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通用13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7.59K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篇1

我校每學期都要進行研究課活動,本學期我執教科學《光與熱》一課。教後收穫很多。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通用13篇)

作為一名合格的科學老師,課下準備資料、知識、小組設計活動等需做充分、全面的考慮。

《科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這是《新課標》所要求的。

在教學《光與熱》這課時,首先讓學生了解到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熱光源、冷光源)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度。接著,大家猜想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著什麼樣的密切聯絡。 

為了證明這個理論,需要做一個“光的強弱與溫度”的實驗:

把學生分成8人一組,讓一個學生靠牆背對陽光拿著溫度計,先記錄好溫度計上的原始溫度。然後,讓一個學生拿著一 面小鏡子反射太陽的光,把光照到溫度計上,幾分鐘後記錄溫度計上的溫度升溫了多少;接著,再添一面鏡子照射,幾分鐘後再記錄升溫多少;最後3面鏡子一起照射、聚光使溫度計的溫度上升。

需要幾面鏡子,我從三班學生那裡借來。溫度計從科學實驗室借來。記錄表的列印,尤其天氣需要陽光明媚呢!

課堂上,通過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學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並在此基礎上自主設計實驗計劃、選擇實驗材料、開展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論。在探究活動中,注意了小組內的相互合作和觀察研究。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我們要既做到關注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思維的方式,又關注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活動,並在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基於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讓學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達成共識,形成結論。對於學生的評價既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能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評價以師生評、生生評、自評等多種形式進行,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體現了教學活動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這不僅使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更進一步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為科學課教師的我們,一定會以契而不捨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科學課教學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斷地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篇2

在光學這單元,很多的實驗都需要到操場上進行,比如測量影子的長短,測量溫度,用不同顏色的紙測量吸熱的程度,也需要到操場上進行。但是由於現在的季節沒辦法帶孩子們到操場上去,所以感覺到這型別的課程不實際測量缺乏了一些自主體驗的感受。發現的問題或許也只是被動的。

新教材的光單元,沒有關於光的折射的內容,但是在後面進行的《怎樣吸收更多的光和熱》就需要孩子們瞭解太陽光是由多種顏色光組成的。而我在課堂把這部分教學加入其中,自己感覺對孩子們的認識的幫助更有梯度,學生們更容易認識到問題所在。

談到為什麼看到各種物體的顏色時,很多學生說這個物體就是這樣的顏色,或者是被染成的。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們提高認識,是告訴還是幫助分析是一種好的辦法。

髒雪融化的快還是乾淨的雪融化的快等問題的提出,幫助學生們的認識一點點的提高。認識到顏色與吸收熱量本領之間的關係。聯絡實際更好的幫助學生們理解顏色深的吸收的熱量的快。但反光能力弱,這樣的結論。要引導學生們分析,不要生硬的給出答案。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篇3

今天講了光與熱這一課,感受頗多。雖然已經是秋天了,可是今天的天那麼高那麼藍,陽光出奇的好,難得的燦爛。使本課的實驗做的十分得成功。前半部分的實驗,把一面鏡子與多面鏡子反射的光投射到牆上,用溫度計測量誰的溫度高。一對比才發現,多面鏡子的反射光使溫度計的水柱很快就升高了,而一面鏡的光卻是溫度計升高了很少。所以同學們很快就得出了了一個結論:光越強,溫度就越高。

用放大鏡匯聚光的實驗做的也很成功,同學們撿來幾片乾枯的樹葉,藉助著燦爛的陽光,把光匯聚到樹葉上一點,不一會就枯樹葉就冒起煙來,有的甚至還竄起了火苗。真是壯觀。同學們欣喜的發現:匯聚而成得的光線非常的強烈,溫度很高,居然能點燃樹葉。後來我讓學生們換成綠色的樹葉來實驗,看看能不能也幾分鐘就點燃呢?結果過同學們失望了,綠樹葉並不是那麼容易點燃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問學生:有的同學說:是因為綠葉中有水分,所以不愛著火吧?我笑了笑說對呀正是這個原因才是綠葉不著火啊。下課鈴響起始同學們依然意猶未盡。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篇4

除法豎式與原來學的加、減、乘法豎式完全不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怎樣讓學生自然地記住除法豎式的順序,並把餘數寫下來呢?是我課前不斷思考的問題。上課時我創設了學生最喜歡的棒棒糖情景,我手裡有6根棒棒糖,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根?學生回答後追問:現在我手裡還有幾根棒棒糖?怎樣表示?學生一看非常清晰是0根棒棒糖,用6-6=0表示。於是我又追問,除法橫式的道理我們懂了,除法豎式會寫嗎?學生有的預習了,會寫;有的“自以為是”的認為除法豎式與加法、減法等的豎式相同。於是我先讓孩子自己試著編寫除法豎式,發現全班沒有一個人寫對,大多數都寫成了加減乘的豎式模式。即使有的學生知道除法豎式和別的不一樣,也沒能完整的寫出。這時我故意神祕地說:“小朋友敢於利用學過的知識大膽嘗試,很好!但是,很可惜,除法豎式的寫法和我們學過的幾種豎式寫法都不一樣,想學法嗎?”此時學生充滿了疑問,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願望都被充分激起,也有了自主探索的要求。

