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實習 > 實習報告

農村大學生就業的困境與出路

欄目: 實習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W

XX年寒假實踐報告

農村大學生就業的困境與出路

——分析

一、實踐指導思想

據統計,XX年中國內地有610萬的應屆畢業生將走向就業市場,而與此相對的是中國的經濟形勢持續的不景氣,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而對一直比城裡大學生更難就業的農村畢業生更是雪上加霜。基於此本人利用寒假時間做了一些調查,並總結出自己的看法。

火爆的招聘會現場

二、實踐時間

XX年1月18日—1月31日

三、實踐方式

① 在喻屯鎮丁莊村、孟莊、小屯等地採訪村民、已畢業及未畢業大學生;

② 在網際網路上查詢相關資料。

四、實踐內容

XX年1月18日在丁莊村採訪以就業大學畢業生孫明(化名)。在採訪中我瞭解到,他已經畢業六年了,是由專科升的二本,在非名牌大學學的市場營銷專業,現就職於上海的一家儀表公司,月薪四千左右。談起他的就業經歷,可謂歷經坎坷。由於就讀的不是名牌大學,父母都是農民,畢業後很難找到工作。曾經考過公務員,可惜落榜了。一年後在濟南的一家公司做業務員,收入甚微,與同事合租一間小房子。這樣持續了兩年多,在朋友的推薦下進入了這家儀表公司在濟南的分公司,待遇提高了一些。後經自己努力工作,做出了優異的業績,得到領導提拔被調到了上海,生活才算寬裕了。他還告訴我剛畢業時,求職的經歷對他的打擊很大,覺得上大學無用,照樣找不到工作。現在才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啊!

XX年1月20日到孟莊採訪當地村支書詢問了他們村近幾年考上大學的人數以及就業情況。通過採訪我瞭解到,近五年他們村共有四十餘名大學生畢業,但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尚有十幾名本專科畢業上待業在家,只有二十多人找到了像樣的工作,其他的跟一般的農民工沒什麼區別!有三個考上研究生的就不一樣了,他們都在大型企業任職,工資也高。

以後的幾天我又到附近的幾個村採訪了幾個在讀大學生和待業在家的畢業生,並同幾個同學交流了歲當前農村大學生就業的看法。

五、實踐總結

結合我採訪時記下的筆記及在網際網路上找到的相關資料,整理出了以下實踐總結。

(一)農村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產生的社會背景

農村大學生與其他普通農民打工者及其他城鎮下崗失業人員的特殊性

1.農村大學生期望收回教育投資。

在農村,教育投資對農民來說是沉重的負擔。一名農村大學生四年的學費是25 000元~30 000元之間,生活費以每月500元,一年九個月算,四年也是18 000元,從而培養一名大學生需要43 000元~48 000元。因此,很多農村家庭為了使孩子能夠通過高等教育實現從社會地層到上層不得不傾其所有去供孩子讀書,並且把自己的養老都交給畢業後的孩子。因此,農村大學生期望從社會中求得一份比較好的職業來收回教育投資,償還債務、贍養父母以及為自己將來打算。從而,他們的就業定位會高於普通打工者和城鎮下崗失業人員。

2.當代大學培養模式與農村社會需求的矛盾。在新農村建設的浪潮中,很多農村大學生已經開始把就業方向從城市轉向農村,希望在農村建功立業,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為家鄉或者其他農村地區貢獻力量,但當代大學培養模式卻扼殺了他們的積極性。大學人才培養主要是面向城市中的企業和國家機關,而專門針對新農村建設的專業則很少,很多農林學類專業的學生也是嚮往一些公司或與之相關的行政機構和研究機構。

