

2、 自讀課文時可提出要求:結合旁邊的批註理解課文內容,並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自己在朗讀中的感受或體會等寫在旁邊(掃清障礙式的批註)。

3、 課文教學時,首先理清課文的結構。課文是從“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和“氣候宜人、風景優美”等方面來描寫海南島的。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彙報,重點放在一個方面上,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在理解體會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同時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和積累。

4、 在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過程中,老師應相機指導學生把重點詞句的理解、自己的感受體會批註在旁邊,便於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剩下的部分。然後彙報交流。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第三、四自然段都在寫海南島的風景優美,應該放在一起學習,而不是完全單獨地出現。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 篇3

英國作家托馬斯說:“我喜歡那種以微笑面對困境,能夠從挫折中積聚力量,通過反思而產生勇氣的人。”懂得反思,善於反思,也是一種能力。從現在起,我要慢慢培養自己的這種能力。

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我在以下幾個方面做的不好:

一、過渡語不夠自然,有些形式化

當我 講到了讓孩子們也來感受一下海南島上的物產豐富,土地肥沃這一段時,我說“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可這時,我又想起了我在教案的設計這一過度語時,比這句要好,我又說了一遍。現在想起來,孩子們在我說讓我們一 起來讀讀時,他們就作好了讀的準備,我後面一說,反而顯得多餘了,真是在“背教案”了。

二、課堂生成還不能隨機應變,過於死板

我覺得現在我設想的課堂還是蠻“理論”化的,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我是以教案為標準,拼命地把學生的回答往我預設的方向靠,不是“標準答案”的,我就過濾掉;是“標準答案”的,我就欣然用之。其實這反映出我還沒有仔細地傾聽學生的回答。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再加啟發引導讓學生自己說出來,這就是本事了!

三、在說話訓練時,我還出現了多次口誤

總之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在以後的課堂中改進吧!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 篇4

一、教材簡析

《南海上的明珠》是西師版第七冊的一篇寫景美文,語言生動優美,富有韻律,而且具有較強的畫面感,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課文抓住了海南島“富饒”和“美麗”兩個特點,用準確、生動、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島,表達了作者對其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教學重難點:抓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並有效遷移,讀寫結合。

二、找關鍵詞,理清行文順序,理清課文的結構。

提問:南海上的明珠指哪兒?海南島。

結合課文,你打算用哪個詞概括它的特點?

先抓住中心句中比喻的修辭手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南海上的明珠”的理解;並展示海南島的地理圖片,讓學生對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有個大致瞭解。接下來,由中心詞“富饒”、“美麗”提問。說說“富饒”、“美麗”的意思。

課文裡又是怎樣給我們解釋這兩個詞語的含義。後面哪些段落寫的是“富饒”?哪些寫的是“美麗”?

精講第二段,抓關鍵詞,悟學習方法:

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的第二段,思考:作者寫海南島“富饒”抓住了哪兩個特點?

抓住該段的總起句,在“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上展開學習。

提問:本段哪些地方能讀出這樣的特點?

自學三四段,抓關鍵詞,熟悉學法:

剛才我們用抓關鍵詞語的方法理解了課文內容,下面請孩子們自學三四段,主要解決兩個問題:①寫海南島的“美麗”,作者抓住了哪兩個特點?②圍繞這兩個特點作者寫了哪些景物?圈畫出來。在你喜歡的景物旁邊作上閱讀後的批註。

學生能較容易找到寫海南島“美麗”時的總起句,其中也有兩個特點“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在批註交流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海南島的“美麗”,然後帶著這種喜愛、讚美的情感來朗讀,這樣使得對文段的優美語句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體會變得容易。

三、什麼是關鍵詞語?

