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處暑是不是就不熱了,養生注意三件事

欄目: 節日習俗 / 釋出於: / 人氣:1.26W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為公曆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節氣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黃河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xx處暑是不是就不熱了,養生注意三件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處暑是不是就不熱了,養生注意三件事

出伏迎處暑,養生注意三件事

隨著天氣漸漸轉涼,不少人會出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面板乾燥等症狀,這些現象就是典型的“秋燥”。專家介紹說,預防秋燥好的辦法是及時補充水分,但和夏季補充水分有點不同,比如晚上喝點蜂蜜水,有助於潤肺祛燥,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梨和柿子是去燥的佳食品。

氣溫較低,人們感覺容易犯困,雖然睡眠狀況良好,但是白天還是顯得倦怠無力。專家說,對付秋困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由於處暑以後氣溫在夜間較低,甚至有涼意,所以儘量在晚上10點前入睡。中午有條件的話,午休半小時,也利於化解困乏。

如果下午還感覺秋困沒勁兒,不妨試試按摩風池穴。此穴位於項部,枕骨之下,與風府穴(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相平。這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按摩它除可提神外,還能緩解眼睛疲勞,特別對長時間在電腦工作或長時間伏案的人,效果更好。做法是:保持身體正直,兩手拇指分別置於兩側風池穴,頭後仰,拇指環形轉動按揉穴位1分鐘,可感到此處有明顯的酸脹感,反覆5次。

“秋凍”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但專家特別提醒,“秋凍”要因氣溫和個體不同而區別對待,不能盲目。肚臍是人體容易受涼的部位,一旦受涼會影響脾胃功能,出現胃口不好、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所以“秋凍”好不要露臍。

養生的時候,一定要做到三件事情了吧,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注意,而且平時的時候就應該多喝水,多注意保暖,應該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一定要早起早睡,這樣的話才可以讓自己身體更加健康,不再出現任何疾病的事情的。

處暑是不是就不熱了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處暑節氣的“處”是躲藏的意思。

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節令的這種變化,自然也在農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諺語,如“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但總的來看,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乾脣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所以,此時節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

處暑時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於華南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於30℃、華南東部高於35℃的天氣出現。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裡,更感到“秋老虎”的餘威。西北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