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各國情人節的不同習俗過法大綱

欄目: 情人節 / 釋出於: / 人氣:2.23W

歐美人由來已久的傳統節日。定為每年的2月14日。也稱為“聖.瓦倫丁節”,俗稱“情人節”。相傳公元3世紀時,古羅馬有兩個名字都叫聖.瓦倫丁的人,一個是主教,一個是牧師,他們都熱戀自己的妻子。不幸這兩位德高望重的人,又同時在公元270年2月14日殉道受難,而兩人在殉難前所做的最後一件事,恰恰都是各自為自己的妻子寫了表示對愛情堅貞不移的情書。後人為紀念兩位聖.瓦倫丁對愛的忠貞,便將2月14日這一天定為“聖.瓦倫丁節”,即“情人節”。

各國情人節的不同習俗過法大綱

不同時代,過情人節的習俗有所不同。其中從1837-19XX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情人節習俗最為獨特:2月14日這一天,一對對情人,將一株生有兩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製的盆內。花名的第一個字母必須與這對情人一姓名的第一個字母吻合。幾天後,如果這春枝上的雙蕾怒放,交相輝映,便預示這對情人白首偕老;如果雙蕾各分西東,相北吐蕊,這對情、人終將勞燕分飛;如果花開得碩大、燦爛,表示以後子孫滿堂,閤家歡樂;倘若一花枯萎凋謝,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險。在白金漢郡還曾盛行在情人節之夜祈禱的風習:點燃一支蠟燭,插入兩枚細針,從燭底插到燭心,默唸自己的愛人的名字,祈禱相愛始終,待蠟燭燃至針尖,據說所愛之人便會及時叩扉而至。還有個情人節的習俗:在情人節前一週內,連續7夜,將左腳上襪子脫下穿到右腳上,反覆祝願:“願我的心愛人兒能進入今宵夢境。”據說,這時月下老就會拋下一根吉利的大紅絲線。還有將襪子脫下繞在頸項祈愛的。

維多利亞時代之後,情人節風俗漸漸淡化,20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賀卡的盛行,情人節又復熱火重燃。在有的國家內,情人節已有演變為女性向男人表達情誼的趨勢,於是,3月14日又成為“還情節”,即男子向女子饋贈禮物以示

“還情”。近20年,情人節在中國已越來越來被重視而成為中國現代性風俗了。

法國:基本上是男性為女性做些浪漫的事,女性不必太費心。

英國:多為男性向女性送禮物。在英國,有受訪者表示曾送過芒果、手銬、甜圈餅給自己暗戀的人。

韓國:女性贈送巧克力給男性,收到巧克力越多的男人越有人氣。

日本:女性慶祝情人節的方法,是在當天送禮物給予所有她們認識的男性。

義大利:愛的坦白日,並不一定是禮物日。未婚女性最特別,她們在情人節當天早早起床,

默默地站在窗前,期待她們所見第一位經過的男士出現。她們相信,那人在一年內將會娶她們為妻,是她們的準夫婿。

巴西:那個時期有rio的狂歡節,其實,巴西情人節是6月12日。

墨西哥:情人節表達友情與愛情,不論男女都會送禮物給曾經幫助過自己的朋友。

【瑞典】接吻馬拉松賽 去年情人節瑞典國營藥房連鎖店舉辦了一項接吻比賽,爭取打破由美國一對夫婦在XX年創下的30小時59分鐘27秒的接吻世界紀錄,以提高人們注意口腔衛生的意識。為配合口腔衛生保健的宣傳主題,被挑選參加比賽的選手們在參賽前需要接受嚴格的口腔保健訓練,包括食用健康食品、在牙醫的指導下正確刷牙以及學習使用不同型別的牙線。

【義大利】奇特的促銷方式 義大利度假天堂西西里島上的一家連鎖旅店想出了一個奇特的情人節促銷方式:鼓勵那些來旅店度假的情侶們在這裡懷孕,這樣等到孩子出世後,他們就可以獎勵全家再來這裡免費住一個週末。