我出示了除法的豎式格式,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除法豎式與橫式的聯絡,以及這些數是怎麼來的,並讓學生互相說一說不明白的地方,學生第一次接觸除法豎式,提出了好多問題,又剛好是豎式要學的重難點所在,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要比單純的“告訴”效果要好的多。同時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產生了思維的碰撞。如在教學中“生2:6是2和3相乘得到的,生3:6是商2和除數3相乘得到的”。同學們互相影響,最後能把話說得既完整又正確。又如在討論“0”是怎麼來的時,同學們的興趣就很高,說得很好,最後一個同學說得非常完整,(由於學生受了分棒棒糖這一情景的影響,很自然地想到了6就是分掉的6根棒棒糖,是2×3的積,0是原來的6根棒棒糖減掉分掉的6根棒棒糖,老師手裡一根棒棒糖也沒有了,就是0)。從學生的彙報交流中,我體會到孩子們對算理理解的非常透徹,從練習情況來看,效果非常好,正確率達到95%。

通過這節課教學讓我明白了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多分析教材,活用教材,對於學生不容易接受的難點要事先設計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教得輕鬆,學生也學得輕鬆。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篇5

很喜歡一位語文老師說的一句話,讓語文課味正情濃,這也是我在課堂上一直想要追求的.教學了<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使我更有這樣的觸動.

1、關注字詞的教學.我在教學中力圖找到最佳方案幫助學生感悟、理解、拉近與文字的距離。如理解“沉思片刻”我設計了小資料讓學生拓讀,在理解“濃墨塗抹”和“輕筆細描”先讓學生試著用自己已有的經驗,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再通過錄象直觀的方式,使學生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清晰化和深入化。

2、關注朗讀訓練的過程:《新課標》提出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為,提倡學生自主感悟、自主閱讀,是讓學生思維的個性能從教師一味地牽引出來釋放出來。讓學生在語文實踐的活動中,依據文字,憑自己已有的舊知去發現、嘗試、並通過不斷反饋,達到新的實踐。在畫技高和人們誇讚兩塊教學中,我採用了不同方式,前面是讀議結合,讀悟結合,在後半部分是讀演結合,不僅停留在理解而是運用,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語文表達能力。體現讀的層次性以及文字的生成過程,這也是符合文字是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出發點和語文學習的目的。

3、在《畫家和牧童》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動筆標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所組成的詞語,然後同桌之間交流標畫的詞語,合作學習。在學習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誇讚、稱讚、讚揚”等近義詞標畫出來,並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這三個詞語的意思。通過朗讀相關的語句來理解這些詞語。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篇6

人們常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孩子的老師,我們有責任教育學生從小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在童年獨立成長,快樂成長。但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孩子是家長的掌上明珠,都是嬌生慣養長大的,都過得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切都是就家長包辦的生活。根本就沒什麼生活經歷,不懂得勞動鍛鍊是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更不懂得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有利於成長的道理。偶爾見到街上或其它地方撿廢品的孩子,不屑一顧,甚至歧視。對這種情況,教學本科是非常有意義的。

如何使孩子們對本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深思後,我首先佈置學生這樣預習課文:充分朗讀課文,思考文中的約翰你喜不喜歡,喜歡他什麼,然後小組內發表演說。課堂上,我檢查了預習情況,結果出乎我的預料,竟然沒一個不喜歡的。尷尬中我明白了:我們的學生感情是豐富的、正直的、良好的。是我低估了我的學生的感情態度嗎?我的這種做法是多餘的嗎?其實,孩子的情感態度與實際行動有時並不成正比,不能協調一致。情感驅使所想,驅使行為活動,但這種行為不能持之以恆。真正讓我們的學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堅持做下去就未必了,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具備持之以恆的做事毅力。這麼想,我的做法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意義的。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篇7

通過這句話,學生可以帶著這樣的幾個問題:“人們為什麼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從那些話可以讀出來?哪些詞句突出了人們對海洋的熱愛、敬畏之情?”去朗讀感悟課文1-3自然段。第二:“今天,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正迎來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通過這句話,我們主要引導學生了解是什麼力量可以使人類跨入21世紀不再“望洋興嘆”。人類從哪些方面開發海洋、利用海洋。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感悟課文4-8自然段,就可以多角度體會到海洋的確實21世紀人類的希望,體會到科學的神奇力量。