(二)農村大學生與城鎮大學生的相對弱勢

1.城鄉二元結構使城鄉受教育權不平等,造成農村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不強。第一,教育經費的不平等使城市學生擁有更好的教育設施和條件,也更有利於其綜合能力的培養,使現今比較重視綜合能力的用人單位更傾向城鎮大學生。XX年,中國城鎮國小生均教育經費為1 484元,農村為798元;國中生城鎮為1 955元,農村為1 041元。由此可知,農村初國小生均教育經費只有城鎮的不到60%,雖然這些年國家正穩步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但在城鄉二元結構的牢固背景下,這種鴻溝是很難逾越的。第二,城鄉二元結構產生的地區歧視使貧困地區大學生很難去享受更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從而使在重點名牌大學就讀的農村大學生比重偏低,即使有在重點大學的學生也是就讀於非熱門專業。佔較小比重的農村大學生大多在非重點院校就讀,這一比重在XX年達到了63.3%。同時,高校在不同地區實行不同的錄取分數,如在北京能上北大,清華的考分,在其他地方根本進不了重點大學,更別說農村地方的學生了。這樣更使別的大城市中的重點大學效仿實行本地保護主義,優先讓本地大學生就讀。農村籍大學生在社會更認同“名牌效應”的慘烈競爭中無疑處於劣勢。

2.城鄉二元結構使城鄉家庭所佔有的社會關係資源和權勢資源的不同使農村大學生就業機遇和待遇也不同,從而嚴重影響社會公平。在就業競爭中,城市學生的父母利用自己在社會中所佔有的優勢資源為學生就業鋪路,而農村大學生的家長卻無能為力。北京大學“高度教育規模擴充套件與畢業生就業”課題組在針對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問卷調查中發現,家庭背景越好,畢業後的工作落實率和起薪率就越高。①北大教育經濟研究所副教授文東茅認為,理應平等的教育機會,事實上隨出身階層而異。而北大教育經濟與管理系副主任嶽昌君博士也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父母學歷高,職業越好,會讓子女在就業和教育上更有利。這種現象更使很多單位的招牌成為一種形式主義或對普通公民的欺詐,使單位形成近親繁殖。而農村大學生呢,父母都是農民,屬於社會分層中的最低層,佔有資源極其少,從而使農村大學生在各種完全不透明的招聘下敗北,一次次敗北使農村大學生失去對社會公平的信任,對社會怨恨,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信心。

3.城鄉二元結構使農村學生繼續教育難,從而使其競爭力小。農村大學生在本科四年或轉科三年高教育投資使絕大數學生讀本科或專科後就放棄碩士生或博士生學習,因為農村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資後已後繼無力,急需孩子工作去拿回成本,只好放棄研究生或更高層次的學習。而城市大學生在完成本科學習任務後絕大多數還有能力去接受更高層次的學習來提高競爭力。

(三)、破解農村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1.政府要加強對農村大學生就業的引導,把農村大學生的就業需要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把農村大學生的家庭狀況與工作福利結合起來,從制度上來確保農村大學生的收益。就業市場是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要素之一,政府應該從巨集觀調控的角度來較好把握就業市場,使農村大學生更好的就業,為社會服務。

2.學校人才培養要與社會人才需求相適應,特別是農村人才需求。當代大學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吻合的矛盾眾所周知,很多大學只埋頭怎麼賺學生的錢,怎麼多建漂亮的教學樓,怎麼提高學校名氣而忘了結合社會需求和國家需要,時代變化來與時俱進的開設專業,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就業機會。大學可以嘗試開設譬如鄉村行政學,鄉村社會學,鄉村經濟學,鄉村管理學等,直接為新農村建設培養人才。為農村大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舞臺。

3.各種用人單位要完善用人制度和招聘制度,杜絕“姻親”招聘,在招聘時做到公平、公開、公正。農村大學生缺乏比較好的社會人際資源,只有杜絕用人單位特別是國有企業、政府、集體企業和各種帶有政府色彩的單位實行姻親制,才會在這個社會形成良好的公平公正之風,促進社會和諧。

4.農村大學生要積極轉變就業觀念,在無優勢情況下,避開城市大學生,普通打工者和城鎮下崗人員的就業競爭,把眼光更多的投向農村,去贏取人生。同時政府要給予農村大學生更多的政策支援與資金支援,給農村大學生在農村工作解去後顧之憂,實現農村與農村大學生的雙贏。

農村大學生就業難的解決需要社會的積極配合,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廣大的農村學子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發展觀,積極地投身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