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精選19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34W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1

《祖國山川頌》是必修三的第一篇課文,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其途徑是通過對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的鑑賞,感受作者的情感。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精選19篇)

朗讀永遠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多讀幾遍,就能夠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對於寫景遊記類的散文。但對於當前普通班的學生來說,朗讀是讓他們很厭煩的。如何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使他們的朗讀從被動變為主動,是當前讓我考慮很多的問題。也擔心如果不使用好一點的勉勵措施,僅憑苦口婆心的勸說,那今後語文學習的效果會是很不好。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2

1、朗讀很成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早自習學生已經有過一次的齊讀,對文章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上課開始就讓他們帶著問題朗讀。解讀大致完成之後,讓學生再次齊讀,這次的效果已經比前面第一次朗讀好的多,理解內容之後已經能夠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2、語言分析比較到位。如對“生平到過不少的名山大川,但在我腦海裡印象最深的還是家鄉門前的小溪。春天,秀水漲滿,橋的兩孔像是一對微笑的眼睛。細雨如煙,橋上不時有人打著雨傘走過。對岸的紅棉樹開花了,燕子在雨中飛來飛去,一陣一陣的風,吹來斷續的笛聲”的解讀。短短的幾句話,既有比喻如“橋的兩孔像是一對微笑的眼睛。”的運用,又有“橋孔”的靜和“橋上人打著傘走過”的動以及“紅棉樹開花”的靜到“燕子在雨中飛來飛去”的動所形成的對比,還有“一陣一陣的風,吹來斷續的笛聲”所營造的優美意境。

3、對文章結構的梳理很明瞭。讓學生對文章的段落間的空白進行分析。他們發現作者對每一事物描寫之間有很大的空白,從而使他們認識到這是本文的結構“片段式”的特點。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3

這類初看上去不能吸引學生眼球的文章,得有個特別的匯入。儘管我一直以來較注重新課的匯入設計,但這次總覺得左右不合適。於是我想到了自己初讀這篇文章的體會,我想學生也是會有類似的想法的。上課之前我偶然間問過幾個學生,他們的確有我假設的這種想法,就是認為文章的假、大、空。所以我在匯入時先讓學生來個實話實說,這在相應的案例描述中已有交待。另外,匯入的時候我還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平時總是受指責的多受表揚的少,尤其這個我想集中他們注意力,引起他們興趣的時候不能再讓他們對我、對這篇課文有排斥情緒。所以,我挖掘他們愛國情懷的具體表現。

“知人論世”讀書方法的掌握,是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在本專題提出的一個教學目標。我運用該方法指導學生準確地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學效果良好。並且在該部分的小結中,我談到了他們在高中階段有別於以往學習階段而應養成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底子差,是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對一些常用的修辭方法,我們的學生不見得都已掌握,所以我決定從修辭的角度去品讀文章,這樣既充實了課堂內容,使文章的分析不至於泛泛而談,又能讓學生覺得文章的美妙之處具體可感。

同時,我結合《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聯絡必修一“月是故鄉明”專題,在此擴大和深化家園之思,讓學生思考個人與祖國的關係,強化他們的愛國情感。上完這篇課文,我欣喜的發現,愛國這一主題情感,祖國燦爛文化與壯麗山河,得到了學生們無比自豪的認同。 同一篇課文,兩次教學,教學效果的大不同,給我以很大的觸動。其實,教師要是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備課,我們的課堂是能散發出光彩的,是會有出乎意料的教學生成的。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4

這節課我完成了自己的定的教學目標,著重抓住皮鞋匠聯想的那幾句描寫“他好象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通過這幾句話的重點指導,輻射全篇文章,做到了有層次的讀,這個點抓的比較實。