第二步,引導學生知道要善待海洋。課文的第9自然段中強調了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的重要性。我是這樣來激勵學生熱愛海洋、保護環境、善待自然的:其一,引導學生抓住“不過”、“首先”、“必須”、“只有……才……”等詞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其二,從反面理解內容,做了一個這樣的說話練習“如果人類不保護海洋,不珍惜海洋資源將會( )。”其三、我有蒐集了一些資料做了適當補充,並佈置學生課後繼續蒐集。其四、鼓勵學生愛護環境從身邊做起。

當然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不斷的引導學生注意積累四字詞語,課後還讓孩子做了一個用用書中的詞語練習寫一段話的練習。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篇8

這是一首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兒童歌曲,曲調富有濃郁的民歌風格,旋律歡快、活潑,歌詞生動,富有童趣,抒發了在溫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歡樂心情。第二樂句在第一樂句上進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摸進,病分別運用了富有彈性的頓音演唱效果,歡快的情緒,即刻在我們面前浮現出一個長有小酒窩、甜美歡笑的可愛兒童的形象。第三樂句出現了八分休止符和帶裝飾音的相間的間奏,在形象與情緒上更顯天真活潑,“爸爸也喝”、“媽媽也喝”真實地表達了孩子對父母給予自己的愛而掩飾不住內心喜悅心情的流露。歌曲的結束句重複了第四樂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現,使全曲在舒心歡笑的歌聲中結束。

這節課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學會歌曲《小酒窩》,本來主題童年就和小酒窩有些聯絡,我就根據教材從幸福的童年引出可愛的小酒窩。並且把歌曲想象成一組解讀幸福的密碼。當我說同學們的幸福都住在酒窩裡時,他們都笑了,還互相指點著看,課堂氛圍就一下子活潑了。

在初步接觸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對裡面 “左邊一個,右邊一個,成天價笑呵呵咿呀咿子喂。”的這句歌詞特別喜歡,我們 每個人都有小酒窩,也同樣是左邊一個,右邊一個,所以在教唱本首歌曲的時候我遵循新課標的理念以生為本,觀察每個學生,把他們的小酒窩個個指出給同學們看,並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生理現象,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漂亮的小酒窩,而且小酒窩的大小也不一樣。

同學們找了好多個人上臺展示她們的小酒窩,呵呵!挺漂亮的酒窩。也為我們學習這首歌曲奠定了基礎,起碼孩子們知道了用什麼感情去演唱,在接下來的學習歌曲中,孩子們表現的很積極,很快這首歌曲就已經掌握,都在迫不及待的等著回家炫耀自己的小酒窩呢!唯一不好的是我沒有照顧好沒有小酒窩的孩子,以後的注意了!

音樂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他們對美的感覺。所以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我總是盡力想讓學生學得快樂些。

現在的三年級沒學過譜子,所以他們要學唱一首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這時就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在起作用了。 如:這首歌的開頭兩句是一個同旋律的級進,我就採用聽一聽,找區別的方法,讓學生在無形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並且把歌曲中的注意點難點都放在裡面,學生再唱時就不會犯這一類的毛病了。

現在缺乏經驗和這方面的見識是我最大的問題,有時課堂應急不夠機靈,出現無法自然銜接的現象,這些都有待我今後在工作中不斷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思想,積極探索,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篇9

一、課件演示,分層教學。

由於本課要學習的四個漢字“日、月、水、火”全班有大部分學生都已經認識,但對於“象形文字”這個概念學生初次遇到,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應開展分層教學。首先結合課件的演示使學生感受漢字的演變過程,通過對比體會“象形”的意思。其次,在識字的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同時活動中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以指導、訓練。小組同學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共同探究,更使課堂充滿生機、活力。

二、注重積累,豐富了語言

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組詞、說句、猜謎語等積累語言,如學生用“火”組詞“火山”,再如結合學生組詞“十月一日”、“五月一日”等說說我國的節日,並進行“愛祖國”、“尊敬老師”、“孝敬父母”等教育。結合學生的組詞“水龍頭”說說我們應該怎樣節約用水等。激發了興趣,減輕了學生學習的疲勞。 反思這一節課的教學,給我一些啟示:首先,作為低年級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傾聽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序且認真觀察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等。其次要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語言表達的能力、積累的能力等。再次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練習、訓練的形式多樣化、趣味化,使學生樂而不疲,樂學其中。最後還要把教師的愛灑向每一個學生,用及時恰當的評價激發每一名學生,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好奇心。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篇10

今天的整個美術活動中,幼兒作畫的時間會佔很大的比例,我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幹什麼也一直是我在思考的問題,經驗告訴自己不能僅僅把激發興趣與討論組織好了就算完成了,而應該更好地針對個體進行適時的指導,才能真正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

