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實習 > 實習總結

社群人員實習工作總結(精選3篇)

欄目: 實習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1.2W

社群人員實習工作總結 篇1

20--年,是--社群開拓進取的一年,在街道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順利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指標。按照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根據社群實際情況,以社群服務滿意為契機、以建立全國和諧社群為目標,狠抓落實為居民服務的意識,把為居民做好事、辦實事作為社群工作的重點。在社群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今年各項工作任務,獲得了“全國和諧社群建設示範社群”、“全省和諧社群建設示範社群”、“全省基層群眾自治示範社群”、“長沙市充分就業社群”、“雨花區示範政協委員工作室”、“市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先進單位”、“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模範計生協會”等光榮稱號,持續獲得“創業富民在基層優秀創業指導服務站”流動紅旗,積極申創“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標準化社會救助服務中心”、“離退休幹部社群‘四就近’服務”等,社群持續受到省、市、區、街各級領導和社會的關注、關心與肯定、支援,多次接待深圳市、廈門市、鄭州市、天心區、嶽麓區、馬王堆街道等省外、省內各級領導。在建設幸福--的道路上我們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社群人員實習工作總結(精選3篇)

一、強化隊伍建設,組織上重點保障。

一是強化學習教育。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次對社群工作人員進行政治、業務培訓,提高了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如:工作人員多次參加街道工委組織的理論學習;社群書記、副主任分別參加雨花區民政局組織的社群管理和服務創新學習;社群專幹分別參加婦聯、社保、計生、財務、綜治、安全生產等業務培訓;工作人員積極進取,熟悉社群事務、參加社工師學習培訓等,在社群工作中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華。

二是提升業務素質。要求社群工作人員站起來能說、坐下來能寫、走出去能幹,全力做到“三懂、四會、五明、八勤”。三懂:懂政策,懂社情,懂業務。四會:會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會溝通協調,處理各項事物;會正確使用手中的政策並貫徹到位;會合理利用社群的富餘資源共駐共建。五明:想明白,幹明白,寫明白,說明白,算明白。八勤:腦勤,眼勤,腿勤,嘴勤,手勤,筆勤,勤溝通,勤彙報。

二、強化黨建建設,管理上廣開途徑。

一是建立社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為有效整合社群黨建資源,形成黨建合力,我們圍繞社群建設和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定期召開會議進行通報情況、交流經驗、解決問題、研究決策,實現社群黨建工作向轄區單位黨組織拓展、延伸。同時開展了“資源共享、結對共建、促進和諧”活動,先後與轄區單位結成對子,增強了建立和諧社群的整體合力。

二是創新社群黨員教育管理制度。把傳統的“三會一課”社群黨員教育管理向多途徑、多樣式轉變,實行分類管理。對長期生活在社群的黨員,採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讀書看報與聽廣播相結合、收看黨員遠端教育學習與看電視相結合、舉辦專題輔導講座與座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對行動不便的老黨員,開展上門服務,上門送學習資料、傳達會議精神,及時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達給他們,確保離退休黨員組織生活“不離不退”。

三是開展在職黨員社群報到活動制度。聘請在職黨員擔任社群黨建指導員、黨員聯絡組長、聯絡員等職務。根據轄區內居民小區、樓盤分佈情況,將社區劃分成16個管理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支由社群幹部和黨員志願者組成的服務團隊,對網格內居民實行“一對一”聯絡和服務,切實提高社群在職黨員參與社群建設的積極性。如在職黨員孟新勇等同志,經常到社群進行調研走訪,幫助困難居民解決實際問題。

三、強化平臺建設,服務上拓展領域。

一是藉助“溫心家園”平臺,積極探索形成三社聯動服務模式。成立了全省首家由街道財政出資購買服務的“溫心家園”專案,並於20--年12月順利通過長沙社會工作協會評估,成為註冊社會組織。專案開展以來,社工積極發揮專業特長,聯合社區各項服務,使得服務物件心理狀態得到明顯轉變。積極探索出了社群、社會組織、社工“三社聯動”的社群服務模式。

二是藉助“孫建華志願者聯盟”平臺,積極開展社群志願服務。孫建華志願者聯盟於20--年11月註冊成為--社群首個社會組織。圍繞社群家庭矛盾調整、困難群體照顧、心理健康輔導、青少年德育教育等層面,為社群居民提供專業化、社會化、專案化的服務,20--年重點實施開展“關愛空巢老人”專案,給新形勢下的和諧社群建設活動提供了一種新的載體和探索。