如開課伊始,播放《月光曲》讓孩子們自由聯想,然後從書中找到與之兄妹倆聯想的句子。接著,再讓孩子們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思考樂曲的變化,從而進一步感悟課文內容。緊接著讓孩子們試著把這樣的變化給讀出來,品悟語言文字,並安排了孩子們分層讀出這種曲調的變化,讓孩子們悟出這種變化實際上也正是貝多芬情感的變化。最後在孩子們水到渠成達到感情朗讀後,我又有了進一步的要求,那就是配樂讓孩子們把這幾句皮鞋匠聯想的話再讀一讀,進一步體會樂曲的變化,如果課堂上還有時間的話還可以安排學生及時背誦這部分內容,這樣文中的語言就變成了孩子們的語言積累。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5

教學時,我首先創設情境、引領學生進入彈琴女孩的世界,讓孩子們很感興趣,後來讓孩子分層次地自讀課文,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閱讀的習慣,同時也幫助老師及時瞭解孩子對文字的原認知程度,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定進一步學習的方向,從而實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我安排了學生先嚐試解決疑問、回答問題,然後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入情入境、語文生活化、品詞品句等教學方式,逐一解決課前學生提出的疑問。之前學生回答得不夠完整,不夠到位,到後來的深入回答,學生在把握了文字的同時,也親身體驗了自己的梯度性發展歷程,這對於激勵學生、啟用課堂是一個有利的因素。這一方面,作為教者,我是感到高興的。但是在四季琴聲的教學方面,我是點撥到位,學生也層層深入,有感而發。我總覺得有什麼欠缺了,後來課後細細反思,我想:是不是我在四季琴聲的教學中太平均用力了,學生學起來也不太起勁。後來我設想了一下:如果我在春季的琴聲教學中先引領學生通過一定的方法品味學習,然後指導學法,再讓學生分小組學習夏季琴聲,有選擇地學習秋季、冬季的琴聲,那麼既可以突破重難點,又可以讓學生體現從不會到會,從別人教到自己學的實踐過程,始終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那不是更好嗎?

尤其是“鍥而不捨”的處理上,我沒有在課中根據學生的回答順勢將語文生活化,讓學生談談自己生活中“鍥而不捨”的例子,而是放到課堂的後面作為拓展延伸的內容,我感覺好像有點把一棵樹砍下來了,但後來又把砍下來的樹重新種上。課堂一開始,在解疑探究環節就應該出示文章哪些地方體現了小姑娘的鍥而不捨?找出有關句段品讀。這樣的一個問題就統領了全文。接下來可一環套一環的品讀感悟,進而感受小姑娘的勤奮刻苦和鍥而不捨的優秀品質。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6

改進建議:1、走出去、請進來,多學習別人的優點。

2、努力鑽研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

3、多反思自己,在反思中進步、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提升。

從技能和策略的運用上評價:

優點:注重了對學生的各種技能的培養和提高。比如:朗讀技能的培養(放朗讀帶、進行指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技能的培養;(問題由學生找、問題由學生解決、教師歸納)讓學生收集有關背景資料、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學生收集、教師補充)引導學生重點品味語言的能力;(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增強了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比較閱讀的能力等。這篇課文教學策略的運用也比較恰當合理。以誦讀和探究式、自主討論式為主,當然,我還會根據課堂的變化隨時做出合理的調整,還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或列印、或投影、或放朗讀帶、或用多媒體中音訊、視訊、圖片,在增加學生積累的同時,也教會學生積累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發揮教師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它發揮最大的才能與創造力,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以及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7

《打掌掌》是二年級教材第一單元“好朋友”的第二首歌曲,是一首江西童謠,旋律歡快跳躍。

首先,我在一開始以《打掌掌》為背景音樂教孩子們玩打掌掌的分解遊戲,讓孩子們對歌曲有個整體的印象。緊接著,引導孩子們隨著節奏念歌曲的唸白部分。我引導孩子們在反覆的遊戲中熟悉變拍子。 我還在各種律動和遊戲中逐層遞進感受音樂、熟悉音樂,將音樂通過聽覺和身勢律動內化到身體和腦海當中,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去學習歌曲,非常自然舒暢,水到渠成,孩子們也不覺得為難,就好比建一棟框架結構的房子,框架搭好了,我們再去填充、細化和精緻當中的每一個細節。 《打掌掌》這堂音樂課,是從玩中開始,在玩中結束,沒有逐句的教唱,而是在過程當中自然而然的聽會了玩兒會了歌曲。孩子們的天性就是如此,所以不必擔心他們的“好玩”,這樣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和記憶力。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8