我認為就是指能體現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詞語。它處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地位。在教學中,如能抓住關鍵詞句,就好比抓住了文章的綱,能把整堂課串起來,會使整堂課的閱讀教學眉目非常清晰。學生理解起來也會非常容易,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堂課教學中我先引導孩子找關鍵詞,以第一段中的“美麗富饒”統領全篇,再具體體會2-4自然段海南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一年四季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其間注意引導孩子在每段的總起句裡抓關鍵詞,感受文章層次的清楚,結構的嚴謹,從而為讀寫結合,仿寫作文打下了伏筆。

另外,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在採取讓學生找關鍵詞語進行批註學習課文內容的方法上,學生還不能離開老師的引導準確獨立地學文。怎麼讓學生學會抓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呢?我總結出五個要點,即:一、老師在講課之前要對教材、學生情況進行分析,設計出一條主線。二、依情定教,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三、緊緊圍繞關鍵詞語進行教學設計,並以此來突破重難點,讀懂課文。四、跳出課文,巧設練習,內化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五、板書設計要突出關鍵詞語。當然,這僅是我一時管見之得,方法還有待加一步改進、完善。

四、 結合旁邊的批註理解課文內容,

將批讀點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抓住這一重點,在孩子充分自主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批讀點進行思考,簡單清晰的就能讓孩子瞭解文中各個總分關係的的聯絡,劃清層次。

研究好旁批的教學點,用好不同批讀文中的旁批,才能更好的讓學生體驗與文字與編者與教師之間的對話過程,體驗開闊視野,從而產生新看法的過程。這也是我在學習今後的批讀文時需要更加關注的內容!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 篇5

詩句淺顯易懂,並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牛郎織女》,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1、借吟誦悟情,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為了提高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在教學中,我對讀的設計有範讀,吟誦,個別讀,齊讀,師生合作讀,引讀,邊讀邊議,邊讀邊評,邊讀邊想象。有的地方為了突出詩情詩境,強化讀,採用“一讀、再讀、三讀”,讓詩情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每首詩都有某種情調的表達。《乞巧》這首詩就表達一種喜悅的情緒,所以,問題“牛郎織女日盼夜盼,終於盼到了相會團聚的時刻,你覺得他們此時的心情會如何?”的提出會使學生自主的去讀,讀出心情,也會讀得更動聽,讀得更動情,讀得更感人。這樣也勢必會提高學生閱讀古詩的效果和能力。

2、借畫面補充,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要想提高閱讀古詩的實效,就得讓學生理解古詩的背景。教學時,我首先由以前積累的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古詩引入新課,為了達到補充資料、豐富閱讀資訊、瞭解古詩的背景的目的,我播放了學生喜愛的神話傳說《牛郎織女》動畫片,讓學生走進與乞巧相關的一個家喻戶曉神話傳說,領悟“牽牛織女渡河橋”的來由,體會它千古傳頌的魅力,繼而出示織女的資料,一步一步深入孩子們的內心,感受七夕節又叫乞巧節的原因及盛況,品味對幸福的嚮往之情。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 篇6

留白是中國畫的一種手法。在整幅畫中留下空白,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這種以無勝有的留白藝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所謂“此處無物勝有物”。作畫是如此,語文教學要講究“留白”藝術,巧妙的利用文字中的留白,給學生營造一個想象和創新的空間,讓學生在空白處放飛思緒,進入文字,重視“留白”,進入“虛靈”的佳境,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在這堂課中,文字語言雖說是比較平淡,但從故事中揭示的道理卻是比較雋永的。課文記敘了一個小男孩9歲那年的一段難忘的經歷,表現了有付出就會得到回報的人間真情。如何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深刻理解“誠實的勞動,換來的是難忘的關懷與愛意。”,就可以充分利用課文文字的留白來展開教學。

一、抓住情節的留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思維是想象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教材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因素,著力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課文主要寫了因為小男孩的認真負責的送報工作,贏得了訂戶的信任,但是,課文中並沒有把小男孩是如何送報的過程寫具體。因此,在教學時就緊緊抓住課文最後一段文字“我從沒想學會在馬路上扔報紙的“絕活”,依舊把報紙送到每家門口;下雨下雪天,依舊把報紙送進門裡。”中的兩個“依舊”來展開討論。通過討論,並且大家一起來給小男孩一個平時送報的特寫鏡頭,使學生對小男孩這個人物的形象在頭腦中的反映逐漸清晰豐滿起來,更是對小男孩的工作態度、精神有了深一層次的瞭解。