三是藉助“家庭發展指導站”平臺,積極開展個體家庭服務。經過前期調查、摸底,針對新樓盤社群居民存在的青少年託管、老年人為老服務、家庭婦女精神娛樂等需求,積極打造“家庭發展指導站”社群服務品牌,以個體家庭為單位,以提高家庭綜合素質為重點,以開展家庭建設實踐等活動為載體,積極探索家庭發展指導站工作的新內容、新領域、新方法,全方位構建社會化、開放式家庭發展指導站工作格局。

四是藉助其它分類平臺,積極開展社群分類服務。在區民政局備案登記紅白理事會、老年人協會、居家養老服務站等3個社會組織,為居民排憂解難。並指導、協助湘核佳苑成功成立業主委員會;積極為困難戶連偉平成功申請到低保補助;為殘疾人劉昶伶、黃心宇申請到每月100元困境兒童生活補貼、殘疾人免費康復訓練,還為劉昶伶爭取到殘疾兒童就學補助1000元;低收入認定3人,為其中1人爭取到廉租住房;為12名80歲以上老人辦理高齡津貼補助;為913人辦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辦理長沙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建膜和認證74人次;辦理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補貼1人次;為13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為5人辦理就、失業登記證;辦理居民一孩生育證37本、流動人口生育證1本、流動人口婚育證9本、單獨兩孩證4本、獨生子女證18本;辦理獨生子女父母獎勵30人次;免費為15對夫妻提供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專案;辦理戶口遷移147戶;為凱米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爭取到街道一個市級創業富民7萬元扶持資金;積極幫助轄區內兩名創業人員成功申領15萬元的小額貼息擔保貸款;與5家企業進行了一對一“同心幫扶”。

兩代表一委員、群眾工作站、同心工作站“三室聯建”基層黨建服務工作室的開通,協助湘核佳苑招聘了新的物業公司,為小區管理做好更好的服務;幫助湘核佳苑小區解決門口路面易積水問題等。依託“居家養老”、“雷鋒超市”、“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等,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志願服務,組織開展了“宣講活動不止步、全會精神廣傳播”、“關愛空巢老人”、“慰問困難黨員”、“書記上黨課”、“遊偉人故里、感紅色情懷”、“嶽麓山爬山比賽”、“暑假夏令營”、“開辦老年人電腦培訓班”、“重陽齊享星城新變化”等一系列主題活動,特別是對轄區內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殘疾人開展了“一幫一”和“零距離”服務。

20--年工作目標:

一、圍繞一箇中心。以黨建工作為總攬,繼續開展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注重塑造黨建品牌。強化黨支部的核心領導能力,發揮在職黨員的輻射作用,進一步抓班子,帶隊伍,樹榜樣,強素質。爭取方方面面的支援,團結帶領社群一班人確保完成街道下達的各專案標任務,全力做好居民服務工作。

二、建設“兩支隊伍”。一是錘鍊社群工作者隊伍。增強團隊凝聚力、執行力。二是壯大“社會組織”隊伍。繼續發揮好原有社會組織作用,把分散的資源集中起來,更好地打造“家庭發展指導站”社群服務品牌,推動居民自治,提高社群居民對於新社群的認同感,樹立主人翁意識,形成社群、物業、業主、業委會等多方主體的和諧共處關係,共同治理好新樓盤社群。

三、繃緊“三根弦”。一是穩定壓倒一切。有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辦法去化解。我們將定期排查,及時報告,主動介入,超前管理,積極穩控,動員各方力量,共同促進矛盾糾紛的化解。二是安全無小事。對轄區內網咖、旅館、飯店等經營場所進行安全檢查,及時發現、督促、解決問題。三是計生工作要進位。發揚“老黃牛”的精神,吃苦耐勞,無怨無悔。盡努力減少因主觀工作不細緻、不到位而在上級檢查中丟分,爭取在考核中上升位次。

四、拓展“四項服務”。主要是低保、就業、民政、城管四項服務。進一步優化低保服務,陽光操作,嚴格縝密,杜絕“人情保”。進一步深化就業服務,做好轄區下崗失業再就業培訓,利用各種渠道為他們搭建再就業平臺,不斷提升軟體資料質量水平。進一步細化老年服務,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的“五有”目標,做實老年服務。進一步強化城管服務,盡力改善人居環境,為社群居民創造一個優質的生活棲息地。