教學完後,我注意到這兩個環節上學生的情緒高漲,注意力比較集中。這說明,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體驗環節,他們通過體驗,能進一步加深對1噸有多重的感性認識。但是,我也反思到在環節一上,有些力氣小的學生沒有充分體驗到20千克的重量,而且環節一的20千克與環節二的25千克差別不大,有重複之感,很難說學生的體驗有多明顯。我想,環節一如果改為用5升的色拉油(重5千克),多準備幾瓶這樣的色拉油,讓學生兩手拎一拎,看看各種學生拎起的不同瓶數後,再引入多少瓶這樣的色拉油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時,效果會更好。而且,這樣的處理後環節一和環節二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既能節省教學時間,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具的有效性,突破教學難點。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9

講《新型玻璃》一課時,上課之前我先寫出“玻璃”一詞問同學們,玻璃大家都見過,他有什麼作用?有什麼特點?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得很全面。這是我又問那麼玻璃有什麼缺點呢?(易碎,能傷人,不能透風)這時我又說今天我們的課文給大家介紹了幾種新型玻璃,邊說邊板書“新型”兩字。我們看看這些新型玻璃能否解決這些問題。這一設疑匯入使孩子對課文很感興趣,學起來積極性很高。

組織小組合作列表填完各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並交流完時。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我又推出了富有挑戰性的訓練內容,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對知識進行有機的整合,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剛才,我們通過學習討論,大家已對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有了充分的瞭解,那麼你覺得這些玻璃有沒有什麼不足呢?能否把這些玻璃再加工一下,融入各自的優點,加工成另一種更實用、更受人們歡迎的玻璃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又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說:“吸熱玻璃能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但不能消除噪音,應該再重新設計,把吃音玻璃的作用也設計進去,做到既能調節室內溫度,又能消除噪音。”有的說:“夾絲網防盜玻璃雖然可以防盜,但如果又能有變色玻璃的功能,自動調節陽光的強弱,改變顏色的深淺,那麼,它一定更會受銀行老闆、珠寶商的喜愛。因為,銀行裡的工作人員會感到舒服,同時,一些珠寶的色彩一定會更迷人。”第二個環節:由最後一段“在現代化的建築中,新型玻璃正在起著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製中,人們將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蹟”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讓學生在現實生活和未來的世界中放飛自己的想像,發揮創新的潛能。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們能否設計出一種更新的玻璃,創造出一個奇蹟來填補玻璃發展史上的空白?”這時,學生的創造慾望又被激發出來了,通過相互討論,又設計出了許多種新型玻璃,有音樂玻璃、防火玻璃、談心玻璃、淨化空氣玻璃、香味玻璃……

以上這些活動環節的設計注重了兩個過程,即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應用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中的創新能力就是在這兩個過程中實現的。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交流,他們沒有感覺任務威脅,卻時時迎接挑戰。這樣的學習是富有創造性的學習。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10

合理、靈活、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教材設定的情境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變平面為立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帶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中,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為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輕鬆、有興趣的學習,應該是我們老師追求的目標 。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去評價。我想,如果能夠達到師生共贏,這節課就一定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學生學得輕鬆、充滿興趣;老師引導得法、得心應手,其課堂效果一定很好。因此,教師素質的高低,對教材的把握尺度,學生是接受程度,又顯得尤為重要。只要我們能潛心於教學與研究,專注於備學生備教材,在提高課堂效率上多下功夫,在個人的知識儲備上多下功夫,能夠兼收幷蓄,取長補短,必將使教育教學工作邁入新臺階。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11

這是一篇沒有注音的課文,連生字也沒有注音。學生習慣了藉助拼音識字,一下子沒有了拼音,學生如何讀課文認識生字呢?