二、利用插圖的留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文字不僅僅是課文教材的中的文字,它可以是由語言文字構成,也可以是語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關圖象等,課文中的有關插圖也是文字。教材中的插圖是靜態的,反映的是某個瞬間的形象。要想使畫面“活”起來,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畫,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以補充畫面上的形象和情節。在這篇課文中,插圖描繪的是“我”的訂戶們集體在聖誕前夜給了我一個莫大的驚喜與回報。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想象大媽會對我說些什麼,周圍的人又會對我講些什麼話,而我面對此刻的情景是什麼表情呢?我就讓學生圍繞“目瞪口呆”這個詞語,幫助“我”把內心的感激、激動之情說出來。因此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依*平時儲存的表象,從圖中的靜止到變化,從外表到內心,從畫內到畫外進行創造想象,就能表達得生動、形象。想象力得到拓展,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重視文字中的“留白”能突破時空,在有限中求無限,可以調節教學節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帶領學生進入學習意境。巧妙利用“留白”可以讓學生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打破思維定勢,集中注意力將“空白”造成的斷裂用思維和想象來“焊接”合縫,並增強教學的藝術性,使學習更富有成效,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 篇7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的這首“峨眉山月歌”以前我並不熟悉。備課時,我就在想,為什麼編者會選擇李 白的這首詩為學生學習的版本呢?之後,我翻閱了“唐詩鑑賞”這本字典,瞭解到本詩短短28個字,卻包含了5個地名,12個字,是唐詩中絕無僅有的。並且, 這5處地名在詩句中的位置也不同,詩人寫作詩歌時巧妙地把它們融合在了詩句的各個部分,實在令人佩服。再從詩的整體來看,短短四行字,卻給讀者展示了從四 川清溪到長江三峽的千里出遊圖,其磅礴氣勢也令人折服。

於是在課堂上我就抓住了這兩點來進行教學。

首先是解題,“峨眉山月歌”這個詩題中“峨眉山”是地名,“月”指月亮,“歌”是詩歌,即這是一首寫峨眉山月亮的詩歌。

接 著,我告訴同學本詩短短28個字,卻包含了5個地名、12個字,是唐詩中絕無僅有的,要求同學自由讀古詩,找出這5處地名來。5處地名找出來以後,

學生對 這首詩的理解略有所悟,但此時若放手讓他們自己來讀懂詩意對於半數同學來說還是有困難的。因此,第二步,我就要求學生再讀古詩,試著解釋詩意,遇到困難可 以提出來。果然,學生對詩句中倒裝的寫法不明白,這“半輪秋”成了首當其衝的難題,在老師提醒“半輪是用來修飾月亮的”後,學生才弄明白了詩句第一行的意 思。在此,我結合半輪月,配以簡筆畫介紹了上弦月、下弦月,瞭解了詩人出遊的大致時間。

“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從字面解釋並不難,主要是學生得發揮自己的想象,並結合生活中人在動景物跟著動的生活經驗才可以充分感受到此句的精當。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兩行只要明白“發、君、下”的意思,詩句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了 解了古詩的大意,第三遍品讀古詩的要求是根據整首古詩的理解寫出李白的出遊路線。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品讀中在腦海中展現出這幅千里出遊圖來。或許是因為對詩 句理解不透徹,或許是因為平時很少看地圖,對此線路缺少了解,這條“清溪到峨眉山到平羌江到渝州到三峽”的線路圖出錯的同學很多,特別是渝州和三峽的次 序,大部分同學給換了位置。我立即想辦法補救,以講臺為“清溪”要到“三峽”去,以次明瞭“三峽”是最終目的地。教室的一過道為平羌江,我順江而下,向後 看,看到了峨眉山,看到了那半輪秋月,前面不遠我將要到達的地方是“渝州”。學生對這樣形象的說法更能接受。

最後,在有節奏地朗讀故事的基礎上還留有一點時間給學生反覆吟誦古詩,形成積累。

原本在教學設計中還有讓學生結合書上的畫面以山月為題說一段話的訓練,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欣賞水平限制了這個訓練,難以完成美的欣賞與創造,只有以教師語言給予補充,此教學設計得再思改進。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 篇8