社群人員實習工作總結 篇2

一、實習目的及意義:通過社會訪談與觀察,瞭解城中村改造中的社會整合機制。從而在實習中鍛鍊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及團隊配合能力,使書本知識與實踐知識先後結合,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實習任務:

(一)走進改造中的城中村,觀察城中村的相關社群元素、社會現象與社群居民行為方式及其變化情況等。

(二)訪談城中村居民與村務管理人員,瞭解居民對對社群變遷的個體認同狀況,居民之間的關係改變狀況以及城中村整體治理狀況。

三、實習時間:20xx年x月

四、實習地點:石家莊留村、趙村

五、實習課題概況:城市改造中社群整合機制研究——以石家莊市“三年大變樣”的城中村改造為例。以質化研究為主,採取訪談法與觀察法兩種方法收集資料,進而針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文字分析。

六、實習內容:結合城中村改造過程,分析原城中村社群改變狀況。進而分析原城中村居民個體的社群認同、居民之間的關係與社群事務整體治理等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再探討城中村改造中認同、關係與治理等三個方面的社群整合機制,最後分析社群整合機制的建構,實現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社群整合。

(一)實習的具體內容:(1)城中村改造中原社群的改變狀況;(2)城中村居民對改造中社群認同意識的變化;(3)城中村居民之間關係的變化;(4)城中村社群整體治理狀況的變化;(5)綜合上述研究,探討城中村改造中的社群整合機制。

(二)實習中資料的收集與總結:(另附)

第一階段:召開小組成員會議。首先小組成員選定王秀麗為小組組長,具體負責領導小組內的成員及任務分配;然後通過交流與討論設定訪談問題,選定訪談地點,決定訪談具體時間安排。

第二階段:進入石家莊留村進行實地訪談。小組成員內部經討論,分成兩個小組分別進行觀察與訪談。結果,經觀察與實地與村民的訪談得知留村不屬於石家莊“三年大變樣”範圍之內,所以此階段宣告失敗。

第三階段:再次召開小組內部會議。經過上網等方式,精心選定石家莊趙村為我組第二次訪談地點,並重新設定了訪談問題。

第四階段:進入石家莊趙村進行訪談:此次,吸取上次教訓,在小組全部成員進入訪談之前先由兩人提前進行了一番瞭解。此階段,小組成員分工明確經三次訪談,通過與村民、村委會工作人員的訪談,收集了大量事實可靠的訪談資料,實地訪談工作圓滿完成。

第五階段:訪談資料彙總。在收集到得資料基礎上,經過組員的分工合作完成了資料的彙總,最後交到指導老師——張學東老師處。

第六階段:指導老師檢查工作階段。此階段老師檢查小組工作情況,小組成員隨老師到趙村進行了回訪。

第七階段:工作總結評估階段。小組開會對此次實習訪談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最後撰寫實習報告。

七、實習感想:

以下將從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等幾個方面的收穫來綜合總結我在此次暑期實習生活中的感受:

第一、學習方面:通過此次實習,深刻了解到城中村改造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改變,而且社會空間——社群也會發生改變。後者的良性改變依賴於社群整合機制,該機制從認同、關係與治理等三個方面,促進社群在整合,減少問題的發生。

社群整合是居民個體認同的重構:在原有社群認同受到衝擊時,社群整合機制能夠有力地促進社群居民個體認同重構,增強社群居民的社群歸屬感與社會凝聚力,進而促進社群、社群居民整體地良性互動與協調發展;社群整合機制有利於促進社群居民關係的融洽: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由於空間關係變革導致居民之間關係地變遷,同時又有新居住者遷入導致居民關係複雜化。

社群整合機制能夠有效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為社群居民服務,減少居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增進居民相互瞭解與相互融合,促進社群居民之間關係融洽;社群整合還可以促進社群事務整體治理更加有序:由於社群改造使原先由村委會單一管理模式向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方治理模式轉變,社群整合機制能夠結合國家實施的城市社群服務與建設工作,從而有效地推進社群事務治理有序化、規範化、民主化。深入社群、深入群眾,才知道現實是那麼的複雜,僅從書本知識是難以順利地走入社會的。