學習新課之前,我習慣讓學生先預習,這篇課文我事先沒有讓學生預習。因為我覺得這是一篇極好的鍛鍊學生自主識字的好素材。

要讓學生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首先讓學生對課文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課: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新朋友:小壁虎(板書:小壁虎)。誰來說說小壁虎長什麼樣兒呀?(出示課件:小壁虎)可是有一天,小壁虎的尾巴沒有了,沒有尾巴多難看呀!小壁虎決定去借尾巴(板書:借尾巴)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它藉著了嗎?

觀察書上的插圖。這篇課文可有意思啦,請大家看書上68、69頁的彩圖。書上一共有幾幅圖呀?誰來給大家講第一幅圖?學生一副一副地講,然後把六幅圖連起來講,降低難度又有了整體的把握。

“大家喜歡這個故事嗎?看看書上是怎麼寫的?”我範讀課文。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讀,為學生喜歡讀又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老師讀的好嗎?相信大家也能讀得這麼好!同學們,你們發現了麼,這篇課文有拼音麼?那遇到了不認識的生字怎麼辦?”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問老師,有的說問同桌。

“今天比一比,看誰學會了自己認字。我提議大家把不認識的生字先畫上橫線,三個人一小組,畫完後三個人交流不認識的字,互相教一教記住繩子的方法。如果你們三個都不認識,就畫上三角,一會兒我們集體學。

”學生自主識字,我巡視指導。一開始個別小組知道先幹什麼再幹什麼,有的小組急於求成畫課後橫條裡的二類字。我馬上給予全班學生提要求,按老師的要求做,自己先讀課文,邊讀邊畫不認識的生字。學生慢慢進入狀態,我在給予個別指導。然後交流小組內不認識的字,此時我並不急於教孩子,而是提問別的小組有沒有認識的,動用全班學生的力量,說說識字的方法。有了這樣一個過程,二類字一類字學生都已掌握,只需集體鞏固即可。提出最多的是:斷和簷兩個字,進行了集體識記。

進行了這樣的訓練,旨在教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方法有了,識字問題將不再是個難題。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12

在這節課中我想掌握5的倍數的特徵不是本節課的唯一目標,所以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應從數學研究方法著手,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注重讓學生了解科學的數學研究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猜想——驗證——結論”三個流程進行研究,最後得到正確的數學結論,並進行應用。

驗證的方法有很多種,舉例法、不完全歸納法,推理法等等。根據孩子的特點,我認為最適合國小生的方法便是讓他們學會舉例的方法。這節課中,當學生髮現百數表中,5的倍數特徵後,我引導學生在所有的自然數中是不是5的倍數都有這個特徵?怎樣去驗證呢?在這裡我預設的是學生可能會說出可以找一些個位上是5或0的數用除法來驗證。但學生並沒有出來,他們說的是用乘法來驗證。於是我接著學生的想法,在這裡引出了推理的方法,(但是在備課預設時我並沒有想要引出推理)所以講解的並不到位,這是我需要反思的。於是我又引導可以用舉例的方法用除法來驗證,尋找有沒有不符合這一特徵的例子,全班舉了很多例子,進行了驗證。最後得出結論。

這節課中,當學生研究出5的倍數的特徵後,我引導學生來回憶。我們是怎樣來研究5的倍數的特徵的?讓學生體驗經歷“先確定研究範圍——選擇研究方法——發現——驗證——結論”這一研究過程。然後在讓學生獨立去研究2的倍數的特徵。再次體驗2的倍數的特徵研究過程,我想學生就有了更完整的體驗。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13

《金色的草地》一文,雖以敘事為主,但蘊涵在其中的情感卻是豐富的,強烈的。如何讓孩子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課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張開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種子……讓學生說說看到這樣一片草地時的感受。隨之我又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說說此時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樣一種情景?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有的說:“草地的上空飄滿了絨毛,隨風舞動,像是跟我們捉迷藏呢!”有的說:“絨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說:“絨毛像個調皮的孩子,東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這片草地上還會玩什麼遊戲呢?”孩子們個個神采飛揚,高高舉起了手“老師,我!我!”唯恐我不讓他回答。為了讓每個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洩,於是我讓孩子們畫一畫此時的草地和最想對草地說的貼心話。“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孩子們拿著筆揮灑著他們的想象、激情、才華……我的心情燦爛無比,原來孩子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啊!