1.圍繞目標觀察。首先要心中有目標,明確幼兒操作環節的指導要點。今天的重點是要讓幼兒學會畫動態的人物,所以我採用了讓幼兒示範動作,教師用簡筆畫作畫的方法指導,並且抓住側面和正面不同的畫法來示範,提升幼兒的繪畫經驗。

2.有序提供材料。每次作畫的準備過程中,我們逐漸養成了有序發放材料的過程。比如我先讓組長來為每組孩子發放報紙墊在桌子上,然後再提供繪畫的工具:白紙、記號筆;接著引導幼兒將畫面內容畫得比較豐富後,再提供另一張材料油畫棒,以引導幼兒塗色。這樣既有利於幼兒有序思考,又讓幼兒有充分的作畫時間。

3.注重能力提升。在整個指導幼兒的操作的過程中,我都重在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創作出自己的圖式,從而提升自己的分析歸納能力及繪畫技巧。碰到幼兒反覆說“我不會畫”,或完全模仿老師的範畫,或不斷重複以前畫過的畫面時,便作一些適時適宜的指導;對於那些很會畫的幼兒,便放手讓幼兒自由發揮。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篇11

這是一首讚美農村風光的兒歌,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

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第一課時:一、遊一遊,誇一誇;二、讀通課文,讀對生字;三、朗讀課文,理解內容;四、編一編;五、背誦全文。第二課時:一、齊讀課文;二、識記字形;三、擴充套件活動;四、書寫生字。

下面是我對這堂課的自我反思:

一、抓重點字詞,感悟朗讀。

在引導學生朗讀第一句時,先請學生自己讀一讀,想想第一句寫了農村房子的什麼?

引導說出青青的瓦、白白的牆是寫農村房子的顏色。寬寬的門、大大的窗說明農村房子很大,很寬敞。接著老師讀這一句,讀的時候改成青的瓦,白的牆,寬的門,大的窗。讓學生對比聽一聽,感受疊詞的重要作用。並舉例說說其它疊詞。最後以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讀一讀。我想這樣讓學生在感悟詞語,既培養聽的能力,比較的能力,更重要使一年學生體會到字詞表達的重要。

二、從讀到認學習生字

在學習生字時讓學生先讀會本課生字,接著認讀帶有生字的詞語。在交流識字方法後在新的語境中認識生字。從易而難讓學生自主識字。

三、不足與缺陷

在指導識字時,沒有組織好課堂紀律,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對寫字沒有興趣。寫字速度慢而且不夠端正,清楚。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篇12

教完這一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課文的內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時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__字。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讀課題,定基調

講課伊始,讓學生齊讀課題《最後一頭戰象》後,我定基調:課題讀起來有一種沉重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在一次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戰象,再讀又有一種英武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頭在戰場上浴血殺敵的大象。就是這樣一頭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後歷程中,做了那幾件不同尋常的事呢?學生說。我隨機板書:“重披象鞍”“告別村民”“重臨戰場”“埋葬自己”。從而以時間為序理清了課文脈絡。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併為下面語段的品讀鋪墊了一個悲壯的基調。

二、做到長文短教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閱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於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採用“讓學生提出疑惑—自讀解疑,師適時引導,點撥,拓展—總結點題。這樣一個三步曲。這樣充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也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

三、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字對話

在點撥疑惑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走進文中的作者、波農丁。實現與文字的對話。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讀中悟情,收穫感動

在學習本文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抓重點語段細讀,男女生賽讀,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段邀請同伴自由讀等多種形式,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透過這些文字。還體會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誠情懷,思想得到了淨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呢?

五、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說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薰陶含其中”,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字的空白點。於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裡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裡,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還可以嘗試,在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時?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為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從而體會嘎羧的善良與忠誠……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後的課堂實踐中,探索。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篇13

《葵花之最》借物喻人,借葵花謳歌了守衛在崑崙山的邊防戰士為了祖國和人民,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不屈不撓、樂觀頑強的精神。

小小的葵花在畢淑敏的筆下呼之欲出,它居世界最高,也更美。而作家畢淑敏在崑崙山11年。人與花如此相似,花就是人的寫照啊!怎樣使學生能夠理解到作者的借物喻人呢?看來還需要循序漸進,找到葵花與邊防戰士的相似之處。

令我非常遺憾的是:這節課的情感體驗被忽略了。體會戰士的心情與感受時與情感朗讀相脫節,顯得“悟深情淺”。這也是我在教學語文時的一個頑症,即為了能完成既定的每個教學環節,經常擠佔朗讀時間。今後應極力彌補這一缺憾,還給孩子一片體驗情感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