第二、生活方面:在此次短短的實習中,我深切體會到了“生活中處處皆學問”這句話。我們所走訪的城中村就近在我們學校周邊,以前只知道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轉來轉去,然而卻不知道自己作為一個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而多留一份心去觀察周圍的人與事。以後會以此次實習為教訓處處去留心身邊的一切,從學習與生活上全面提高自己。切實地用心去聽聽身邊的聲音,去看看身邊發生的事情,做一個有心人。

第三、人際關係方面:因為是團體實習,就免不了與團隊的配合與交流。“眾人拾柴火焰高”,在訪談中,要做好一次訪談僅憑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在一次訪談中,一個人詢問問題、一人記錄、一人錄音,完成的效率又高質量又好。還有在問題的設定方面,因為要訪談的物件形形色色,一個人所設定的問題難免有遺漏,通過大家的討論那就基本天衣無縫了。

總之,社工工作的難度在此次實習中可窺其一斑,作為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我會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社會實踐。同時也希望多多給同學們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多多指導學生的實踐。使學生們在每次實踐中都能學有所得,有所成長!

社群人員實習工作總結 篇3

今年我們大三了,馬上就要步入大四的行列,實習的內容是社群實習,在經過多次的篩選和斟酌,我們把實習地點定在了工大社群,一來呢,我對這個社群比較熟悉,因為我大一已經在那裡進行過半個月的掛職實習,再來呢,就是工大社群就在我們學校的後面,對於我們的實習可以說很方便也很安全,而且工大社群的工作人員很照顧我們,他們人都很熱情,社群實習心得體會。

經過了近兩個月的實習,我同工大社群建立起了良好的關係,因為經歷了兩次實習,並且這一次自始至終我都在一直忙碌奔波,從和社群聯絡實習的事宜,分配實習任務,討論制定各個計劃,然後再到方案的落實和執行,活動的準備和策劃,再有就是最後活動的進行和實現後的分享評估,我都親力親為,雖說兩個月下來搞得我身心疲憊,可我覺得我是收穫最多的。

通過這次的實習,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社群工作的不易,從廚藝大賽被否定到社群運動會的誕生,我們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在運動會的準備階段,我覺得大家的團結很重要,我們的一起努力換來了運動會的順利舉行。

我積累了許多經驗,比如怎麼同社群的人打交道、怎麼去宣傳一個活動、怎麼去籌備和組織一個活動等等……

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我的專業知識掌握的不夠,在活動前對突發事件的預測沒有分析透徹,導致一些突發事件發生後我們都不知所措。

總的來說,我通過這次實習,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

在兩個月的實習期間,我深深地感受到要做好一件事的不容易。

社群工作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差事,它要求社群工作者要有一種堅強的質素,需要我們在工作當中正確的看待一切責任。簡單的粗活說長遠看不能展現我們社會工作者的本職工作,但是我覺得就是因為有過這一段美好的真實經歷才能讓每一個未來的社會工作者在潛移默化的鍛鍊中體會社會工作者本職工作的艱辛,它絕非是一種單一的體力鍛鍊而且是體現社會工作者如何運用成熟的會談技巧去與人溝通從而更能有效發揮社會工作者的能力。所以,我覺得這次的實習可以算是一種藝術培養的過程,一種社交的藝術技巧。

通過進兩個月的實習,我們發現只要勇於摔跟頭就會有所收穫。在這段時間裡,我們雖然不是最出色的,但至少我們是最用心的。用心體會著在這裡的每一個瞬間,不論它是失敗抑或成功,不論經歷的是大事件還是小活動,對於我們來說“走出去,沒有退縮;摔跟頭,但向前走”就是一種成功。正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當你用心體驗的時候,一切困難都如過眼雲煙,絲毫攔不住我們前行的腳步。我們希望能走出去,在社會中運用所學鍛鍊一番,因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只要勇於面對困難與挫折,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社會上就會有你的大舞臺,有展示你自己的一片天地。

“理論是灰色的,但生活之樹常青”,只有將理論付諸於實踐才能實現理論自身的價值,也只有將理論付諸於實踐才能使理論得以檢驗。同樣,一個人的價值也是通過實踐活動來實現的,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鍊人的品質,彰顯人的意志。

在這段時間裡,我也看到了了目前社群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社群工作者低待遇,社群區域性分散使得管理不完善等等,這些會直接阻礙社群人才引入,而且社群的專業人才匱乏不能滿足社群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但我更相信,這些都是暫時的,在黨的領導下,在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過程中,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社群建設日趨完善已指日可待,而我們大學學習的專業知識定是未來社群工作更高水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