我在這一課時的實際教學中,還是出現了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沒有能夠突破繁瑣的理性分析,導致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

二、還是沒有跳出文字的框框,只停留在對文字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只是讓學生在讀、演中體會文中兄弟倆對這片草地的愛,沒能及時讓文字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溝通,“要是我們在這片草地上會怎麼玩?這片草地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整堂課,還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倆對這片草地的愛和草地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而沒有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片草地的感受。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14

水墨徽州這篇課文用優美的文字給我們描繪了一副別緻的景象。高低錯落的粉牆、鱗次櫛比的黑瓦、清幽靜謐的石板小巷、古趣盎然的石雕牌坊與霧色朦朧的山水,這些元素在一起共同確定了徽州黑白灰的基調,這恰好與中國的水墨畫的精神契合。

可是如何讓學生從文字中感悟到那份水墨之美,卻讓我感到很困難。所以教學此課時圍繞課文描寫的三副徽州畫面一幅幅的感受與水墨畫的相契合之處並且從中體會作者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並從中感悟優美的文字。我課上還用課件展示了徽州街巷建築的兩張典型的圖片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有更清晰的直觀認識。但是這節課還是沒有按課時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效率還是不夠高,讀的還是少,如果讓孩子們真題感悟到徽州的整體沒後帶著這樣的感受用自己的朗讀讀出那種水墨之美就好了。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15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分為:一、知識目標:1、通過數具體事物的數量,學會熟練地數數,並理解8、9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2、通過操作活動,掌握8和9的組成與分解;3、能正確地讀、寫8和9,知道它們的大小,學會用數8和9描述身邊的事物。二、過程目標:通過具體實物與8、9建立對應關係,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觀察、操作的方法,讓學生主動探索數的組成。三、情感目標:體驗到學習數學的作用與樂趣 ,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的中心,在課堂教學中主導教與學的方法與過程,也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變的更為多元,更為具體,如何恰當地把握課時教學目標,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的疑問,需要進一步的努力。比如在把握目標預設與課堂生成的關係上,往往被目標所困,放不開手腳,當課堂有很好的資源生成時,卻被自己輕易的扔掉了。如在聽鈴聲拍手過程中,我的要求是“老師敲鈴你拍手,你比老師多一下,先聽後拍,邊拍邊數”,有一些小朋友出現了多拍一下的情況,可我並沒有深究為什麼他們會多拍一下,是數的方法上的問題,還是由於算錯的原因?我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帶過。課堂是動態的,隨時都會出現與預期的目標不一致的情況,我得隨時作出決策,使目標更加貼近學生學習的實際。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16

選修課的學習在必修課的基礎上進行,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詩歌鑑賞技巧,所以我在講這首詩課的過程中弱化了知識的以及技巧的傳授,重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強化了學生的審美體驗,體會詩文的音律美、意象美、哲理美以及情感美。

在上課前,我對學生做了一些瞭解,發現大部分學生是很喜歡這首詩的,甚至還有學生因為喜歡,所以早早的背下了它。問他們為什麼喜歡,他們都很有自己的看法。要在短時間讀透一篇經典,確實不易,所以,課前我佈置他們預習。而我要在45分鐘的時間,把它講解好,更不容易。在備課過程中,我思索了很久,反覆研究課本,發現可講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月的意象、全詩的意境、主旨、情感等,無論選哪個點,都可以講上一節課。最後,我還是決定把課堂的話語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欣賞這首詩,發現它的美。

從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讀出了音韻美,感受到了意象美、哲理美以及情感美。學生的表現也出乎我的意料,他們大膽活躍,有主見,對詩歌的有自己的見解。課後的作業當中也有所體現,事實證明,我們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學生,當然,學生課前的預習工作非常的重要,只有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們的課堂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但也有不足之處,首先是讀的時間太少了,詩歌的音韻美體現得不夠充分。如果加多一個分組讀或請朗讀能力最好的同學演示一下,或許更能帶動同學置身詩境。其次是在講到作者關於宇宙人生的思考時,我處理得不夠好。前面作者給我們展示的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意境寧靜曠遠,但作者在美景“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面前卻發出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永恆,人生渺小的感傷。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17