古文教學離不開預習,沒有學生主動的閱讀和預習,古文的學習往往就是囫圇吞棗。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按照自己的安排,認真督促學生預習。

而預習的方式就是通過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在每個人自己獨立閱讀思考的基礎上,再把不明白的問題向小組長或者組內同學提出,大家商量解決。上課的時候,我只把需要強調的文學常識提示以後,就讓孩子們自己閱讀,可以讀給自己聽,也可以讀給他人聽,再把一些字、詞打上記號,去看註解或查閱工具書,主動解決。然後再參與到小組中去,進行上面的活動。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小組內還不能解決的,就每個組派人到黑板上板書出來,向老師提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活動的空間很大,思考的餘地很多,老師所給的時間要足夠,不要慌著去收攏他們,讓他們自由的發揮優勢,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結果,很多問題都是大家能夠解決的,只有少數問題,比如《岳陽樓記》中幾個句子的朗讀節奏和幾個過渡句的翻譯向老師提了問。這樣的方式理解的東西,才能真正裝進他們的頭腦裡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 篇9

《荒蕪的花園》是一篇含義深刻的文章。講述了貝爾太太的花園由盛到衰的經歷,揭示了人生的哲理:與別人分享快樂,將擁有更多的快樂;而自私的人,面對的是孤獨和寂寞。

“閱讀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閱讀教學過程應是學生、教師、文字相互碰撞的過程,情感交流的過程。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與教材這一敞開的、具有生命靈性的文字進行對話,通過反覆閱讀、解讀,讓學生有所體驗,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悟文字的蘊涵。

在本科的閱讀教學中,我嘗試著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精心設定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接受知識。如引入部分以一組花園的對比演示,設定學習的懸念,激發學習的興趣;體會貝爾太太落寞、孤寂的心情的教學中,以一幅“荒蕪的花園”的影像,從而產生了進一步探究、尋找花園變化、人物心情變化的原因,產生了繼續學習的情感,使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成為可能。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 篇10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帶起整篇課文的學習。首先,在課文的整體感知階段,要求帶著問題默讀課文:作者和他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每次看到什麼不同的景象?為什麼?學生通過默讀,通過思考,通過討論和交流,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以上的問題。當以上的問題解決後,文章的結構和脈絡基本上就已經清晰了。另外,在整體感知過程中,我還穿插對意義段的教學,由於學生是通過自主思考和討論得出以上問題的答案,所以,在嘗試提問學生關於分意義段的問題的時候,學生都能夠正確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課文重點和難點的過程中,我也採取了提出主要問題,層層深入的方法。根據課後練習,提出問題:我有一些問題想提出來和大家討論。如,課文裡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為什麼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加呢?先讓同學們討論“鳥的天堂”和鳥的天堂的區別,再引出“鳥的天堂”(大榕樹)之所以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從課文裡面找出能體現大榕樹的特徵的相關語句,並通過感情朗讀、講解等方式,發現和感悟大榕樹的特點;另外,在“鳥的天堂”裡生活的小鳥有什麼特點呢?我也通過讓學生自主發現,自由發表意見,自由說出理由來想象鳥兒在“鳥的天堂”裡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最後,讓學生說感想,說說他們對“鳥的天堂”的感想,提出問題:如果你有機會去“鳥的天堂”旅行,你會怎麼做?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回答,再次感受“鳥的天堂”的美。

總的說來,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能夠改變以往經常發生的“牽著走”的情況,能夠嘗試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因為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是自己的,內化的,而從課後提問和課後習題的反饋情況來看,這種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學生真正學到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不是被硬塞進去的。不過,由於這篇課文的教學過於注重這種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讀,以及對某些重點句子的體會。對於文章作為遊記的寫作順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來,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其他必須的教學程式,否則就會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屬於課堂調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強的地方。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 篇11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為讓幼兒懂得。為使感恩活動融入幼兒園生活,使感恩深入幼兒的內心深處,植入幼兒心田,作為即將畢業的大班孩子,想通過此次社會活動:《感恩的心》,引導幼兒體會父母、老師、同伴及周邊所有人對自己的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快樂生活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加深孩子對愛的理解,同時,也要教育幼兒學會把自己的愛積極的反饋給別人。培養孩子擁有一顆知恩、惜恩、感恩、報恩之心。

