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節日慶典 > 春節

臘月有哪些習俗?看看古人是怎麼過臘月的吧

欄目: 春節 / 釋出於: / 人氣:2.95W

不知不覺,今天已經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了,在北方地區,臘月二十三也被稱為“小年”。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來看看臘月都有哪些習俗,古人都是如何過臘月的。

臘月有哪些習俗?看看古人是怎麼過臘月的吧

臘月有哪些習俗 古人是怎麼過臘月的

事實上,準備新年,有些地方是從臘八開始的,而有些地方則是從小年開始。

臘月的習俗正是起源於於古時年終歲尾的臘祭活動, 主要表達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的願望,每個地方各有不同。我們的老祖宗為了慶祝辭舊迎新的春節,從小年開始,每一天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新年事項。

臘月二十三(小年):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爺要上天

小年,又稱“灶王爺上天”日(大霧)。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祭灶王”。在小年這一天,人民要祭拜灶神,也就是灶王爺、灶公、司命。灶君的名稱在戰國已出現,相傳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錯被貶到凡間,替玉皇大帝監視人間。老百姓怕他述職時打小報告,於是在他迴天庭前跟它套近乎,俗稱“媚灶”,比如請他喝酒,在門框上塗酒糟;或者是請他吃糖,又粘又甜的糖瓜獻給灶王,粘住灶王爺的嘴,讓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白天,人們用糖瓜來祭祀灶王爺,到了晚上,孩子們就把糖瓜分著吃了。

臘月二十四

掃除茅舍滌塵囂,一炷清香拜九霄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清嘉錄》卷十二記:“臘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以表達除陳、辭舊的意願。因此,在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動手打掃除,為新的一年“除陳”。

臘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二十五就述職回來了,還帶上了領導玉皇大帝,為了騙過漫天神仙,家家吃豆腐渣以示清苦。時至今日,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傳說畢竟是傳說,古人“吃豆腐渣”其實是因為當時沒有那麼多好吃的,吃豆腐比吃豆苗要看起來划算些。這一點,南宋朱熹在《豆腐》也有提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這樣一想,能吃到豆腐的我們可多幸福呀!

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

過去,人們常說“臘月二十六燉大肉”,那時候,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一年只有過年才能吃上“年肉”。因為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在《左傳》中,曹劌說“肉食者謀之”,“肉食者”就是上層社會的代稱。每年一份紅燒肉,紅澄澄一盤,也代表著來年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即使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過越紅火,在臘月二十六置辦點大肉也是成為了許多人都沒有忘記的老傳統。

臘月二十七: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在昨天煮過豬肉後,這一天要殺只雞,為過年的餐桌準備下一道與雞有關的年菜了。

因為“雞”與“吉”同音,所以過年殺雞吃雞肉實際上是取大吉大利、今晚吃雞、吉祥如意的意思。殺了雞要留到除夕夜才能吃,而且還不能吃完,要留一些到新年,這樣才能一整年都“大吉大利”。

除了殺雞,老百姓在這一天還要趕大集,把春節所需物品都置辦了。

臘月二十八;

桃符頻換句難新,休對春風訴舊貧

有句俗話叫:“二十八,貼花花”,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春節張貼之物。

春聯起源於古代的“桃符”,因為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五代後蜀的孟昶雅好文學,每年命人題寫桃符,於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對“春聯”。後來造紙術普及,人們才用紅紙替代桃木。

在老北京的一些地方,這一天還要把整個過年的饅頭都蒸出來。因為“蒸”和“爭”諧音,而且七年級到初五不能動火,所以要趕在年前把事情辦了。有些地方還會在饅頭上點個紅點,以示喜慶。

臘月二十九:

提瓶去打酒

臘月二十九這一天,以前的人會拿著自家瓶子去“打酒”。同時,這一天是節前最後一次補充年貨了。

“臘月二十九,提瓶去打酒”其實也是提醒人們把之前忘記買的小東西都補齊,接下來就可以開開心心迎新年啦。

在有些地方,這一天還要祭祖。正月祭祖,早在漢代崔寔《四民月令》中就有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 躬率妻孥, 潔祀祖禰。及祀日, 進酒降神畢, 乃室家尊卑, 無大無小, 以次列於先祖之前。”白居易的《三年除夜》中“晰晰燎火光,氳氳臘酒香”講的就是祭祀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