在今後的教學教研中,本人會繼續努力學習,堅持閱讀,不斷反思,不斷成長,努力找準自己的優缺點,充分挖掘自身的智慧與潛能,力爭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語文課堂,從而擁有獨特的教學個性,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每一次比賽,每一次教學研討課,都牽涉到諸多的學校、老師以及學生。因此,每一堂公開課,要考慮到其影響性。教師公開課,面對的群體既有每日時光像金子一般寶貴的學生,也有從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活動的教師。因為對語文共同的熱愛,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語文教學活動。所以,在公開課中一定要有能啟發聽課教師的思索的地方。

在本節課的設計當中,從開課的兩首詞《蘇幕遮》、《雨霖玲》,到臨近結尾的《再別康橋》的引用,意在引導學生愛上宋詞與積累送別詩詞,培養學生對中國古詩文的熱愛,這都是對文字組合的一種探索,供大家思考與商討。在本節課裡,在引用一些古詩文及現代詩時,可以非常明顯的感覺到學生對於引用文字的喜歡,並且能將引用的文字內化,運用到自己的練筆當中,收效不錯。葉聖陶先生認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本人認為,語文教材是一扇窗戶,一扇門。通過這扇窗戶,我們要引導學生看到更高遠深邃的天空;通過這扇門,我們要引導學生走出門去,真正走到語文的廣闊天地裡去。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語文課本這個“重要例子”。在我們建構大語文觀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如何去“微觀”語文。這也將是本人以後教學上努力的方向。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18

關於“曹衝稱象”的故事大家早已熟悉。而曹衝稱象的具體做法就是通過創造性思維來解決的。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如,“司馬光破缸救人”、“牛頓發明萬引力定律”……那麼,什麼是創造性思維呢?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指有創見的思維,也可以叫做創造性的問題解決。即通過思維不僅能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及其記憶體聯絡,而且產生新的思維成果的活動。它是在文藝創作、科學發明或技術革新等創造性活動中所特有的思維方式,是人類思維的高階形式。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它既有一般思維的特點,又不同於一般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的主要特點是:

1、創造性思維突出標誌是新穎性、首創性和獨特性。創造性思維也有高低之分,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層次或水平的高低,取決於社會性價值或社會意義的大小。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是創造思維過程,而學齡前兒童能續編故事結尾也是創造過程。只是創造程度不同、所產生的社會價值不同而已。

2、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想象密不可分。如,建築師以創造性的構思設計新大樓時,首創性、新穎性和獨特性等思維活動和創造性想象揉合在一起。

3、執著和目標明確是創造性思維的又一特點。當所要解決的創造性的問題象磁石對鐵一般地吸引著人,使人著迷,使人忘掉周圍的一切,那麼,對於這樣一個著了迷的人,創造就成為其生活的目的。如果創造的成果得到了整個社會的承認,反過來又會使其迷戀的程度更深刻。

祖國山川頌反思總結 篇19

國小階段是語文素質的初步形成時期,是奠定基礎的時期。所以,在國小階段,必須注重語文基本素質的訓練與養成。二年級屬於低年段,應該培養學生初步理解詞句的能力。這節課,對關鍵的詞句,啟發學生反覆揣摩,做動作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了詞語,積累感悟語言。這樣品讀詞語,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作者譴詞造句的精當,理解了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的妙處。

再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認為本堂課朗讀還不夠多。朗讀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朗讀的面還不夠廣,例如在教學課文第二、三段時,我讓學生找小松鼠心裡怎麼想的,指名兩三個學生回答,再是齊讀,讀的形式不夠多,讀的時間不夠多,學生讀的面不夠廣。

總之,這節課帶給我的收穫就像課題說的酸的和甜的都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更要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像小猴子一樣勇於實踐,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