【曼谷】情侶免費搭車 曼谷世貿中心大樓前,許多心型的燈飾掛滿樹上的綠葉枝條間,映襯著“愛河裡的曼谷”招貼;民主紀念碑前,一個巨大的心型花環矗立;街頭巷尾,大小不等的粉紅心型圖案裝點商店櫥窗,格外引人注目。在年輕人熱衷購物、消遣的商業街區,多情的“嘟嘟車”也別出心裁獻愛心,情人節裡裝飾一新、免費搭載雙雙對對的情侶們。

【韓國】一年21個情人節 韓國商人瞄準了浪漫市場,巧立名目為全年定下21個情人節。其中,首推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後來又從它衍生出了每月的14日都定為情人節,雖然都是以愛情名義,但是每個日子都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比如1月14日是“日記日”,戀人要在這天向另一半送上禮物表達愛意;3月14日是“白色節”,來源於日本。韓國的戀人們還流行慶祝相識100天、200天、300天,以及1000天,再加上兩人的生日、初遇週年紀念日等等,林林總總算下來一年有21個情人節,多得讓人頭昏腦脹。

【日本】收巧克力收到手軟 情人節除了“言情”外,更摻雜了不少“言謝”的成分。謝誰呢?男上司、男同事、男同學、男網友、甚至於家中的父親、兄弟、丈夫,謝謝他們這一年來對自己的關照。於是,日本情人節市場上的巧克力便分成了兩類:一類是用來送給真正的情人們的,叫作“本命巧克力”;另一類是普通巧克力,用來“言謝”的,叫作“義理巧克力”。 反觀現今的情人節,巧克力市場去年就創下了4000億日元(約280億元人民幣)的高收入。日本少女對愛情越瘋狂,巧克力在情人節就更可以提高身價。一顆小小的巧克力在日本賣300日元(約合21元人民幣)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七年級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裡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餵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七年級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嚐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遊戲,乞巧遊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豔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製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歐美人由來已久的傳統節日。定為每年的2月14日。也稱為“聖.瓦倫丁節”,俗稱“情人節”。相傳公元3世紀時,古羅馬有兩個名字都叫聖.瓦倫丁的人,一個是主教,一個是牧師,他們都熱戀自己的妻子。不幸這兩位德高望重的人,又同時在公元270年2月14日殉道受難,而兩人在殉難前所做的最後一件事,恰恰都是各自為自己的妻子寫了表示對愛情堅貞不移的情書。後人為紀念兩位聖.瓦倫丁對愛的忠貞,便將2月14日這一天定為“聖.瓦倫丁節”,即“情人節”。

不同時代,過情人節的習俗有所不同。其中從1837-19XX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情人節習俗最為獨特:2月14日這一天,一對對情人,將一株生有兩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製的盆內。花名的第一個字母必須與這對情人一姓名的第一個字母吻合。幾天後,如果這春枝上的雙蕾怒放,交相輝映,便預示這對情人白首偕老;如果雙蕾各分西東,相北吐蕊,這對情、人終將勞燕分飛;如果花開得碩大、燦爛,表示以後子孫滿堂,閤家歡樂;倘若一花枯萎凋謝,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險。在白金漢郡還曾盛行在情人節之夜祈禱的風習:點燃一支蠟燭,插入兩枚細針,從燭底插到燭心,默唸自己的愛人的名字,祈禱相愛始終,待蠟燭燃至針尖,據說所愛之人便會及時叩扉而至。還有個情人節的習俗:在情人節前一週內,連續7夜,將左腳上襪子脫下穿到右腳上,反覆祝願:“願我的心愛人兒能進入今宵夢境。”據說,這時月下老就會拋下一根吉利的大紅絲線。還有將襪子脫下繞在頸項祈愛的。

維多利亞時代之後,情人節風俗漸漸淡化,20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賀卡的盛行,情人節又復熱火重燃。在有的國家內,情人節已有演變為女性向男人表達情誼的趨勢,於是,3月14日又成為“還情節”,即男子向女子饋贈禮物以示

“還情”。近20年,情人節在中國已越來越來被重視而成為中國現代性風俗了。

情人節

玫瑰花是“愛情之花”。特別是2月14日,西方情人節,在愛情之河暢遊的年輕人,都用此花獻給自己的心上人來表達自己的感情。