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揭祕:古人祭月是怎麼回事?(精選6篇)

欄目: 中秋節 / 釋出於: / 人氣:1.64W

揭祕:古人祭月是怎麼回事? 篇1

因為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揭祕:古人祭月是怎麼回事?(精選6篇)

中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盤似玉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常常藉此寄託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自古以來,中秋節就有“祭月”的習俗,那麼,古人“祭月”究竟是怎麼回事兒?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慶祝活動?歷朝歷代又有哪些不同?昨日,遼寧大學文學院民俗學專業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隋麗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古代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習俗,唐代在宮廷和文人的影響下,玩月、望月、賞月之風盛行,傳說唐玄宗在中秋祭月時曾到過月宮遊覽,更為祭月增添了一抹神祕的色彩。到了宋代,中秋節正式形成,賞月和拜月成為民間比較普遍的習俗。

明朝以及清朝,皇帝每年都在中秋節大搞祭月活動,祭月活動已成為中秋佳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燕京歲時記》記載,“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一般只有小兒女膜拜月下。在京城中,還賣有月亮的神像,京城中把神像稱作神馬兒,不敢直接稱呼為神,月亮馬兒,就是是指用紙畫的月亮神像,上面有太陰星君,樣子和菩薩像差不多,下面,畫著月宮和搗藥的玉兔,執杵站立。畫像金碧輝煌,色彩精緻。神像一般長的有七八尺,短的有二三尺,畫像頂上有彩旗,有紅綠色,或者黃色。農曆八月十五日晚上,面對月亮,供上畫像,焚香行禮,拜祭結束,要和元寶等一同焚燒。

祭月時不僅有神像,還要有供品。在太陰星君牌位和兔兒爺前面要供上月餅、水果等等,供完可以食用。在明清時期,月餅逐漸成為中秋節的節令食品,祭月時月餅是必不可少的,月餅上繪著嫦娥奔月等圖案。這些習俗現在在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各個地方略有差異,山西南部地區,中秋節時各家要專門做一個特大型的月餅,專用來拜月。山西北部地區拜月時要用大小不一的套餅,按照大小順序壘起來,形成寶塔形狀。拜月還有專門的拜月歌:“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敬神仙,有吃有喝還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

揭祕:古人祭月是怎麼回事? 篇2

“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

牙錯瓣刻之,如蓮花。紙肆市月光紙,繪滿月像,趺坐蓮花者,月光遍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這是明《帝京景物略》記載中秋祭月的場面,其實,祭月的習俗由來已久。

“日者,陽之主;月者,陰之宗也。”“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先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就有了對日月天地的膜拜!

先秦時對月神的祭祀,稱為“夜明”或“夕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管子輕重己》記載,“秋至而禾熟,天子於祀大瑞,西出其國百三十八里而壇,服白而白,玉,帶錫監,吹損之風,鑿動金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月。”祭品也是相當的高階,“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先人對天地日月的敬畏與崇拜,只是作為季節的祭祀儀式被列為皇家祀典,日月,代表陰陽的天地之神,只有王家才能與之溝通,祭月成了皇家的專利。

到了宋代,祭月影響到民間,人們開始向月神祈福。《新編醉翁談》“八月”記載:“中秋,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盼“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期“貌似嫦娥,顏如皓月”。慢慢的,在民間流行之後,嚴肅的祭祀變成輕鬆的歡娛,賞月重於祭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華民族的大家庭裡,各族兒女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祭月。傣族“拜月”,鄂倫春“打月亮”,壯族“祭月請神”,蒙古“追月”,藏族“尋月”,德昂族“串月”,阿細族“跳月”,苗族“鬧月”,高山族“賞月”——·古今沿襲。

揭祕:古人祭月是怎麼回事? 篇3

清代,在一些富裕的家庭供品也是更為講究,必須擺八種供品,每種供品都有著吉祥的象徵意義,有象徵著團圓的西瓜,象徵著子孫滿堂的石榴,象徵著如意吉祥的柿子,象徵早生貴子的栗子與紅棗、象徵富足生活的芋頭、還有螃蟹以及青紅絲餡的月餅。

隋麗告訴記者,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大約魏晉之時,人們就習慣在中秋舉行賞月活動,到了唐代,中秋節賞月、玩月、詠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為興盛,《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元朝時,每至中秋佳節,除了祭月活動,還沿襲了許多宋朝的民俗遊戲。夜晚時分,人們在月下飲酒賞蓮,藉著明亮的月光划船串月。婦女們要栽花、戴花,這有著“願花常好”和“願月常圓”的美好寓意。在中秋節,人們還會舉行老少皆宜的鬥蟋蟀活動,其中“九子鬥蟋蟀”這一活動就有月圓合滿的寓意。除此之外,還會舉行歌舞、雜耍等中秋民俗玩樂活動。在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仍然興盛,很多地方還發展出了燒斗香、走月亮、舞火龍等多樣的風俗活動。

“中秋佳節,從祭月到賞月,人們更多地參與進節日的慶祝活動之中,在祈禱吉祥如意的同時,也使自身得到了娛樂和放鬆。中秋節的民俗活動更加豐富,祭月賞月,託月追思,也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

揭祕:古人祭月是怎麼回事? 篇4

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死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

拜月儀式:

拜月儀式有嚴格的程式和道具,參加拜月的人員須準備漢服若干件,此外,還要佈置供桌、供果、香、燭、月光紙、大瓦盆、火柴或打火機。祭器有祭桌、席墊、香爐一隻、燭臺(2只)、高香一炷、散香若干、爵杯三隻、果盤十二隻、爆竹適量、小刀一把。

供品要準備蓮藕、蓮蓬、菱角、芋苗子、石榴、蘋果、西瓜、毛豆角、柿子等時令水果,還要放上月餅、團圓(芝麻糖燒)餅、寶塔餅、子孫餅等食品及純淨水一碗、茶水一杯、酒一瓶。

揭祕:古人祭月是怎麼回事? 篇5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漫長的時間長河當中,中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而中秋拜月就是其中之一,那麼八月十五中秋節拜月習俗是什麼?農曆的八月,雪白的雲朵,看不到邊的天,暖暖的夕陽,落下在西邊,微涼的秋風,吹走了夏天。來看看更多關於農曆八月的文章吧!

八月十五中秋節拜月習俗是什麼?

拜月是我國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揭祕:古人祭月是怎麼回事? 篇6

潮汕地區向有中秋節拜月的傳統習俗,人們供奉上月餅、水果等美食,祈求平安幸福,閤家團圓

潮汕的中秋節,民間習俗拜月、賞月、吃月餅、煨芋、燒瓦塔、燒香塔等內容。古時拜月,是婦女和孩童的事。“女不祭灶,男不圓月”,古已成例。潮習也大抵如是。潮人拜月叫拜月娘。婦女拜月,通常祈求月娘能幫助找到一個好郎君。潮汕有首民謠是這樣唱的:“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團團圓。好夫婿,結良緣。今年團圓,明年團圓,年年團圓。”潮汕不少男人遠涉重洋謀生,妻子在家思念丈夫,於是,往往託月寄情,猶為深切。另首民謠道:“八月十五中秋夜,夜昏月朗天又晴。思君想君來看月,坐看明月到五更。聽得寒蛩啼叫聲,悽悽慘慘得人驚,不知我君在何處,欲託明月傳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