通過此活動,我意識到預設總是美好的,想像總是無可挑剔的,但能經得起檢驗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好活動。儘管自己花了大量心思設計教案、準備教具,但實施下來卻發現與預設相比,在效果上還是有所差別。為完善此活動,現進行如下反思:

在教學中,整個活動教態很好,親切自然,流程很清晰,一環扣一環,特別是活動匯入部分教師運用富有感情的語言,生動的肢體動作引導幼兒觀看傾聽多媒體故事課件《鳥媽媽救小鳥》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震撼幼兒的心靈,能切入主題引發幼兒遷移自身的家庭環境,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整個活動中,時間過長,活動內容過多,涵蓋的面太廣,所謂面面俱到,反而會導致蜻蜓點水,沒有將每個環節的教育價值挖深挖透,使活動緊湊,達到教育目標,深入幼兒心田。因此,此教學內容可拆分為兩個活動進行,活動一以瞭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激發幼兒感恩父母之情,樂意用實際行動幫父母為主體,進行展開。活動可修改為第一環節讓幼兒傾聽多媒體故事課件《鳥媽媽救小鳥》匯入主題,使幼兒瞭解媽媽對子女的愛是那麼的偉大,那麼的無私,給幼兒以心靈上的震憾。第二環節出示媽媽照顧自己的多媒體圖片,並請相應的幼兒向全班幼兒講述照顧的辛勞。激發幼兒遷移經驗,啟發幼兒說說自己媽媽辛勞的照顧自己的過程,體會媽媽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第三環節讓幼兒觀看《牛犢救母》的故事,讓幼兒瞭解小牛為救母親可以連命都不要,感受小牛的孝順之情。在此基礎上進行第四環節,讓幼兒說說自己應該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從而能使幼兒從內心深處出發,激發幼兒的感恩之心,報恩之情。此活動就能達到教育目標,而不是流於表面,使感恩植入幼兒心房。在延伸的第二個活動中,可以讓幼兒瞭解在他們周圍除了父母在生活中會關心照顧自己,還有許多人都在幫助著自己,可引伸出身邊的老師、同伴等等,讓幼兒變小愛為大愛,感恩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做到“凡是人,皆須愛”。

每一次的實踐,都是一次提高的過程,一次對弟子規精髓更加透徹的過程,只有在一層層的抽絲剝繭中掌握弟子規教學的精華所在,使弟子規教學不斷優化,不斷完善。

南海上的明珠教學反思 篇12

在這一片斷的教學中,我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對學習漢字的興趣較濃厚,基本養成了主動識字的習慣,在教學生字詞方面,我主要讓學生自學。在自學效果檢查中,再針對難讀的字,難記的字著重指明。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積極性很高,都很想展示自己學習成果;而我採取的指明讀,開火車,小老師帶讀的教學形式,沒有充分地給予每個人展示的機會,以致有些學生注意力分散。經過反覆琢磨,我覺得同桌互讀來代替開火車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學生參與的面將是最廣的。同時,在詞語的理解上,如"胸脯",我讓學生做一做拍拍胸脯的動作,從而來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胸口。"婉轉"一詞,我先讓學生說一說它的意思,他們答案有:動聽,悅耳,動聽等等,隨後我用兩道線(1。直線2。波浪線)來表示那"婉轉"的歌聲,讓學生來選擇。結果全班學生都選擇了第二條線,我相機引導:婉轉的歌聲就是高低起伏,曲折動人的。

教師設疑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良好手段。先用一個問題的討論引出結論: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這樣學生會弄清文章思路,不需再思考,接著再提問:"你是從什麼地方知道灰雀被小男孩捉走的呢證據在哪裡"然後,順理成章地組織學生對小男孩說的話進行分析,學生自始至終思維保持緊張狀態。在教學中,我發現國小生的思維存在著不少缺陷:看問題不全面,不善於聯絡地看問題,不能有條理地分析,因此,教學中應指導學生思維,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培養思維能力。教學案例中引導學生理解小男孩兒說的兩句話,從句子的相同點人手,找出不同點,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全面深刻地體會了句子表達的不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